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李少平

法院李少平

发布时间: 2023-01-09 16:31:44

『壹』 李少平的人物履历

1975.04-1977.10山西省长子县知青
1977.10-1978.09山西省高平县丝织厂子弟校中学教师
1978.09-1982.07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生
1982.07-1984.09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教师
1984.09-1987.07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07-1990.11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干部、审判员
1990.11-1993.0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91.08-1993.03挂职任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委副书记)
1993.03-1995.12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1995.12-2000.01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2000.01-2002.11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2002.11-2003.01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2003.01-2007.12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其间:2005.09-2006.01中央党校进修部进修一班学习)
2007.12-2008.01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2008.01-2013.10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其间:2009.11-2010.01中央党校第46期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
2013.10-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贰』 中国移动法院我要立案有效吗是真的吗

近年来,从推动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移动微法院一网通办,再到设立互联网法院、探索区块链存证,人民法院推动互联网司法在技术应用、程序规则、实体裁判等领域全方位升级。《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本月起正式施行,进一步规范在线诉讼、提升审判质效,便利人民群众参与诉讼。

在线诉讼须合法自愿;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在线庭审,视为“拒不到庭”;证据扫描件经法院审核后和原件有同等的效力……《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本月起正式施行,《规则》共39条,明确了在线诉讼的法律效力、基本原则、适用条件,内容涵盖在线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庭审、宣判、送达等诉讼环节。

《规则》首次从司法解释层面构建形成系统完备、指向清晰、务实管用的在线诉讼规则体系,是目前有关在线诉讼集成度最高、适用面最广、法律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被视为“网上打官司最权威的规则”。

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平台,当事人可选择是否采取在线诉讼

在微信搜索“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进行身份认证后,进入所在省份法院,点击“我要立案”,便可网上立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国移动微法院”在线诉讼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2.65亿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多样化、全链条、一站式的在线诉讼服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介绍,《规则》首次明确,在线诉讼既可以全流程也可以仅某一诉讼环节在线办理。

《规则》还明确,在线诉讼应遵循合法自愿、安全可靠原则。“合法自愿”原则,是指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诉讼方式的选择权,未经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同意或者主动选择,人民法院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适用在线诉讼。“安全可靠”原则,是指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有效保障在线诉讼数据信息安全。规范技术应用,严守技术中立,确保技术可靠。

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219.7万件,在线立案占全部立案数的28.3%;在线调解总次数651.3万次、诉前成功调解案件614.29万件;在线开庭128.8万次,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2.34分钟;电子送达3383.3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37.97%。

“在组织机构设置、技术融合应用、诉讼规则构建、网络司法治理、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中国互联网司法的发展已经从‘跟跑’走向‘领跑’,处于领先地位。”最高法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介绍。

除确属网络故障、不可抗力等原因外,不参加在线庭审视为“拒不到庭”

网店经营者王女士居住在国外,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诉至法院。虽然法院全流程在线的诉讼模式让她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所有诉讼流程,但是案子的开庭时间是在北京时间下午4时,这让她犯愁了。由于当地与中国存在时差,她需要在当地时间凌晨4时参加庭审。借助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异步审理平台,王女士在早晨醒来后,打开手机“参加”网上庭审,就可以回复原告和法官的发问。

据了解,《规则》首次肯定了“非同步审理机制”,针对当事人无法在同一时空参与诉讼活动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便民利民、提高审判质效。《规则》明确,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分别登录诉讼平台,以非同步的方式开展调解、证据交换、调查询问、庭审等诉讼活动。“《规则》对庭审环节的非同步审理作出特殊规定,将其作为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同时在线参与庭审的特殊庭审形式,而不是在线庭审的常态。”最高法司改办指导处副处长李承运说。

针对在线诉讼过程中出现的庭审秩序问题,《规则》规定了在线庭审纪律,要求出庭人员参加在线庭审应当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其中,除确属网络故障、设备损坏、电力中断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在线庭审,视为“拒不到庭”;在庭审中擅自退出,经提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视为“中途退庭”。在线诉讼司法实践中,一旦出现“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分别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

“上述规定明确了在线庭审秩序规则,确保了在线庭审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更好保障程序正义,坚决捍卫司法权威。”最高法司改办副主任刘峥说。

李少平介绍,《规则》强调诉讼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避免部分当事人滥用权利影响诉讼进程。为确保在线诉讼活动合法、真实、有效,《规则》细化明确了身份认证规则,确保诉讼主体身份真实性,有效防范虚假调解、虚假诉讼。

经法院审核通过后的电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

在一起网络著作权纠纷中,原被告用上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北京市版权局共同搭建的“版权纠纷非诉调解平台”,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经双方同意,法院将双方协议部署至区块链上,如被告在履行期内未履行义务,将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自动执行。

“本案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自动执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场景特别是执行场景的变革性创新探索,有利于切实解决执行难。”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介绍,2018年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构建了“天平链”司法区块链平台,着力解决电子证据存证、上链证据在线验证问题,并逐步将区块链拓展至执行、诉源治理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公证机构、第三方存证平台等大力推广,区块链存证使用愈发广泛,涉区块链纠纷也日益增多。然而,区块链存证的审核一直是司法实务中的难题。对此,《规则》首次规定了区块链存证的效力范围,明确了区块链存储的数据具有推定上链后未经篡改的效力。“这有利于规范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严格区块链存证审查标准,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块链存证行业有序发展。”刘峥说。

针对电子化材料是否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的问题,《规则》指出,人民法院审核通过后的电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但同时为确保电子化材料形式真实性,在四种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原物。

“这意味着经人民法院审核通过的电子化材料具有‘视同原件’的效力,当事人不必再重复提交实体原件材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更好发挥了在线诉讼便民利民的作用。”何帆表示

『叁』 李少平的介绍

李少平,男,汉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乡人,1975年4月参加工作,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教授。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肆』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小平

不是李小平,是李少平。李少平(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伍』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央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记者孙莹)近年来,对于“云庭审”“微法院”,很多老百姓并不陌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诉讼大显身手,智慧法院建设红利充分释放,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我们看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科技全方位应用于诉讼服务、诉前调解、案件审理、审判管理等各领域。全国法院普遍推行网上跨域立案、在线举证质证、庭审语音识别、电子卷宗应用、文书电子送达等。

我们还看到,文书智能生成、类案识别推送、裁判偏差提示、区块链电子存证、智能合约执行等技术日益成熟。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到底如何认定“电子化材料”的证据效力?网上开庭如何执行“庭审纪律”?如何保证“网上存证”的安全?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这是首部全流程全领域规范在线诉讼活动的司法解释。

这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今年2月1日开庭审理的一起诉30多名被告“高空抛物致死民事索赔案”,法官正在宣布在线庭审纪律,案件分5批次、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云法庭”开庭审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种庭审模式很常见。最高法副院长李少平说:“经过全国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线诉讼适用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序衔接的诉讼模式已初步形成。”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全文共三十九条,内容涵盖了在线诉讼法律效力、基本原则、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从立案到执行等主要诉讼环节的在线程序规则,首次构建了在线诉讼规则体系,确立了在线诉讼“公正高效”“合法自愿”“权利保障”“便民利民”“安全可靠”五个基本原则。李少平分析:“《规则》的制定出台,在我国互联网司法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细化明确各类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确保在线诉讼‘降成本不降质量、提效率不减权利’。”

打官司打的是证据,有人担心,在线庭审,如何确保证据的真实性?《规则》明确,法院审核通过后的电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也就是具有“视同原件”的效力,同时明确了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原物的情形,比如法院认为电子化材料与原件、原物不一致,或者不完整、不清晰、格式不规范,或者是卷宗、档案管理规定要求提供原件、原物的,还是要提交原件。李少平分析:“一方面丰富和拓展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审查电子化材料与原件的一致性,保证电子化材料形式的真实性,有效防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风险,确保在线诉讼安全有序。”

在线庭审探索之初,有当事人骑摩托车参加庭审,还有人随意离开屏幕接打电话,此次《规则》明确在线庭审纪律,除确属网络故障、设备损坏、电力中断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在线庭审,视为“拒不到庭”;在庭审中擅自退出,经提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视为“中途退庭”。针对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同时到庭的情形,《规则》首次确认非同步审理机制的法律效力。

最高法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峥强调,根据当事人请求或案件审理需要,线上线下可以合理有序转换。

刘峥说:“《规则》强调,在线诉讼必须坚持合法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当事人适用在线诉讼。针对诉讼中重要的程序环节,比如在线庭审、证据交换、电子送达,以及案件非同步审理等,《规则》均要求以征得当事人同意为基本前提,充分保障当事人对案件审理方式的选择权和程序利益处分权。”

不可否认的是,“在线诉讼”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司法实践中。2020年1月1日至今年的5月31日,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219.7万件,占全部立案数的28.3%;在线调解总次数651.3万次、诉前成功调解614.29万件;在线开庭128.8万次,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2分钟;电子送达3383.3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37.97%。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国移动微法院”在线诉讼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2.65亿次。最高法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认为,我国互联网司法在世界范围内已处领先水平。“从推动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广、移动微法院一网通办,再到设立互联网法院、探索区块链存证和智能合约履行,人民法院推动互联网司法在技术应用、程序规则、实体裁判等领域全方位转型升级。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中国互联网司法的发展已经从‘跟跑’走向‘领跑’,实现了‘弯道超车’。真正做到了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哪些案件不能在互联网上公开呢?《规则》明确,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庭审过程不得在互联网上公开;对涉及未成年人、商业秘密、离婚等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在线庭审过程可以不在互联网上公开;未经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违法违规录制、截取、传播涉及在线庭审过程的音频视频、图文资料。

『陆』 天津最高法院的院长是谁

全国只有一个最高法院,那就是北京那个,天津只有高级法院,相当于省级法院,现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是李少平,个人情况如下:
职级:二级大法官
男,1956年10月出生,汉族,山西武乡人,1975年4月参加工作,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法学教授,现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学习简历
1978年09月至1982年07月,在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
1984年09月至1987年08月,在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刑法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任职简历
1975年04月,为山西省长子县插队知青。
1977年10月,为山西省高平县丝织厂子弟校中学教师。
1982年07月,为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教师。
1987年08月,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干部。
1988年01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处级审判员。
1990年11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1991年08月至1993年03月,挂职任凉山自治州会东县委副书记。
1993年03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处级审判员。
1993年08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一刑事审判庭庭长。
1995年12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2000年11月,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2002年01月,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正厅级)。
2002年11月,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
2003.01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十届人大代表。 2003年9月兼任四川省委政法委委员。
2007年12月,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
2008年01月,当选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
相关著作: 《扰乱市场秩序犯罪的法律适用》
学术成果: 先后在国家重点法学研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编写、出版了法学书籍10余本,共计发表70余万字的学

『柒』 最高人民法院党委成员名单

截止202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党委成员名单:周强、贺荣、李少平、姜伟、高憬宏、马世忠、刘海泉、杨万明、贺小荣。

人物简介:

1、周强

周强,男,汉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首席大法官。

2、贺荣

贺荣,女,汉族,1962年10月生,山东临邑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正部长级)、一级大法官。

3、李少平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乡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4、姜伟

男,汉族,1957年3月生,山东龙口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5、高憬宏

高憬宏,男,汉族,1959年8月生,辽宁凌源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三巡回法庭分党组书记、庭长、二级大法官。

6、马世忠

马世忠,男,汉族,1962年4月生,山东潍坊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7、刘海泉

刘海泉,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山东诸城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8、杨万明

杨万明,男,汉族,1961年1月生,山西昔阳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9、贺小荣

贺小荣,男,汉族,1963年11月生,陕西子洲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7)法院李少平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于1949年10月22日,办公大楼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以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为己任,秉持司法为民之理念,致力于构筑法治社会基础,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自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发正义之声,以司法解释行法治之策,把握时代脉动,体察社会需要,满足人民期望,弘扬法治精神,是宪法法律的忠诚守护者。

依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及相关法律,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审理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二、审理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抗诉、申请再审与申诉案件。

三、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决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决定国家赔偿。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

除审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还负责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全国法院的执行工作。目前,每年全国法院受理大量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这些案件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执行。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执行局,负责这项工作的管理、监督、协调。

『捌』 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

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司法发展情况,并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和《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十一)》。《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首次构建了在线诉讼规则体系,是目前有关在线诉讼集成度最高、适用面最广、法律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被视为“网上打官司最权威的规则”。
什么是在线诉讼?
《规则》首次对在线诉讼的涵义作出明确界定,既可以是全流程在线办理,也可以是某一诉讼环节的在线办理,两者均是在线诉讼的表现形式。
在线诉讼如何办理?以网上立案为例:
1、微信搜索“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
2、点击姓名旁边的“未认证”,进行身份认证
3、点击“进入移动微法院分平台”,进入你所在省份的法院
4、点击我要立案→微信立案→选择立案申请人类型→勾选“同意严格遵守立案须知”并点击“同意并继续”
5、填写当事人信息、填写立案基本信息、填写原被告、代理人信息
6、添加诉讼材料、添加代收人,确认立案信息后,提交立案
7、等待法院审核,时间通常在7日内,可在“我的案件”中查询微信立案案件的相关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国移动微法院”在线诉讼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2.65亿次,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全链条、一站式的在线诉讼服务。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219.7万件,在线立案占全部立案数的28.3%;在线调解总次数651.3万次、诉前成功调解案件614.29万件;在线开庭128.8万次,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2.34分钟;电子送达3383.3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37.97%。经过全国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线诉讼适用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序衔接的诉讼模式已初步形成。
在线诉讼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个人信息安全有保障吗?
《规则》对公众关心的在线诉讼适用选择和数据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进行了有力回应。《规则》第二条明确了在线诉讼的合法自愿原则和安全可靠原则。
“合法自愿”原则强调,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诉讼方式的选择权,未经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同意或者主动选择,人民法院不得强制和变相强制适用在线诉讼。
“安全可靠”原则强调,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有效保障在线诉讼数据信息安全。规范技术应用,严守技术中立,确保技术可靠。《规则》还首次提出要规范技术应用,严守技术中立,确保技术可靠,同时系统规范了在线诉讼身份认证、区块链存证、视听传输、录音录像等技术的应用规则,明确规定了各方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和追责机制。
《规则》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对诉讼参与人权益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更好推进在线诉讼的规范发展。
哪些情况可视为“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
针对在线诉讼过程中出现的庭审秩序问题,《规则》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在线庭审纪律,强调出庭人员参加在线庭审应当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其中,除确属网络故障、设备损坏、电力中断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在线庭审,视为“拒不到庭”;在庭审中擅自退出,经提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视为“中途退庭”。在线诉讼司法实践中,一旦出现“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分别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上述规定明确了在线庭审秩序规则,确保了在线庭审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更好保障程序正义,坚决捍卫司法权威。
当事人无法在同一时空参与诉讼,怎么办?
《规则》首次肯定了“非同步审理机制”,针对当事人无法在同一时空参与诉讼活动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司法便民利民、提高审判质效。《规则》第二十条明确,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分别登录诉讼平台,以非同步的方式开展调解、证据交换、调查询问、庭审等诉讼活动。同时,《规则》对庭审环节的非同步审理作出特殊规定,严格限定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方式,将其作为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同时在线参与庭审的特殊庭审形式,而不是在线庭审的常态,切实防止非同步庭审适用随意化,普遍化,确保有效发挥其制度功能。
在线诉讼的案件必须全部在网上公开吗?
《规则》明确以下几类案件庭审过程不得在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公开。首先,明确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庭审过程不得在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上公开;其次,明确对涉及未成年人、商业秘密、离婚等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在线庭审过程可以不在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上公开;最后,明确未经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违法违规录制、截取、传播涉及在线庭审过程的音频视频、图文资料。上述规定,有效实现了司法公开和权利保障的平衡,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证据扫描件和原件有同等的效力吗?
针对电子化材料是否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的问题,《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则》第十二条指出,人民法院审核通过后的电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但同时为确保电子化材料形式真实性,在四种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原物。《规则》的出台,意味着经人民法院审核通过的电子化材具有“视同原件”的效力,当事人不必再重复提交实体原件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线诉讼的材料提交问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更好发挥在线诉讼便民利民的功能作用。
当前热门的区块链存证如何审核?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公证机构、第三方存证平台等大力推广,区块链存证使用越发广泛,涉区块链纠纷也日益增多,然而,区块链存证的审核一直是司法实务中的难题。对此,《规则》第十六条首次规定了区块链存证的效力范围,明确了区块链存储的数据上链后推定未经篡改的效力;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了区块链存储数据上链后、以及上链前的真实性审核规则。《规则》的出台较为系统全面解决了区块链存证的真实性认定问题,有利于规范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严格区块链存证审查标准,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块链存证行业有序发展。
会不会有人借助在线诉讼制造虚假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峥介绍,《规则》在尊重当事人自主选择权,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高度强调诉讼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避免部分当事人滥用权利影响诉讼进程,损害其他当事人合法诉讼权益。比如,《规则》第五条明确,当事人提出由线上转为线下审理的,不得存在故意拖延诉讼、增加其他当事人成本等情形,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准许。《规则》第六条明确,当事人已同意在线诉讼,但无正当理由又不参与在线诉讼活动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同时,为确保在线诉讼活动合法、真实、有效,《规则》细化明确了身份认证规则,不仅要求诉讼前就应当核实诉讼主体身份,还要求对调解、证据交换、庭审等重要环节再次验证身份,确保诉讼主体身份真实性,有效防范虚假调解、虚假诉讼。
【拓展资料】
我国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司法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介绍,进入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时代,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和空间。从本世纪初开始,英国、韩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国就将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作为公众“触达司法”的重要手段,探索引入在线立案、电子卷宗技术。“在线法院”也出现在一些国家的法院改革规划中,但最终因制度障碍和经费问题搁浅。客观来讲,我国的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司法建设并不具有先发优势,起步也相对较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全面实施,我国的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司法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推动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广、移动微法院一网通办,再到设立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法院、探索区块链存证和智能合约履行,人民法院顺应时代发展,锐意探索创新,推动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司法在技术应用、程序规则、实体裁判等领域全方位转型升级。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中国打官司如何申请网上同步司法的发展已经从“跟跑”走向“领跑”,实现了“弯道超车”。

『玖』 请教:最高院最近一次“刑诉法司法解释”是在2021年2月4日,在此之前也发布过,是哪一年发布的

最高法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拾』 互联网司法:“指尖诉讼 掌上办案”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国各级法院利用新技术积极推进互联网司法。互联网法院即是司法与 科技 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实践。互联网法院是如何处理案件的?未来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足不出户完成诉讼”

中国互联网法院正快速发展。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19天后,广州互联网法院也正式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年12月4日发布的《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显示,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互联网案件近12万件,审结8.84万件,在线立案申请率为96.8%,全流程在线审结8.08万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法院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短信、公众号等在线送达文书达9.69万次。

“互联网法院依托电子诉讼平台、有效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执行等诉讼环节全流程在线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指出,“大多数案件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诉讼,实现诉讼流程从线下到线上转变。”

“移动微法院”也在许多城市进行试点。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12个省(区、市)开展“移动微法院”试点,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电子诉讼平台,将部分诉讼环节迁移到手机移动端办理,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无缝衔接,让当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动微法院实名注册用户达116万人,注册律师7.32万人,在线开展诉讼活动达314万件。

AI助力24小时不打烊

相比传统庭审,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更为高效。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的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5分钟,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约38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时间约3/5和1/2,展现了互联网为审理案件带来的效率红利。

高效背后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AI是法官的智能助理,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诉状、答辩状、证据等相关诉讼材料以及法院审判系统里存储的案件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文书初稿供法官使用。除此之外,人工智能AI还可以在24小时热线电话里解答当事人提出的有关问题。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朱阁法官表示,工作人员通过梳理当事人经常咨询的问题,将专业的回答全部编辑,再加上法官的语料库内容,形成一个诉讼咨询服务。只要当事人提出一些高频问题,就会生成一个自动回答。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指出,有的当事人在家里就能参与庭审,甚至有人在咖啡馆里进行,这就是互联网法院的开庭场景。

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也会极大节约成本。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颜君法官介绍,与传统公证相比,区块链技术把取证时间从几个月减少为瞬间,把取证的物力成本大大降低,财力成本从上千元降低到几元,甚至免费。

构筑数据安全“防火墙”

未来,互联网法院的发展离不开立法先行,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张雯表示,2020年将努力创新互联网执行模式, 探索 区块链更多的具体应用场景,打造“业务链,管理链,生态链”三链合一的新模式。

推动区块链电子数据的标准化研究和制定,也是重点工作。张雯指出,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多家专业机构组成司法工作组,邀请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司法鉴定、信息通讯及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专家,4次组织接入应用测评标准会,形成90条修改意见,最终形成《天平链接入与管理规范细则》及《天平链接入测评规范》,将司法审判规则前置,防范电子证据认定不当,提高审判效率。

随着越来越多的司法数据上“云”、上“链”转变为电子数据,保护这些电子数据不被窃取是重中之重。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詹剑锋看来:“数据即隐私,尤其是如今许多司法数据以电子数据形式保存,构建强力的防火墙等防范措施非常重要,不能让这些数据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热点内容
法院公告的形式 发布:2025-01-16 20:16:53 浏览:999
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发布:2025-01-16 20:02:11 浏览:39
易制爆化学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9:47:58 浏览:256
公民法形成 发布:2025-01-16 19:39:06 浏览:750
著有道德经为道家始祖的是 发布:2025-01-16 19:29:13 浏览:187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 发布:2025-01-16 18:35:23 浏览:965
天津劳动法赔偿金额 发布:2025-01-16 18:01:14 浏览:262
法院ems骗 发布:2025-01-16 17:45:38 浏览:291
2018年道德与法治全集 发布:2025-01-16 16:55:08 浏览:455
幼儿园孩子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16:27:53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