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大局意识

法官大局意识

发布时间: 2022-11-12 06:29:14

法官的作用

作为司法工作者,法官的主要任务是在具体案件的裁判中,准确适用法律,保护合法,制裁违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民法庭的法官,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而且基层法庭法官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兼有基层地方官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并参与地方的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1、法官的角色
自从有人类社会,就有争端、冲突。有争端、冲突,就有解决争端、冲突的裁决者,作为解决争端裁决者的法官,其实早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开始出现。起初,当人与人之间发生争端、冲突时,是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方式自行加以解决,但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方式必然导致“环环相报”,使纠纷永无休止。于是,为最终解决争端,当事人不得不选择他们一致认为是信得过的、不带偏见的、中立的第三者即法官充当裁决者,将争端交由法官来了断。任何一个人,由于利益冲突的缘故,可能都会对法官的裁决行为表示不满。美国学者德沃金在其名著《法律帝国》这样说道:“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所以,每一个受到法律制裁的人都应当尊重法官。因为这不仅是对法官的尊重,更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法律的尊重。在公众心目当中,法官是有修养的伟人,甚至具有慈父般的威严。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尽管对于法官的内涵解释上,职责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所不同,法官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背离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法官本质上就是一个居中裁判者,他以行使国家司法权为特征,以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终极目标。
2、法官的功能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法官定义为: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门职业,并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的法律职业群体。中国的法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庭审能力、独立而审视的法律适用能力、权威的裁判能力与说服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事实的认定能力,而且还要具备相当高超的执行能力,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官除了要忠于宪法和法律之外,还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于大局,不能就案办案。法官不仅仅是法律人,更为重要的还是政治人。衡量一个法官的能力高低和对一个法官的业绩考核,更重要的在法庭之外。法官除了审案,还要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能力,并且在办案效果上应当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法官的重要性: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专业人员,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不同法系的国家,法官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差别。
在英美法系,判例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法官属于“文化界的巨人”,或被称为“慈父般的人物”。英美法系中有许多显赫的名字基本上属于法官,如科克,曼斯菲尔德,马歇尔,霍姆斯,斯托里,卡多佐等等,可以说,普通法是在法官手中诞生、成长起来的,他们从一个又一个的案件中获得其原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并在裁决相关的案件时,通过判例约束着后来的法官,他们拥有“立法职能”,法官的判例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生活在普通法系国家中的人们,对法官的工作和职业是非常尊敬和信赖的,在诉讼中,法官居中裁断,主导着诉讼程序的走向,诉讼好比是一场法律格斗,双方当事人地位完全平等,法官的职责,按丹宁勋爵的说法:在我们国家形成的审案制度里,是法官开庭听讯和裁定各方争论的问题,而不是代表整个社会进行调查或验证。因此,在诉讼中不允许法官传唤他认为可以使事实得到澄清的证人。法官只能传唤诉讼双方请来的证人。同样,要由律师来轮流质询证人,而不是由法官来质询,以免显得法官有所偏袒。而且要由律师尽可能完整有力地阐明案情,不要粗暴地打断律师的话头,以免影响他辩护的效果。法官的事情就是听取证词。??假如他超越此限,就等于自卸法官的责任,改演律师的角色。在这种法系的国家,法官一般都是从律师中选任的,如在英国,除治安法官外,所有法官均至少有7年的出庭律师的经历,法官的等级森严,人们很少见到年轻的法官,40岁以前被任命为法官的情况极少,一旦被任命为法官,法官们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他们历尽各种苛刻的考试、考察而得来的,是他们一生中姗姗来迟的辉煌成就,这也是随后社会尊敬和他们的威望被承认的重要原因。
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即由立法机关颁布的成文法。他们一般认为,法官只要把事实和法律最大限度的完美结合起来,即达到了公平、公正。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官的使命就是不折不扣地适用法律,按步就搬地判案即可,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以防法律的“可能变形”。至于法律本身是否真正体现了公正,是“良法”还是“恶法”,是否有助于解决争端,都不是法官所应关注的事。可见,在大陆法系各国,往往法典繁多,留给法官自由解释的余地很少,法官们的判例并没有被打上个人烙印而为人所重视。美国学者梅利曼对大陆法系的法官形象就作过生动的描绘:“法官不过是一种工匠,除了很特殊的案件外,他出席法庭仅是为解决各种争诉事实。从现行的法律规定中寻觅显而易见的法律后果。他们的作用也仅仅在于找到这个正确的法律条款,把条款与事实联系起来.......,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的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与机器无异。......大陆法系的法官不是那种有修养的伟人,也没有父亲般的尊严,常常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与英美法系法官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官很难在其职业生涯中使自己声名显赫。“总之,大陆法系的司法工作是一个官僚的职业;法官是职员、公仆;司法的作用则是狭窄、机械而无创造性。”法官是“执行一个重要而基本上非创造性职能的文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十八条法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二至十二级法官分为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
第十九条法官的等级的确定,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第二十条法官的等级编制、评定和晋升办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㈡ 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是依法履行公职

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这里所依的“法”,是广义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因此,政党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不同方式参与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及实施的活动也是一种履行公职行为。

二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仅以履行公职为标准,还不能作出明确的界定。有一些在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人员,他们从事的也是公务活动,但并未纳入国家的行政编制序列,因而不能认定为公务员。必须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序列、履行公职的人员。

对于“编制”一词,实践中有多种用法,除使用行政编制外,还有政法编制、国家编制、机关编制等。这里的“编制”系指各种纳入国家编制管理机关管理的机构序列及人员,不仅限于行政机关编制。

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也就是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但并不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财政供养人员的很大一部分,如公立学校的老师、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等,虽然由国家负担其工资福利,但不属于公务员,因为他们不具备另外两个条件。

(2)法官大局意识扩展阅读

刑法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犯罪主体,它影响着侦查机关的管辖分工,关系到如何定罪量刑的问题。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实际上是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释。

根据《刑法》规定的精神以及《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除了上述四类人员以外,还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行政处罚法》第17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制定《刑法》惩治公务员渎职犯罪

2.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在乡镇以上共产党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在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㈢ 如何做一名合格法官

首先,要强化法官为民的责任感。罗院长强调,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人民法官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强化法官为民的责任感,才能发扬服务大局、情系百姓、扎根基层、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做好每一件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工作,才能成为像陈燕萍一样的新时期的人民好法官。而没有责任感的法官则远远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法官。这就要求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情意识和群众意识。在“人民法官为人民”宗旨的召唤下,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主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真正做到司法为了人民、司法依靠人民。具体到审判工作中,要不断强化为民、便民、利民意识,增强司法亲和力,充分体察当事人文化水准和法律意识,做好释法明理、诉讼指导工作,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
其次,要增强司法为民的能力。罗院长指出,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求思想端正,还要求能力强。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我们的司法能力。作为审判机关,法院每天都与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审理的案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群体性事件多、矛盾易激化、新型案件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预备法官不仅要学好法律业务,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生活知识、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在审理案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时抓住关键问题,做到准确无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具有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法律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提高认识和把握大局、社会矛盾、社情民意、法律精神以及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到审判工作中,要克服机械司法、就案办案倾向,做到既明断是非、公正裁决,又善于做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追求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努力实现司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这一司法理念。
再次,要坚持公正廉洁。罗院长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公正廉洁作为法官的职业道德底线和基本政治标准。一方面,“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始终把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作为第一责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第一选择,追求案结事了、司法和谐的目标。作为预备法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人民法官的人民性,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作为我们的司法理念、司法方式、司法目的和工作思路、工作标准。通过我们的言行,在群众的心目中,真正把司法权威树立起来,把人民法官公正的形象树立起来。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做到风清法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才能抵制社会的不正之气,才能守护住自己纯洁的心灵,守住我们廉洁的做人底线。要坚持自警、自励、自省,在工作中刚正不阿,不受利诱,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每一件案件的办理都做到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无愧于心。
当然上述的体会也许很肤浅,更谈不上完善,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会有其他更深层的理解和体会,我会慢慢的品味,谨慎的处理。当然,一名合格法官并不能等同于一名好法官,但我想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合格的话,我们的法院队伍必将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高素质队伍。

㈣ 知心法官黄志丽事迹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知心法官黄志丽事迹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知心法官黄志丽事迹观后感 篇1

1995年,我考入法院,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从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法官。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付出,更有收获。对我来说,每办一个案件,都是一次思想的锤炼、一次良知的拷问、一次经验的积淀。

我学的是文秘专业,与法律相去甚远。刚进法院时,什么都不懂,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是法院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师傅的传帮带,老法官的言传身教,引领我跨进民事审判的门坎,受益终生。当书记员时,曾跟师傅办过一个案件。小李夜间喝酒,骑自行车回家,摔死在修路挖出的坑中。小李家属把建筑公司、市政公司告上法庭。开庭时,建筑公司说:“我们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危险警示标志,没有责任。”市政公司也说:“当时路灯是亮着的,不关我们的事。”两家都提供了照片。师傅对我说:“小黄,我们下午去看现场。”我很纳闷:“干嘛要去现场啊?物证齐了,直接判不就结了?”师傅笑了:“没那么简单。”到现场一看,路修了半年,警示牌却是新的。几个居民都说,路灯早坏了,出事后才修好,警示牌也是前几天才摆上去的。真相大白,判决这两家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从这起案件中,我认识到,法官办案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调查核实至关重要。我的很多审判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学来的。

独立办案后,才发现当法官真难:怕办错案,怕投诉信访,怕说情送礼。一桩桩一件件,让我焦虑不安。是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让我走过那段艰难的日子。一家建筑商拖欠近百名民工工资,临近春节,民工们急着领钱回家过年,告到法院。我感到十分棘手,按法律规定,即使马上宣判,上诉期内民工也拿不到工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最快的办法是先予执行。刚启动程序,麻烦就来了。有人打电话提醒,被告建的是重点工程,采取强制措施不妥当;有的告诉我涉诉企业背景复杂,得小心。慎重起见,我向领导报告。他沉思了一会,说:“这个案子也有人给我打过招呼,先予执行没有错,你尽管去做,有困难,院里出面协调。”我有了底气,顶住压力,终于让民工在节前领到工资。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拜能者为师,是我成长的不竭源泉。近年来,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急剧上升,但不少问题在审理中难以界定。2009年初,冯阿姨乘坐公交车,途中司机让她在快车道下车。冯阿姨想起雨伞忘在车上,转身去追,被停在斑马线上的电动车绊倒,造成九级伤残。冯阿姨把司机、公交公司、保险公司和电动车主小黄告上法庭。庭审中,保险公司说:“小黄没投交强险,也应承担交强险的赔偿责任。”小黄辩称,电动车是停着的,不关她的事。我也很头痛,查阅了法律法规,对电动车算不算机动车、要不要投交强险都没有规定,也没有判例。我到交警、保监部门请教,得知电动车还未纳入交强险投保范围,认定小黄无需承担强制险责任,但斑马线上不能停车,仍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经过这个案例,我切身体会到,案件审理涉及太多的学问,当法官就得掌握各领域的业务知识。于是经常向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求助,增长了不少见识。

与群众为友,向群众学习,对办案大有裨益。有一起案件,庙祝将香油钱借给村民刘大福,赚取利息。期限到了,刘大福却赖帐不还。庙祝起诉到法院,证据是一张借条,上面写着:“刘大福向佛祖借来人民币15000元,一年还清”。刘大福承认借了钱,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向佛祖借钱,要讨也是佛祖来讨。”有位老人支招,刘大福是卖佛具的',最近生意不好,这是报应,你敲打敲打他。我心里有了主意,调解时,对刘大福说:“虔诚的人才会买佛具,你借佛祖的钱不还,谁还会买你的东西?诚信是为人之本,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第二天刘大福就把钱给还了。由此,我认识到,善用民间习俗,有时对审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法官,虽然辛苦,却很充实,也从中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一天清晨,我去菜市场买豆芽,给钱的时候,卖菜的大姐硬是不收,我很惊讶,哪有卖菜不要钱的。原来,两年前,她和丈夫闹离婚,特意旁听了堂姐离婚案的庭审。她说:“你对堂姐讲的那番话,我很受触动,感到自己也有过错,跟老公道歉。现在我们很好,要感谢你啊。”看着她幸福满满的笑脸,我也觉得很幸福。

法官生涯也并不总是严肃枯燥,有时也很有趣。有一次,我接到一份诉状,一看傻眼了,全是文言文。我跟原告说,你能不能用白话来写,他说:“吾不能也。”我问他:“总不能让我用文言文开庭吧?”他居然说:“如此甚好。”这既让我哭笑不得,也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如今,走在路上,常有人招呼我:丫头、闺女、妹子。朋友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土的称呼啊?我笑着说:“这多亲切呀!”群众把我当亲人,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我工作的动力。

我深信,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是信任。

知心法官黄志丽事迹观后感 篇2

观影前,黄志丽于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观影后,黄志丽法官于我,是一个不普通的时代的楷模!

影片以全国最美基层法官黄志丽为原型,讲述黄志丽法官长期扎根基层审判一线,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感人故事。21年间,她坚持用责任和爱心诠释法律尊严与温度,被老百姓亲切称为“知心法官”。

黄志丽是一名普通的法官,讲起话来快言快语、办的案件鸡毛蒜皮,但也是一名不普通的知心法官,百姓放心、领导放心,因为2002年至今,她办结各类民事案件5000余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普通”与“不普通”之间,距离到底有多远?这之间其实就是多了一份心,一份责任与担当的为民之心。这是社会对每一位公职人员的呼唤与期盼,也是每一位公职人员对社会应有的态度与反馈。

今天,在感动她的普通与不普通之余,我想我们更应该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学习与传承她的公仆精神,做一名知心公仆。

学习与传承她的一心为民、心系群众,做一名知心公仆。黄志丽坦言,“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当法官。不是因为有权力,而是因为它在群众心目中意味着最终的公正。”她长年扎根基层审判一线,真情倾听每一项诉求,真心解决每一起纠纷,真诚对待每一名群众。今天,我们要学习她的不忘初心,牢记为民宗旨,心中装着人民,始终饱含深情为民,倾心为人民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

学习与传承她的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做一名知心公仆。1995年,文秘专业出身的黄志丽放弃高薪,报考芗城法院。经历了苦行僧式的“修炼”,半路出家的她,终于从一名政工科科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法官。领导交待她工作,觉得放心,因为没有她办不下来的;群众找她打官司,觉得放心,因为一定是公道合情的结果。今天,我们要学习她的责任与担当,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始终胸怀公平正义,坚持行政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持续发光发热。

学习与传承她的忠诚于党、奋斗终生,做一名知心公仆。黄志丽同志是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她的忠诚与执着,牢记“三严三实”,秉公办事,审慎用权,始终坚守廉洁底线,树立起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体现一个党员干部的职业操守,实现人生的尊严,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今天,黄志丽法官榜样在前,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向她学习,向她看齐,自觉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当“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为加快推进活力诏安、生态诏安、魅力诏安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㈤ 如何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按照高院政治部的安排,就如何理解、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向大家作一交流发言。谈点学习思考的体会,讲三个问题:

一、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的重要意义

所谓大局是指全局的中枢和关键;是主导整体局面演进的大势;是事关整体格局的战略利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大局”,就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利益。“服务大局”是我们法院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法与国家是上层建筑中关系最为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种社会现象。法体现国家意志,国家的目标任务必然通过法律来确认和规定。国家的特色、职能和任务,决定着司法的特色、职能和任务。这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原理,问题是从八十年代的依法办事为核心的“制度”的那个“制”的法制,到95年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理”那个“治”的法治,确实是完成了法制从手段到目标的转折,也就是把法治作为国家的治国方略、战略目标,因此不能简单把法看作是手段,那么能不能更进一步否定法在宏观上的工具性?不能,因为法治承载着国家的性质、目的和根本任务,立法司法者的任务是通过理性建构使法律制度更好地为社会目的服务,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在宏观上具有工具性,法治作为国家治理方式,归根到底是受国家的根本任务所决定并为之服务。法治的使命必然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是统一的、一致的。法官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照法律的要求行使审判权确定冲突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分配正义。但法官的视野不能仅限于法律世界,他还是国家权力体系的一员,他所行使的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司法在国家权力架构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功能,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民族国家中是不同的。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事务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共同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司法机关是执行国家法律的专门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重要实践者和推动力量,是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应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方向,保障服务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为国家、为人民掌好、用好执法权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司法工作者必须负担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其次,服务大局意识是人民法官应有的素质要求

服务大局讲了多年,但对其内涵的理解较多的还是停留在应变的原则性概括,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把这种理解上升到服务大局是司法工作本身应具有的特征这样的认识上。最高法院肖扬院长2004年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曾提出:
判决不仅是单纯的法律责任的判断。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可能造成一系列社会影响的司法决策。历史上不少著名法学家都强调认识法律就是把握法律的意义和效果这一论断,霍姆斯的名言: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他对这句话的解释,其真正的含义在于说明,在适用法律规则时比演绎推理更重要的是感受时代的需要,是流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是公认的公共政策等。法社会学的创立者庞德认为,法律制度是一种与特定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具有密切关系的现象,是协调社会利益的工具。法官则是权衡这些利益的“社会工程师”,他们只有了解其判决所影响的实际社会条件,才能适当地完成其使命。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纵观中西方近代法治发展历程,就可以发现,在现代法律科学中,一项最重要的推进就是从以分析性态度转向以功能性态度对待司法,强调法律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西方法学家讲“社会功能”“公共政策”与我们讲服务大局在解决法的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上是异曲同工,不同的表述产生于不同的语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包括执政党的不同执政方式。将“服务大局”作为法治理念框架中的重要一环,正是为我国司法注入了更多的社会需求、社会意义和社会后果,反映着一种司法上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司法发展上的这一趋势和一般规律,决定了法官的角色定位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如何看待自己与法律的关系,这决定着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自由裁量权的发挥程度,影响着法官的法律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对自己在政治国家中进行定位,这决定着法官运用司法权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由此可见,作为法官最起码的要求是懂得法律,这样才能胜任第一层次的角色定位,而要成为好法官,发挥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能动性,仅仅懂得法律还不够,必须关注和回应社会需要。美国联邦高等法院法官布兰代斯说:“一个法律工作者如果不曾研究经济学与社会学,那么他就极容易成为一个社会公敌。罗斯科?庞德则宣称:历史、哲学和分析,是法学家军械库中的三大武器。肖扬院长也要求,法官需要深入广泛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把握形势”和“博学睿智”。纵观历史上的知名法官,都具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我国优秀法官代表宋鱼水等也是能够倾听时代的声音,感受时代的变迁,把握时代的精神,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法官应当能够分析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通过社会利益的分配与均衡来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具有广博而渊深知识的法官能够兼顾社会各种利益,对其进行调节并使之达到平衡与稳定,在疑难案件判决中显示出正确预测社会前进方向的能力。一个好的司法判决是因为它适应了社会或者时代的要求,而不仅仅在法律知识上是正确的。可以说,不管各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具体细节和特色上有什么不同,适应当代社会的现实,社会价值、社会利益或者社会效果是解释和适用法律的重要标尺,也是司法社会功能的定位。

法官的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必须从单一的审判功能向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多项功能上转变,把保障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疏导社会主体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竞争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民主文明的政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局意识或者说服务大局是每一个人民法官应有的素质要求。

第三,服务大局是解决社会转型期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期。社会在急剧变迁过程中引起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变动,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也处于多发期。

一是群体性事件增多,人民内部矛盾增大。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突出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和信访问题的日益增多。

二是财富分配不均,社会分化加速。世界银行在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曾指出中国基尼系数增长过快,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短短几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贫富差距的急剧拉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是阶层结构不合理,社会结构紧张。社会学家将中国的阶层结构描述成“金字塔型”,这种形态的阶层结构特点是:顶层呈尖端状,上层阶层人数很少,中间阶层呈过渡状,而下层阶层数目庞大。转型期是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磨合期,竞争压力加剧,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这些因素致使处于金字塔底端的阶层在就业、生活与社会福利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引发他们对社会现实强烈的不满感和相对剥夺感。我们现在处于走向权利的时代,但也产生极端藐视权威张扬个性现象。最容易产生的是不满,最难以出现的是感动。

四是文化转型,价值观念缺失。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严重受创并逐渐解构,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的主体文化尚未建立,使社会上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加剧,容易引起社会成员越轨行为的发生。导致一些地方赌博、吸毒盛行,淫秽色情活动、非法传教活动、邪教组织活动猖獗,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甚至违法犯罪。

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上述问题,司法机关担任着社会控制的重要任务,展望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司法能否承担这一重任,一定程度上,关系中国改革的成败和社会能否良性发展和稳定。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把握好大局,服务好大局,是对广大干警新的考验和挑战。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必须认清大局,服务大局,牢固的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对社会多元价值诉求的回应性,从而推动秩序正当性的形成和巩固。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能力,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服务大局”理念的主要内容

大局是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的,决定了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要随着大局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这里最重要是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国情,发展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大局、服务大局必不可少的三个思维角度。法治理念是深层次的对法治涵义的意识和观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既是一个国家法治理论的框架,又是现实法治实践的指导,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直观的反映,是对现实状态的引领,是立足现实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多年来,为了认识把握司法工作发展规律提出的现代司法理念当然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吸收和容纳的,要防止和纠正的是在发展方向上不顾社会主义性质,不顾国情、不顾发展阶段的错误倾向。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为了更正确、更快地达到依法治国的目标。为了少走弯路而不是为了修正这个目标。当前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理念的主要内容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

党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法院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要正确把握经济全局,密切跟踪和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围绕促进经济发展,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务求使司法保障与救济措施,包括司法制裁措施,更适时、更适度、更有力、更有效,依法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健康推进。就拿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讲,中央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我国创新体制的目标选择,是集中与分散协调,即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基础作用充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法律的引入与实行,既不能随意取代市场手段对应用性创新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放弃政府对组织公益性创新和促进应用性创新的义务,以增强创新主体的行为预期,保护其权益。

司法工作保障和服务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必须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发挥司法在打击、服务和保障方面的职能作用,营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从事这项工作,但要使审判职能发挥符合中央决定的要求,难度很大,因为我们面对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是:一经济增长方式急待转变,二政府职能运行方式要适时转变,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有不少难解之题。而现代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在互动中寻求均衡,博弈论为什么这么时兴,因为它正是在互动的前提下对决策行为的理性思考。物权法、反垄断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争议早就超出了立法技术的范围,是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博弈,而且这是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的未来走向。可以说,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不是靠政府的静态保护,在不少情况下,利益博弈的妥协产物才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常态。“替民作主”会逐步让位于“让民作主”。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背景的转型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法律和政策的关系,特别是对社会高度关注、有较大影响案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在法律的框架内兼顾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法律和法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断提高对政策和法律精神的理解,在法律空白处灵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的精神。

第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处于关键阶段,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期,人民法院保障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繁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一般来说要实现两大功能:一是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发展资源,二是有效整合各种利益群体。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利益整合和协调,整合利益关系,调解社会矛盾。在执政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命令、统治,必须致力于塑造思想的凝聚力、政策的指引力、体系的协调力、形象的亲和力,实现各阶层的利益协调,缓和矛盾。要减少闹事式维权和盲目维权,就要倡导协商式维权和有序维权,并真正提供切实可行的救济渠道。

审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必须提高司法维稳工作的敏感度,尤其是对于处于酝酿隐性状态的危机,密切关注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诱发效应,要防止出现社会危机感逐层衰减。防止各种敌对势力插手利用我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制造混乱。必须严格公正执法,切实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政治经济权利、劳动和社会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在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继续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同时要注意用法律手段积极推动基层单位、街道社区进行民主与法治模式的治理,如参与社区矫治、构建联动机制、探索多元化纠纷化解模式。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原则,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促进服务民主政治能力的提升。

在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充分考虑我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准确把握司法职能在现阶段的工作定位。坚持审时度势,因为法律的具体适用常常需要考察社会情势并以此为基础。倘若超越或者滞后于社会情势,会因为不具备社会基础的支持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产生不佳的社会效果。“冒进”决不等于先进,所以处理“立”与“不立”把握上要有大局观。二是不仅要看到过程性,更重要的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成转型前,也就是转型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对原有路径的依赖,比如企业的现代化改造,目的是走向市场,但改造期间又必须依赖行政的指导和管束,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改革现状,计划时代的有关立法已不适应,但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立法解决不了转型期的问题,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在我国当前的转轨体制下,许多社会转型中的问题属于制度不完善或者发展中的问题,不是通过司法手段能够解决的。有些处理结果会引起社会稳定等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大超出了法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法律系统对社会的适应性这个问题上,不仅要观察社会的动态过程,也要看到控制社会变迁的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具备,更要关注法律措施的社会效果。滞后的话需要主动应变,超越也不行,如果从目标明确,但目前尚不能为的角度看,是无奈之举,但也是面对现实的理性选择。在行政诉讼中,出于特殊政策的考虑,对于形式上符合法律标准的起诉不予受理的情况表现地较为突出。如资本市场及企业改制中的一些政策性极强的问题,法院是难以通过合法性标准进行衡量的。对于某些足以判断和把握其走向的法律问题,可以不失时机地确立新规则,引导新发展,而对于涉及下岗职工、传销、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等的敏感性案件,最高院均根据形势作出冷静地判断,作出了相应的司法政策。这些做法有时与常规的法律适用结果可能不尽一致,但倘若简单地按照常规的法律适用方法进行决策,往往事与愿违。事实上,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也常出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考虑,对一些敏感社会问题以程序上的借口予以回避。

第三,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方面的基本特点。民主法治,要求司法落实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公平正义,要求法官明辨是非、伸张正义,让绝大多数人共享发展的成果;诚信友爱,要求司法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维护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要求司法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安定有序,要求司法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运用司法手段惩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妥善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充分认识法院在化解社会矛盾、维系和谐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人民法院应当担负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责任,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尽可能使矛盾各方形成良性互动、动态平衡的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要紧紧抓住善解人民内部矛盾这一症结问题。在法律秩序的框架内,慎重考量各种利益的正当性和位序关系,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使社会矛盾的化解建立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要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贯穿于司法工作始终。不仅要公正裁决争议,还要致力于缓解冲突、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立,增加和谐因素。

在化解社会矛盾中,要把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作为新时期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审判既是专业性很强的司法工作,也是一项政治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很强的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有运用法律规则组织诉讼活动、依法裁决纠纷的职业素养,也需要有通过教育、说服、感化,创造性地做群众工作以调和社会矛盾的才干和能力。因此,对法官的司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建设要从适应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国情出发,把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作为衡量和检验法官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努力提高法官准确把握社会矛盾性质、特点的政策水平,增强法官的亲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适应“礼俗”社会和民众现代法治素养欠缺的现实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平息纷争,减少和预防矛盾纠纷对社会的危害。

第四,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担负着为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依法保障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顺利发展,通过审判、执行各类案件,依法制裁那些触犯法律的不文明行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弘扬科学文化精神、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不断激发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乃至每个成员的创造活力,着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立。同时,通过公开审判、法制宣传等形式,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办案效果,引导社会主体依法进行社会活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三、树立“服务大局”理念对法院工作的具体要求

服务大局不仅是一个法治理念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关键在于司法工作的成效。

(一)胸怀大局,切实增强大局意识

胸怀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古人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无论从事何种具体工作,负责的范围大小,都属于全党全国这个大局的组成部分;因而,我们观察问题、处理工作时,绝不能只埋头于具体事务,而应该与国家建设、改革大局联系起来。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自觉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部署、在大局下行动。服务大局工作做得好不好、成效大不大,不能单纯看办案数量,最终要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保障和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成效。做到胸怀大局:

首先,要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只有在科学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局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服务大局上来。平时应加强对重大工作和问题的学习与调研,特别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现阶段大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全面正确地为大局服务。

其次,要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要学会从大局出发,以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把本部门的工作,作为保障党和国家大局的必要环节努力做好。结合自身职责,认真研究把握大局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大局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目标方法。

第三,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全面正确的贯彻中央和上级的指示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切实在结合上做好文章,既不照抄照搬,又保证不走样。

(二)立足本职,切实履行好审判职能

有些人觉得,讲大局,主要是高级机关的事,下面只要听招呼、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就行了,这显然是片面的。大局不是“摸不到,够不着”的目标,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空泛的政治表态,是工作内容、工作效果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体现,出色地、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大局最实际的支持和维护。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大局工作密切相关,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大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和实现大局工作的必要步骤和环节,所以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本职工作做不好,服务大局就是一句空话。

正确认识和处理立足本职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当前要注意克服和纠正两种错误认识和做法。一种是看不到大局工作对自身所从事具体工作的目标导向和方向引领作用,看不到检验我们具体工作成效的标准最终要看服务大局的效果,只管埋头苦干,不看方向路线;另一种是成天把服务大局挂在嘴上,就是不见切实有效的具体行动,不积极主动地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去实实在在地推动和服务大局。

(三)自觉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两个效果”的统一在我国为什么得到如此的强调?可以说,这是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从法律适用的现状以及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这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履行司法实践,一般有可能存在两种极端:

一是僵化刻板地理解适用法律,把法律变成一成不变或者必定有唯一答案的教条,单纯的业务观,孤立看待司法工作,割裂司法工作与改革发展、与党和国家大局关系,脱离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大局、脱离保障服务目标孤立地抓政法工作,不顾大局去“发挥”职能;

二是无视法律的基本要求或者合理含义,甚至无视法律的规定,将“社会效果”庸俗化,使法律随心所欲地服从即时的需要或者特定人的需求,如为了本地、本部门的利益,或者为了领导的好恶,随意把法律弃之脑后,视为无物;为了尽快办理案件,违法调解结案;为了争夺管辖权虚构关联事实,甚至借口服务大局把什么事都包揽过来,干一些明显超出司法机关法定职能的事等等。

㈥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院工作人员

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坚定的政治信仰,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法官在司法工作中要有大局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我是社会的一份子,是司法队伍的一份子,是新化法院队伍的一份子,法官应注意处理好和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能一意孤行,骄傲自大。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团队协作和审判独立之间的关系,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不能被权势和金钱所左右,而沦为它们的奴隶。我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有大局观,公正司法,出色地完成好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其次,过硬的业务能力,准确把握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法官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必须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要仔细查明案件事实,事实一定要清楚,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客观事实接近。然后,要确保自己认定的案件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做到证据确实、充分。最后,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要把法律适用这一关处理好,法律推理要严谨,准确运用“三段论”来进行法律推理。过硬的业务能力是法官出色地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护身符,能为审判工作保驾护航。否则,再响亮的口号也不过是一句空话,不能起到实际作用。
第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到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准确、明晰。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也曾经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足以说明细节的重要性。法官在日常的审判工作中要做到处处严谨,事事细心,一旦稍有不慎,司法这则天平定会有所倾斜,有碍司法公正。
第四,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法官法》、《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等法律规范,做到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应自觉抵制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不正之风,本着为老百姓办苦事、办实事的想法去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踏实工作,心系百姓,作一名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好法官、好公仆。

㈦ 法官年度工作总结

法官年度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好自己的工作总结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法官年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官年度工作总结【1】

我是20XX年从xx市中级人民法院调到xx区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的。到任后,我很快适应了角色转变。近两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在院党组一班人的真诚帮助下,在全院干警的大力支持下,我时刻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公正法律、法律为民的宗旨,认真履行院党组的分工职责,我分管的刑事审判和审判监督工作在四个刑事审判庭和审判监督庭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展。同时,我还积极完成院党组交办和班子成员委托的其它事项。为社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一方平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进步的台阶,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我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信念时刻保护与党中央高度一致。特别是参加区委党校在职干部理论培训期间,上课能认真听讲,领会授课内容并做好笔记,做到了一课不少,一堂不漏,从没旷课或迟到早退。党校的学习使我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驾驭领导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法学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条理性。这也是我多年来坚持不懈养成的良好习惯,我从不抹牌****,很少闲聊,争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学习中去。只要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我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力求掌握其立法本意和法条内容,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我,提高了我胜任本职工作的本领。另外,我能在学习中做到常看、常思、常问、常做,以发挥最佳的学习效果。到任后,我发现由于人员超编等历史原因,我院干警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底子较弱,但审判工作实际经验丰富,在实践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虚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请教。在听取案件汇报时,我经常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与他们共同探讨,相互辩法析理,取长补短,以保证正确地适用法律,谋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统一。

二、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

区法院人少案多的状况与我原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单纯性有着很大的反差。来区法院之后,如何完成好院党组分配给我的工作,是我经常思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并想以实际行动感化、带动全院干警争做工作中的“老黄牛”。为此,我坚定不移地用戒骄戒躁、平等相处、果断干练、创新务实的工作态度,切实做“四好”,即自已份内的工作主动干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必须做好,协助的其他工作配合好,党组成员委托的工作用心办好。因为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坚持每天按时上下班,遇有工作繁忙时,我经常利用中午晚上时间,有时甚至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自调入区法院后,我从未休过一次年休假期。庆幸的是,在刑事审判庭和审监庭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我所分管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刑事审判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至今,全院共审理各类刑事案件900余件,已审结审判各类罪犯1000余人,严惩了各类刑事犯罪。其中审理了xx为首的、强迫卖淫团伙案件和以xx等为首的盗掘古墓葬团伙案件,对多名被告人判处了有期徒刑十七年、十二年及以下不等的徒刑。针对xx市城区活动猖狂的情况,我院还审理了因引发的非法拘禁案件68件,判处96人,狠狠地遏制了活动。今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开始实施,为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醉酒驾驶行为,我们还审理了危险驾驶案件90件,对醉酒驾驶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的软环境。

(二)量刑规范工作稳步推进。我院是全省量刑规范化试点法院,为完成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试点期间,我积极向上级汇报、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沟通,并争取各部门配合支持。在上级法院的具体指导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我亲自参加并执笔拟定了《xx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试行意见》、《xx人民法院量刑程序试行意见》、《xx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后又四易其稿,为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组织审判人员、书记员有关量刑规范化培训学习中,我不厌其烦,详细向他们解读量刑规范《试行意见》的操作要领。20XX年10月1日,量刑规范化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开。10月21日,市中级法院组织全市刑事法官和全市基层法院审委会委员培训学习《××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会议期间,应市中院的安排我院以量刑规范的新模式对xx敲诈勒索一案开庭示范,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自全面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以来,我院审理各类刑事案件387件,占受理案件92%,适用量刑规范化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上诉率和改判发回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刑事审判格局有了三大改变:一是最大限度实现量刑公正和均衡。提高了刑事审判工作效率,进一步树立了法院的法律权威,较好地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预期效果。改变了过去估堆量刑,经常会出现的因人而异,因案而异,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通过“加减乘除”的量刑统一标准,量刑过程公开、透明,更加规范、科学。二是通过量刑答辩程序,让当事人明白法院对被告人刑事处罚如何量化,使被告人服判息诉率明显提升。三是通过从轻情节的量化,使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赔偿更积极,受害人满意效果显著提高。

(三)注重刑调法律社会效果。我院受理各类刑事案件中,涉及附带民事赔偿的交通肇事、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占有较大比重。我在处理这些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从不把民事诉讼部分当作“附带”,始终把民事诉讼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急受害人之所急,想受害人之所想,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对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去挽救和弥补。在审理这些案件中,我总是要求干警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及其亲属的思想工作,反复多次地调解,不放过任何一个调解的机会,有时,只要双方当事人有丝毫的调解意向,我就会不厌其烦地亲自进行调解,使95%以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都能在刑事判决宣判以前得到调解并将赔偿款兑现。近三年来,我院在刑事附带民事方面共为被害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受到了受害人及其亲属的高度评价。例:在处理xx交通肇事案和被告人xx因索债非法拘禁章××致其跳楼身亡二案中,我与办案人员召集两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数十次的调解,最终使二起案件得以妥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狠抓审监促进维稳和谐。审判监督工作是一项既繁琐而又久抓不易见成效的工作,号称法院最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日常面对的'是对抗情绪激烈的申诉当事人,这些当事人不仅经历了一审、二审,有的甚至多次到省会、北京上访、闹访。我们所接触的申诉当事人既有心灵和肉体受到伤害的被害人,也有“人人喊打”的犯罪分子,有时还有这些当事人的亲属临场助阵。在接待这些当事人时,我对“被害人和罪犯”一视同仁,以情感人,特别是在对待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时,注重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亲人对待,时时为他们着想,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接待这些当事人的过程中,我忍受来自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甚至对我个人不理解的委曲,把自已当成当事人的出气筒,强忍少数当事人的指责、谩骂、中伤,有时甚至是暴力威胁。几年来我在接待处理了汪××、王××、吕××交通肇事案、陈××被包××过失致成重伤案,刘××索赔案等涉诉缠访的几十起案件当事人,没有一起因我们的处置失当而引发矛盾激化,通过我们鲜为人知的辛勤努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法官个人工作总结【2】

敬爱的党组织:

在XX年全区法院预备法官任职资格培训班开学典礼上。**院长围绕“法院队伍建设”这一主题,从思想政治建设、法律能力建设、法律管理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法院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法律公正的高素质队伍。**院长还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我们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院长的谆谆教诲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要强化法官为民的责任感。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法律,是人民法官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强化法官为民的责任感,才能发扬服务大局、情系百姓、扎根基层、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做好每一件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工作,才能成为像陈燕萍一样的新时期的人民好法官。而没有责任感的法官则远远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法官。这就要求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情意识和群众意识。在“人民法官为人民”宗旨的召唤下,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主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真正做到法律为了人民、法律依靠人民。具体到审判工作中,要不断强化为民、便民、利民意识,增强法律亲和力,充分体察当事人文化水准和法律意识,做好释法明理、诉讼指导工作,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

其次,要增强法律为民的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不仅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端正,还要求我们在能力上要强。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我们的法律能力。作为审判机关,法院每天都与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审理的案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多、矛盾易激化、新型案件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预备法官不仅要学好法律业务,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生活知识、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在审理案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时抓住关键问题,做到准确无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具有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法律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提高认识和把握大局、社会矛盾、社情民意、法律精神以及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到审判工作中,要克服机械法律、就案办案倾向,做到既明断是非、公正裁决,又善于做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追求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努力实现法律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这一法律理念。

再次,要坚持公正廉洁。**院长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公正廉洁作为法官的职业道德底线和基本政治标准。一方面,“公正法律,一心为民”是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始终把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作为第一责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第一选择,追求案结事了、法律和谐的目标。作为预备法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人民法官的人民性,把“公正法律,一心为民”作为我们的法律理念、法律方式、法律目的和工作思路、工作标准。通过我们的言行,在群众的心目中,真正把法律权威树立起来,把人民法官公正的形象树立起来。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做到风清法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才能抵制社会的不正之气,才能守护住自己纯洁的心灵,守住我们廉洁的做人底线。要坚持自警、自励、自省,在工作中刚正不阿,不受利诱,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每一件案件的办-理都做到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无愧于心。

当然上述的体会也许很肤浅,更谈不上完善,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会有其他更深层的理解和体会,我会慢慢的品味,谨慎的处理。当然,一名合格法官并不能等同于一名好法官,但我想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合格的话,我们的法院队伍必将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法律公正的高素质队伍。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

㈧ 法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法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法官应该要秉公办案,公正执法。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法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参考!

法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一

某某同志现任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是一名矢志于审判岗位上的优秀女法官。

从事法院工作25年以来,她凭着对法官职业的忠诚热爱,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秉公执法,忘我工作,累计办理了 件、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她也因此多次荣获 连续三年没有发生错案和上访投诉案件

公正执法,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好法官

某某是刑庭的一名审判员。多年的法官经历铸就她正直、机智的性格。她深知,自己手中的审判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她只能用手中的权力来保卫人民的安宁。自从“严打”整治斗争开始后,某某更是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作为一名刑事庭的法官,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惩罚邪恶是她的职责。她一方面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恪尽职守,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作为一名刑事庭审判员,如何在“严打”期间准确、及时审结案件,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个难题。某某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将案件依收案时间先后排列,定出时间表,按计划审结。此外,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白天抓紧时间开庭调查,工作时间不够用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写法律文书、阅卷。熟悉审判的人都知道,开庭不仅是个脑力活,它需要审判员的大脑高速运转,掌握庭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开庭还是个体力活,一个庭开下来常常口干舌燥。作为审判员,某某承办了大批案情复杂、审理难度较大的案件,许多庭要开上一天。

公正执法,审慎细致办“铁”案

作为一名党员,某某深知,只有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因此,在贯彻执行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的同时,对于每个案件,她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力求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她在庭审前认真阅读卷宗,制定周密细致的庭审提纲,为开庭审理做好充分准备;在庭审过程中和庭审后认真组织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反复推敲案情,力争将每件案件办成铁案。

讲政治、讲大局,力求最佳社会效果

在政治上,学习党的知识,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通过多年来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深刻领会,某某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公正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在每次严打整治斗争中,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大局,她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同时,还争取使案件审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就案办案。在此期间,她接连审理了几个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凡是此类案件中,如果民事部分处理不好,极易引起被害人或其家属的激烈情绪,激化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对此类案件,她总是提醒自己要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司法为民 扶助弱者某某同志在办案中,牢记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惧辛苦,不怕麻烦,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她总是冲锋在前面,并且她能平等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来访的'群众,她热忱地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真诚的为他们排忧解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懂法的农民群众,她更是十分耐心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

廉洁勤政 一身浩然正气

公正办案,廉洁是根本。在工作中,某某严格执行红山区政法干警“十条禁令”,始终拒说情,拒吃请,拒收当事人的一切财物,坚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秉公执法,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次,她主审了一起盗窃案。她的同学是这位被告人的亲戚。一天晚上,同学专程上门说情,要求看在同学的面子上,判处被告人缓刑。面对挚友企盼的目光,她耐心地解释:“老同学,你应该理解我的工作。办案是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科学量刑判处。假如枉法裁判,岂不是执法犯法?”听完这些话,老同学拂袖而去。审判结果,这位同学的亲戚被依法判有期徒刑。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她执著坚定的是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维护的是法律的神圣与尊严。多年来,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但她常说:“既然我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自某某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某某同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她深知做一名新时代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她将继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把公正与效率做为其行动的指南,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法官。

法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二

范战捷,男,196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范战捷同志在卫东区人民法院工作23年,一直从事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他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模范履行人民法官的职责,自觉追求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自独立办案以来每年结案数十起,调解率达到80%,所审理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是大家公认的审判能手和调解高手。他不仅专注行政实务审判、积极开展行政诉讼知识学术探讨、严格执行上级人民法院的精神、协调各方的关系,带领行政庭的各项工作走在了法院前列,尤其在以下六个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斐然,效果突出。

一、大力推进巡回审判法庭制度。

范战捷同志在担任行政庭庭长期间,不断地研究行政审判实务,积累了丰富的行政审判经验,提高行政审判的技巧,使卫东区行政庭的审判工作走在了全省其他法院的前列,被省高院授予“20xx年度河南省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响应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号召,通过学习马锡五的审判方式,领会马锡五审判的精神实质和走出法庭、面向群众的审判方式,使卫东区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巡回率达到了35%。这巡回法庭的这种审判方式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改变了行政审判的工作方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20xx年5月份,在东工人镇的一次巡回开庭中,范战捷同志带领行政庭审判人员冒雨前往纠纷发生地进行现场开庭。当大家认为雨下得这么大会影响开庭,法院人员不会来了的时候,他们却打着雨伞,浑身湿漉漉的出现在群众面前,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让行政争议纠纷的双方都很受触动,这起行政纠纷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二、不断加强法院的调解工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今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调解年,范战捷同志带领行政庭全面推行行政协调工作,促进行政案件的协调解决:

1、20xx年3月,行政庭受理了一起涉及数百名农民起诉国土管理机关的行政案件,该案在受理之前,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急于开展工作,缺乏与被征地人员的沟通,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曾引起数十人赴京上访,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河南省电视台对此争议进行了报道。案件受理后,范战捷同志组织合议庭人员,驱车数百里,深入到鲁山深山区,进行实地勘验,并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询问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接触原告方当事人,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纠纷产生的经过,并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想法设法促进该案的妥善解决。经过大量的工作,当地政府以及市国土管理部门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违法之处,及时调整了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思路,最终原告方与政府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原告方撤回了行政诉讼,最终使这一起赴京上诉涉访案件稳定在当地,避免了不稳定因素的滋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起到了稳定社会的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为了进一步推动行政审判中的协调工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范战捷同志根据调解年的活动宗旨和目标制订了《卫东区人民法院行政庭调解巡回审判工作细则》,在该细则中详细地规定了实施的步骤、方式、时效和纠纷的最终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内容详细,程序严谨。在该细则中体现了效率和公平并重,程序和实体并存的活动实施细则,以利于本院行政审判中调解工作的开展。行政庭的审判人员在行政案件调解中,严格贯彻此原则,并依照活动实施细则的程序进行行政纠纷的调解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该工作细则上报到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到了上级法院的好评,拟在相关法院推行该工作细则。

三、学术研究与实务审判齐头并进,交相映辉。

范战捷同志在长期的行政审判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行政审判经验,但是他没有固步自封,不仅仅停留于实务方面的工作,而是从行政理论研究的高度来指导具体的审判工作,并积极地进行学术探讨。他不仅在实务方面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研究、分析,而且范战捷同志还带头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并提供了行政学术研究的平台,如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人民法院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公民与法》、河南法制报等一些省级的学术期刊和刊物,让行政庭的人员进行不断的交流,并经常鼓励其他人员积极向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争鸣园地进行投稿,截止今年6月份,范战捷同志已经在省级学术期刊和刊物上发表了3篇文章,并带领本庭人员进行了课题组研究。

四、进行异地考察、交流,并邀请上级法院的法官进行审判工作指导。

他采取的始终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式,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行政审判经验。20xx年河南法制报刊载了鄢陵县法院在党委的支持下,与政府相关部门搭建行政纠纷协调平台的经验,范战捷同 志敏锐的发觉此方法在当前解决行政纠纷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是一个妥善的方法,很快和法院主管领导汇报沟通后,带领行政庭人员东去鄢陵法院。实地取经,拜师学艺,并很快结合卫东区行政审判的特点,逐步搭建本区涉及行政案件协调机制。为了进一步丰富行政诉讼、行政非诉执行的工作方法,他还随同中级人民法院的相关领导到洛阳中级人民法院、平顶山汝州法院进行调研学习。他在总结数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外地法院,写出了考察报告,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行政审判、加强行政管理的数条建议和自己的看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这些做法拟在卫东区和其他同级法院推行。

他还定时邀请上级法院的法官就行政审判工作中的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指导和学术上的探讨,引起了浓郁的理论研究氛围,促进了行政审判实务的理论指导。

五、大力宣传行政诉讼法律知识。

范战捷采取不同的形式宣传行政诉讼法律方面的知识,采取了巡回审判、到企业内部行政法律知识培训班,听取人民群众对行政审判的呼声,拉近辖区人民与行政审判的距离。范战捷同志深入厂矿社区宣传行政诉讼有关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在八矿专门对他们矿区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行政诉讼方面的知识培训,送法下乡使普通民众接触到行政法知识。

范战捷同志恪守一个法官的天职,做到权为民所用、事为民所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公办事,依法办案。他同时还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司法能力,加强内部自身学术水平和实务经验的研究和外部其他法院的交流、探讨致力于卫东区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并通过制定具体的制度和实施活动细则来进一步促进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㈨ 求达人给个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和执法中的运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官工作的具体要求是:

(一)法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按照立法的要求,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维护立法的稳定性,维护司法的权威,要体现出严格依法办事的“卫道士”的精神,不准法官越“雷池”,标新立异,也不需要法官独奏独唱,法官的思维甚至不允许有超越的与众不同。法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是规范社会所有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必须符合这种规范,而纠纷产生后,作为裁判者的法官判决的标准也只能是这种规范,唯此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

(二)法官必须坚持司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为民是辩证统一的。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司法为民落实到实处的理论支撑。任何制度的形成和开展均需要理念的指引。司法为民思想正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支撑下形成的目前我国司法实务的目标和追求。没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司法为民的具体落实就可能失去方向或留于形式。2、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实务中的体现和目标。司法为民并不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的一部分,它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肖扬说,司法为民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通过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活动实现的,必须落实到保护人民、打击犯罪、制裁违法、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审判过程中去。3、司法为民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实务中,新类型及疑难案件的出现,需要法官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司法为民角度出发进行审理。在此一过程中,充实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理念的延展性。

(三)法官必须坚持司法公正。公正是司法的第一属性。没有公正,司法便失去存在的价值。现代意义的公正有两层含义:一是公平,二是正义。公平,要求法院在司法活动中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保证诉讼各方平等地行使权利。正义,要求司法活动追求科学和真理,摒除邪恶与反动,实现文明。法院之所以在社会上成为最受尊重的机关,就是因为它代表着公正。法院作为社会终极裁判者,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终维护者,是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公众需要公正、期待公正, 是法院审判工作的催动力之一, 否则公民或法人的纠纷完全可以自行了结,无需耗费人财到法院诉讼。《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就将“保障司法公正”摆在首要位置,可见司法公正的重要所在。

法官作为司法人员,行使的是国家的公权力,其灵魂就在于它的公正性。法官要在行使司法权的活动过程中,从主体到客体,从内容到形式,从程序到实体,均应达到公平正义、合理有序。因此,构建一支高效、廉洁、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则是维护法律权威、保证司法公正的核心。

(四)法官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有的法官认为,作为一名法官只要严格依法办案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偏面的,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一样,“严格依法办案”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这里有个法律理解和法律解释的问题。讲不讲大局,要看是不是在正确的政治方针指导下去理解法律,这就是符合大局的要求。综观我国的法律,没有哪一部法律不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法律就是党集中人民的最高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每一部法律的制订,均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背景,都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这是原则。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不能简单的机械套用法律,孤立办案,一味强调司法独立和政治中立,而置国家利益、大局利益于不顾,这有违人民司法的功能。法院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讲政治,讲党性,胸怀大局,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和立足本职工作的关系,克服单纯业务观念,在执法过程中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而不能如流水线上的技工一样,一判了之,完成工作量就万事大吉了。

(五)法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我们国家,法院法官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审判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审判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法院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与时俱进。司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一部分,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是人民法院正确执行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根本保证。依法独立审判与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的、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主要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不是干涉法官依法独立审判,代替或者指挥法官办理具体案件。法院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是脱离党的领导,而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指导审判工作。

二、法官法治理念的审判价值

所谓“法官的法治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指法官的审判观念,即法官对案件如何审判的认识和信念,或称为法官的审判价值观。在司法审判中,法官的法治理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法官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审判作风,就会得出相应的审判结果。而法官所具有的审判风格,会导致一种法治理念的形成。

每一位法官在办案中,都会按照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审判权来表现其法治理念。在我国,法官是人民法官,法官通过行使审判权表现的法治理念应当是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审判价值观念。根据审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法官要树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的法治理念,以确保各项审判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时期,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发展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丰富了法官的法治理念内涵,即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都应当树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

法官应当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是最先进的审判价值观念,必须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审判认识和审判信念。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教育和“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活动实际,我们理解法官应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广大法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一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审判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二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审判观念,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审判观念,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四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审判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五是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审判观念,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当前,法院系统正在深入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每一位法官的头脑,使之成为法官的法治理念,以保证人民法院的法官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各级法院的法官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争当依法治国的有力促进者、公平正义的坚强守护者、服务大局的模范执行者、党的权威的有力维护者,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审判实践,才能切实搞好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确保人民法院审判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法官的神圣职责。

三、法官必须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

法官要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既要接受宏观的法治理念的指导,又要注意微观司法理念的遵从,同时,还要注意原则的适度把握。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和深刻内涵,并自觉地在司法工作中贯彻实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精神。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牢固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不完全相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对司法工作的要求和我国司法实践的经验在理念上的反映。是基于社会主义法律上意识而产生的对如何进行司法工作总体上的认识,对司法工作本质和内涵在理念上的把握,是指导人民法院进行司法活动的理性认识和观念。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环节的具体化。人民法院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将其具体化为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无疑针对性更强,也更能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效果更好。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包括:(1)价值理念。就是“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以人为本在法律上就是以主体的权利为本。权利是诉讼基本动力。认真对待权利对社会各个阶级特别是将工人阶级的权利给予平等的保护,应成为司法理念的核心。“公正司法”的目的是“一心为民”,司法为民应该永远成为支撑人民法官司法理念的基石。衡量一名法官是否具有司法为民的理念,主要标志是看其在司法活动的全过程中,能否洞察民情、知晓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2)民主理念。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民主政治观。司法民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司法方面的具体体现。审判工作的合议制、陪审制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3)公正理念。就是以实现正义为根本价值,以形式正义为基本保障。公正是社会主义司法的首要价值追求,要支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要通过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的权利诉求平等地获得司法救济,即使他们之间存在诉讼资源和诉讼能力上的差异。(4)效率理念。就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及时实现。司法活动是为解决纠纷和维护社会秩序而进行的,要求法官在法律规定审限内提高效率,尽快解决纠纷。(5)公开理念。就是以保障尊重当事人权利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司法公信力为主要目标的审判公开。增加审判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6)中立理念。就是以平等保护和不偏不倚为基本要求,以适当行使职权促进诉讼能力平衡为实现途径的司法中立观。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应独立思考,自主判决,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充分保障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7)和谐理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思想在以实现“公正效率”为目标的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司法职责、司法过程各主体之间、司法工作模式和司法目的都要和谐。通过司法和谐促进社会和谐。(8)诚信理念。司法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最终保障,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司法信用,这个社会信用体系就会土崩瓦解。要重建司法信用,使我们的法官成为社会信用的楷模,法院成为社会诚信的模范。(9)独立理念。实际上,法院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授权作为社会公判机关存在的,私人利益之间、私人和公共利益之间甚至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都要由法院来公断。科学的国家管理制度一开始就把法院作为独立的机构进行设计的。否则法院超越不了利益冲突,做出的公判就会被质疑。在确立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时,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取向,不可完全照搬西方的东西,但不拒绝符合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与社会发展潮流相一致的东西。

四、法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长期性

法治理念的产生和确立,并成为法治实践活动的正确思想指南,应当与其存在的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法律文化和价值观相适应。我国社会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过不断完善,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充满活力。这是中央政法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解读。由此,我们理解到,一种理念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一种理念的实践,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治理念的创新更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我们从理念的“蕴蓄-产生-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就能够认识到其中所固有的长期性。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必然具有同样的属性。

首先,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要真正领会这一科学理念的内涵,在工作实践中加强消化理解,真正从灵魂深处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意义和实践价值,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其次,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结束后,每一名法官都应当全面地正确地持久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始终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加强自我修养,有效抵制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特别要防止各种不正当利益的诱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长期性”,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认识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长期性,才能更加注重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础建设,才能把这次活动的成效更好地引向深入,才能坚持不懈地巩固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及早对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的审判实践,才可能丰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适应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长期性的需要,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牢地扎根在每一位法官的头脑中,永远保持法院审判工作的政治方向!

供参考

热点内容
连云港司法拍卖公告 发布:2024-11-20 01:34:54 浏览:417
餐饮部服务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0:38:31 浏览:46
王优银律师 发布:2024-11-20 00:07:08 浏览:7
劳动合同法上班期限 发布:2024-11-20 00:00:45 浏览:470
下列属于旅游法律责任特点的有 发布:2024-11-19 23:29:54 浏览:28
周末条例 发布:2024-11-19 22:50:11 浏览:312
红章对账单彩色打印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22:37:40 浏览:450
胶权认购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2:35:50 浏览:602
公证全国统一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1:43:05 浏览: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结婚证吗 发布:2024-11-19 21:28:30 浏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