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山法官調任哪裡了
1. 民事法官调任刑事法官好吗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看个人了。各有各有难处,各有各的好。要想工作做好,其实每个岗位都锻炼人,如果不求上进,哪个岗位都干不好,也无所谓锻炼不锻炼的。
2. 原东营市法院院长吴锦标2015年调任哪里
吴锦标,男,汉族,山东临朐人,法学博士,教授,高级法官,1985年毕业于山东版大学法学专业。权历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中心培训科副科长、科长、助理审判员,山东法官培训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2010年1月-2015年1月任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3. 法学硕士一毕业进就能当实习法官么
担任法官必须具备来下列条自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审判人员不具备前款第六项规定的条件的,应当接受培训,具体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适用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担任法官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
即使是硕士毕业,也应该工作满一年以后才能正式当法官,而且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否则是不能正式当法官的。
4. 审判张学良的法官是谁
1936年月30日,国民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军法会审。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被高等军事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李烈钧(1882年2月23日-1946年2月20日)字协和,号侠黄,江西省南昌府武宁县罗溪人。清末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家。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成员,孙文(孙中山)的亲信。
1908年(光绪34年),自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後,任江西新军第二十七混成协第54标第1营管带
1909年(宣统元年),赴昆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
1911年(宣统3年)10月17日,为呼应武昌起义,李烈钧应江西省的革命派的邀请而回到江西。
1912年(民国元年),江西省议会选举李烈钧为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任都督期间曾被江西各商会以违法殃民恣睢暴戾等罪名控诉
1913年6月9日,袁世凯下令将其免职。民国2年(1913年),李烈钧同孙文策划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民国4年),李烈钧加入中华革命党。同年12月,奉孙文的指示赴云南省开始争取西南各省都督的活动参与护国战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後,李烈钧军的存在意义消失。讨伐完龙济光後,李烈钧只身赴香港、上海隐退。
1917年(民国6年)8月至9月,孙文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李烈钧任大元帅府总参谋长。10月,护法战争开始。
1919年(民国8年)10月,孙文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李烈钧被任命为代理大元帅,负责管理广州的事务。
1920年(民国9年)12月,孙文为北伐而设立大本营,李烈钧任大本营总参谋长。
1924年(民国13年)1月,李烈钧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民国16年)4月,蒋中正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李烈钧支持并参加
1928年(民国17年)後,李烈钧离开南京,在上海养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後,正寓居上海的李烈钧同反蒋人士如冯玉祥、方振武、张知本、陈嘉佑等人来往密切。
1933年,他数次致电蒋中正,支持蒋领导抗日战争。他的立场已由反蒋抗日变为支持蒋介石领导抗日。
1936年西安事变後,李烈钧被委派为审判张学良的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
1937年(民国26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李烈钧同宋庆龄、冯玉祥联名提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李烈钧将身边达到服役年龄的五个儿子都送入军队
1946年(民国35年)2月20日,李烈钧在重庆逝世。享年65岁(满63歳)。国民政府给予国葬。中共中央发来唁电,并派周恩来、董必武亲往吊唁。
5. 懂政治的请进,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思想,思想偏激者别进
监察不能算司法分出来的吧,司法是审理案件,监察是提起诉讼,是裁判和原告的关系。
监察部门,就像香港的廉政公署,直接对港督/特首负责,而不对司法部门或行政部门负责。
很多国家也有类似ICAC这样的组织。
但是ICAC说到底,并没有和行政完全分开,因为还是要对领导负责,在香港对港督负责是可以,因为港督是要受英国议会的监督的。但是用到大陆,难道要对市长负责?市长是检察院的上司,市长受谁监督呢?
所以像美国,监察权让议会负责,再由法院进行审理。
在欧洲发达国家,议会的权力还要更大些。
而孙中山的主张,并不是希望直接搬照欧美,而是“直接民权、五权宪法、万能政府、权能分治”。
虽然是受美国制度的影响,但是孙中山认为议会的权力还是过大,所以他主张把监察权完全的分离,独立出来,放在直接民权上。
但是孙中山的理念至今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实施,所以按照他的观念,具体应该如何操作,我个人不大清楚。
6. 中山市法官非法乱审乱判何时休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法官乱判案会给当事人和法官都造成影响。轻则造成案件的不公平审判,重则往往会触犯行贿、受贿、枉法裁判等刑事犯罪。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消息。
7. 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徐学强判案公正吗
公正
挺好的,法学专业毕业可以报考法院检察院,还可以申请律师资格证,前提是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律师属于高收入人群,不过刚开始积攒人脉的几年你必须坚持。法官真的应该是正义的。正义的法官举不胜数。但是受社会不正之风的腐蚀,和金钱美色的贿赂,导致个别法官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时有发生,正义在个别法官身上巳经没了。考虑沈某亲属代为赔偿麻某父母并获其谅解,可对沈某酌情从轻处罚。大连市中级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沈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8. 如何投诉广州市越秀区法院个别法官
广州律师管东平:
到上级法院或者信访室或者检察院投诉
律师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68号广州交易广场1207,广东经国律师事务所,地铁二号线中山纪念堂D1出口即到
9. 中国银行正常营业时间,几点到几点
一般情况下,中行的网点营业时间为当日9:00-17:00,对公业务在非工作日停办。由于各地区网点营业时间略有不同,为避免影响您办理业务,请您关注“中国银行微银行”微信公众号,选择下方菜单中“微服务-周边网点与ATM-排队取号”功能,查询网点信息、拨打显示的网点电话详询营业时间。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10. 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化
20世纪的中国,在上层建筑领域里进行了一场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创造性的法律变革运动,即中国法律近化化与现代化。近百年的法律变革运动,前50年(1901-1949)是中国法律近代化,即从古代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后50年(1949-2000)是中国法律现代化,即向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转型。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是以儒家宗法伦理法律价值体系为内在精神,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律结构体系为外部形式。这就是有别于大陆法系(罗马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的中华法系。近代伊始,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遭到西方国家近代法律的挑战与冲击,从20世纪初清末政府的法律变革开始,中国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变。清末的筹备立宪、修订法律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完全意义上的、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法制革命。这一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府,并以极大的热情、百倍的努力,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建设。南京临时政府依据近代资产阶级法律学说,借鉴西方国家先进法律制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法律创制与变革,颁布了崭新的革命立法,既有国家根本大法,也有其他大量的法律、法令、条例、章程。这是在中国正式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全面尝试,在法律价值意义上是一大质的飞跃,揭开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新篇章。这一重要意义,由于"辛亥革命失败说"的影响,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本文的宗旨在于全面阐释这一意义,并就相关问题作一些检讨。
一、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
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以后,一直螺旋上升,不断强化,明清时发展到极端。君主专制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君权不可分割性,实行独裁制;二是君权不可中断性,实行终身制;三是君权不可转移性,实行世袭制。中国古代法律就是以维护这种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直至清末,即使在学习西方的"筹备立宪"中,仍念念不忘:"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载","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1894年建立兴中会开始,就把武装"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视为头等重要任务,第一次提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孙中山所设计的政权一开始就对帝制彻底革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所设计的"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正是效法美利坚、法兰西国家,以代议政治保证国民的参政权为特征,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为原则,以资产阶级选举制、议会制、总统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其方略包括:1.革命成功以后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反对各省建立分割的、独立的共和国;2.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后,决不允许"袁世凯之君主立宪";3,效法美国共和政体来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孙先生的这些主张成为辛亥革命的真正指导思想。1911年12月3日,在南京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上,议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称代理参议院,议决了《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它以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辛亥革命成果,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树立起了革命法统。
1912年3月10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正式公布。这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在首章"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它规定,立法权由各地方选派之参议员组成的参议院掌管。参议院为行使立法权的最高立法机关,有权决定一切法律草案;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对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享有同意权及最高决定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政权由选举产生的临时大总统及其任命、并经参议院同意的国务员行使。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司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的法院行使。至于国民政府与国民的关系,孙中山强调:"政府不过一极小之机关,其力量不过国民极小之一部分。其大部分之力量,则全在吾中华民国之国民。"从此,国家以最庄严的法律形式宣布:立法、司法、行政权力不再属于君主所有,而属于组成国家的全体国民。
"人民"或者"国民"的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度里,其具体所指的对象和范围有所不同。在辛亥革命时期,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中,"人民"或"国民"的概念,虽然包括全体国民,但实际上着眼于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支持它的各个阶层组织。临时约法肯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支持它的各个阶层在中华民国国家政权中的阶级地位,首次确定了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既否定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主权在君"、"朕即国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与资产阶级立宪派及旧军阀官僚们过时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主张划清了界限。从而树立了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理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醒。
"主权在民"的法律宣告,是孙中山民权主义主张的体现,是孙先生最着意之处。"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南京所订民国约法"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法律由维护君主专制到维护民主共和,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是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之一。着以法律宣告毫无疑义地表明:中国法律近代化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二、由君权至上到法律至上,由人治到法治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之一,是法律以专制君权为依归,权力支配法律,法律是权力的附庸。古代中国,君主处于专制主义政治结构的金字塔顶峰,乾纲独断。法自君出,法为君用,狱由君断。君主是国家最高立法者,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口含天宪",他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立法权归于君主,法律自然是"一人之法",而非"国家之法"。这种法律首先和主要是维护专制君权。同时,君主又是全国最高的审判官,控制着国家的最高司法权,独掌全国臣民的生杀予夺大权。法律的至高无上性被君权的绝对神圣性所代替。于此相适应的是人治。在漫长的古代中国,是以人治为国家机器运行的杠杆。所谓人治,实质上是君治和君主*纵下的官治。正如近代中国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所云,人治主义"误尽天下。遂使吾中华数千年,国为无法之国,民为无法之民。"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很早就对中国的君权至上、人治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他还积极探索资产阶级法治理论。早在1904年,他在谈到法律与权势的关系时,说:"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他决心"举中国数千年来君主专制之治一扫空之",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设计,实现以法建国、以法治国的理想。在"军政"时期,实行"军法之治","军队与人民同受治于军法之下。"在"训政"时期,实行"约法之治","军政府与地方议会及人民各循守之(约法),有违法者,负其责任。""宪政"时期,为"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国民公举大总统及公举议员以组织国会。一国之政事,依于宪法以行之。"后来,它更提出"五权分立"、"五权宪法"主张,以完整的政治体制设计彻底地否定了君主专制、人治主义。
在孙中山的法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建制活动。《临时约法》是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人治主义的彻底否定,它代表了四万万人民之公意,为中华民国治国之准据,立国之大本,有着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和效力,"违反约法,则……国民共弃之"。根据《临时约法》所确定的法治原则,凡中华民国的国民,上至总统、官吏,下至军人和百姓,无分高低,都必须人人共守,严格执法,严格守法。孙中山强调:在民主共和国中,国民是主人,而"总统和官吏不过国民公仆,当守宪法,从舆论。"其地位虽高,责任虽大,但决无任何违背人民公意和超越法律之特权。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反复出现了帝制复辟与反复辟、毁法与护法的激烈斗争,出现了君权至上与法律至上、人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生死搏斗。孙中山仍以坚定的"以法治国"信念和建立真正的民主法治国的决心,"为主义而战,为正道而战",先后发动并领导了反袁、"护国"、"护法"斗争,以期"共树真正共和于根本不拔之基","俾全国永远处于法治之域"。他坚信,"在当今世界,无法治便无以立国、强国,共和国根本在法律,无法治便无从卫国、富民,社会民生基础在法律。在治理国家中,人的作用虽不可少,但决不可以人治压制法治,而应以人治辅佐法治。"在人与法的关系上,孙中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在民主共和国家,"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以法就人。" 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其他革命法令颁布,使得在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权力与法律谁服从谁的问题的结论,有了实质性的彻底变革,宣告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人治的结束,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的基本确立,使君权至上让位于法律至上,法律高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法律近代化又一主要内容与基本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