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双提升
❶ 人民法院如何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支持和指导的具体建议:
1、调解员的选任应以农民为主。调解员的选任应以生活在农村、有一定威望的农民为主。现阶段可考虑以村级人民调解委员的成员为主。因为村级人民调解员来自基层,熟悉社会,了解民情民意,有一定的调解经验。且其参与调解,更注重从地方习惯、社会道德的角度对案件进行评判,更能反映当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更能为农村当事人所接受。而且村级人民调解员就居住在纠纷发生地,能准确地了解纠纷的起因、过程,及时处理纠纷,避免诉讼标的无谓的扩大,降低调解难度。调解员应相对固定,即使其因选举等因素不再担任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仍可继续留任。当然由于调解员独立行使调解职责,因此,应对调解员的能力、经验、知识、职业道德、公信度等各个方面严格审查,保证调解员队伍的质量。
2、建立特定的调解程序。针对我国目前农村调解员的现状,如将司法调解程序作为诉讼必经程序,容易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为及时解决纠纷,避免诉讼标的无谓的扩大,当事人可直接向当地的农村调解员申请调解,调解员亦可当即独立组织调解;为减少诉讼成本,申请人可口头起诉;在调解中,调解人员可主动调查取证,了解案情,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审查标准应低于诉讼阶段的审查。鼓励当事人尽可能不聘请律师,避免高昂律师代理费的发生;在调解中,法院工作人员、调解员可帮助当事人正确评价诉讼风险;为提高调解成功率,调解员可邀请有关人员协助调解;为弱化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性,调解应不公开进行。如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并经法院确认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功的,即进入诉讼程序,先前交纳的费用自动转为预收诉讼费。
3、向调解员支付津贴及因调解案件所发生的差旅费等。根据各地区经济状况,向调解员支付津贴,及因调解案件所发生的差旅费等,这样才能保证调解员队伍的稳定,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当然这些费用并非诉讼费用,而应由国家财政支付。
应注意的问题:
1、法院应当设立严格的司法审查程序加强对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在调解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实下,脱离监督将隐含着较大的风险和错误成本。为防止调解员恣意调解、破坏司法公信力的行为发生,法院在对其调解协议效力尊重的同时,要设立严格的司法审查程序,对协议加强审查和监督,协议无效的,应当否定其效力。
2、建立调解程序的司法控制制度。调解一般不应超过30天,以防久调不决,同时法院在认为案件不适合调解或当事人选择审前调解有不正当的企图时,有终止调解的权力,以便有效地对调解进行司法控制,积极地促进纠纷及时合理的解决。
3、法院应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调解员是代表法院主持调解,其调解案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法院的权威和司法公信力。而目前调解员整体素质不高,应经常组织各类调解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对不能胜任的应及时更换。
总之,要加强人民法庭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加强人民法庭与基层调解组织的联系,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人民法庭的内部建设,只有人民法庭自身完善了,人民法庭才能为指导调解组织做好调解工作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与基层调解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并且要制度化和经常化,努力促进人民调解方式和诉讼活动相衔接。加强人民法庭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和支持,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只要秉承“司法为民”的理念,切实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急迫感,开拓进取,努力奋斗,我国的法治进程就能不断加速,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❷ 什么导致中国法院迎来“智慧执行”曙光
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2018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其次,继续优化执行查控系统。2017年全国3500余家法院上线使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覆盖面达到99.66%。2017年,全国3746家地方性银行中,3660家上线查询功能,3203家上线冻结功能,2058家上线扣划功能;湖南、福建、江苏、吉林、甘肃、江西、内蒙古等地本省地方性商业银行基本全部实现了网络查询、冻结、扣划功能;46个“点对总”不动产查询重点推进城市中已有40个城市上线查询功能。
再次,终本案件系统自动筛查。终本制度应用中出现问题,除了程序标准未作统一严格规范之外,还因为这类案件未进入流程管理系统而在体外循环导致监督不到位。为强化对终本案件的监管,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发了终本案件管理系统,对终本案件实行集中管理、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和关联案件筛查。该系统每6个月自动对涉案被执行人进行集中财产调查,一旦发现财产立即在系统提示执行法院恢复执行,并对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最后,事项委托纳入系统监管。作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委托执行制度对于解决跨辖区案件的执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委托执行在实践中落实较差,许多法院接到委托执行事项后怠于执行,不进行反馈,甚至原封不动退回。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9月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执行事项委托工作的管理办法(试行)》,并在执行办案系统上开发人民法院执行事项委托系统,将事项委托纳入系统统一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功能优势,进而严格规范委托事项管理。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执行实现阳光化。阳光执行是指执行案件的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要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双重透明。2017年,依托信息化平台,执行案件实现了执行流程节点定向推送、网络司法拍卖全民围观、信用惩戒信息社会共享和执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2017年3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2017年,全国法院通过司法网拍共计拍卖29.42万次,拍卖标的物20.52万余件,成交额2021.04亿元,节约佣金61.72亿元,大大提高了财产变现率,取得积极社会效果。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执行实现智能化。
执行信息化为执行法官、当事人、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2017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技术标准》明确要求,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挖掘及智能分析决策等系统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辖区法院信息共享、联动配合和规范管理。为了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执行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平台,2017年,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自行成功研发并使用“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
在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往往拒收文书甚至下落不明,因此送达难是困挠执行案件的一大难题。2017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使用现有的OCR文字识别技术,开发E键送达平台,实现“一键生成、一键到达”。E键送达平台可实现自动提取案件基本信息、自动生成送达文书、专有物流网络送达、物流信息实时反馈等功能,实现司法送达与外包服务公司无障碍互通。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还指出,未来应提升意识,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系统兼容性和友好性,最终实现执行领域的人工智能。
虽然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但是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同样也受制于案多人少的矛盾,从而表现出办案系统使用不足、查控系统反馈迟缓以及数据不准确、司法网拍在一些地区落实较差、执行指挥中心运行空心化等问题。执行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在法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共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纵深发展,要最终实现智慧执行,需要提升对信息化的认识,理解信息化的本质属性,并且要统筹布局,避免因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以及系统平台的分散而形成新的数据割据。
第一,拥抱新科技,避免沦为时代弃儿。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工作业态还是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接受信息化的洗礼,信息化正在对包括法院在内的各个行业乃至社会形态进行深层次、全方位重塑。借助信息化,人们拥有了更加敏锐的感官、超乎寻常的手段和最强大脑,相反,一味拒绝甚至抵制信息化,最终沦为时代的弃儿。
第二,正确认识信息化内涵,警惕“伪信息化”。信息化最本质的要求是智能,信息化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防止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任何背离便捷、高效、简单、智能而进行的系统平台研发都是“伪信息化”,信息化的使用者反而成了技术的奴隶。真正的信息化无论建立在多么复杂的计算和逻辑之上,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也必须是最简单的甚至一键式操作。
第三,加强统筹谋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的研发成本非常高,如果不进行整体谋划和布局,会造成重复建设,甚至推倒重来,形成极大的浪费,并且分散建设的平台将会导致数据的割裂与孤立,对于数据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法院也要与时俱进。
❸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热线电话是啥
北 京 人 民 法 院: Ο I Ο—5 2 2 5 3 6 9 0
北 京 人 民 法 院: Ο I Ο—5 2 2 5 3 6 9 0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所辖区域既囊括承担国家政治文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功能核心区,也处于集中了大部分市级商业中心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和城南行动计划主战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院以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始终坚持“争一流、创首善”的标准,将依法保障首都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维护首都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将促进首善之区和谐建设作为第一目标,将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要求作为第一标准,立足审判职能,公正司法办案,提升审判质效,强化案结事了,坚持创先争优,深化制度落实,加强司法为民,先后依法审理了多名省部级高官犯罪;稳妥处理了百余件涉众型经济犯罪;高效处理了涉及民生及社会关注的案件,实现了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办案效果的同步提升,实现了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融合提升,实现了队伍建设、审判管理、服务保障的均衡提升。。!!
❹ 基层法院如何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基层法院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详解如下:
一、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将创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成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定期对全院创建工作开展检查和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创建机制,为文明创建工作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是以班子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围绕“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开展创建“四好班子”活动,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坚持一岗双责制度,无论是法院领导还是中层干部职工,在抓好业务发展的同时,抽出一定的精力抓文明创建,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落实效果。
二、提高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法院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统一制定学习计划、统一印发学习材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民警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三是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创建学习型法院。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全体法官民警中开展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资格认证考试,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和各类知识竞赛。
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构建“人人有责”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全院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理念,组织全员层层签订内控案防工作责任书。二是构建“党建促创建”的创先争优机制。通过组织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活动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促进业绩提升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三是开展优质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丰富、充实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通过开展“红色之旅”外出参观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员工情操;五是关爱职工,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六是认真做好帮扶工作,逢年过节开展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及困难职工等“送温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院和谐稳定的局面。
四、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当前各项活动结合起来
基层法院要按照上级行党委的统一部署,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当前开展的“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四强四优”党员专题教育活动、“合规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❺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有哪65项
因为字数有限制,现简要向您列明。若要看全部内容,您可以登陆中国法院网搜索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 》(法发〔2015〕3号 )
1. 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2.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
3. 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和审判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专门程序、管辖制度和审理规则。
4. 改革行政案件管辖制度。
5. 改革海事案件管辖制度。
6. 改革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制度。
7. 健全公益诉讼管辖制度。
8.继续推动法院管理体制改革。
9. 改革军事司法体制机制。
10. 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强化庭审中心意识,落实直接言词原则,严格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发挥庭审对侦查、起诉程序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坚决贯彻疑罪从无原则,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和排除程序。
11. 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机制。
12.健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
13.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4.完善民事诉讼证明规则。
15. 建立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机制。
16. 规范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17. 改革案件受理制度
18. 完善分案制度。
19. 完善审级制度。
20. 强化审级监督。
21. 完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
22. 深化司法统计改革。
23. 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
24. 深化执行体制改革。
25. 推动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26. 深化司法领域区际国际合作。
27. 健全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选拔政治素质好、办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担任主审法官。独任制审判以主审法官为中心,配备必要数量的审判辅助人员。合议制审判由主审法官担任审判长。合议庭成员都是主审法官的,原则上由承办案件的主审法官担任审判长。完善院、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担任审判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的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合议庭工作机制,明确合议庭作为审判组织的职能范围,完善合议庭成员在交叉阅卷、庭审、合议等环节中的共同参与和制约监督机制。改革裁判文书签发机制。
28. 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主审法官、合议庭及其成员的办案责任与免责条件,实现评价机制、问责机制、惩戒机制、退出机制与保障机制的有效衔接。主审法官作为审判长参与合议时,与其他合议庭成员权力平等,但负有主持庭审活动、控制审判流程、组织案件合议、避免程序瑕疵等岗位责任。科学界定合议庭成员的责任,既要确保其独立发表意见,也要明确其个人意见、履职行为在案件处理结果中的责任。
29. 健全院、庭长审判管理机制。明确院、庭长与其职务相适应的审判管理职责。规范案件审理程序变更、审限变更的审查报批制度。健全诉讼卷宗分类归档、网上办案、审判流程管控、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内部督导机制。
30. 健全院、庭长审判监督机制。明确院、庭长与其职务相适应的审判监督职责,健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完善主审法官会议、专业法官会议机制。规范院、庭长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监督机制,建立院、庭长在监督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文书入卷存档制度。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行使审判权与院、庭长行使监督权的全程留痕、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确保监督不缺位、监督不越位、监督必留痕、失职必担责。
31. 健全审判管理制度。发挥审判管理在提升审判质效、规范司法行为、严格诉讼程序、统一裁判尺度等方面的保障、促进和服务作用,强化审判流程节点管控,进一步改善案件质量评估工作。
32. 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合理定位审判委员会职能,强化审判委员会总结审判经验、讨论决定审判工作重大事项的宏观指导职能。建立审判委员会讨论事项的先行过滤机制,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和涉及国家外交、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复杂案件外,审判委员会主要讨论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完善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审判委员会会议材料、会议记录的签名确认制度。建立审判委员会决议事项的督办、回复和公示制度。建立审判委员会委员履职考评和内部公示机制。
33. 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拓宽人民陪审员选任渠道和范围,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确保基层群众所占比例不低于新增人民陪审员三分之二。进一步规范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改革选任方式,完善退出机制。明确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完善随机抽取机制。改革陪审方式,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加强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职的经费保障。建立人民陪审员动态管理机制。
34. 推动裁判文书说理改革。根据不同审级和案件类型,实现裁判文书的繁简分流。加强对当事人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审案件,以及所有的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的一审轻微刑事案件,使用简化的裁判文书,通过填充要素、简化格式,提高裁判效率。重视律师辩护代理意见,对于律师依法提出的辩护代理意见未予采纳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完善裁判文书说理的刚性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裁判文书说理的评价体系,将裁判文书的说理水平作为法官业绩评价和晋级、选升的重要因素。
35. 完善司法廉政监督机制。改进和加强司法巡查、审务督察和廉政监察员工作。建立上级纪委和上级法院为主、下级法院协同配合的违纪案件查处机制,实现纪检监察程序与法官惩戒程序的有序衔接。建立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规范法院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
36. 改革涉诉信访制度。完善诉访分离工作机制,明确诉访分离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健全涉诉信访终结机制,依法规范涉诉信访秩序。建立就地接访督导机制,创新网络办理信访机制。推动建立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探索建立社会第三方参与机制,增强涉诉信访矛盾多元化解合力。
(五)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增进公众对司法的了解、信赖和监督。到2015年底,形成体系完备、信息齐全、使用便捷的人民法院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立覆盖全面、系统科学、便民利民的司法为民机制。
37. 完善庭审公开制度。建立庭审公告和旁听席位信息的公示与预约制度。对于依法应当公开审理,且受社会关注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已有条件范围内,优先安排与申请旁听者数量相适应的法庭开庭。有条件的审判法庭应当设立媒体旁听席,优先满足新闻媒体的旁听需要。
38. 完善审判流程公开平台。推动全国法院政务网站建设。建立全国法院统一的诉讼公告网上办理平台和诉讼公告网站。继续加强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网站建设,完善审判信息数据及时汇总和即时更新机制。加快建设诉讼档案电子化工程。推动实现全国法院在同一平台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方便当事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在线获取审判流程节点信息。
39. 完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加强中国裁判文书网网站建设,完善其查询检索、信息聚合功能,方便公众有效获取、查阅、复制裁判文书。严格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
40. 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整合各类执行信息,推动实现全国法院在同一平台统一公开执行信息,方便当事人在线了解执行工作进展。加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力度,充分发挥其信用惩戒作用,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完善被执行人信息公开系统建设,方便公众了解执行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41. 完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公开制度。完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和案件办理程序,确保相关案件公开、公正处理。会同刑罚执行机关、检察机关推动网上协同办案平台建设,对执法办案和考核奖惩中的重要事项、重点环节,实行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从制度和技术上确保监督到位。建立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实现三类案件的立案公示、庭审公告、文书公布统一在网上公开。
42. 建立司法公开督导制度。强化公众对司法公开工作的监督,健全对违反司法公开规定行为的投诉机制和救济渠道。充分发挥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监督功能,使公众通过平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成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审判监督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43. 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制度。加强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诉讼服务大厅、网上诉讼服务平台、12368司法服务热线。建立网上预约立案、送达、公告、申诉等工作机制。推动远程调解、信访等视频应用,进一步拓展司法为民的广度和深度。
44. 完善人民法庭制度。优化人民法庭的区域布局和人员比例。积极推进以中心法庭为主、社区法庭和巡回审判点为辅的法庭布局形式。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完善人民法庭便民立案机制。优化人民法庭人员构成。有序推进人民法庭之间、人民法庭和基层人民法院其他庭室之间的人员交流。
45. 推动送达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当事人确认送达地址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约束机制,探索推广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送达方式,提高送达效率。
46. 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继续推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推动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物业管理、保险纠纷等领域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纠纷解决组织建设,推动仲裁制度和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进程,构建系统、科学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47. 推动实行普法责任制。强化法院普法意识,充分发挥庭审公开、文书说理、案例发布的普法功能,推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与履行普法责任的高度统一。
(六)推进法院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必须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重心,全面推进法院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和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
48. 推动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健全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科学确定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数量比例,建立审判辅助人员的正常增补机制,切实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拓宽审判辅助人员的来源渠道,探索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优化审判辅助人员结构。探索推动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行政人员管理制度。
49. 建立法官员额制度。根据法院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含暂住人口)、案件数量、案件类型等基础数据,结合法院审级职能、法官工作量、审判辅助人员配置、办案保障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四级法院的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人员结构的变化情况,完善法官员额的动态调节机制。科学设置法官员额制改革过渡方案,综合考虑审判业绩、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和法律工作经历等因素,确保优秀法官留在审判一线。
50. 改革法官选任制度。针对不同层级的法院,设置不同的法官任职条件。在国家和省一级分别设立由法官代表和社会有关人员参与的法官遴选委员会,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任程序,确保品行端正、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优秀法律人才成为法官人选,实现法官遴选机制与法定任免机制的有效衔接。健全初任法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人民法院任职机制。配合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改革,健全预备法官训练制度。适当提高初任法官的任职年龄。建立上级法院法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遴选产生的工作机制。完善将优秀律师、法律学者,以及在立法、检察、执法等部门任职的专业法律人才选任为法官的制度。健全法院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院人员互聘计划。
51. 完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规律的法官业绩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标准,将评价结果作为法官等级晋升、择优遴选的重要依据。建立不适任法官的退出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52. 完善法官在职培训机制。严格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分类、分级、全员培训,着力提升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裁判文书写作能力。改进法官教育培训的计划生成、组织调训、跟踪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健全教学师资库、案例库、精品课件库。加强法官培训机构和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建立中国法官教育培训网,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实现精品教学课件由法院人员免费在线共享。大力加强基层人民法院法官和少数民族双语法官的培训工作。
53. 完善法官工资制度。落实法官法规定,研究建立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工资制度。
(七)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完善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各项制度,优化司法环境,树立司法权威,强化职业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到2018年底,推动形成信赖司法、尊重司法、支持司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54. 推动省级以下法院人员统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省级以下地方法院人员编制统一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省级以下地方法院法官统一由省级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
55. 建立防止干预司法活动的工作机制。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审判执行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案件全程留痕要求,明确审判组织的记录义务和责任,对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的批示、函文、记录等信息,建立依法提取、介质存储、专库录入、入卷存查机制,相关信息均应当存入案件正卷,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查询。
56. 健全法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合理确定法官、审判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明确不同主体、不同类型过错的甄别标准和免责事由,确保法官依法履职行为不受追究。非因法定事由,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完善法官申诉控告制度,建立法官合法权益因依法履职受到侵害的救济机制,健全不实举报澄清机制。在国家和省一级分别设立由法官代表和社会有关人员参与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定公开、公正的法官惩戒程序,既确保法官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得到应有惩戒,又保障其辩解、举证、申请复议和申诉的权利。
57. 完善司法权威保障机制。推动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藐视法庭权威等犯罪行为的追诉机制。推动相关法律修改,依法惩治当庭损毁证据材料、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和法庭设施等严重藐视法庭权威的行为,以及在法庭之外威胁、侮辱、跟踪、骚扰法院人员或其近亲属等违法犯罪行为。
58. 强化诉讼诚信保障机制。建立诉讼诚信记录和惩戒制度。依法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将上述三类行为信息纳入社会征信系统。探索建立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受害人损害赔偿之诉。
59. 优化行政审判外部环境。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引导、规范行政机关参加诉讼活动。规范司法建议的制作和发送,促进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60. 完善法官宣誓制度。完善法官宣誓制度,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法官,正式就职时应当公开向宪法宣誓。
61. 完善司法荣誉制度。明确授予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不同类别荣誉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提升法院人员的司法职业尊荣感和归属感。
62. 理顺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关系。科学设置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规范和统一管理职责,探索实行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的相对分离。改进上下级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机制,明确上级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部门对下级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的监管职能。
63. 推动人民法院财物管理体制改革。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统一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人民法院预算保障体系、国库收付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推动人民法院经费管理与保障的长效机制建设。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罚金、没收的财物,以及追缴的赃款赃物等,统一上缴省级国库。加强“两庭”等场所建设。建立人民法院装备标准体系。
64. 推动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工作要求,推进扁平化管理,逐步建立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的法院内设机构设置模式。
65. 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天平工程”建设,着力整合现有资源,推动以服务法院工作和公众需求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
❻ 互联网法院全流程互联网诉讼是怎样的
诉讼流程:
1、起诉→十天调解→调解成功→撤诉→结案。
2、起诉→十天调解→调解不成功→立案审核→支付诉讼费→未缴费处理→结案。
打官司不用麻烦的跑到法院去,只需在家里打开电脑,就可以在线参加庭审,真正实现了从立案、送达、证据交换、庭审、调解到判决、执行每一个环节全流程在线解决。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
第一案:杭州互联
网法院揭牌后,第一案开审。原告为《后宫甄嬛传》作者,被告为网易公司,起诉案由是,网易未经授权,在其经营的网站“网易云阅读”上通过收费方式非法向公众提供《后宫甄嬛传》的在线阅读服务。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审理完第一案,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
(6)法院双提升扩展阅读:
1、打开电脑,轻点鼠标,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执行等诉讼环节全部在网上完成,足不出户,便打了官司。
法官通过网络与天南海北的当事人连线,审理案件。全球首创的“异步审理模式”打破了时间限制,使当事人不再囿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参与庭审。
智能化审判系统将法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涉网案件开庭平均用时仅需28分钟,一起案件从起诉到结案平均仅需20天,这其中还包括了15天的举证期限。
2、杭州互联网法院主要职责
按照依法有序、积极稳妥、遵循司法规律、满足群众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3、杭州互联网法院主要意义
杭州互联网法院将按照“依法有序、积极稳妥、遵循司法规律、满足群众需求”要求,积极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杭州互联网法院
❼ 查纠整改环节分几个方面组织实施
查纠整改环节分四个方面组织实施。具体如下:
1、政治站位再提高,增强自查自纠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全体干警要准确把握查纠整改环节的总体要求和有关政策规定,把查纠整改环节视为一次固本强基的自我革命、一次提升政法干警形象的难得机遇,避免事不关己、蒙混过关、对抗组织的错误观念;
2、组织保障再发力,多重结合齐头并进。要坚持领导带头与督查指导相统一,要坚持内部查纠与开门整顿相统一,坚持查纠问题与审执工作相统一,要把查纠整改与干事创业、履职担当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水平;
3、问题查纠再深入,把突出问题查深查透。要明确查纠重点,找准找实突出问题;把握方法步骤,做细做实查纠问题;加强协作配合,落细落实线索核查和问题查纠;
4、“开门纳谏”更主动,广开言路听取民意。将群众意见摆在突出位置,结合日常审执工作、普法宣传活动、双提升走访和乡村振兴工作,真正做到干警虚心听意见,群众敢发声,实现法院干警受益、人民群众满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第二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❽ 人民法院两个坚持是指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秉公办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案。
牢牢把握两个“坚定不移”,确保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之所以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根本的原因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进。
无论是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改革,还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都是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础上,使改革得以有效展开、稳步深入。全国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首要的就是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旗帜清,方向明。
(8)法院双提升扩展阅读:
要确保司法改革快速稳定推进,必须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践证明,这一司法体制改革总体蓝图的顶层设计是科学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
18日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共),司法改革提升有效,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双向模式发挥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改革,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互动较高层和较低层的改革。
全国法院要坚持司法改革的重大决定一律由中央统一决定,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防止方向错误。同时,尊重基层的积极性,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制度改革,积累经验,为逐步在全国开展试点创造条件。
❾ 如何建设过硬党支部,打造过硬公安队伍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核心细胞,是党的建设的基层基础,是教育、引领党员开拓奋进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带领群众发展、壮大党的事业的桥梁纽带。在革命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是我们党的斗争力量不断壮大的基本经验;在和平发展时期,更加重视党的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确保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千千万万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地位就会失去牢固根基。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战斗力强、向心力强和号召力强的党支部,既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夯实党的基层基础的首要职责。本人现结合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情况,谈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当前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分化,意识形态鱼龙混杂。党支部特别重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教育、要求党员真知、真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做到政治坚定、头脑清醒、理论自觉;我们还十分注重对党员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导党员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腐蚀影响,坚决不受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杂音的迷惑或毒害,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元化指导地位。
二、更加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这段讲话,充分说明了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任务,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广大党员干部适时受到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理论教育,从而不断增强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水平,保障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
党支部通过抓理论建设和理论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坚持支部书记讲党课,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方面做表率;二是组织党员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党建理论,坚持对经典著作的温故而知新;三是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坚持理论学习方式创新和与时俱进。通过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学习。
三、高度重视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支部建设的基本方法。要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党的战斗堡垒和坚固阵地,必须善于做争取人心的工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能以先进的思想吸引人,以科学的道理教育人,以伟大的理想感召人。新时期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需要用好说服教育的手段,及时解决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思想和信念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
通过坚持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和全体同志形成了团结干事、合作共事、快乐做事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双提升。在廉政建设、遵纪守法、落实完成院党组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方面表现突出,在践行能动司法理念、服务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中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连续多年年终绩效考评为优秀,实现了工作业绩、队伍建设双丰收。
四、密切联系法院工作实际抓党建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并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源于、发展于、检验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前进。近年来,针对社会矛盾的关联性、聚合性、复杂性、敏感性和对抗性明显增强,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并且对国内的影响不断增大,人民法院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越来越难,综合审判业务更加急、难、重、杂等新情况,党支部十分注重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调查研判,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识实践、指导实践、推动实践,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在服务党组决策、服务审判执行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五、不断创新支部活动形式
我们党部署任务、开展工作一向重视组织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工作是一条重要经验。活动开展起来了,大家积极性提高了,工作的氛围就有了,效果也出来了。支部十分注重以开展活动为抓手,努力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年坚持在春秋两季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日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全体党员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受到教育,激发全体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
六、坚持不懈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好的制度能够防止坏人乘机做坏事,制度缺失则无法保证好人始终做好事,甚至会腐蚀好人。党支部十分清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加强科学管理,坚决落实院党组提出的“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工作科学发展。
七、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路线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毛主席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深化对群众观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强群众感情,筑牢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作风的思想根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
八、总结
通过学习实践,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坚持群众观点要注意克服三个误区:一要克服群众观点过时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时代性;二要克服群众观点无用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必要性;三要克服群众观点无理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科学性。要求每个党员认真查找群众观点淡薄的深层次原因,努力增进群众观念,切实做到感情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从内心深处确立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主体和主人的思想,切实把群众观点、群众感情自觉融入党员干部脑海中、行动中。
如何建设过硬党支部开展专题讨论发言稿
一、学习认识
基层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提升党员素质、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工作能力、广泛联系群众。
1、强支部基础是培养骨干。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
2、强支部关键是健全组织。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农村在以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
3、强支部根本是服务群众。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4、强支部目的是提升能力。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各项事业领导核心作用,最重要的是把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存在的问题
1、党支部活动有“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以
往党支部也开展过各种提高党员素质,丰富党组织生活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形式,很少得到切实的落实。大部分活动也是针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临时组织,急于赶交材料等,以致活动存在急功近利的表现,实效较小。同时活动局限于开会、看电影、听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枯燥乏味,不仅不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效果不大。
2、支部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支部成员没有归属感。支部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支部活动较少,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活动,平时让大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活动较少,相对的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就少,这样组织生活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中,很难给大家一个组织大家庭的氛围。
3、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党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党员应该是先进的代表,所以必须要求党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还不能完全做到带头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在活动中能够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及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4、党员发展标准存在改进之处,缺乏可调节性。党员发展考核有明确的标准,如班级排名,四级通过等。但是也存在个别优秀同学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通过考核。如,某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由于四级考试失误未通过,进而不能继续发展党员。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却很可惜,这位同学也是优秀人才,但却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被组织接收。
三、整改措施
1、组织生活的形式化,主要原因还是活动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活动的创新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头脑风暴等挖掘大家的创新能力,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无论是什么活动,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活动的作用。
2、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让大家对近期组织生活进行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下一期的组织生活。在各项组织活动中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预期目标。组织生活不要一味的迎合上级布置的任务,注重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项贴近大学生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各项材料的保留,这样在上级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材料整合就可以了,无需为了活动而活动,不仅实效不好,而且材料难以组织。
3、提高党员素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党组织增加大家共同学习的次数,另一方面党员自身注重素质的提高。党组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时事探讨等。党员自身则加强自身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
带动身边的人,促进大家的共同发展。让党员学会从我做起,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文化活动中身先士卒,提高自己的同时就是提高别人。时刻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为集体、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4、改善党员考核标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存在硬性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给更多的人一些机会,杜绝“一竿子打死人”的现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特殊考虑。组织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考核对象,进行特殊考核。存在特殊考核并不代表就是放宽党员的考核机制,他是党员考核更加人性化的表现,他将更加有利于党组织吸收各种优秀人才,促进党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