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审法官制
A. 电大民事诉讼法合议庭评审案件,实行什么负责制
【民事诉讼法合议庭评审案件实行主审法官制】所谓“主审法官制”是指以主审法官为办案核心的审判团队运行机制。实行“主审法官制”后,主审法官直接签发法律文书,对案件的质量、效率、效果终身负责。而主审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组成审判团队,受主审法官领导。
【合议庭】是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法都规定,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即独任制和合议制。在民事诉讼中,除第一审程序中的简单案件适用独任制进行审判外,二审、再审、重审及一审中的非简单民事案件,一律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B. 主审法官与审判长有什么不同谢谢
对于该问题,可阅读马献钊:《“何谓主审法官”》,网页链接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以来,不论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围绕主审法官的概念展开了热烈讨论。目前尚没有官方对该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权威解读。笔者从三个层面对主审法官的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
一、理论上的争辩:职务、角色、权责抑或资格
理论界(包括司法界人士发表的学术观点)重点围绕主审法官概念的内涵或本质展开讨论,大体上形成四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主审法官是一种职务,是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选拔出来并加以任命的职务,相当于合议庭的负责人。在目前的司法体制下,这一职务可以称为审判长,随着改革后合议庭替代审判庭模式的建立,这一职务也可以称为庭长。第二类观点认为,主审法官是一种角色或者一种分工。有的认为主审法官就是承办法官,即具体承办案件的法官;有的认为主审法官就是合议庭中的审判长,两者只是名称的不同。第三类观点认为,主审法官实质上是一种权责,就是比其他法官承担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的法官。有的认为主审法官就是直接审理案件并对案件裁判起决定作用的法官;有的认为主审法官是切实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官;有的认为主审法官就是享有独立裁判权并对案件质效负总责的法官。第四类观点认为,主审法官是一种资格。
如果对以上不同的认识和观点进行简单化梳理,大体上可以提取四种最有代表性的观点:(1)主审法官就是审判长;(2)主审法官就是承办法官;(3)主审法官是真正对案件裁判起决定作用的法官;(4)其他理解。笔者以这四种不同的认识作为选择项,对河南省六个中院及基层法院880名法院干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64份。其中,认为主审法官就是审判长的293人,占比33.9%;认为主审法官就是承办法官的447人,占比51.7%;认为主审法官就是真正对案件裁判起决定作用的法官的117人,占比13.5%;作其他理解的4人,占比0.04%。由此可见,理论上的争议带来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同认识。这些不同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无大碍,但若具体到司法改革实践当中,将会给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亟须对主审法官概念的内涵给予相对明晰的界定。
笔者认为,对主审法官概念内涵的界定,一方面要立足于目前绝大多数法院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广大法官的实际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司法体制改革特别是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据此,主审法官概念的内涵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在既有法官队伍中经过一定的程序选任,在审判团队内起主导作用并承担相应权责的素质、能力较高的资深法官。首先,主审法官是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下对法官资格、权责的一种确认,通俗地讲,主审法官是权责和资格的统一体。其次,主审法官不是一种行政职务,他对团队内其他成员一般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责。再次,选任主审法官的标准应当是既定的,根据标准,在某一时间段,在一个审判团队内,确定相对固定的主审法官,同时对其工作绩效动态考核,当其不具有既定的资格和能力时,及时作出调整。最后,为了确保主审法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应当建立比较严格的选拔程序,但是并不需要严格的组织任命程序,以避免其形成固定化、常任化的职务。
同时,为了保障主审法官制度的运行,借鉴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应当建立与“主审法官”相对应的“受命法官”、“陪席法官”概念。受命法官是接受主审法官的指派,代表合议庭完成某一单项审判任务的法官,比如完成部分或全部阅卷、调查取证、庭前会议、庭审准备等各项工作,并对完成的工作结果承担相应责任;陪席法官是从庭审阶段开始参加合议庭的法官。但是,不论受命法官还是陪席法官,在合议过程中与主审法官享有平等的表决权,对各自发表的裁判意见承担责任。
从角色论的角度分析,主审法官兼具传统意义上的“审判长”和“承办法官”两者的角色,但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与传统意义上的“审判长”相同的是,主审法官负有对案件程序性事项的主导权责。区别在于:主审法官的主导仅限于程序性事项,且对团队内的成员没有行政管理权。与传统意义上的“承办法官”相同的是,主审法官必须亲历审判,和其他法官一样具体参与案件审理,不得采取审批制的方式来管理审判。区别在于:不论是主审法官还是受命法官、陪席法官,他们作为合议庭的共同成员,对于实质性的裁判事项,必须坚持集体决策原则。所以,在以主审法官制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氛围下,应当摒弃“承办法官”的概念。
二、制度的实质:对承办法官负责制、审判长负责制的扬弃
从官方文献来看,“主审法官”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9年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中,纲要第五条规定:“完善合议庭制度,加强合议庭和主审法官的职责。”从党的文件来看,最早出现主审法官概念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当中,提出“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笔者认为,主审法官概念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合议庭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上世纪末至今,人民法院一直没有停止合议庭制度改革的步伐。改革的主要动因,一是解决承办法官制带来的“形合实独”、“合而不议”、“一个人说了算”等问题,二是解决合议庭内部权责不清、无法追责的问题。为此,从1999年开始,在一系列文件的支撑下,审判长负责制在全国法院普遍开展。相对于过去的承办法官负责制,审判长负责制有其合理的因素和进步的地方,极大地改变了承办法官一人唱“独角戏”的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制度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审判长职务的固定化、常任化,合议庭内部产生了新的行政化,合议庭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加剧了地位的不平等,影响了案件的充分讨论和平等决策。
在中央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在吸取既有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建立主审法官责任制的构想。与过去的承办法官负责制和审判长负责制相比,这一制度既强调合议庭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又适度突出主审法官的核心作用,赋予主审法官一定的主导权责,主要是:主持庭审活动、控制审判流程、组织案件合议、避免程序瑕疵等。对于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裁判事项,仍然坚持平等决策、集体负责的原则。为了避免出现新的行政化倾向,主审法官对其他成员不具有行政管理权,主要是通过示范、带头作用,以自己更高的司法能力、更为丰富的审判经验、资历以及适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引导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审判任务。从制度的实质来解释主审法官的概念,其中的“主”应当是“主持”、“主导”,而不是“主要”、“决定性作用”等含义。可以说,这一新的制度是对过去两种制度的合理扬弃。
三、实践中的难点:推行主审法官责任制需厘清几个关系
从目前各地推行的主审法官责任制改革实践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困惑和困难。笔者认为,要顺利推进主审法官责任制,应当厘清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主审法官”与“员额内法官”的关系。随着法官员额制的推行,有人提出,所有进入员额的法官应当自然成为主审法官,届时实际上不再需要使用主审法官的概念了。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在目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实现“法官”和“主审法官”概念的同一化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它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入额法官素质的基本均等化;二是法官独立裁判意识、独立担责意识的成熟;三是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的完善,简易程序适用成为审判的基本模式。首先,即使在近年内实现了法官员额制,进入员额的法官素质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其次,虽然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法院、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制度,法院内部也建立了鼓励法官依法独立办案并独立承担责任的机制,但是,要实现制度设计的目的、价值,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法官独立裁判并担责的意识还需要大力培养和塑造。最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简易程序在中、高级法院适用的比例还比较低,在基层法院适用的比例也不均衡,大量案件仍然适用普通程序,必须发挥审判团队的整体作用。
第二,主审法官与受命法官、陪席法官的关系。一是调整审判团队的组成结构。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和普通法系国家的经验,建设专业化的审判团队,专业负责审理某一或某几类领域的案件。团队中的法官数量一般多于3人,其中主审法官是固定的,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担任审判长,受命法官由审判管理部门在随机分配案件时确定,陪席法官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产生。这种灵活的结构既可以保持审判团队的专业化,又可以避免长期固定化合议庭带来的廉政方面的风险。二是明晰主审法官与受命法官、陪席法官之间的权责。明确主审法官对于程序性事项的主持、主导权责,确保合议流程规范、顺畅、高效进行,避免程序方面出现瑕疵或错误;受命法官根据主审法官的指派完成某一单项任务,需要作出裁决的,受命法官应当与主审法官沟通,由主审法官提请合议庭作出决定;陪席法官虽然一般从庭审阶段开始介入案件审判,但是他对主审法官的指派和受命法官的工作应当十分清楚,必要的时候也要作为受命法官完成相应的庭前工作。三是突出主审法官在审判团队中的核心作用。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改革的现阶段,为了避免集体懈怠现象发生,保证审判团队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可以赋予主审法官对团队其他成员相应的监督权责,主要包括:工作任务的督促指导、工作业绩的评价,以及对法官助理、书记员等辅助人员的调整建议。
第三,主审法官与院长、庭长的关系。在现有的法院组织体系和内设机构设置体制下,院长、庭长作为法院、审判庭的代表人,其职责包含对审判业务的管理和监督,以及对党务、司法行政事务的管理。如何理顺主审法官与院长、庭长的关系,也是合议庭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基本明晰了院长、庭长审判管理权的边界,以及审判监督权行使的方式、程序和责任。
笔者认为,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顺主审法官与院长、庭长的关系:首先,厘清院长、庭长不同管理权的内容和行使方式。院长、庭长的管理权分为审判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和党务管理权,其中审判管理权是重点。随着审判管理部门的全面建立,审判管理权责应当总体上由审判管理部门统一行使。随着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相分离改革目标的逐步实现,院长、庭长的行政管理权也应当剥离出来,由专职人员来行使,院长只是作为核心决策中的一员参与其中,不具体承担管理权责。党务管理权责依此原理确定。其次,明确院长、庭长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渠道、程序和责任。庭长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渠道是主审法官联席会议,院长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渠道包括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除此法定渠道,院长、庭长不能对主审法官、合议庭审理的案件行使监督权。再次,推行院长、庭长担任主审法官制度。院长、庭长绝大多数是审判经验丰富、法律素养较高、审判技能高超的资深法官,由其担任主审法官直接审理案件,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优质审判资源,而且可以实现院长、庭长直接行使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减少管理的层级和成本,提高管理、监督的效能。最后,改革裁判文书签发制度,代之以文书签署制度。取消院长、庭长对裁判文书的签发制度,由主审法官、合议庭行使裁判文书签署权,也是合议庭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作者系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改办副主任)
C. 法官和主审法官有什么区别
法官和主审法官的抄区别在于,法官是对普通法官和主审法官的统一的职务称呼;主审法官是在法庭上对某个案件主理法官的称呼,在案件中,主审法官是可以申请更换的,但是必须提供法定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3)主审法官制扩展阅读:
主审法官是为了提高办案效率而在合议庭内部进行分工的产物,主审法官的主要职责如下:
1、与其他法庭上的成员(普通法官等)平等地参与案件的审理、评议和裁判等审判活动;
2、负责处理该案件办案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具体事务,比如主要包括保管案卷材料、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或审计、组织庭外调解、制作法律文书等辅助性事务;
注意事项:主审法官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是以合议庭的“代理人”角色出现的,只能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合议庭的名义行事,要接受审判长的指导和其他成员的监督并做好通报工作,当然行为后果也由合议庭承担。
D. 如何科学确定主审法官的权力和责任
完善主审法官责任制,规范审判权力运行,是当前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审法官责任制,可以改变现行的审判权力运行模式,是落实好“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这一目标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主审法官责任制对于各个法院来说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其中涉及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讨论、解决。
主审法官的权力和责任
有责必有权,要做到权责统一,首先要向法官放好权。责任和权力是一体的,权力下放,有利于责任的明晰。而放权过程中,最核心的权力就是审判权,将案件的审理、决定权力下放给主审法官,有利于增强法官的责任感、事业心,有利于调动法官的办案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主审法官的审判权,应该包括签发、审核文书,主持庭审,组织合议等权力。主审法官对于自己承办的案件,如果是独任审判的,由独任主审法官直接决定一般案件的裁判结果,可以直接签发文书;如果是采取合议庭形式审理的案件,经合议庭合议后,对一般案件,根据合议结果,也可由主审法官直接签发法律文书,而不需要院、庭长、审委会讨论、审批。
主审法官承办的案件,原则上要自行裁判,一般不得提交院、庭长、审判委员会讨论,但法官独立审判,并不是说让“法官独裁”。有一些案件,如果没有有效的复核、把关程序,在处理上就容易出现偏差。需要提交院、庭长、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应当符合以下两种情形之一:1.《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条规定法院的审判委员会负责讨论重大或疑难的案件。因此,在审判委员会组织未进行改革的情况下,重大复杂或疑难、新类型案件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2. 案件经合议庭合议以后,虽然形成了多数意见,但是多数意见却与主审法官的意见不统一,即主审法官的意见为少数意见。对于第一种情形,适合独任审判或者合议庭开庭审理的案件,对于第二种情形,适用于合议庭开庭审理的案件。在第二种情形中,因主审法官是经过严格的选任程序而从众多法官中选拔出来的“精英法官”,其业务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必然要优于普通法官以及人民陪审员,所以主审法官的意见应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轻易否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首先提交院、庭长讨论,由院、庭长对案件给予监督和指导,并且对院、庭长发表的意见要形成书面记录,以防止院、庭长过度干涉案件的处理。如果院、庭长讨论后,院、庭长认为根据案情,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再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这样一方面充分尊重了主审法官的意见,另一方面,又可以更好地保障案件质量,并实现了院、庭长对案件的事中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审法官的权利进行了制约。在决定案件确需提交审判委员会进行讨论后,主审法官必须事先写好审理报告,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条的适用进行分析、说理,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再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E. 审判长和主审法官在案件中哪个作用大
法律分析:审判长的职责是:
(1)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2)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3)主持庭审活动(4)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主审法官制度实质是审判权的下放,把审判合一的权利交给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法官,实现主审法官权责利的统一。主审法官制度将实行当庭结案,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由于主审法官的职责是坐堂问案,居中裁判,从而保证案件的裁判质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律文书上会写清审判长和审判员或者代理审判员或者人民陪审员等,由这些人员组成合议庭。同时,因经费、人力等条件限制,在案件审理地实际过程中,需要明确一个主要办理人,即主审法官,从事送达法律文书、组织证据交换、开庭审理、撰写法律文书等工作。审判长不一定是主审法官,主审法官也不一定是审判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F. 什么叫入额,具体是什么意思
入额是法院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法官要分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主审法官是只要办理案件的,法官助理是协助主审法官办案的,没有办案权。 所有的法官经过报名、考核、考试,成为主审法官,法院内部称叫入额。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是决定法官入额的最高决策文件。
1.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件材料和证据一并报送人民检察院审_批准。
2.案子从派出所移交检察院,是指侦查终结,查明犯罪事实,证据充分,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刑事诉讼法》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拓展资料:
一、“主审法官制”是指以主审法官为办案核心的审判团队运行机制。实行“主审法官制”后,主审法官直接签发法律文书,对案件的质量、效率、效果终身负责。而主审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组成审判团队,受主审法官领导。
二、审判长职责:
一)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二)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三)主持庭审活动;
四)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五)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七)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
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表示,建立法官员额制,就是要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最优秀的法官进入员额,并为他们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确保法院85%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
G. 庭审中审判长和主审法官职责
审判长的职责是:
(1)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内;
(2)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容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3)主持庭审活动;
(4)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5)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7)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
主审法官制度是山东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改革实行的,由主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审判合一的审判制度。
主审法官制度实质是审判权的下放,把审判合一的权利交给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法官,实现主审法官权责利的统一。主审法官制度将实行当庭结案,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由于主审法官的职责是坐堂问案,居中裁判,从而保证案件的裁判质量。
H. 庭审中审判长和主审法官职责
审判长相对的是审判员或者陪审员。主审法院值得是具体办理该案件的人。
I. 巡回法庭什么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属机构,主要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最高法可能设立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华北六大“巡回法院”。每个分区成立一个巡回法院,巡回法院高于省级高院,未来案子不到最高法院去审理了,可直接在巡回法院审理,巡回法院就相当于最高法院的一个个分院。
巡回法庭有何不同:
巡回法庭是法院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试验田。在法律框架内,法院能采取的改革措施基本都在巡回法庭率先落实,进而达到“案件审理公平公正,程序开放透明,裁判文书法理交融令人信服”的效果。
最高法巡回法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力图落实“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
中国法院以前一般采取合议庭讨论的审理方式,判决由集体商讨后做出,很难界定责任。“过去经办法官认为,即便案件出了错,自己也只是提议人,判决毕竟是由领导签字、批准的。”上海某基层法院的法官表示。
而“主审法官制”则是以主审法官为办案核心的审判团队运行机制。实行“主审法官制”后,主审法官直接签发法律文书,对案件的质量、效率、效果终身负责。而主审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组成审判团队,受主审法官领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审判机制和管理模式。
主审法官签发文书,一槌定音,权利增大,因此,选派什么人任职最高法对巡回法庭法官就需要特别讲究了。这包括了五个方面的考量:一是优秀的审判长,特别优秀的代理审判长可以破格提拔;二是十年以上审判工作经历;三是精通审判业务,具备办理重大疑难案件能力;四是具备独立签发裁判文书能力;五是熟悉多个审判领域的优先考虑。
除此之外,巡回法庭实行扁平化管理,不设固定合议庭和固定审判长,综合行政、司法调研、后勤事务、政工监察工作统一由综合办公室负责,不单设机构。在监督机制方面,巡回法庭设专职廉政监察员,负责巡回法庭的日常廉政监督工作。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机制,强化防范司法腐败的机制。巡回法庭主审法官由最高人民法院选派,每两年轮换一次,防止与地方形成利益关系。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统一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立案信息、审判流程、裁判文书面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锁定》
第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受理巡回区内相关案件。第一巡回法庭设在广东省深圳市,巡回区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第二巡回法庭设在辽宁省沈阳市,巡回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有关规定和审判工作需要,可以增设巡回法庭,并调整巡回法庭的巡回区和案件受理范围。
第二条
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巡回法庭作出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三条
巡回法庭审理或者办理巡回区内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以下案件:
(一)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
(三)不服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
(四)对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案件;
(五)刑事申诉案件;
(六)依法定职权提起再审的案件;
(七)不服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罚款、拘留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八)高级人民法院因管辖权问题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或者决定的案件;
(九)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批准延长审限的案件;
(十)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协助案件;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巡回法庭审理或者办理的其他案件。
巡回法庭依法办理巡回区内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来信来访事项。
第四条
知识产权、涉外商事、海事海商、死刑复核、国家赔偿、执行案件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暂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审理或者办理。
第五条
巡回法庭设立诉讼服务中心,接受并登记属于巡回法庭受案范围的案件材料,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对于依照本规定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受理案件的材料,当事人要求巡回法庭转交的,巡回法庭应当转交。
巡回法庭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在最高人民法院办案信息平台统一编号立案。
第六条
当事人不服巡回区内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向巡回法庭提出。当事人直接向巡回法庭上诉的,巡回法庭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巡回法庭。
J. 法院最近搞的入额是什么意思
是法院复进行的司法体制改制革,法官要分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主审法官是只要办理案件的,法官助理是协助主审法官办案的,没有办案权。
目前所有的法官经过报名、考核、考试,成为主审法官,法院内部称叫入额。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是决定法官入额的最高决策文件。
(10)主审法官制扩展阅读:
“主审法官制”是指以主审法官为办案核心的审判团队运行机制。实行“主审法官制”后,主审法官直接签发法律文书,对案件的质量、效率、效果终身负责。而主审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组成审判团队,受主审法官领导。
审判长职责:
(一)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二)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三)主持庭审活动;
(四)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五)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七)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