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彭宇案法官说的一句话

彭宇案法官说的一句话

发布时间: 2023-02-04 03:58:45

Ⅰ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出自2007年轰动一时的“彭宇案”开庭,案件的审理法官当庭问了彭宇这么一句话。
2006年11月20日早晨,老人徐寿兰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寿兰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则予以否认,案件引起极大争议。
双方当事人在案件二审期间达成和解协议,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事后彭宇表示,在2006年11月发生的意外中,徐寿兰确实与其发生了碰撞。因而在本次事故中,原、被告双方均不具有过错。依据民法通则按公平责任分担损失的原则,判决被告彭宇承担40%的民事责任,给付原告徐寿兰4。5万元。

Ⅱ 如何理解现在网民对于南京法官的吐槽

网络世界容易太容易被带节奏。

彭宇案已无从考证,过去太久了,有些人喜欢拿视频说事,首先视频仅仅是重要证据之一,这段视频既没有声音也离得过远,无法完整还原当时情况,仅就丛某对老外倒地后已无还手之力,依然实行致命攻击。

攻击后没有实施应有的送医救治,公然骑车离开,就已经很恶劣,不知道网友在给这人洗什么,尤其是这种有犯罪前科的危险分子,而由此上升到对一个地方的司法系统甚至对一个地方的无端指责诋毁更是不应该,司法公正不是屁股公正,更不是舆论公正。

彭宇案,法官那句话,并非是孤立的说出来的,动动大脑就明白的事儿,媒体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带节奏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开启全民碰瓷时代的不是南京法官,是黑心媒体。

总结如下: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至于丛某案,不可否认,案件本事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你看看网络狂欢,有多少是针对案件本身的?大多是宣泄民族情绪以及地域黑。我怎么看?网络暴民而已,一个个说丛某是英雄,无非就是和围观跳楼者是同一批人,反正怂恿之后,板子打不到他们身上。





Ⅲ 南京彭宇案法官名言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认为本次事故的双方徐寿兰和彭宇均无过错,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Ⅳ 彭宇案法官的宣判词完整的是什么

完整宣判词如下:

本院认定原告系与被告相撞后受伤,理由如下:

1、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原告倒地的原因除了被他人的外力因素撞倒之外,还有绊倒或滑倒等自身原因情形,但双方在庭审中均未陈述存在原告绊倒或滑倒等事实,被告也未对此提供反证证明,故根据本案现有证据,应着重分析原告被撞倒之外力情形。

人被外力撞倒后,一般首先会确定外力来源、辨认相撞之人,如果相撞之人逃逸,作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应是呼救并请人帮忙阻止。本案事发地点在人员较多的公交车站,是公共场所,事发时间在视线较好的上午,事故发生的过程非常短促,故撞倒原告的人不可能轻易逃逸。

根据被告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之人,从常理分析,其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

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城中派出所对有关当事人进行讯问、调查,是处理治安纠纷的基本方法,其在本案中提交的有关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并形成证据锁链,应予采信。被告虽对此持有异议,但并未提供相反的证据,对其抗辩本院不予采纳。

根据城中派出所对原告的询问笔录、对被告讯问笔录的电子文档及其誊写材料等相关证据,被告当时并不否认与原告发生相撞,只不过被告认为是原告撞了被告。综合该证据内容并结合前述分析,可以认定原告是被撞倒后受伤,且系与被告相撞后受伤。

2、被告申请的证人陈二春的当庭证言,并不能证明原告倒地的原因,当然也不能排除原告和被告相撞的可能性。因证人未能当庭提供身份证等证件证明其身份,本院未能当庭核实其真实身份,导致原告当庭认为当时在场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证人。

证人庭后第二天提交了身份证以证明其证人的真实身份,本院对证人的身份予以确认,对原告当庭认为当时在场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证人的意见不予采纳。

证人陈二春当庭陈述其本人当时没有看到原告摔倒的过程,其看到的只是原告已经倒地后的情形,所以其不能证明原告当时倒地的具体原因,当然也就不能排除在该过程中原、被告相撞的可能性。

3、从现有证据看,被告在本院庭审前及第一次庭审中均未提及其是见义勇为的情节,而是在二次庭审时方才陈述。如果真是见义勇为,在争议期间不可能不首先作为抗辩理由,陈述的时机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对其自称是见义勇为的主张不予采信。

4、被告在事发当天给付原告二百多元钱款且一直未要求原告返还。原、被告一致认可上述给付钱款的事实,但关于给付原因陈述不一:原告认为是先行垫付的赔偿款,被告认为是借款;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原、被告素不认识,一般不会贸然借款,即便如被告所称为借款,在有承担事故责任之虞时,也应请公交站台上无利害关系的其他人证明,或者向原告亲属说明情况后索取借条(或说明)等书面材料。

但是被告在本案中并未存在上述情况,而且在原告家属陪同前往医院的情况下,由其借款给原告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撞伤他人,则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垫付款项。

被告证人证明原、被告双方到派出所处理本次事故,从该事实也可以推定出原告当时即以为是被被告撞倒而非被他人撞倒,在此情况下被告予以借款更不可能。综合以上事实及分析,可以认定该款并非借款,而应为赔偿款。


(4)彭宇案法官说的一句话扩展阅读

彭宇案案情经过:

2006年11月20日9时30分左右,64岁的退休职工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站跑向一辆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与26岁的小伙子彭宇在不经意间发生相撞。急于转车的彭宇随即将摔倒在地的徐寿兰扶起,并与后来赶到的徐寿兰家人一起将她送往医院治疗,其间还代付了200元医药费。

之后,争议的焦点是双方是否相撞。徐寿兰指认撞人者是彭宇。徐寿兰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

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

1、彭宇与老人是否相撞

2、应赔偿的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当天,老太徐寿兰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

在南京中院二审即将开庭之际,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Ⅳ 南京彭宇案法官让中国的文明倒退了100年,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南京彭宇案法官让中国的文明倒退了100年,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是这件事确实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彭宇案”的负面效应,是许多当事者始料不及的。作为政法部门应引以为戒,深刻反思和汲取教训,努力提高司法办案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彭宇案”在审理期间就出现了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和舆情,但办案单位并没有足够重视并对此进行正确引导,对判决之后可能出现的舆情也没有充分的预计,当此案形成舆论热点后,又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相关报道逐步偏离事实真相,最终形成判决结果与公众认知的巨大反差。

汲取此案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要注重保障热点案件的公众知情权,妥善处置为当事人保密和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实现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5)彭宇案法官说的一句话扩展阅读:

误判原因

1、判定“彭宇案”的关键事实是“二人是否相撞”,但恰是在这个最重要的关节点上,警方丢失了事发时对双方的询问笔录,缺少了原始的直接证据支撑,其判决结果因此受到舆论质疑。因此,旁听公开审理的一些媒体也逐渐形成了“彭宇是做好事被诬陷”的一边倒倾向。

2、法官在一审判决中对原、被告相撞事实认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离了主流价值观,引发舆论哗然和公众批评,导致社会舆论普遍不认同一审判决结果。

3、在南京中院二审开庭前,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双方对此均表示满意。

但依据当事人要求,在和解协议中增设了“双方均不得在媒体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的保密条款,从而使“彭宇案”的真相未能及时让公众知晓,经数年发酵,逐步演化为社会“道德滑坡”的“反面典型”。


Ⅵ 彭宇案法官王浩说的话

很好呀。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掣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在民事诉讼审判中法官应当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的,依法行使国家民事诉讼审判权的审判人员,而且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不应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干扰。法官应当是独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权,具有当然的裁判权威的第三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也规定了法官的权利和义务,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并受国家法律保护。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高等政法大学、高等学校法律系本科毕业法学学士学位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学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学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Ⅶ 如何看待彭宇案的法官推理认定

法官滥抄用了司法推理,错误的推理袭导致错误的结果。
如果说,彭宇案的法官,预设了一项人性本恶的推理前提,按照这个前提,得出了如果彭宇不是肇事者,为什么要就被害人;因此救了被害人,就说明你是肇事者。
其实,作为法律人彭宇案的出现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而是反映了目前司法界盛行的普遍观念:在侵权案件中不问是非、保护弱者;谁是受害者,谁就有理;和稀泥,和谐第一等等。因此,我们关注彭宇案不能只放在做好事被冤枉上,更要放在无辜者被冤枉上,侵权判决绝对不能成为法院不问是非、寻找替罪羊的工具。
彭宇案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法官是司法者,但是这个司法者是会犯错的,有时甚至是很低劣的错误。因此,法官的身份不能导致必然承认法官做的判定都是正确的这一结论。既然法官会出错,法院的判决也就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质疑。认为司法独立,就是法官的判决不受“民意监督”的观点是不符合逻辑的,也是专横的。

Ⅷ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要去扶”是南京法官说的吗

原话并非如此,只是在判决中,出现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过程,有些人称之为“自由心证”或“经验主义”,也就是在案后从媒体宣传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为什么不向家属讨要为老太太垫付的200元钱?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审判更倾向于实体正义的追求,因为他绕过了正常的审判路径,去扮演了一个“调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绕过的路径却是案件审理的核心——证据。当这样违反法律思维的推理过程,出自于一位司法者、审判者的判决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对于彭宇案只能用一个“反常”来评价,因为它不符合法律、逻辑、经验甚至是道德。

(8)彭宇案法官说的一句话扩展阅读:

抛开法律不谈,它还激发了社会道德的一次危机。当人们谈及“扶老太太”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伴随的是言谈者脸上蔑视的表情。没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来别人来帮他作证或者录像。

见义勇为、尊老爱老变成“笑”谈,当然这一切并非始于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评价彭宇案说道:它让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倒退了20年。

当然不是因为人们素质低,而是素质高的成本太高。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可以客观地说,彭宇案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Ⅸ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法官结局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法官已被调走。

据说,受彭宇案压力的影响,王浩后来被调到里南京鼓楼区法院10公里远的鼓楼区揖江门街道办,他甚至连街道办的办公室都不能坐,而是直接到了离街道办3公里远的一个司法所!

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上午,原告徐老太太在公交车站等候83路车,大约9 时30分左右有2 辆83路公交车同时进站。

徐老太太准备乘坐后面的83路公交车,在行至前一辆公交车后门时,被告彭宇第一个从公交车后门下车,徐老太太摔倒致伤,彭宇发现后将其扶至旁边,在徐老太太的亲属到来后,彭宇便与其亲属等人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徐老太太骨折了,老太说就是小伙彭宇撞的她,将彭宇起诉到法院,彭宇表示无辜。彭宇称自己当时是主动上前搀扶,深感无奈。此案历时近一年才由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结果为彭宇败诉。

案情很普通,主审法官王浩的一句发问,却石破天惊!彭宇辩称不是他撞的,法官说:“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去扶?”这让彭宇百口难辩,任谁也回答不出了。

或许连原南京法官王浩也没有想到,就这么一个发问,却带来了深远且恶劣的影响。彭宇案对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本来乐于助人的老百姓变得不敢随便扶人了。

直至如今,公众提及本案依然能异口同声的说出同一句话:“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去扶?”彭宇案一定程度上成了社会道德滑坡的标志性案件。



Ⅹ 南京法官王浩为什么说“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这句不符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的话

是的,不符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审判专更倾向于属实体正义的追求,因为他绕过了正常的审判路径,去扮演了一个“调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绕过的路径却是案件审理的核心——证据。当这样违反法律思维的推理过程,出自于一位司法者、审判者的判决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对于彭宇案只能用一个“反常”来评价,所以它不符合法律、逻辑、经验甚至是道德。

(10)彭宇案法官说的一句话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当提到“帮助老太太”这一话题时,常常伴随着说话者脸上带着一种轻蔑的表情。没有人敢再帮助这位倒下的老人,除非他有其他人作证或录下他。做好事,尊老,爱幼,成了“可笑”的话题,当然,这一切不是从彭玉的案子开始的,至少在火上浇油方面起了作用。

彭玉的案件使中国人的道德素质倒退了20年。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人的素质低,而是因为高品质的成本太高。虽然这是夸大其词,但可以客观地说,彭玉案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彭宇案”有隐情不应被误读

热点内容
发票失控会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6 11:41:49 浏览: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16 11:19:34 浏览:342
刑法理论论文 发布:2025-01-16 11:19:31 浏览:782
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 发布:2025-01-16 11:17:46 浏览:401
岗位交接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1:04:05 浏览:668
杨桥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6 10:32:04 浏览:288
且末县城镇法律服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16 10:12:16 浏览:241
快车律师 发布:2025-01-16 09:51:05 浏览:685
社会责任适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9:20:39 浏览:418
司法考试历届真题 发布:2025-01-16 09:07:25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