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反差

法官反差

发布时间: 2023-01-08 20:09:50

法院法官个人工作总结

我是20XX年从xx市中级人民法院调到xx区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的。到任后,我很快适应了角色转变。近两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在院党组一班人的真诚帮助下,在全院干警的大力支持下,我时刻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宗旨,认真履行院党组的分工职责,我分管的刑事审判和审判监督工作在四个刑事审判庭和审判监督庭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展。同时,我还积极完成院党组交办和班子成员委托的其它事项。为社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一方平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进步的台阶,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我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信念时刻保护与党中央高度一致。特别是参加区委党校在职干部理论培训期间,上课能认真听讲,领会授课内容并做好笔记,做到了一课不少,一堂不漏,从没旷课或迟到早退。党校的学习使我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驾驭领导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法学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条理性。

这也是我多年来坚持不懈养成的良好习惯,我从不抹牌赌博,很少闲聊,争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学习中去。只要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我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力求掌握其立法本意和法条内容,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我,提高了我胜任本职工作的本领。另外,我能在学习中做到常看、常思、常问、常做,以发挥最佳的学习效果。到任后,我发现由于人员超编等历史原因,我院干警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底子较弱,但审判工作实际经验丰富,在实践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虚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请教。在听取案件汇报时,我经常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与他们共同探讨,相互辩法析理,取长补短,以保证正确地适用法律,谋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统一。

二、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

区法院人少案多的状况与我原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单纯性有着很大的反差。来区法院之后,如何完成好院党组分配给我的工作,是我经常思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并想以实际行动感化、带动全院干警争做工作中的“老黄牛”。为此,我坚定不移地用戒骄戒躁、平等相处、果断干练、创新务实的工作态度,切实做“四好”,即自已份内的工作主动干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必须做好,协助的其他工作配合好,党组成员委托的工作用心办好。因为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坚持每天按时上下班,遇有工作繁忙时,我经常利用中午晚上时间,有时甚至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自调入区法院后,我从未休过一次年休假期。庆幸的是,在刑事审判庭和审监庭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我所分管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刑事审判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至今,全院共审理各类刑事案件900余件,已审结审判各类罪犯1000余人,严惩了各类刑事犯罪。其中审理了xx为首的奸、强迫卖淫团伙案件和以xx等为首的盗掘古墓葬团伙案件,对多名被告人判处了有期徒刑十七年、十二年及以下不等的徒刑。针对xx市城区传销活动猖狂的情况,我院还审理了因传销引发的非法拘禁案件68件,判处96人,狠狠地遏制了传销活动。今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开始实施,为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醉酒驾驶行为,我们还审理了危险驾驶案件90件,对醉酒驾驶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的软环境。

(二)量刑规范工作稳步推进。我院是全省量刑规范化试点法院,为完成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试点期间,我积极向上级汇报、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沟通,并争取各部门配合支持。在上级法院的具体指导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我亲自参加并执笔拟定了《xx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试行意见》、《xx人民法院量刑程序试行意见》、《xx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后又四易其稿,为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组织审判人员、书记员有关量刑规范化培训学习中,我不厌其烦,详细向他们解读量刑规范《试行意见》的操作要领。2010年10月1日,量刑规范化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开。10月21日,市中级法院组织全市刑事法官和全市基层法院审委会委员培训学习《××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会议期间,应市中院的安排我院以量刑规范的新模式对xx敲诈勒索一案开庭示范,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自全面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以来,我院审理各类刑事案件387件,占受理案件92%,适用量刑规范化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上诉率和改判发回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刑事审判格局有了三大改变:一是最大限度实现量刑公正和均衡。提高了刑事审判工作效率,进一步树立了法院的司法权威,较好地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预期效果。改变了过去估堆量刑,经常会出现的因人而异,因案而异,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通过“加减乘除”的量刑统一标准,量刑过程公开、透明,更加规范、科学。二是通过量刑答辩程序,让当事人明白法院对被告人刑事处罚如何量化,使被告人服判息诉率明显提升。三是通过从轻情节的量化,使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赔偿更积极,受害人满意效果显著提高。

(三)注重刑调法律社会效果。我院受理各类刑事案件中,涉及附带民事赔偿的交通肇事、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占有较大比重。我在处理这些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从不把民事诉讼部分当作“附带”,始终把民事诉讼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急受害人之所急,想受害人之所想,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对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去挽救和弥补。在审理这些案件中,我总是要求干警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及其亲属的思想工作,反复多次地调解,不放过任何一个调解的机会,有时,只要双方当事人有丝毫的.调解意向,我就会不厌其烦地亲自进行调解,使95%以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都能在刑事判决宣判以前得到调解并将赔偿款兑现。近三年来,我院在刑事附带民事方面共为被害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受到了受害人及其亲属的高度评价。例:在处理xx交通肇事案和被告人xx因索债非法拘禁章××致其跳楼身亡二案中,我与办案人员召集两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数十次的调解,最终使二起案件得以妥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狠抓审监促进维稳和谐。审判监督工作是一项既繁琐而又久抓不易见成效的工作,号称法院最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日常面对的是对抗情绪激烈的申诉当事人,这些当事人不仅经历了一审、二审,有的甚至多次到省会、北京上访、闹访。我们所接触的申诉当事人既有心灵和肉体受到伤害的被害人,也有“人人喊打”的犯罪分子,有时还有这些当事人的亲属临场助阵。在接待这些当事人时,我对“被害人和罪犯”一视同仁,以情感人,特别是在对待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时,注重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亲人对待,时时为他们着想,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接待这些当事人的过程中,我忍受来自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甚至对我个人不理解的委曲,把自已当成当事人的出气筒,强忍少数当事人的指责、谩骂、中伤,有时甚至是暴力威胁。几年来我在接待处理了汪××、王××、吕××交通肇事案、陈××被包××过失致成重伤案,刘××索赔案等涉诉缠访的几十起案件当事人,没有一起因我们的处置失当而引发矛盾激化,通过我们鲜为人知的辛勤努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三、遵章守纪,时刻保持清廉品德。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法院审判大权,法院工作接触的社会矛盾最为集中,法官处于解决矛盾纠纷的风口浪尖上。这个职业注定了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社会公众与舆论关注的质疑,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我院整体形象。为此,到任以来,我遵章守纪,廉洁自律,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做到“三不为”,即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在廉洁方面,自觉抵制“吃、拿、卡、要、派车、派钓、派玩”,切实做到了“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枉法之事不为”。在勤政方面,兢兢业业干好每件事实,不追求干大事,但求干实事。在工作中我能做到不抱怨,不计较,不拈轻怕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奉献,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姿态。在个人品德方面,我处事公道正派,待人诚挚友善,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和老同志,工作时间之外不赌博,不汹酒、不参加不健康活动。

四、扬长避短,再创新年度工作新辉煌。

近几年来,承蒙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全院干警的大力支持,我所分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亦有一定的提高,但这些并未给我带来的丝毫的成就感和轻松感,心情反而愈觉沉重,感觉工作还不尽人意,工作中大多是忙于应付,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缺乏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距一名共产党的标准和组织上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党组其他成员相比,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勤奋学习;注重积累经验;注重锻炼能力;注重工作方法。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再鼓干劲,再加措施,扬长避短,为审判工作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⑵ 基层法官人生感悟

基层法官人生感悟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基层法官人生感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篇【1】:我的苦苦菜心结

你无法想象到在寂静的只有庄家和羊群伴随的童年是多么的孤独,你更是无法体会到眺望着巍巍贺兰山是怎么成就一个少女对人生的设想。我大口大口吃着奶奶凉拌的苦苦菜,奶奶说走吧,转过身憋回眼泪,走出那个院子,我将所有亲人的爱和家庭责任装进还年幼的生命行囊中,走上一条只能靠自己奋斗和努力的人生路。那年我大学还没有毕业,奶奶就走了,我曾经承诺我赚取的第一笔钱是给奶奶花的,承诺早已被风吹散了,在空气中,在黄土里,在远远贺兰山顶漂浮的白云里,多年后,我成长为一名人民法官,工作在最基层,每天都接触着和我的奶奶、我的双亲一样的老百姓。有一种情怀是生命固有的,有一种责任是命运注定的,这苦苦菜吃得太多太多,积淀到了生命中,让你无法掩饰,又无法丢弃,在基层的这六年工作中,时间和琐碎磨去了我太多脆弱和抱怨,我终是回归了这个人群。

第一次收到当事人送得“礼”是一塑料袋苦苦菜,老姨妈说谢谢丫头了,谢谢丫头把我女儿离婚的事情给办好了,我夜夜睡不安稳,夜夜淌眼泪啊,生怕孩子出个什么事情,谢谢啊!第二次收到得“礼”是一大袋子苦苦菜……,也许有人会取笑我,也许有人会说我给自己脸上贴金,无论大家说什么,我似乎从来都不介意,苦苦菜我是要吃的,因为这是我与这些最朴实老百姓之间的约定,冥冥中,我可能不是一名法官,他们也不是法官对面坐着的当事人,我就是一个孩子,一个从田间地头走来的头上裹着围巾,肩膀上挑着锄头的农民,他们或她们是我的父辈,我的兄弟姐妹们……

苦苦菜真得很苦,我们村哪个渠拝上,哪个沙地上,哪片园子边向阳的空地上,长满苦苦菜,我和我姐姐很清楚,我们家每顿饭都有下饭的“凉菜”,我奶奶就是用我和我姐姐挑回来的苦苦菜把我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装扮的多姿多彩,生命因此而积淀,生活因此而厚重,有谁的梦里时常出现儿时的场景,有谁会像我今天一样,像个孩子一样感言人生呢?

离开那个院子很多年了,生活在钢筋水泥铸成的城市里,被紧张和琐碎的生活所累,淡漠了很多人和很多事,如同很多人一般,越发缺失了对周围人的信任和对社会的责任,有时候头脑会发热,对着当事人大吼,心情不好时也会很冷漠。我时常被父亲教育,言语不多,每次都会说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工作,平平安安回家。时常看到父亲一个人在地里劳作,那后背让我默默流泪,我知道他是在提醒我,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幸能够成为一名法官,我终是一个平凡的人,无论在什么位置,在什么场合,都应该记得我的本分,做最普通的事情,理最简单的道理,尽最大的能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归回养我、爱我的人。

眼泪不时流下来,在金秋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有人收获了荣誉,有人收获了金钱,有人收获了生命,有人收获了奋斗后成功的喜悦,我如很多农民一般感慨庄家丰收了,我父亲一车一车往回拉玉米,我还从一袋袋苦苦菜中收获了越来越成熟、宽容、大度,越来越坚强、忍耐、淡定,但我最终收获了一份感情,一个基层法官对老百姓的那份感情,一种好像久违了,终于回归了的感情。

篇【2】:一位老法官的人生感悟

在共和国的法院系统内,从军官到法官的人不在少数。我,就是其中一员。31年前的初春,一个自卫反击战中尖刀连的指挥员,因在西线的高平线役中被炮弹炸了三个窟窿,而从前线紧急转送回国,送入豫北平原的野战医院,在战伤未愈的状态下涌入了转业大军的洪流。这个人就是我,一个有着14年军龄、刚跨入“而立”之年且评定为8级战残的正连职军官。

当我带着战火的硝烟踏进奉节法院的大门时,我成为了西部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当别人正忙着找关系从乡下调进城里工作时,我却拖着伤残之躯到法院的乡下法庭上了班,开始了我的法官生涯。直到2010年7月1日退休,在法院工作的29年中,我先后从事过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审判监督、审判调研等工作,先后担任过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刑庭副庭长、民庭庭长、审监庭庭长,研究室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院长顾问等职,从一个军官成长为法院的业务骨干、副处级干部,国家三级高级法官。由于学习刻苦,工作敬业,29年中我获得过诸多荣誉:曾10次评为先进工作者,7次年度考核为优秀,6次评为县直机关和全县优秀共产党员,5次评为全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优秀审判长、人民满意好法官,并获得全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加上我在部队的8次师团嘉奖和两次立功,这些奖状、奖杯、功章、证书、授带等足可贴满一壁墙。诚然,这些在官位显赫的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来说,却来之不易,体现的是一个法官的人生价值,并引以自豪。这大概可喻之为敝帚自珍吧。

29年的法官生涯中,让我比较满意的,算起来大致六个方面:一是,我由一个初中文化经数年自学苦读实现了大学本科文凭,为我29年的审判工作、调研工作以及审判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二是,作为法官,我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以及群众的肯定和信任。29年中,我没有收过当事人的钱物,没有接受过涉案人员的吃请,没有踏入过高消费体闭场所,严格自律,拒腐蚀永不站。三是,2010年2月12日,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在《法官等级变动审批表》上批准我由国家四级高级法官晋升为三级高级法官。在我院院领导副级以下的法官中,我是我院建院以来唯一获得“三高”级别的法官。四是,我自2004年担任研究室主任之后,勤于笔耕,坚持审判调研为审判服务的方向,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论文、诗词、散文等,截止今年3月底,已达437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刊用47篇。去年,我和张林副院长合著的《论审判权运行中延长审限制度之改造》一文,刊入中国十佳法律核心期刊《法律适用》,成为我院建院以来论文进入国家法律核心期刊的第一篇,我本人也成为建院以来发表论文最多的法官(在全县也是第一人)。五是,29年中,我亲手办理的案件逾千件,无一发回重审,仅有4案局部改判调整(事实上这4案属于照顾上诉当事人的情绪而改判)。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29年我对得起法律,对得起民众,对得起法官的职业。我也因此成为全院法官的良师益友。六是,我是由军官过渡到法官的。正如我跨进法院时立下的誓言:“来自军人的法官,应当勇敢正直,来自农民的法官,应当忠厚朴实。我二者兼备,应当有所作为”。我确实做到了。我是奉节法院唯一获得全市10年一评的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的法官。我的事迹被写入国务院军转办公室编写的、由总书记亲笔题词的中国转业军官风采集《延伸的长城》。

如果要问这29年来法官生涯有何感想,我的确感慨万端,有很多话想说。这29年,我个人的进步仅仅是一个侧面,正面所显示的是国家的发展和法治的进程,人民生活的巨变和人民法院的辉煌。基于个人的视觉,在我看来,法官既属于精英群体、更属于高危群体,有人把法官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者,并不为过。因此,法官职业应当具有高出一般公务员的标准和要求。我以为,凡为法官者,至少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清正廉洁:法官应坚守的职业底线

明朝清官山东巡府年富说得好:“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可欺,公生明,廉生威”。此论自明朝以来一直成为廉政司法官员和有识之士的座右铭,激励多少人为“清官”奋斗与献身。共和国的法官,作为执掌国家司法大权的精英群体,理所当然地应当将廉洁司法作为其司法职业的基础和底线,法官,应当首先是一个清官。在我的法官生涯中,我始终敬畏法律,敬畏职业,敬畏当事人,始终坚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公正办案、廉洁司法,坚守一个军人的正直品格和一个法官的职业操守。我曾因侄儿触犯刑法处以重刑而被长兄怒斥为“六亲不认”,曾因对老战友的亲属没能手下留情而被骂之为“四季豆不进油盐”,曾将他人送的礼物甩出当街弄得送礼者哭笑不得,曾因抵制某些领导人插手案件被大会小会训之为“九头牛拉不转的犟货。”我坚持一个理: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如果我们丧失了清正廉洁这一底线,就可能使司法蒙羞,让当事人遭殃。最高法院的副院长,成为共和国司法的最高级别的法官,就因为没能守住这一底线,贪脏枉法葬送了一生。重庆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张弢,成为重庆地区司法最高级别的法官,就因为没能守住这一底线,以案谋私葬送了一生。《千字文》中记载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典故。典故出自《墨子》,说有一次墨子路过染房,看到雪白的生丝被放在染缸里染成了颜色,无论怎样漂洗,再也无法恢复生丝的本色了。于是墨子悲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而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叫作《诗经》,其中《诗经召南》里有“羔羊”一篇,赞颂羔羊的素白,歌颂为官者当具羔羊般纯洁正直、不受污染的品德。希望我们全体法官以及法院工作人员,能从中领悟典故之真谛。请法官们记住北大教授朱苏力以下这段话:“法官的道德、品性以及人格魅力(统称为德性),对于成功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对于司法公信力之建设和司能之实现,非常重要,至关重要”。请记住钱锋院长的以下这段话:“在法官的职业道德体系中,良心是本原、廉洁是底线。法官良知最根本、最重要的莫过于六个字:不贪脏,不枉法。”4月2曰,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落实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共24条),对法官廉洁司法的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处处严格要求自已,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二,爱岗敬业:法官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英国思想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培根指出:“作为法官,应当具有高度的修养。他们应当富有知识而不是机敏多变,应当持重庄严而不是热情奔放,应当谨慎小心而不是刚复自用。法官应当为作出公平的裁判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犹如上帝为人间所作的那样:削平山岗,填满崎岖,以铺平一条正直之路。每一位法官首先应当牢记罗马十二铜表法结尾的那个警句:‘使人民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司法的重大错误,有的可以引起政治变乱甚至国家颠覆之危”。这是关于法官职业的最佳论述。法官是崇高的职业,比之为上帝;法官的职业是神圣的,比之为使人民幸福;法官的职业是高危职业,可以引起政治变乱和国家颠覆之危。正是基于此,所以马歇尔首席大法官说:“司法机关的工作遍及于每家每户的床头灶边。它影响着人们的财产、名誉、生命和其他一切”。也正是基于此,所以法官的职业担当者,必须是国家公务员中的优秀分子,绝非一般人所能胜任。而且,凡为法官的,必须爱岗敬业,绝非一般工作态度者所能胜任。全国优秀法官宋鱼水,以精湛的审判艺术实现审判公正,体现的是当事人“胜败皆服”的职业精神;“中国法官十杰”的获得者金桂兰,她“成功的背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死神无奈,空谷幽兰,肩担正义认真办案。情操塑成了人民口碑,生命定格百姓利益”(“中国法官十杰”颁奖词),体现的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的职业精神;全国优秀人民法庭湖北洪湖市大同湖法庭女庭长张红,拖着癌症晚期的身子走千家串万户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喊出了“一桩案子就是老百姓的一片天”的司法最强音。当地群众得知她身患癌症后,自发地到大庙上为她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好庭长早日康复,此举震撼了中国司法界,体现的是法官用生命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这些典型,是我们全体法官爱岗敬业的精神动力和时代楷模。

我29年的法官生涯,虽不能与上列英模相比,但就个人来说,我确信自己是一个爱岗敬业的法官。在法庭工作时,我成天翻山越岭行走在巡回办案之中,一年穿烂三双运动鞋,忍着战伤复发的剧痛为老百姓排难解纷,半个月回一次法庭,几个月不回一次家;在机关工作时,我从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几乎365天都在工作,而且,我是每天上班最早的第一人,每天下班最迟的第一人,我始终觉得我的时间是很不够用的:当庭长时,我要加班加点批改全庭重要案件的裁判文书,我所在的庭每年没有发回重审的,改判的也微乎其微;当审委会委员时,我必须挤出时间审阅每件案件的审理报告,分析焦点,寻找法律根据,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为委员们提供思路,为主持人提供决策根据,我的意见往往成为各个委员和主持人十分看重的意见;从事审判调研工作时,我的时间分配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时间学习,细读每天的各种报纸和每月的10多种法学杂志,从中了解司法动态,理论动向及其他法院的先进经验,积累写作素材;三分之一时间解答院内院外找上门来请求解答的疑难案例、法律咨询及政策探讨,三分之一时间从事调研写作,每周完成一至二篇调研论文或课题,最高的一年可以完成近百篇论文写作。基层法院的法官,其工作环境很不尽人意,远不如中高级法院,全靠自己凭着敬业精神开展工作,全靠吃苦耐劳的常态心理和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去推动工作,除此别无良策。所喜的是,尽管基层法院艰苦,年轻法官们却选择了这个单位,而且很多人爱上了这一职业并且矢志不移,令我十分欣慰。女法官严凌,是第一个来到奉节法院的法学硕士研究生,自来以后,虚心好学,一直为人低调,工作高标准,调她到研究室专职司法统计,她兢兢业业,让她下庭办案,她任劳任怨。而且,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了解到她的表现后,几次征求意见,如果认为法院工作不适合她,组织部将在县委机关给她重新调整工作,但她始终坚持就在法院工作。我以为,严凌的表现就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叫岗敬业,而且她的爱人小田,已考入万州区公安局,但又主动放弃,夫妻俩决定扎根奉节,我为之感动。现在,奉节法院已有一大批新人为人低调,敬业向上,工作高标准,比如江明蓉、吴琳、来先龙、关超、吴丹、吴辉、樊行文、唐果等等,都很不错,希望大家比学赶帮,共同前进进步。

第三,司法能力:法官必须有的职业功底

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在论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时强调:“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前提,严明的纪律作风是关键,良好的司法能力是核心,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可见,法官的司法能力,对于法官履行审判职责十分重要,是打造“靠得住、信得过、有本事”法官群体的重要体现。老百姓说得好:“如果一个法官的政治素质糟糕,那法律将成为其手中的魔鬼;如果一个法官的业务素质糟糕,那当事人将成为其手下的冤鬼。”2010年河南商丘的赵作海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该案在公安侦查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刑讯逼供;公诉机关的主要问题是明知有疑,却径直提起公诉;在法院审判阶段的问题在于,疑罪从疑,照判不误。我在写《阵痛中反思:“赵作海案” 缘何一错再错》的论文中,仔细分析案件本身存在以下三大疑点:一是赵作海当庭否认杀人,并一再喊冤说公安刑讯逼供,这与他九次供认杀人的讯问笔录形成质的反差;二是作为杀人案件却未能查找到杀人工具,物证丧失;三是无名尸体四次DNA鉴定不能确定身份、与作为死者的赵振堂的身高形成差距。正是这些疑点无法排除,所以“死者”赵振堂却在2010年奇迹般回到家中,真相大白。法官一旦成为庸官,注定要草菅人命,也注定要受到撤职查办。今年3月29日,最高法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在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中,重点搞好“两评查”活动(即庭审评查和裁判文书评查),表明司法最高层看到了当前全国法官队伍的素质问题,这对我们全体法官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一个法官的'办案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庭审驾驭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能力。希望大家在这两个能力上努力实践,获得提高。

我十分赞赏霍姆斯大法官“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这句司法格言。要做一个司法能力强的法官,不可能只满足于高深的法学理论,必定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司法能力应当包括必需的法学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博的社会知识三大方面,是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我从军队转业到法院,完全因为时局的要求而非本身自愿,当年30万转业军官全部充实到公检法部门,文化基础好的到法院,其次的到检察院,再其次的到公安部门。我十分清楚法官的责任与我本身的差距,“半路出家”的法官与来自法学院校的法官差距十分惊人。于是,我一面报考法律大学,一面扑身于司法实务,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数年时间里,白天办案,夜间读书和完成作业,每晚只能保证三个小时的睡眠,数年之后,我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他人。在川东、渝东片区内,我经常被高中级法院指定为大型观摩审判的审判长和主审人,几乎所有观摩审判案件都做到了当庭解疑、当庭宣判。庭审驾驭,说得上游刃有余,每次庭审考评得分,我都高出本院法官和其他法院法官,从来没有把第一名让给别人,我所制作的判决书,曾刊入中国司法文书专刊《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杂志,曾多次在市高院评比获得第一名或第二名。直到现在,不少中青年法官手上都保存有我制作的刑事、民事、再审等判决书,作为范本以供参阅。因此,我对王胜俊院长“良好的司法能力是核心”这句话,深有感触。但我也看到,就在我们法院里,有的法官办了一辈子案子,却没有办成几件漂亮称心的案件,也没有写出几份漂亮称心的判决书,恰恰搞烂事很上心用力。这样的人,老实说让人瞧不起。最近我接触到上级法院改判本院的两件刑事案件,审判长和主审人都是多年的刑事审判法官。两起案件的改判并不涉及复杂疑难问题,均属于常识性错误。三个村官虚列支出私分国家扶贫款、三个刚成年的男青年对一女青年的犯罪案件,一审中案件的帮助犯提出他二人系从犯的抗辩意见,村官中的村会计提出他是从犯的抗辩意见,均未被法官采纳,二审均予以采纳,对从犯改判为减轻处罚。显然二审的改判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我国刑法第26-29条对犯罪人的分类,实行的是作用标准为主、分工标准为铺的原则。从作用上看,有主犯、从犯,协从犯之分;从分工上看,有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教唆犯之分。那么,在三人案件中,直接实施奸淫的犯罪分子称作实行犯,其他二人仅协助实行犯完成犯罪,这叫帮助犯,主从关系已经很明显,为什么不区别对待呢?在村官犯罪中,村支书村主任属于行使管理决策权的罪犯,而村会计仅仅对帐务进行管理,本身没有管理决策权,且本案中的会计并没有直接参与虚列支出等实施活动,三人的主从关系已很明显,怎么可以都各判五年呢?一审的不慎导致二审的不必要改判,划算吗!这是值得很好的总结和认识的。4月3曰,河南高级法院出台了《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规定对造成错案发生的法官实行终身追责,已调离、辞职、退休的同样追究责任。希望同志们要有危机感,努力加强能力建设。

第四,善待群众:法官应坚持的职业方向

我们的法官必须清楚的意识到,我国在层面是以人民主权为基础,以代表制为制度框架,以融合主义为基本实现渠道,以人民利益为最后依归的民主模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司法的人民性,注定了为人民服务必须成为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官的永恒不变的宗旨。人民法院本身就是一个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的国家司法机关,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根本经验就是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审案并接受群众监督。因此,善待当事人就是善待群众,善待人民,善待法官的衣食父母。中国的司法,本质上属于良善司法,江必新副院长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上专论良善司法时,提出了中国良善司法应当包含的九大内容,即公正司法、规则司法、廉洁司法、廉价司法、和谐司法、人本司法、民主司法、修复性司法和权威司法。其论高层建瓴,精辟透彻。良善司法作为中国司法之本,必然要求一切司法工作者都必经建立在善待当事人、善待群众的基础之上。重庆高院钱锋院长提出善待当事人的“四心工作法”,即对当事人有恻隐之心——同情弱者,对人民群众实心实意,不忍心做损害当事人的事;有羞耻之心——懂“礼义廉耻信”,不向群众伸手,勿以恶小而为之;有恭敬之心——恭敬法律,尊重民意,体恤民情,恭敬职责,珍惜司法职业,恪守司法操守;有是非之心——在廉洁、公正等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向法律负责,向人民负责,向家庭负责,向个人前途负责。我希望全体法官对这“四心工作法”牢记在心,并变成实践中的自觉行动,体现于每件案子上。全国优秀法官宋鱼水说得好:“我一生中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如果就是这唯一的一次与法律的接触让他们受到不公平对待,让他们得到一个自己想不明白的结果,在他们心中就会留下深深的伤痕。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一份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全国优秀法官陈燕萍说得好:“法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法官一时的疏忽、丝毫的懈怠,都有可能酿成大的事件。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法官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当事人着想”。他们说得好,做得更好,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从中吸取政治营养。可喜的是,现在我院正式进入法官序列的年青同志,目前发展很好,尤其是他们善待当事人的工作态度令人欣慰。严凌、吴琳、来先龙这些刚从事办案的年青法官,在和我讨论案件时,都认为当事人起一次诉花了很多时间,绝不能轻易叫他们撤诉,使他们感到失望,宁愿自己辛苦几趟把案子查清,来平复他们已受伤的心灵。年纪青青的法官,想得如此周到,令人欣慰。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奉节法院的希望。

结末语

同志们,法官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审判大权,这权力好沉重,好惹人注目啊!望着你手中的权力,冷漠无情的冷血动物会把你热情的拥抱,威风八面的兽中之王会朝你摇头摆尾,吝啬至极的老葛朗台会给你光灿灿的黄金,嗜酒如命的酒鬼会把那杯中之物捧到你的面前,素昧平生的妙龄女郎会对你一见钟情。作为一名法官,要想严肃执法,必先严于律已,才能做到不为强权所惧,不为金钱所感,不为美酒所诱,不为善色所动,不为人情所累。这样的法官,才是真正的人民法官。

谢谢大家!

;

⑶ 法官是美女怎么形容

法官是美女形容有:

1、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常常微微含着笑意,一头从未染烫的乌黑秀发总是一丝不乱地扎在脑后,清秀的面容,修长的身躯,令人初见便眼前一亮。

2、清新可爱的外貌、稚嫩的脸庞,出庭时表情认真严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清丽柔美的气质和严肃的神情,没有排他性地融合在她身上。

3、女孩拥有一头俏丽的短发和斜旁分刘海,皮肤白皙,长相甜美清新,而她正身穿着黑红色的法官袍坐镇法庭,认真地工作着。

4、她身穿法官袍,正襟危坐的在法官位置上,虽然表情肃木,但配上一头长长秀发及出众五官,不但没有令人生畏,仙气更迅速迷倒一众网民。

5、清清淡淡的妆容,白皙的皮肤,穿着法官服给人一种高冷气质的感觉。姣好的面容和庄重严肃的背景形成特有的反差美,不苟言笑的模样给人一种庄重的模样。

⑷ 为什么法官当律师的多 律师当法官的少

说起从优秀律师中选任法官,当然是好处多多。诸如有助于减少法官腐败,有助于提高司法权威,有助于改造政治生态等。据报道,现在,肖扬院长又提出了这个话题,无疑对这项改革由倡议向制度现实迈进给了有力的推动。不过,我认为有必要对于推动这项改革时可能遭遇到的一些困难作些梳理,以便未雨绸缪,通盘兼顾,避免一项新改革出台始于轰轰烈烈,终于无声无息的结局。
从世界范围看,法官选任的候选人背景无非是两种,一是欧洲大陆模式的起始从业型,即一个人自完成法律教育和司法研修之后便进入法院,从助理法官开始,数年之后就具有了独立法官资格。高等级法院的法官往往都是循着审级的路线逐渐升迁而来。另一种模式则是英美国家的转职任命型,没有人可以从法律职业一开始就担任法官,法官的基本来源是律师以及检察官(在英美的制度理念里,检察官不过是国家聘任负责追溯犯罪、维护法律的律师而已)。
就维系一种公正的司法体系而言,两种模式之间原不存在优劣高下。能够形成不同的法官选任制度,是跟特定国家的历史演进、法制结构以及法官在法律秩序中的角色等有着密切关联的。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法官选任办法呢?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缺乏英美国家相关制度得以形成的那种历史背景,尤其是判例法对于法官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在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在判例法的环境下,法官是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解释者,甚至是法律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者。由于确立了遵循先例原则,所以法官肩负着通过个案的判决对于后来的法律人乃至整个社会加以说服的使命。在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之后,由于不受民意的直接制约,法官的权力更成为对于民主决策予以平衡的独特力量。从最具职业声望的律师以及检察官中选任法官,无疑是确保法官完成解释宪法和法律、推动法治发展乃至平衡民主这类重大使命的基本前提。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法院以及法官的地位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是法官选任标准还需要改进。
如果再深入到司法权运行的具体过程观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司法系统仍有着一定的行政色彩。这种现实在影响司法公正最大化的同时,也减弱了法官职业对于优秀律师的吸引力。作为法官,对于他所审理的案件,享有独立的权力(当然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有时还能够在判决书的内容或修辞上留下深刻的个性化印记,这是法官职业最具魅力的一个方面。而上命下从、刻板僵硬的司法模式,又如何让资深律师欣然前往呢?
法院难以吸引优秀律师进入的第三个原因听起来有些俗,但是在设计制度时却无法回避,那就是法官的收入较律师太过低下的事实。法官收入比律师平均要低些,即使是英美国家也是如此。之所以一些优秀律师不惜付出收入减少的代价也要做法官,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法官的崇高地位、独立权力、彰显知识与智慧以及终身任职等所带来的巨大补偿。尽管如此,法官的收入也不可过于寒酸。像我们的现实,律师的合法收入往往是法官合法收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心态严重失衡的法官就很容易生出其他想法: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力(即便是不独立,但是责任的模糊反而更方便利用)牟取私利,或者干脆辞职下海,合法而逍遥地去赚大钱。事实上,近年来法官下海当律师的情况可谓不少,而反过来,由优秀律师而当法官的却是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例还是受命担任院长或副院长。
他们与其说是看重法官职务,不如说是冲着行政级别去的。
最后,现在律师的数量也不足以给我们的法官提供充足的选任资源。目前全国律师数量不过13万,而法官却有20万以上,这跟美国的从80多万律师中选3万多法官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是增大律师规模,同时也可以考虑大幅度减少法官的数量。

⑸ 如何培养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

法官是公平与正义的代表,也有着审判行业的法律规定和社会公众期盼的职业道德。法官要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以确保司法公正,更要谦逊文明、勤勉敬业以保障审判效率。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广大法官必须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必须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司法活动的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司法效果的第一标准,所以,司法为民就是新时期对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本文以如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2.公正不偏,刚正不阿。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执法活动内在的价值追求,好的法律制度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执法人。古代人们敬仰的铁面无私的包公,虽然是人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但这正是人们的一种期望,人们所要求的法官职业道德。人们要求法官从其自身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凝聚足够的力量,树立足够的权威,不畏权势,顶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当干预,确保司法公正。 3.敬业进取,精益求精。香港法官的誓言中说:无惧、无偏、无私、无欺。我说还应该有无闲,即抓住时机,忙中抽闲,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无满足和懈怠。 4.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尤其在当前执法环境、社会环境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法官要以强烈的职业使命感来抵制和克服相对剥夺感。所谓相对剥夺感是指人们认为自己本应获得的利益没有得到,而被他人或社会剥夺了。这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是自认为没有得到公平待遇的不满与埋怨的结合,总觉得自己的所得与贡献比,获得太少了。如果有了这种相对剥夺感,心理就会失衡,无疑肩上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二、影响法官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原因 (一)法治理想与人治现实之间的矛盾,影响着人们严格遵纪守法,也影响着法官严格执法,并直接导致司法不公和司法效率低下。表现在:在组织制度、人事制度上,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和法官的考核、任用、选拔制度来来选拔、任用干部和法官。有的法院,研究生、本科生进不来,而有关系的大专生,甚至是没有编制的自费大专生却大摇大摆地进来了。在审判工作作风上,置法律程序于不顾,搞家长制、一言堂。法律规定,只有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才是合法的审判组织,而有的法院领导为了达到个人左右案件审判结果的目的,又在法院内部另设程序和审判组织,并且将其凌驾于法定程序和合法审判组织之上;有的法院领导个人直接拍板案件;有的法院领导则擅自制定司法解释;有的法院领导将手中的核稿、签发案件权变成了审批权,权大于法了;有的上级法院领导以过问下级法院案件为名,直接干预下级法院办案。以上少数法院领导干部的违法做法,都缘于封建主义家长制的思想,而一些带有封建主义色彩的地方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则为这种家长制作风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合法借口。以上现象,会给法官职业道德带来不良影响。 (二)法官的人权缺乏制度上的保障,直接影响着法官职业道德的正常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官的待遇与他们的职责出现巨大反差。有的老少边山地区的法官甚至连发工资都难以为继。西方发达国家的律师梦寐以求挤身法官行列,因为法官的地位比律师要高得多,法官是案件的最终裁判者,维护的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作用比律师大得多,当然应当比律师享有更高的待遇,同时也要求法官比律师拥有更高的素质。但是在中国的事实正好相反,没有哪一个名律师愿意到法院当法官的,倒是有不少优秀法官通过司法考试后去改行当律师了。原因很简单,法官的待遇、社会地位与其职业要求极不相称,法官职业缺乏吸引力。法官待遇的这种尴尬现状,职业道德却要求他发自内心地操守自律,与人权的基本原则是极不相称的,一种制度的设计,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而不能假定人人都为道德圣人。要求法官自律,甚至在八小时以外也要慎独,其前提是法官都为出类拔萃者,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对法律忠诚的信仰,并廿愿过清教徒式的刻板生活,这至少在目前的中国是不现实的。 二是执法环境不够完善。有的法官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却得罪了某领导,最终落得个以工作需要为名调离岗位或找个岔子降级撤职的结果;有的法官因为严肃执法而得罪了一方当事人,家人被报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三是法官的职业缺乏制度上的严格保障,时刻存在着被分流、优化、双选的危机感。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官,职务是终身制的,非经特别程序,不能弹劾法官。法官的职业有保障了,他才能够做到刚直不阿、敢于碰硬。当然并不是说不要搞机构改革和人事改革,也不是说法官都不应有压力,而是说,任免法官不应太随意,把企业管理那一套制度照搬到法院来,想任命就任命,想免职就免职,如果这样的话,法官就会经常处于诚惶诚恐、瞻前顾后之中,即使他有着再好的道德修养也难以实现。以上弊端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法官的工作热情,影响着法官爱岗敬业,使其缺乏上进心和改革精神。 (三)有的法院领导干部未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有的人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严重,有的人腐化堕落,给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如上所述,道德具有实践性的特征,领导者的示范作用远远大于普通群众的示范作用,不可否认,大多数法院领导能够以身作则,给群众作出表率的,但近年来也确实有些法院领导,胆大妄为,构成了犯罪,被处以刑罚,还有一些触犯了党纪政纪。这些人的反面示范作用也给广大法官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三、建立良好机制,为培养法官职业道德打下良好基础 (一)发挥法院的审判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保驾护航。指导思想要明确,人民法院有惩罚和保护两种职能,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开展审判工作。排除一切干扰,要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审判思想、审判制度、审判方式、审判作风大开绿灯,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方式和作风都应该摈弃。 (二)改革现有种种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不利于人民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合理制度,建立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包括审判制度、司法制度、组织人事制度、物质分配制度、廉政制度、工作制度等,彻底实现法院内部系统管理体系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转变。在严肃执法、依法审判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上,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打击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妨碍人民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行为,包括上面所说的各种弊端和腐败现象,为法官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一个清新的环境。 (四)有效地保护法官的人权,提高其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调动法官工作和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实现职业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从不敢为到不想为,使法官的自律不再是无价值的牺牲,而是有利可图。当然,这个利是合法的利,不是非法的利。保护其其他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通过建立新的司法制度,使法官真正享受到超脱于世人的感觉,深居简出无人扰。当外界干扰无法与法官接触时,审判焉有不公正之理! (五)建立一种新的机制,使法院领导比普通法官更自觉地、更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真正地起到表率示范作用。此外,古人所采取的易地为官、定时轮换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惰性,就是日久生厌,日久生厌之后,为党为国无私奉献的热情就会减退,而随之而来的各种私心杂念就会滋生蔓延并逐渐膨胀。再加上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工作时间长了,难免全成形各种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原先小心翼翼的心态就会变得胆大起来,此时,如果道德修养功夫未到,各种监督不力,一不小心就会脱离职业道德的约束,犯错误甚至触犯法网。作者:陆世华

⑹ 律师辩护意见为何难以被采纳——以法院裁判为视角

2.证明责任分配的不合理。证明责任的分配作为一个程序性问题,直接影响实体结论,不同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可能导致不同的实体处理结果。在刑事审判实践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非法证据排除的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都规定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得作为指控和定案的依据,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初步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律师的辩护内容也从定罪量刑等实体性辩护转向程序性问题的辩护。近些年来,辩护律师以侦查人员采用刑讯逼供等违法手段获得证据为理由要求排除“非法证据”的案例越来越多,但真正采纳律师意见排除“非法证据”的判例却比较鲜见。究其原因,在我国法律缺乏非法取证证明责任分配机制的情况下,法官不恰当地将证明“证据系非法取得”的责任强加于辩方,除非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否则其辩护意见很难被采纳。根据有关的实证调查,基于刑讯逼供的辩护意见被采纳率不过8.7%,在律师提出排除刑讯逼供所获证据的申请,但最终未被采纳的案件中,有28.6%的案件,法庭让辩护律师举证,律师无法举出证据,法庭即认定律师的申请不能成立。⑥证明责任的分配应当考量公平、证据距离、便利和刑事政策等因素。在我国被追诉人被普遍羁押、看守所不中立、律师无讯问在场权,以及会见权和调查取证权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法官将证明责任强加给辩方承担不但不利于被告人权利的保障,也使律师有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合理意见难以被法院所采纳。
(四)法官心理层面的原因
1.失衡的心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法官的工资待遇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律师整体上的经济收入普遍要高于法官的收入,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是如此。面对同样一个案子,法官审判所花费的精力和付出的劳动量可能比律师从事辩护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更多,然而他们每月却只有几千甚至几百元的固定收入,而律师一场官司下来却可以获得上万元的报酬。这种收入的反差使一些法官很容易产生失衡的心理。心态一旦失衡就需要矫正和补偿,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于是,在法庭审理中,随意打断律师的发言、限制律师的发言时间、对律师正确的辩护意见视而不见等等,就成为法官找回心理平衡的习惯方式。很多法官潜意识中认为“不能让律师自我感觉太良好,既有钱又体面”,在采纳律师合理的辩护意见时,经常表现出一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态度,即便明知辩护意见有理有据也不愿轻易在判决中采纳或表述出来。
2.排斥的心理。在法院的判决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明明判决结果已经考虑了律师的辩护意见,而判决书在论理中却声称不予采纳辩护意见。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律师人均办理的13.62个案件中,明确表示不予采纳,但事实上吸收了辩护意见的有0.85件,占6.2%。这种处理方式对当事人的权利并无大碍,但却体现出了目前相当一部分法官对待律师辩护的一种复杂态度,即法官在潜意识里对律师仍是心存抵触,有意无意地贬抑律师作用。⑦用有些法官的话讲“有理也不让律师说出来”,似乎过多地采纳律师意见就显得法官水平学识都要比律师低。在司法现实中,法官总有“高人(律师)一等”的感觉,可以与检察官“平起平坐”,和控方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辩护律师无形中持一种排斥心理,对律师缺乏基本的尊重和认同。把律师辩护简单看做是履行一个手续、走一道程序,甚至把律师履行正当的辩护职能视为审判的障碍。于是,就出现了“辩与不辩一个样”、“你辩你的,我判我的”这样一种司法现实。
二、律师正确辩护意见难以被采纳的危害
(一)实体正义的背离
辩护权存在的理论根据之一就是权力制衡理论,通过权利来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恣意和滥用。以辩护权约束和限制公诉权,并对审判权的行使主体施加积极的影响,防止“偏听偏信”、把裁判结论仅仅建立在控方证据和意见的基础上,做到“兼听则明”、倾听不同的声音,在双方的对抗和辩论中发现事实真相,从而作出全面准确的判决。“对法官而言,辩护制度的价值在于将法官的个人能力提高到某种阶段,以至能借助别人的眼睛来透视真实,能够在‘人情法理’范围内尽量大公无私和摆脱偏见的羁绊。”⑧法官在公开场合直接听取控、辩双方的辩论,有利于法官形成正确的内心确信,有利于防止法官认识出现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而背离客观真实。⑨这无疑能够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司法实践中法官对律师的辩护意见重视不够,不耐心倾听、不认真分析研究辩方的证据和合理意见,不但不利于真实的发现,还往往是导致错案的根源。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陈永生副教授所作的对我国近年来20起典型冤案的研究中发现,有17起案件(85%)的辩护律师都尽到了应有的职责,正确指出了侦查、检察机关的指控以及法院裁判中存在的问题,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后来证明这些辩护意见都是正确的)。但因种种原因,侦查、检察机关以及法院都未予采信,导致案件被错判,有的甚至被交付执行死刑。⑩心理学的规律表明,裁判者只要听取一方面的声音,就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而听取双方的意见,尤其是听取双方相反的观点和主张,则在认定事实和作出裁判方面要谨慎得多。事实上,对于法庭审判者以特有的时空和裁判方式而言,最有效地防止错误的手段是允许不同甚至相反的声音同时出现,从而避免那种因为单方面接触所带来的误判之危险。尤其是法官在开庭前已经接触了警察、检察官以各种方式提供的信息的情况下,听取辩护律师的声音几乎可以成为防止事实认定错误的唯一有效途径。(11)
(二)程序正义的失落
现代司法正义具有双重内涵,它不仅仅是实体正义之实现,还体现为程序正义之维护,不但重视结果的真实正确,更强调实现结果的过程本身独立的价值。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黄东熊认为:“刑事诉讼法所期求者,乃有实体面之正义与程序面之正义。实体面之正义,乃以进行刑事诉讼为手段而求实现,而程序面之正义,则在刑事诉讼之过程本身求实现。”(12)美国学者戈尔丁在“自然正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程序公正的九项标准:(1)与自身有关的人不应该是法官;(2)结果中不应含纠纷解决者个人利益;(3)纠纷解决者不应有支持或反对某一方的偏见;(4)对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均应给予公平的关注;(5)纠纷解决者应听取双方的论据和证据;(6)纠纷解决者应只在另一方在场的情况下听取对方的意见;(7)各方当事人都应得到公平机会来对另一方提出的论据和证据做出反应;(8)解决的诸项条件应以理性推演为依据;(9)推论应论及所提出的所有论据和证据。(13)我国学者陈瑞华教授指出程序正义具有两项显著特征:第一,程序正义主要体现在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在司法裁判制作过程中是否受到公正的对待;第二,程序正义主要体现在利害关系人要有机会充分而有效地参与到裁判过程中来。程序正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参与”。(14)我们以上述程序正义的标准和特征为参照,来透视我国律师的辩护意见难以被采纳的机制是如何损害程序正义之实现的。首先,作为纠纷解决者的法官既不独立也不中立,他(她)在裁判中受制于法内和法外各种势力的影响和干预,并且带有明显的追诉倾向。其次,法官对控、辩双方未能做到公平对待、一视同仁,而是对辩护律师持有一定的偏见,对控诉意见和辩护意见未能给予同等的注意,重公诉、轻辩护,“厚此薄彼”。再次,纠纷解决者在另一方(辩护律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听取控方的意见,决定被告人的命运。例如,检察院和法院对案件处理“交换意见”、政法委召开的公、检、法“三长会”,都是在没有辩护律师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审判方与控方单方面接触交涉讨论对被指控者的处置问题,缺乏正当性依据,往往达成满足控方要求的妥协。(15)最后,法院的判决书没有充分说明理由,对辩护律师的主张和意见不作回应,对拒绝采纳辩护证据没有提供相应的解释,其推论很少论及辩方的论据。所以,尽管律师也参与了法庭审理和辩护,发表了辩护意见,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远未达到“充分有效”参与的程度。因为他们不能通过参与法庭辩护对裁判者的结论施加富有成效的影响力,判决的结果很多时候也不是从经过当庭调查、辩论而采纳的证据、意见和主张中产生。因此,中国的辩护律师其实行使的仅是“形式上的辩护权”而非“实质上的辩护权”。

⑺ 南京彭宇案法官让中国的文明倒退了100年,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南京彭宇案法官让中国的文明倒退了100年,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是这件事确实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彭宇案”的负面效应,是许多当事者始料不及的。作为政法部门应引以为戒,深刻反思和汲取教训,努力提高司法办案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彭宇案”在审理期间就出现了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和舆情,但办案单位并没有足够重视并对此进行正确引导,对判决之后可能出现的舆情也没有充分的预计,当此案形成舆论热点后,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相关报道逐步偏离事实真相,最终形成判决结果与公众认知的巨大反差。

汲取此案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要注重保障热点案件的公众知情权,妥善处置为当事人保密和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实现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7)法官反差扩展阅读:

误判原因

1、判定“彭宇案”的关键事实是“二人是否相撞”,但恰是在这个最重要的关节点上,警方丢失了事发时对双方的询问笔录,缺少了原始的直接证据支撑,其判决结果因此受到舆论质疑。因此,旁听公开审理的一些媒体也逐渐形成了“彭宇是做好事被诬陷”的一边倒倾向。

2、法官在一审判决中对原、被告相撞事实认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离了主流价值观,引发舆论哗然和公众批评,导致社会舆论普遍不认同一审判决结果。

3、在南京中院二审开庭前,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双方对此均表示满意。

但依据当事人要求,在和解协议中增设了“双方均不得在媒体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的保密条款,从而使“彭宇案”的真相未能及时让公众知晓,经数年发酵,逐步演化为社会“道德滑坡”的“反面典型”。


⑻ 《民法总则》的规定处理民事纠纷的依据是什么

随着《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的规定处理 民事纠纷 的依据是什么? (一)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解读:本条明确习惯作为法源的合法性,但在无法律或习惯可供适用时,并没有规定法官可以基于公平正义理念,依据法理作出判决。这条规定一如既往地坚持了法院审判“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依法独立审判原则,没有赋予法官的造法职能。 (二)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民事纠纷调解的原则有哪些? (一)态度和蔼,把握调解主动权 对待当事人要态度和蔼,让当事人对你有一种亲近感,让当事人打消对你的顾虑,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当事人才会跟你说实话。 立案 时就要了解当事人的诉求,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当事人情况,摸清当事人的心理,了解当事人想什么,要做什么,做到知己知彼,占据主动,调解时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做好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但在立案中说话不能太随意,热情接待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当事人急你一定不能急,适当控制当事人的情绪,有理有序开展工作。在立案时就要进行调解说理,为调解工作打下伏笔。如果立案工作做得好,调解工作就顺畅多了。 (二)熟悉案情,理顺调解思路 要审理好一个案件,审判人员在庭前就要熟悉案件、卷宗、案情。特别是在基层法庭,当事人起诉后,往往要找审判人员讲一讲自己的理由。其实这对法官调解案件也是一种帮助,双方各说各的理,有些问题原告不说的,被告会说,一些相对简单的案件在庭前就被法官所熟悉了,调解时法官就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对当事人的谈话要耐心倾听并作好记录。 要理顺调解思路,不同的案件,调解侧重点也不同,案件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无论是在庭前调解还是在庭后调解,法官在做调解工作前要对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一个粗略的调解方案,首先将案件的主要矛盾点予以定位,同时对定位的矛盾点,要与全庭或者合议庭全体人员达成共识,达成共识后再进行调解。如果在达不成共识的情况下调解,有可能会出现反差,特别是当事人在咨询不同的审判员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案件处理方法,使当事人听后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产生对主审法官的不信任,认为主审法官在欺骗他,甚至对案件存有侥幸心理,时刻盼望着案件会有转机,对主审法官的调解表现出不积极或者敌对,不利于案件的调解处理。 (三)遵循法定程序,做好调解准备工作 审理一起案件,必须要注重程序,程序公正才是真正的公正。如果程序出错,当事人就会咬住法院不放松,程序违了法,案件就会审理不公,一个案子在程序上做得公正,对案件审理就会有很大帮助。当事人 打官司 ,往往在针对对方当事人无有力 证据 时,或自己感觉法院有偏袒之嫌疑时,他就会对法院或有关法官有意见,法官做调解工作难度就增加了,特别是个别 律师 可能会当事人说法院程序如何违法。如果是这样,调解工作就会失败,不得不通过判决结案。 调解准备工作必须扎实,只有准备工作做得好,证据充分详实,调解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特别一些需要评估、鉴定的案件,一定要及时做好这一基础工作,才能给当事人一个公信力,信服感,使在当事人在调解工作中都无话可说,并对证据予以认可,这对案件审理工作帮助很大。如果不及时鉴定将错过鉴定最佳时期,甚至造成无法鉴定的后果,会造成案件审理工作的被动。 (四)多做简易调解工作,注意调解言词 庭前调解是最好也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法院的调解原则是查明事实、分清事非,案结事了。笔者认为:在庭前调解中,不必太认真,一定要分清谁是谁非,而应该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只要调解程序、调解内容不违法,不违反双方自愿的原则就好,特别是双方当事人比较熟的,或有的当事人跟审判人员也比较熟悉,最好不要过分认真,事非当事人自己心里都有数,所以调解人员也不要过分强调事非曲直,适当的“装糊涂”,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当事人说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太直接,他们怎么说都行,但审理人员说话必须讲究分寸了。法官是否对当事人以诚相待主要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语言的表达既可以充分展现法官的能力,又能体现法官的修养,语言运用的技巧在法官与当事人的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个案件,不同的法官来审理,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都是语言表达的作用。简易调解时最好不要直入主题(讲案件)。而应该先对当事人嘘寒问暖,跟当事人讲一些生活和工作的事情开始。这样使调解气氛融洽,有助于拉近当事人和法官的距离,避免调解起来气氛紧张,伴随着言语的沟通,最终达到让法官的话在当事人心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双方当事人都在场,法官不要与任何一方当事人有亲密的语言,更不可对一方当事人进行严厉批评,让当事人产生错觉,认为法官与另一方当事人有特殊的关系,不利于法官对案件的调解。 在出现《民法典》规定没有法定的处理民事纠纷的规定的情况时,需要按照公平原则处理,若其他法律 法规 有规定的,应当适用其规定。在遇到民事纠纷时为了缓解司法压力,一般来说,需要第三方介入调解,第三方需要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整理思路后,才能开始做调解工作。 其实主要是有些比较极端的民事纠纷,目前在《民法典》中可能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所以工作人员处理这类型的民事纠纷,在不违背社会基本人伦道德的基础下,适用相关的民俗习惯来解决。

热点内容
2014民法段波 发布:2024-11-19 12:32:28 浏览:204
劳动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资 发布:2024-11-19 11:37:43 浏览:668
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 发布:2024-11-19 10:55:18 浏览:312
唐山司法鉴定中心地址 发布:2024-11-19 10:43:57 浏览:412
拆迂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10:17:07 浏览:430
人力资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9 10:00:40 浏览:900
交强险无责任赔偿限额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4-11-19 09:35:05 浏览:878
经济法战略联盟的类型 发布:2024-11-19 09:33:59 浏览:129
现代劳动法不包括什么制度 发布:2024-11-19 09:24:33 浏览:358
劳动法被解雇不满一年怎么赔偿 发布:2024-11-19 09:23:49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