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与情怀
A. 什么样的法官才叫优秀
我父亲就是法官,他只会判案子,脑子不活。领导有活时就想起你了,优秀法官,业务标兵一堆帽子上来;到提拔时靠边,理由要综合考量,注意整体。结果他当了一辈子一线法官,家底相对同辈人少了许多。我呢,被这样的父亲耳濡目染,也觉得要奉献奉献再奉献,毕业了放着好好的银行总部没去,也进了司法机关。当时觉得人民需要我,祖国需要我,司法事业需要我。当时把自己感动得哗哗的,现在被现实抽得啪啪的。从小学了一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现在连房都买不起,修身齐家都做不到,还想着治国平天下,自己都觉得好笑。所以,辞职了,现在过得很滋润。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年轻人,不光是法院的同志,先把自己混好才是真理。肚儿圆了才能追求理想,情怀卖不动锤子,也当不了干粮。光讲理想,不仅是让家人跟你一起受罪,而且你也撑不了多久。你可以讲奉献,不图回报,关心当事人,公正无私,但如果自己没混好,这种品行所能影响的受众也太少。相反,在现今的价值取向下,反而让他人觉得你是失败的典型,警戒自己不要成为你这样的人。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优秀的法官应该是名利双收,同时心怀公正,在力所能及时,可以做的就做一下,推动一点司法进步。至于非法官的群体,不要把各种非法定的义务强加在法官上。做了是给面儿,不做是理所当然。如果法官在法定义务外帮衬了你下,记个情就行;没帮衬,也别死乞白咧的或者就开骂。这个标准,放任何场景都是可以能通用的。
从胡总书记这句话中能够看出,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加强人民法官这个特殊群体的道德修养,应该是认真思考的一个命题。本文拟对新时期如何加强人民法官的道德建设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加强法官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实践中,一名法官所办案件在程序方面和实体方面均合法,但当事人为何却来信、来访不断。究其原因,与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个别法官的效率意识、办案作风、服务意识以及对待当事人冷、横、硬现象的存在,很容易让当事人对法官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因为在当事人眼里,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庭审中,法官的一种审判风格,一种表情,一种着装,甚至是一种坐姿,都会影向到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的理解。可以说,法官的职业道德就是在这种看得见的正义 中得以体现的。正象西方有位哲人这样要求法官如果社会上追求完人的话,那么法官就应该是完人。我国公众也呼吁法官不是大众化的职业,而应当是社会的精英。这就使我们认识到,法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法官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也决定了社会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较其他职业更高、更严格。
厚德才能载法。法官能否公正司法,与学历高低虽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法官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使然。一个厚德的法官,会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宗旨意识,会以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维护法官的形象,会对公正司法执着地加以追求。如果这个法官的道德品行不好,只是把法官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一个渠道,即使其业务素质再高,在利益和人情的驱动下,他也有可能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作出一些有悖于法官道德的事情来,甚至于以权谋私,枉法裁判。因此,加强法官公共道德建设,提高法官道德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法官的道德标准
一是忠诚。首先,法官应当忠实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法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言行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斗争,并在司法中依法予以严惩。其次,法官应当忠实于宪法和法律,这是法制国家对法官的必然要求。法官的眼里只有法律。法官的审判只有忠实于宪法和法律,法治的秩序才能得到维护,人民才能信赖司法,判决的正当性才能得到保障。法官应当坚决维护审判独立和法律权威,牢固树立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决抵制各种不当干扰,有为忠于法律不惜牺牲个人名利甚至生命的勇气,不得在公开场合对司法中可能适用的法律进行负面评价,避免公众对法官公正性的怀疑。三是法官应当忠于职守,忠实履行审判职责。忠于职守,要求法官必须热爱审判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合议案件时应当独立发表意见,不得对事实和法律问题做出模棱两可的判断,不得将应由自已认定、判断的事项推诿至审判委员会。对其所承办的案件不得随意中止或终结审判,在诉讼程序终结后应当及时作出判决,不得久拖不决。
二是公正。法院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求法官严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双方当事人面前必须公正无偏。否则,法官作为公民权利守护神的地位便不复存在,司法的社会公信力便会荡然无存。可以说,法官的全部道德规范都是围绕公正这一基本要求展开的。要实现公正,法官首先必须具有司法良知。法官是一个寻求和实现公平与正义的职业,主持公道是法官神圣的职责。法官必须对他人和群体的利益特别是弱势力群体的利益抱以最大的关注,正确把握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裁判手段维护社会公理。良知可以使法官把握住公平与正义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在法律运作中体现法官的人文情怀,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其次,法官必须维护程序正义,这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最大限度地追求司法公开。同时,在价值多元化时代,法律具有中立性。西方法学家认为,与自身有关的人不应该是法官,结果中不应含有纠纷解决者个人的利益,纠纷解决者不应有支持或反对某一方的偏见。打个比方,法官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好比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法官就处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应当与处于两个底角点的当事人保持等距离。三是必须实现实体公正。法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审判案件时,应当兼听双方当事人的申辩,不得先人为主,主观断案。四是必须避免司法拖延,提高司法效率。司法效率低下,不仅给当事人增加了不必要的诉讼负担和诉讼投入,而且会削弱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信心。因此,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非法定事由不得拖延审理期限、拖延裁判文书的起草与送达、拖延上诉材料的移送。加强法官的公正意识教育,必须教育法官牢固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使我们只有百分之一的错案,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如果造成当事人对法律、对司法哀莫大于心死,法官将无颜于法律,无颜于人民。唯于此,才能使法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公正的心态,永远追求公正。
三是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公正与廉洁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廉洁就没有公正。法官作为国家法律的实施者必须清正廉洁。一个清正廉洁的法官,可以促进司法公正,保证司法职责有效、便捷地履行,提高公众对司法乃至政府的信任,保持法官的内心高尚与自重。因此,法官必须具备廉洁的品质,应当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包括不收贿纳礼,不借办案之机为自己及亲朋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要求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供和不接受当事人提供的各种吃请享乐活动,不允许亲朋或其他社会关系对其裁判行为产生影响以及远离商业活动,不从事营利性的兼职活动等。虽然法官尚没有过于丰厚的物质保障,但法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必须和其他社会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不发生不当的利益关系。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河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句名言的作者-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大法官培根,在他步人事业顶锋时却涉嫌受贿被起诉。培根的名言以及他的受贿丑闻,为今天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教材。作为我们执法者,只有从严做起,廉洁清正,才能真正做到公正执法。
四是文明。法官文明的言行举止能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律产生一种信赖感。因此,法官群体应该是文明之师。当前,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官不文明的言行反映强烈。经调查分析,有损法官和法院形象的言行举止主要发生在执行公务中和八小时以外。因此,使用文明用语,禁用忌语,以规范法官的言辞,树立法官文明的形象非常重要。具体说来,应该做到:在执行公务时言行举止应当得体,不得出现有损法官形象的言行;不得在工作时间及工作日中午饮酒;对待当事人要文明,心态平和,以法服人,不得对当事人有冷淡、蛮横、生硬等态度,不得训斥、推搡甚至打骂当事人,等等。同时,在8小时之外也要严格要求。一名法官如果在八小时之外生活情趣低下,在邻里和社区生活中不讲文明,甚至横行霸道,那么,社会公众对这位法官公正司法的信心就会动摇甚至丧失。
五是严谨。有人这样说过,一个谨慎的人未必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一个完全不谨慎的人将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人,从而不适于担任任何信赖的职位。作为一名法官更应当严谨。因为法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如果一名法官能够做到谨言慎行,保守秘密,使其一言一行完全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仅能使当事人和公众对其产生信任感,也能使当事人和公众对法律、对社会的正义性充满依赖,就能在公众中树立起一种权威,从而使法官所代表的法律的尊严得以维护。否则,就会损害法律的尊严。
三、努力加强法官的道德修养
法院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法官素质,而加强法官道德修养又是提高法官素质的有效手段。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因教成德、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法官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主要包括提高法官道德认识、确立法官道德信念、陶冶法官道德情感、锻炼法官道德意志、养成法官道德习惯五个方面。
1、提高法官道德认识。这是法官加强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的先导。没有正确高尚的道德认识,就不会有高尚的道德行为,也就不可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认识也就是道德意识,或者称道德感。作为法官,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其天职,但也要学会从道德、良心上去检点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道德感。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学习掌握国家要求的社会道德和法官道德观念,深刻认识和领会社会道德和法官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内容、意义,自觉规范职务言行。这样,才能不断地矫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操守。
2、陶冶法官道德情感。这是法官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环节。所谓法官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法官道德观念,在处理法官道德关系、评价法官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好恶、爱憎的感情。法官道德情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左右着人们对某种思想、观念、行为的接受与拒绝。陶冶法官道德情感就是把抽象的、外在的法官道德知识,变为个人内在的心理要求,这是树立道德信念、形成道德品质的必要因素。
3、锻炼法官道德意志。这是法官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保证。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坚持道德原则、提高道德修养时,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和能力。每一名法官在履行法官道德义务时,有时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预,如舆论的非难、亲友的责备、当事人的纠缠、邪恶势力的阻挠、行政权力的压制等等,面对这种种情况,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出现动摇、妥协、退让,放弃自己的职责;而意志坚强的人,则能够坚定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一个人的意志是否经得起考验,是其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4、确立法官道德信念。这是法官加强道德修养的核心。法官道德信念是指法官在审判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乐于履行、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的道德认识上的明确性,道德义务履行的自觉性,道德理想追求的坚定性。法官道德信念是在一定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在道德情感的陶冶和道德意志的锻炼中,使已有的道德深化和升华,内化为个人内在的坚定不移的道德追求。
5、养成法官道德习惯。这是法官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道德习惯是一个人内在道德要求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准。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从有意识的、经过意志努力和监督而养成的。
6、加强文化修养。这是法官法官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知识积累。渊博的知识既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又是胜任法官工作的重要基础。一名法官如果仅有满腔热情,而没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就难以保证案件的质量,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法官应当勤奋学习法律及相关知识,掌握和提高作为法官应具备的渊博知识、娴熟技能、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强的守法精神和勇敢的护法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法官内心严格的自律理性,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法官才会孜孜不倦地去从事这一职业,在案件的处理中获得职业崇高感和成就感。
C. 歌颂人民法官的诗歌
法官,一份普通的抄职业
他们为了袭柴米油盐而努力工作
法官,也是神圣的事业
他们为了公平、公正法治而鞠躬尽瘁
网络配图
法官,在国徽的注视下
用一柄金色的法槌
敲响正义响钟
法官,是当今的忒弥斯
左手高举天平
度量世间不公之事
右手持诛邪剑
诛杀世间邪恶之徒
网络配图
法官,肩负着法律赋予的使命
为了弘扬法治
与家人聚少离多
为了坚守使命
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网络配图
我们的吴兴国法官
我们的高德文法官
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法治事业而献出生命的法官们
你们的生命逝去了
但是,还有很多后辈晚生、青年才俊
正朝着你们用生命坚守的事业而前行
网络配图
你们放心吧
我们也是青年法官中的一员
你们放心吧
我们也会用生命去坚守这份使命
你们放心吧
我们将秉持公平正义之心
网络配图
常怀弘扬法治之志
让不公之事荡然无存
让作恶之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让我们的法治之路更加宽敞
D. 如何成为一名好法官
回首自己初任法官的这几个月,感受颇多,细细品味,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成熟了许多,自己更加了解了法官的职业,也更加深刻的知道,要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法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领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法院的权威、法律的权威。 首先,成为一名好法官,要对党和人民有着一颗忠诚之心,党和人民把法官的权力交给了我,就一定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不然,就千万不要随意接过法官的法槌,一个好的法官,必须始终坚持中立的形象,做到表面和实际都不偏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民对法治的信心,才能做到,依法治国,才能宣扬法治精神,才能够伸张正义,才能够忠于法律,维护法官形象。宋鱼水法官说过一句话:“法律人要甘于寂寞,要始终保持一份内心的安静,甘于寂寞就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遵守自己的职业的操守,忠于事实,忠于法律,清正廉洁,默默奉献。只有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在审理案件时有了方向感和主心骨,才能懂得权为民所给,一定要权为民所用,利一定为民所谋,情一定要为民所系,有了这种的境界,才能忠于法律事实,不为情所惑,不为利所诱,不为势所吓,坚持法律不放松,只用这样才能精确剖 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为民解忧,为社会解难,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法官,一定要弘扬这一精神,展现当代法官化解纠纷,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我们一定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样,法律才能够最真正保护人民的利益,法官才不再是“官”,而是真正的使者,是阳光下最干净的职业。其次,要想成为一名好法官,要准确并娴熟运用法律的每一个条款,做到洞察秋毫、不错判、漏判、误判、公平公正,要加强自己业务能力学习,把自己承办案件,都当做一篇论文来做,细细研究,做一名知识型、学者型法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国内外法律理念,把终身学习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为一名初任法官,承担着处理,决断社会各种纷争的历史重任,是捍卫文明的使者,是公平正义化身,是良知的守护神,法官的能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外经济纠纷增加,这就对新时期的法官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法官,唯有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本领,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法官的要求,才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证。新时期的法官,所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理论知识应该是综合多方面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法官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法官的使命。作为一名初任法官,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学习,形成完整法律思维,掌握正确法律方法,对实践中各种法律现象抽其表象,看其本质,正确认知新生事物,发展理论,并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正确运用裁量权做出合理公正判决,要坚持学好、掌握好新的法学观点和理论,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从而树立法官的形象,赢得社会尊重和信任。再次,作为一名好法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尤其是要站在弱势群体的位置上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审理案件时,不能让有理的当事人因为不懂怎样打官司而吃亏,而且要快审快结,要法律阳光尽早抚慰弱者的心灵。法官是公正和爱心的化身。法官应当做有利于当事人的换位思考,使法院各项工作能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提高每一次开庭的效率,认真把握每一起案子事实,正确运用法律做到程序和实体并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办铁案,无错案,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一名当事人都带着问题来,而带着微笑走,做到案结事了,用诚信正义及一颗爱民的心来抒写法官的情怀,让法院成老百姓最值得信赖、最讲公平、最讲道理的地方。我们是人民的法官,一定要把握正义天平。作为一名初任法官,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做一名“平民”法官,感同身受体会百姓的酸甜苦辣,拉近法官与群众的距离,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脱下身上的法袍,放下手中的法槌,深入到群众中去办案,用群众听的懂的语言,接受得了的方式,把司法的关爱和温暖送到百姓的心间,让司法更加贴近百姓,让司法与百姓心连心。我们的工作要再扎实些,再细致些,我们多吃些苦,多受些累,老百姓就能少跑趟腿,少犯些难,从而不断加深法官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亲民的观念,在行使职权时,更多的为当事人考虑,做到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司法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道路非常漫长,而同样当一名知识型、学者型好法官,也同样漫长,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才能,才能担当起人民对于法官的重托。法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选择法官之路就选择面对人民利益,要用法律去捍卫,面对公平和正义,用一生去守护,面对危险,绝不退缩,面对利诱,绝不动摇。选择法官之路,我将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选择法官之路,我将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来自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法官。当年华已老,两鬓斑斑,我会说选择法官之路我无怨无悔。第1页 共1页
E. 正义之星观后感
在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人民法官的信仰。用11年的坚守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赵鑫;从右手大部分功能丧失的残疾人成长到一名人民法院的法官再到优秀法官、自强模范的王小莉; “春梅纵是侠骨香,不受尘埃半点侵“拥有女侠梦的周春梅。
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他们作为法官的人民信仰,用毕生精力探求的公平正义,用时刻向上的心态挺起的法治脊梁。
在第二集中我们看到人民法官的素养。从零开始创建我国第一个环保法庭的罗光黔;连续端坐18天,每天庭审8小时的范红海;用法律的剑戟、荡平黑恶势力、涤清社会风气的杨军。
从他们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唯有服务大局,才能让法律的力量真正地庇护人民的利益;唯有服务大局,才能让法治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更加踏实;唯有服务大局,才能让法律在具备理性力量的同时具备人性的温度。
在第三集中我们看到人民法官的情怀。关心人、帮助人、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的邹碧华;全力倾注司法人文关怀理念,突破传统的审判模式,推出“圆桌法庭”“微信法庭“两种全新庭审模式的周淑琴。
摸索出“三个贯穿始终“工作法,可以覆盖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的黄志丽。他们都是优秀的法官,是对法律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理解、对法律适用方法能够娴熟运用的法官。
他们更是卓越的法官,是在优秀的基础上,以更通透的眼光、更宽广的胸怀、更明确的职业价值目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行为淋漓尽致地推进法治理想实现的法官。
在第四集中我们看到人民法官的温度。当好未成年人的“法官妈妈”的陈海仪;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陈辽敏;无悔青春,扎根基层办案27载的亓民川。
凭着对法官事业的忠诚热爱,他们执着坚守一名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对他们来说,诸多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像是一声声发令枪响,让他们昂首阔步、不知疲倦地奔跑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
在第五集中我们看到人民法官的坚守,用温情化解家事纠纷的“双语法官”的吕仙华;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的郭兴利;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谐、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的彭鑫亮。
他们选择了农村,坚持了一份农民的厚道、淳朴、善良;选择了法律,坚守了一份法律人的公正、廉洁、为民;他们是接地气的法官,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到了百姓的心里。让农村群众知法、懂法、用法,依靠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第六集中我们看到人民法官的担当。面对全球通信领域的审判难题,以国际视野和中国法律语境相融合进行司法裁判的肖海棠;通过对互联网侵权案案例的裁定探索出多项互联网审判的判定标准和规则的沙丽;见证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飞速发展的姜颖。
新时代赋予了人民法官担负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使命,他们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没忘来时的路;他们牢记法官的初心和使命,才会坚守住职业道德、为民司法。
他们敬畏法律、敬畏人民,心里装着人民,牢记忠于宪法和法律,审慎手中的审判权力,努力做新时代合格的法官。
六集系列节目《正义之星》讲述的就是人民法院18位英模法官的故事。赵鑫、周春梅、王小莉、范红海、罗光黔、杨军、周淑琴、黄志丽、邹碧华、陈海仪、亓民川、陈辽敏、彭鑫亮、吕仙华、郭兴利、姜颖、肖海棠、沙丽……
一个名字就是一颗星,群星璀璨,燃亮正义的天空。
F. 法官袍的作用
在黑袍营造的封闭环境里,法官是独立的。他不受外界的侵扰,只有独立的法官,才能实现独立思维,独立裁判,最终实现公正正义。身着黑袍的法官,既独立于行政上的领导又独立于业务上的领导,既独立于上级法院的法官,又独立于同级法院的法官。只有法官独立才能实现公正裁判,如果发生冤假错案,让其承担法律责任才有其理性的基础。黑袍裹住的不仅是法官的肉体,它更重要的是要铸造一颗对虔诚的心。
法官是法律之下的法官,除了法律他别无主人。法官之袍能培育法官独立的人格,陶冶其法律理论与法治信仰,最终实现公正裁判。
从心理学理论看,黑色代表凝重、理性、沉郁,它与红色的奔放、热情、冲动相对应,审判更多的依靠理性非依赖于激情,黑袍有助于陶冶法官理性的情怀,培养理性珠心态,法官在裁判时必须时刻警惕激情对理性的冲击,偏见与成见对公平正义的侵蚀,他必须用平常心去酌情酌理,他的思维必须同时符合法律要求与逻辑规范,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法律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他要严密推理,小心求证,正如培根所说:“为法官者应当学问多于机智,尊严多于一般的欢心,谨慎超于自信。”
法官袍是法官的仪表它不仅反映法官的职业特点,更反应他的兴趣、爱好与文化品位。湘潭大学的胡旭晟博士认为:法官袍与硕士、博士服最为接近,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法官袍意味着文明、和平、冷静,它要求身着法官袍者应具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情操,以及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同时更要求法官对社会、民众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同时它预示着今后法官职业门槛的不断提高,不是任何人都能身着此袍潇洒走一回的。不信请看当今西文国家法官大多拥有唬人头衔的学历与高深知识。黑袍既代表知识更表征经验,法官审理的对象是人之钱财、人之生死,审理过程是迷津重重,他需析疑解难,审理的结果事关国运民心。
法官审判无小事,他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没有经验和睿智是难以做到公正裁判,这也是法官制服由军警式改为法袍的深层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改革法官来源渠道,推进法官的职业化建设。
G. 如何提高法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如何提高个人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等。 而对于们这些大学生而言,这其中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基本上会在大学期间得到一定的培训,并且们有理由相信在毕业时们在这些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大致可以应付们将要面 临的职业生涯。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往往是们的弱点,需要们重视。 同时,们应该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目标职业进行考察,了解其所需的职业能力,并对自己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在最近几年中,经常在节假日做一些兼职,也结交了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在扩展视野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通过与们的交流,意识到,要提高们大学生个人的职业能力,尤其是提高们的弱点——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接触社会与自己的目标职业。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除了个人习惯和成绩不同,其余方面大同小异。而在社会生活中却差异很大,没有很明确的能力等级划分,也没有人会为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做出公正的排名,只有适合职业要求的能力才会被看重。因此,们要尽力适应社会生活,并尽早靠近职场,尽早“潜入”进去。认为对于们来说,潜进职场的有效方式莫过于找目标职业中的在职人员交流,了解其职业要求的能力和职业生活中的习惯与潜规则和所要注意的方面,这里面包含了一线工作者的经验和体会,这将成为们最实用的一手资料。
2.学习并掌握专业能力。一定要掌握好专业能力,这一点,永远是最重要的,当然,它也是最基础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只有在实际中才能顺理成章地学习到工作中必需的工作技能,们一定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锻炼们的技能,因为在真正的工作中,仅有工作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为这些工具加入“魂”,就是对工作的理解。
H. 如何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法官
《罗马十二铜表法》结尾有一警句:“人民的安全就是最高的法律”,培根也曾说过:“应当知道,法官与君主和政治家负有共同的使命,他们应当携起手来,以避免司法与政治发生矛盾。在制定政策时,执政者要考虑到法律。在执法时,司法者要考虑到政治利益。司法的重大错误,有时是可以引起政治变乱甚至国家颠覆之危的。所以,法律与政治绝不是对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从培根的话中可以看出,作为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法官担负着国家统治的使命,法官的司法行为与政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有时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法官个人的政治观左右着司法行为的方向,从而对政治起着一定的正面或者负面作用。同时,也只有充分了解、认识和掌握政治的深刻内涵,法官所作出的裁决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合格的法官不是终身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不断追求“公正与效率”。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司法主题,是司法工作的最高追求,也是法官赖以生存的两个基本元素。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要远远大于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冒犯法律—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现代的法官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公正需要效率,迟到的公正等于不公正,做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公正。诉讼本身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枚苦果,而如果法官拖延不决,更增添了这枚苦果的酸苦。 二、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要实现司法公正,法官必须牢记自己的使命,坚守自己的良知。培根说:“面对复杂的案件,法官不应向任何压力屈服,也不可被任何诡辩、阴谋所迷惑。法官也不应滥用权威,依靠压力、逼供、诱供必出冤案,正如‘擤鼻过猛会流血’。”“应该懂得,制定法律的目的仅仅在于惩戒。要知道,世间的一切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无过于枉法。”“法官应当为作出公平的裁判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犹如上帝为人间所作的那样:削平山岗,填补崎岖,以铺平一条正直的道路。” 三、法官要清楚自身的职责。法官必须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要明白哪些事该为,哪些事不该为。法官的最高职责,就是鲜明地依据法律作出裁判。我们知道,法官在审判中,有四项任务:调查取证;主持庭审时的发言,制止与审判无关的话题;宣示判决所根据的原则,总结案情;根据法律宣判。如果超越这四件事之外,那就做得过多了。做一名法官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而不能根据个人喜恶,抛开法律规定,任意或人为地司法。 四、要正确处理法与情的关系,人性化执法。我们一般认为“法不容情”,然而,无论在古代以及在追求合谐社会的今天,法与情都是可以兼容的,现代社会我们提倡“人性化执法”,目的就是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追求法与情的和谐统一,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法官在执行法律过程中,不能机械呆板,要考虑到民情、民意,表现出一种道德仁慈的力量和修养,体现出一种最基本的人性关怀。培根曾说:“执法也不可过苛。不能把法律变成人民动辄得咎的罗网。在审判时,法官不仅应当考虑事实,还应分析与事实相关连的背景和环境。对已过时的严刑酷法,要予以限制。注意情节,也应当权衡情理,这同样是法官的职责。特别在审理人命攸关案件时,在考虑法律正义的同时,应当有慈悲救人之心。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I. 年轻法官需具备哪些司法职业素养
人民法官所需的职业素养
法官应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所谓法官的“悲天悯人”,是指对国家和社会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对基层人民群众要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怀。时时刻刻对基层群众抱有同情心,甚至换位思考,把自己处于当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为民”。
法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坚守职业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点,容易受到诸如收入、权力、美色、娱乐、闲暇等的诱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个能够拒绝物质诱惑、坚守道德原则的人,才能取信于人,也才能服务于司法。法官应坚持职业道德,做一个勤勉和谨慎的人。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熟知文学、哲学、历史、经济等知识,不仅仅给判决文书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审判时能够具有足够的广博的知识,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审视纠纷的解决途径。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庭审驾驭、裁判思维、裁判效率、文书制作等能力。这是一个法官的基本职业技能。在新类型案件越来越多的时代里,司法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在“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工作方针下,调解能力也是广义上的司法能力,不过裁判与调解对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调解法官的情形下,一个优秀法官应同时具备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调解能力。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法院的最直观的认识。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对当事人的态度、言语、举止等。法官的态度应当谦和、耐心,言语应当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语,举止应当大方得体。司法形象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对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现。美国司法界将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气称之为“司法涵养”,这一术语反映了好脾气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审判可能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气质、情感、经验等等将会影响审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仅仅构建良好的法院公众形象,也是公平正义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丰富的社会阅历,不仅仅有助于与人处事,更有助于案件的裁判。社会阅历有助于法官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佳办法,也能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于发现案件背后的因素和纠纷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应具有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和勇敢精神,应当是一个孤独的理想者。法官职位并非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在纷扰与躁动的社会中,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注定是孤独的。一个法官应当具有坚守公平正义的勇气。法官不畏惧外在的暴力威胁,同时一个具备勇气的法官,将会严格依法办案,而不会为了迎合舆论而牺牲法律的公平正义。因此,法官的勇气首先是对待暴力威胁的勇气,其次是坚持法律信仰的勇气。
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学习、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官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仪表、态度、言行等。这是社会公众对法院最直观的认识。在办案过程中,他总是保持文明、谦和、耐心的态度,给当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学养、裁判思维、庭审驾驭、文书制作、审判效率等,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下,也包括调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针对的对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十个字:“正人先正己,修业必修身。”他很注重个人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在内心深处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爱惜羽毛,坚持无愧于当事人、无愧于亲人和朋友、无愧于身上穿着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J. 年轻法官需具备哪些司法职业素养
人民法官所需的职业素养
法官应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所谓法官的“悲天悯人”,是指对国家和社会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对基层人民群众要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怀。时时刻刻对基层群众抱有同情心,甚至换位思考,把自己处于当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为民”。
法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坚守职业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点,容易受到诸如收入、权力、美色、娱乐、闲暇等的诱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个能够拒绝物质诱惑、坚守道德原则的人,才能取信于人,也才能服务于司法。法官应坚持职业道德,做一个勤勉和谨慎的人。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熟知文学、哲学、历史、经济等知识,不仅仅给判决文书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审判时能够具有足够的广博的知识,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审视纠纷的解决途径。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庭审驾驭、裁判思维、裁判效率、文书制作等能力。这是一个法官的基本职业技能。在新类型案件越来越多的时代里,司法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在“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工作方针下,调解能力也是广义上的司法能力,不过裁判与调解对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调解法官的情形下,一个优秀法官应同时具备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调解能力。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法院的最直观的认识。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对当事人的态度、言语、举止等。法官的态度应当谦和、耐心,言语应当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语,举止应当大方得体。司法形象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对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现。美国司法界将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气称之为“司法涵养”,这一术语反映了好脾气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审判可能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气质、情感、经验等等将会影响审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仅仅构建良好的法院公众形象,也是公平正义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丰富的社会阅历,不仅仅有助于与人处事,更有助于案件的裁判。社会阅历有助于法官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佳办法,也能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于发现案件背后的因素和纠纷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应具有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和勇敢精神,应当是一个孤独的理想者。法官职位并非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在纷扰与躁动的社会中,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注定是孤独的。一个法官应当具有坚守公平正义的勇气。法官不畏惧外在的暴力威胁,同时一个具备勇气的法官,将会严格依法办案,而不会为了迎合舆论而牺牲法律的公平正义。因此,法官的勇气首先是对待暴力威胁的勇气,其次是坚持法律信仰的勇气。
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学习、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官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仪表、态度、言行等。这是社会公众对法院最直观的认识。在办案过程中,他总是保持文明、谦和、耐心的态度,给当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学养、裁判思维、庭审驾驭、文书制作、审判效率等,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下,也包括调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针对的对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十个字:“正人先正己,修业必修身。”他很注重个人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在内心深处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爱惜羽毛,坚持无愧于当事人、无愧于亲人和朋友、无愧于身上穿着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