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布景
Ⅰ 刚看了楚门的世界,历史上有个楚门事件好像,我希望了解它
具体的你还是直接问网络http://ke..com/view/320.html?wtp=tt
我只黏贴了一部分过来
水门事件(The Watergate Scandal)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五个人因潜入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而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结果导致政府的几个官员锒铛入狱以及美国历史上破天荒出现的总统辞职。
在5个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
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
Ⅱ 香港法院审判庭内不挂国徽吗,为什么
不懂,...........................................
Ⅲ 巴黎介绍
巴黎,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称。
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它横跨塞纳河两岸,市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围7个省的大巴黎区,总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万,大巴黎地区人口约1007多万,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今天的巴黎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巴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法国的首都亦有800年之久,是一座古老的都城。最初它只是塞纳河中的一座小岛,岛上只有高卢族巴黎西部落的村落,在此以捕鱼为生,巴黎由此得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小村落不断向塞纳河两岸发展。12世纪,卡佩王朝在此建都,从此巴黎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大城市。历史上,巴黎为法国历代王朝的都城,是历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都,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监狱的大门,从而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后来,这一天便成了法国的国庆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市区东部拉雪兹神父墓地的巴黎公社墙,就是公社社员们最后进行防卫战而壮烈牺牲的地方。每年5月7日,法国的劳动人民纷纷到这里悼念巴黎公社的烈士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5年8月25日解放。今天,法国政府的许多行政机关、党派团体,以及省级行政机构依然设在这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妇女理事会、国际刑警组织、国际能源机构、巴黎统筹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交流发展计划、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等都设在巴黎。
巴黎的工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巴黎的工人数量约占全国的1/5。汽车工业居全国首位,全国最大的雷诺汽车公司,就位于巴黎西南郊塞纳河河曲地区。雪铁龙和西姆卡汽车制造公司也设在巴黎,这三大公司的职工人数占全国汽车工业职工人数的3/5,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2/3。电气和电子工业的产量占全国的60%。化学工业的产量占全国的30%。在轻工业中巴黎有传统的服装、化妆品、装饰品和时髦家具等,这些产品都享有世界声誉。巴黎香水驰誉全球,有“梦幻工业”之称,被法国人视为国宝。在世界市场成千上万种香水中,最受欢迎的非巴黎香水莫属。
巴黎的金融、证券、保险业十分繁荣。法国最大的国营商业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即设在巴黎。这里还有法国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场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每天有价值达天文数字的资金、证券在这里流动。
巴黎的商业兴隆,商业总额约占全国商业额数的1/3。各种大型市场、百货商店、时装店、饭店、餐馆、咖啡馆及其它服务机构遍布全城。欧洲最大的商场——四季商场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区。著名的巴黎国际博览会创立于1904年,在爱丽舍田园大街上修建了漂亮的展览馆。1937年增建现代化的特罗卡德罗展览馆,形成一个可供常年开放的“博览会城”。目前每年举行时装、机床、食品、化妆品等专业博览会几十次。另在布尔歇国际机场举行国际航空展览会,展出各型飞机200多架,成为世界最大飞机市场之一。由于博览会终年不断,每年额外吸引外国商人和游客50多万人,增加收入3亿多美元。
巴黎是法国的交通枢纽,每天客流量达1300万人次。全国的陆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个辐射式的交通网。巴黎市内现有7个火车站,既可以通往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和瑞士,也可以直达德国和西班牙。巴黎还是个国际航空中心,有5个机场,可飞往世界主要城市。巴黎还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承担农产品及建材、燃料等工业品的运输。从东到西横贯全市的深层高速地铁与地面密如蛛网的公路、铁路联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
长期以来,法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法兰西文化,巴黎成为法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创建于17世纪中叶的法兰西学士院以及其它四大科学院都设在巴黎,巴黎还有许多学术机构、博物馆、剧院等。巴黎集中了全国43%的技术人员和60~70%研究人员。有建于1253年的巴黎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文化影响波及全国各地。在巴黎,各种形式文化艺术活动常盛不衰,在市内许多广场都能见到青年学生和市民自发组织的小型音乐会。
巴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留下了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马克思、列宁曾经旅居巴黎。中国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20年代到巴黎勤工俭学,探求革命真理。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有一座三层楼房,20年代,周恩来曾经在这里居住过。1979年10月,法国政府为了纪念周恩来,在他的旧居挂上了大理石纪念脾,纪念牌上端镶嵌着周恩来的半身铜像,铜像下面,镌刻着6行金字,凡到巴黎的中国人,都渴望亲眼看看周恩来的故居。
巴黎有街道6500条,总长1300多公里,其中最迷人的大街要算爱丽舍田园大街。该街贯穿市中心,与星形广场相连,12条林荫大道从广场辐射出去,汇连巴黎的千街万巷。广场中央矗立着高48.8米、长45.5米、宽22米的凯旋门,墙面雕满历史名家图画,其中以“马赛曲”组雕的场面最大。拱门内镌刻着跟随拿破仑征战的386名将军的名字,拱门下是无名烈士墓,长明灯终年不灭。
拉德芳斯区荟萃着各种造型、各种色彩的建筑,行家认为,这里堪称城市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是现代化上乘建筑的“露天博物馆”。8座30层、20座40层的摩天大楼均为玻璃结构,无论在阳光下,还是在夜幕的灯光中,总是闪闪发光,灿烂夺目。名为“方舟”的办公大楼是汉字的“回”字形,两侧及上部均为房间,中间透空,被称作新“凯旋门”。
拉德芳斯卫星城在法国乃至世界经济活动中都占有一定地位,卫星城的20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租给了各行各业的600多家公司,10多万职工在这里上班。法国20家大企业中的10家,世界前100家大企业中的11家在这里设有办事机构。
塞纳河右岸东部为工人、职员住宅区。西部是巴黎最繁华的商业和高级住宅区,环境优美,街道宽阔,许多大银行、大公司、交易所、超级市场均设在这里。
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为著名的文化区,这里有建于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国立图书馆等文化科学机构,也有近年来新建的高等院校。城北的蒙马特区则为普通市民、劳动者的居住区,这里街道较狭窄,住房多半是旧式建筑。
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地耸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这座铁塔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以其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命名。埃菲尔铁塔同巴黎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它是巴黎的象征,是法国人民的骄傲。铁塔周围的市中心区为行政区,法国国家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外国使馆均设于此,名胜古迹也十分密集。
位于凯旋门前宽敞的爱丽舍田园大街上的爱丽舍宫,历来是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府所在地,它正好是在这条大街圆形交叉路口的东北方,与“大宫”(巴黎的艺术展览馆)隔街相望。爱丽舍宫始建于18世纪初,1718年落成。原是举行舞会的活动场所,后举办过几次大型博览会,也曾用作外国首脑访法时的宫邸。自1873年起作为法国总统府,至今经历了20位总统。
卢浮宫是一座艺术宝库,集中了世界文化艺术之精华。它位于塞纳河右岸,始建于1190年,原是菲利浦亲王的城堡,18世纪被查尔斯五世改为王宫。1793年法国大革命中,正式改为国立艺术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卢浮宫共珍藏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品20多万件,它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卢浮宫原是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之一。
Ⅳ 试分析美国电影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起源
有记录的第二张捕捉并再现运动的照片记录为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的帕罗奥多拍摄的一组奔马照片。在拍摄时,他将一组静止的照相机摆于一排。他的成就促使各地的发明家开始尝试制作类似功能的装置,以捕捉此类运动。
在美国,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就是最早开始制作这类装置的人之一,他制成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但由于该装置的专利实施很严格,致使早期的电影制作人只能寻找替代品。
在美国,最初只是在轻歌剧的间歇为许多观众放映电影。企业家的各种电影展示活动,促使了戏剧性电影制作的首次世界范围性的尝试。
在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早期,纽约是电影制作的中心。位于皇后区的考夫曼·阿斯托里亚制片厂(Kaufman Astoria Studios)创建于无声电影时期,那时马克思兄弟和费尔兹(W. C. Fields)在那里工作。
此外,曼哈顿的切尔西也是电影制片的主要场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玛丽·毕克馥的很多早期电影也是在这个地区拍摄的。但是,因一年四季的宜人气候,好莱坞成为电影拍摄的更佳选择。
二、好莱坞的崛起
在1910年初,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派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带着他的演员团队到西海岸去拍摄电影,演员包括巴兰彻·斯威特(Blanche Sweet)、吕伦居殊、玛丽·碧克馥、莱昂纳尔·巴里摩尔等。
他们在洛杉矶市中心乔治亚街附近的一个空旷外景地开始了拍摄。当时,公司又决定开发新地区。于是他们又向北前进了几英里,到达好莱坞。当时还是小村庄的好莱坞,非常愿意让电影公司在那里拍电影。
之后,格里菲斯完成了在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做《在古老的加利福尼亚》(In Old California),是一部传记式情节剧,描述18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当时还隶属于墨西哥。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的人员在好莱坞呆了数月,又继续拍摄了几部电影,才返回纽约。
当时是1913年,在听说了该公司在好莱坞取得的成功后,很多电影制作公司也纷纷向西挺进,以避免托马斯·爱迪生的电影制作工艺的专利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电影公司和好莱坞同步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电影仅能在几个美国的城市完成。
但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制作公司被吸引到加利福尼亚南部,因为那里气候温和、阳光明媚,一年四季都可在户外拍摄,那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布景。虽然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的起始点众说纷纭,但是格里菲斯于1915年拍摄的史诗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电影词汇,至今仍在胶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20世纪早期,当媒体还是新事物的时候,很多犹太移民在美国电影业中找到了工作,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临街的五分钱剧院(Nickelodeon)中放映电影短片(剧院取此名是因为当时的门票价格为五分钱)。
一些年后,其中有抱负的电影人,如塞缪尔·戈尔德温、威廉·福克斯、卡尔·拉姆勒、阿道夫·朱克尔(Adolph Zukor)、路易斯·B·迈尔(Louis B. Mayer)和华纳兄弟(即哈利、亚伯特和杰克)纷纷转到电影制作上,很快就成为了新型企业,即电影公司的巨头。
(当时还有一位身兼女导演、也是制作人和电影公司巨头的人物爱丽丝·盖·布兰琪(Alice Guy-Blaché))他们为电影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不过美国电影业常被指责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偏狭观念。
一战后,一些欧洲导演恩斯特·刘别谦、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弗里茨·朗、让·雷诺阿,以及演员鲁道夫·范伦铁诺、玛莲娜·迪特里茜、罗纳德·考尔曼和查尔斯·鲍育(Charles Boyer)等电影人纷纷来到美国。
他们加入了一个演员的自我发掘时代——在有声电影诞生后,纽约城剧院的演员纷纷加盟了这个20世纪最受瞩目的发展行业。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影行业达到高峰期——美国影院每年上映约400部电影,每周有近9000万美国民众前去影院观看。
“威廉·海斯拯救美国电影业”,出自美国漫画家赛勒斯·亨格福德(Cy Hungerford),1922年
20世纪20年代后期,有声电影在好莱坞逐渐升起。1927年,首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使用维他风唱片机,同年5月,西方电气公司旗下分部电器研究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ERPI)在电影配音方面获得垄断权。
有声电影一方面的影响就是许多无声电影演员接不到工作,因为他们多数人的嗓音糟糕或是记不住台词。1922年,美国政客威廉·哈里森·海斯(Will H. Hays)离开政坛,组建了前身为电影制作室组织的美国电影制片发行商协会(MPDAA),该协会在其退休后改为美国电影协会。
有声电影的发展早期,美国的电影制片厂发现他们的有声作品不为非英语国家的电影市场所接受,甚至在其他的英语国家中也遭到冷遇,原因是那时的同步配音技术仍相当不成熟。解决办法之一是制作与之对应的外文版好莱坞电影。
1930年左右,美国公司在法国桥连城建立了一家电影制片厂。多个不同的电影摄制组在那里分时工作,他们使用相同场地,穿着相同服装,甚至绝大部分的场景也是相同的。国外的失业演员、剧作家、选秀比赛中的优胜者经过筛选后被派往好莱坞去拍摄好莱坞英语电影对应的非英语版电影。
这些版本的电影的拍摄预算不高,由二流的只会讲英语的美国导演执导,通常在晚上拍摄。西班牙语摄制组中包括了路易斯·布努埃尔,恩里克·嘉蒂耳·彭塞拉(Enrique Jardiel Poncela),莎维尔·库加(Xavier Cugat)和埃德加·内维列(Edgar Neville)等人。
一些外文版的好莱坞电影绝对可以和它们的原声版相媲美,西班牙文版的《惊情四百年》就是其中一。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同步配音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外文配音就变得很寻常了。
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所谓好莱坞“黄金时代”,是指从1920年代末,即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1950年代末这段时间。成千上万部电影在此期间产生。其开始标志是1927年出品《爵士歌手》,其中音效的使用不仅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同时也增加票房收入。
不管是西部片、闹剧、音乐剧、动画片还是传记片,好莱坞影片几乎都遵循一个模式——每个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都有自己特定制片团队。
例如,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和赫伯特·史托哈特(Herbert Stothart)效力于米高梅电影公司,艾佛瑞·纽曼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工作了20年,赛西尔·德米尔的电影大多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而导演亨利·金(Henry King)的电影则大多由福克斯出品。
同时,人们根据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该部电影的出品公司,米高梅声称“旗下的电影明星比天堂里的还要多”。每个电影公司的电影题材和独特风格也使得人们猜到每部电影的出品公司——这一现象在今已不复存在。但是每部电影都与其他电影有着些许区别。
不像汽车制造者,拍摄电影的人都是一些艺术家。譬如,1944年的电影《逃亡》(To Have and Have Not)之所以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男一号的扮演者亨弗莱·鲍嘉和劳伦·巴尔考,而且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出自两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电影原著小说作者海明威和该剧本改编者威廉·福克纳。
在整个1930年代以及黄金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米高梅主宰着电影市场,并拥有大量好莱坞超级明星。同时,米高梅也因创造了好莱坞明星制而备受好评。
米高梅的明星包括“好莱坞之王”克拉克·盖博、莱昂内尔·巴里莫尔、珍·哈露、诺玛·舒利亚、葛丽泰·嘉宝、珍妮特·麦克唐纳(Jeanette MacDonald)及其丈夫金·雷蒙德(Gene Raymond)、斯宾塞·屈赛、朱迪·加兰以及金·凯利。
在这一时期美国电影业取得的另一个伟大成就是华特迪士尼公司。1937年,迪士尼制作了当时最成功的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9年,米高梅创作了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乱世佳人》,尽管在大萧条时期,这部电影仍然是史上票房最高的。
很多电影历史学家对这一电影高产时期创作出的许多伟大电影作品都做出了评价。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制作了这么多部电影,并不是每一部都必须成为热门。
电影厂可以在一部有着优秀剧本与相对不是那么出名的演员的中等预算故事片身上冒险:而由奥森·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符合以上描述,它也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另一些情况下,像霍华·霍克斯、希区柯克及法兰克·卡普拉等坚定的导演们为了达到他们的艺术理念,而与片厂进行“斗争”。
1939年是片厂制度的鼎盛时期,有很多经典电影在这一年发行,如:《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驿马车》、《史密斯先生上美京》、《呼啸山庄》、《天使之翼》、《异国鸳鸯》与《午夜》等。
黄金时代以来的电影中,现在被誉为经典的有:《卡萨布兰卡》、《风云人物》、《一夜风流》、原版《金刚》、《叛舰喋血案》(Mutiny on the Bounty)、《城市之光》、《红河》与《大礼帽》等。
四、片厂制度的没落
“小三”(环球影城,美国艺术家和哥伦比亚影业)没有自己的剧院,拒绝分享同意裁判书。许多独立制片人也对折衷和形成一个众所周知的独立运作电影制片人的体系,控告派拉蒙垄断底特律剧院不满意-因为派拉蒙通过控制演员,像鲍勃霍普,波莱特戈达德,维朗妮卡湖,贝蒂赫顿;
经纪人透露宾克罗斯比,艾伦拉德和长期为加里库珀工作室工作的长期演员-自1942年开始。在二战期间,五大电影公司没有达到同意裁判书的要求,没有发生重大后果。但是二战结束后,在好莱坞反垄断案中,他们作为被告加入了派拉蒙。
最高法院最终裁决主要制片厂电影院的所有权和影片发行是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结果,工作室开始释放演员和技术人员通过与他们的合同。好莱坞主要的工作室改变了电影的模式,因为每个工作室都挺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演员阵容和创新团队。
这导致了逐渐失去特色,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派拉蒙公司、宇宙公司,哥伦比亚公司,RKO公司和福克斯电影公司很快认识到这一点。
但是某些电影人,例如塞西尔B德米尔公司同演员的合同也是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后或者电影使用相同的创意团队,以至于德米勒电影无论是1932年制造还是1956年制造看起来仍然像是一个模式。并且每年电影制作的数量随着平均预算猛增而下降,在行业策略上标志一个重大变化。
现在工作室目的在于生产娱乐,而这种娱乐是电视无法提供的: 壮观的,有英雄色彩的影片。工作室还开始出售部分电影胶片库给其他公司去销售电视。到1949年,所有大型电影制片厂放弃了他们剧院的所有权。
电视也有助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下降,因为它打破了电影业在美国娱乐界的霸权地位。尽管电影业在19世纪50年代随着长期政府检查制度淡化,在未来电影中能够获得一些影响力。在派拉蒙反垄断案结束后,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不再拥有电影院,因此致使美国影片能够在美国电影院不需要审查制度。
这补充了1952年奇迹在斯泰因公司同约瑟夫威尔逊事件的决定。 美国最高法院改变了其早期的立场。从1915年的相互电影公司同俄亥俄州案工业委员会的案件中,陈述了电影是艺术的形式,有权保护第一修正案;美国法律不再审查电影。
到1968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代替了海斯法典-在政府威胁检查后,其现在极大侵犯了美国电影协会,证明准则的起源已经同电影分级制度一起结束了。
五、新好莱坞和后经典电影
后经典电影这词用来形容新好莱坞变化的故事叙述方式。人们认为新的剧本与塑造人物的新方式利用观众在经典时期培养起的期望:打乱的年份,以结局出人意料为特色的故事情节,主角与反派间模糊的台词。
后经典故事叙述的本质展现在黑色电影中,如1955年《无因的反抗》,以及希区柯克情节支离破碎的《惊魂记》。
“新好莱坞”一词用来描述新一代电影学院培养的导演的崛起。他们掌握了六十年代欧洲发展起来的技巧。1967年电影《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电影重振的开端,也意味着此后新一代电影,在票房上能够取得成功。
好莱坞一直坚守制片人中心制的原则,新好莱坞独立制片的出现,开创了导演和制片人融合的趋势,形成导演资本制。
同时担任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法兰西斯·福特·柯波拉、佐治·卢卡斯、布莱恩·德·帕尔玛、马田·史高西斯、威廉·弗莱德金、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开始拍摄向电影历史致敬的影片,并发展了现有的电影体裁与技巧。七十年代早期,他们的电影不仅受到好评,还取得票房成功。
早期的新好莱坞电影,例如邦尼与克莱德,逍遥骑士是成本较低的影片,没有道德上的英雄而是增加了性和暴力,然而,哥普拉,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各自凭借《教父》,《大白鲨》以及《星际大战》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有助于现代大片的产生,也吸引制片厂更加关注制作更多大片。
这些年轻导演的更多投入并没有带来好处。通常,他们把时间表排的太满,预算超支,因此导致自己或摄影棚破产。最有名的两个例子是科波拉的《旧爱新欢》,最典型的是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堂之门》,单是这部影片就使美国联艺电影公司破产。
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国,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尤其擅长于拍摄惊悚悬疑片。
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
(4)法院布景扩展阅读:
今日好莱坞
一、运作特色
好莱坞电影常会有透过片厂(电影发行商)与制作人签约合作的方式,分别让片商负责贩售的通路,而制作人则专注于电影本身,出产行销全球的大型制作影片。
二、叙事美学
在好莱坞影片的剧情铺陈,少有文化或语言的障碍,其主题多是可跨文化传播的高概念电影,这样的作品因为主题符合主流市场,故全球都容易推销。因此现在好莱坞也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电影的代名词。
虽然此类电影票房好、跨文化,但也有文化评论者批判若独尊高概念电影,会造成电影叙事风格如出一辙,了无新意,“是一种商业化和专断化,最终将导致多样化的消失。面对这样的全球霸权,负责任的电影人和批评家应该让眼光超越好莱坞,建设多元的电影模式”。
三、产业规模
美国因为电影相关的文化产业,造就了许多的工作机会与庞大的商机。据美国电影协会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电影业造就的就业总数超过220万人,其中约有70万名为直接的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另外150万名为间接受雇支援电影制作工作的各种人员,2012年美国电影业收入为107亿美元。
Ⅳ 香港法院审判庭内不挂国徽吗,为什么
香港有司法独立和最终审判权,与大陆法院这边两不相涉
香港法院又是英美法系,与我们这边党领导不一样吧···
Ⅵ 李枫郭敬明案件是怎么回事
详细事件经过如下:
2017年8月21日,李枫在微博发出千字长文,宣称郭敬明曾经骚扰他,他已经向相关部门举报。而且不只是他,郭敬明常常骚扰男性同事。可惜,除他之外的人,害怕郭敬明报复,全部都敢怒不敢言。李枫的言论一发出,郭敬明就接到大批记者的采访电话,连郭敬明的好友陈学冬都无辜躺枪。李枫知名度大幅度上升。
2018年,北京海淀区法院对李枫郭敬明一案进行一审,法院认为郭敬明的指控缺乏罪证,驳回起诉。郭敬明不服,提起上诉,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
2018年9月6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郭敬明与李枫诽谤二审刑事裁定书》。终审裁定:驳回郭敬明的上诉,维持原裁定。
(6)法院布景扩展阅读:
郭敬明上诉理由为:
原裁定认定指控“缺乏罪证”的事实认定明显错误,其已向原审法院提交了足够罪证;原审法院不向他释明哪方面证据不足,需要补充哪方面证据,不具体询问他是否可以补充某特定方面证据,即驳回起诉,限制了他正确行使举证权利,程序严重违法;他提交了足够证据,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原审裁定驳回起诉剥夺了他遭遇侵害时的司法救济权,程序严重违法。
Ⅶ 他是向华强惹不起,王思聪也不敢碰的明星,被圈内人称为太子爷,他是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娱乐圈也有这样一个江湖,没有背景没有实力的人就只能被别人欺负,有实力有背景的人就可以随意欺负别人,比如说在娱乐圈中出了名喜欢揭别人短的王校长,就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好爹,没有人敢动前中国首富的儿子。可是遇到那种真正有背景有实力的人,王思聪也是不敢说话,比如说娱乐圈中的陈楚河,就是一个让王校长不敢说话的人。
如今的陈楚河,俨然是很多人口中的佛系青年,有好剧本了就演演戏,没有好剧本的时候就过自己的小生活,虽然他不像胡歌那样非常的红,可是在大家心中也有很重的位置,他如今的生活状态确实让人非常的羡慕,娱乐圈中的那些年轻演员,确实可以多像他学习。
Ⅷ 谁有前几年四川编导艺考的题
四川艺考编导真题训练--商业电影
商业电影是什么?
神奇瑰丽的第七艺术—电影,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鲜明的大众文化特点,娱乐功能更强,商业色彩更浓.作为美国商业电影的象征,好莱坞电影的运作模式几乎影响了全世界的商业电影,其中包括了已经形成自身独特娱乐法则,在世界电影之林占据一席之地的香港电影,而大陆电影,也在商业电影的入口频频试探,努力的用大众文化时代的潮流来冲谈政治宣教的色彩.对于大众文化时代商业电影策略的研究,我们也遵循了这样一个由远及近的路线,从好莱坞的传奇电影帝国,到中国香港富有个性的电影工业,进而关照祖国大陆商业电影的萌动,力图从三者的联系和区别中总结出现代商业电影具有参考价值和借签意义的策略,丰富大众文化时代的理论研究.
1,大众文化时代的商业电影典型---好莱坞式
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的象征,在电影的历史演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着娱乐机器之称的好莱坞,历经百年而盛名不衰,并以一种更加商业化的面目主宰了当代世界的影坛它的发展过程和运作模式,本身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引入大众文化时代商业电影传播策略研究的不二途径.尽管电影的艺术和商业之争并未在好莱坞的实践中得到协调解决,但电影的娱乐功能及其对大众文化的适应无疑在好莱坞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1)百年风华好莱坞
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诞生于20世纪初的电影专利公司.这种拖拉斯企业的成立,以绝对的垄断地位包揽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每个环节,从胶片生产,放映设备制造到影片制造,发行和放映等等.第二个阶段始于1918年,美国法院正式判决电影专利公司违反反垄断法,从而造就了取代电影拖拉斯的好莱坞的制片广体系.制片广体系的崛起以威廉姆福克斯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阿道夫楚克的派拉蒙公司的代表.事实上,制片广体制的核心依然沿垄了电影专利公司的传统,集制作,发行和放映于一身,并对这种体制不断加以完善,如派拉蒙公司实施的影片发行的州权益发,明星制度的确立,对影片首轮放映的垄断等等.因此,在1948年著名的派拉蒙裁决中,美国法院再次运用反托拉斯法案,迫使八大公司必须放弃制作,发行和放映中的一环,于是各大制片厂纷纷转为发行公司.这一裁决敲响了制片厂体制的丧钟,也标志着好莱坞的发展进入了绵延至今的第三阶段.权力的分散,制片厂的衰退不仅没有阻碍好莱坞发展的进程,相反倒给提供了一种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新好莱坞电影的出现.
好莱坞不同时期的发展,都与世界各国精英的参与有关.换句话说,好莱坞的产生与繁荣,本来就是全世界电影精英整体的功绩.美国是一个集大成的移民国家,其电影王国更是荟萃了世界各国艺术家而逐渐形成的.
当今的好莱坞,已经构建起整体性的现代化运作机制和宏观而周密的资本运营方略.它形成了独立制片人制度,建立起拥有庞大覆盖的院线体系,它用高投入的宏大宣传展开营销战略与策略,它一类型化,工业化,方式来创作影片,同时也推崇不拘一格的多元化创作格局,它对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视与难以仰制的融渗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全世界电影产生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模式.
2梦工厂的商业生产
好莱坞是一个制造梦幻的工厂,一台生产娱乐的巨大机器,它的生产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具有突出的工业生产特性.在好莱坞电影史中,类型片占由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类型化正是好莱坞电影的典型风格.形形色色的类型片,满足了人们不同娱乐,审美需求的口味,给早期的电影观众更多的选择余地.人们所熟知的类型片有动作片,西部片,恐怖片,科幻片,歌舞片,喜剧片,剧情片,等等.
(1)电影审美需要的细分—类型片
在好莱坞,类型电影就是影片标准化生产的规范.按照传统的说法,类型片一直是基于复现的人物,主题,布景,情节和图像来界定的.各种类型片都有自己固定的程式和视觉元素,导演只能在类型的艺术惯例的规范和指导下,不断复制组合形态特征相似有合乎既定价值取向的影片,这些方式十分容易形成重复,模仿,复制和批量生产.虽然正是类型片的这些特性招致了人们对好莱坞电影非艺术性,非独创性的批评,但它成功地满足了大众的文化兴趣和偏好.相反,如果某些题材和处理方法不适应观众所熟知,所喜好的类型的要求,就可能冒商业上失败的风险.正如好莱坞制片人兼导演约翰福特所说,对应于一个导演说,存在着需要遵守的商业规则.在我们的职业里,一次艺术的失败算不了什么,一次商业的失败则是一个判决.
在好莱坞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电影的生产是以大批量,按配方,低成本,流水线的方式进行的,影片基本上是单一类型,很容易进行定性和分类.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许多难以按单一类型划分的影片纷纷出炉.在这些影片中,以往分属不同类型的元素混合在一起.众多电影元素的混杂使用,打乱了观众的固有欣赏口味,带来了新鲜和独特的刺激,把类型片带人到另一个翻天地.
这样一些难以定论而又富有新意的代表性类型片,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既保持了类型片的个性特点,又紧随着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吸纳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和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了求新变的探索精神和商业意识.
3星工厂---大众崇拜的工作坊
在大众文化中,明星这个符号,本身就具有非同一般的舆论价值和大众吸引力.而在好莱坞的工业坊里,明星也是一种可以制造的产品.通过有意识计划的宣传和舆论手段,好莱坞成功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名词那个品牌.好莱坞不仅是制造梦幻的工厂,也是催生明星的基地.
(1)影片的造星运动和明星的票房效应
好莱坞,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是制造梦幻的工厂,是培育明星的园地.在好莱坞电影和公众场合露面的是电影明星,制片人则扮演了幕后英雄的角色,只是在后台安排筹划的一切.借助电影的自身影响力,加上大量的广告和宣传,在这些偶像周围创造出了一种传奇的气氛,帮助他们在大众文化中建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好莱坞的明星制是其市场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明星制度是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
结论
可以说,杰出的导演,制作人,编剧等等,是好莱坞的另一类明星他们的活动通常在幕后,但好莱坞星光大道的熠熠星辉也掩盖不了这些接触影人的光彩和锋芒.他们不仅在好莱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和电影奇迹,也在商业和市场的空间里,为艺术电影的生存保留了一块自由领地,展示着他们突破好莱坞商业模式的欲望和能力.
走进21世纪的好莱坞,开始想世界各地派出了自己的代表,经理人,推销商以及艺术家等等,力图在新的全球化潮流中,更迅速,更有效,更完美的控制全球电影市场.当好莱坞的势力和触角伸向全世界的电影市场,人们的态度已经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批判后者褒扬的层面.好莱坞的娱乐法则和商业模式,对于全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包括中国香港地区电影咯大陆电影,都是具有相当的借签意义,值得深刻地探研和学习.
Ⅸ 我想找一部电影,内容是一个男孩从花里提炼香味制造香水的故事
片名:《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英文片名: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国家/地区:德国 法国 西班牙
区域:欧美
类型:剧情
导演: 汤姆·蒂克威Tom Tykwer
主演:阿伦·瑞克曼Alan Rickman 达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 本·威士肖Ben Whishaw 瑞切儿·哈伍德Rachel Hurd-Wood
分级:美国R
上映时间:2006年9月14日
因为这是一部演义人性,社会,理性与感性非常透彻的的作品。且片中所内含的东西激发人深思,每一个看过《香水》的人对这部电影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理解层次。电影通篇弥漫着神秘且诱人的气息,时而让人心颤时而让人为它热血沸腾。电影夸张离奇的情节都要归功于《香水》小说的作者非同寻常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本部电影导演:汤姆.泰克维尔 Tom Tykwer 精湛的拍摄技艺分不开的。电影中配乐更是妙不可言,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之一(柏林爱乐乐团)为此配乐,完美的衬托出电影诡异奇幻的色彩。电影的主演更是明星聚集,老牌奥斯卡影帝:达斯丁.霍夫曼—Dustin Hoffman,著名电影演员、导演: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联合出演为本片增色。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艺术影片。
能够看懂这部电影,就说明对人生有了很深的感悟,他是一部揭露人性本质东西的电影,我常常说不要在脸颊上流淌着格雷诺耶的眼泪,在整部电影始末,主人公仅掉过一次眼泪,只一次。而这次落泪之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所以追逆着自己第一次来到人世间时的记忆将自己的生命终结了。如果朋友你读懂了他的眼泪,这部电影也就明白了大半,并且对人性对现在的社会也会有一层很深的感悟了。
其实这部电影根据1985年畅销小说《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得来,是由德国作家聚斯金德所著。是一部揭露人性,布满了人生哲理的作品。让人品味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小说《香水》没有浩瀚 的篇幅,他的结构严谨,共四章五十一节,段落分明,叙述清楚,小说用了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笔调,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把主人公格雷诺耶请出来,他于1738年7月一个炎热的一天出生在臭气熏天的宰鱼摊旁,他一出生就被母亲丢弃在臭鱼摊旁烂鱼肚肠垃圾堆里,他的哭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也把弃婴的母亲推上了断头台,开始了他的人生之旅。婴幼儿时代举目无亲,八岁就被加拉尔夫人卖给制革匠家像牛马一样干活;第一次杀害少女并摄取其香味,为香水制造商巴尔迪尼重振香水业;徒步南方,在荒山过了七年的穴居生活;在生产香水的名城格拉斯当伙计,期间杀害了25名美丽的少女,取得她们的香味制作香水,1766年被判死刑却因香水的神奇功效使他死里逃生,次年(又是这年最热的一天)返回巴黎被人分尸吃掉。在作家笔下,格雷诺耶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次奇迹般地活下来“他有抵抗力的细菌那样顽强,像扁虱那样容易满足,它安静地停在树上,靠着它在几年前所获得的一小滴血维持生活。”他天生地先天不足,相貌丑陋、凶恶,有强烈的复仇意识;他身上没气味,却天生具有灵敏的鼻子,能够识别世上的一切气味。他杀害少女制造他想要的迷人的香水,供自己使用。仅仅一滴香水就使刑场上包括行刑者在内的所有人神魂颠倒,把他当作救世主,也因为一滴神奇的香水,使他被众人千刀万剐分尸而死,这个仇视人类,梦想在气味王国里成为主宰的格雷诺耶最终从地面上消失,不剩一根头发。小说的最后作家描写道:“这帮野蛮人吃完人肉后又聚集在营火周围,没有哪个说一句话。这个或另一个在打嗝,吐出一小块骨头,轻轻地咂舌头,用脚轻轻地把蓝外衣剩下来的破布踢到火里,他们大家都有点窘,不敢相互对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已经参与了一次凶杀或者一种别的卑鄙的犯罪行为。但是把一个人吃掉?他们想,他们绝不会做出如此残酷的事。他们感到惊奇,他们竟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奇怪自己 非常难堪,却没有发觉有过一点坏心眼。正相反!尽管他们的胃里不好受,他们还是觉得心里是完全轻松的。在他们阴沉的灵魂里,突然变得那么轻松乐观。在他们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童话般的、柔和的幸福光辉。他们或许是因此而羞于抬起目光和相互对视吧。
当他们后来敢于这么做,起先是偷偷地、后来则完全公开地相互对视时,他们不禁破涕为笑。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
个人补充两点:1.格雷诺耶回去那个小城,全城人都恨他,都要看着他死。--这个在片头已经上演过。那种叫嚣。那种痛恨。
可是,Grenouille把香水通过手绢点在自己的大动脉上。他用这瓶完美香水迷惑了所有人。
前调:人们感动地拜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中调:人们迫切需要他的香味,得到时几乎要昏厥;
最后,他散那块滴了香水的水帕出去。
尾调:人群全像着了魔一样,开始脱衣,开始乱伦。有异性也有同性,甚至三人,甚至神父。
我不喜欢这个镜头
2.影片最后格雷诺耶被众人吃掉的镜头,让人感觉是生化危机,不好
Ⅹ 急!CCTV6放过的一部美国电影!
音乐剧《安妮》来自 Harold Gray 在报纸《芝加哥讲坛》上连载的漫画《孤女安妮》(Little Orphan Annie)。这部漫画由1924年开始到1964年 Gray 去世停止,横跨了4个时代,是美国漫画史上一部相当有成就的漫画。据说 Gray 本来想要以一个男孩子为主人公,所以连题目也是《孤儿奥托》(Little Orphan Otto),可是他发现在报纸上以男孩子为主角的漫画太多了,于是才改为女孩子。20年代的漫画和现在的大不相同,那时候的漫画远比现在占的篇幅大,而且,也不一定是四格的,有时候,一天的篇幅能占一大页,可以讲述相当详细的故事。而安妮的故事也非同寻常,这个善良勇敢的女孩子接触过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也凭着她的机智与各种恶势力斗争,从不实际的社会改良家,到无恶不做的政客,从黑社会上的歹徒到纳粹军官。她的故事里也有些超自然的东西,比如鬼,矮人,还有“已经活了几百万年”的安牡先生。开始安妮的旅行只有大狗作伴,后来,“爸爸”出现在漫画里。这个“爸爸”并不是安妮的亲生父亲,他叫 Warbucks 先生,是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与安妮都是同一种人,既是以自己的努力自强不希而成功的人。在漫画里,Warbucks 先生收养了安妮不久,就因为战争而离家从军,而后安妮的历险仍是由安妮自己完成。
在几部相当成功的百老汇音乐剧之后,剧作家 Leonard Starr 根据漫画编写了《安妮》的剧本。不过,音乐剧的故事比漫画简单的多,它从安妮离开孤儿院开始,到被Warbucks 先生收养结束,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冒险的喜剧。在1979年4月21日,《安妮》首次于纽约的艾文剧院(Alvin Theatre)公演,一共演出2377场之后才结束,是七十年代百老汇演出时间第三长的音乐剧。而这出剧,在当年的托尼奖上更拿了7个奖项之多。
人物
安妮 Annie 孤儿院的女孩,十一岁。
沙子 Sandy 安妮遇到的狗。
沃巴克斯 Oliver Warbucks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邀请一个孤儿到他家里过圣诞节。
格瑞丝 Grace Farrell 沃巴克斯的女秘书。
悍妮甘小姐 Miss. Hannigan 孤儿院院长,一个老小姐。
鲁斯特 Rooster Hannigan 悍妮甘小姐的兄弟,一个混混。
莉莉 Lily 鲁斯特的女朋友。
玳希 Tessie 孤儿院的女孩,十岁。
凯特 Kate 孤儿院的女孩,七岁。
珠莱 July 孤儿院的女孩,十三岁。
达菲 Duffy 孤儿院的女孩,十三岁。
摩丽 Molly 孤儿院的女孩,六岁。
派泊 Pepper 孤儿院的女孩,十二岁。
艾森豪维尔 Franklin D. Roosevelt 美国总统。
剧情
第一幕
1933年12月11日 - 19日
凌晨三点钟,纽约市立孤儿院的女孩寝室里,六个女孩子在冰冷刺骨的屋子里睡着,她们是六岁的 Molly (摩丽),七岁的 Kate (凯特),十岁的“爱哭鬼” 玳希 (Tessie),十二岁的勇敢的 Pepper (派泊),十三岁的安静的 July (珠莱),还有十三岁的胖胖的 Duffy (达菲)。摩丽忽然从恶梦中惊醒,叫着妈妈,其他的孤儿们被吵醒,然后互相争吵起来。这时,十一岁的安妮提着水桶从外面跑进来。她被孤儿院女孩部的主任 Hannigan (悍妮甘)小姐罚去清洁宿舍刚刚回来。安妮安慰摩丽,摩丽要求她念念安妮父母留下的纸条,派泊提醒大家安妮的父母还留下了半个银制的项链缀,而且,日后他们会带着另一半来找安妮的。安妮给摩丽唱起了自己想象中父母的样子,因为她从未见过他们(Maybe - 也许)。想到父母,安妮决定要逃离孤儿院,可惜,当她装好了行李要走的时候,被悍妮甘小姐发现了。凶恶的悍妮甘小姐命令所有的孤儿刷地板,整理被褥,作为安妮逃跑对大家的惩罚。孩子们说才四点钟,但是悍妮甘太太根本不听。孩子们在做工的时候,抱怨她们生活的艰难(It's A Hard Knock Life - 艰苦的生活)。
早上,洗衣铺的 Bundles McCloskey 来到孤儿院收脏衣服,在他和悍妮甘小姐调情的时候,孩子们把安妮藏在他的大衣服袋子里面。于是,安妮逃出了孤儿院。
在孤儿们为安妮成功离开而庆祝的时候,悍妮甘小姐到警察局报了警。
安妮在街上走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只被捉狗人追逐的野狗,她救了下了野狗,唱起了"Tomorrow" (明天),因为她知道她和狗的未来都将是比现在要好的。她们遭到警察的盘问,为了向警察证明这只狗是她的狗而不是野狗,安妮管狗叫“Sandy”(沙子),而狗居然就听话的跑到她身边来。她们从此就成了配合默契的搭档。
安妮来到 Hooverville,这是在大萧条时期无处可去的穷人在桥下用废料建的贫民窟。在这里,因为大萧条而失去工作、积蓄、和房屋的人们在屋外点火做炖汤,他们唱着他们的困境,而且认为是前总统 Herbert Hoover 的政策导致了经济萧条(We'd Like to Thank You - 我们可得谢谢你)。这群人待安妮很和气,还把自己的炖汤分给安妮和沙子吃。安妮想让他们高兴起来,她告诉他们生活还会变好的。大家被警察的到来打散了,人们都躲回了自己的茅屋,安妮和沙子也逃开了这是非之地。
在孤儿院,悍妮甘小姐给孤儿们讲述她对生活的不满,以及照顾这些小女孩儿们的艰难(Little Girls -小女孩儿们) 。之后,她听起了广播里的肥皂剧,听到一半,警察带着安妮回来了。悍妮甘小姐正要惩罚安妮,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把她打断了。来的人是 Grace Farrell (格瑞丝),是亿万富翁 Oliver Warbucks (奥利弗·沃巴克斯)的私人秘书。她这次来,是因为沃巴克斯让她选一个孤儿参加他的圣诞舞会。安妮十分想去,但是悍妮甘小姐用尽法术不让她去,甚至不惜告诉格瑞丝安妮是个爱说谎的酒鬼。可是,格瑞丝一开始就看中了安妮,决定带她回去,她坚持让悍妮甘小姐签写了合适的单据,然后带着安妮上了外面等着的加长豪华汽车。
格瑞丝带安妮到了沃巴克斯的豪宅,并且带她见了房子里的佣人们。安妮对房子里的一切惊叹不已,而佣人们也待她十分亲切(I Think I'm Gonna Like It Here - 我想我会喜欢这里)。这时,沃巴克斯回家了,他是在全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当前的经济危机里也是个关键角色。他一向眼里只有工作,安妮的到来令他十分不满。他要求的是个男孩,而且,对于对待女孩子有点不知所措。可是,安妮的勇气与性格又让他想起自己当年白手起家的状况,于是,他决定当晚不工作了,而是带安妮去看了场电影,喝了汽水,又坐着出租车在中央公园转了几圈。和沃巴克斯还有格瑞丝一起在出租车里,安妮发现她自幼生长的纽约变了一个样子,(N.Y.C - 纽约市)。晚上,安妮由于疲倦而睡着了,沃巴克斯把她抱回家。当他们离开时代广场的时候,忽然沙子出现了,原来他从安妮被警察带走后就一直到处找她,于是它跟着安妮到了沃巴克斯的家。
第二天,格瑞丝到孤儿院,告诉悍妮甘小姐沃巴克斯已经决定收养安妮。她正要离开的时候,悍妮甘小姐的弟弟,Rooster (鲁斯特)和他的女朋友 Lily (莉莉)也来到了孤儿院。鲁斯特是来向姐姐借钱的,但是被悍妮甘小姐拒绝了。鲁斯特为她唱起他们母亲曾经唱给他们听的催眠曲(Easy Street - 容易的路),两个人都开始哀叹自己的命运坎坷。悍妮甘小姐告诉鲁斯特,安妮从此要交上好运了。
沃巴克斯在电话上和美国总统 Franklin D. Roosevelt (艾森豪维尔)讲话,一个从昂贵的珠宝店 Tiffany & Co 到来的包裹给送到了家里。包裹里面是一个银制的项链缀,沃巴克斯告诉安妮,这是他送给她的礼物,并且,他要收养她。可是,安妮并没有像他预想的欢喜雀跃,而是哭了起来。安妮告诉他自己对亲生父母的憧憬,还有那一半项链缀的故事。沃巴克斯听完,不但没有责怪安妮,反而命令部下展开寻找安妮父母的工作(You Won't be an Orphan for Long - 你不会再做孤儿了)。在第一幕结束之前,安妮再次唱起 "Tomorrow" (明天)。沃巴克斯为即将失去安妮而难过,但是他还是下定决心要找到安妮的父母。
第二幕
1933年12月21日- 25日
安妮和沃巴克斯来到广播电台,他们读了寻找安妮父母的启事,沃巴克斯并宣布能证明他们是安妮父母的人就有五万元的赏金。在广播节目结束之前,电台的演员唱起 You're Never Fully Dressed Without A Smile (没有笑容就不是全副打扮)。
在孤儿院里的孩子们听了,也唱起她们自己的 You're Never Fully Dressed Without A Smile。悍妮甘小姐听了十分恼火,把她们都敢出了屋子。鲁斯特和女朋友莉莉又来到了孤儿院,这次,他们化妆成 Ralph 和Shirley Mudge 夫妇,宣布他们是安妮的亲生父母。他们告诉悍妮甘小姐,还说可以一起分那五万块钱。他们决定一拿到钱,就把安妮扔掉然后去过富裕豪华的生活。
白宫里,艾森豪维尔总统和内阁幕僚正在听电台批评总统的广播节目,这时候安妮和沃巴克斯到了。当沃巴克斯和其他官员谈论当前的经济危机时,安妮站起来唱了"Tomorrow"。总统为安妮的歌里的信心和勇气所打动,他要求所有的内阁成员都一起跟着安妮唱。当安妮和沃巴克斯听说在沃巴克斯的家外面有上百个人说自己是安妮的父母,等着认领安妮的时候,他们急忙离开华盛顿回到了纽约。而在白宫里,由于安妮的启发,总统和内阁成员们一起制订了新的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
到了沃巴克斯的家,他们发现格瑞丝见了一部分家长并已经把他们打发走了-- 他们谁也没提到有银制项链缀。而另一方面,制造项链缀的工匠也被找到,但是他无法查出这件首饰的买主。看起来安妮找到亲生父母的希望微乎其微,为了安慰安妮,沃巴克斯告诉他对安妮的感情和安妮对他的重要(Something Was Missing - 曾经失去的东西)。
沃巴克斯要收养安妮的计划又开始进行了,而且他还为这准备开一个聚会。安妮和沃巴克斯对将要成为父女感到高兴(I Don't Need Anything But You - 除了你我什么都不要)。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为聚会而忙碌着,他们给安妮准备了衣服,又把房子里打扮得漂漂亮亮。正当最高法院的法官要宣布安妮的合法过继时,鲁斯特和莉莉突然出现在大厅。他们拿着另一半项链缀,还有安妮的出生证明,这是悍妮甘小姐给他们的。他们宣布他们将带着安妮到他们在新泽西的养猪场。沃巴克斯恳求他们同意让安妮在他家过圣诞节,明天他们可以再来接她。他们同意之后就离开了。大家为安妮找到父母干杯。但是当晚上格瑞丝带领安妮去卧室的时候,她忽然想起她见过那位自称是安妮父亲的人。同时,沃巴克斯打电话给总统,让他帮一个忙。
第二天,安妮提心吊胆地等待父母来接她,等来的却是艾森豪维尔总统。总统带来一个坏消息。联邦调查局检验了安妮父母留给她纸条上的笔迹,从上面他们查出安妮的真正父母叫 David 和 Margaret Bennett夫妇,而且,他们已经死了。而昨晚上来的人,无疑是骗子。安妮和沃巴克斯听了欣喜若狂,他们想到只有悍妮甘太太能给那两个骗子项链缀和出生证明。就在这时候,悍妮甘小姐带着孤儿们来庆祝圣诞节,鲁斯特和莉莉也扮成安妮的父母来准备接安妮走。再一次与联邦调查局的通话证实了这两个人的真实身份。悍妮甘小姐企图甩脱她和他们的关系,但是,最后他们三个人还是都给送进的警察局。安妮给孤儿们介绍沃巴克斯,她向孤儿们保证大家都会有更好的生活(A New Deal For Christmas - 圣诞新愿望)。这时,一件巨大的包裹送到了家里。安妮打开包裹,沙子从里面跳出来,扑到她的怀里。
曲目
ACT I
Maybe
It's the Hard-Knock Life
It's the Hard-Knock Life (Reprise)
Tomorrow
We'd Like to Thank You
Little Girls
I Think I'm Gonna Like It Here
N.Y.C
Easy Street
ACT II
You Won't be an Orphan for Long
Fully Dressed
Fully Dressed
Easy Street (Reprise)
Tomorrow -- Cabinet
Something was Missing
I Don't Need Anything But You
New Deal for Christmas
歌词
全部歌词
音乐
Coming soon ...
演员
原百老汇剧组
Annie 安妮 Andrea McArdle
Oliver Warbucks 沃巴克斯 Reid Shelton
Miss. Hannigan 悍妮甘小姐 Dorothy Loudon
Tessie 玳希 Diana Barrows
Kate 凯特 Shelley Bruce
July 珠莱 Janine Ruane
Duffy 达菲 Donna Graham
Molly 摩丽 Danielle Brisebois
Pepper 派泊 Robyn Finn
制作
音乐 Charles Strouse
歌词 Martin Charnin
原著 Thomas Meehan
制片 Mike Nichols
导演 Martin Charnin
舞蹈 Peter Gennaro
音像
音乐剧录音及录像:
Annie: A New Musical (原百老汇剧组), CD, 1998
Anni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原电影录音), CD, 1987
Annie, 1999 电视电影(只电视上播演的电影)录音, CD, 1999
Annie - The Broadway Tribute Edition, 百老汇纪念版, VHS, 1981
Annie, 百老汇经典保留版, DVD, 1982
电影:
《孤女安妮》,1932年版,由 Mitzi Green 主演,故事来自漫画。
《孤女安妮》,1938年版,由 Ann Gillis 主演。
《安妮》,1982年版,较知名的版本。由音乐剧改编。
Annie Aileen Quinn
Oliver Warbucks Albert Finney
Miss.Hannigan Carol Burnett
Tessie Lara Berk
Kate April Lerman
July Lucie Stewart
Duffy Robin Ignico
Molly ToniAnn Gisondi
Pepper Roseanne Sorrentino
《安妮》,1999年迪斯尼版。
Annie Alicia Morton
Victor Garber Daddy Warbucks
Ms.Hannigan Kathy Bates
Tessie Erin Adams
Kate Lalaine
July Nanea Miyata
Duffy Danelle Wilson
Molly Sarah Hyland
Pepper Marissa R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