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八大怪

法院八大怪

发布时间: 2022-12-30 16:10:47

A. 华为8x换屏幕多少钱

根据2020年1月17日的官网价格,华为荣耀8X有惠修活动屏幕组件维修是349元/块。
通过惠修一口价活动维修的设备,需寄回原厂采用专业设备维修,维修周期长于门店周期。受物流运输因素影响,维修周期平均在10天左右。如遇节假日、特殊天气等特殊情况,或由偏远地区寄出,维修周期会适当延长。手机维修期间,可以在服务店申请备用机使用。
(1)法院八大怪扩展阅读
手机屏幕的保护
1、手机反着放
把手机放在桌上的时候,建议把手机屏幕朝下放。可以避免其他物体砸到手机,对屏幕造成损害。现在的很多手机的背面都是金属材质的,非常的坚固,而屏幕是玻璃制成的,很脆弱。
2、手机放置的位置
有些朋友喜欢把手机放在后面的屁股口袋里,这样可以让前面口袋显得不是那么臃肿,美观性更强。但是,如果忘了手机放在后面的话,坐在沙发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坐在了硬物上就很容易对手机造成损害。平时,建议把手机放在裤子侧边口袋,手机屏幕朝里放。

B. 法院里业务庭和立案庭是管理什么的呢

一般情况下,立案法院有两种人员。一是立案的前台人员。立案工作实际上是重复性的工作,对业务提升作用不大;另一个是专业法官,处理简单的案件,基本上是小额的。快速判断简单易行。这些案件是为即将退休的老法官准备的。作为一个新人,无论你是文员还是法律援助,这种案件只是方便你上手上手。但案情简单,类型单一。

C. 北京都有哪些著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至2013年为止仍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下面介绍北京十大著名胡同:
1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2.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3.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在帽儿胡同的开头,还和有名的南锣鼓巷相交,过去一点还有著名的菊儿胡同,当年的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边有出名的烟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来此游览,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种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哦。
4.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东西向,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清乾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却始终不能作为正式地名传播,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国子监街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和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北京琉璃厂位于西城区。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清乾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处著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文革后厂甸中断。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6.金鱼胡同
金鱼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全长567米,西口宽12米(东口宽44米),沥青路面。
金鱼胡同,明朝属澄清坊。清朝属镶白旗,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后恢复原名。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热闹繁华,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胡同内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1988年,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除。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为清北京内八刹之一。贤良寺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在校尉胡同之西,为怡亲王府邸。乾隆二十年(1755)将寺移建于此。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现寺原建筑多不存。今日金鱼胡同,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台湾饭庄、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全长约1080米。明代时称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银行街之称。民国时期,北邻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迁南京)、高等审判厅。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新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9.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必赏景观: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院原为寺庙。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D. “杨志刚开除郭德纲”系恶搞,了解他们的恩怨,需要明确六件事-

有网友发给笔者一张图,郭德纲被前任师父杨志刚正式开除了,标注的理由是:欺师灭祖。

据说这张图被很多自媒体翻来覆去炒了一天,可惜,都是一些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主儿,笔者扫了几眼图,立刻告诉网友:这是有人恶搞的东西,不是真的。

理由有三:

1、郭德纲从2004年起就不是杨志刚徒弟了,这件事人所共知,杨志刚没必要过了十八年突然想起来要清门。

2、如果杨志刚真想清门,那文字和格式要正式很多,不会这么随便行文。


3、名单上郭德纲排在邳建新后面,这是一个大BUG,因为郭德纲应该是杨志刚的第六个徒弟,在他前面除了大师兄邳建新之外,还有 夏璟华 、徐永刚、牟玉春和马云翔四个师哥,这些人在这张图里都没有,总不能都被杨志刚清门了吧。



2006年杨志刚和郭德纲打官司时, 夏璟华 为师父出力最多。徐永刚是武汉天乐社的班主,他不仅和郭德纲一起拿过相声大赛三等奖,还加入过德云相声联盟。


2016年 夏璟华收徒时,师父杨志刚和大师兄邳建新都去参加仪式了,怎么可能短短几年几个最老的徒弟都被杨志刚给“清门”了。

所以,综合判断,这张所谓“杨志刚开除郭德纲”的图应该是网友的恶搞。

在各个自媒体报道这张图的文章评论区,笔者发现还有很多人对杨志刚和郭德纲的关系弄不明白,说什么的都有,笔者在这里重新捋一下他们的关系发展脉络,也算是一篇相声 历史 科普文吧。

杨志刚和郭德纲的恩怨和情仇,大致可以分为六件事来说。

一、拜师

根据郭德纲博文《我叫郭德纲》所写,他当年是同时拜了杨志刚和靳金来为师,他形容说:这叫一马双跨,一门两不绝。他日后收徒,就是这两门的徒孙。

郭德纲拜师应该是在1989年,之后杨志刚借文化馆下属 娱乐 公司招合同工的机会将其招入 娱乐 厅当临时工,归邳建新领导。两年后的1991年底将其调入文化馆工作,成为正式编制内员工。郭德纲心心念念的编制早在他18岁时就解决了,还是依靠师父杨志刚解决的。

此外,郭德纲在其文章中还谈到师爷白全福去世的往事,他以徒孙的身份穿白戴孝,帮着师奶奶给师爷办后事,送殡后,师奶奶还要将白全福留下的一对核桃送给他。后来,郭德纲三闯北京城时都会向同行介绍自己是白全福徒孙。

PS:白全福父亲是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他自己和侯宝林是生死弟兄,在北京相声圈白全福的牌子很大。

也就是说, 郭德纲从来没有否认过他曾拜师杨志刚 ,毕竟白纸黑字的文章在那里呢,否认这件事的都是一些粉丝。

二、摆知

杨志刚收郭德纲为徒确实没搞摆知仪式,这在当年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相声 历史 上没有摆知的艺人不胜枚举。

杨志刚当时任文化局副局长兼红桥文化馆馆长,不方便搞这种仪式,而且根据庞连琦的回忆,郭德纲在外面才叫师父,在单位里叫馆长或先生。

其实,纠结杨志刚和郭德纲摆知与否根本没必要,郭德纲本人从没否认过他曾拜师杨志刚,他更不可能说只有摆知才算师徒,因为侯震爷爷侯宝林拜朱阔泉没有摆知,于谦、孙越拜石富宽也都没摆知。

三、传授

当师父的重要一环就是传授技艺,在这方面郭德纲曾公开承认过,杨志刚教过他三十段相声,这在相声界可不是小数。

杨志刚的传授确实有效果,当年郭德纲曾和师兄徐永刚一起参加相声大赛,他们以一段《学武术》拿到了三等奖,评委中就有姜昆和唐杰忠。

对于郭德纲的相声技艺,杨志刚也有比较客观的评价,他说郭德纲的贯口不好,唱戏味儿不对,这些评价都比较中肯。

此外,还有一件事郭德纲没提过,那就是他在北京曾当编剧混饭吃,这个编剧工作并不好干,毕竟郭德纲连化学书都没见过,那当编剧的本事是谁教给他的呢?郭德纲没说,但杨志刚还有一个身份,国家一级编剧。

四、破裂

郭德纲曾在博文《我叫郭德纲》里承认过自己当年模仿领导签字贪污公款这件事,这件事就是杨志刚和郭德纲关系破裂的原因。

这里需要说明几点,首先郭德纲模仿签字的领导并不是杨志刚,而是文化馆李玉林书记,这也就排除了一些网友的胡乱猜测。

此外,郭德纲案发时是1993年,当时他20岁,根据庞连琦的回忆,郭德纲应该是因为结婚需要钱才走了歪路,东窗事发后,郭德纲父亲非常痛心,他请求文化馆帮帮忙,文化局以及文化馆的领导商议后决定由庞连琦出面运作,只截取一段时间内的贪污票据,其余的不追究,这样就将贪污一万元金额降到了四千元以下,免于刑事起诉。

这件事出了之后,郭德纲在文化馆处境微妙,他在博文里说杨志刚对他态度很差,这其实也很正常,换成谁是杨志刚,面对给自己捅了这么大篓子的徒弟和下属,态度能好就怪了。

这件事最终促成了郭德纲放弃编制三闯北京城,你说贪污这件事,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五、跳门

郭德纲虽然公开承认自己曾拜师杨志刚这件事,但他不承认自己2004年拜师侯耀文属于跳门。

跳门在相声行业里比较特殊,需要符合前提条件才可以,一个是师父已经去世,比如师胜杰跳门拜师侯宝林前提条件是师胜杰师父朱相臣已经去世。第二个是前任师父同意,这种情况很多,如高峰的师爷班德贵,德云社的李根和李云杰,他们跳门时都得到了原任师父的同意。

两个条件至少需要符合一个,杨志刚在世,所以郭德纲就用了另一个理由,杨志刚不认他了,也就是说他被杨志刚给清门了,属于海青,想拜谁拜谁,不属于跳门。

但是,郭德纲的说法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杨志刚不认郭德纲是徒弟的用词“是也不是”属于郭德纲的单方面说法,范振钰先生已经去世,杨志刚否认这么说过,那就属于孤证了。

所以,郭德纲拜师侯耀文这件事,严格论起来还真不算跳门,要不就是杨志刚把郭德纲清门在先,郭德纲属于海青重新拜师。要不就是郭德纲不认杨志刚在先,自顾自另外找了师父,那严格说来就属于欺师灭祖了。

侯耀文对这件事的态度是面子上一套私下里一套,面子上他否认郭德纲拜他为师属于跳门,自己才是他唯一的师父。私下里他让另一位徒弟陈寒柏拜杨志刚为干爹,每年送钱送物。

上文说了,杨志刚是白全福的大徒弟,白全福和侯宝林又是生死弟兄,侯耀文是大少爷脾气,面子上不能让步但私下里对杨志刚不能一点说法都没有,所以才有了陈寒柏拜杨志刚为干爹这件事。

六、官司

杨志刚和郭德纲在2006年有一起官司,直接起因是郭德纲在博文里内涵暗示“馆长”也就是杨志刚贪污和作为有问题。但有一说一,再往上倒腾的话,其实是杨志刚先在接受采访时曝光了郭德纲的难堪旧事,这才引起郭德纲发文反击。

法院在判决书中还明确了一件事,郭德纲说杨志刚贪污和作风有问题都属于虚构事实,只是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不构成诽谤罪也不用赔偿。

简单说就是,郭德纲撒谎了,因为撒得比较巧妙,不犯罪也不用赔偿。

从2007年判决之后,杨志刚和郭德纲的事情基本上就画上句号了,之后十几年没人再提起,倒是郭德纲后来和当年的师兄徐永刚合作过德云相声联盟,后来徐永刚也退出了,徐永刚收徒时出席仪式的是陈寒柏和苗阜等人,没有郭德纲。

这就是杨志刚和郭德纲之间的恩怨情仇,本文主要参考材料均来自于当事人公开发表的各种文字和采访视频,没有任何虚构。是非黑白,请读者自辨,不要恶搞也不要以讹传讹。

E. 谢谢你的解答,那么这个土生花在以前有没有唱的一些特定的歌曲她们在走街的时候是否都有唱歌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希望你看下面文章能有帮助:)

旧艺人的传说(根据节目中常人春播讲整理)
有一本书大家都或许看过,那就是云游客所写的《江湖丛谈》云游客先生以他艺人的身份揭露了在旧时代一些江湖艺人的骗术,他的笔触平实,事例生动,让我们这些圈外人看了真是感到十分惊奇,大开眼界,在旧时代由于生活所迫,很多穷苦的艺人他们只能在一些地方撩场子,就地划锅卖艺,凭的是真本事,卖的是一把子力气,这些江湖艺人他们各有各的看家本事,自然也各有各的身世背景,记得在前几期的节目当中,常老先生曾经给我们介绍过天桥的旧艺人八大怪,其实在江湖之上,身怀绝技,或者是频出怪招奇招的艺人又岂止这几位呢。
过去这个旧艺人呢?我们管它叫江湖艺人,这是五花八门的行业,什么叫五花八门?这个咱们常说,拿某某市场文艺节目来说五花八门都有,但是这个五花八门过去有个具体的说法,今年咱们也把它跟大家介绍一下,原来说五花八门这个是指五花阵,过去说是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名称,现在一般人都用它来比喻花样繁多,或者是变化多端,这个叫五花八门,过去这是兵法的名词,咱们现在具体来讲什么叫五花什么叫八门,这也是一个知识,也是一个玩意,过去五花八门是指江湖艺人和行业。第一个五花是什么?五花是五种花,第一个叫金菊花,这指卖茶的女人,可能按照这个逻辑的话,阿庆嫂算是金菊花了。第二个是木棉花,这个是上街为人治病的大夫,南方叫郎中,北方叫大夫,这是木棉花。第三个是水仙花,水仙花是酒楼上的歌女,过去的酒楼上有一些唱小曲的少女在那儿卖艺,她叫水仙花。第四个叫火机花,玩杂耍的,什么踢剪子的,抖空竹的,变戏法的,变魔术的这都属于这一类。第五个就是土生花,土生花是挑夫,用现在的话叫搬运工人,这个没什么可讲的,这就叫五花。咱们再说说这八门,一门巾,二门皮,三门彩,四门挂,过去讲巾皮彩挂,这就是指江湖艺人说的,咱们这一个个说。咱们先说说这个巾是指什么?就是手巾的巾,但也有人写成金银铜铁那个金,这是什么说的呢?是指过去的算命的,给人看相,给人批八字这些算命的。二门皮,写出来就是皮革的皮,皮鞋皮手套,这是卖草药的,过去在街头在庙会上卖草药的这就属于皮门。第三个就是彩就是变戏法的,包括变魔术的,因为魔术这是属于洋戏法,后来把划在彩门里头,四门就是挂,就是挂起来的挂,写出来就是那个字,是指江湖上卖艺的,这是泛称。这八门里有四门了,还有四门,五门是平安的平,说书的,过去说评书的不管你说什么书,还有边说边长的连说带唱的,都划平里头。六门是传,就是街头卖唱的,过去讲瞎子逛街那个都是属于街头卖场,七门吊就是搭棚的,糊纸活的,过去魂丧喜庆搭个酒棚,搭个灵棚,还有就是一些佛像,就是给人纸纸活的,糊纸车纸马的,这就是属于七门吊,八门就是聊,就是聊斋的聊,属于高台上唱戏,这就是叫聊。
金皮彩挂五花八门,这正所谓是江湖艺人的行当,在这些行当当中,有连说带唱的,自然也有连蒙带骗的,但不管哪行都有师承,咱北京是曲艺的故乡,也是说书卖唱艺人的荟萃之地,不管是河北的山东的还是东北的天津的,只要稍唱出点名气来就一定要往北京跑,这一旦是因为北京好混饭,还有到这里来寻找曲艺的根儿。
过去北京弹三弦唱大鼓的艺人都在这个地方来集中,都说什么呢?都说三皇是他的行业祖师爷又说自己的源流是由孔夫子传留下来的,三皇是谁说的,三皇就是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所以从三皇氏以来,天行于上,风调雨顺。地尽期利五谷丰登,人和习俗,这忠孝礼让,天下太平无事。但是人心来说都贪图享受,追求之念就渐渐地离开了五道,所以世风日下,所以灾变,战乱日渐增多,春秋战国的时候,这五霸七雄起了群争,对天下世风来说一天天坏,所以三皇在天宫也安心不下去了,所以就化身来到人间,要找一个圣贤之人来实行教化,正好孔夫子正在带领他的弟子七十二大贤人周游列国,宣传道德礼教。所以三皇一看孔子来说这一身的道风,瑞风是一个大圣人,就有心将自己所怀的重任交给他,这个三皇看见孔子带着自己的门徒向世人来宣传自己的纲常理论,纲是讲究三纲,常是五常,就是仁义道德,仁义礼智,可是听的人不太多,因为他的东西比较深,只有少数的念过书的一些文人学士来听,赞不决口,所以当时三皇就化做三个老人来到孔子面前,向孔子来提意见,说老夫子教人行道,这精神可感,这个精神挺好,但是可有一样你这个收效甚微,只有少数人能够明白你说的道理,多数人来说还是不懂。因为你讲的这个太深奥,不得其门,孔子这么一听说得对,有点道理,连忙拱手相问,说是幸蒙老先生指示,那依您三位老先生的见解应当如何才好呢?三皇就说了夫子之道啊,高而胜于寒,儒学知识可以学而明之。如果假如说村妇俗子那些不识字的和没有文化的小孩老人他听了之后不起作用,所以依我们的见解来说应当是把它编成俗曲,并且配成乐器,就是合而歌之,就是把他合在一起然后再唱,这样话虽然是山村妇孺,也可以听了之后感到兴趣,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样的话呢,就能够弘扬圣教于天下了这岂不是好事吗。
这孔夫子一听挺高兴,所以就说好啊,我听了三位老者的建议顿开茅塞,我愿意遵照你们这个办法来办,所以这个时候三皇,就这三位老人每一个人拿出一根弦来就给了孔子,天皇地皇人皇一人给孔子一根弦这不就三根弦了吗,他跟孔子说了我这三根弦里边中场妙音以指弹之可以深入人心,以此可以帮助人来宣传圣教,这个孔子本身刚要致谢,还没容他说话呢,三个老人一阵风似地不见了,后来他才知道不是一般的人这是神仙,这就是三皇化现,后来孔子就拿着三根弦,配上一个柱,再配上胡子,再配上个轴,再配上个哈子,就成了三弦,所以这个就是什么呢?这个三弦就是这么来的。这个子弦代表天荒的弦,这个声音是清脆的,老弦是代表地皇的弦声音是浑浊的,人皇的弦是中和的,所以最初的三弦是起于北方,所以叫北三弦,中间的柱子是三尺三这就代表什么呢?代表三尺三千,长的柱子叫做通天柱,所以三皇就来自三十三天,而传的三弦,所以孔子当然不能够上大街去唱大鼓了,也不能上大街去卖艺了,所以他就把这个东西传给了民间,或者传给他的弟子,于是他这些被传的弟子就编成了各种大鼓曲词来流传于民间,形成了各大派的鼓书,所以到现在还有大鼓书的定场诗,所谓定场诗就是没有演出之前说的几句诗词,一般的大鼓书的诗词都是这样说的。这一排醒目,道德三皇五帝,共鸣夏侯商州,五霸七雄闹春秋,说什么龙争虎斗。
难怪这古书的形式是天神面授,就连这伴奏的乐器三弦也是三皇所赐又是由孔圣人推广传承,所以艺人们自然将其奉为神圣,如果用我们今天的观念来解决三皇的行为,那就是只有找到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才更便于传播思想内容。
还有古书南族和南弦的传说,刚才我们说的是北弦,北方的大弦,这个一般都是给什么呢?给唱单弦的来伴奏的。(哼唱)这大三弦,小三弦一看京剧的文弦的比大三弦小得多(哼唱)他脆的,他不是这样的,这个不能给曲艺伴奏,这个一般给戏曲伴奏,过去我们说三弦说书,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的三弦书都是以周庄王也有说是苗庄王,还有庙庄王的,咱们不光什么庄王吧,就是说这个庄王跟孔子为祖师爷,这个其中也有一段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都有一段大香山三皇姑出家的故事,三皇姑就是庙庄王的三女儿,庙善公主,立誓不出嫁而且是出家修道,后来父王生病将亡,有仙人来给治病,说是非得亲人把自己的眼睛和膀臂捐出来配药才能救他父亲的病,这个大女儿跟二女儿全都不肯,唯独三女儿舍弃自己的手眼来为父亲配药,所以庄王才得以活命,所以三公主就被封为千手千眼佛,所以庄王还为他的女儿修了个庙进行奉祀,后来孔夫子周游列国,从周国经过,周庄王就连忙派人请孔夫子到宫中来请教求教,这个庄王说了,听说老夫子的盛名盛传天下学识超人,而周游列国不求温饱也不求名利,这究竟是为什么呀,这孔子说了,高官厚禄天命所定,非可强求不是强求的,所以世间的名利是身外之物,富贵在我来讲,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足重也。庄王又问了以夫子之见,人生在世当以什么为重啊。夫子又说了,我云游天下,利川山川教愚呈贤,起玩通圣,参天地之化愚也,而其相,无为。庄王就问了是何所意?孔子说世人有求,所求者是死之道,圣人无求所以圣人是无死之道,所以叫圣寿无疆,庄王顿时大悟,我女儿本身来说她成了千手千眼佛了,她圣寿无疆了,后来孔子当时把三皇所给他的三根弦拿出来给周庄王看,你看了没有,让我本身来说做成乐器拿这个乐器来唱出歌曲来教化愚民,所以庄王受了孔子的指点之后,自个儿舍弃了王位而不干了,也是拿三根弦做成了三根弦子向人唱大鼓来说教,成为南派的三弦,所以周庄王本身就是南派三弦的祖师爷,南派的三弦比北派的稍微短一点,不够三尺三,最长的也不过三尺,这个不是三皇所授的,短了三寸多,有的在弦上还刻有教化四方的字样,那就是周庄王留下的,不论是南派北派对弹弦的师傅来说都很尊敬,称为先生,因为这个三弦是孔夫子传下来的远古,所以到今天南派传下来的古书老段子还有周庄王的这段故事,过去这个老艺人都说,周庄王击鼓化民,还有人说庙庄王击鼓化民,究竟是周庄王还是庙庄王这个说法还不太一样,因为这是民间传说,所以没有这样的书籍可以考证。
我们常常看到说评的或者说双簧的都用那么一块小木头在桌子上一排,排完了桌子开始演出,这主要是让听众在从嘈杂的声音中或者从磕睡中惊醒以便来听他的节目,所以排的那块木头叫醒木,醒木醒人耳目,据说说这个评书的祖师爷周庄王所留下的,在这行艺人说,周祖留,人吾分龙虎,我辈上场用,其名曰醒木。青年人不了解这个醒木的由来,笼统地管它叫惊堂木,当然这个说法不是不对但是不全面。在封建社会里头这块小木头在不同人的手里头有不同的叫法,你比如说人吾分龙虎,就是正式使的不同的特点而言,所以江湖丛谈的这本书里头,以前有一首诗,他说一块醒木上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狎文武,文武一块狎黎明,圣人一块管儒教,天使一块惊鬼神,僧家一块劝佛法,道家一块劝悬门,一块若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世界朋友不供我,不要有意论家门,这首诗把醒木本身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但是他的说法来说,我们还得一个个来解释,这样说大家还是不懂。这块小木头,这个据老艺人来说一共有十三种名称,就是十三种说法。第一个过去你看皇上圣佐,或者在御案上排的小木头叫龙胆,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他拍的那块木头叫龙胆,也叫镇国木,或者叫镇山河,如果这个在皇后娘娘的手里头,那就不叫镇山河也不叫镇国木了,那叫凤翅凤霞。第三个这块木头在宰相大臣手里的话叫运筹,所谓运筹帷幄,第四是统兵的元帅要升仗的话所拍的木头那叫虎胆,那也叫虎威,深入叫镇威。第五个你看知县,县长知府各级文官在审案的时候,在审案的时候一拍的那个叫惊堂木,啪一拍把谁带上来,才把被告人带上来,这个以上这些个我们只有在戏剧当中看到,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这个。一般都是传统的一些旧京剧来看这些玩意。第七个就是当铺,就是过去当东西那个,他用这个东西一拍写当票,这个叫换出,中药店要用它的时候这个叫审慎,看病的大夫也有用这个的,那个叫什么深沉,自己警告自己开发要慎重,这个药怎么用,不能用错了,不能误药杀人。过去舞台演出的时候也有用它的,那个叫如意。第十二就是客栈栈房里也有用它的,那个叫镇静,第十三叫曲艺演员,像说评书的什么演双簧的演口技的,用它就叫醒木,说评书是他自己根据自己说的段子内容来引用四句到八句定堂诗。你比如说乾隆爷下江南,说之前啪一拍,金山独赢几千秋,云自高芳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名目滚金秋,一望湖北三千里,朕在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分再来游。这才开始说书。当然也有其他的曲艺演员也有用它的,不过后来很少的,其他的曲艺演员的灌说的一段西江月定堂诗,八月中秋着陆,路上行人凄凉,小巧流水桂花香,日应千思万想,心中不得宁静,青春好念文章,十年受苦在书房,方见材高志广,这才开始唱。他这个醒木本身在谁的手里头,现在也是那样,演双簧的也是先拍一下醒目,然后才能开场,这个此外南方的酒馆也有用它的,管它叫什么?这个僧道在送经的时候,也用它提醒僧道振作精神,尤其是在放焰火的时候,因为放焰火本身是在夜里头,夜里和尚本身念着念着经打瞌睡,所以他提醒僧人本身振作精神,也有时候拍一下这个,道教有时候也拍这个。道教也是如此,道教也是拍这个玩意,你念那个窟窿之前一首西江月,昨到荒郊野外,看一白虎交加,无言无语落黄沙又北风吹雨打,在世堆心机遇,此后哪显荣华,三寸气断咬银牙,仰面西江月下他也是拍这个,所以刚才说了,什么道家一块劝悬门也是指这个说的。所以你看老道念经的时候有一个饬令件,那个饬令件底下不管他用不用,他摆着一个镇坛木,那个不叫醒木叫镇坛木,佛教那个不叫镇坛木,那个叫法规。所以这个在不同的人手里边有不同人的称呼。
现在我们见的说书人的醒木来说,那个重量来说不过也就几十两,但是在过去来说那个分量是有规定的,据南方的艺人来说过去醒木的重量有规定的,净重应该是二斤十三两五钱四分,这个有说法。两斤代表两京,南京北京,十三两代表神州十三个省大概是指明朝的时候疆域划分,这个五钱四分代表五湖四海,看起来这些个说法是古代的行政划分,这个寓意可以说是非常深远了,至于确切的历史年代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了,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明朝的划分,凡是江湖艺人不用干这一行,那可都得有师傅,没有师傅的话那没有家门了,那到哪儿也吃不开,咱们就以说评书的艺人来说他要是没有家门,没有拜过师傅,要是说书挣钱的话必有同行人来进行干涉,来携他的家伙,就是抄他的家伙,那家伙没有什么可抄的就是那块醒木,还有他的手绢,还有他当棍棒使用的东西,抄家伙的事是同行艺人的一种手段,过去同行的艺人发现没有门户说书的说书挣钱的那怎么办呢?就大摇大摆地走到他的场子面前,就用他桌上的那块手绢把醒木一盖,把那个扇子往手下那么一横看他怎么办?如果假如说这个说书的不懂这个事,不懂这个行规的话,他们就把这个东西连你这儿所挣的钱,带扇子跟醒木跟手巾一起抄走,还告诉你不允许在这儿说了,你今后在这儿说的话你必须得有门子,必须得认师傅,认师傅之前不允许米说,这个名字叫什么?就叫携家伙,就是携带的携。这个生意人携家伙的事在丰富时代在前清的时候这是常有的事这不算新鲜,民国以后这种事不见了,如果再有人抄家伙的话,没有门户的人把警察喊来了,可以跟他打官司,这个携不成人家的家伙,自个儿反倒进了法院了,能被判一个诈财的罪名,这何必呢,所以民国以后就没这事了,所以当初有人携家伙,有门户的,有师傅的艺人,应该怎么办呢?所以说书的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不能翻脸打架,你得趁住气,用左手拿扇子来说,当然扇子一把,尊枪四棒,周庄王指点余暇,三陈五两共一家,万朵桃花一树生下,说到这个地方放下这个扇子讲这个手巾拿起来放在左边,何必左携右搭,孔夫子周游列国,子路沿门教化,有径亭蛇战群贼,书记死说合天下,周济他传流后世,古今学言教化,说完的一拍醒木就可以继续再说书了,那盘道的那江湖人不敢再说什么了,这是内行人,这人家有门户,这有什么可说的呀。当然是了,如果讲说书的比较厚道比较老实,当然不再说什么了,他继续说书就完了。如果这个人狡猾一点的话,你跟我盘道我也跟你盘盘道,自个儿把醒木还拿那块手巾给盖上,把扇子还横在手巾上,让盘道的人拿开,看他怎么说,所以盘道的人得懂得这套规矩,所以他也有一套说辞,也是伸左手先拿扇子,一块醒木为叶,扇子一目前把生芽,江海湖海店离家,万丈波涛不怕,再拿起手巾也是放在左边,右手拿起醒木就说了,看醒木能人制造,看上面野草闲花,这醒木不备使用花木,也不许镶珍珠翡翠什么的,龙门武将任凭它,入在三官门下,说完了一拍醒木,这还必须得替说书的说下段的书,你说书的是说三侠剑,你还得说三侠剑,这是规矩。如果说不会这套词,也接不上人家那上面那茬你说不下去,你得包赔人家损失。那人家说了我这一天挣十块你得赔人家十块,我这一天一百,你得赔人家一百,包赔人家一天的损失,这是说书行业的规矩。

F. 于谦师爷高凤山,做儿徒叛逃师门是怎么回事,如何收场

在曲艺行里,百十来年的一大规矩就是师徒制,这项制度虽然有很多弊病,但也保证了整个行业技艺水平的顺利传承,像李鑫荃那样临去世前哀叹“我这一身本事没传人”的事情就不会经常遇到。

不过,在曲艺行业里,特别是发展壮大的相声行里,师父和徒弟之间的纠纷也不算罕见,尤其是到了近些年的新时代,相声行业里师父撕x大战进行过好几次了,闹到法院的都有。

但是曹德奎可能另有想法,他教高凤山一直有所保留,只教普通的段子,真本事不教,甚至连江湖艺人当立身之本的春典也一个词都不传授,高凤山只能利用师父不注意的时候偷学偷记,这样偷摸着也多学了不少。

到了高凤山十岁以后,按时间说该出师了,但是曹德奎并不打算放高凤山走,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教高凤山春典的重要原因,此时的高凤山已经可以每天撂地挣两块钱了,他挣多少曹德奎收多少,一分不能自己留。曹德奎甚至要高凤山每天回来后当面漱口,嘴里要是掉出芝麻粒来就证明你花钱买烧饼了,一样得挨打。此时的曹德奎就靠着高凤山挣钱过上了悠哉的生活,不仅赌钱甚至还开始抽大烟。

就这样,曹德奎一直把高凤山留到了14岁,高凤山给师父整整多干了四年。

1935年的一天,高凤山白天没挣够钱晚上去八大胡同串库果窑卖艺,没想到在一家小库果窑被警察给堵上了,一分钱没挣到,他不敢回师父家交差,一咬牙带着自己的快板连夜逃跑,一路卖艺走到了天津。实话实说,虽然有特殊情况,但高凤山此举已经算是叛逃师门了。

在天津的高凤山从一家小书馆开始干起,用自己几年的所学迅速站住了脚跟,他还首开数来宝艺人站着卖艺的先河,在此之前唱数来宝的艺人都是半跪着卖唱,从高凤山开始,数来宝艺人站起来了。

不过这时候高凤山不会春典的隐患就显现出来,天津的混混欺负他不会春典就逼迫他磕头拜师,勒索他每天百分之七十的收入。

高凤山之所以拜张寿臣为干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有靠山庇护。他在天津两年成了名挣了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兵荒马乱之下高凤山回到北京,此时的曹德奎已经病倒在一家小旅店里,他身无分文还欠着店钱和郎中医药费。高凤山毫不犹豫给师父还清了欠款,伺候了曹德奎的最后时光。

师父去世后,高凤山雇了一辆车拉着师父,自己跟在车后面步行了五十多里地将师父送回了老家北京大兴县青云店,将师父下葬后,高凤山又千方百计找到已经远走他乡的郎中,给师父结清了拖欠已久的医药费,不让师父带着债走。

高凤山学艺三年,白干活四年,虽受师父盘剥而逃出师门,成名后依然不忘师恩送师父最后一程,此举后人可鉴。

G. 天津八大怪

天津新一怪:上访上法院,不如交通要道坐排老太太;
天津新二怪:不肯闯天涯,他乡再好不如在家卖白菜;
天津新三怪:骑车还打的,自行车乘大发车人车混带;
天津新四怪:直辖无人睬,京津沪变京沪穗无人伤怀;
天津新五怪:呼唤阴间鬼,寒食鬼节十字街头焚纸哀;
天津新六怪:餐馆价格低,满汉全席敢与京城排档赛;
天津新七怪:都市国际化,百年老街名楼名店统统拆;
天津新八怪:非典一流行,各家各户鞭炮齐鸣像喝彩。

H. 法院里业务庭和立案庭有什么区别

法院里面有不同的庭,不同的庭本身服务的业务是不一样的,一个叫做业务庭,一个叫做立案庭,还有监察那方面的,今天就说业务庭和立案调料的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业务庭听名字就知道,主要就是针对做业务的法院里面的业务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吧,就是你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法院的奇奇怪怪的案件,什么样都有难度比较高,但是成长比较快,立案庭基本上都是程序性的东西,工作量不大。

两个地方各有各的优点,像立案庭那就是比较清闲,学习起来比较简单,成长空间不是特别大。你后续的话肯定是要转到业务庭的,而且你在立案庭会和好多临近退休的法官接触,听他们给你讲故事,生活丰富多彩,事情也没有那么忙,倒也还算是不错,前期要是有一个适应的时间也是可以考虑的。

I. 法院着装问题及自查整改

法律分析:1.不得披衣、敞胸露怀、趿鞋、挽袖、卷裤腿和外露长袖衬衣下摆。

2.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彩发,不得留怪异发型。男性人员不得留长发(发长侧面不过上耳沿,后面不过衣领)、蓍胡须,非特殊原因不得剃光头;女性人员留长发者不得披散发,不得染指甲、化浓妆,不得佩戴耳环、项链等首饰。

3.不得在外露的腰带上系挂钥匙或者其他饰物。

4.除工作需要或患有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

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审判制服着装管理办法》 为规范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着装行为,树立和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实行统一着装,是人民法院司法形象和干警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是维护法治尊严,依法行使审判权的需要。

第二条 人民法院审判制服包括夏服(含短袖、长袖)、春秋服、冬服、防寒服、法袍及制服配饰等。

第三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依法履行法律职务或在公共场合从事公务活动时应当穿着审判制服,佩戴法徽。非履行法律职务或在公共场合从事公务活动,原则上不得穿着审判制服。

第四条 审判制服应当按照规范配套穿着,审判制服不得与非审判服装混穿,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执行任务时,制服的季节款式要保持一致。

第五条 着装换季日期视各地季节、气候、温度变化情况,由各级人民法院自行酌定,统一要求。

第六条 着短袖夏服时,浅月白色短袖衬衣配夏裤(裙),上衣外穿,佩戴小法徽,不系审判专用制式领带。

第七条 着长袖夏服时,浅月白色长袖衬衣配夏裤(裙),上衣扎系于裤(裙)腰内,佩戴小法徽,系审判专用制式领带。

第八条 着春秋服、冬服时,上身内穿白色长袖衬衣,系审判专用制式领带,衬衣下摆扎系于裤腰内。领带下沿应与皮带扣位置大致相当。

第九条 法袍的穿着按照《人民法院法官法袍穿着规定》执行。 第十条 法徽应按下列要求佩戴:

(一)佩戴法徽仅限于审判制服,不得在其他服装上佩戴。穿着审判制服不得佩戴法徽以外的徽章。

(二)开庭审判必须佩戴法徽,其他因工作需要的场合亦应佩戴法徽。

(三)法徽佩戴位置为:

夏服,法徽佩戴在上衣左胸口袋上沿上方正中,法徽下沿与口袋上沿平齐。

春秋服、冬服,男式制服法徽佩戴于上衣左胸驳头装饰扣眼处;女式制服法徽佩戴于与男式制服相同位置。

防寒服,法徽佩戴在左胸门襟与袖笼之间中央处,高度为第一纽扣与第二纽扣之间二分之一处。

法袍在制作时法徽已绣好,不再单独佩戴。

(四)除法袍外,在其他场合执行公务、参加集体活动、会议及大型集会时均应佩戴小法徽。

第十一条 穿着审判制服,应当做到服装整齐洁净,仪表端庄得体,注重礼仪规范,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一)不得披衣、敞胸露怀、趿鞋、挽袖、卷裤腿和外露长袖衬衣下摆。

(二)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彩发,不得留怪异发型。男性人员不得留长发(发长侧面不过上耳沿,后面不过衣领)、蓍胡须,非特殊原因不得剃光头;女性人员留长发者不得披散发,不得染指甲、化浓妆,不得佩戴耳环、项链等首饰。

(三)不得在外露的腰带上系挂钥匙或者其他饰物。

(四)除工作需要或患有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

(五)不得穿着审判制服从事与法院工作性质和工作人员品行不符的活动。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因违纪违法被停职或因涉嫌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及其他不适宜或不需要着装的情形,不得穿着审判制服、佩戴法徽。

第十三条 着装人员应爱护配发的审判制服及其配饰。因公损坏、损失的,经审查批准,予以补发。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着装行为。对违反本规定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工作人员,视情节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着装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关于法院专用徽章佩戴位置及要求的通知》中有关条款不再执行。

热点内容
湖南法律硕士报考点的选择 发布:2024-11-19 14:21:19 浏览:512
司法考搜狐 发布:2024-11-19 14:19:01 浏览:93
劳动合同法教程 发布:2024-11-19 14:12:48 浏览:669
大几能考司法考试 发布:2024-11-19 14:06:33 浏览:403
道德模范的主要事迹材料 发布:2024-11-19 13:51:59 浏览:701
违反征信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9 13:42:13 浏览:262
中国民商法年会 发布:2024-11-19 13:34:56 浏览:553
2014民法段波 发布:2024-11-19 12:32:28 浏览:204
劳动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资 发布:2024-11-19 11:37:43 浏览:668
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 发布:2024-11-19 10:55:18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