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发布时间: 2023-03-03 12:20:04

Ⅰ 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责任,主要是指一人做事情之前,常常会考虑后果,觉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个又常常被称为有责任心。

担当就是专门做某事的人,要勇于承担重任和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承担责任要有一种勇气和魄力。


(1)法官的责任与担当扩展阅读:

以公务员为例:

公务员的担当是要心中装着人民的重托,体恤民情,为人民服务;法官的担当就是要依法办案,不为权贵和利益的诱惑而贪赃枉法;律师的担当是既要维护委托人的权益,也要追求事实的真实和法律的公正。

Ⅱ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

一、首先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作为一名法官,要守得住那一份清贫与寂寞,要日三省乎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心胸宽广、一身正气,要能吃亏、肯吃亏,要重名节、轻利欲,要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抵抗住各种诱惑,坚持心中的公平与正义,担当得起社会赋予法官的重要职责。

一名合格的法官,还必须是一个具有团队意识的人。通过老师的讲解、参与班级体活动、观看模拟法庭以及参与拓展训练,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案件的处理,单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团队协作意识,积极与其他法官和同事相互配合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利于本单位工作的开展。

二、认真践行政法核心价值观

人的价值观指导着人的具体行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就必须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一科学的政法核心价值观。

忠诚,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只有常念忠诚,把忠诚铭记于心,才能感受到党和国家所赋予的重大使命,才能感受到人民的信任与期盼,才能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才能努力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到宁死不背理、宁贫不丧志。要做到忠诚,,就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就要积极关注民生,了解人民的需求;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的精神,懂得如何适用。做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就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忠诚的意识,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

作为人民的法官,时时刻刻都要为民着想。为民,关键在做。当群众对某个法律问题不理解时,我们能够耐心讲解,这是为民;当群众路途遥远,不方便到法庭参与诉讼时,我们主动到田间地头开庭,方便群众,这是为民;当人们情绪激动、心情低落时,我们主动递去一杯温暖的茶水以安抚其情绪,这是为民;当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下时,我们能够不厌其烦地予以调解,这是为民……要做到司法为民,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就要把每一位当事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对待。
公正,就是要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将公正司法作为最基本的职责进行遵守。要坚持秉公断案、不徇私情;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方当事人;要严把证据关,不偏听偏信;要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要在案件的裁判结果上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只有公正执法,法官才能托得起手中的天平,称得上是合格的法官。

廉洁,就是要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廉洁才有威望。一名法官只有赢得群众的信任,在群众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其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清正廉洁是对一个法官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又何谈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

三、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升工作能力

当前,社会经济在快速地发展,新的法律问题不断涌现,新的法律规则陆续实施,这都要求我们法官要天天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有能力解决好新时代的新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比如医学、会计等学科的知识,使自己在面对一些较为专业、较为复杂的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再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知行合一,用理论指导司法实践,是司法活动更加合理,同时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力量,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学习的兴趣。法官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应好学、善学,活到老、学到老,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充分把握好每一次培训的机会来认真学习。

四、向优秀的人物学习,发扬敬业奉献的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法官队伍中也不断地涌现出优秀人物,如宋鱼水、詹红荔、陈燕萍等。我们应认真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探寻一名优秀是怎样要求自己的,是如何工作的,进而以优秀法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向成为他们那样的法官而努力。法官的工作通常繁重且复杂,所以在工作中必须有耐心,有敬业精神,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修身、养性、学习、实践,要成为合格的法官,就要不断地追求与努力。

Ⅲ 如何做好一个党员法官

一要修“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其一,应当秉承对法律的崇仰之心。“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著作《宗教与法律》中曾经这样表述。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作为最接近法律,最应当守护法律的群体之一,法官必须怀有对法律的虔诚信仰,并将这种信仰当做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支点,时刻保持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让内心对法律的纯正信仰成为指引自身工作、生活的最高准则;其二,应当保持对法官职业的热爱之心。作为预备法官,应当尽快实现思维转变,认识到法官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培养对法官职业的赤诚热爱,树立身为人民法官荣誉感、责任心,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其三,应当怀有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人民法官具有人民性,每一名法官必然来自人民,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践行法官职责,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须做到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牢记“人民法官为人民”这一行为准则,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为群众解难,以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二要修“德”。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法官是社会正义的化身,是人民平安、国家稳定的守护神,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成为合格的法官,必须恪守以司法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法官职业道德。作为人民法院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廉洁、为民”,是法院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它高度浓缩了当代中国法官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院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法官履行神圣职责的共同思想基础。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公正的司法理念。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公正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升法院、法官的公信力。人民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公正,切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其二,要牢记清正廉洁的司法要求。“公生明,廉生威”,坚守廉洁司法,才能彰显法律的权威和法官的威严。法官的清正廉洁是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官应当具备的价值观和基本品质。“廉洁”是人民法官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保持职业良知,严格遵守“五个严禁”等审判纪律和廉政规定,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人情所惑,不为关系所扰,不为权势所迫,堂堂正正办案,干干净净做人,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其三,要谨记司法为民这一根本思想。要确实树立为民司法的价值观,并通过具体工作中的言行将这一原则认真体现和落实。作为法官,应当有一颗爱民之心,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三要修“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常存好学之心,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扩展自身知识层面。首先,要加强对法律专业知识的研习,及时掌握最新法律规定及法学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法律素质,适应法律体系形成对法官司法能力的新要求。其次,要注重对其他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在司法审判工作中,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纠纷,往往涉及各种学科的知识,法官注重对其他学科的延伸学习,掌握各种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社会经验,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案件事实的准确把握,从而更有效地做出正确裁判。此外,我们的社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法官在司法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纠纷的特点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疑难、复杂案件,法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以应对社会发展对法官带来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法官的新期望。 四要修“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注重学习各种实用技能。首先,要培养娴熟的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如果仅有严守公平正义的信念和决心,却没有娴熟的法律应用能力,结果往往是纸上谈兵,,最后处理的案件往往既违背了法律的本意,也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作为一名法官,首要就是正确把握这种能力,不断提高司法审判技能,为通过自身工作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奠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把握行之有效的审判艺术。在司法工作中,要讲究案件的审理方法,经常性的就审判实践中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从而实现办案艺术的不断提升。同时,更要加强调解艺术的研究,提高调解的能力,要保持较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掌握和理解当事人的心理并从中切入来实现当事人双方各自利益的归属,真正做到定纷止争。再次,要提升自己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实质能力。法官是矛盾的最终裁决者,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担当着裁判是非曲直、调处社会矛盾的责任,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须具有妥善应对各种突发性案件状况,综合掌控全局,控制案件节奏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过硬的业务素质,切实办理好各类案件,处理好各种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Ⅳ 如何评价军事法庭的法官

前言:其实现在有很多人对军事法庭的法官并不是太了解,下面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军事法庭法官的相关事宜。

三、结语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强军的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强军目标改革和军事斗争,做好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军事法庭的法官更应该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努力地践行军事法官的担当,对国家和人民要忠诚。

Ⅳ 《底线》中让你对法官这一职业有什么新的认识

《底线》播出的都是近几年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案件,从法院视角出发,以当代人民法官为原型,选取真实案件,聚焦社会民生,对当下热点案件进行调解和审判,通过接地气的生活和表演来拉近和观众和真实生活的距离。电视剧讲述了我们法院人始终坚守司法、道德、人性底线的故事。案件一宗接一宗,集集有案,环环相扣,在一宗宗案件中探究复杂的人性,法律的本质。

作为新时代法治人,我们要在司法道路上不断开拓,诠释人民法官的使命担当,坚守司法、道德、人性底线。坚持法律尺度,传递司法温度。做人要有底线,不仅是道德底线,更是法律底线,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公众人物,都要坚守法律底线,做守法公民。

在这部剧里我看到了责任。读书时,法律是印在书本上的黑色字符,看得见,摸得着,但依旧缥缈,犹如在水一方。毕业后,从事了法律工作,发现书本上的黑色字符原来个个掷地有声,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它意义重大,自己作为司法者更是责任重大。

由于工作原因,在观看《底线》时,自己更能共情,更能被场景带入。在大众印象中,法官基本是高冷的,坐在高高的审判台上,手执法槌,主持公平正义,判别是非曲直。但只有法官自己知道,一个案件从受理、送达、调解到审判需要经历多少个环节,需要进行多少次沟通,是在晨曦里、暮色中手打的一份份材料、足丈量的一寸寸土地堆砌而成。了解了这些,相信很多人就不会再有疑问为什么剧中身为庭长的方远会“像一个居委会的调解大妈”了,因为他们肩负责任。在这部剧中我看见了信仰。

是对法治的信仰,法院人的工作才有深度,更有温度,同时也有难度。剧中,法官们严守法律底线、坚持公正司法,在一桩桩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司法案件中,他们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司法为民,他们基于对法治的信仰,无畏当事人的质疑甚至谩骂,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这信仰也正是现实中千万法官所一直追寻,正是有这样的信仰,才让法治之树盛开的法治之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的法治事业终将硕果累累。

在这部剧中我看见了传承。星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方远,榕州市中院刑一庭副庭长宋羽霏与星城区法院副院长张伟民是师徒关系,师徒三人将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司法事业。方远的徒弟兼法助周亦安也刚刚成为员额法官,曾经的师徒团,现在分散到不同的审判岗位,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是我国三代法院人发扬法院传、帮、带优良传统的现实写照。对此,作为法院新兵的我深有体会,我是在法院前辈们的帮助与指导下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像长辈,像老师,像朋友。我在这种传承下成长,我也会将这份传承继续传承下去。

作为一部温暖现实主义的电视剧,《底线》倾力关注普通人的欢乐忧伤,动情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也让司法审判更加可感可信、振奋人心。看完该剧后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加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今后定会遵法、守法、严守法律底线,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Ⅵ 结合自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

尊敬的网络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网络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作为一名法官,要守得住那一份清贫与寂寞,要日三省乎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心胸宽广、一身正气,要能吃亏、肯吃亏,要重名节、轻利欲,要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抵抗住各种诱惑,坚持心中的公平与正义,担当得起社会赋予法官的重要职责。

一名合格的法官,还必须是一个具有团队意识的人。通过老师的讲解、参与班级体活动、观看模拟法庭以及参与拓展训练,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案件的处理,单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团队协作意识,积极与其他法官和同事相互配合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利于本单位工作的开展。

二、认真践行政法核心价值观

人的价值观指导着人的具体行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就必须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一科学的政法核心价值观。

忠诚,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只有常念忠诚,把忠诚铭记于心,才能感受到党和国家所赋予的重大使命,才能感受到人民的信任与期盼,才能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才能努力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到宁死不背理、宁贫不丧志。要做到忠诚,,就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就要积极关注民生,了解人民的需求;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的精神,懂得如何适用。做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就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忠诚的意识,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
作为人民的法官,时时刻刻都要为民着想。为民,关键在做。当群众对某个法律问题不理解时,我们能够耐心讲解,这是为民;当群众路途遥远,不方便到法庭参与诉讼时,我们主动到田间地头开庭,方便群众,这是为民;当人们情绪激动、心情低落时,我们主动递去一杯温暖的茶水以安抚其情绪,这是为民;当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下时,我们能够不厌其烦地予以调解,这是为民……要做到司法为民,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就要把每一位当事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对待。

公正,就是要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将公正司法作为最基本的职责进行遵守。要坚持秉公断案、不徇私情;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方当事人;要严把证据关,不偏听偏信;要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要在案件的裁判结果上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只有公正执法,法官才能托得起手中的天平,称得上是合格的法官。

廉洁,就是要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廉洁才有威望。一名法官只有赢得群众的信任,在群众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其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清正廉洁是对一个法官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又何谈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

三、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升工作能力

当前,社会经济在快速地发展,新的法律问题不断涌现,新的法律规则陆续实施,这都要求我们法官要天天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有能力解决好新时代的新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比如医学、会计等学科的知识,使自己在面对一些较为专业、较为复杂的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再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知行合一,用理论指导司法实践,是司法活动更加合理,同时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力量,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学习的兴趣。法官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应好学、善学,活到老、学到老,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充分把握好每一次培训的机会来认真学习。

四、向优秀的人物学习,发扬敬业奉献的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法官队伍中也不断地涌现出优秀人物,如宋鱼水、詹红荔、陈燕萍等。我们应认真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探寻一名优秀是怎样要求自己的,是如何工作的,进而以优秀法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向成为他们那样的法官而努力。法官的工作通常繁重且复杂,所以在工作中必须有耐心,有敬业精神,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修身、养性、学习、实践,要成为合格的法官,就要不断地追求与努力。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 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 望您能及时【采纳】,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网络知道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朋友,你有问题?点击连接,直接提问!感谢大家对【网络知道顾问团】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Ⅶ 法官这一职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要有一个信念,争做思想上有教养的人。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从主观上说,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法院队伍中的腐败案件表明,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法官,一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就抵挡不住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诱惑,就会身不由己地堕入腐败的泥潭。
自从人类文明史以来,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是进步人们的最高追求。对于法官来说,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法院政治方向不动摇。要融入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于人民司法事业无私奉献的法官必须不断养成和强化事业的崇高感、自豪感和光荣感,以对事业的信仰和忠诚,抵御形形色色腐朽落后思想和腐朽落后事物的侵蚀,永葆清廉本色。
二、要有一份良知,认真诠释“司法为民”宗旨。
法律代表了公正与秩序,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和正义的维护者,就是社会良知的守护神。西方一位法学家曾经说过:“法官点点头给人们带来的得失,都要远比立法机关的任何一项议案所带来的更大!”法官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更重要的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以人为本始终是党的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在我国,司法公正和廉洁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践“司法为民”。为民司法是人民法官的一种人生境界,也彰显了中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法乃公器,民为邦本”,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既然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司法为民、利民、便民就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职业的主题。
法官为民是司法为民的基本内容。在人民法官的核心价值观中,公正是灵魂,廉洁是保障,为民是主题。法官应当有崇高的人生境界、培养高尚的情操,要克服特权思想、尊重每位当事人,要从大局出发、为人民司法。要明确司法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自当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始终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的根本宗旨,要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为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使命,做到感情上爱民、程序上便民、言行上亲民,秉公执法、一丝不苟,不辞辛劳、勇于奉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彰显司法的人民性。真正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做到用心关注民生,悉心体察民情,耐心倾听民声,精心排解民忧。
三、要有一种信仰,努力坚持崇法精神和司法公正。
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的生命力来自于公正。公正是一切程序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司法机关运用法律裁断纠纷,要以公正为基本属性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制度改革也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只有公正的裁断才能使正义得到伸张,使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法的价值和目的得以实现。
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关于司法公正,人们不论有多少种解释,法官内心对公正的信仰和尊崇对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具有根本性意义。在运用职权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能否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案件各方、严格遵循和依照法定程序、公平正确地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首先取决于对法律的忠诚、对公正的信仰。社会主义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公平正义需要法治保障,在审判活动中坚守公平正义,即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尊崇及重要实践。
1、要追求案件处理的实体公正。
实体公正,是指裁判结果的公正。实体公正的具体要求是:在刑事诉讼中表现为认定事实、罪名准确,罚当其罚;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明辨民事法律关系,依法理清权利义务,合理解决争议;在行政诉讼中则体现为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实体公正是人类在诉讼活动中共同的追求,具有最宝贵的价值。法官应当竭尽所能去追求并实现实体公正。
2、要保证司法过程的程序公正。
所谓程序公正,是指司法过程中的公正,即严格依照诉讼法的规定办案,包括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审判公开、执行合法等内容。程序公正又被称为“看得见的公正”。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切实做到了程序公正,就可以让当事人和公众看见公正的实现过程,就可以让裁判或者执行的过程变为当事人和公众感受民主、客观、公正的过程,就可以增强当事人和公众对裁判和执行的认可度。因此,程序公正在司法公正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既可以保证实体公正最大限度的实现,又具有独立的价值。为了维护程序公正,法官在履行司法职责时应当切实坚持审判公开原则,应当杜绝单独接触当事人,应当保持中立。
3、要注意维护“形象公正”。
法官应当通过自己的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形象公正是存在于公众内心的对法官和人民法院的信任度,其虽然不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但却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并影响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一个裁判不公正的案件尽管对司法公信力会造成损害,但毕竟是可以纠正的;而法官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的不公正的形象则是很难扭转的。因此,法官应当谨言慎行,凡是可能引起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怀疑的话,绝对不说;凡是可能引起公众对司法产生合理怀疑的事,绝对不做。
四、要练就一身“武功”,做个专业的执法者。
按照职业主义理论,在现代法治社会,包括法官、检察官、执业律师、大学法律教师等在内的法律职业是一类必须具备特殊品质的专门职业。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法官是司法体制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维护司法公正。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深厚的法学功底、高超的职业技能和清醒睿智的头脑,职业定位需要法官变得更加专业化、技术化,要求我们的法官拥有转化性思维、平衡性思维。
专业化是指法官职业群体内部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经过系统学习而获得的法律理论知识。法官的审判活动无一例外地要经历“获得案件事实→择取法律规范→解释法律规范→对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的价值和逻辑关系进行内心确信→形成判决”的思维推理过程。法官的司法活动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因为司法工作是由法官凭借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的,这种专业知识依托于人类长期以来处理纠纷的经验及其理性抽象形态——法律规范。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法制的建构日趋完善,制定法与判例法的迅猛发展,一个结构庞大而又分工细致的宏大法律体系已形成,公正司法要求法官具备博大精深的法律知识与丰富发达的法律实践经验。法官的专业化对于司法公正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因为,一个没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的法官很难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一个不具有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技能的法官很难高效率地处理案件;一个没有良好的定向思维的法官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裁决。
技术化是指法官职业群体内部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运用程序规则的能力、驾驭庭审的能力与技巧、承袭并积累司法经验等方面的一致性。司法活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将法律理论转化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去,因而需要独特的思考论证方式。正如美国学者昂格尔所述,这种方式及其所谓的自主性的方法论是“法律秩序”的重要特征,它具有一种区别于科学解释以及伦理、政治、经济论证的方法或风格。法官的技术化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法官的技术化对于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一个不能承袭法律传统的法官难以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深刻而正确的理解;一个没有熟练的运用程序规则驾驭庭审能力的法官很难正确把握案件争议的焦点以及判断事实;一个不会总结与积累司法经验的法官难以成为一个法律职业家,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实现法官职能的“艺术家”。当前,作为法院的领导要不断地增强司法监督指导能力,作为一名普通法官,则要增强法官“运用法律能力、驾驭庭审能力、司法调解能力、判决说理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法官思维的转化性来自于司法的特殊地位与功能。司法具有把一般问题转化为个别问题、把价值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等特殊的性质和手法,因发生争议或矛盾从而可能给政治及社会体系正统性带来的重大冲击却得以分散或缓解。正是由于司法具有这一功能,要求法官的思维具有转化性,并且每个法官都必须掌握转化的技能与技巧。要进行转化性思维,要求法官运用法律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要求法官对于无论它们来自何方,无论具体还是抽象,不论是春秋大义还是鸡毛蒜皮,都可以运用法言法语转化为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甚至连不容易转化的政治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完全可能“使之转化为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使之成为法律问题而提交法院解决。
平衡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将各种利益维持在法律秩序的框架内,保障安全是司法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也是法官思维的一个重要特性。法官在思维方式上会表现为在分析处理法律问题时应当尽可能的依照遵循先例的原则解释和适用法律,以保证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而不任意改变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较为稳妥,甚至保守。因为程序是自治的,在其内部的一切活动(包括思维活动)都被视为过去,才可能被认定为是有效的。这是程序自身必要性决定的——对立面的设置以及两造竞争就是为了排斥任意性,促进理性选择,形成法官稳妥结论,因此法官习惯于在两造对簿公堂的状态下听取不同意见,做到兼听则明,而这种兼听则明是指法官从对立的意见当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通过程序中的解释与论证使之成为具有规范效力的共识或决定。这种效果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领会的中庸之道,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形成的作为平衡,而是指只有经过专门职业训练后形成的法律家特有的资质——技术理性。
因此,法官要更加职业化、专业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司法需求,这是对法官职业品质的系统要求,是确保实现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重要条件。
五、要拥有一颗“大心脏”,不断增强抗压能力。
法官的职业是神圣的:可以合法地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决定巨额财产的归属,可以决定夫妻关系是否存续等等。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法官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尤其在中国,法官们背负着重重重压:繁重的办案数量,高要求的办案质量,金钱的诱惑,情与法的碰撞,付出与获得不对称的困惑等等,法官被戏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1、案多人少的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入,各种矛盾纠纷逐渐增多,涌入法院的案件成倍增长,而法官人数却甚少增加,有的甚至还在减少,一线法官正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工作任务,一年要办理上百甚至上千起案件。他们除了平时加班加点之外,还要牺牲周末和假期来处理案件,在审理了80%一审案件的基层法院,更是如此。同时,新类型案件、疑难案件不断出现,法官在断案中也经历着挑战。
2、当事人的压力。
法院审理的案件,绝大部分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能自我调和的产物。除去调解结案,总有一方当事人是要败诉的。在司法公信力不高和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的情况下,法官稍有闪失,就会被放大;即使没有任何瑕疵,败诉方也可能怀疑法官收受另一方的钱财。于是,指责、谩骂、缠诉、上访、诬告、诽谤、人身威胁、暴力抗法、甚至自杀等。这,都给法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3、指数的压力。
为了规范司法行为,各级法院都建立了严格的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法官办案的多少,办案质量的高低,社会政治效果的好坏,案件的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息诉率、上访率、发回改判率、审理时限等各项指标,如座座大山压头,使法官时刻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还有一些规定存在弊端,比如考评机制、错案追究制中的某些内容,一个法官办理的案件被发回重审、被改判,要被定性为错案,那么这个法官不但颜面扫地,同时一年的成绩考核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4、体制的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对法官一直采取行政化管理,法官等同于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员,等同于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录用上,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在级别上,套用行政级别。有专家认为,这种级别不仅意味着政治待遇的差别,而且也显示出一种等级服从的位阶和责任的分布,甚至有时被解释为法官素质的高低。这就造成法官的尴尬:要精于专业,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法官,又要时时考虑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寻求职位的晋升。
5、世俗的压力。
中国社会是一个讲人情、重关系的社会,尤其是在一些基层法院,辖区内往往是一个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一个案件进入法院,就会遇到来自上级领导、亲友、同事、同学、战友等各方关系的干扰。如何处理好这些人情世故关系,以及伴随而来的金钱、名利甚至色情等方面的诱惑,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使法官倍感头痛、疲惫。
面对如此沉重的压力,法官一定要把自己锻炼地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不断增强抗压能力,才能毫不畏惧地克服这些难题,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自我调控。
1、正确面对压力。
必须认识到,在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难度不断增强的审判新形势下,压力是不得不面临和无法躲避的一个问题,现实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左右,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态,去增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并努力增强内在实力,让压力变成推动力。
2、换角度看问题。
当遭到当事人的误解和无端指责时,我们确实会感到很委屈,有的同志说希望有部门能出面为我们讨回公道,或者对那些投诉不实的当事人采取措施。但当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时就会理解当事人激烈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因为每个当事人都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判决达不到他们的预期结果或着执行不到位,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异常愤怒和冲动,尽管并不是法官的责任,但他们仍会把所有积压的不满全部投射至法官。当我们理解了当事人,心情也会变得平静。
3、热爱本职工作。
有的同志觉得整天和当事人打交道,没有意思。由于被动地看待所从事的工作,对工作也产生了无意义和无价值感,同时也会产生浮躁心理。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生活所需,也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时,工作就会有动力,压力也可能就便成了动力。
4、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如果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底气就会不足,就难以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难以和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打交道,案件迟迟处理不掉或工作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当事人的误解,都会使我们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压力就更大。因此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无疑有助于减压。
5、适当宣泄情绪。
每个人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总会遇到挫折,还会面临上下级、同事之间等人际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在自我实现方面还会遇到许多不尽如意的问题,我们承受的压力太多。如果懂得适当宣泄情绪,这对处身于压力包围之中的我们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心理减压,也有助于我们尽快走出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挫折带来的阴影,摆脱苦闷和抑郁情绪。
6、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多锻炼。
找到能够给自己带来挑战和满足的活动,既能扩大人际交往,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调整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当你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时,你会感到很自信,感到自己能够适应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竞争和来自于其他方面的一切压力,你会感受工作带来的正面感觉,会感到工作的成就带给你的快乐。
7、正确评价自我 。
绝大多数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有较强的事业心,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能被组织认可,然而在我们的前进过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晋升审判员和司法考试。此时我们尤其需要正确评价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认识自己的局限,同时也要看到暂时的失利并不说明什么,从容、正确地面对得失。
六、要形成一层“保护膜”,坚决抵御各种风险。
“法官正在成为一种高风险职业,这有可能造成大量优秀法律人才的流失,以致于威胁到司法队伍的建设。”是的,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法官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点。
法官面临着被伤害的风险。司法工作的特性决定了法官职业本身具有潜在的风险。基层法院审理大部分刑事、民事案件,直接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同时,基层法院往往由于财政紧张,安全防范设施不够健全,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反应力度不够,法官很易成为侵害对象。当事人想当然地把希望寄托于法官“包青天”式的明察秋毫上,认为法院无所不能。一旦审判结果与当事人预期的不一致,往往会迁怒于法院和法官。于是,法官轻则被投诉、辱骂,重则人身受到攻击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最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大量的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点是指审判、执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点:
1、在行政管理环节,主要有在非工作场合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以及接受他们以任何名义赠送的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让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亲友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或单位报销应当由自己支付的各种费用,或为个人谋取私利等等风险点。
2、在行政业务工作环节,主要有不加强修养,不严格自律;不注意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维护法官形象;接受任何有违清正廉洁的吃请、礼品、礼金和赞助;在纠纷解决中利用法官身份寻求额外照顾,损害法官形象等等风险点。
3、在审判管理环节,主要有审判人员在审判、执行工作中,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因过失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错误裁判的,因过失导致裁判错误,造成严重后果;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等等风险点。
4、在执行管理环节,主要有违反相关规定,擅自超标准或者超范围收取执行费用;对具有执行条件的案件,故意拖延执行或者不执行;在强制执行时,不依法出示法院工作人员的证件及有关法律文书,造成严重后果等等风险点。
面对这些廉政风险点,唯有“慎独”,让自己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护膜”,才能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审理案件,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审判实现了公平正义,法官才算当好了法律的“守门人”。
1、慎始。万事皆有始。凡事都有第一次。欲善终,当慎始。任何行为的发生,无不与当初不慎而湿了“第一脚”有直接关系。第一道“闸门”一旦被冲开、第一道“防线”一旦被攻破,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法官的审判只有忠实于宪法和法律,法治的秩序才能得到维护,人民才能信赖司法,判决的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同样地法官也必须具备“作为法官的道德”,也就是法官应当具备履行法官职责所要求的个人良知、理性以及合乎道德的情感。法官的人格,是法律正义的最终保障。
2、慎微。人之常情,多重大而忽小。古人云:祸患常发于细微。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节。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慎习惯、慎嗜好。习惯与嗜好虽说是一些小事小节,但小事小节却是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良好的习惯和嗜好是存放在人们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慎用,可以让人一生受益;滥用,小则祸及自身,大则祸害一方。
3、慎欲。人皆有七情六欲,法官也不例外。法官也是人,既不能远离尘世,也没有仙风道骨,更不可能脱离物质利益而空谈精神,其合法正当的私人利益也是受法律保护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公私之分的尺度。因法官是行使公权力之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非分之欲不可有。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祸患莫大于私欲。所以,身为法官之人,在满足个人欲望这个问题上必须慎重。
4、慎权。权力,具有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公正者能明察秋毫,廉洁者能威信四海。党的威信,法律的权威,决不是倚仗法官手中掌握的审判和执行权力建立的,而是来自于法官究竟为人民做了些什么,来自于清正廉明,来自于公道正派,来自于以德服人,来自于以公正服人。法官要常思洪水肆虐之害,方能筑牢堤坝;常思贪欲之害,才能筑起思想防线。慎独的日子会让法官感到生活平淡无奈,但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育着高尚的节操。
5、慎言。西方有句谚语说:“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就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法官慎言主要是指法官在法庭上不随意发表对于该案的意见和观点,以防误导当事人;在制作法律文书中,对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等内容要慎重书写,防止泄密和产生意外后果。历史和现实中,一些案件案结事不了,当事人反复申诉上访,往往与法官不注意言语有关。因此,对法官来讲,出语一定要三思慎言。这是因为法官这一职业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其言行就被赋予了公众化的意义。法官的言行是否得体适当,关系到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官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应慎独,不应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强词夺理或站在其中一方立场上说话,而应时刻警觉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独立性,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所以,法官应当随时注重态度庄重、衣冠整洁、仪表端正、仪态和善、行为审慎廉洁。
6、慎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不可以没有朋友,交友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工作关系,总能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圈子”,如老乡圈、同学圈、战友圈、朋友圈等等,即大家常讲的社交圈。法官作为执行公权力人物,掌握和行使着国家审判与执行公共权力,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官队伍的评价。在社会交往中法官一定要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友在明处交,话在明处说,事在明处办。不交不三不四的人,不收不清不白的礼,不去不干不净的场所,更不能做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违法乱纪的事,要依法独立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权,从而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七、要学会一份担当,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职业无高下,公交司机是一种职业,法官也是一种职业。任何职业的高下区分之处在于从业者对职业赋予的责任如何承担。今天的中国,正坚定的向法治迈进,社会转型阶段的利益重组过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审判体系尤为重要!在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与正义的时代最强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铸冶让法律在现实中熠熠生辉,法院与法官,就会在法治时代,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法官要坚持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努力承担、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1、要坚持能动司法。
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选择。法官在履行好审判职能的同时必须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做好审判延伸工作,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合理的边界。要正确处理好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去维护和实现实体公正;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司法服务与坚持公正廉洁司法的关系,把握好力度和尺度,守好公正廉洁司法这条底线,维护好法官的职业尊荣。
2、要深入推进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
法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用最适宜最高效的方式来化解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结合工作实际,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法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调解艺术和调解方法,在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种案件中贯彻调解思路,在诉前、庭前、执行前等各个环节做好调解工作,从而从根本上履行和延伸好审判职能,切实承担起司法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3、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革使社会主体利益高度分化,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大量矛盾纠纷以诉讼的形式进入人民法院,人民群众对于公正廉洁司法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法官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和期待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法官要切实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做到廉洁司法,坚持公正裁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维护司法权威。
作为执法者,只有党在心中,才能做到政治坚定、旗帜鲜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只有法在心中,才能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只有人民在心中,才能根除特权思想,杜绝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恶劣作风,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只有正义在心中,才能恪守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Ⅷ 《庭外》:为调查真相不惜孤身犯险,夏雨饰演的法官鲁南有着怎样的担当

首先他有勇有谋,不怕艰险,更不怕黑恶势力,邪不压正,而且非常的真诚善良。

Ⅸ 何为责任与担当

何为责任与担当

何为责任与担当,责任与担当是和个人成长进步的机会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勇于承担责任,那么在现实当中,必定经不起任何的波澜,以下了解何为责任与担当。

何为责任与担当1

1、责任——是指必须承担的使命。 担当——是指接受并负起责任。

2、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社会道德上,个体份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3、担当指承担并负责任有魄力的意思,也指专门做某事的人。

责任,主要是指一人做事情之前,常常会考虑后果,觉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个又常常被称为有责任心。

担当就是专门做某事的人,要勇于承担重任和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承担责任要有一种勇气和魄力。

(9)法官的责任与担当扩展阅读:

以公务员为例:

公务员的担当是要心中装着人民的重托,体恤民情,为人民服务;法官的担当就是要依法办案,不为权贵和利益的诱惑而贪赃枉法;律师的担当是既要维护委托人的权益,也要追求事实的真实和法律的公正。

何为责任与担当2

往大面来说,担当是作为一代青年,应当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责任是传承,是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传承,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担当延续,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往小的来说,担当就是犯了错勇于承担,知错就改,为了正义敢于出头,也是担当;责任是会为了某件事、某个人或者某一个承诺而放弃一些所期待的东西,放弃一些好玩的东西,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实现这个责任。

(9)法官的责任与担当扩展阅读:

权力就是责任,有责就要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总揽全局、领导一切,就要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负起全面责任,就要把担子压给全体党员,压给440万党组织,尤其是80万党员领导干部。

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对全体党员尤其是80万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失责就要问责,在权力和责任的关系上,责任是第一位的;在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上,义务在先。

何为责任与担当3

责任与担当就想起男人,责任是份内做的事,担当就是敢做敢认,不畏承担。

责任与担当作文300?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在演绎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担当,但我们的责任也是多种多样的。

当我的角色是一名婴儿时,而我的责任是快乐的长大,在父母的依偎下茁壮成长;当我的角色迷迷糊糊的变成一名幼儿时,我的责任也随之改变了。虽然我还是快乐的成长着,但那个责任也随之加重。当我的角色忽然变成一名小学生时,那责任就压到了我的肩膀,似乎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担当起什么!当我的角色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名中学生时,我就有点不知所措,责任也在六年之门突然增加了许多。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而是喜欢多愁善感,喜欢思索着未来。小时候那样的放纵和无所谓,到现在的矜持和在意,伸手想去抓住,却只抓住记忆的碎片。

我们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来讲,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担当起什么样的责任?这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考验。责任,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但,无论声么样的责任,它就是我们应担当起的责任。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所以要担当起的责任也就不同,责任的大小也就不同。我们越是成长,担当起的责任也就越大。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懂得自己必然要承担的相应的.责任,而且还要学会负责。只有对责任负责的人才有真正的责任感,真正的责任感的人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得到人们的谅解,也能赢得自己的尊严!

责任和担当是什么意思?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和自由是对应的概念,责任事实上虽然不是时间上以自由为前提,而自由只能存在于责任之中。责任是唯独存在于上帝和邻舍的约束中的人的自由。负责任的人在自身的自由中行动。除了他的行为和他本人以外,再没有别的能够支持他,减轻他的负担,这个事实就是自由的证据。负责任的行动发生在义务中,这义务给予他自由,给予他完全的自由。同时,负责任的行动完全发生在相对性的区域内,发生在无数视角里,每一种特定的现象都在其中出现。社会在发展,责任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赋予责任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负责任的大国,负责任的政府,负责任的公民----中国以更加鲜明地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

1、责任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来区分,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去认识。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2、责任有不同的范畴。如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领导责任等等。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责任是神圣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3、责任和权利是对立的统一。没有无责任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一个人的权利,往往是他的责任;一个人的责任,往往是他的权利。享受一定的权利,必须尽到相应的责任;尽到一定的责任,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担当意思是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自信的人一般都勇于担当,担当除了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同时担当也是敢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事. 包容一切并对其负责,就叫有担当,正谓之曰:“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热点内容
国际经济法判断题 发布:2025-01-16 05:29:31 浏览:739
两会民法典草案 发布:2025-01-16 05:25:29 浏览:542
刑事诉讼法对应的实体法是 发布:2025-01-16 04:38:02 浏览:286
武进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1-16 04:28:07 浏览:760
中介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6 04:05:03 浏览:413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 发布:2025-01-16 03:59:08 浏览:624
民法典生态破坏责任 发布:2025-01-16 03:40:05 浏览:460
基层党员组织条例 发布:2025-01-16 03:40:04 浏览:271
公司注销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6 03:02:42 浏览:282
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 发布:2025-01-16 02:54:26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