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九法官图

九法官图

发布时间: 2022-12-31 04:33:18

Ⅰ 美国的最高法院,谁来监督

美国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8名法官组成,拥有最高司法权,其判决为最终判决。9名法官均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任命,如无失职,将终身任职。

美国宪法对司法的有关规定 受欧洲思想家孟德斯鸠(Charles-Louis de Montesquieu)和洛克(JohnLocke)的影响,美国宪法的缔造者把司法独立作为美国建国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等人看来,司法部门只有不听命於立法和行政部门,才能主持正义,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与自由。美国的缔造者之所以如此看重司法独立,也是由於乔治三世迫使殖民地的法官服从於他的旨意,使他的压迫政策畅行无阻。推翻英帝国统治后,美国的缔造者便将司法独立写入宪法,希望用司法对行政和立法部门加以约束,防止它们滥用权力。 美国宪法对司法的规定相当简明扼要。在第一章将立法权授予国会、第二章将行政权授予总统之后,宪法第三章将司法权授予联邦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并规定了法官的任期、工资待遇、司法权的范围等等。除第三章专门讲述司法之外,第一章和第二章也有少量涉及司法与立法、司法与行政之间关系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一、联邦司法权属於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设立的若干下级法院。法官只要行为端正,得终身任职并领取薪酬。该薪酬在其任职期间不得削减(美国宪法第三章第一节)。将司法权交给最高法院,至少在文字上界定了司法与立法和行政部门的区别,使国会和总统不得插手司法领域。这样,美国的建国者用宪法的前三章分别规定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明确了三权分立的政府结构。在将司法权授予法院之后,宪法马上谈到法官的任期和工资等相当琐碎的问题,这种安排初看起来令人费解,实际上却是出於维护司法独立的根本考虑。在殖民地时代,乔治三世可任意决定法官的任期和薪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官对行政部门的依从。所以,在宪法缔造者眼中,法官的任期和工资待遇构成了司法独立的一个根本问题。通过规定法官的终身制并给予他们稳定的、较优厚的工资,宪法试图杜绝法官为了保全职位和薪水而在处理案件时屈从於外界压力,有失独立与公正。
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过参议院审议和认可后,由总统正式任命(美国宪法第二章第二节第二条)。这一规定体现了宪法的缔造者要求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又要彼此制约的意图。由行政和立法部门掌握联邦法官的来源,使行政和立法部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司法部门的意识形态,彼此协调工作,同时也防止由不称职的人员掌握司法权力。这条规定也说明联邦法官不由民选产生。这种安排同法官可以终身任职的规定一样,都是为了司法活动的独立与公正。倘若法官由民选产生,他在判案时就不免要考虑其选民的利益与态度。倘若他没有终身职位,就更要自觉不自觉地照顾其选民的利益,以求再次当选。规定法官由总统任命和参议院认可,并享有终身职位和固定工资,可以消除法官的后顾之忧,维护司法独立。因为总统和参议员都是经民选产生,由他们任命和认可联邦法官,基本上也属於民×程序。
所有弹劾政府官员(包括总统、副总统或联邦法官)的案件须由国会(而不是司法部门)负责。弹劾案件必须由众议院发起(美国宪法第一章第二节第五条),由参议院审理(美国宪法第一章第三节第六条)。弹劾的依据必须是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各种重罪与轻罪(美国宪法第二章第四节)。
(一) 法官的任免 在任何国家的司法制度中,如何任免法官都是一个关键问题。在美国政治实践中,对法官的任命更多地体现了行政和立法部门对司法部门的制约;而对法官的罢免,则更多地体现了司法部门相对於行政和立法部门的独立。 如前所述,美国联邦法院的法官必须由总统提名,经过参议院的审议、认可,再由总统正式任命(美国宪法第二章第二节第二条)。在美国历史上,总统对法官的任命权一直被行政部门当作控制司法部门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历届总统在任命法官(尤其是最高法院法官)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偏向本党党员或至少在意识形态上接近自己的人。例如,现任最高法院法官中的共和党人都是共和党总统任命的,而民×党人则都是民×党总统任命的。虽然过份地偏向本党成员会招来反对党的批评,但这一作法已为美国各方所接受,而国会也极少反对总统对法官的提名与任命。 在美国历史上,利用自己对法官的任命来积极干涉司法部门的总统并不少见。因为美国宪法并未规定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总统在理论上可以任命无数新法官进入最高法院,从而使最高法院成为本党的一个堡垒。这方面的一个极端例子来自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 当他的“新政”在连续几个案子中遭到最高法院的抨击后,罗斯福试图任命六名新法官进入最高法院,希望藉此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由九人增到十五人,从而使亲“新政”的人成为多数。罗斯福与最高法院这一次较量的结果是最高法院改变态度,转而支持“新政”;罗斯福也因而放弃任命新法官的打算。从十九世纪中期至今,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一直限定在九人;只有现任法官因年老或死亡等原因退位,才有等额的新法官加入。但从上述例子来看,这一既成事实也并非铁板一块。 如果说对法官的任命权主要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那么对法官的罢免权则由立法部门所执掌。如前所述,对联邦法官的弹劾权属於国会(美国宪法第一章第二节第五条)。众议院弹劾一名法官,必须是由於他犯有或涉嫌犯有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与轻罪(美国宪法第二章第四节),如联邦法官克莱勃恩(Henry Claiborne)在1983年因受贿、偷税漏税等被国会弹劾。弹劾的目的是因为该法官不愿自动辞职,所以需要弹劾程序剥夺他的职位。 因为对弹劾有这种严格的要求,更因为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法官只要行为端正便可终身任职(美国宪法第三章第一节),国会并无可能通过弹劾对法官具体的司法活动造成制约。众议院发起一件弹劾案必须由多数票通过,参议院要判决被弹劾者有罪,也必须由出席议员的三分之二通过(美国宪法第一章第三节第六条)。这些严格的程序都保证了国会虽然有权罢免触犯法律的法官,但却无法干扰法官正常的司法。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总统在任命法官时试图影响法院的政治倾向,法官在就任后基本上不会失去职位或薪酬。美国司法界的一个著名说法是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在回顾他的总统生涯时,认为自己所犯的最大两个错误是任命了两个上任后就与他的意见一贯相左的最高法院法官。 但即使如此,总统(或国会)也对该法官无可奈何。因为法官可以相对独立於立法和行政部门,他们在审理案件时应更能做出公正的判决。
(二) 对司法活动的质量监督 由於法官非由民选产生,所以不需对选民负责,同时也很难说对国会负责。 因此,如何对他们的司法活动进行质量监督,就成了美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前所述,总统对法官的任命和国会对法官的弹劾,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司法部门的监督。从背景、阅历、专业知识与能力上讲,被总统任命的法官通常都能胜任工作。他们的道德品格在任命过程中也已通过审查;如果在任命后出现违法行为,国会可使用弹劾手段,解除他们的职位。 但是,总统和国会对法官的监督又是有限的: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控制;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不由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 由於同样原因,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心国会将对他进行弹劾。 国会对法官的罢免权因而对他日常的司法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对法官更有效的一种质量监督来自美国的判决体例与大众传播媒介对司法的大量报导。作为习惯法国家,美国的判决体例基本上沿袭了英国的传统:法官判决任何一个案子都采用判决书的形式。判决书的体例通常是:一、首先对案件所涉及的重要事实做客观的描述与总结;二、评介原告与被告(或其律师)的主要论点和论据;三、根据有关法律、适用先例、立法部门的立法意图、对公众利益的考虑等等,对具体案情和法律条文进行推理、分析和论证,做出判决。在理想情况下,判决书就是一篇完整、严谨的论文,它把法官对一个案子的思考和推理完整地记录下来,从而使任何人都能据此对他的判决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感到信服。一件案子判决后,判决书通常马上公布。任何人都可以在图书馆查询、借阅。近期的案子和判决书更可以通过电子媒介,在互联网上检索和阅读。这种判决体例给司法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透明度,成为对法官判案质量的一种有效监督和促进。 大众传播媒介对司法活动的质量也有著重要的监督作用。司法案件在美国一直是传媒报导的重点。尤其是比较著名的案件,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全国各大报章、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会有详尽的报导。近年来,更有摄像机进入法庭,对案件的审理过程作现场实况转播。轰动一时的辛普森(O. J. Simpson ) 案是近期最明显的例子。据称全美有近亿观众从电视上观看了该案的现场审理和判决。目前,全美各大电视台都设有专门的司法节目,邀请司法界人士评论时下的重要案件。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专门的“法庭电视”频道,全天播放美国各地的司法新闻,报导和分析重要的案件,等等。一些地方性的案件,也常有当地媒体做详细报导。 大众传播媒介对司法活动的大量报导,对教育美国公众、使他们懂得宪法和法律、熟悉司法程序、了解法官的判案等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同司法判决书一道,大众传媒把法院和法官的司法活动充分地展露在公众面前,使公众成为司法活动的监督。由於司法的透明度,法官也因此勤谨办案,以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名誉,维护公众对司法部门的信心。

Ⅱ 九头鸟问题

九头鸟,是传说中的怪鸟,是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神鸟。又称九凤、鬼车、鬼鸟、姑获鸟。《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有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九凤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人面鸟身有九首的九凤,是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形象的象征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合适的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难道还有比这句俗语更形象,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吗?然而,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着怎样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些不仅会挑逗起我们的强烈好奇心,而且对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九头鸟 - 详细信息
由于人们对“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一则流行谚语的褒贬不一,理解各异,近年在《湖北日报》副刊上又有好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形象的象征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合适的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难道还有比这句俗语更形象,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吗?然而,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着怎样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些不仅会挑逗起我们的强烈好奇心,而且对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九头鸟 - 详细信息
由于人们对“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一则流行
从鸟神到鸟
《山海经》中的九凤,是一个鸟神或神鸟无疑。然而,此后,九凤却从中国文献上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出现的种种冠以其它名称的九头鸟,不仅完全丧失了神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愈下,成了一个道道地地的鸟怪。
从汉末至唐宋,古文献中的“九头鸟”有着种种不同的称呼,主要的是:
九头鸟之别称
“九头鸟”一名,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
齐后园有九头鸟见,……
然而九头鸟之别称,古籍中甚为繁夥。《正字通》云:
鸧鸆,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 ……
《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白泽图》谓之苍鸆,《帝鹄书》谓之逆鸧。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
鬼车,俗称九头鸟,……
以上所见,就有“鸧鸆”、“逆鸧”、“鬼车鸟”、“鬼车”等等异名。由这些异名再加考索,则又会发现很多其他名称。如“鸧鸆”,是一种鸟名,但是在晋郭璞的《江赋》里,就有一种“奇鸧九头”,这种“奇鸧”也就是九头鸟。我们从下面的文章里将可以看出九头鸟的其他很多异名别称。
基本特征
1、“九头”还是“十头”?
九头鸟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九个头。但是关于这九个头,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说它本来有十个头。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 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
明杨慎《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
又有些人说它原本只有九个头,其中一个头受伤滴血永不愈合。如前引《三国典略》:
齐后园有九头鸟见,……九头皆鸣。
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 鬼车,……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
以上传说中,以《齐东野语》所记的那个“十脰(脖子)九头”的模样最为吓人,试想九个鸟头之外,还有一个鸟脖子在那里流滴鲜血,那多么可怕?
其他外貌特征
“色赤,似鸭。”(《三国典略》)
“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正字通》)案:“鸺鹠”今名猫头鹰。晋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酉阳杂俎•羽篇》、《玄中记》)
“身圆如箕,十脰环簇……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齐东野语》)
“其状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滴血为灾
“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古小说钩沈》引《玄中记》)
“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岭表录异》卷中)
“血滴人家为灾咎。”(《齐东野语》卷十九)
昼伏夜出,鸣声丑恶难听
“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荆楚岁时记》)
九头鸟
“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表录异》卷中)
“昼盲夜了。”(《正字通》)
“夜飞昼隐。”(《酉阳杂俎•羽篇》)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 (《酉阳杂俎•羽篇》)
“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 (《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
滴血或落毛,危害小儿
“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水经注•江水》)
“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玄中记》)
“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猗觉寮杂记》卷下)
其他特征
“爱入人家烁人魂气。”(《岭表录异》卷中)
“见火光辄堕。”(《正字通》)
关于九头鸟的特征,宋梅尧臣《古风》一诗说得比较详细,今录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关于九头鸟之禁忌
由于九头鸟是一种凶鸟,民间对它畏惧有加,于是有种种对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办法。
1、禁忌
“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水经注•江水》)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酉阳杂俎•羽篇》)
“小儿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记》)
2、禳解及驱除
“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齐东野语》卷十九)
“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引小说)
“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荆楚岁时记》)
九头鸟 - 传说来源
九头鸟的传说起源甚早,传播极广,在久远的传播之中,各时代各地区差异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难。从现存古籍文献中,我们找到几个起源。
起源于“九尾鸟”
《广韵》:“鸧鸹,《韩诗》云: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
这种“一身九尾”的鸟,曾经被孔子看到过,当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非常怪异。后来有人将它叫做“鸧鸹”,也就是猫头鹰一类的鸟类。九头鸟也许就是从九尾鸟演变而成的一种传说凶鸟。
起源于天帝游女的传说
《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
这是最早的关于仙女下凡的传说故事。仙女下凡之后,穿着毛衣是鸟,脱下毛衣是女。她在与豫章男子结婚生女后,回到天上,后来又把三个女儿都接走了。所谓“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指她飞回天上未接女儿时,再到凡间来寻找女儿。为了防止她把别人家的小儿当成自己的女儿接走,于是民间形成了这种对它的禁忌。这个传说一直延续下来,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如:
《搜神记》卷十四: 豫章新豫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云,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水经注•江水》: 阳新县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言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亦谓之夜飞游女矣。
《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略云: 昔有田昆仑者,家贫未娶。禾熟时见三女于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飞去,昆仑攫得小者天衣,遂挟以为妻,携回见母。经年产子,名曰田章。昆仑被点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屡经恳求,母不忍拂其意,即发藏畀之。女著衣便腾空上天而去,虽母哀号,不之顾也。然终念儿子,乃与二姊复下凡游戏,冀见其儿。其时田章五岁,受董仲先生教来觅母。三女遂将天衣共乘小儿上天。天公怜悯外甥,遂教其方术伎能。经四五日,儿年已十五矣。天公即与以文书八卷,令其下凡。儿三才俱晓,天子闻知,即召为宰相。后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起源于“女岐”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
丁晏笺:“女岐,或称九子母。”
这是古代楚国关于神女女岐的传说。从女岐无合(无夫)而生了九个儿子,那么她九个儿子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取之于人”,于是民间就有对她的禁忌,认为她会时常下凡来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变成“九头”之说,后又与“天帝游女”或姑获鸟等传说糅和流传,形成九头鸟的传说。
产妇所化的厉鬼
这个起源说法仅见于《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作为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九头鸟传说肯定是一个多源而又分派的传说故事,要完全弄清它的源头和流变,尚须进一步的考证。

九头鸟

有关资料
1、《楚辞•天问》: 见前引 。
2、《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
3、《文选》晋郭景纯(璞)《江赋》: 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
4、张华《博物志》佚文: 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5、鲁迅《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 见前引 。
6、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见前引。
7、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见前引。
8、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
9、《广韵•鸧鸹》: 见前引 。
10、《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 :见前引 。
11、《正字通》: 鸧鸆,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1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钓星,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言产死者所化。
13、又: 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白泽图》谓之苍鸆,《帝鹄书》谓之逆鸧。
14、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 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15、宋梅尧臣《古风》诗:见前引 。
16、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 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
17、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岭外有虫名暗夜,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其状如大蝴蝶。
18、明杨慎《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
为什么称湖北人是“九头鸟”?
楚民族是一个崇拜龙凤的民族。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凤鸟的化身。《白虎通,五竹篇》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便是凤。故楚人对凤总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们尤其喜欢以凤喻人。传说楚庄王刚刚即位时,整天寻欢作乐不问国事。伍举便进谏问:“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鸣,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以鸟喻庄王,庄王也以鸟自喻。这鸟飞能冲天,自然便联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鹏者,凤也”。其凤后观有一头,上看有一头藏于身下,前看仰首观云。在古人的观念中,凤是一种神鸟。《山海经》说:“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凤鸟飞腾,继之以日夜”,“凤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凤其展鸣,惊天地,泣鬼神兮”, 三凤九头,“其志大兮,其慧远兮。”古时楚国辖湖北、湖南两地。自古英才辈出,而荆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劳且聪慧,举国皆知,故有一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安庆佬。”的来历?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安庆佬.”据说这句话源于清代,说起来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也是在那时候,安庆人也确实了得,文坛出了霸主桐城派,“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还出了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六尺巷”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安庆的文化史,同时也是安徽文化史,安庆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安徽的发展史,其重叠部分有十之八九。
九头鸟 - 与法律—美国法院
美国最初最高法院推事九位大法官——“九头鸟”
九位大法官平起平坐,一人一票,所以说九位大法官像九头鸟,飞起来东西南北都有可能,以简单多数导航。
九头鸟 - 为什么叫湖北人叫九头鸟?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一则流行谚语的褒贬不一,理解各异,近年在《湖北日报》副刊上又有好几位作者对此各抒己见,颇为热闹。有一位原籍武汉的台湾民俗学家朱介凡也撰有《九头鸟传说》一文,此文长两万字,引述中国古典文献包括许多地方志中的材料近百条,对九头鸟这一俗谚的今古演变及社会文化内涵进行细密考评,原刊于《东方杂志》,后选入作者自编的《中国谣俗论丛》。近日重读此文,感到他不仅是引述资料最丰富,而且是论析明晰合理、令人信服的难得之作。笔者特撰短文予以评介。
介凡先生认为,九头鸟的传说,实脱胎于《楚辞》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这九头凤就是九头鸟的最早说法。也可以说九头鸟就起源于《山海经》中的九凤。凤本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九头凤就更加神奇了。《山海经》中不仅有九首之凤,还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而且在讲究阴阳和合的古代中国,九是阳数,寓吉祥神圣意味,所以九头鸟最初并不含妖气。
关于九头鸟染上妖邪之气,在中国民俗中演变成招人厌恶的反面角色,是从汉代小说所载“周公居东,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犹余九首”开始的,后来的《荆楚岁时记》、《酋阳杂俎》、《齐东野语》诛书的记述渲染而广为人知。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留下《鬼车诗》一首,对此有最为生动完整的记述:“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属,弯弧陴遂出九州,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透,自从狗嗤一头落,断头至今清血流,迩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咻鹠。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有时余血下点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两头反为祥。……”这里讲,对九头鸟的仇视,是从春秋时曾被楚人战败的周公开始的。后来此鸟被天狗咬去一头一尾后,断头处血流不止,人们以为被血滴玷污即属不祥,于是九头鸟就成妖邪之物了。但欧阳修不信此说,而是主张“凶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见妖由人生,同九头鸟的形态习性其实并无多大关系。
以九头鸟象征人事,介凡先生从历史上举出两例。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张居正为相有关。这里又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张居正为相时,大权在握,整顿吏治,声誉日增。患病时,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迹近铺张,事为九大御史前后参奏,而张之地位并未动摇,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因此当日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以为九头鸟再厉害,也敌不过一个湖北佬。在这个说法里九头鸟乃指九御史,并非湖北人。其二是说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御史,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乡,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因而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由此可以看出,这九头鸟的谣传,原是当日政敌散布出来以攻击张居正的。
另一说是这句谚语出于清初满人对湖北人的诅恨。据有关史料记载,鄂之圻黄地区,曾据山岩拼死抗清。大局既定后,那些难忘故国的遗民,又拒绝同清廷合作,如有受清廷笼络所利用的,众所共弃;乃使满人为官湖北者,莫不恼恨交加。在无可奈何之下,因荆楚向有九头鸟传说,于是编造了这句谚语。后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再次证实了这句谚语的活力。因而在台湾出版的《湖北文献》上刊出的诗作,高唱:“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政权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
至于在民间,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介凡先生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诈较多。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讨厌他们,见而生畏。武汉又是湖北的代表,本来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武汉佬”,因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后来就变成湖北佬了。
从这位深谙湖北风土人情的台湾学者的文章可以看出,九头鸟本是从楚人所崇拜的凤凰形象脱胎而来的,在中古时期才染上妖邪色彩进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后,才把它和湖北人联系起来。但它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含义,有时用以象征湖北人的丰富智慧和对邪恶强暴势力的强有力抗争,有时则用以嘲讽在人际交往中的狡诈。这些含义和用法都是历史形成的。既然如此,我们在今天也就没有必要就九头鸟本身确定一个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释。随着湖北人地方性格及其历史地位的丰富发展,九头鸟这句俗谚自然也会具有新的

谚语的褒贬不一,理解各异,近年在《湖北日报》副刊上又有好

Ⅲ 简述西方司法独立原则。

以美国的司法独立原则为例,美国的各级法院法官大多是从开业律师中选内拔出来的。联邦法院的法官容,从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到最高法院,都是由总统提名,交由国会参议院认可同意由总统任命的。至于各个州,有的采选举制,有的采任命制,有的实行选举与任命的混合制。在美国,高级法院法官极少数是由下级法院法官升任的。

美国的法官尽管也有级别之分,但在工资收入方面区别不大,在履行审判职责时法律地位更趋平等,法官的独立自主性也更强,等级色彩尽管存在,但相对弱化。

(3)九法官图扩展阅读

司法独立最早是作为一种观念被用作对抗王权的专横和对民众权益的保护。司法独立原则在现代各国宪政中得到普遍尊重和确认,作为一项现代法治原则,尽管各国的立法和制度设计有所不同,但基本认为其指法院、法官独立地行使司法权,法院、法官的审判活动只服从法律与良心,不受外来干涉。

较美国而言,德国的法官人数比较庞大,法院的管理需要法院院长兼管法院行政事务,这就使法院带有一定的行政性。同时政府行政官员对法官的行为也有一定约束力,这就造成行政权与司法权一定程度上的紧张。

Ⅳ 法官先进事迹演讲稿3篇

演讲稿 作为演讲者在演讲时所依据的文稿,是演讲成功的关键。那么法官先进 事迹 演讲稿怎样写?下面我分享了法官先进事迹演讲稿,供你阅读参考。
法官先进事迹演讲稿篇1
某某同志现任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是一名矢志于审判岗位上的优秀女法官。

从事法院工作25年以来,她凭着对法官职业的忠诚热爱,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秉公执法,忘我工作,累计办理了 件、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她也因此多次荣获

连续三年没有发生错案和上访投诉案件

公正执法,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好法官

某某是刑庭的一名审判员。多年的法官经历铸就她正直、机智的性格。她深知,自己手中的审判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她只能用手中的权力来保卫人民的安宁。自从“严打”整治斗争开始后,某某更是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作为一名刑事庭的法官,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惩罚邪恶是她的职责。她一方面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恪尽职守,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作为一名刑事庭审判员,如何在“严打”期间准确、及时审结案件,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个难题。某某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将案件依收案时间先后排列,定出时间表,按计划审结。此外,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白天抓紧时间开庭调查,工作时间不够用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写法律文书、阅卷。熟悉审判的人都知道,开庭不仅是个脑力活,它需要审判员的大脑高速运转,掌握庭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开庭还是个体力活,一个庭开下来常常口干舌燥。作为审判员,某某承办了大批案情复杂、审理难度较大的案件,许多庭要开上一天。

公正执法,审慎细致办“铁”案

作为一名党员,某某深知,只有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因此,在贯彻执行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的同时,对于每个案件,她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力求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她在庭审前认真阅读卷宗,制定周密细致的庭审提纲,为开庭审理做好充分准备;在庭审过程中和庭审后认真组织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反复推敲案情,力争将每件案件办成铁案。

讲政治、讲大局,力求最佳社会效果

在政治上,某某同志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党的知识,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在每次严打整治斗争中,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大局,她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同时,还争取使案件审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就案办案。在此期间,她接连审理了几个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凡是此类案件中,如果民事部分处理不好,极易引起被害人或其家属的激烈情绪,激化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对此类案件,她总是提醒自己要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司法为民 扶助弱者某某同志在办案中,牢记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惧辛苦,不怕麻烦,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她总是冲锋在前面,并且她能平等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来访的群众,她热忱地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真诚的为他们排忧解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懂法的农民群众,她更是十分耐心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

廉洁勤政 一身浩然正气

公正办案,廉洁是根本。在工作中,某某严格执行红山区政法干警“十条禁令”,始终拒说情,拒吃请,拒收当事人的一切财物,坚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秉公执法,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次,她主审了一起盗窃案。她的同学是这位被告人的亲戚。一天晚上,同学专程上门说情,要求看在同学的面子上,判处被告人缓刑。面对挚友企盼的目光,她耐心地解释:“老同学,你应该理解我的工作。办案是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科学量刑判处。假如枉法裁判,岂不是执法犯法?”听完这些话,老同学拂袖而去。审判结果,这位同学的亲戚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她执著坚定的是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维护的是法律的神圣与尊严。多年来,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但她常说:“既然我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自某某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某某同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她深知做一名新时代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她将继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把公正与效率做为其行动的指南,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法官。
法官先进事迹演讲稿篇2
他是一个勤恳敬业、廉洁奉公的好法官。自入党xx年来,他躬身实践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到“司法为民”,淡薄名利重事业,励精图治,有所作为。他曾连续11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盛市、县表彰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xxxx年xx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为四级高级法官。今年,新春伊始,XXX被XX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拾政法战线先进干警”,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他拾十佳”法官荣誉,受到通报表彰。

不学习就没出路

xxxx年XXX从部队复员到XX县法院工作,岗位的变换让他感到了自身 法律知识 的欠缺,因为他知道,法官自己法律知识掌握不牢,就不可能做到公正、准确地办案。从此,XXX发扬“钉子精神”,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学习。他把自己身边的同志当作良师,虚心求教;经常向一直从事审判工作的同志请教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苦心研读法律知识。xxxx年xx月,他顺利拿到了XX省高等 教育 自考法律大专文凭,成为当时XX县法院第一个自考大专 毕业 的人。xxxx年x月,他又报名参加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本科的自学考试,即“小自考”。由于报考难度较大,和他一起报名学习的许多年轻人都中途退却了,只有XXX依然以坚强的毅力坚持着,当别人在工作之余看电视、打扑克消磨时光的时候,他却在灯光下孜孜不倦地读书。XXX只用了两年时间考完了所有科目,在他44岁那一年获得了法律本科文凭。然而学无止境,他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深知法律更新很快,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现在他每天都要抽空学习法律、司法解释等有关法律知识。

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XXX还组织和督促庭内同志学习。他告诫庭内同志:“不学习就没有出路,只有争做‘学习型’、‘知识型’的法官,才能适应审判形势的新需要”。在XXX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庭同志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人人取得了法律本科学历,两人通过了司法考试。

同时,XXX还把结合工作写宣传、信息、调研 文章 看作是提高审判人员综合素质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他个人在全国、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有力地宣传了法院审判工作,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不拿权力做交易

XXX在法院工作了xx年,办过几千件民商、审监、执行、刑事案件,从没办过一件冤假错案,没吃过当事人一顿饭,没收过当事人一分钱,没办过一件人情案。尤其是在刑事审判庭工作后,求他“开条口子”、“轻判一点”、“网开一面”的上级领导、同事、亲友非常多,可是他始终坚持“什么大也不如法律大,任何时候都要对法律负责”这个理念,从不受外界的干扰影响。虽然他爱人没有工作,家里生活全靠他一人的工资,家境很不富裕,但他深深地知道“吃人东西嘴短,拿东西人手软”,法官一出现不廉洁的行为就会影响到案件质量,公正司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他的“无情”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的人都只有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对这个‘刀枪不入’的人真是毫无办法……”XXX却常说:作为一名法官,给群众办事是应该的,若收了当事人的礼,没办成事当事人会骂我“不是人”,收了礼物办成了事当事人也同样会在心里瞧不起我,自己行的正,走得端,办案公正,那些歪门邪道就钻不了空子。

xxxx年xx月,在审理被告人汪畅犯购买使用假币一案中,当事人为减轻罪刑,托任某领导的襟兄来说情,夜晚又带着两瓶名酒等贵重礼品,敲开了XXX的家门,请求给点面子,要求“放此人一马”,并说事成之后,定当重谢。XXX不但没有收他送来的钱物,还对当事人给予严厉批评。该领导大动肝火:“你这小小的一个庭长,敬酒不吃吃罚酒……”XXX果断地回答:“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权力,岂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说情者见无孔可入,无计可施,悻悻拿起钱物离去。XXX顶住了各方压力,依法公正地作出了有罪的判决。

尽管如此,有的人还是半信半疑,总觉得办事不“表示”心里不踏实。在审理原告宋华晔与被告邹太明争水纠纷中,XXX经过说法论理,到案发地进行调查、绘制现场图,查明了纠纷起因,宣告被告邹太明无罪,同时驳回自诉人宋华晔民事赔偿请求的判决。被告没想到自己的官司能够打赢,当场掏出1000元钱表示谢意,XXX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不作表率何谈称职

XXX常说,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是党把我培养成一名法官,不拼命地干好工作就对不起组织的培养教育,越是资历老,越要当好表率。

当过军人XXX依旧保持着军人优良的作风。在XX县法院工作xx年来,XXX严格遵守法院劳动纪律,院考勤登记簿里记载着他全勤的记录,他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也从未因私事请假过一天,很少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和节休假日,工作起来不分白天和黑夜,从不叫一声苦和累,同事们都叫他“拼命三郎”。

在审判工作上,他更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办案。作为刑事审判庭的庭长,他严把案件审查关,既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力,防止重罪轻判,使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又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不偏不倚,不枉不纵。

xxxx年x月,在审理被告人张甫弟犯奸淫幼女罪一案中,为做到定性和量刑准确,XXX认真做好对检察机关移送的主要证据审查的同时,他还先后3次深入到案发当地,步行90余里,调查走访了所有当事人,整理了12份107页的材料,查清了被告人张甫弟在两年的时间内,先后对四名七岁至九岁的幼女多次进行奸淫的事实。尤为重要的是,被告人将四幼女集中在一起进行猥亵和实施轮流奸淫。据此,XXX5次召集合议庭其他成员进行合议研究,认为张甫弟不仅奸淫幼女多人,且情节恶劣,依法应予以重处,并及时将张甫弟一案依法移送XX州市中院管辖。经审理,XX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奸淫幼女罪,判处被告人张甫弟死刑。由于XXX的严格把关,避免了重罪轻判,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终于得到了法律的严惩。

xxxx年x月,正值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开始不久,检机关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将某中学学生谢藤军、江波、李宗建、李友成提起公诉,此案受到全国多家新闻媒介的竟相关注和炒作。XXX主审此案,经过认真审理查明,他认为谢藤军等4人成立的“新龙会”组织,是学生中的一种帮派组织,成员几乎是14岁至16岁的初中学生,其宗旨主要是对抗另一学生帮派组织“飞鹰帮”,既无构成犯罪的行为,更无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构不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要件和犯罪特征,“新龙会”仅属于一般非法组织。因此,他没有受“严打”整治斗争、新闻界和政法内部已定性的影响,严把案件性质和罪与非罪的界限关,依法宣告无罪,避免了一起重大错案的发生。事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同行一提起这件事,都向XXX投来了敬意的目光。

任刑事审判庭庭长7年来,XXX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争第一的精神,带领全庭法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XX县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长期稳定地保持全市领先的优势:在全市法院对口考核中连续五年名列第一;连续两年实现案件审结率、高效审判率、当庭裁判率、上诉维持率、自诉案件调解率五个100%,并实现了无抗诉案;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先后被省市县评为“严打”斗争先进集体和省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XXX个人每年主审全庭案件的40%以上,个人所办案件连续五年无改判案件。他因此也受到了本院乃至其他兄弟单位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同志的尊重,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楷模。学习的对象。
法官先进事迹演讲稿篇3
赵静,女,1966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 文化 。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政工科长,现任遂平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分管行政审判和办公室、技术室工作。

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赵静同志总是兢兢业业,求实苦干,其本人和所分管的工作均取得了一流的业绩。她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组织工作者和优秀妇女工作者。1999年12月被县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2000年2月被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2001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一教育三整顿”先进个人,2002年3月被中共遂平县委评为“学教”活动先进个人。2004年被驻马店市政法委授予“十佳政法干警”,被驻马店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驻马店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1996年、1999年、2000年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7年荣立个人二等功,2007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优秀女法官。所分管的办公室、技术室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所分管的行政审判工作多次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行政审判工作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一、勤勉敬业 无私奉献

赵静同志从进入法院工作到现在已二十三年了,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政工科长、副院长,她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八年里,她每年审结的案件均居全庭之首。为了多办案、办好案,她加班加点,把装订卷宗拟写法律文书等工作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特别是在1996年严打期间,她主动办理大案要案,经常阅卷到深夜,在三个月的时间审结刑事案件60余件,有力了打击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所审理的案件没有一起超审限,没有一起被发回重审的案件。1999年,她通过竞争上岗任政工科长后,在“三讲”教育中任活动办公室负责人,她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舍小家顾大家,圆满完成各阶段的任务,遂平法院“三讲”教育的 经验 材料,在全市法院得到推广。2002年12月,赵静担任副院长。走向领导岗位后,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率先垂范,事事以身作则。在行政审判工作中,她和审判人员一起到乡村审理案件,并将审判经验及时进行归纳 总结 ,所撰写的《搞好非诉行政执行,树立法院公正中立形象》一文被《驻马店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法院网》等多家报刊转载。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她对所分管的行政审判工作也严格把关。为提高行政裁判文书的质量,她对裁判文书中事实的认定、法律法规的适用、说理认证都严格把关,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有效提高了行政审判法律文书的质量。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她常常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被干警称为最忙碌的院长。荣誉的背后,往往包含着巨大的牺牲。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赵静同志有着数不清的艰难割舍,但不管自身有多少困难,她都努力克服,从未有因为私事影响过工作。作为一名女同志,她家庭负担较重,父母和自己又不在一起生活,孩子正在上高中,丈夫在外地工作,无暇顾及家庭。这样工作、家庭的双重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为了搞好工作,她不得不将孩子委托给亲戚照顾,有时一星期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由于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2008年10月份的一天晚上10点左右,她正在加班审核一起复杂行政案件的卷宗材料,亲戚打电话催促她去医院看望因高烧住院的孩子,接到电话后,她心急如焚,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审判工作,她强忍着泪水,坚持把开庭审理的全部材料审核完毕后才匆忙赶往医院。当她赶到孩子病床前得知孩子高烧达40℃时,她的双眼湿润了,她深深感到了内疚,含泪对孩子说:“妈妈对不住你”。

二、情系群众 秉公执法

作为分管行政审判工作的副院长,赵静同志深知行政案件的特殊性,由于被告一方为国家机关,案件往往成为政府与群众关注的焦点,除了要考虑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外,还要考虑相关的社会矛盾的处理,以保证案件的审判有一个好的社会效果。2005年以来,她组织行政庭干警持续开展了“行政审判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到案发地就地开庭审理案件,既提高了案件审理的透明度,又方便了群众诉讼,真正做到为民、便民、利民。在审理原告遂平县阳丰乡索店村管庄村民组起诉被告遂平县人民政府,第三人阳丰供销社土地权属纠纷案件中,赵静同志亲自担任审判长,并组织巡回法庭人员到原告所在地阳丰乡索店村委开庭。由于此案涉及管庄村民组的切身利益,管庄村民组曾组织村民上百人到多个部门进行信访,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庭审吸引了大量的群众前来旁听。在庭审后,赵静同志及时组织双方进行多次协调,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双方终于握手言和,群众对巡回法庭到家门口开庭的做法拍手称赞。事后,遂平县阳丰乡索店村管庄村民组的村民代表专门向法院送来了一面“秉公执法,清正为民”的锦旗,以此表达他们的谢意。

在行政案件审理中,有些行政机关为维护自家单位所谓的“面子”,常常找到赵静同志进行说情。但赵静同志秉公执法、不畏压力,她常说:要当好法官就要公平正义,做到问心无愧。在审理原告刘某诉遂平县森林公安分局不服行政处罚纠纷一案中,遂平县森林公安分局在行政处罚程序不合法的情况下,强制刘某交纳罚款4000元。在刘某提起诉讼后,该局领导多次找到赵静同志打招呼,要求法院维持其行政处罚决定。刘某及其当地的群众也带着怀疑的眼光注视着法院。在案件审理中,赵静同志查明该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未让原告行使陈述申辩权利,违反了行政执法程序。为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公民的权利,赵静同志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依法判决该局败诉。这一判决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应,群众纷纷称赞:“法律是公正的,法院是公平的”。

自分管行政审判工作以来,赵静同志带领行政审判庭创新审判机制,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动、院长、庭长、审判员三层推进”工作法,大部分案件协调解决,有效缓解了官民矛盾。经过不懈的努力,所分管的行政庭审理的案件协调结案率逐年提高,2009年协调结案率达到85.7%,由于所审结的案件质量好、效率高,无一被中院改判和发回重审,无一矛盾激化、集体上访现象的发生,连续五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行政审判工作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三、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在搞好行政审判工作的同时,赵静同志还分管着事务繁杂的办公室和技术室工作。在司法技术鉴定工作中,赵静同志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技术鉴定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快捷高效地进行委托评估、委托拍卖和司法技术鉴定工作,为审判和执行工作及时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有力地配合了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机关管理工作中,赵静同志注重身教胜于言教,她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凡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干警遵守的,自己首先严格遵守。由于办公室所负责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头绪较多,事情繁杂,工作任务繁重,为了给审判业务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赵静同志常常加班加点,节假日很少休息,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她患上了腰椎体变形疾病,但她仍坚持上班,利用中午、晚上进行治疗,从没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天工作。为保障全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她从细微小事抓起,协助院党组健全和完善了后勤管理工作的《安全保卫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诉讼费管理规定》等各种 规章制度 ,同时严格枪支、弹药、警械警具的管理,逐步实现了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 财务管理 方面厉行节约,勤俭持院,所分管的后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院里先后更换新警车十余台次,购置办公、办案用微机五十余部,在她的多方协调下,几年来,共争取审判法庭项目建设资金300多万元,新的审判法庭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制度健全,后勤管理工作到位,遂平法院已连续六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多次荣获市县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

四、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作为一名法官,赵静同志在工作中还始终恪守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办案的原则,坚决抵制各种说情、诱惑和压力,在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矛盾抗衡中,始终保持一个人民法官的高尚情操,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到吃请不到,送礼不要,说情辞掉。如在审理陈某诉遂平县政府、第三人闫某不服房产登记一案中,在案件诉讼阶段,陈某到赵静同志办公室,跪在地上哭着要求法院给他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并掏出一沓现金放在赵静同志的办公桌上,赵静同志及时将钱退还给她,并将她扶起,让她坐下,耐心的对地讲解相关的法律规定,让她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赵静同志又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最终化解了双方的纠纷。事后,陈某感激的说:“赵静法官为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真是俺老百姓的青天啊!”

由于赵静同志分管着行政审判工作,很多人打听她的电话、住址,也有人多次通过其亲朋好友约其出去吃饭,都被其一一拒绝。她经常说:“做人民公仆、就要安于乐守清贫,淡泊人生名利,不义之财分文不取。”她用自身的模范行动为身边的干警树立了榜样,维护了法官公正廉洁的良好执法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赵静同志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着,她巾帼不让须眉,用自己的言行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她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树立了一名女法官的良好形象。在众多的成绩和荣誉面前,赵静法官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她心怀高远,锐意进取,正在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嵖岈山风光之美,美在自然铸就,美在天地和谐,

赵静法官之美,美在无私奉献,美在公平正义!

看过“法官先进事迹演讲稿”的人还看了:

1. 法院爱岗敬业演讲稿3篇

2. 法院法官践行三严三实演讲稿

3. 个人先进事迹演讲稿3篇

4. 先进事迹演讲稿精选3篇

5. 先进人物事迹演讲稿3篇

Ⅳ 美国最高法院有几大法官

美国最高法院有9大法官。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审判机构,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的9名终身法官组成,其判例对全国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权,即有权通过具体案例宣布联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违宪。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从一个开始不受人重视的小角色跃升为如今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可以说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1、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政框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三条对国家的司法权进行了规定。虽然起初三权之中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但开国先贤们始终坚持权力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力图通过三权之间的相互牵制使得各个部门安守本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这种特殊的分权体制内逐渐地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2、判例传统
美国承继了英国普通法的判例法思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大量判例的积淀,不断刷新原有的宪政原则,在宪政结构各个层面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使得美国宪法获得了长久不衰的生命力,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每个判例都折射出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主题、基本社会现实和主导的法律理论和法律思想。因此,美国宪法的发展史主要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史,联邦最高法院是宪法的现行发言人,在程序所规定的界限和对宪法基本理念加以尊重的基础上,联邦最高法院成为进行冷静再思考的场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联邦最高法院一直在塑造着美国。
3、富有开拓精神的大法官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建立之初,三权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如宪法的解释权和司法审查权的归属并无定论,联邦最高法院杰出的大法官们在案件审理中巧妙地将这些权力收入囊中,为联邦最高法院日后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在废除种族隔离和保护人权上,以沃伦为首的大法官们也走出了勇敢的一步,表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胸怀。
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正式头衔都是用Justice(公正),而非通常用的Judge(法官),可见其地位之崇高,美国人把他们看作是宪法所赋予的广泛个人自由的监护者和解决全国性重大争论的仲裁人,大法官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法律贵族和政治精英,他们总是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审时度势,用手中的法之金剑,指引美国宪法的行进方向,美国宪法中即使是最微小的进步与变革都深深地渗透着大法官们的缜密智慧与穿透现实、洞察未来的力量。
4、妥协的精神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民众之间,适应不同的社会背景,为各个时期社会重大问题的交锋提供了公开的场合,以公开的方式将社会问题肢解、剖析;以判决的形式对各种利益做出价值判断,并对利益之间的冲突做出权衡,弱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Ⅵ 巡回法庭什么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属机构,主要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最高法可能设立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华北六大“巡回法院”。每个分区成立一个巡回法院,巡回法院高于省级高院,未来案子不到最高法院去审理了,可直接在巡回法院审理,巡回法院就相当于最高法院的一个个分院。
巡回法庭有何不同:
巡回法庭是法院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试验田。在法律框架内,法院能采取的改革措施基本都在巡回法庭率先落实,进而达到“案件审理公平公正,程序开放透明,裁判文书法理交融令人信服”的效果。
最高法巡回法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力图落实“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
中国法院以前一般采取合议庭讨论的审理方式,判决由集体商讨后做出,很难界定责任。“过去经办法官认为,即便案件出了错,自己也只是提议人,判决毕竟是由领导签字、批准的。”上海某基层法院的法官表示。
而“主审法官制”则是以主审法官为办案核心的审判团队运行机制。实行“主审法官制”后,主审法官直接签发法律文书,对案件的质量、效率、效果终身负责。而主审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组成审判团队,受主审法官领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审判机制和管理模式。
主审法官签发文书,一槌定音,权利增大,因此,选派什么人任职最高法对巡回法庭法官就需要特别讲究了。这包括了五个方面的考量:一是优秀的审判长,特别优秀的代理审判长可以破格提拔;二是十年以上审判工作经历;三是精通审判业务,具备办理重大疑难案件能力;四是具备独立签发裁判文书能力;五是熟悉多个审判领域的优先考虑。
除此之外,巡回法庭实行扁平化管理,不设固定合议庭和固定审判长,综合行政、司法调研、后勤事务、政工监察工作统一由综合办公室负责,不单设机构。在监督机制方面,巡回法庭设专职廉政监察员,负责巡回法庭的日常廉政监督工作。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机制,强化防范司法腐败的机制。巡回法庭主审法官由最高人民法院选派,每两年轮换一次,防止与地方形成利益关系。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统一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立案信息、审判流程、裁判文书面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锁定》
第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受理巡回区内相关案件。第一巡回法庭设在广东省深圳市,巡回区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第二巡回法庭设在辽宁省沈阳市,巡回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有关规定和审判工作需要,可以增设巡回法庭,并调整巡回法庭的巡回区和案件受理范围。
第二条
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巡回法庭作出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三条
巡回法庭审理或者办理巡回区内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以下案件:
(一)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
(三)不服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
(四)对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案件;
(五)刑事申诉案件;
(六)依法定职权提起再审的案件;
(七)不服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罚款、拘留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八)高级人民法院因管辖权问题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或者决定的案件;
(九)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批准延长审限的案件;
(十)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协助案件;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巡回法庭审理或者办理的其他案件。
巡回法庭依法办理巡回区内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来信来访事项。
第四条
知识产权、涉外商事、海事海商、死刑复核、国家赔偿、执行案件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暂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审理或者办理。
第五条
巡回法庭设立诉讼服务中心,接受并登记属于巡回法庭受案范围的案件材料,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对于依照本规定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受理案件的材料,当事人要求巡回法庭转交的,巡回法庭应当转交。
巡回法庭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在最高人民法院办案信息平台统一编号立案。
第六条
当事人不服巡回区内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向巡回法庭提出。当事人直接向巡回法庭上诉的,巡回法庭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巡回法庭。

Ⅶ 三公九亲为何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Ⅷ 法官的仪式装束

法官服是法官的工作制服,法官服样式有:男式风衣、女式风衣、男式夏装、女式夏装、法官袍(男女一致),上班时间和外出执行任务时,夏季时穿夏装,冬季时穿风衣,开庭一律穿法官袍。
2000式审判服,完全取消了带有军事化的装饰,突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文职政法官员的特色;法官袍的设计思想,完全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2000年3月10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身着2000型新式法官服,向人大代表做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肖扬的着装,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天,国内外各媒体纷纷给予报道:中国法官要换新服装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设计指导思想,2000式审判服的设计力求突出有中国特色的法官形象。大连碧海企业集团公司首席设计师于泽正参与了2000式审判服的设计工作。他告诉记者,接到设计要求后,他们设计出两套方案:中山装与中山装式袍;西服与宽松式散袖口袍。
于泽正强调说,法官袍的设计思想完全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代中国男人穿长袍,女人穿旗袍,西方不少知名服装设计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取用”中国袍的创意。法官袍具有显著的中式服装特点。旗袍的两边开襟运用到了法官袍上,保证了穿着者坐堂问案时,衣服庄重整齐。法官袍散袖口、立翻领上绣有本色服饰“麦穗、齿轮、华表”图案,运用的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带亮的丝线绣在黑色面料上,产生一种浮雕艺术效果,更具感染力。胸前门襟那浓烈的中国红撞击着人的视角,居袍上三分之一处的黄金分割,红彤彤的中国传统固有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在英美法律传统里,宗教与法律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因此司法仪式具有宗教般的神圣色彩。举法庭装束为例,在英国,法官至今仍然保留着出庭穿长袍戴假发的传统,“在欧洲大陆国家人士的心目中,关于英国的法官,常常有这样一幅浪漫的图像:他们身着绯红色的长袍,头戴巨大的假发,在一所镶嵌华丽的法庭上进行审判”。在美国,也继承了英国法官出庭穿法袍的传统,但进行了一些改革,法官出庭一般都穿黑色长袍,但不戴假发。

Ⅸ 泷川事件的事件发展

1933年春,文部大臣鸠山一郎在第64届议会上作出将处分“赤化教授”的公开承诺。泷川事件便开始于此。在此之前的1932年10月,日本发生共产党集体被捕的热海事件。与此同时,九名法官和法院职员也在11月下旬遭受指控。右翼团体借此结成维护国体联合会,指出导致司法官员赤化的原因在于帝国大学法学部教授的赤化,并以此为由发动了驱逐赤化教授的运动。该运动的司令部是政友会干部小川平吉主持的报纸《日本》。
蓑田胸喜,这位过去曾在《原理日本》上一再攻击赤化教授的国士馆教授,将该年11月末起至年末的这段时间在《日本》杂志上连载的论文,于次年的1月汇集成题为《日本全面赤化症状,根绝司法部门丑闻事件祸因的逆缘,昭和维新的正机》的小册子,发送给政界的各个重要人物。小川的女婿,政友会中担任国会议员的宫泽裕收到该小册子之后,于1933年2月1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会议上要求鸠山文部大臣驱逐赤化教授。尽管宫泽在所提要求中并未举出具体名字,但其所指一目了然,这些赤化教授就是指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教授牧野英一、末弘严太郎、经济学部副教授有泽广巳、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教授泷川幸辰等四人。
其实在此之前,文部当局就已经盯住了泷川教授。前一年的10月28日,泷川教授在中央大学作了题为“从《复活》看托尔斯泰的刑法观”的演讲。司法当局认为该演讲内容侮辱法官、鼓吹无政府主义,因此向文部省作了通报。文部当局在接到宫泽的要求之后,开始积极地针对京都大学展开行动。2月23日,鸠山文部大臣向京都大学校长新城新藏以及已内定为下届校长的小西重直表述了对泷川教授所著的《刑法读本》的不愉快感受。接着的3月10日,文部省学生部长伊东延吉向京都大学法学部部长宫本英雄提出了对泷川刑法学说的指责。议会闭会之后,政府就立即决定对泷川教授作出处分,4月10日,内务省作出禁止发行泷川著作《刑法读本》和《刑法讲义》的命令。同月22日,文部次官粟屋谦正式要求小西校长对泷川作出(免职或停职)处分,5月9日,鸠山文部大臣亲自向小西校长传达了作为内阁决定的处分泷川教授的方针。
法学部教授会认为对泷川所作的处分侵犯了学术研究自由和大学自治,因此于1933年5月10日通过校长提出了抗议。13日,针对文部当局公布的处分理由中认为教授虽然拥有研究自由,但并不拥有讲授自由和发表自由的观点,法学部教授与其在报纸上展开论战。15日,教授会表示如强行实施处分将全体辞职。18日,小西校长正式通告文部省拒绝作出处分。23日,法学部全体16名教授签署辞呈,表示“只要目的不能达成,无论如何都绝不接受挽留”。
1933年5月25日,政府以泷川学说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违反《大学令》规定的大学教授所应承担的“国家思想涵养”义务,向文官高等身份委员会提出咨询。次日,政府在接到同意的咨询结论之后,就立即发出处分命令。接到这一消息后,法学部全体教授以及决定追随其后的副教授团、讲师和助教团向校长递交了辞呈。
在议会上被指存在问题的四名教授中,为什么只有泷川首当其冲地成为处分对象?能够判断出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泷川的刑法学说中的罪刑法定主义与法官依据心证进行量刑的《治安维持法》审判相矛盾;同时,他在京都大学反对军事教练等言行尤其凸显出其自由主义的立场。第二,泷川教授在讲课和讲演时所作表达毫不掩饰,加上多年来京都大学一直被认为是“赤化”的温床,这也容易遭致处分。第三,自泽柳事件以来,京都大学一直被视为大学自治的大本营,文部省认为如能使京都大学就此屈服,就此可以易于掌控大学。
京都大学法学部教授会的抗争不仅完全没有寻求外部的支援,而且与副教授团以及讲师、助教团之间也划清界线,甚至都回避向其他学部和其他大学作出情况说明。这种不怕孤立,拒绝连带的男子汉气概,在战术上也具有正当性。因为在当时,也有声音指责教授总辞职的行为属于罢教行为。如后所见,从其他学部和其他大学冷淡的反应中也可以知晓,如对外开展活动很可能遭致相反效果。进一步而言,教授会自身也并非铁板一块。教授会由三部分人员构成,其中主流派8人,中老年人5人,年轻人3人。主流派之外的教授对于抗争活动并不持积极态度。最终,只有主流派辞职退出了京都大学。如果教授会开展对外活动的话,很可能会更早导致分裂的出现。
与此相反,学生则积极地行动起来,成为反对对泷川作出处分抗议运动的主力。首先,法学部的学生于5月19日排除教授会的制止,召开了有信会(同学会)学生会员大会,作出绝对支持教授会的决议。其后,他们召开各个毕业高中代表会议(高代会),设置了中央部、交涉部、信息部、会计部、庶务部等组织,在学校内外推动运动发展。5月26日对泷川的处分作出之后,抗议运动扩展到所有学部,各个学部也各自设立了与法学部类似的组织。6月6日召开的全体学生大会作出决议:(1)支持法学部教授,誓死捍卫自治和自由;(2)声讨文部行政当局;(3)强烈期待所有学部以及全国的教授团结一致,坚决反对妥协;(4)泷川教授不获复职,抗议斗争绝不停止。为了组织抗议运动,学生建立了全体学生的组织,各个学部学生代表共96人组成了作为议决机关的全学代表会议,另外由各个学部中央部代表14人组成执行机关全学中央部协议会。
学生运动如此快速的展开,正是秉承了自大正[③]末年以来京都大学学生运动的传统。尽管共产青年同盟之外的左翼组织当时已遭破坏,但这些组织的许多活动积极分子仍然留在学校之中。他们在背后承担着抗议活动的策划工作,前台则由自由主义的中间派学生唱主角。学生组织的运作也极其民主性质。大学当局也并不压制运动,而是允许学生自由使用教室。学生在学校内部诉求各个学部的教授会支援法学部的同时,通过高中同学会的路径,对其他大学,尤其是设置有法学部的帝国大学展开活动。不仅如此,他们还采用拜访各个喉舌机关,向父兄寄送信函等方法诉说运动的意义。
尽管学生们热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了,但各个学部的教授会则都没有发表一个支持法学部的声明。与向文部省提出抗议的做法相比,校园里压倒性的气氛是希望事态能以稳健的方式终结。京都大学代表性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认为“不能允许为了一个泷川就毁灭了大学”,这一观点象征着当时的校园内部气氛。
在学生不断上升的怒火中,学生力量强大的经济学部和文学部的学生作出了罢课的举动。但是,该项作战策略却适得其反。由于经济学部和文学部已经分别在1933年5月31日和6月14日停课,学生也陆续返乡,6月中旬三分之二的学生已不在学校。6月16日反对小西解决案(后述)的全体学生大会之后,学生运动已经转向退潮。警察当局对在京都大学内重建的共产青年同盟的拘捕活动也导致了学生的不安。学生方面由此转换方式,停止了在京都的活动,转而在家乡展开宣传启蒙活动,但所取得的成果仅限于福冈和广岛两地。
在学校之外,抗议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发动东京大学开展斗争。京都大学的学生通过毕业高中等方面的人际关系,获得了东大方面的积极响应,到6月9日为止,法学、经济和文学三个学部成立了高代会。与京都大学不同的是,东大的共青组织仍然健全,其拥有50名基层成员,还每周发行机关报《赤门战士》800多份。4月26日以来,《赤门战士》积极刊登京大事件的报道,共青组织成员也活跃在高代会的前台。在大学当局和警察当局的取缔之中,东京大学的学生运动不断得到发展。6月17日,经济和文学两个学部的学生大会,以及此后于同月21日,法学、经济和文学三个学部联合学生大会,都是以不合法的方式强行召开的。
但是,与京大一样,东大各个学部的教授会则都没有动作。东京大学法学部曾在1905年的户水事件和1914年的泽柳事件中与京都大学站在同一战壕,共同与文部省进行抗争。此时尽管也有年轻教授提出应该以法学部的名义发表意见,但该观点受到了长老教授的阻止。据说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法学部出身的东大校长小野冢喜平次与文部大臣鸠山之间缔结了密约,内容为如东大教授不参与抗议运动,则不对东大教授作出如同对泷川那样的处分。是否存在密约姑且不论,但现实中东大各个学部的教授会保持了沉默,议会上被指责存在问题的末弘、牧野和有泽三位教师没有受到任何的处分。
此外,东北大学法文学部也成立高代会,1933年6月15日召开了学生大会,决议抵制上课。但由于多数学生反对此项决议,运动以失败告终。九州大学法文学部在高代会的准备会议阶段活动就已停止。这两所大学的教授会也都始终保持沉默。
波及各个大学的学生运动本身也催生了大学之间的联合组织计划。7月1日,16所大学代表组成在东京组成了维护大学自由联盟(自联)。受此运动的刺激,7月10日,长谷川如是闲、三木清等人牵头组成了拥有作家、评论家、演员、出版商等四百多名会员的学艺自由同盟。《中央公论》、《改造》、《日本评论》、《文艺春秋》等综合杂志大量登载了支援京大的论文。《东京朝日》、《大阪朝日》、《读卖》、《报知》等报纸发表了支持京大的社论,但《东京日日》、《大阪每日》、《时事新报》和《中外商业新报》则对京大提出批判。京都当地的新闻界清一色地对京大表示支持。
在发布泷川停职处分命令的1933年5月28日,京大的小西校长向鸠山文部大臣提交了辞任书。文部大臣对此作了挽留表示,京都大学评议会以及各个学部部长也希望小西校长能继续留任。据此,小西校长于5月29日发表了继续留任直至问题解决的声明。6月8日,300名学生在京都车站声援前往东京的小西校长。6月9日,小西到达文部省开始交涉活动。首先,小西提议文部大臣作出如下的表述:“对于此次事件,文部大臣认为法学部教授所表达之主张妥当,将来在采取措施之时会尊重其主张之精神,准予在《大学令》的范围之内确立研究和教学之自由以及人事进退方面的大学自治”。这段内容是根据法学部的权威佐佐木惣一教授的建议制作,其目的在于让文部大臣承认错误,重新准许大学自治的原则,并考虑泷川将来复职等事项,希望以此控制事态的发展。
针对该项提议,文部省的态度是“对于此次事件,本省将始终坚持不再对泷川问题另行作出处理的原则。因此,对其希望不予受理”。京大方面以解决泷川问题本身为目标,而文部省方面则视为该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只要发布一份抽象的文件作为善后措施即可。两者的立场始终居于根本对立的状态。文部省甚至放出了将不惜关闭京都大学法学部的风声。
1933年6月12日,双方的再次会谈仍因意见对立而告终。正当小西冥思苦想寻找对策之际,在京都的原文部省次官田所美治经与前任京大校长新城英太郎、文学部部长羽田亨协商制作了一份妥协案。小西根据该方案于14日继续与文部省进行交涉。此次交涉的结果是,在京大法学部方面尚不知情时,鸠山文部大臣当夜就正式发布以下内容的解决方案(小西解决案)。
针对校长提出的希望文部大臣能在体察法学部教授所主张的学术研究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确立在法令范围内研究教学之自由以及有关教授进退的大学自治原则的要求,文部大臣就此回答如下:
校长提出的上述有关大学之中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以及教授进退之要求,应在法令及历来的处理惯例的范围之内予以承认,期待贵校在领会《大学令》第一条的宗旨的基础上,为能够实现大学本来的使命做出更大的努力。
法学部之外的各个学部对此项解决方案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支持,但在16日,法学部教授会认为该方案无视法学部的主张,追认对泷川教授的处分,因此依然坚持辞职请求。全校学生大会也表达了对法学部的支持态度。小西校长也在当日表明辞职意向。
在此之后,佐佐木惣一教授向文部省提出妥协案,要求文部省只需表明京都大学校长将来将努力争取使泷川教授复职,文部省今后也会对此予以考虑的内容即可,但文部省没有予以接受。另一方面,京大毕业的贵族院议员木户幸一、大审院法官细野长良等人也试图促成法学部代表进京与鸠山文部大臣会见,但遭到法学部方面的拒绝,双方的对立依然如故。
刚刚在1933年7月6日的校长选举中当选的理学部教授松井元兴(得票数居第二位的是佐佐木惣一)于10日赶赴东京,将法学部15名教授(井上直三郎已于6月28日去世)的辞呈提交文部大臣。但文部大臣仅仅受理了其中五位强硬派教授,即佐佐木惣一、宫本英雄、森口繁治、泷川幸辰、末川博,以及被认为属于柔软派的宫本英脩教授的辞呈,对其余的则作出了驳回决定。这样的处置方式,显然意味着否定大学校长情况呈报(人事情况呈报)权,但松井校长只是原封不动地将辞呈带回京都,接着便开始对剩下的9名教授展开挽留工作。
此时,宫本英雄担忧全体教授的辞职会导致法学部解体,因此向松井校长建议委托法学部具有长老地位的中岛玉吉教授出面处理相关的事项。中岛教授接手后提出了预先准备的妥协案,松井校长据此与文部省展开交涉,1933年7月18日,松井校长从文部省带回了被称之为松井解决案的方案。该方案是先前小西解决案的加强版,其中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文部大臣明文表示“此次文部当局对泷川教授所作之处分为非常特殊状态中所采取之措施,对于教授进退之处理,文部当局仍循多年先例,在校长的情况呈报书基础上作出。”
宫本英雄的意图在于法学部全体教授协议会承认松井解决案为不得已之方案,将辞任的教授们全部聘为非在职授课教师,使法学部的课堂教学能够得以持续,同时撤回副教授以下教师的辞呈。但是,出乎预料的是,新当选的法学部部长中岛玉吉教授于1933年7月22日召开了只有留任教授参加的教授会。教授会在会后发表声明,指出文部大臣在松井解决案中新加的内容表明对泷川教授所作出的这类处分仅限于此次范围之内,将来不会重新作出,在泷川辞职已经确定的此时,法学部的抗争目的已经达成,因此,全体收回辞呈。但这些教授中,恒藤恭和田村德治两人认为文部省已变得在“非常特殊状态中”无论怎样都可以处分教授了,因此拒绝留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授阵营的团结就此瓦解,教授中七人离开京都大学,八人留任(宫本英脩教授于当年底回京大复职)。尽管佐佐木和宫本英雄两人竭力劝说副教授以下的教师应该为重建法学部而撤回辞呈,但十八名副教授以下教师中的十三名坚持辞职。这样,法学部三十三名教师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师离开了京都大学。
声称目的已经达到的法学部新教授会已经不能容忍学生运动继续开展。7月27日,法学部学生大会一发表反对松井案的决议,法学部的中央部就接到解散命令,并不被允许继续使用教室。新闻部部长西田直二郎也发令禁止《京大新闻》刊登泷川事件方面的报道。警察机关也从31日起开始拘捕运动积极分子,至8月2日为止逮捕了“自联”的委员长等十一人。9月份进入新学期后,法学部的中央部就开始兴起辞职教授复职运动,以替代之前采取的罢课运动。但这一运动因理路不通,无论是辞职教授还是留任教授都没有对此表示认同,结果运动无果而终。表示要追从教授而提交了退学申请的少数学生,最终也被挽留下来。9月24日,“自联”因关东支部受到警察拘捕而解体。
除了成为律师的宫本英雄、泷川幸辰和宫本英脩外,从京大辞职的二十一名教师中,十八人于1933年9月18日被立命馆大学聘任。但是,除担任立命馆大学校长的佐佐木惣一教授之外,原京大教授四人退为非在职授课教师,原副教授四人升为教授,其余九人分别被升为副教授或讲师。但是,次年4月,新升任为教授的三人和新升任为副教授的三人又回到京都大学重新担任原来的教职,这是由上面曾提到的细野法官等人发动的“为了母校”的说服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抗议运动没能实现泷川教授复职目的,即未能恢复在人事方面由教授会自治的制度,这意味着该运动的失败。从鸠山文部大臣于第65届议会上的发言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留任教授们对松井解决案做了错误的解释。鸠山文部大臣发言说,“即使没有校长的情况呈报书,最终也可以撤换”违反《大学令》的教授(1934年2月7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接着他又进一步说“讲义的内容是否违反了《大学令》,对此可以由作为监督机关的文部省来进行认定”(2月27日,预算委员会)。显而易见,达到目的的确切无疑并非是京都大学法学部,而是文部省。大学自治遭受破坏之后,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便着力于对学术自由本身进行破坏,在泷川事件两年之后发生的天皇机关说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
京大方面的失败是不得已的失败。战后有观点认为泷川事件中的京都大学法学部教授团体所采取的方针属于孤立主义性质,过于丧失政治性。这些观点让人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在泷川事件中,政友会当然支持属于本党的鸠山文部大臣,民政党则袖手旁观。东京大学法学部以及其他部门也没有作出支援行动。在这种形势中,哪里存在取得胜利的条件呢?大学的自由与自治是与大学之外普通国民所拥有的自由与自治连为一体的。作为第一次护宪运动的余波所取得的大学自治,早已在满洲事变下的法西斯化中丧失殆尽。当然,理应受到称赞的是自始明知胜利无望却依然勇于挑战的教授和学生所持有的操守和勇气。
战败之后的1945年11月1日,就任京都大学校长的鸟养利三郎向币原内阁的文部大臣前田多门提出请求,要求将京大法学部恢复至对泷川教授作出处分之前的状态。在此之前,盟军司令部(GHQ)已经发布备忘录,指示优先恢复战争时期被驱逐的自由主义和反军国主义教授们的职位。前田文部大臣于11月19日向鸟养校长交付备忘录,承认对泷川教授所作处分的错误,重新确认大学中的研究自由和教授人事自治。伴随这些工作的进展,1946年2月16日,泷川幸辰恢复京大教授教职,并同时就任法学部部长,承担起法学部的重建工作。

Ⅹ 美国司法体系

美国的法院体系和司法原则

一、双重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

在美国打官司,首先得知道哪些案件应该向州法院起诉,哪些案件应该向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有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州宪法和州法律两个法律体系,但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具有最高地位。法院同样存在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联邦有最高法院,各州也有州的最高法院(有的州称为州最高上诉法院或上诉法院)。州法院是州政府的司法部门,联邦法院则是联邦政府的一个部门,这两套法院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但在司法管辖的范围上有所分工。绝大多数的案件,既可向州法院起诉,也可以向联邦法院起诉。但州法院审判案件时,在适用法律方面不仅受州宪法和州法律的限制,也要受联邦宪法和法律以及联邦所签定条约的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受联邦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联邦宪法赋予和由国会立法规定的联邦司法权力。根据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合众国司法权适用于以下范围的案件:①合众国作为诉讼的一方的案件;②涉及到州的案件,具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之间的诉讼案件、一个州与另一个州的公民之间的争执案件、不同州的公民之间的诉讼、同一个州的公民之间关于不同州的土地的所有权的诉讼;③涉及大使、公使和领事的一切案件;一州或其公民与外国或外国公民或属民之间的诉讼;④所有涉及到联邦宪法、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根据联邦权力缔结的条约的一切案件,以及关于通航水域的法律一切案件。

宪法让联邦法院有权审理上述案件,但并没有禁止州法院审理这些案件。但是,美国国会可以规定某些案件由联邦法院独自行使管辖权,如反对合众国的犯罪所引起的案件,以州为诉讼当事人的案件,涉及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员的案件等。这样,在任何一个州里,都既有州法院系统,也有联邦法院系统。对有些案件,两种法院都可以受理;另一些案件,只有州法院才能受理;还有些案件,只有联邦法院才能受理。事实上,联邦法院审判涉及联邦法律的一切案件,但宪法对初审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作了区别,如联邦最高法院只拥有有限的初审管辖权,但最高法院拥有广泛的上诉管辖权。因此,在美国,一场官司可能从州法院开始,但如果涉及到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就可以从州最高法院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二、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是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司法机关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裁决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各类纠纷和争执,法官做出裁决,只服从宪法和法律,必须独立进行审判。司法独立,首先是指独立于行政机关,法院和法官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不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指示,行政机关不得因法官的判决不符合其意愿而将法官撤职。但在美国,由于实行所谓“严格的”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还强调法院独立于立法机关。由于独立后的13国普遍奉行“立法至上”的原则,一段时间里,议会任意侵占侵占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权力,议会甚至宣布法院关于财产争议的裁决无效。因此,制宪会议有意让联邦政府的三个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平行,国会也不能干涉和干扰法院的审判活动,法官如果认为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宪法,就可以拒绝执行。

为了保证司法独立,保证法官不会因为做出某项裁决而受到政府或国会的报复,美国在宪法和法律上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⒈法官如无过失得终身任职。第三条第一款中就明确规定,“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官在行为良好期间得继续任职”,这就意味着联邦法院的法官实行终身制。现在,美国联邦法官在年满70岁且任职满十年的情况下可以退休。美国有些州法院的法官是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但在任期届满之前,除非经过弹劾不得被免职或令其提前退休。无论实行终身制还是任期制,在退休前或任期届满之前,法官的职务都是有保障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法官应受弹劾的监督,即法官如犯有“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经弹劾应被免职。不过,也有人主张对法官的弹劾与总统及其他文职官员应有所不同,如违反“行为良好”的原则也应受到弹劾。事实上美国历史上对法官的弹劾也多一些。

⒉不相容原则和政治中立。不相容原则也适用于法官,即法官不得同时担任政府职务,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兼任其他盈利性职务。政治中立则要求法官不得以政党身分从事政治活动。

⒊待遇保障。法官享有高薪待遇和退休保障,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还规定,联邦法官“应在规定的时间得到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这条规定的目的,是使法官任职期间免遭报复和刁难。因此,法官任职时,他的薪金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现在,合众国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的年薪与副总统相同。年满70岁并担任联邦法官10年以上,或年满65岁并担任联邦法官15年以上,可以领全薪退休。为了确定联邦公职人员的薪金标准,建立了一个由九名“不担任公职的人员”组成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员薪金委员会”,由总统任命的三人(并指定一人担任主席)和参议院议长、众议院议长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各任命二人组成。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对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员的薪金标准进行审查,并向总统提出报告和建议,总统再根据此报告向国会提出建议,建议在提出30天后自动生效,除非参众两院在30天期限内以联合决议否决此建议。

三、遵守先例原则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其重要特点就是存在判例法。所谓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而是产生于法官的判决,即可以从法官判决中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法官判决不仅是根据制定法,也具有宣示法律原则、解释制定法的作用。因此,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实行“遵守先例”的原则。法官的判决不仅适用于所判决的案件本身,而且成为一种先例。法官们在判决时,都要考虑所有的判例,其中不仅包括遵守上级法院的所有判决,也要遵守他们自己法院先前的判决。因此,一个判决一旦做出,这个判决就对做出判决的法官本人也有了约束力。当然,先例并非绝对不能改变,但应该有“明显的理由”。但是,在先例面前,法官们也仍然有他们的主动性,因为在同样的问题上,总会存在可供法官挑选的许多相互冲突的先例。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可以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来撤消它不再愿意遵循的先前的判例。如1954年,由沃伦担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中的判决,就推翻了普莱西诉弗格森案确立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裁决隔离使用教育设施的作法本身即为不平等。

四、法官的挑选和任命中的政治与法官的“政治中立”原则

由于联邦法院的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两党主要是通过影响对法官的任命来影响司法过程。根据法治原则,司法系统应严守公正、中立的准则,超越于党派政治之上,但“实际上在选择最高法院或联邦法院法官时,政党倾向或司法哲学是其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曾经试图通过任命有本党背景的法官改变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党派构成,目的就是使之更有利于“新政”的实施。后来,尽管对司法任命的非政治化作了努力,使司法决策更多来自法官个人而非党派倾向,但是“法官并未完全摆脱政治性考虑,他们仍然和行政、立法机关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保持着松散的联系,他们必须依靠政党的立法者为其制定预算”。

在各州,州法院法官的挑选办法有较大差别,大多数州实行选举产生的办法,而选举又有党派选举和超党派选举之分。

具体情况如下:在党派选举中产生法官的有13个州;实行超党派选举的10个州;有4个州由州议会选举产生;由州长任命的有7个州;另外有16个州实行功绩制。
但是,法官不论是选举产生还是任命产生,也不论他在担任法官之前有何党派背景,不论曾经担任过什么公职,一旦成为法官,他就不得再参与党派活动,而应保持“政治中立”。因此,行政首脑(总统和州长)实际上不可能控制由他们任命的法官。例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杨斯顿钢铁和钢管公司诉索耶案”中拒绝了杜鲁门总统接管钢铁厂的理由,裁决总统的接管违反宪法,而当时的最高法院九名法官中,五名是由罗斯福总统任命,四名是由杜鲁门总统任命的。又如,尼克松总统在他的任期内有机会任命了四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其中包括首席法官沃伦·伯格,然而,正是这个包括四名由尼克松本人任命的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合众国诉尼克松”案中全体一致通过,拒绝了尼克松所提出的理由,裁决尼克松总统应该交出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贾沃斯基所要求的录音带。而播放这些录音带揭露了尼克松曾参与掩盖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面临必然被弹劾的结局,他因而只好选择辞职。这一事件说明,“通过法官的任命来控制最高法院是极为困难的”。

美国的联邦法院

一、1789年司法条例

美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这意味着制宪会议共同同意的是要建立一个最高法院作为联邦司法系统的最高审判庭,但对于联邦司法系统如何组成,是由各州法院组成还是由联邦下级法院组成,对于是否需要设立联邦下级法院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因此把所个问题留给国会去决定。

第一届国会开始工作不久就通过了1789年司法条例,建立了联邦法院体系,确定了联邦法院的组织和各类法院的管辖范围。当时规定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5名大法官共6人组成,建立的下级法院包括13个地区法院,每个州为一个联邦司法区,每个地区法院设一名法官,三个巡回法院,每个巡回法院由两名最高法院法官和一名地区法院法官组成,从而构成了联邦法院体系。不过,自那以后,美国的司法条例经国会做过多次修订,增设和撤消各类法院、改变各类法院的管辖权、制定和修改程序规则、为各类法院设置官员和雇员的职位等。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有两次,一是1891年通过的司法条例,为减轻最高法院的负担建立了上诉法院,在此之前各巡回区的上诉案件是由最高法院法官承担审理的。二是1925年的条例赋予最高法院调阅下级法院案卷的裁处权。

1789年的司法条例及后来的修订,显示了美国的国会拥有规定包括最高法院在内的联邦法院的组织结构、管辖权限和办案程序的权力,体现了立法部门对司法部门的制衡。但反过来,最高法院是由宪法直接设立,它的存在不以国会的意愿为转移,并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初审管辖权,正是最高法院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裁定1789年司法条例的某些条款违宪,确定了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1789年司法条例第25条明确把州法院置于联邦法院的上诉管辖权之下,规定州法院所判决的以下几种案件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州法院的判决违反了合众国宪法、法律和条约;州法院的判决所维护的州法律与合众国宪法、条约、或法律相抵触;州法院的判决否定了联邦宪法和法律所肯定的权利和特权。这样,就把联邦至上条款所体现的原则贯彻到了司法制度中,使得凡是被认为违反了宪法第六条关于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为全国最高法原则的案件都可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赋予了联邦法院复审州法院判决的权力,并使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各州成为宪法最后解释者,从而“解决了州和联邦权力的范围之争问题”。

二、联邦法院的体制

现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由94个联邦地区法院、13个联邦上诉法院和一个最高法院组成。

1、联邦地区法院

每个州至少有一个地区法院,较大的州可能设立2至4个地区法院。现加利福尼亚州设有四个地区法院,办公地点分别在旧金山、萨克拉门托、洛杉矶和圣迭戈。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也有四个地区法院。美国全国50州共设有89个地区法院,另外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领地各有一个地区法院。每个地区法院至少有一名法官,共有576名地区法官。设在纽约市的纽约州南部地区法院法官最多,有27名法官。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都是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地区法院是初审管辖法院,也是联邦司法系统中“工作最重的”的法院。这91个联邦地区法院只有联邦的司法管辖权。但联邦地区法官审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这时,他们也要应用有关州的法律。经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大多数可以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有少数几种可以直接上诉到最高法院。

地区法官可以任命书记官、法警、法律书记员、法庭报告发布官、法庭记录员等协助他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联邦执法官。联邦执法官分专职和兼职两种,全国现共有287名专职执法官和168名兼职执法官。他们也是由地区法官任命,但需要经联邦司法地区的居民组成的陪审员小组审查。执法官任期八年,其职责是发布逮捕状、决定被捕者是否应由大陪审团起诉。每个地区法院还有一名联邦执行官,他由总统任命并受联邦司法部长的监督,他的主要职责是维持法庭秩序、实施逮捕、执行法院命令,传唤证人等。

2、联邦上诉法院

美国全国50州划分为11个司法巡回区,此外,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作为一个巡回区,每个巡回区设立一个联邦上诉法院,共12个上诉法院。每个巡回区所管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第二巡回区只辖纽约和康涅狄格两州,第九巡回区则辖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及夏威夷、阿拉斯加九个州并加上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联邦巡回区”,其上诉法院称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12名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法官组成,办公地点也设在哥伦比亚特区。该上诉法院与其他12个上诉法院地位相同,但其管辖的地理范围涉及全国,而管辖的案件限于审理由各联邦地区法院及有关联邦独立管理机构转来的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合同、国内税收的案件,以及索赔法院和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因此,在哥伦比亚特区有两个上诉法院,一个为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一个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两者是不同的。

每个联邦上诉法院有6至28名法官,也都是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皆为终身职。上诉法院审理案件,一般由三名法官组成法庭,但特别重要和有争议的案件要求全体法官出席。上诉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受理经辖区内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的上诉,也审查联邦贸易委员会之类的独立管理机构的行动。

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是根据宪法第三条设立的,因此被称为“宪法性法院”,又称“宪法第三条法院”,但它们都属于一般管辖权的法院。另外,还有国会设立的特别宪法性法院,如合众国国际贸易法院、合众国索赔法院。

此外,还有一类不是根据宪法的第三条设立而是由国会为某些特别的目的而设立的法院,或者说是由国会为行使宪法第一条所赋予的立法权而设立的法院,被称为“立法性法院”,或者“宪法第一条法院”。立法性法院的法官一般由国会规定了明确的任期,并被授予非司法的职能,其挑选和任命程序也与宪法性法院的法官不同。如合众国军事上诉法院审判案件应用军事法,由三名文职法官组成,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命,但任期为15年;破产法院专门审理有关破产的案件,法官由联邦上诉法院任命,作为联邦地区法院的附属机构。

热点内容
宝安区教育局规章制度汇编 发布:2025-01-17 01:08:05 浏览:155
湖南开福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7 00:26:03 浏览:124
唐海司法局 发布:2025-01-17 00:13:56 浏览:554
婚姻法模拟法庭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6 22:56:23 浏览:558
离婚律师歌曲有哪些 发布:2025-01-16 22:48:41 浏览:118
民法第64条 发布:2025-01-16 22:43:28 浏览:412
公司司法审计 发布:2025-01-16 22:41:20 浏览:327
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落实 发布:2025-01-16 22:40:31 浏览:280
为什么要健全有关师德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22:35:40 浏览:55
行政法信赖利益案例 发布:2025-01-16 22:30:29 浏览: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