陈晓静法官
① 写篇800字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为话题的作文。
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漫漫的时空中,地球,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一样给予人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连续繁杂的进化过程。从上一次冰河解冻后几千年,人类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从那时候起,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真正的改造这个世界,直至现在。在这漫长的改造过程中,得益的是我们人类,而受害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已被“改造”得面目可狰。
你看:大片的原始森林,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次性”筷子,而用这些“一次性”筷子挟起的除了河豚(其实,就有那么几个在“拼死吃河豚”)以外几乎所有动物类、鱼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藏的悉数在劫难逃。大片大片的植被无情地被破坏了,地球终于愤怒了,大自然终于愤怒了。晴天,大自然回赠人类的是“沙尘暴”;雨天,送予人类的是洪涝猛兽。
每当我们伫立长江大桥,望着桥下滚滚不息的乌黑的江水,我们的人类在干一件什么样的傻事蠢事害人害己的事呢?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不知是谁说的一个话:
“谁能灭绝人类,是自己。”
原来,到头来,害自己灭自己的造孽者正是我们自己!
于是,我们在中学里学的“生产力”的概念,应该改一改了,应把原来的“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改成“人们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于是,愚公该不该移山值得大家讨论了。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去破坏我们的家园,而不是自己移居呢?
望着烟囱里冒着的浓烟,我们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望着不知从哪儿冒出的黑臭的有毒废水往江河里放,我们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
于是,我们总有一天会说,离灭顶之灾不远了呀!
到底什么关节出了毛病?
我们该猛醒了。
原来天诛地灭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不是天与地,而是我们自己,自己!天不想诛你,地也不想灭你,是你自己灭自己。既然天要诛你地要灭你,又何必当初造你呢?造了你们人类,反过头来去“破坏”造物主,岂不是自作祸害自遭殃吗。
我们该猛醒了。
自然造了人,人要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大自然才能一如既往供益不止。我们千万千万不能再扣错这一环了:
苍茫人生,本是一个关系错综繁杂的矛盾体。世间万事万物,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句话概括出了人生的复杂。所以,人生就像一根无形的链条一样,紧紧的扣着,一环不紊,一环不漏,因果关系便是这条链的主枢。故有俗语“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环出现紊乱,便会导致全链扭曲变相,正如坏了零件的机器一般,生产出的尽是疵品,甚至是死机。
纵观古今中外,“贪”一字,引发了多少案件,斩掉了多少国家“栋梁”之才,使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
某一位市长,喜欢种植奇花异草,一有空闲时间,便像一个农艺师般在自己的庭院里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一些得知此“长”爱好,施出浑身解数,投其所好,献花拜“佛”。也许是市长被看“花”了眼,起了“花”心,从婉拒到笑纳到来者不拒。但正当花蕊含苞怒放之时,爱花的市长却“锒铛”入狱。
官撤了,房被封了,人也走了,昔日门庭若市的洋房,如今却落得个蛛网满室。
活该。
又有一位市长,台上还在大吹特吹如何如何爱民如子,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可话还没有着凉,门外的法官正“请”他入狱。又是一个“贪”字作祟。
生活之链,环环相扣,一环松脱,后果是不言而喻。“王保森们”用了结自己可耻的生命,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人生,祸起一“贪”字。他们就是没有扣好人生之链的重要一环。
生活是公平的,人生是美好的,我们应以“耻”为鉴,把握好人生的每一环节,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人生起步,且当珍重。一步不慎,全盘皆输。
走好人生每一步,把握好人生每一环节,我们的人生将永放光芒。
给自己留条后路
陈晓静
在古人眼里,公孙仪是一个聪明人;在现代人眼里,他更可堪称为一个聪明人,懂得是非得失,知道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很多人眼里只会注意到现在经济的蒸蒸日上,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裕,可称得上安居乐业。在这些人眼中看到的是“希望”,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富有,生活更舒服。
可他们忽略了一个真正值得重视的问题——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遭受着极大的破坏。土地被沙漠侵蚀,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植被、森林遭破坏。连我们呼吸的空气,也受到污染。他们不知道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破坏了子孙后代生存的空间,破坏了大自然所存在的一种链条关系。
他们仍能安心自在、自得其乐下去吗?
古人尚知道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何况现代人呢?
地球是人类现在唯一 能够生存的星球,一旦它遭到破坏,人们 就会没有生存的空间,那种情景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如果地球像我们人类一样会说话,那它肯定会说:“救救我们吧!”有良知的人们也肯定能从心底里听到这句话。
虽然现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但单靠这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人人对环境引起高度地重视,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环境恢复到自然状态。如果人们一味地追求金钱、财富,忽视了环境,他们必将会遭到世人的唾骂。
他们认为留给自己子孙的是用不完的金钱,给自己子孙创造最优越的环境。可他们却不知道子孙们需要的不紧紧是这些物质上的享受,他们要的是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有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环境,他们希望天是蓝色的、水是澄清、碧绿的,而要不是现在的天是浓烟密布、水是黑色脏兮兮的。
这些人真是很可悲。
“自然资源是大家的,我们想用就用,谁也管不着。”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就因为有这种想法,才会有乱用资源,无禁止地利用资源,致使资源枯竭。
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保护环境从每一个人做起,不能再破坏大自然的链条了。
② 如何完善法律职业良心互动体系
法官、检察官、律师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拥有共同的法律教育背景,共同的事业追求,相同的职业思维,共同的职业语境和统一的知识体系。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肩负着特殊责任和使命。这个群体之间良好地协作和衔接,共同发挥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司法实践中,律师与法官、律师与检察官之间到底应该怎样相处,才能强化职业共同体的一体思维,凝聚法治共识?近日,《法制日报》对此进行了探访。
◆沟通不是勾兑双方之间防火墙不能少
◆专业加沟通尊重加距离依法各司其职
◆君子之交不形成利益圈影响公正办案
◆加强纪律监督以及合规风控体系建设
◆法院与律协间加强交流建立互动平台
◆双向授课培训增法律职业共同体认知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长春
“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人。”电影《红灯记》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很多人都不陌生。
有些人成为一家人是件莫大的好事,也有些人由于工作岗位不同,注定不能成为一家人,却又不能不相往来,甚至还要经常密切联系、顺畅沟通,他们就是法官和律师。
同为法律人的法官和律师,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既在法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又担负着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构建法官与律师之间合法合理的良性互动关系十分重要。
不久前召开的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提出,要在法院、检察院系统内部对律师代理情况进行公开,对司法人员办理案件长期由一名律师或者同一家律师事务所代理的建立动态监测分析机制,对涉嫌利益输送等问题依法严肃查处,严防司法人员与律师互相勾兑。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大量法官和律师,大家坦言十分注重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发展。但沟通不是勾兑,双方之间永远不能少了那堵“防火墙”。
顺畅沟通
共同推动法治进步
“法官和律师一个居中裁判,一个为一方当事人谋取利益,虽然分工不同,但因为某个案件产生交集。因此,双方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对于纠纷解决至关重要。”谈到这个话题时,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庭副庭长陈晓静刚刚办结手头的一个案子。
“我办理的这个案子就很典型,律师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奔波,我作为法官公平公正审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互动。”陈晓静告诉记者,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前提是信任,律师要相信法官有抱负有追求,办案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法官则要相信律师的专业水平和良知。
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卜俊勇、综合审判庭庭长陈庆华等几位法官认为,法官与律师之间理想的互动关系应该是“专业+沟通”“尊重+距离”。
在几位法官看来,就案件办理来说,法官和律师提供的是司法服务和司法产品,因此在互动中双方都应该运用专业技能保持职业素养,这样的互动才能不偏离本质。考虑到法官和律师所站的立场不同,必然导致看问题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双方保持合理合法的安全距离,进行良好沟通,才有助于案件审理达到法、理、情统一的效果。
法官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律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法官与律师两者理想的良性互动关系在于,互相之间需要彼此尊重、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加强交流,共同在法律范围内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和执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发展和进步。”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部部长程晓文律师说。
在程晓文眼中,理想互动关系应该是法官和律师依法各司其职:法庭外,双方需要理念上相互认同,有共同的法律热情和法律信仰;法庭内,需要互相保持沉稳,做细心的法律人,认真对案件事实及法律认知进行互动。
“还有就是行为上要规范,法官和律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保持新型健康良性专业互动沟通、交流,求同存异,严格依法履行各自职责,从而达到法律服务于民的最终作用。”程晓文补充说。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律师吕琰认为,法官与律师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的践行者,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构建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法律关系和工作关系,是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公正廉洁司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化政法领域改革的重要课题,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关系,从法律职业共同体角度出发,是指双方在业务交流中建立起来的,依法合规、互相尊重、互相监督,共同促进纠纷解决,维护司法正义的良性关系。”吕琰告诉记者。
合法交往
一些问题应予注意
“我们之间应该坦诚交往,真心相待。”陈晓静认为,法官和律师都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样交往,既能提高法官的办案能力,也能提高律师的执业水平。
但在实践中,陈晓静发现,和律师交往时,有些情况需要认真仔细地考虑处理。如法官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律师,亲戚朋友也可能有律师,还有一些法官的前同事当了律师,这些都是摆在法官面前的难题。
不可能因为自己是法官便与世隔绝,再说一个不入世的法官又怎能了解世相,不了解世相又如何作出符合法律民意的判决?陈晓静深谙其中道理。
不能因噎废食,又要交往有度,是陈晓静坚守的原则。“这就要求法官在与律师的交往互动中保持君子之交谈如水,决不允许出现利益输送和私相授受,不能形成利益圈影响公正办案。”陈晓静说。
“诉讼的归诉讼,诉讼和互动的界限必须划清,避免出现相关规定禁止的法官向律师提供咨询意见和法律意见的情形。”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代院长娄宇红说。
长沙县几位法官也认为,就法官和律师的交往而言,尊重和距离同样重要。彼此尊重是良好互动的基础,法官的职业定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决定了法官需要独立与中立,因此在和律师的交往中应该自觉保持适当距离,坚守法官职业道德和各项工作纪律、作风底线,分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等。
从律师角度考虑,程晓文告诉记者,律师与法官相互理解支持、良性互动,共同对常见、典型或特殊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能够相互促进业务提升,共同推动法治进步。但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不越界、不违规,如不得针对具体个案进行讨论等。
“在法官和律师间沟通协调机制日益畅通的情况下,应防微杜渐,不断加强纪律监督及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律师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纪律监督;另一方面,律师行业要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规党纪,严格遵守行业规范,积极推进律所的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律师行业不断健康发展。”吕琰说。
良性互动
这些方法值得借鉴
陈晓静和律师的沟通十分顺畅,办起案子来更加得心应手,办案效率之高一直在全院名列前茅。但陈晓静深知界限分明的道理,在和律师的沟通中,十分注意一些细节性处理。
陈晓静举例说:“阅卷时,一些律师会提出和法官沟通的要求,我都会告知这些律师,法官在庭前不会与律师单方交流,我不与你交流,也不会与对方单独私下交流,所有意见可以在法庭上双方都在时陈述。”
“虽然回绝了律师的要求,但实质上是提升了法院的公信力,律师会更加敬畏法庭尊严,努力合规办案。”陈晓静说。
长沙县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钟文君认为,并非禁止法官与律师间的一切交流。良性互动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生活中,应该允许优秀法官和律师进一步沟通。
那么,都有哪些好的方式,可以在“防火墙”的保护下,增进法官与律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呢?
娄宇红告诉记者,一方面,加强法院与律师协会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建立互动平台,完善交流机制。比如,可以由法院与律协作为共同主办方,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法律论坛、法治沙龙、专题讲座等活动,意欲参加的法官或律师可以报名参与,交流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开,成为共同分享的财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双向授课培训交流,法院邀请资深律师、律师协会邀请资深法官就各自对相关法律适用的看法、工作形态与流程、特定社会法律现象等相关问题进行培训或授课,强化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同认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除律师工作以外,吕琰还是上海市人大代表,多次到各级人民法院交流调研,深入了解法院工作,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
据吕琰介绍,在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他所在的律所积极通过律师协会、法学会等平台,组织热点案例和难点问题的研讨交流,既促进了律师的业务学习,也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帮助法官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和各方面观点,取长补短。
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文彬最近比较关注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的法官与律师互评打分机制。
“这一机制确定了包括整体评议、个案评议、评优评先以及线上线下评议相结合的背靠背互评方式,尤其突出法官与律师在个案中的互相评议,实现每案必评,同时探索评议结果在法官评优评先等方面考核的运用,推动建立彼此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关系,从而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良性互动,共同塑造良好职业形象。”宋文彬说。
法官和律师不是冤家对头,而是法治道路上的同行者。
接受采访的法官和律师认为,法官与律师同属法律职业共同体,两者应当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互动交流,消除职业隔阂,增强职业互信,为推进法治建设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③ 为自己留条后路的范文
眼下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即,在众多学生为了挤进研究生队伍而悬梁刺股之时,有没有人想到为自己留条后路?离毕业不远了,为...虽然高三模考的时候,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发给每个同学,但和蕾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人家可是...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条后路,不一定要拥有才会幸福,有时候放手也是一中幸福 them是考着玩的,也算为自己留条后路吧,毕竟考试费用不贵么!况且这种功利性的考证总是借着考试的形式,被“关系”...比如笔试作文,有让你针对一个商业问题写一篇report或者proposal的,这都是BEC作文训练的题目哦,掌握一般范文的写作格式并... 给自己留条后路吧。发表于 2006-9-9 18:44:00
高考话题作文创新训练案例
吴江市铜罗中学 陈根荣
[话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公孙仪是鲁国的丞相,平生喜欢吃鱼。为此,人们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孙仪一概拒收。有人问他,您老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收下?公孙仪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才不收鱼。我如果收了别人的鱼,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会徇情枉法;循情枉法,我就当不成丞相。到那时,虽然喜欢吃鱼,别人也不会给我送鱼,我也无力自己买鱼来吃。现在我不收人家的鱼,也没有被罢免,我喜欢吃鱼,就能够长久地自己买鱼来吃。
公孙仪“吃鱼——买鱼(收鱼)——吃鱼”这是一条生活的链条,他懂得是非得失。
请以“链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话题精析]
人间万象,自然百态的存在或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它们有始有终,有因有果,就象是一根“链条”,一环扣住一环,自始至终。公孙仪的生活“链条”如此,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彼此消长皆然。只要一环扣错,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环环紧扣,方能得到“正果”。比如:“小康 ——劳动——小康 ”、“廉洁——自律——廉洁”、“上岗——下岗——上岗”等等等等。看来,在一根根“链条”中,中间一环至关紧要,中间一环决定未来。这类“链条”在同学们生活中、学习中也是很多的。这个话题,就是要求同学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即拓宽自己的视野,从公孙仪生活“链条”为“由头”,挖掘自己生活积累,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只要与“链条”话题有关就行。
[佳作选萃]
天人合一
蒋瑛
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漫漫的时空中,地球,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一样给予人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连续繁杂的进化过程。从上一次冰河解冻后几千年,人类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从那时候起,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真正的改造这个世界,直至现在。在这漫长的改造过程中,得益的是我们人类,而受害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已被“改造”得面目可狰。
你看:大片的原始森林,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次性”筷子,而用这些“一次性”筷子挟起的除了河豚(其实,就有那么几个在“拼死吃河豚”)以外几乎所有动物类、鱼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藏的悉数在劫难逃。大片大片的植被无情地被破坏了,地球终于愤怒了,大自然终于愤怒了。晴天,大自然回赠人类的是“沙尘暴”;雨天,送予人类的是洪涝猛兽。
每当我们伫立长江大桥,望着桥下滚滚不息的乌黑的江水,我们的人类在干一件什么样的傻事蠢事害人害己的事呢?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不知是谁说的一个话:
“谁能灭绝人类,是自己。”
原来,到头来,害自己灭自己的造孽者正是我们自己!
于是,我们在中学里学的“生产力”的概念,应该改一改了,应把原来的“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改成“人们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于是,愚公该不该移山值得大家讨论了。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去破坏我们的家园,而不是自己移居呢?
望着烟囱里冒着的浓烟,我们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望着不知从哪儿冒出的黑臭的有毒废水往江河里放,我们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
于是,我们总有一天会说,离灭顶之灾不远了呀!
到底什么关节出了毛病?
我们该猛醒了。
原来天诛地灭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不是天与地,而是我们自己,自己!天不想诛你,地也不想灭你,是你自己灭自己。既然天要诛你地要灭你,又何必当初造你呢?造了你们人类,反过头来去“破坏”造物主,岂不是自作祸害自遭殃吗。
我们该猛醒了。
自然造了人,人要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大自然才能一如既往供益不止。我们千万千万不能再扣错这一环了:
——人类赖以生存“链条”中的紧要一环。
生活之链
姚靓
苍茫人生,本是一个关系错综繁杂的矛盾体。世间万事万物,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句话概括出了人生的复杂。所以,人生就像一根无形的链条一样,紧紧的扣着,一环不紊,一环不漏,因果关系便是这条链的主枢。故有俗语“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环出现紊乱,便会导致全链扭曲变相,正如坏了零件的机器一般,生产出的尽是疵品,甚至是死机。
纵观古今中外,“贪”一字,引发了多少案件,斩掉了多少国家“栋梁”之才,使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
某一位市长,喜欢种植奇花异草,一有空闲时间,便像一个农艺师般在自己的庭院里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一些得知此“长”爱好,施出浑身解数,投其所好,献花拜“佛”。也许是市长被看“花”了眼,起了“花”心,从婉拒到笑纳到来者不拒。但正当花蕊含苞怒放之时,爱花的市长却“锒铛”入狱。
官撤了,房被封了,人也走了,昔日门庭若市的洋房,如今却落得个蛛网满室。
活该。
又有一位市长,台上还在大吹特吹如何如何爱民如子,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可话还没有着凉,门外的法官正“请”他入狱。又是一个“贪”字作祟。
生活之链,环环相扣,一环松脱,后果是不言而喻。“王保森们”用了结自己可耻的生命,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人生,祸起一“贪”字。他们就是没有扣好人生之链的重要一环。
生活是公平的,人生是美好的,我们应以“耻”为鉴,把握好人生的每一环节,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人生起步,且当珍重。一步不慎,全盘皆输。
走好人生每一步,把握好人生每一环节,我们的人生将永放光芒。
给自己留条后路
陈晓静
在古人眼里,公孙仪是一个聪明人;在现代人眼里,他更可堪称为一个聪明人,懂得是非得失,知道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很多人眼里只会注意到现在经济的蒸蒸日上,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裕,可称得上安居乐业。在这些人眼中看到的是“希望”,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富有,生活更舒服。
可他们忽略了一个真正值得重视的问题——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遭受着极大的破坏。土地被沙漠侵蚀,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植被、森林遭破坏。连我们呼吸的空气,也受到污染。他们不知道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破坏了子孙后代生存的空间,破坏了大自然所存在的一种链条关系。
他们仍能安心自在、自得其乐下去吗?
古人尚知道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何况现代人呢?
地球是人类现在唯一 能够生存的星球,一旦它遭到破坏,人们 就会没有生存的空间,那种情景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如果地球像我们人类一样会说话,那它肯定会说:“救救我们吧!”有良知的人们也肯定能从心底里听到这句话。
虽然现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但单靠这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人人对环境引起高度地重视,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环境恢复到自然状态。如果人们一味地追求金钱、财富,忽视了环境,他们必将会遭到世人的唾骂。
他们认为留给自己子孙的是用不完的金钱,给自己子孙创造最优越的环境。可他们却不知道子孙们需要的不紧紧是这些物质上的享受,他们要的是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有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环境,他们希望天是蓝色的、水是澄清、碧绿的,而要不是现在的天是浓烟密布、水是黑色脏兮兮的。
这些人真是很可悲。
“自然资源是大家的,我们想用就用,谁也管不着。”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就因为有这种想法,才会有乱用资源,无禁止地利用资源,致使资源枯竭。
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保护环境从每一个人做起,不能再破坏大自然的链条了。
[评析拓展]
从98年起,连续三年秋季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一改以往“材料作文”中“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作前辅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引子”。
这样,“话题作文”的“材料”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考生的写作才情得以展露,写作个性得以张扬,而不是“材料作文”已形成的“引一议一联一结”的写作结构,虽未尝不可,但总觉生硬。
本次“话题作文”以“链条”为题,所选的三篇习作,较好的处理了这一变化,从以往“材料作文”模式中走出来,发挥了自己个性特长。
从内容看,《天人合一》和《给自己留条后路》都是疾呼环境问题的文章,只不过《天人合一》在立意上由因结果,《给自己留条后路》由果推因。《生活之链》的主题则是反腐倡廉。三篇选作,充分展示了习作者在立意上的开放,和思维的发散、扩展。
《天人合一》站在历史长河边,高瞻远瞩,一环一环扣来,卒章显志,令人深思。它以笔法老练取胜;《给自己留条后路》,开篇警示,由反入正,水到渠成,以主题深刻见长;《生活之链》从哲学的高度,借花衬人,含蓄隽永,以构思精巧胜人一筹。
总之,三篇选文立意深远,主题深刻,构思巧妙,充分显示了习作者独创能力和习作的基本功力。
不足之处是三篇“话题作文”在文体上没有很好体现“开放性”的特点。习作者除了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在平时还要多练习其他的文体(如:说明文、应用文、寓言故事、新闻报告、文学、诗歌、小说等等)。这样,有备无患,方是长远之见。
④ “任何事应留一条后路”的话题作文
任何事应留一条后路 人生在世,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真的考虑一番。俗语“三思而后行”就是讲述的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考虑周到了,才减少了犯错的机会。 不管面对什么事,都要留有一条后路,尤其当明白给别人留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当失意幽深如井般萦绕在你心头,你是否想有一双温暖的手帮你融化心窗上凝结不化的冰;当神思沉滞,郁郁展转像磨盘般旋转在心灵阴霾的上空,你是否想有一双温暖的手揭走你心灵的伤痂;当你的希望像兀地从翠绿丛中毡房的一抹嫩红充满盎然,你是否想有一双温暖的手扯着你脸上漾起胜利那时灿烂的笑容飘忽……
想拥有这样一双温暖的手作你攀岩的扶手,扣到时间的尽头,你就要学会给别人让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让路,就是为自己开道。 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不敢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走完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愿回头了,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好,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见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僧人。两人不约而同请僧人为他们评理。
僧人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僧人说:“你既然急着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早地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僧人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我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僧人反问道:“你既然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
绅士的脸涨的通红。
人生旅途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遭遇呢?其实,给别人让路,也是在给自己让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