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局外分
⑴ 最近提出法院中审判权和执行权外部分离是什么意思
总结人民法院内部审执分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论证审判权与执行权外部分离的模式,这次实施方案不再含糊不语的用词,而且明确的指出外部分离,分离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执行局整体分离并成立独立的行政机构,这个基本不可能,不符合大部制的要求,违反行政改革的初衷,并且涉及到了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之间交叉的人财物的复杂解决问题,所以可能性不太;
二、将整体刑事执行权(其中大部分已经划归司法局)和民事执行权(也就是现在讨论的外部分离的执行权)整合划归司法局,使司法行政成为名符其实的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问题在于现行的司法局专业的法律公务员(最少得取的法律从业资格证书即通过司法考试)的专业人员过于少且多数司法局工作人员人浮于事,业务能力较差,所以在人员配置上有太多的阻力,司法局具有天时地利却没有人和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将法院的执行局部门的优秀骨干和司法局的行政执行优势合二为一,从司法局内容遴选优秀的公务员(学历、司法资格、年龄符合一定条件)与从法院剥离出来的执行局的骨干为主成立司法局内部的二级局(类似司法局内部的监狱管理局),这样既不会增加行政编制和财政支出又将执行权统一归口,从宏观的政策和微观的可行性第三种是最为可行的一种方案。
⑵ 审执分离执行局会脱离法院吗
所谓审执分离,就是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分开,由不同部门实施。
在最初,实行的是审判执行合一,也就是审判法官也负责执行,但这样即不利于权利分离制衡,也不利于专业分工提高效率,于是学习国外,将两者分开。
目前只是初级阶段的审执分离,即在法院内部审判业务庭外,另设执行局负责执行。
但是,执行本身属于行政工作,其并不处理纠纷,仅是按照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执行而已,在执行中出现异议,也仅仅进行形式审查,不服的需要另行提起诉讼,通过诉讼程序救济,而且执行工作更具主动性,而非消极中立,这些特征都与法院的职能相悖,更像政府机关。同时,执行很多涉及到政府部门间的联络,由政府部门出面效率更高。正因为如此,在境外绝大多数地方,执行都是政府的工作。
现在国家也开始探索,将执行工作划归司法局,实行最终的审执分离。
⑶ 法院和执行局什么关系
法律分析:法院执行局与执行庭合署办公,是人民法院的内设执行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级别管辖,执行本院一审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执行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执行上级法院指定执行的案件,执行受托执行案件,办理受托及委托执行案件的相关事宜,负责对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办理下级人民法院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案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⑷ 法院执行庭和执行局的区别与任务
法院执行局与执行庭合署办公,为人民法院内设执行机构是对判决结果的执行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级别管辖,执行本院一审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执行依法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
执行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执行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执行上级法院指定执行的案件,执行受托执行案件,办理受托及委托执行案件的相关事宜,负责对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办理下级人民法院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案件。
执行庭是法院内设立的专门负责对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的组织机构。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员,办理民事案件判决、裁定以及刑事案件判决、裁定中财产部份的执行事项。
目前,大多数基层人民法院设有执行庭,由庭长一人,副庭长和执行员若干人组成,并配有书记员和司法警察。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庭除负责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外,还负责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如生效的仲裁裁决等。
两者有以下区别:
1、功能不同
执行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级别管辖,执行本院一审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执行庭办理民事案件判决、裁定以及刑事案件判决、裁定中财产部份的执行事项
2、权限不同
执行局的权限高于执行庭的权限
(4)法院执行局外分扩展阅读:
法院执行局的职能:
(1)执行本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
(2)执行法律规定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其他法律文书;
(3)对执行异议、被执行主体的变更、追加进行审查;
(4)依照法律规定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扣划等措施,对妨害执行行为人实施拘留、罚款等
强制措施;
(5)协助办理其他法院委托的执行工作。
法院执行局受理范围
执行局执行的案件,必须是经当事人申请,法院立案受理后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
⑸ 执行局分离法院应该有什么区别
1、法院的执行局和执行庭都是法院内设的执行机构,执行局的级别比执行庭的级别高。
2、最高法院、高级法院、中级法院都设有执行局,有的执行局下还设有执行一庭、执行二庭、执行三庭等,实行执行阶段的裁判和执行相分离。
3、基层法院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的设执行局,有的设执行庭。
⑹ 法院执行庭和执行局的区别是什么
1、功能不同
执行庭是法院内设立的专门负责对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的组织机构。
法院执行局与执行庭合署办公,为人民法院内设执行机构是对判决结果的执行机构。
2、职责不同
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员,办理民事案件判决、裁定以及刑事案件判决、裁定中财产部份的执行事项。
法院执行局,执行本院一审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3、权限不同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庭除负责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外,还负责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如生效的仲裁裁决等。
执行局收到立案受理的案件后,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逾期不履行的,则强制执行。
(6)法院执行局外分扩展阅读
执行庭是法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行为即是代表法院进行,所以如果说是法院对判决行进行强制执行,那么只能是执行庭来作出。但是这个组织机构存在的合法性是有问题的,因为法院不是执行机关而是审判机关,只适用法律。
当然广义的法律执行也包括法律适用,但这里强调的是狭义的执行,以区别于审判活动。既然法院不执行法律,那么法院作出的作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判决肯定也不能由法院执行了,因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与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律、法规)在性质上都是法。
鉴于此,便将执行庭从法院中独立出来成立执行局专门负责强制执行法院判决。从性质上说,执行局应该属于行政机关。
法院执行局的受理范围:
执行局执行的案件,必须是经当事人申请,法院立案受理后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
⑺ 法院执行局职责分工细则
法律分析: 1、在分管副院长、院长的领导下,主持全局日常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院党委的决议、指示,抓好队伍建设,带领全局干警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抓好对全局执行工作的指导,一月一次。监督、协调司法统计等各项工作,按照院里的要求制定本局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部署执行工作的重大活动,及时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负责召集执行局员额法官讨论或协商重大案件及工作、主持日常工作会议,布置总结工作,检查督促和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度及完成情况。监督、指导、协调各执行团队的执行工作。对院领导和上级部门及监督机关督办、交办的执行案件督促检查;
4、抓好执行案件的规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局内规章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帮助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信息调研工作,及时向主管院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
5、报请主管院领导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执行案件;
6、批准承报延长办案期限;
7、在职权范围内审核、签发司法文书和其他文书;审核执行标的款的发放;
8、负责各组执行力量临时调配,重大执行案件的指挥工作,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执行合议、进行现场组织和指挥;
9、职权范围内的请销假;
10、及时完成院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院执行的法律法规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