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判决书制作

法院判决书制作

发布时间: 2022-11-15 12:48:50

A. 法院判决书的格式以及字体

法律分析:判决书是法官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以及法庭的辩论而制作出的一份法律文书,当然判决书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出来的,它必须按照标准的格式制作才行。1、文书编号。2、抗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三条 判决书应当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且写明上诉的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B. 交了罚金几天能出判决书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罚金交了多长时间,能够拿到判决书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还是需要看法院判决的时间,这个判决书是在法院判决之后立即下达的。
一、什么是判决书?
1、判决书,法律术语,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
2、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二、判决书有什么形式要求?
1、判决书的制作,在形式上应当具备规范性、
2、创新性、
3、公开性、
4、法律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三、判决书制作的要求?
1、判决书的制作,在实质上应当具备逻辑性
2、公正性的特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二条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C. 已经判决但是没有收到判决书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送达之日分几种情况:1、直接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签字之日。2、邮寄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在邮政回执上签字之日。3、公告送达,自法院公告之日起60天视为送达。
一、判决书的制作,在形式上应当具备的特点。
1.规范性
2.创新性
3.公开性
4.法律性
5.准确性
二、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文书格式的要求,此判决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首部
1.标题
分两行书写,第一行写法院名称,第二行写文书种类,即“民事判决书”。
2.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写编号,表述为“[年度]×民初字第××号”。如系经济纠纷案件,案件性质代字为“经”字。
3.诉讼参加人及其基本情况
①原告:如系公民提起诉讼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址等。如系法人提起诉讼的,应写明单位的全称和所在地址;然后另起一行写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提起反诉的,在判决书中还应表明各自当事人在反诉中的称谓,如“原告”、“被告”。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应写明是何种诉讼代理人,应具体写明其称谓:系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或是委托代理人,然后写明其姓名等基本情况。②被告:除称谓为被告以外,其他基本情况写法同原告相同。③第三人:写明其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4.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
应表述为:“一案,本院于×年×月×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到庭参加诉讼。本案已审理终结。”
正文
事实部分首先写明当事人的请求和争议的事实与理由,然后另起一行写明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当事人双方争议的事实、理由及各自诉讼请求。即原告具体要求解决什么争议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其事实和理由;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所持的态度,陈述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以表明双方起诉或答辩各自所持的态度或依据。
三、民事判决书
1.一审判决书
2.二审判决书
3.再审判决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D. 根据调解协议制作判决书

法律分析: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诉讼,法定代理人与对方达成协议要求发给判决书的,可根据协议内容制作判决书。

E. 法院一审刑事判决书范文包括哪些内容

法院 一审 刑事判决书 范文包括哪些内容? 一、第一审刑事判决书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终结后就刑事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判决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 二、格式内容 第一审刑事有罪 判决书 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组成。 首部 ⒈标题 分两行写:在文书的上部正中写“×××人民法院”。判处涉外案件时,各级法院均应冠以中国的国名,字体比正文大些;在法院名称下一行正中写“刑事判决书”,字型要比正文大两号,以便醒目。 ⒉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写文书编号。如:“[年度]×刑初字第×号”。 ⒊ 公诉 机关和 诉讼 参加人情况 对于公诉案件,先写公诉机关即检察机关名称。如:“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能写“×××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 对于 自诉案件 ,先列自诉人。写自诉人的身份事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或职务、单位和住址。自诉人有数人的,依次列写。 被告人的身份事项。在写完公诉机关或自诉人之后,写被告人身份等情况。如果被告人是法人的,应写明其单位全称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如果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其下还应插入“法定 代理 人”或“指定代理人”。 如果一案有被告多人,应按 主犯 、 从犯 的顺序依次写出每个被告人的身份事项。 在 辩护人 一栏,如辩护人是 律师 的,只写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辩护人是其他人的,写“辩护人:×××,性别,年龄,在××单位担任××工作,与被告人是××关系”。 自诉案件自诉人和公诉案件被害人,如果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应在其被代理人的次行书写。其代理人的写法与辩护人的写法大致相同。 ⒋案件审理的有关情况 案件审理的有关情况指案件的由来和审理经过的表述,包括以下内容:案由和案件来源,即写明被告人姓名、 罪名 及案件由来(要写明法院受理本案的时间,以便计算审判期限);审判组织,即写明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是公开进行的,还是依法不公开进行的(写这一内容关系到是否贯彻公开审判原则)。 正文 1.事实 理由和判决结果的成立要以事实为基础。首先,概述检察院指控的基本内容,其次写明被告人的供述、辩解和辩护人辩护的要点。 其次,重点写法院查明的事实。这一事实,是有罪、无罪和定性判刑的主要根据,所以要遵循“忠实于事实真相”的原则来写法院查明的事实。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叙写犯罪事实的内容,要写明犯罪事实的七个要素,犯罪事实要写全面,反映案件行为人犯罪行为事实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情节、结果必须周全。有的时候还要写上被告人的事后态度、表现。关于时间,要求精确,根据时间本身可以证明被告人有作案可能的案件,要具体写出年、月、日、时;关于地点,要写得确切,不要把相似的地点名称搞混淆,特别是作案地点的详细地址一定要写得精确; ⑵通过对主要 证据 的分析论证来说明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准确的,即犯罪事实要确凿。事实是否真实可靠,要让证据来说话,因此,在一审刑事判决书中叙写犯罪事实时,要列举经法院查证核实的用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罪轻的证据来证明犯罪事实。证据必须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并且经过查证属实的事实。如果是主要根据间接证据定案的,证据与证据之间要能够相互印证。 2.理由 理由部分是阐述法院为什么如此判决,是把案件的事实、情节和裁判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媒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按照 刑法 的规定阐明定罪量刑的理由。通过分析被告人的作案动机、目的罪行表现、危害后果,来论证被告人的罪行性质,恶性程度和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罪状特征为依据,以被侵犯的直接客体为基础,确定其罪名。 ⑵对控、辩双方的意见加以分析说明。控、辩双方的意见,在一审刑事案件中,一方是人民检察院的指控或自诉人的控告,另一方是被告人的辩解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在书写理由部分时,必须对控、辩双方所持的主要论点及理由加以分析,是正确的,表明予以采纳;错误的,予以据理批驳。 ⑶正确处理事实、理由、判决三者之间的关系。判决理由在判决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上与已经认定的事实、情节相适应,下与判决结果相一致。这样,事实、理由、判决三者之间才能相互照应,无懈可击。 3.判决结果 判决结果是依照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对被告人作出的有罪或者无罪,犯什么罪,适用什么 刑罚 的处理结论,是判决书的实质部分,必须严格推敲,做到判决结果与事实、理由、法律相适应。一审有罪判决书应这样写判决结果:先写明被告人犯什么罪,然后再续写判处什么刑罚。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罪名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写,不能不写或滥定。以往有的判决书不写罪名,只写刑罚,如“判处被告人李×× 有期徒刑 二年”。李××犯什么罪,要到理由部分去找;还有的判决书中出现过“判处 盗窃 犯王×× 拘役 六个月”,没有用专句把罪名表述出来,是不妥当的; 尾部 尾部是判决书的结束部分,应依次写明以下内容: ⒈交待上诉权和上诉审法院在主文之后另起一行写明:“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日内,通过该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份”。 如果是自诉案件,上诉状副本的份数,应当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写明。 ⒉合议庭组成人员署名 在尾部的右下方,由审判长、审判员(代理审判员)依次署名,如系独任审判则由审判员或代理审判员署名。对于经院长或者庭长指定担任审判长的,不论本原来是审判员还是助理审判员的,应一律以“审判长”名义署名。助理审判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按照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其署名应为“代理审判员”。 ⒊判决的决定日期 在署名的右下方写明判决的年月日,如果是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应写审判委员会作出决定的日期,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⒋书记员署名 在年月日下方署书记员名,并在年月日和署名之间的左下方加盖“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的条戳,以示核对。 大家都知道法律案件在诉讼时会有第一审判决。但是很多人其实不是很了解第一审判决包括哪些内容,第一审判决是有一定的标准格式的,不能随意进行书写,需按照法院标准格式书写,其中包括的内容必须齐全,简单明了,能阅读之后立刻明白其中含义最好。

F. 开庭后最快几天出判决书

法律分析:
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的审限是三个月,复杂的可延长三个月,简易程序审限不超过二十日,可能判有期以上刑罚的,可延长至一个半月。。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判决书,法律术语,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判决书的制作,在形式上应当具备规范性、创新性、公开性、法律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衍生问题:
不出庭有什么后果?
后果有两种:1、拘传: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2、缺席判决: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对于被告而言,不去应诉在实际上就是放弃了答辩、质证、举证以及辩论的权利,有可能承担对其不利的诉讼后果。对于原告而言,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官司胜诉。因为,法院处理案件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告要想胜诉,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G. 根据调解书制作判决书的情形

法律分析:一类是无民事行为能人的离婚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相关法律规定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四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诉讼,法定代理人与对方达成协议要求发给判决书的,可根据协议内容制作判决书。还有一类是涉外的民事案件,法律规定在涉外民事诉讼中,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应当制发调解书,当事人要求发给判决书的,可以依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送达当事人。除此两类案件外,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均不能要求人民法院制作判决书。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 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H. 判决书的形式要求

判决书的制作,在形式上应当具备规范性、创新性、公开性、法律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一)规范性。为了提高诉讼文书的质量,最高法院制订了规范、标准且实用的各类司法判决的文书样式。因此,各类判决书的写作程式,应当符合最高法院关于制作判决书的规范要求。简言之,司法判决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印制规范。
在技术规范上,一是要求文书字体规范,即法院名称应用2号宋体字,文书名称应用1号宋体字,案号及正文应用3号仿宋体字。
二是要求标点符号规范,即遵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三是要求数字规范,即按照《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规定和司法文书的特点,正确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
在印制规范上,一是要求文书用纸规范,即司法判决应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
二是要求文书版式规范,即文书每页一般应为23-24行,每行28-30字,页边距天头大于地角,左空大于右空,在页脚居中或靠右位置标注页码。
三是要求装订规范,即司法判决正文为两页以上的,应使用在左空处粘贴的方法,不能用订书机装订。规范严谨的司法判决必须符合上述标准。
(二)创新性。各类案件之间、相同种类的具体案件之间千差万别,因此判决书不能拘泥习惯格式,不能千案一面,而应在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谓创新,指的是适应案件变化的特点,为强化司法判决的理性含量而在文书制作方法上所做的变革。创新并不是对技术规范或印制规范的改变,也无现成的公式可以遵循。当前司法判决的常见病是囿于官式的呆板格式,由于欠缺对具体案件特点的考量,对千差万别的案件套用固定的制作模式,固守传统的写作方法,使得本应无可非议的“查明”、“依据”、“裁决”的司法判决三段论模式,给当事人或公众留下了法院判决不讲理的印象。产生这种不良印象的根源,在于千篇一律的司法判决制作方法割裂了具体案件的裁决文书中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具体表现为引述证据的缺失、认定事实的突兀、说理的贫乏、前后表述的矛盾、作出结论的武断、援用法律的随意等。这种缺乏创新性的司法判决严重损害了法院裁决的权威性,也对法官公正司法的形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行政和民商案件常见的创新体例是:
1、在当事人诉辩称之前,简要叙述争议事项;
2、在阐述当事人的诉辩意见之后,列明原、被告双方提交的证据及拟证明的事实;
3、详细记载法院质证及认证的经过;
4、在充分质证认证的基础上,以居中的语言陈述查明的案件事实;
5、通过分段递进式的论理,得出裁决结果。此种文书格式一改判决书的惯常模式,改革创新的韵味浓厚,使司法判决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形成了统一整体,使司法判决真正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
(三)公开性。公开审判是宪法原则,作为审判活动的最终载体,司法判决当然应当体现公开审判的原则。司法判决是对诉讼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结论即裁判结果的证明,是对结论产生的合法性、正确性的证明,也是对审判程序正确性、公正性的证明。为此,司法判决必须具备公开性的特点。除法定不能公开的情形之外,判决书应当公开表述案件的审判过程;公开表述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的举证、质证和法院认证情况;公开表述法院对争议事项的认定意见;公开表述法院对所审理事项适用法律的意见。缺乏公开性的司法判决必然会导致公众对审判活动“暗箱操作”的合理怀疑。符合公开审判原则的司法判决,应当摒弃以往抽象地机械适用“查明”、“依据”、“裁决”的司法判决三段论模式,通过创新的体例,将争议的起因、当事人的攻防武器、法律规则的应用过程等内容展示于公众之前,使公众可明确知悉受诉法院审判活动的程序性工作及工作效能,增强司法审判的透明度,达到公示案件审判过程的目的。
(四)法律性。司法判决是法官书写的具有很强法律性的专业性文书,是法院依照法定职权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法律文书。因此,判决书的语言必须是规范性的法律用语,即通常所说的“法言法语”。司法审判不同于道德评价或一般的社会评论,法官要用专业知识在司法判决中进行法律概念和规则的阐述。司法审判是各种纷争的最终解决方式,这就要求法官运用法律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要求法官对于各种纷争,不论其为宏观或微观,亦不论其为抽象或具体,都要运用法言法语将其转化为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如此,才能将社会性、经济性甚至是政治性纷争在司法判决中转化为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之成为法律问题最终通过司法来裁断。法律职业者通常认为,法官会应用法律术语进行思考,会将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术语或概念进行表达,是法官从事其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懂得运用法律术语者则不配为法官。当然,司法判决中法言法语的应用以社会普通公众的理解认知为限度,超越此限则是司法判决领域法律性极端化的表现,反而会对司法判决的公信度产生消极的影响。司法实践中,素养较高的法官擅于在判决书中将各项争议转化为具体的法律问题,并运用法言法语对涉案的法律概念和术语进行精确的阐述,最终以能为公众所理解的法律语言构建一篇内涵丰富的司法判决,这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五)准确性。准确性是针对司法判决用语而言。
司法判决的准确性含义有四:一是遣词用句严谨,不生歧义;
二是用词客观持中,不使用形容词,不能淡化或夸张涉案情节;
三是语言简练精确,无赘语病句;四是语句规范,无俚语方言或攻击性词语。
中国古代的司法判决通常以骈骊行文,左旋右抽,文采飞扬,辞章华丽,对仗工稳,琅琅上口,铿锵之至,似乎是准确妙判之典范。但从现代法学角度出发,如此注重句式、对仗、音韵的司法判决,法官如何得以进行法律概念和规则的阐释?公众何以通过司法去了解法律?白话文运动解除了司法判决上的语言禁锢,但摆脱了文言文束缚的司法判决也出现了失去对个性与文采追求的倾向。以细密严格的语言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关系加以阐述的司法判决并不多见。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适用于不同类型案件的不同判决的套语的漫延,司法判决愈发变得整齐划一和单调枯燥。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倡导司法判决的准确性,以准确而不失个性的司法判决扩大司法和法律在公众中的影响。严谨地法官所制作的范例性的司法判决,应当通篇无赘语病句;判决书在陈述和分析过程中应使用中性、客观的文句和语气,无倾向性和带感情色彩的语言,也不追求词藻华丽和修饰效果;在叙述当事人的诉辩意见时,应完整反映当事人的意见,无断章取义之嫌;在质证认证、查明事实及分析法律适用时,应言简意赅,用词精当;遣词用句应清晰准确,叙述全面客观,以给阅读者留下严肃持中、清新悦目的深刻印象。

I. 最高人民法院对裁判文书制作是如何规定的

裁判文书是记载人民法院审理过程和结果,它是诉讼活动结果的载体,也是人版民法院确定权和分配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惟一凭证。一份结构完整、要素齐全、逻辑严谨的裁判文书,既是当事人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凭证,也是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重要依据。2013年7月3日,一批裁判文书首次在中国裁判文书网集中公布。
裁判文书的制作
在裁判文书 中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1、裁判文书的裁判主文需要列条的序号;
2、裁判文书的裁判主文涉及的数字;
3、裁判文书尾部的年、月、日。

J. 民事判决书的撰写有哪些“格式”要求

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法律文书,是法院在案件审结后,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实体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结论。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判决书具有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权威性,判决结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非合议庭成员意见,亦非独任审判员意志。二是判决书调整的是当事人之间具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解决的是案件的具体争议问题。三是判决书具有证明性,是向双方当事人证明判决结果的合法性、公正性,是针对具体纠纷就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对当事人及社会的一个客观合理回答。四是判决书起到公开宣传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的作用。不仅使当事人而且使所有阅读判决书的人都知道胜诉者的根据,败诉者的原因,知道法律法规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具体规定。一、民事判决书应当反映诉辩式的审判过程。应将诉方与辩方的请求及为支持请求的主要事实、理由写清楚,写完整。既不能完全照录,也不能归纳过于简单,造成偏离当事人本来的主张及理由,对于其中内容重复、层次不清,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归纳,要准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思。对书状中的侮辱性、攻击性语言,决不能写到判决书里。二、民事判决书应有针对性的反映当事人举证、质证情况和法院认证意见。在民事判决书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的证据材料一栏里,通常是将当事人提供的所有证据分类加以表述并言明其要证明的问题,这样表达罗列从整体上来说也未尚不可,但判决书是针对当事人之间争执的具体纠纷依据事实和法律所下的结论,对当事人提供的全部证据予以列举没有必要。实践中,有一部分当事人对如何举证不懂,不知道为了胜诉如何提供证据,往往将手中的一切证据都提交法庭,无论它是否支持自己的主张,习惯性的认为证据越多越好。其实不然,能支持其主张的一个充分必要证据就可以了,提供的证据再多,如果与其请求没有必然联系也不能支持其主张。所以,法院在列举当事人的证据时,不应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全部列出,而只应列举能支持其主张的证据就可以了。
当事人对证据的质证,习惯做法是,凡是当事人提出的异议都列举上,无论它与认定事实或定案有无关系,这是一种误解。当事人的水平有高低,认识能力和法律意识不一样,有的异议直接击中了证据不能成立或不能作为证据认定的要害,有的说了多方面的异议也不能否定证据的证明效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民事判决书时参照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根据认定证据的规则,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列举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而不是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泛泛列举。
法院认证是法院就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能否支持其主张所作的认定。实践中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法院完全依据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对证据加以认定;二是法院参照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并结合证据规则、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予以认定;三是当事人提出的异议不能成立或当事人没有提出异议,而该证据的内容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因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不知道有此规定才未提出异议,这样法院就应依据法律、法规来确定该证据不具有证据效力。另外,在目前民事判决书法院认证部分往往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依据或具有证据效力不加以明确表述,而仅表述为当事人的异议是否成立,或能否得到支持,这种表述不确切,没有将证据与能否作为定案依据直接联系起来,因为严格地来说异议是否成立不能直接得出证据是否有效或是否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三、关于法院认证在判决书中,应表述为:“经庭审质证,本远对本案的证据认证如下”。查明部分应表述为“本院依据上述有效证据及当事人陈述,可以认定以下案件事实”。理由是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也需法院认定以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提出异议的证据,更需法院依据证据规则、具体案情作是否有效的认定,这样才能够认定案件事实。所以应先这样表述。关于查明部分首语的表述,实践中,有的案件当事人没有提供证据,或虽提供了证据却无效力,但当事人陈述清楚,对方当事人完全认可,所以既要表述“根据上述有效证据”,有要表述“当事人陈述”,或者针对具体案情,无证据的或证据无效力的表示为“本院依据当事人陈述”,当事人有有效证据的,可按上述表示。(因当事人在庭审中的陈述在判决书中的诉称、编程、举证、质证部分不显示,而在认定的案件事实中却不能不加以表述)。四、判决理由应做到说理、论证透彻有力。
判决理由是民事判决书中承接案件事实与判决主文的关键部分,是判决书的灵魂,如果说认定事实部分是摆事实,那么判决理由就是讲道理。但在目前的民事判决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说理不准,没有针对诉讼各方当事人的主张及个案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说理。二是说理不全,没有对诉讼各方当事人的主要证据、观点及与判决有关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而只就法官认为可以公开的理由予以说明。三是说理简单不透彻,看不到对证据的分析、认定、采信与否,将认定与说理混为一体。要想克服纠正上述问题,独任法官或合议庭成员在写判决理由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凡是当事人争执的主要问题,或判决所依据的法律及适用法律的理由都要把道理说透说全。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恰当、法言法语,不能有损民事判决的严肃性、权威性。
五、民事判决书的整体思路。
民事判决书的判决主文是法院对当事人争执的诉讼事项所作的结论,它的先后顺序是:判决主文来源于判决理由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判决理由的产生和适用某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来源于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而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则来源于当事人陈述和法院认证。简言之判决主文源于判决理由,判决理由源于认定事实,认定事实源于当事人陈述和法院认证。这就要求民事判决书制作者在制作判决书时或在判决书制作完毕后要正思和反思,正思审查法院是否将当事人提供的主要证据予以认证,认定的事实是否完全包括了所有认证和当事人陈述,判决理由是否将当事人的诉讼主要争执点进行分析,说理是否全面、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判决主文的认定在判决理由里是否说理论证透彻,是否存在漏判,对裁判文书反思审查与正思审查道理相同,不再赘述。

热点内容
15年中级经济法讲义 发布:2025-01-18 07:09:07 浏览:878
经济法是属于政治吗 发布:2025-01-18 06:19:31 浏览: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发布:2025-01-18 06:16:35 浏览:329
读完劳动法感悟 发布:2025-01-18 05:53:41 浏览:571
新版劳动法对请病事假的规定 发布:2025-01-18 05:52:09 浏览:205
中美法学教育差异 发布:2025-01-18 05:32:42 浏览:811
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 发布:2025-01-18 05:25:08 浏览:239
司法所法律援助介绍信 发布:2025-01-18 04:53:05 浏览:908
复工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8 04:33:25 浏览:158
自然债务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8 03:45:00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