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顺德法官

顺德法官

发布时间: 2022-09-12 02:57:58

① 在顺德法院有名叫范子进的法官,胆大包天,居然有法不依,经报法院院长,仍要护短。有那家媒体愿给予暴光

佛山真是咋样都有的地方。佛山法制本应是好的,但也有例外,顺德区法院的范子进法官,钩结违法企业,打压受害业主,搞糊涂审案。不知道为啥就没有部门管呢?或是窝案的一角,他们互相护着。

② 父母离婚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判定

离婚子女抚养权的判定原则是什么
一、核心原则:子女利益最大化
对于子女抚养原则,直接的法律规定是《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子女抚养权虽是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但无论父母如何争夺子女的抚养权,子女都不是父母的附属物,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是法院考虑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出发点,法院在考虑子女的抚养权时,都会综合考虑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条件、家庭各方面的因素和子女年龄、照顾无过错方等其他各种原则,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切,都离不开“子女利益最大化”的核心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子女抚养权的始终,决定着所有其他原则。
二、根据子女年龄确定原则

2、子女两周岁以上
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3、子女八周岁以上
父母双方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诉求和愿望,尊重子女的个人意愿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应考虑八周岁以上子女的意见,也即是说子女的意见很关键,子女的意见成为法院判决的重要依据,往往决定着抚养权的归属。但在实际过程中,有的子女面对父母离异没有心理准备,非常痛苦,根本不想父母离婚。在选择跟谁生活时,有的既不想得罪父亲也不想得罪母亲,不论是父母哪一方询问都表示愿意跟该方生活;有的在表达跟随父亲还是母亲生活时存在着摇摆,有的甚至不愿或拒绝选择;而有的由于对事务的认知能力并不准确和全面,可能因为惧怕暴力、崇拜权威、生活需要等各种原因而无法判断如何选择才能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因而法院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作不同判断,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意见是关键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三、考虑双方父母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原则
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包括经济条件、住房条件、收入、文化、学历、修养、品德、性情、对子女的照顾及亲密程度、现有生活环境等因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环境,现有稳定的生活教育环境,较高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行,良好的性情,能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子女较好的教育,无疑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因而,当一方的综合条件和综合素质优势明显时,则应优先考虑子女由该方抚养。但在实践中,“唯经济论”的现象必须值得重视。我们不否认较好的经济条件和收入,会给子女较好的生活环境,但较好的经济条件和收入并不一定就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的思想品德和教育更为重要。一方的经济条件就那么重要?其实不然。《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基于此,即使一方的经济条件或居住条件不如对方,但在子女需要时,没有直接抚养的对方完全应当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给予子女合理的抚养费以保证子女健康成长,一方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劣势完全可以由对方给予子女的抚养费弥补,因而不能将一方的经济条件摆在太过重要的位置,直接抚养方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经济条件不一定有利于子女利益的最大化。
四、照顾无过错方原则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在离婚时一方有以上行为的,该方就是明显的过错方。而在《民法典》规定的可以作为离婚的法定情形中“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或者违反“忠实义务”的婚外情行为,或者欺骗对方、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的,或者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一方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在司法实践中也普遍认为该方有着一定的过错。一方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各种不良行为导致离婚的,因该方不具备公民遵纪守法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不能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有的甚至直接给子女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父母一方有赌博、吸毒、家庭暴力等行为,如果直接由其抚养,则极有可能给子女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日后为子女所仿效,被子女移植到他未来建立的家庭中,严重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直接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的,不仅不能让其取得子女抚养权,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还要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因而,让过错方承担不利后果,照顾无错方,子女由无过错方抚养,就是对子女利益的最大保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司法厅《关于处理婚姻关系中违法犯罪行为及财产问题的意见》(粤高法[2000]18号)第十五条就明确规定“子女的抚养权应按有利于无过错方、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判决。”就体现了子女抚养权应按有利于无过错方的原则确定。
五、不当行为得以抑止原则
在子女抚养权争议案件中,不时存在着一方当事人为了争得子女的抚养权或存在报复心里,采用各种手段控制子女,如藏匿子女,拒绝对方联系、探视子女,或将子女私自带离甚至抢走后离开居住地,或私带子女出境等情况,此种行为严重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而在实践中,也有些法官考虑到执行的压力,而无视甚至放纵一方将子女带离原居住地的行为,判决子女由带离方抚养,客观上起到了支持、怂恿抢夺子女的行为,无异于欺善怕恶,显然不利于诚实信用、惩恶扬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笔者曾经代理的一个案件,在庭审时法官询问男方,男方称儿子由其抚养将不同意女方探视,其后法院认为男方行为不当而判决由女方抚养儿子。笔者对此是赞许的。任何父母一方将未成年子女作为控制的私人工具,利用子女给对方设置种种障碍,不让对方探望子女或者以达到继续控制对方的目的,完全可以认定该方达不到教育子女的基本素质要求,阻止、割裂子女与父母的正常联系是不人道的,也非常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而,在确定子女抚养权时,对抢夺、藏匿子女、拒绝对方探视子女等不当行为必须予以禁止,并让其承担不利后果,即让抢夺、藏匿子女、拒绝对方探视子女的一方反而不能取得子女的抚养权,以达到禁止该种不当行为并警示他人的社会效果,因而应确立不当行为得以抑止原则。《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家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11年8月)第十二条就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均主张抚养权,生效裁判文书确定子女由一方抚养,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多次恶意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另一方可要求变更抚养权,人民法院一般应予以支持。”则是不当行为得以抑止原则的体现,该规定虽是变更抚养权的规定,但对于确定子女抚养权同样可以适用。实际上,对于此种不当行为,法院也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行为保全的规定作出裁定,责令不当行为方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包括责令当事人移交子女或禁止其藏匿子女、私带子女出境等。
六、照顾女方原则
“三个做官父,不如一个乞丐母”,说的就是母亲对子女的照料非父亲可比。十月怀胎,母子连心,孩子是母亲经过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一朝分娩的痛苦生下来,孕育一个新生命是不容易的过程,那份特殊的情感恐怕也只有经过这个过程的母亲才能体会,母亲照看孩子通常更加细心周到和体贴,在照顾子女上母亲天然比父亲更有优势,因而考虑子女的抚养权时就应考虑男女双方不同的生理特征而对女方有所侧重,而适用照顾女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条就明确规定“离婚时,女方因实施绝育手术或者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应在有利子女权益的条件下,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家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11年8月)第六条规定“父母双方均要求抚养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结合是否具有优先直接抚养条件、抚养能力以及八周岁以上子女的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如上述条件相当,可以优先照顾女方,判决未成年子女归女方抚养。”则是照顾女方原则的直接体现。
七、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优先考虑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则是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优先考虑原则的体现,但应注意这里是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在不少家庭中,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只是到家中协助携带,父母仍直接抚养着子女,子女并不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此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到家中协助携带子女的事实只是可以参考的因素之一,而不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同时,由于隔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隔辈人的过分溺爱,以及老一辈教育方式、方法未必能适用现代教育等问题,有可能阻碍着未成年子女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鉴于父母的亲自抚养和教育更有利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考虑适用本原则时,如父亲或母亲有更好的条件能够亲自抚养,则应不拘泥于本原则而应根据具体情况更优先考虑能够亲自抚养的父亲或母亲一方的需求。
八、二孩各抚养一个原则
在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中,为争得子女抚养权,父母双方可谓互不相让、各出奇招。而在有二个子女的家庭中,则一般是父母双方各抚养一个子女,这既能全面照顾到父母双方的需求,又有利于双方的联系和探视权的相互行使,容易为父母双方所接受,二孩各抚养一个原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笔者接触的有些案例中,比如双胞胎子女由父母各抚养一个,对于子女来说他们接受不了。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有着二个子女,本来共同生活很融洽的兄弟姐妹因父母的离异而被突然分开,二孩各抚养一个原则是否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值得深入探讨。当然,这一原则也有例外,比如在李-阳与其妻子李-金离婚案中,就子女抚养问题,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经征求年满八周岁的长女李-丽意见,李-丽表示愿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并且长期以来李*主要在家抚养三个女儿,李-阳也认可李-金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付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子女与李-金长期共同生活,改变生活教育环境对他们的成长不利,而且李-阳经常出差在外,对女儿的陪伴和照顾较少,从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最终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三个女儿均由妻子李-金抚养。
九、协议优先原则
《民法典》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这也即是说,如双方因抚养问题达成协议的,则根据双方的协议确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允许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在不损害子女利益的前提下,上述规定均最大限度地尊重父母双方对于子女抚养问题所达成的共同协议,也即是协议优先原则。因而,必须提醒的是,在婚姻登记机关离婚登记时而依法达成的离婚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子女抚养所达成的条款也同样具有约束力,有的父母为了达到迅速解除不幸婚姻的目的而作出让步忍痛约定子女由对方抚养,这种做法就必须十分谨慎,因为根据协议优先原则,一旦后悔而请求变更子女抚养权,除非有法定情形,是难以得到法院支持的。

③ 老赖子女读高价学校被查实法院的做法合理吗

顺德法院发布《致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消费人员的家长们一封信》,顺德法院透露,目前已查实有31名被执行人的子女共计31人,就读于顺德区高收费民校。顺德法院建议,各相关学校在招生时,须对所招录学生家长的失信情况进行审查,凡是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消费人员的,其子女一律不得录取;对已招录的学生,有上述情形者,一经发现,应责令退学或转校到公办学校。

另根据顺德区《打击逃废债监督举报办法》,群众举报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消费人员有违反限制消费规定的行为,举报事项详实具体且经查证属实的,将获得相应奖励。

记者了解到,此前顺德法院通报两起与顺德区教育局开展联动执行行动。由学校配合协助执行,使得欠钱不还被执行人的子女面临无法就读高收费民办学校。有家长发现欠钱不还将影响子女就读时,立马就还钱。而顺德法院随即也向学校发送解除限制就读的协助执行通知书。

提醒:

家长如履约需尽快告知法院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家长为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辛苦奔波的步伐从未停止。”在该信中,顺德法院称,虽然充分理解各位家长的shì犊之情,但与此同时,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理应得到尊重。

顺德法院表示,为了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周折,家长需了解清楚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等,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消费人员(被执行人为单位的,限制消费人员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的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民校。

顺德法院提醒,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消费人员的家长主动履行法定义务,以免自己的失信行为波及无辜的子女,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如已自动履行完毕或已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请尽快告知法院承办法官,避免因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消费人员名单而处处受限。

必须要连坐。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④ 法院学术论文范文

法院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法院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法院学术论文篇一
基层法院功能探究

摘 要 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600余家基层法院开设了官方微博。基层法院官微的预设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公开、释案普法、自我宣传、新闻发布、回应 热点 、转发微博、主题交流、业务探讨等内容。但在实践中,功能定位不当、内容创新不够、互动沟通不畅、专业素养不足成为法院应有功能实现的障碍。

关键词 基层法院 功能 官方微博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 教育 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法院的功能厘定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820015)。

作者简介:徐骏,法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律系讲师;华震,法学硕士,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592(2013)12-115-02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从这一年起微博开始影响并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位国人的日常生活。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密切互动也成为国家机构改变工作作风,实现权力公开运行的有效方式。彼时急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法院,正着力于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司法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微博的兴盛恰恰为司法公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式平台。

2010年10月,湖北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成为全国第一家认证的法院官微。迄今已有600余家法院开设了官微。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河南省法院系统:高院于2011年11月10日开通@豫法阳光微博,至2012年该省三级183家法院全部开通官微。上述600余家开通官微的法院,绝大多数为基层法院。以这些法院的官微为考察对象,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究当前我国基层法院的日常工作和实际功能。

一、基层法院官微主要的功能

(一)信息公开

官微成为法院与公众进行沟通的新型平台,发布案件的开庭公告以及对热点案件进行庭审直播成为法院官微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实践中,基层法院会通过官微发布本辖区内典型、重大或影响力较大案件的开庭公告,北海中院、广州中院等两广地区的法院还经常借助微博直播个案的庭审。

(二)释案普法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法院在裁判新型案件时,往往需要在立法原旨的指导下,能动地适用法律,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猜测和争议。此外,一些关系到婚姻、继承、住房、环境等具有普遍性和民生性案件的裁判,对公众也具有较强的指引作用。法院往往通过官微,对于这类案件的法律适用、裁判理由和结果,结合个案进行普法宣传、法制教育及法律风险提示。

(三)自我宣传

法院官微的低成本弥补了基层法院建设官网人力物力不足的缺陷,一些基层法院把官微作为法院工作宣传的重要工具和对外窗口。在这些法院的微博上,经常晒出法院或法官所获得的各种荣誉、领导视察、对外交流、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工作创新等信息。

(四)新闻发布

官微也是法院重大活动新闻发布的重要 渠道 。2013年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顺德法院于4月23日召开顺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顺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08-2012年)》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当天官微对该发布会进行了全程直播,并在微博上发布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十大典型案例的概要。@京法网事在2013年9月26日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宣判后,即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五)回应热点

2013年9月,各地法院审理了多起大案要案以及社会影响广泛的案件,如王书金、__、李某某、夏俊峰等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体现司法公开,主动占据舆论高地,受理法院采用了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媒介回应了外界的关注。这也促成了一些法院认识和运用到微博的力量, 取得了良好的回应效果。

(六)转发微博

当前基层法院发布的大多数微博仍为转发微博。转发的类型包括时事新闻、上级法院微博、同地区其他政法单位微博等内容。广州中院则别出心裁,每天第一条微博发布的内容是法律警句格言。还有一些法院则会发布一些生活常识、养生之道。北京晚报的记者在各区县的官方微博中各随机选取100条连续发布的博文,经统计分析后发现,涉及商业活动、旅游景点等宣传推介类微博占24.2%,养生、生活窍门、天气预报微博占11.9%。

(七)主题交流

在最高人民法院“完善司法为民 措施 ,在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群众更方便地参与诉讼,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思想的指导下,微博成为法院与社会公众进行实时互动、无缝对接的有效渠道。如广东省高院于2013年5月17日上午10点,联合广州白云法院与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共同在线,并邀请两位来自基层刑事审判一线的法官,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关的问题与社会公众进行了一场微访谈。

(八)业务探讨

作为主要业务专业性强,且与社会公众并无直接的、日常性联系的法院,其微博的关注者主要集中在行业内部,基层法院的关注者数量就更少。也正因此,有些法院的官微拓展了小众的业务探讨的功能。广东高院在2013年4月3日首次对外界公开发布了奇虎诉腾讯的判决书,全文长达5万字。该条专业性极强的微博获得了远超过其他微博的评论和转发量,评论和转发者多为法律人士。

二、基层法院官微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不当

为数不少的基层法院官微把自己定位为官网或官网的补充,所发的微博中充斥着官方语言,发布的内容也是四平八稳的领导视察、 总结 汇报、工作纪要等流水账,虽难言面目可憎、令人生厌,至少难以使网友产生与之沟通交流的兴趣和欲望,甚至无法吸引网友阅读微博内容,更不要说自愿成为其粉丝。大量的基层法院官微因为缺少关注而逐渐成为死微博。

与高级法院不同,基层法院处理了全国绝大多数的法律纠纷,其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作为与当事人直接接触的机构,基层法院的口碑直接折射出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观感。在法院日常工作中,已有机关报刊、传统媒体、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对法院的工作、成绩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如果把官微作为另一个法院宣传的阵地,实属多余,且效果亦不及传统做法。 (二)内容创新不够

基层法院普遍陷入案多人少的困境之中。在审判业务尚无法自如应对的情况下,要求基层法院开设官微必然会给其造成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负担。目前基层法院的做法多是由法官来兼任微博管理员,或外聘人员进行管理。因为法院官微并非专职法官专门打理,也没有合适的考核和评价手段,管理人员发布微博时就缺乏内容创新的动力。转发时事新闻和上级法院的微博就成为最简单省事,也是最安全的办法。以2013年4月24日为例,在五分钟内,某县法院转发了58条微博;另一个县法院在十多分钟内转发了37条微博。转发的内容则大多来自@豫法阳光。

虽然缺少全国性普遍性的关注,但在所属区域内,基层法院是社会矛盾最集中,群众关注程度最高的国家机关之一。一些法院能够积极地利用官微,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回应社会对热点、敏感案件的追问,提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普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法律适用等常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互动沟通不畅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平台,最大的特征在于互动性。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舆论表达的固有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实现了弱势群体的媒体接近权,发挥了日益强大的舆论引导与社会监督作用。法院官微的勃兴,理应顺应WEB2.0时代的互动特质,助推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基层法院把发布微博作为单向宣传的工具,以及上级交办的任务,因此忽视与网友的互动交流。笔者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向105家基层法院官微提出疑问和建议,约半数官微能够进行简单的回复,只有十余家能够与笔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坦诚的沟通。最令人惊讶的是河南某县的一家法院,对于笔者提出其缺少原创性内容、随意转发微博的委婉批评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将笔者设置到禁止评论的黑名单。

(四)专业素养不足

相较于高级法院,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基层法院对官方微博重视程度远不及高级法院,人力物力也难有保障,因此发布的微博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一类差错属于新闻传播理念和素养的不足,如重庆某县法院官微在转发周克华女友张贵英受审的相关新闻时,仍使用早已被证实为盗用他人的照片作为配图。经笔者提醒后,其及时进行了删除,并未造成不良影响。但另一类差错属于法律理解和适用的错误,这就足以对法院的公信力形成不利的影响。2013年7月12日,湘西34亿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长沙市中级法院执行死刑。曾成杰之女发微博质疑称,其父被执行死刑前,家属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长沙市中级法院官微对此先是回应称,“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对犯人执行死刑时,犯人必须跟亲人见面”。该微博迅速引起网友质疑,随后该微博被删除。随即,长沙中院官微又发布微博称,曾成杰临刑前并没有提出会见家属的要求,在其遗言中也没有提出。就该条被删除的微博,长沙中院发布道歉声明称:由于微博管理人员对刑事法律学习钻研不够,想当然办事,导致发出了一条错误信息并在领导发现后删除。

三、结语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基层法院应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确保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基层法院是贯彻司法为民的主要载体,其应努力通过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提升素养,以充分实现司法的应有功能,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注释:

如河北高院为审理王书金案,特在2013年6月20日开通新浪微博。6月25日庭审当天,粉丝达到了2万。济南中院2013年8月22日开审__案,于8月18日开通微博,粉丝高达38万。

参考文献:

[1]公丕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7).

[2]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 报告 .http://vdisk.weibo.com/s/jc37T,2013-10-6.

[3]政务微博缘何爱“养生”.北京晚报.2013-9-24.

[4]周强.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法制资讯.2013(4).

[5]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中国法学.2010(6).

[6]徐骏.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理念与策略——基于18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法学.2011(12).

[7]长沙中院回应未会见亲属质疑:曾成杰未要求.南方都市报.2013-7-14.
法院学术论文篇二
浅议法院执行工作

摘 要 本文旨在讨论民事执行问题,首先阐述当前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法院执行中形成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 方法 和措施。

关键词 执行 执行难 措施

作者简介:王丽、王启锐,四川省古蔺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33-02

法院执行案件指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仲裁案件通过法院判决,裁定或仲裁机构仲仲裁,被告没有履行,经当事人申请后,法院依法应进行的工作。执行是法院受理案件的最后一个阶段,但它是生效的裁判文书得以实现的保障,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本文着重讨论民事执行问题。强制执行是行使法律已经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债务人必须服从,这是实现司法公正和维护当事人权利的要求。强制执行有专门的法定机关进行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对他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不得强制他人履行一定的义务。当事人的纠纷已经解决,法院已经有明确的判定结果且已生效,但是一方还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就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执行局作出执行通知开始执行。执行是民事法律程序的最后阶段,在民事法律程序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当事人通过选择打官司,是因为相信法律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维护不仅是打法律白条,而是要让权利最终得以实现,如果仅有法律白条,无法实现当事人通过法律实现权利的目的,反而增加当事人诉累,从而会降低公众对法律的信赖,法律的权威、法治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强制拒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才能实现民事法律程序的任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制的统一和人民法院的威信。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

一、当前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执行难问题。执行难,是困扰着人民法院工作,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对我国审判机关裁判执行状况的公认评价。造成当前法院执行难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法院执行机构运做有关,又与当前的社会法律环境有关。目前,执行难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执行人无力履行。某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自然人收入偏低,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被执行人被迫的逃、废、赖债。现在涉及民间借贷件较多。由于民间借贷是自发行为,不是任何部门的监督和约束,所以使其具有金融机构不能享受的政策上的竞争优势,在竞争环境下,容易诱发金融机构经营违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被执行人在无力偿还借款后举家外出,无法联系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也无财产可供执行,使得案件不能执行终结。

2.被执行人抗拒执行。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交往常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视已经生效的裁判,个别当事人素质低,法律观念非常薄弱,认为只要他坚持不履行法律并不能把它怎么样,藐视法律权威;二是故意折腾,有的当事人即使输了官司也会故意拖延履行义务,给对方或者法院玩猫着老鼠的游戏或者制造各种障碍,给执行造成主客观的难度;三是侥幸心理,认为通过故意拖延,转移财产等办法能够逃脱履行责任,或者逼迫对方做出让步;四是暴力抗拒执行,因为当事人之间存在过往恩怨等,个别当事人受情绪影响走极端,与执行人员对抗,不惜暴力抗拒执行。

3.协助义务人拒不协助执行。协助执行人民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与执行标的有关的单位协作、帮助执行的一项制度。协助执行人的作用是协助法院完成执行任务,应该是以义务为本位的概念,所以,协助执行人的权利应该是普通的权利,如当受到违法执行和当事人损害其合法利益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赔偿。协助执行人务是根据法院的协助通知及时高效的配合,并且尽诚实信用义务全面提供相关信息,为保证执行达到理想的效果,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强制执行权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执行权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可代替法院行使;但是,有的执行标的物或执行财产不在被执行人手中,由有些单位和个人占有、保管,有的与标的物密切相关的财产权证照须由有关单位办理转移手续,这就需要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当事人的权利才能得以实现。

4.外界干扰。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往往会做出一些指示,干扰执行。比如,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可能就会干扰对一些地方企业的执行;出于安抚当事人情绪,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往往也会干预执行。由于信访维稳考核的不科学等因素,导致地方出于政绩或者维稳压力,造成有关部门不顾事实真相和法院判决,对执行进行干预。另外,社会各界出于自身的一些利益,往往也会为执行设置障碍,配合、协助的少。

二、执行难形成的原因

(一)被执行人 文化 素质问题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一些被执行人欠缺最基本的 法律知识 ,认为拒不执行也无法将他怎么样,藐视法院裁判的权威,甚至还会纠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阻扰执法、暴力抗拒执法,辱骂、殴打执法人员。二是许多倍执行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通过隐匿、变卖、转移财产等方式,或者完躲猫猫的游戏就能够逃避执行,或者以此逼迫对方跟自己再次协商和妥协,从而获得更多利益。三是故意拖延,有些被执行人本身知道无法逃避执行,但是抱有折腾对方的心理,故意借口收账、时间太忙等忽悠当事人或者执行人员,不及时兑现履行,增大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实现成本和法院的执行成本。

(二)法院裁判自身问题

一是裁判质量问题。不可否认,当前在基层法院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队伍中,有一些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所欠缺,加之近年来案件数量急剧上升,法院办案人员比较紧缺,让审判人员应接不暇,故造成案件审理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当事人对裁判的不服和抵触。其次是过分强调调解。当前基层法院的调解撤诉率往往达到80%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对审判工作不科学的考核外,主要是因为调解本身的特点。调解程序相对简化、灵便,能够节省办案时间喝经历,另外调解结案的不能上述,减少办案风险,降低上诉率、改判率和发回重审率等。 (三)执行环境问题

一是有关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予协助执行。法院民事强制执行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法律部门就可以解决,它涉及很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多个不同部门的配合,这就加大了执行的难度。比如,经常涉及协助履行的金融部门,当法院要求协助履行查询、冻结、扣押、划拨时,往往嫌麻烦或者怕影响业务而拖延履行,或者不予协助履行。同样,要求国土部门、房管等部门协助办理过户手续也相当难,往往延误执行时机,影响了案件执行。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对执行的干扰。当被执行对象为党政部门,或者一些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单位时,地方党政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或者地方经济发展、税收等目的,可能会要求从大局出发,为大局服务,从而对执行行为进行干预。

(四)执行机构之间缺少合力

由于我国目前执行案件管辖多以财产所在地为联结点,对于人财分离,财产分散各地、财产不在本法院管辖区域内的案件,委托执行必不可少。而委托执行往往因无考核要求,且增大自身办案压力,或者因地方利益保护等原因,受委托法院不予积极配合。而上级法院也无有效协调和监督措施,从而不能形成合力。

(五)执行工作缺乏强硬手段

一是执行方面法律规定多为程序性规定,惩戒性规定少,可采取的拘留、罚款等措施的适用条件高、要求严,且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需要院长审批,程序复杂。据不履行生效裁判罪因为条件高、要求严等更是极少适用。二是出于维稳等压力,法院在执行时尽量避免适用强制性措施,久之纵容了当事人暴力抗拒执行,极大影响了执行威慑和法律权威。

三、解决执行难的办法和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当前应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行政、司法等领域改革,以解决执行难等问题,促进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1.加大法律宣传,提升当事人法律素质。要借助法律七进等,拓展法律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借助巡回审判和公开审判等,审结一案、教育一片;构建和完善法院公开平台,完善裁判文书公开、裁判流程公开等程序,增强群众对法院审案的认知和支持;完善诉讼服务机制,及时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等服务,促进当事人知法、守法、用法。

2.改变不科学的考核指标,坚持依法调解。按照法律规定,调解应以基本事实为依据,以尊重当事人意愿为前提,故应改变对法院调解率的强制要求,和改变和完善对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考虑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避免对调解的过分依赖从而导致以判压调等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行为发生,减少和稀泥式判决引起的当事人的不满和抵触。

3.加强培训和监督,提升司法能力。增加对法院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丰富法律知识,提升审判、执行能力,提高裁判文书质量。通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等,完善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等,以公开促监督,以监督促审判,完善促进司法公信。

4.加快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避免司法行政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减少裁判文书的审签程序,完善合议庭评议制度和法官联席会议等,坚持合议庭独立办案和法官学习交流制度。

5. 推进改革,减少司法地方化。除着眼于长远,实行法院人、财物由省直管,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6.完善执行组织,形成执行合力。一是加强上级执行机构对下级执行机构的指挥协调能力,构建强有力的层级执行体系。执行组织不同于审判组织,各级法院审判组织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监督和指导作用,但是执行工作强调配合协作,不同于审判组织,因此要加起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指挥协调,从而形成合力,强化执行力量。二是要探索执行体制改革,推动实行执行权和审判权相分离的体制,避免执审互相影响,实现执行工作的专门化。三是完善委托执行的程序,完善约束机制,将办理委托执行纳入考核,科学限定执行期限,增强各地法院对执行工作的协作。

7.完善强制措施。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坚决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扣划、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治力度,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对故意隐匿、变卖、转移财产的,故意拖延执行、态度恶劣的,或者暴力抗拒执法的,应该完善司法解释,细化适用情形,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还应完善司法解释,扩大和明确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罪的适用范围,增强刑罚的威慑力。

⑤ 我被骗了,求各位好心人解答一下。

报警、提供证据(她的手机号、Q号),然后警察会根据你提供的线索对手机号使用时所在地,以及通话记录,进行查询和搜捕,你和她联系的QQ号也会有ID的查询,这些都是证据,还有你刷卡时的记录,也是证据。主要看你想不想告她,如果想告她,你要想好,就不只是花4000元了。你所要花的律师费、诉讼费不只这些了。

⑥ 顺德15岁少年高息借钱买手机怎对“贷”

借贷是当今常见的消费方式之一,当人们想要购买远超自己当下消费水平的物品时,大多会选择以借贷分期还款的方式透支消费。

随着借贷门槛越来越低,其对象可以是未成年人吗?近日,佛山顺德的小浩就因借贷买手机无力还款而被借款方告上法庭。但借款买手机时小浩才15岁,法院会支持原告方的诉求让小浩还款吗?

焦点:小浩借钱要不要还?

顺德法院经审理此案认为,本案为民间借贷纠纷。原告黎某与被告小浩签订《借款合同》的行为是无效的。

顺德法院表示,被告小浩在实施上述行为时未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借款行为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的有效情形,应当认定为无效法律行为。

并且,原告黎某向未成年人提供贷款用于购买iPhone 7 Plus手机,意在诱导、促使未成年人超越其自身能力进行奢侈品消费,从而赚取利润,此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应当认定为无效。

另外,根据当事人的陈述,按原告与被告手机配件店之间的合作模式,原告向被告小浩交付借款的方式,应该是以向被告手机配件店支付款项来完成,而非直接向被告小浩交付。因此,本案中,并不能认定原告向被告小浩交付了借款,故原告要求被告小浩返还款项,缺乏事实依据。

最终,顺德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判决驳回原告黎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 警惕高消费贷款瞄准未成年人

这起案件的办案法官解释,在本案中,原告黎某与手机配件店合作,建立起由原告黎某向在校学生提供贷款,手机配件店向在校学生出售手机的合作模式,其动机和目的在于诱导、促使未成年人超越其自身能力进行奢侈品消费,从而赚取利润。如果支持或放任这一行为,会使未成年人过早地高消费,促使他们形成过度消费的不良消费观。同时,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借贷高消费,在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背负债务和隐瞒父母会使未成年人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他们品德的培养以及人身安全的保护都有巨大的隐患。

此外,部分社会资金瞄准校园内未成年人这个群体,无底线地为没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未成年人提供贷款高消费,其中所产生的危害和引发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在本案中,原告黎某向未成年人小浩提供贷款用以购买手机的行为,是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是无效的法律行为。行为无效的后果,不仅是借贷合同约定的利息、违约金等条款无效,其要求未成年人返还本金的诉求,也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

解惑: 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是无效的

顺德法院的办案法官提到,缔约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人们可以通过订立合同对很多事务进行约定和处理。但是,并非所有的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不符合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因此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是无效的。

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类型,较为常见的有包养合同、赌博行为、封口费许诺、违反诚信原则的约定等,这些合同均违反了人们的固有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如果得到了法律的肯定,不仅不能对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起到弘扬作用,反而鼓励了不法行为,助长了社会歪风。因此,法律不认可它们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若付出金钱的人以合同无效为理由,要求对方返还金钱,在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形下,这一请求在法律上不会获得支持。

⑦ 顺德人民法院立了案怎么查询

刑事案件档案和材料的保密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只能由辩护人、家属向案件的经办法官、书记员询问案件进展,而不能随意查询。

⑧ 顺德法院拍卖的房子拿到民事裁定书,延期办理过户可以吗

可以的,但是建议尽快过户。
竞拍人竞拍成功后,一般会由法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民事裁定书、拍卖成交确认书等材料。上述法律文书中会载明该房屋归谁所有,然后通过拍卖取得的所有权人带着协助执行通知书、裁定书、身份证、户口本、贷款(若有)等材料到相关房管部门进行办理产权转移登记(过户)手续、缴纳相应税费即可。
有些法院会有法官陪同协助办理,具体视各个法院实际情况而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一条 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⑨ 顺德法院范子进法官,胆大包天,居然有法不依,串通违法企业,打压业主。天理何在,有什么力量在驱动法官

如果到了需要用舆论来维权的时候,把具体案情事由一并描述了,不然只看情绪化的声讨看不出是真遭到欺压还是产生误解。因为不懂法律证据不足等原则败诉后不服,就法官受贿的很多,只知情绪不知情况,用理智办事的人无法帮你维权,而用情绪办事的人通常起不到实质作用

⑩ 佛山顺德区法院可否诉前保全

全国所有法院都执行一个法律,都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诉前保全工作,顺德法院当然不能例外。
把材料准备好,尽管向顺德法院提出申请,会有法官接待,并给予诉前保全的。
如果顺德法院不给保全,造成损失,尽可以要求顺德法院给予国家赔偿。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热点内容
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0 21:35:58 浏览:697
法律责任的特点是 发布:2025-01-20 21:13:14 浏览:172
多措并举开展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0 20:13:22 浏览:955
法院冻结汽车 发布:2025-01-20 19:39:02 浏览:447
郑州名律师 发布:2025-01-20 18:42:13 浏览:519
中级经济法只看郭守杰 发布:2025-01-20 18:40:48 浏览:501
新疆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01-20 18:27:06 浏览:509
噪音扰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0 18:10:15 浏览: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听 发布:2025-01-20 17:42:50 浏览:486
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橱窗资料 发布:2025-01-20 17:37:23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