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肖杨最高法院院长

肖杨最高法院院长

发布时间: 2022-09-06 06:06:14

①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简历

肖扬 肖扬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男,汉族,1938年8月生,广东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大学学历,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干校教师。1962年至1969年广东省曲江县公安局干部。1969年至1975年广东省曲江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办公室干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广东省曲江县龙归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党委书记,清远地委副书记。1983年至1986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1986年至1990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检察委员会委员。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检察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http://ke..com/view/1864.htm

② 最高法院长肖杨近况

受聘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是我国首位最高法院卸任院长担任博导。

③ 自由心证

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之探讨

自人类舍弃“神明裁判”、“司法决斗”等非理性的证明方式,采用证据裁判主义以来,历史上出现了两种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先前采用法定证据制度,后来转为自由心证制度。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内心确信的证据制度,但内心确信即自由心证,只不过名异而已。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制定了庞杂的证据规则,但在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上却交由陪审团或法官“自由证明”,故其实行的仍是自由心证制度。我国法学理论界在批判西方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事实求是的证据制度。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司法解释生效施行,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初步确立。本文试结合该《规定》的有关内容,对自由心证制度的有关问题做些探讨。

一、西方自由心证制度历史发展之考察

自由心证,又称内心确信,源自法文I’ intime conviction,日文译为“自由心证”,是指“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力,由法官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形成确信,并依此认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 〔1〕其核心内容是对于各种证据的真伪、证明力的大小及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并不作具体规定,完全听凭法官根据“理性”和“良心”的指示,自由地判断。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在思想中所形成的信念,就叫“心证”,“心证”达到无任何合理怀疑的程度叫做“确信”。法官通过自由判断证据所形成的“内心确信”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判决的直接依据。自由心证制度要义有二:一是自由判断原则,即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法律不作预先规定;二是内心确信原则,即法官依据证据,在内心“真诚地确信”,形成心证,由此来判定事实。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自由心证制度(以区别于现代自由心证制度)是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杜波尔首先提出的。1790年12月,议员杜波尔向法国宪法会议提交了一项革新草案,认为法定证据制度起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明力的规则,既不要求符合案件的真实情况,也不要求法官的内心是否确信,这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荒诞的做法。他主张用自由心证取代法定证据制度。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保守议员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客观确实性,而自由心证只能使法官主观擅断。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杜波尔的建议获胜。1791年1月,法国宪法会议通过了杜波尔改革证据制度的草案,并于同年9月29日发布训令正式宣布:法官必须以自己的自由心证作为裁判的唯一根据。〔2〕1808年《法兰西刑事诉讼法典》第342条对这种新的证据制度作了经典的表述:“法律不要求陪审员报告他们建立确信的方法;法律不给他们预先规定一些规则,使他们必须按照这些规则来决定证据是不是完全和充分;法律所规定的是要他们集中精神,在自己良心的深处探求对于所提出的反对被告人的证据和被告人的辩护手段在自己的理性发生了什么印象。法律不向他们说:‘你们应该把多少证人所证明的每一个事实认为是一真实的’;它也不向他们说:‘你们不要把没有某种笔录、某种文件、多少证人或多少罪证所决定的证据,看作是充分证实的’;法律只是向他们提出一个能够概括他们职务上的全部尺度的问题:‘你们是真诚的确信吗?’” 〔3〕继法国之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在各自刑民事诉讼立法或证据立法中确立了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司法的法定证据制度而提出的,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其在长期演进的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主要发展形态,即传统自由心证制度与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现代自由心证制度是在批判传统自由心证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法官具有自由判断证据的职权和职责,其他人无权随意干涉;另一方面,法官自由裁量证据的行为受到法律规则,尤其是证据规则的制约,其行为必须符合基本的证据法则。现代自由心证制度彻底摒弃了传统自由心证制度的非理性和非民主的因素,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首先是内涵不同。传统自由心证片面地强调法官的心证自由,而现代自由心证保留了传统自由心证的合理成份,但否定了法官单方面的自由。它扩展了自由的外延,强调“对等的自由”。它不仅要求法官的心证自由,而且要求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保障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旁听自由”,以及对审判结果(心证结果)进行公正评论的权利。可见现代自由心证已抛弃了传统自由心证绝对的性质,而具有相对性。其次是性质不同。传统的自由心证实质上是一种秘密心证,它要求绝对保证法官内心思想(即心证)的自由,法官有权不公开关于案情的任何看法,除了审判结果。但审判结果是如何形成的,法官有权拒绝回答。因此,传统自由心证具有浓厚的隐秘性和神秘感。现代自由心证具有公开性,其公开性表现为心证条件、心证过程和心证结果等方面的公开。总之,现代自由心证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心证,一种公开的心证。它一方面保障法官内心的思想自由,另一方面要求法官公开其判决的理由。传统自由心证制度发展为现代自由心证制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法律技术上说,现代自由心证制度既有助于发现真实,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裁判者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现代法治国家在证据评价方式上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现代自由心证制度。

二、我国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之评判

传统观点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工作都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仅有“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定证据”等原则性规定,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采用的是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它“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查证属实的证据作根据,准确地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由于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整个证据制度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4〕这一证据制度要求司法人员从各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出发,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科学地运用证据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且司法人员在认定案件事实时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核心和最有说明力的理由是这种证据制度科学地解决了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即主观正确地反映了客观。

我们认为,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具有法律性,是法律原则,非政治原则或理论原则;二是具有指导性,对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具有指导意义;三是具有可操作性。诚然,实事求是是我们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但将实事求是奉为我国运用证据的基本制度,是不妥当的,也是不科学的。其理由如下:

首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个政治术语,它只是给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普遍意义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一门专门的科学的制度原则,不能体现该门科学的制度特点,其结果必然造成证据制度的空洞化。

其次,法院或法官认定案件的事实,是法律事实,不一定是客观事实。因为民事纠纷总是发生于起诉之前,法官探求纠纷的过程总是处于起诉之后,且案件的真实情况是通过证据的证明而得以反映的。它有时和客观事实相符,有时接近客观事实,有时却和客观事实相反。正如弗兰克所说:“一个发生争执的案件的事实,并不是当事人之间实际曾经发生的事实,而是法院现在认为发生了的事实。”显然,将客观真实作为诉讼证明的任务,在实践中不能完全做到,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它提高了证明要求,脱离了诉讼实际,为民事诉讼中的超职权主义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将实事求是规定为我国的证据制度,对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都是有所损害的。

再次,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并不能完整概括民事诉讼中法官判案的实情。比如,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没有提出证据材料,法官也没有收集到相应的证据材料时,法官是不能拒绝裁判的,他必须按照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进行裁决,即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理所当然地要败诉。如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证据就判,没有证据就不能判。那么类似案件就必须先搁下来,等到有了证据后再行判决。如果这样的话,民事诉讼将产生数不清的悬案。显然,这与民事诉讼的宗旨和目的是相违背的。

最后,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根本没有回答法官是如何形成对客观事实判断的过程问题。实际情况是,法官总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全知到基本知的过程。随着过程的推进,法官脑海里会逐渐形成一种印象、一个判断。对一种证据制度的命名,基本上应反映法官的这种认识过程。将实事求是的政治术语套在诉讼理论上貌似时髦,实则抽象。它既不能指导理论研究,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显然不能成其为一项证据制度。

其实,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以及司法实践来看,由于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内容的规定过于粗疏,加之内涵不明确,事实上赋予了法官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权。审判人员往往依靠审判经验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实际上不知不觉都在运用自由心证原则。对此,台湾著名民诉法学者杨建华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论大陆学者如何解说其判断证据方法实事求是,讳言自由心证主义,但在审查分析比较各个证据后所为之事实判断,在不采法定证据主义情形之下,仍需视各个法官之学识或经验与智慧行之,最后仍落入自由心证主义原则之内,在非唯自由心证之余,仍难免受自由心证主义之影响。” 〔5〕不仅如此,何家弘教授进一步指出:“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宣称我国采用的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一直强调在运用证据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因此,我国的司法人员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确实享有颇让外国法官羡慕的自由裁量权。” 〔6〕由于在实践中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无限膨胀,有学者干脆将我国的民事证据制度定性为“超级自由心证”。

三、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之构建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在证据制度上基本上是以现代自由心证为主,并在吸收法定证据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大胆地摒弃了以往对自由心证的误解,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

1. 《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自由心证原则的确立

自由心证作为一种制度立足于自由心证基本原则之上。《规定》第64条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原则。该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根据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在对《规定》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该条所指的“法官职业道德”相当于“良知”、“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相当于“理性”、“独立”相当于“自由”。结合前面对自由心证的阐述,可以断言:《规定》第64条涵盖了自由心证原则的基本要求,在证据审查判断方面实际上采纳了现代自由心证原则。只不过考虑到公众对法律观念的适应性,在名称上使用了中国化的术语:法官依法独立判断。

2. 《规定》对自由心证原则的规范与制约

在自由心证原则下,存在着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内在危险,因此对自由心证进行规范,也就成为其正当发挥作用的必不可缺的前提。这种尽可能限制法官个人感性因素在证据判断中的影响的制约机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这些制约在促使自由心证从绝对化走向相对化、由主观化尽可能走向客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试就《规定》的有关内容予以阐述:

(1)自由心证与法官职业道德

所谓法官职业道德,是指法官从事法律职业时为了维护法官的职业形象,规范其相关行为,在伦理道德上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之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包括法官的独立与公正、司法效率、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法官自身素质、约束法官职务外行为等。法官的职业道德即“良知”,可见法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亚于法律的素养。法官个人的正义感、廉洁与否、个人的好恶和偏见等因素,对于司法判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司法公正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自由心证由法官秉承自己的“良心”作出判断,而“良心”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规范,对自由心证的约束一般需通过自律机制予以实现。

(2)自由心证与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

所谓逻辑法则,是指人们能够得以进行正确的思考所必须依据的规则。其主要包括同一律、排他律、矛盾律等。逻辑法则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以经验法则为根据,从既知事实推导出未知事实的逻辑推理工具。无论任何法系,任何国家,司法审判都是按照三段论的逻辑形式进行的。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演绎推理,而英美法系国家则惯用类比推理。逻辑是法律思维的工具。公正司法需要逻辑力量和逻辑程序来加以保障。所谓经验法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对客观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经验法则具有一般性,它是一种不证自明的显然性命题,是法官评价证据的主要依据。逻辑推理及日常生活经验是对法官的逻辑法则与经验法则的认知提出的要求,这个要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理性”。法官应当是一个理性的人,其经验、推理、自由心证都应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构成了对自由心证的内在制约。

(3)自由心证与公开原则

公开审判是诉讼制度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诉讼活动采用公开原则的首要意义在于,能够将诉讼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置于广大人民与社会的监督之下,增强诉讼活动的透明度,促进法官依法公正裁决,进而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正因为如此,现代各国的诉讼法都将公开原则作为一项根本的诉讼法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开审判制度主要包括:庭审过程的公开与审判结果的公开。根据自由心证原则有关心证公开的要求,在证据评价中具体包括心证过程的公开、心证结果的公开以及心证理由的公开。公开原则不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对审判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也构成了对法官自由心证的有效制约。

(4)自由心证与证明标准

自由心证原则在赋予法官在事实认定中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为了不至于使法官的心证这种主观性的把握为法官个人所滥用,就必须使心证具备客观性、外在性的基础。而证明标准则是自由心证客观化最好的表现形式。所谓证明标准是指“事实认定中法官形成心证的最下限”。〔7〕自由心证是审判行为的灵魂,同时它也是深刻地打上心证主体的经验、学识、情感烙印的主观性活动。当人们意识到放任法官心证的恣意与没有法律一样都会造成秩序的混乱时,证明标准的客观化于是被提上了日程。《规定》第73条即为我国民事诉讼确立了“高度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通过证明标准对心证过程中的客观盖然率的要求,使得法官不再象以前那样仅以自己内心是否获得纯粹的心证为依据,而更多的要考虑心证的获得与客观现实的必然联系。由此可见,在事实探知相对化的理念和现实境况下,以证明标准限制自由心证是实现程序正义的最佳选择。

(5)自由心证与证据规则

证据规则即有关证据运用的法定原则与规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证据规则实际上是对人类一般的伦理的、普遍的经验的一种总结,是经验法则的一种法定化形式,但与法定证据制度(狭义的证据规则体系)有质的区别。为把自由心证裁量空间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最高法院结合审判实践,在《规定》中确立了一系列证据审核认定的规则。如相关性规则(第66条)、自由排除规则(第67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68条)、补强证据规则(第69条)、最佳证据规则(第70条)、自认规则(第72)条、优先规则(第77条)、证人能力规则(第78条)。这些证据规则一般是对证据能力即可采性进行消极限制,但也有对证明力的大小直接予以规定的,如第77条(优先规则)。证据规则是自由心证原则的例外,当然也构成对自由心证原则的制约。

四、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之完善

入世后,我国加快对国外先进法律制度学习和借鉴的步伐。为完善有中国特色自由心证制度,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法官素质,推进审判长选任,严格执行法官独立审判制度

自由心证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项依赖于法官主观人格、品德、经验运行的法律技术。因此,法官具备良好素质,是公正、准确评判证据的前提,也是其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保证。正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所言:“法院于事实之真伪,虽有判断之自由,然亦非可率尔以从事,法律之所期待者,是审判官恒为富于学识经验之人。”法官是社会的精英,如今我国离培养专家型、学者型的法官之路还很遥远。在我国当前法官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以一套公开、透明、科学的方法,将少数道德素质高、专业修养深、审判经验丰富、工作实绩突出的法官,选任为审判长,并赋予他们较大的审判权,使法官与合议庭真正承担起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早就说过:“法官没有别的上司,仅根据他对法律的诚挚的理解来解释法律。”严格执行法官独立审判制度,有利于提高法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法官的业务素质,从而为法官迅速审查、准确判断证据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进一步推进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改革

当事人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让双方当事人的偏见在激烈的碰撞中使真实浮出水面”的法谚。当事人主义的诉讼结构表现为等腰三角形,原、被告各为一方,法官为第三方。为了保证裁判者的中立和程序的公正,法官必须与双方当事人保持相等的司法距离。尽管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已开展了多年,但当前诉讼模式中的职权主义成份仍然过浓。法官庭外调查取证行为还在延续,当事人的辩论结果尚不能对法官的裁判形成实质性的约束等。这样就有可能使本来中立的裁判机关,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丧失中立性,容易对案件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加之当事人的辩论要旨不能对法官的自由心证形成必要的限制,所以法官形成心证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令人质疑。而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下,法官在诉讼实体方面保持相对的消极,以实现中立。法官失去了产生先入为主的可能,亦根除了裁判的恣意,这就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法官形成心证的中立性与合理性。可以说当事人主义既是自由心证原则的要求,也是自由心证原则良好运作不可或缺的前提,进一步推进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改革,是我国较长一段时间内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

3.加强裁判文书改革的力度,要求法官在裁判文书中详尽展示其心证形成的过程,并建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

我国法官对于裁判文书的制作重视不够。许多判决书往往单纯列举证据,缺乏具体的分析与论证。一般在列出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后,即写明法院所认定的案件事实,并用“以上事实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证明,来表明法院对事实的认定是有根据的,然而从法院的裁判文书中根本看不出对存有争议的材料法院是如何评价、如何采信的”。〔9〕针对裁判文书中存在的问题,最高法院院长肖杨曾在全国法院院长座谈会上作出了措词严厉的批评——“现有的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形象。”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作为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而改革的重点则是“加强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增强判决的说理性。”正是根据这一纲要精神,《规定》第79条指出:“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阐明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裁判文书详尽展示法官心证形成过程,对于制约法官评判证据时的自由裁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法官分析、推理、表达能力的提高,总结司法经验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为了扩大法官心证接受监督的范围,还应考虑建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以便于社会公众知悉案件审判的结果及法官心证形成的过程。

4.完善心证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

虽然我国与自由心证制度相关的监督机制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有法院内部的自我监督,外部的检察监督、权力机关的个案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但它们的运作方法和效果却并不令人乐观。在现阶段,着力加强法院内部的自我监督,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法官在判决书中拒绝开示其心证理由的,当事人可以向法官所在法院或其上级法院反映,要求追究法官渎职审判的责任。同时,应通过对上诉、申诉、当事人及案例人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投诉的案件实行严格的心证过程审查,对恶意运用自由心证的枉法裁判者,按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严厉制裁。

5.加快民事证据立法,科学设定自由心证与证据规则的关系

自由心证存在于证据体系中,就其孤立的行为过程来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只有完善了保障程序,特别是相关的证据制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法官的主观性。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只有12个条文,而且基本上都是原则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虽然是一部比较系统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所作出的司法解释,并且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解释,其全面性、权威性和稳定性都不及于法律。因此,我们应在认真总结我国民事审判实践,尤其是《规定》实施后运用证据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定位自由心证与证据规则的关系,合理确定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目标模式,以《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为契机,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

④ 语文题目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散文家-----【 1.宗璞 2.王鼎钧 3.卡毓方 4.沈从文5.钱钟书6.张晓风7.刘心武 8.刘湛秋 9.陈染10.韩春旭 】

一共有多少个中央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熔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党校校长:胡锦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
中共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杨
中共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韩杼滨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司马义.艾买提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王忠禹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傅全有上将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王 克上将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上将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副参谋长:郭伯雄 上将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王瑞林上将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常务主任:徐才厚上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帕巴拉. 格列朗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 赫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 达瓦买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女)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 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何椿霖
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叶选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杨汝岱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 阿旺晋美
全国政协副主席:巴 金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
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 健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女)
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
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朝鲜族)
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经叔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侨联副主席:罗豪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周铁农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文元
中纪委委员、全国政协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党组书记: 郑万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副书记:曹庆泽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周子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夏赞忠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刘丽英(女)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刘锡荣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傅 杰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晨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刘鹏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金炳华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雒树刚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高俊良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黄晴宜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虞云耀
中纪委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铁林
中纪委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赵洪祝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人事部副部长:张柏林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秘书长:孙晓群,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二局局长:孙会
中共中央委员、外交部部长:唐家璇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曾培炎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盛华仁
中共中央委员、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陈至立
中共中央委员、科学技术部部长、党组书记:朱丽兰
中纪委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刘积斌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德洙

中共中央委员、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 贾春旺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安全部部长、党委书记:许永跃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党组书记:何勇
中共中央委员、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多吉才让
中共中央委员、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张福森
中共中央委员、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项怀诚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党组书记:张学忠
中纪委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
中共中央委员、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田凤山
中共中央委员、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俞正声
中共中央委员、铁道部部长、党委书记:傅志寰
中共中央委员、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黄镇东
中共中央委员、信息产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吴基传
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汪恕诚
中共中央委员、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陈耀邦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石广生
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孙家正
中共中央委员、卫生部部长、党组书记:张文康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维庆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戴相龙
中共中央委员、审计署审计长、党组书记:李金华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刘华秋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郭东坡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廖 晖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王岐山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桂世镛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杨景宇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海关总署署长、党组书记:钱冠林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党组书记:金人庆
中纪委委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解振华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刘剑峰
中纪委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徐光春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
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朱之鑫
中纪委委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王众孚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石宗源
国家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周生贤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李传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郑筱萸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景川
国家旅游局 局长 、党组书记:何光韦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叶小文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徐志坚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焦焕成
中纪委委员、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田聪明
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党组副书记:南振中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
中国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 :陈章立
国家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秦大河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周小川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马永伟
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白克明
国家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聂振邦
国家国内贸易局局长、党组书记:杨树德
国家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宝明
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吴晓华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冶金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蒲海清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勇武
国家轻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陈士能
国家纺织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杜钰洲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张人为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党组书记:倪益瑾
中纪委委员、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吾乐
国家 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 万学远
国家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曙光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陈邦柱
国家邮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刘立清
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文彬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佘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吴晓灵
海关总署副署长、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李长江(兼)】

请写出十个科学家【张衡:地动仪、 祖冲之:圆周率 、 沈括:地质学家、 毕升:活字印刷、 蔡伦:造纸 杨振宁 物理学家 李政道 物理学家 陈景润 数学家 华罗庚 数学家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⑤ 历史以来肖姓最出名的人物

肖杨 男,汉族,1938年8月生,广东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大学学历,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干校教师。1962年至1969年广东省曲江县公安局干部。1969年至1975年广东省曲江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办公室干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广东省曲江县龙归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党委书记,清远地委副书记。1983年至1986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1986年至1990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检察委员会委员。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检察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2008年12月被推选为中国法官协会名誉会长

⑥ 最高法前院长肖扬自杀了是真的吗

假的。

肖扬于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至200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内,肖扬致力于司法改革;在基层人民法院曾进行过诸多试验:如北京朝阳区法院的诉前调解与和解机制改革,天津法院在司法救助上的探索等。

⑦ 肖扬怎么死的

肖扬因病去世。

肖扬,男,汉族,广东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大学文化。中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2019年4月19日4时58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肖扬的人物评价:

肖扬同志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性原则,刻苦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

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政法工作经验。

⑧ 他是否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吗

张寿石先生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同时还是‘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王羲之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协会’理事,‘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学会’理事,‘中国荣宝斋’推荐书画家,‘中国炎黄社’社长,‘当代肖形印社’副社长,‘中华湖社画会’常务理事、艺委会主任,‘东方诗、书、画印函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特聘书法篆刻师,‘国际书画协会’学术委员,‘世界艺术家联合会’理事,‘台湾红田山房石刻展示中心’特聘书画篆刻家等国际艺术团体职务。但是,张寿石先生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作品,并不在于他的名气,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张寿石先生自七十年代起,得到吴作人、启功、黄胄、李可染、董寿平、齐良迟、邵宇、王学仲、徐柏涛、娄师白、李铎、范曾、杨力舟、韩美林、大康等众多书画大家的首肯,对他的艺术有较高的评价与赞扬。由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先生题写的“寿石艺苑”成立,寿石数年为海内外众多知名人士、书画家制印数万余方,均得赞誉,并题字赠词作序予赞之。
张寿石先生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出版获奖。并有作品纳入精裱、碑刻、珍藏之列。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和美国总统‘布什’及东南亚,欧美许多国家首相和中华最高法院院长‘肖杨’,国务院办公厅、香港汇丰银行总裁等各部委政要官员和被各界知名人士所收藏。其印作和书法作品遍迹世界各地,并广为名士流传。

⑨ 全国有几个叫肖扬

肖扬多了,有最高法院院长肖扬,《租个女友回家过年》里面也有肖杨。。。敢问楼主说的是哪个?

热点内容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条件关键 发布:2025-01-21 01:01:34 浏览:438
钜沃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1 00:55:41 浏览:951
劳动法提前解约赔偿 发布:2025-01-21 00:46:09 浏览:84
法院涉案款项 发布:2025-01-21 00:39:47 浏览: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发布:2025-01-21 00:16:04 浏览:513
经济法法律体系 发布:2025-01-21 00:15:55 浏览:126
依法治国的保证 发布:2025-01-20 23:53:47 浏览:834
中国美女法官 发布:2025-01-20 23:30:49 浏览:330
欠条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力有图片 发布:2025-01-20 23:21:48 浏览:885
曾志强道德经 发布:2025-01-20 23:01:07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