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王桂荣法官被判玩忽职守罪始末

王桂荣法官被判玩忽职守罪始末

发布时间: 2022-12-24 20:20:38

❶ 运用法律解释知识分析王桂荣犯玩忽职守罪一案

你是法一还是法二的。。这种问题问问没有人会回答的。

❷ 刑事法官面临职业风险怎么办

河南一名年近五十的刑事女法官,其因在刑事审判中将非法证据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以玩忽职守罪被判刑。该判决书中认定被告人王桂荣的渎职行为包括三个方面:
1、违反程序擅自准许检察院撤诉;
2、始终没有审查出案卷中存在矛盾的相关重要书证,没有核实出卷宗中来源不合法的证据及证据复印件;
3、对辩护人提出的辩解没有认真调查核实。
那么刑事法官应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王桂荣。
一、重视程序价值:
判决书认定王桂荣在处理川汇区检察院的撤诉申请时,违法撤诉。在检察院递交撤回起诉决定书后,王桂荣组织了合议庭合议,准许检察院撤诉,之后王桂荣按照当时的审判环境和审判工作的惯例,作出了口头裁定。这种情况反映出程序价值仍然没有深入部分法官的内。“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残留使得部分法官认为只要实体结果是公正、公平的,即使是违反法定程序也没什么影响。实际上程序公正也是“公正”应有之义,并且程序价值对司法公正的巨大影响在近年来各个冤假错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先不论判决书以王桂荣违法撤诉作为认定其玩忽职守的依据是否合理,如果刑事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坚守程序公正,也就不会落人口实了。
二、重视证据采信规则与证据的合法性审查。
刑诉法修改后,相继出台了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解释,以指导刑事案件的证据采信以及合法性审查。王桂荣在审判于某诈骗案时可谓是几经周折:组织合议庭四次合议,三次提交审委会讨论,向上级法院请示。这样曲折的历程可以表明王对于案件的审判是比较审慎的,但是这样的审慎更应该体现在证据采信和证据合法性审查的过程中。根据刑诉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方可作出有罪判决。进一步而言,作为定案根据的每一个证据都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且全案证据同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如果定案的证据在判决前存在疑点,来源不合法,矛盾没有排除,应当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作出无罪判决。现今,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以及民主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刑事法官只有坚持无罪推定才能避免陷入错案追究的漩涡中。
三、摒弃书面主义。
现行司法环境下,法官于开庭审判之前早已通过阅读全案移送的证据对案件的整体状况有详细的了解。这样能够有利于法官对庭审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控,提高司法效率。但弊端在于,部分法官受书面主义的影响,在阅读了随案移送的材料后,对案件事实、证据以及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早已有了主观判断。于是,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质证意见以及辩护意见的产生不信任感,使得意见被采纳的难度进一步上升。如此一来,目前司法环境下,控辩双方本就不平等的地位愈加明显。王桂荣在审理于某某诈骗一案中基于对案件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忽视了被告人的辩解以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进一步导致了错案的产生。故刑事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当摒弃书面主义,防止因轻信书面材料而致使冤假错案的发生,进而避免刑事风险。
王桂荣的判决书在司法工作者中持续发酵,有刑事法官表示“有些不寒而栗”。的确,细读该篇刑事判决书会发现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之处,但不论如何,这份判决书给了刑事法官警示:随着社会大众对冤假错案的关注,刑事法官只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在获得尊重的同时避免刑事风险的产生。

❸ 如何看待刑庭庭长王桂荣被判玩忽职守罪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这体制确实应该改一改了!

根据判决书中描述,王桂荣本人辩称,自己当时作为于某某诈骗案件中的主审人和审判长严格履行了庭前审查,开庭前汇报院领导并提出让审委会委员参加旁听,组织合议庭进行了四次合议,三次提交审委会讨论,并在罪与非罪问题上向市中院请示,市中院也作出构成诈骗罪的书面答复……判决的结果是因为业务能力有限,在证据上采用上自己当时不知道什么是“三无”证据。

简而言之,王桂荣认为案子已经请示了领导,判处有罪不是我说了算,现在出问题了,凭什么怪到我头上。

针对此,判决书也很有意思。其最终将王桂芳的此节辩护,简单驳斥如下:王桂芳作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审理报告相继汇报到院审委会和市中院,导致院审委会和市中院作出错误决定。这也成为了王桂芳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五大证据之一。

这判决书写的好呀。好就好在:如果审委会和市中院只是根据王桂芳的汇报来决定案件是罪与非罪,那么要审委会和市中院来决定这个案子罪否有何意义呢?再者说,如果审委会与市中院对于案件的决定性起的作用不大,王桂芳何必三番五次请示,并得到书面报告呢?再退一步讲,于某某案最终是上诉的,那么市中院在二审中维持原判,难道也只是简单审核了王桂芳的情况汇报吗?

王桂芳的抗争是有道理的。但是这种道理的来源确是很荒诞的。中国司法体制中,存在着所谓的审委会,请示上级法院这种陋习,这让承办的法官放不开手脚,到后面,干脆也不伸手脚了,反正有审委会和上级法院,疑难案件怎么判,由他们说了算。这就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审。但是,这种情况是有很大问题的。根据司法亲历的原则,只有审判者才是最了解这个案子的,你必须让他做出裁判,他才能够对自己的判决负责,而如此,他才能够对整个案子,整个法律有敬畏的精神。

今年上海进行的司法改革就提到了“去行政化”和“案件终审负责制”,其最终目的就是改变院庭长签批案件、审委会过度介入案件的现象,防止“审的人不判、判的人不审”,最终确保由裁判者负责,达到权责一致的效果。

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审者来判,那么审判的法官会因为担心错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案件也有了敬畏感,使命感,对于无罪的案子不用担心考核指标,改判压力,敢于敲法槌,判无罪,那么无罪的人不用蒙不白之冤,疑罪从无也将深入司法判决。那么到时候再出现王桂荣案也不会有人叫冤了。

❹ 如何看待刑庭庭长王桂荣被判玩忽职守罪

在中国法官真可怜。法官没有地位,普通百姓就不可能享受到公正的待遇。

热点内容
设区市政府规章设定行政处罚 发布:2025-01-17 03:53:46 浏览:96
法院处置网站 发布:2025-01-17 03:47:13 浏览:875
司法局民生 发布:2025-01-17 03:08:59 浏览:589
法院怎么转账 发布:2025-01-17 03:06:54 浏览:340
从经济法角度看校园贷 发布:2025-01-17 03:04:44 浏览:679
沈阳城市供热条例 发布:2025-01-17 02:42:54 浏览:673
合同法教材下载 发布:2025-01-17 02:35:05 浏览:644
民事诉讼法一审程序 发布:2025-01-17 02:34:19 浏览:211
水利转门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1-17 02:32:08 浏览:532
追究税收法律责任的主体 发布:2025-01-17 02:23:13 浏览: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