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上海法官黄江

上海法官黄江

发布时间: 2023-03-22 09:51:01

A. 076989808317是东莞第三人民法院号码吗

法院的统一对外服务电话是12368,可以打这个这个电话咨询和确认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办公地址:东莞市东城西路187号;邮编:523008。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方正路方正中路

民事审判庭第一庭法官一览表

民事审判庭第三庭法官一览表

民事审判庭第二庭法官一览表

民事审判庭第四庭法官一览表

行政审判庭

执行局法官一览表

东城法庭法官一览表

南城法庭法官一览表

石龙法庭法官一览表

石碣法庭法官一览表

石排法庭法官一览表

松山湖法庭法官一览表

麻涌法庭法官一览表

道滘法庭法官一览表

寮步法庭法官一览表

中堂法庭法官一览

茶山法庭法官一览表

行政综合部门法官一览表

立案庭法官一览表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地址:东莞市长安镇涌头村莞长路158号

附近地标:长安门,长安海关,长安海悦花园大酒店

公交信息:乘坐东莞公汽86路、90路、91路、131路、232路、203路、207A路、207路、301路、302路、208路、210路、216路、309路、312路到长安门下车,往长安海关方向步行大约100米。(位于立交桥底)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大朗法庭

地址:东莞市大朗镇政通路38号

附近地标:大朗广场 、大朗镇政府

公交信息:乘坐东莞公汽203路、321路、85路到大朗广场站下;或大朗镇镇内公汽1路、3路、5路、6路、8路到大朗广场下,往大朗中心幼儿园方向走200米(在大朗中心幼儿园正门对面)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大岭山法庭、刑庭

地址: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山大道大岭山法庭(社保分局旁)

附近地标:大岭山社保分局旁、新世纪领居三期对面、大岭山体育公园对面

公交信息:东莞公汽K2、91、131矮岭?站下,往回走,在立交桥红路灯路口往社保分局方向步行约400米即到;或大岭山镇内公汽5路、1路社保分局站下。

刑庭庭审于东莞市第二看守所旁法院审判楼进行。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莞长路牛山村(信立农批市场斜对面,107国道大岭山镇和东城区交界处)

公交信息:东莞公汽K2,91,131到梨川鸿盛工业区下(法院审判楼位于公交站旁)。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虎门法庭

地址:东莞市虎门镇金龙南路65号

附近地标:虎门公安分局、豪门大饭店

公交信息:乘坐虎门镇内公汽16、17号到人力资源局虎门分局站下车,步行50米。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厚街法庭

地址:东莞市厚街镇寮厦村厚街大道东5号(厚街公安分局旁)

附近地标:厚街镇政府,厚街公安分局,厚街喜来登大酒店

公交信息:乘坐东莞公汽67路,93路,L1路厚街镇政府站下,往厚街大道寮厦方向步行约250米。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沙田法庭

地址:东莞市沙田镇站前路沙田车站旁

公交信息:搭乘东莞公汽66路、223路、217路、303路、308路;沙田公汽1路,2路,3路,4路到沙田车站下车,出站后往右步行30米。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

樟木头人民法庭

管辖东莞市樟木头、黄江、谢岗三镇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和执行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的执行案件除外)。

地址:东莞市樟木头镇柏地银河北路5号(樟木头镇政府、劳动局旁)

常平人民法庭

管辖东莞市常平、桥头两个镇区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和执行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的执行案件除外)。

地址:东莞市常平镇南环路(常平大道上苑酒店斜对面进去)

横沥人民法庭

管辖东莞市横沥、东坑两镇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和执行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的执行案件除外)。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财贸路(交通分局对面)

清溪人民法庭

管辖东莞市清溪镇、凤岗镇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交通事故案件(限清溪镇范围)和执行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的执行案件除外)。

地址:东莞市清溪镇清樟路27号,原清溪罗马派出所(清溪车站对面)

B. 法律叙事文章

反腐败”小说的叙事成规是一般大众都能辨识的,小说一般以市一级的党、政副手或部门领导为“腐败”分子,他们的保护伞一般是省一级的副书记或副省长。在《绝对权力》中,“腐败”分子是市长。

但一般作品中,市长或市委书记是正面主人公,常见的是作品让市长唱主角,市委书记配合,市长或书记发现市属某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问题,但当他试图处理某些人的时候,却扯出了他们背后的权力网络和更深的政治背景——更高一级的后台,一般是省里的某重要政治人物,如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而且他很可能还对自己有某种栽培、赏识之意,关系到自己的仕途与前程。于是,他陷入痛苦的抉择。但党性、良知使他抛开私利,在政治利益与物质财富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在重重阻挠中,在迫害、威胁、挫折面前坚持正义而不退缩,在人民群众的保护、协助下,他不断地协调各种政治关系,凭着勇气与智慧,终于获得上级(省委书记,高法、高检)的支持,赢得“反腐”的胜利,但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政治、生活代价。这种叙事方式以《抉择》、《苍天在上》为代表[vi]。

或者是以市法院、检察院院长、检察长为主角。如《绝对权力》是以省纪委副书记,专案组组长刘重天为主角,到镜州市来展开调查,从小案抓起,最后引出来的“腐败分子”是市长、市委书记等高层领导,因为涉案人的特殊权力,司法程序一再受到干扰,主人公也受到各种打击与政治压制,但凭着法律的良知与高度的职业伦理、业务素养,他(她)以意志顶住压力,掌握了大量铁的证据,得到上级包括省委、省纪委、高法、高检、省反贪局的支持,在民众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气焰不可一世的“腐败分子”。这种叙事方式以《国家公诉》、《大法官》、《绝对权力》为代表。

再有就是以公安部门的警察局长或刑警队长、缉私队长为主角,以刑事、走私案件为切入口,引出公安内部官员,一般是市级公安系统的高层人物,如市公安局副局长,或政治官员的“腐败”。由于级别低微,主人公在办案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阻挠和打击,甚至被迫离开公安岗位,只好以私人身份继续调查。经过艰难的努力,在众多正义干警的支持下,在人民群众协助下,主人公终于掌握了关键的铁的证据,获得了案件侦破的重大转折,在最后的激烈冲突中,时常伴有黑势力介入,于是就有了犯罪团伙的最后挣扎——枪战,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最大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司法、公安系统的“腐败分子”一般都选择自杀,如《刑警本色》中公安局副局长潘荣,《大法官》中检察长张业铭。这类叙事方式以《大雪无痕》、《财富与人性》、《刑警本色》、《英雄无悔》和《十面埋伏》为代表[vii] 。

除了这些大体一致的情节模式,“反腐败”小说在内容处理上也具有一些模式化的特征。最明显可感、也最为重要的是,正义的反腐败力量要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最后胜利,关键的一点,这种胜利需要有一个前提:在体制的富于洞察力和坚强有力的统揽和控制下。虽然在小说的前半段往往是正义力量受到某种压抑,但体制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并给正义力量以越来越有力的支撑。在小说中,代表体制的更高的权力一般都出现在小说情节进展的后三分之一的段落,因为,它们的显现将意味着在地方一级上猖狂的“腐败”分子要面临着致命的打击,这也就标志着故事要进入高潮和结束部分了。这一处理模式是“反腐败”小说的本质所在和主要标志,它强调了正义秩序的本质,以及它对“腐败”的非本质部分的祛除机制。有限度地展现“腐败”然后靠体制自身的力量“反”之而成功,才是真正的“反腐败”小说。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反”腐败,达不到其意识形态目标。“反腐败”的目标在于重建正义秩序。它其实仍然重复了那个古老的最基本的叙事模式:秩序,秩序的损坏,秩序的修复。

在这一“反腐败”过程中,体制内的“反腐败”力量与“民心”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反腐败”小说都会书写对腐败深恶痛绝,并热心、勇敢参与“反腐败”的一般民众形象,这一群体的构成以底层民众(腐败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如《苍天在上》中因控告“腐败分子”而成为非法的“盲流”的流浪者,《抉择》中的老工人夏玉莲及纺织厂工人,《十面埋伏》中被犯罪分子致残的汽车修理工张大宽)或普通公务员(《苍天在上》中掩护受到打击的反贪局长郑彦章的医护人员)为主,他们以各种体制外的方式进行民间的反腐行动,从而有力地配合、促进了体制内的“反腐”活动,甚至成为“反腐”成败的转折点。

这些民间的“反腐”力量支持并保护受到迫害的“反腐”英雄,或不顾危险,揭发、控告甚至亲自参与“反腐”的侦破工作,如《大雪无痕》中的廖红宇,《十面埋伏》中的张大宽就非常深入地介入了调查、取证、跟踪等工作,他们与体制内的“反腐”英雄互相配合(当然,“英雄”们可能已被开除公职或排斥在“反腐”过程之外,如《苍天在上》中的郑彦章和苏群,《十面埋伏》中罗维民,《大法官》中的杨铁如,因而他们的工作已带有暗中“反腐”的民间性质),并肩作战,已经成为编外一员和边缘部分。在这一合作关系中,“民间”的参与者总是自觉地服膺于体制内的反腐英雄的人格魅力,听从他们的安排与调遣,带有“助手”的依附性质,他们只有最终依靠体制内的力量,归拢到体制内的方式来寻求“腐败”问题的解决,他们从始至终对体制的“反腐”能力与必胜充满信赖,而没有也不可能采取任何的反体制的方式,即使带有愤激的反社会性质的“盲流”们(《苍天在上》)也在最后找到了可以信赖的“组织”,从非法回归到合法的轨道中来,至于那些集体闹事的工人们(《抉择》),也只是为了保护好干部李高成,并没有其它的要求与过激行为。在《大雪无痕》中,民间的反腐英雄廖红宇同时还是一位党性坚定的基层干部,更鲜明地体现了这种中介性与代表性。

“反腐败”小说采取上述写作模式,是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内在要求,因而也是这一题材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提示着某种写作禁忌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反腐败”小说家并没有太多可供选择的空间,他们的自由与技艺高下只能体现在对这一种模式的创造性运用上,而不是显现为对它的挑战与抛弃。

除了这些模式化的叙事、情节安排与内容处理,“反腐败”小说的模式化还体现在对“反腐败”这一主题的阐释角度上,即对“腐败”根源的道德化或人性化解释上。

对“反腐败”的道德化与人性化解释

对“反腐败”进行道德化解释是为了建立司法权力的正义性,也是为了转移问题的重心。“反腐败”小说中的正面英雄形象都是道德的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是法律、体制力量的人格化。“反腐败”作品往往对英难的伦理、道德品格刻意表现,着力展示他们身上的超凡魅力,以与道德堕落、人格卑下的“腐败”分子形成鲜明的两极。这就使“反腐败”作品具有了宽泛的道德主义色彩,法的尊严与人的尊严紧密地联系起来,取得了同一性。

在“反腐败”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这场“正与邪”之间的生死较量中,与其说是法律获得了胜利,还不如说是人格、意志、操守、信念获得了胜利。这里很有意思的是,以反传统,反“人治”,追求现代法治为基本诉求和理性目标的“反腐败”小说高扬的恰恰不是现代法理与程序,而是带有某种儒家文化“内圣”色彩的人格操守。如果说在《大法官》中,杨铁如和陈默雷对正义秩序的追求还是基于对现代法制理念的信仰,还可以看作是对职业伦理的坚持,那么在《抉择》中,支持李高成“不腐败”并“反腐败”的只能是强大的道德自觉力量,这种来自内心的绝对律令促使他“趋害避利”,以政治前程和身家性命为代价做出一个个命运“抉择”。

于是,在“反腐败”过程中,具有道德主体意志的人格力量被异乎寻常地凸显出来,法制秩序被传统道德秩序所取代了。比较典型的作品还有《苍天在上》,“反腐败”的最深层动力来自民间伦理秩序的支撑,“腐败分子”的倒行逆施触犯的不仅是法律,更重要的,他们冒犯了传统的、民间的伦理秩序,激起了从普通干警、医护人员乃至下层“氓流”以至“腐败”集团内部成员田蔓芳等人的共同义愤。“腐败分子”的失败是注定了的,因为他们挑战的是“邪不压正”的“天道”,“苍天在上”!。

虽然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在“反腐败”小说中,“包青天”式的叙述已很少出现,正如陆天明所说的,“到了90年代不能再写一个青天大老爷,他一降世就解决了各种问题。再写一个‘李向南’,老百姓已经不相信这个……”[viii]。完美的、强力的“青天”式人物消失了,作家们在理性上有意突出的是现代法制的力量,但“青天”式人物所具有的强大道德力量以及其所象征的传统伦理秩序仍然存在,它构成了很多“反腐败”小说的潜在结构。正因如此,《抉择》在前半段使用的“清官微服私访”的叙事模式并非偶然:市长李高成以平民身份深入青苹果娱乐城和纺织厂,才得以发现只靠听汇报、看材料所不能得知的真象。在此过程,李高成并没有遵循现代法制设定的程序。其实,作为市长的李高成,包括《苍天在上》中的黄江北,他们介入司法的方式,甚至这一介入本身并不符合现代法制的规则。

有意思的是,虽然小说中叙事人的态度、倾向性,还有所发议论,都清晰地体现了法制现代性的诉求,却容许甚至鼓励了政治权力(当然是正义的)的介入。从这里不难发现,在“反腐败”小说中,存在着现代法制与传统道德理想之间的持续张力。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在现实中,即使现代法治程序能够排除种种政治、经济权力与社会性因素的干扰,而较为完美地付诸实施;其形式化与“中立的”特点,也使它无法化解某些社会性的根本问题,比如“腐败”的起源。因而,当作者试图在叙事中将现代法制理想付诸实现时,便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障碍,于是不得不转而寻求传统道德与民间伦理秩序的支撑。

就这样,具有超凡魅力和强力的英雄人物力挽世风日下的“腐败”逆流,重新拯救了正义的秩序,以这种方式,“反腐败”小说解决了现实的矛盾,给焦虑中的公众提供了心理的抚慰。与此同时,在小说的表层叙事中,有效运转的是令人信赖的现代法制,及其对正义秩序的维护。张平在一篇创作谈中说到了这种心理治疗意义:“我国正处于最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正处于一个最沉重的变革时代。一方面,这个时代有着极为丰富、极为复杂的社会现实,这个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为了实现这一憧憬必须克服巨大困难和阻力的难忘历史时刻,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资源和创作资源,这就要求作家能直面社会的重大矛盾,能真实地提示和表现这些重大矛盾。另一方面,中国民众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尤其渴望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渴望出现更多的主持正义的理想英雄,而人类又具有憎恶腐朽和崇敬英雄的天性,所以民众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期待,正是文艺作品产生和得到回应的最开阔雄厚的基础。”[ix]

多数情况下,“腐败”分子成为道德堕落的象征,腐败是私欲膨胀,人性被财富、权力所异化的结果,使腐败获得一种人性化的解释。有时,甚至腐败完全是一种被财富、权力所异化的人性的非理性造成的,是一种不计后果追求财富与权力的疯狂状态,直到东窗事发,“腐败”人物才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非理性。

所以一般的“反腐败”小说都要安排一个“腐败”分子忏悔的段落(如周梅森《绝对权力》、毕四海《财富与人性》等)。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在《大法官》的开头数页,为何作者要设计“腐败”分子周士杰在法庭上做长篇陈述:他从幼年时偷同学的一块橡皮的往事谈起,一直讲到贪污200万人民币的犯罪事实。这场触及灵魂,自剖与反思的讲话内容长达数千字,其中一再出现的核心词汇是“鬼迷心窍”,最后,周士杰追悔莫及地说:“我一直想,现在的周士杰已经不是过去的周士杰,我已经远不是我了……”。

《大雪无痕》中,陆天明对周密这一人物心灵世界的复杂性也进行了这样的揭示,他由一个贫苦山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前程似锦的副市长,再到沦为受贿、杀人罪犯,最后,在行刑前,堕入疯狂的周密面对死亡终于醒悟了,恢复了“理性”,他对警察马凤山、方雨林讲了一个财富无用的寓言故事。

《大法官》对“腐败”的检察长(原法院党组副书记)张业铭自杀前的一段“闲笔”也具有这种劝诫的寓言意味:自知难逃法律惩罚的张业铭来到野外,遇到一位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牧羊老人,老人活的闲适自在,这对于疯狂地攫取财富、到头来却走上绝路的张业铭来说,无异于无言的嘲讽。

C. 郝劲松的相关事件

2006年4月27日,因买到涨价的火车票,郝劲松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铁道部2006年春运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
2006年5月9日,北京市一中院书面裁定不予立案,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06年9月11日,北京市高级法院撤销北京市一中院不予立案的裁定,指令一中院立案受理.
2006年10月11日,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12月1日判决郝劲松败诉.12月7日,郝劲松上诉.
2006年12月27日,铁道部发言人宣布,2007年春运涨价幅度将在1月中下旬公布,此时北京高院二审尚未开庭.
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在最高检旗下的<<;检察日报>>;发表致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公开信,要求彻底停止春运涨价.
2007年1月9日,铁道部官员向<<;京华时报>>;表示,铁道部不会因为郝劲松写信而改变原先的计划.
2007年1月10日上午11点,铁道部发言人突然宣布,实行了14年的春运火车票涨价制度废除,今后不再涨价.
<;南方周末>;随即刊发文章:春运涨停 24小时惊天大逆转

2006年12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选区,郝劲松在30多位师生的推荐下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竞选海淀区人大代表,郝的竞选小组先后在选区散发竞选宣言<;选一个挥舞法律斧头的人当代表>2600份,并成为公告中的初步候选人,在正式候选人确定过程中被酝酿掉,最后以另选他人的方式得票406票,《公益时报》以<;公益诉讼人士郝劲松的竞选故事>;对竞选过程进行了公开报道。 郝劲松与华南虎事件
2007年11月,郝劲松介入陕西华南虎事件,先后制定六套方案,向山西法院起诉周正龙,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行政复议并举报陕西林业厅,随后因对国家林业局答复不服而起诉国家林业局。2008年5月郝劲松分别向国家林业局和陕西林业厅申请信息公开,6月26日因对信息公开答复不服,郝劲松赴西安起诉陕西林业厅。6月29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华南虎造假事件,并查处14名政府官员。2008年9月27日,因申请旁听公审周正龙案被拒,郝劲松在陕西旬阳县法院门外撑起黑伞展现其行为艺术作品《伞于华南虎》,新京报对此事件进行图片报道.2008年11月周正龙二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08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举行手机漫游费降价听证会,此前郝劲松用特快专递报名旁听被国家发改委以“会场条件限制”书面拒绝,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拒绝公开会议地点及听证会代表名单,1月21日郝劲松向北京一中院递交诉状起诉国家发改委要求撤消国家发改委拒绝其旁听的行政行为,一审二审法院均裁定不予立案。1月21日北京的<;法制晚报>;率先披露听证会举办地在河南大厦,1月21日晚,郝劲松入住河南大厦,1月22日在听证会举办地河南大厦,很多记者被拒绝进入会场,郝劲松在大厅展现其行为艺术作品《黑色花瓶与听证会》指听证会隐蔽,秘密,不公开,黑箱操作,象花瓶一样是摆设.在听证会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郝劲松手持发改委书面答复跳上椅子质问国家发改委官员以“会场条件限制”拒绝公民旁听是在撒谎。南方都市报与中国青年报对此事件进行了图片报道.土豆网进行视频报道.郝劲松随后在天涯论坛发表文章我在手机漫游费听证会现场的24小时.2008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修改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新办法规定了:公开举行的听证会要设旁听席,公民可以旁听.消费者代表由过去的不少于三分之一修改为不少于五分之二,公开举行的听证会设记者席.听证会举行30日前向社会公布并选拔代表和旁听人员.听证会举行15日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定价听证方案要点,听证会参加人和听证人名单。 2009年9月下旬,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钓鱼执法事件,上海白领张晖与河南来沪农民孙中界分别被上海闵行交通队与浦东交通队栽赃式钓鱼执法,被扣车罚款.张晖在网上发帖控诉,孙中界一怒之下用菜刀砍断了自己的手指,张晖与孙中界不约而同地找到郝劲松做为他们的诉讼代理人.
当张晖通过电话联系到郝劲松,郝迅速决定介入此案,为张晖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电话中,郝只提了一个条件:无论胜败,决不能撤诉.张晖同意.郝鼓励张晖说:你是好样的,至少你还敢挺身而斗,很多人是一辈子都不敢的,他们一生都不敢反抗,他们永远都是受害者.郝和他的同事立即召开会议拟定了详细计划,
第一步,在国庆前9月28号递交诉状起诉上海闵行交通队,有效利用国庆7天长假,郝计算出10月9号是立案的最后一天,在上午接到法官打来的立案通知电话后,郝立即向外界发布了这个消息,全国媒体迅速报道.
第二步,2009年10月18日,郝劲松用18封特快专递向上海18个区县申请近三年来打击黑车罚款总额的信息公开.郝劲松认为:“钓鱼式执法在各地普遍存在,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链条。庞大的处罚金额支撑起了一个畸形的执法平台,执法机关雇用无业人员假扮‘乘客’搭车,‘乘客’则负责引诱司机收费,并把车引入执法人员设好的埋伏圈。”
“从派出钓饵、设套、埋伏,到抓人、扣车、罚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辆车少则罚一万元,多则2万到3万元。以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为例,两年时间处罚5000辆所谓的‘黑车’,罚款5000多万元,巨大的罚款金额让许多交通执法部门不惜铤而走险,不择手段,陷合法公民于非法,上海每年处罚20000辆车,罚款高达两亿元,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钓鱼式执法’ 已涉嫌有组织犯罪。”
郝劲松强调,有些真正的黑车,在向交通执法部门定期交付保护费以后,得以公开运营。
第三步,揭开上海车主此前在钓鱼执法案件屡诉屡败的秘密.究其原因,背后是上海各级法院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为执法犯法的交通执法大队保驾护航。
2009年10月21日,郝劲松通过媒体向社会披露上海高院违规制定的内部文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审理出租汽车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郝劲松发现该意见居然是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交通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研讨出来的。郝劲松质疑该《意见》存在多种违背常理和法理之处,明显偏袒行政执法部门。
09年10月26日下午4点,上海闵行法院行政庭庭长黄江跑到张晖单位大吵大闹,用当手指着大喊张晖,你要听话!要求张晖撤诉.闻讯赶到现场的郝劲松截法官黄江,双方展开激烈的语言交锋.当晚,郝劲松在天涯论坛发表帖子闵行法官黄江:张晖,你要听话!该帖配现场图片和录音,点击率高达70多万,网民回帖6900多条支持张晖强烈谴责法官黄江.
第四步,2009年10月28日,郝劲松用邮寄方式向上海市公安局书面举报规模庞大的钓鱼执法人员涉嫌有组织犯罪.
2009年11月12日.张晖收到了要求其撤诉的恐吓信,郝劲松鼓励张晖要坚持下去!
郝坚定地告诉张晖:我们将在法庭上打败他们!
2009年11月19日,上海闵行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张晖胜诉,法院认为闵行交通队使用不正当手段取证违法,诉讼费50元由闵行交通队承担. 北京地铁厕所收费案
郝劲松2004年12月在地铁天安门东站使用厕所时,支付了如厕费五角钱。后郝劲松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对地铁复八线天安门东站未设固定免费厕所而使其不得不上收费厕所作出书面解释,判令地铁公司退还如厕费五角钱。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于2005年12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郝劲松的诉讼请求。
郝劲松对一审判决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郝劲松上诉认为,地铁公司在五方面违背了《民法通则》的公平原则:一是复八线设计存在缺陷,未设固定免费厕所;二是为弥补设计缺陷,配置了移动厕所却要收费;三是“同样是3元车票,环线乘客免费使用厕所,而复八线乘客却要另付五毛钱,这违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四是复八线为地铁职工设置了固定厕所,却不许乘客使用;五是地铁公司拿纳税人的钱出资兴建厕所再向纳税人收取如厕费,违背了公平原则。 另外,郝劲松强调,地铁显然属于原国家计委(2001)398号文件规定的公共客运场所,公共厕所理应免费开放。 地铁公司表示,由于复八线9座车站均没有建设公共卫生间,为解决车站乘客如厕难的实际问题,公司在车站非付费区域设置了9套18座移动式免冲卫生间,费用属于企业投资自建。考虑到购置成本及使用期间的维修、材料等项费用,公司规定收取如厕费五角钱。 二审法院北京市一中院认为,地铁复八线在设计施工时未设置固定公共卫生间,地铁公司在接管运营后,为方便乘客,自筹资金在各运营站台设置免冲环保投币式移动卫生间,并根据消耗成本确定收费数额并取得收费许可,地铁运营公司的行为未违背法律规定。原国家计委发布的计办价格(2001)398号文件的适用范围不涵盖地铁运营,地铁卫生间的设置也不属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京政管字(2002)32号文件所指的政府出资所建公共厕所。 郝劲松变“行为艺术家”
过去一直以公益诉讼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郝劲松如今被冠上了艺术家的身份,且大搞特搞起行为艺术。如华南虎案一审结束后,郝劲松在陕西旬阳法院门口做了“伞与华南虎”的行为艺术,他撑开的一把巨大的双层复式黑伞上写着“周正龙=替罪羊”,表达了他对虎照门事件的看法。
郝劲松称,他创作的艺术作品《蹲下双手抱头》。人们看到这个作品可能会想到,他为什么蹲下?他为什么双手抱头?他违法了吗?他犯罪了吗?谁命令他蹲下的?他为什么不敢站起来?……郝劲松说,等开庭时,他准备带着以他这个姿势为原型创作的雕塑,放到法院门外。 郝劲松法律公益网
中心发起人郝劲松简介:青年法律学者,北京“三味书屋”法律顾问。“复式诉讼”理论的提出与倡导者,主张动用密集的火力轰击可疑地区,并延伸扫射,以肃清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曾先后七次提起带有公益性质的诉讼,状告国家部委及垄断集团。因索要发票未果,在四个月内连续三次把“铁老大”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迫使铁道部向全国各铁路局发出《关于在铁路站车向旅客供餐及销售商品必须开具发票的通知》,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因打破霸王条款被新浪网和《环球财经》杂志联合评选为“构建经济和谐十大受尊崇人物”。被先后提名为2005中国法制新闻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制人物。两起案件分别入选2005中国十大案件,2005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并以“维权战士”的身份写入2005中国法治蓝皮书。
2006年4月,郝劲松起诉铁道部春运车票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同年12月1日,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宣判郝劲松败诉.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发表致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公开信,呼吁春运彻底停止涨价.2007年1月10号,铁道部宣布今后不再实行春运涨价制度.同年1月郝劲松入选《2006中国法治蓝皮书》
中心研究员:郝劲松,张爱军,甘霖,冯继刚,贾元春,霍思佳,张璐,李孔军,邹学自,贾宝军,王哲君,张明山,曹晓东,马永顺,程兰海,王晓峰 人物周刊:网上对你攻击最多的是你的律师资格证,有人说,你连律师资格证都没有,是伪律师。
郝劲松:我本来就不是律师,我没有资格证,也从未假装过我有资格证。我是一个公民,一直以公民的身份作战。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律师,在一些事情上,司法局和你所任职的律所就有办法让你很难受,你要受指挥,你会有顾忌。正因为我没有单位,没有人可以指挥我,我是一个自由人。我需要自己做主,不喜欢被任何力量控制或者要挟。而且我会因此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不是律师也照样可以拥有法律的武器。
人物周刊:你现在代理的这些案件中,代理人怎么称呼你?
郝劲松:随便,比如张晖就叫我“郝哥”,孙中界叫我“郝律师”,网上有个帖子说,老百姓觉得律师就该是像你这样的人。
人物周刊:中国是个讲究“名正言顺”的国家,没有律师执业许可对你开展工作有影响吗?你的收入来源是?
郝劲松:我是三家公司的法律顾问,收取顾问费,这工作不会占据我过多的时间精力,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来介入公益事件,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我每天都用很长时间关注国内外互联网上的事件,然后选择目标出击,看这个战役,是否适合我。比如邓玉娇案件,我觉得那案子不适合我,因为我不是律师,就无法进到看守所里会见当事人。
人物周刊:你似乎从小就是个“刺头”,总是有人会很慷慨地把“讼棍”、“刁民”这样的词汇送给你。
郝劲松:凡有上级有管理者,我都试图去改变他,改善他,如果他不服,我就和他拼一拼。包括这次“钓鱼案”,我们去区政府要求旁听,有一个局长说:你可以去接待室喝点茶水,参观一下我们的建筑。我说如果不能旁听就算了,我对建筑不感兴趣。过一会儿他的手下来了,说:郝先生你站在这儿也不太好,都是上访的人,你去接待室坐一下吧,配合一下。我说:我没有义务配合你,我是一个不服从的公民。
网民就是我的狼群
人物周刊:实际上,早在2004年起诉地铁的时候,你对于将来战役往哪里打已经有一个大的规划了?
郝劲松:是的,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我们首先选择地铁这个企业,有政府色彩又是公用服务的企业。在此以前,中国没有发票管理,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为了上厕所的发票打官司,我们当时就觉得法院和政府都会支持,因为发票涉及到税收,我们向地税局举报他们偷税漏税,后来罚了他们2万多,所以第一次就把他们打败了。
人物周刊:老百姓看到你索要公厕发票的案子,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无聊?这么小题大做?他是不是就想沽名钓誉吸引眼球?
郝劲松:无聊?我们会告诉他:一张小小的发票,浓缩了你的权利,这是最简单的东西,你可以扔掉,但是里面凝聚着法制和民主的力量。发票背后有国务院发票管理办法,法规被践踏了你都没有维护,今天你失去了发票的权利,明天你失去了其他,总有一天你的房子、你的地什么都失去了,因为法制在被践踏的过程中你从没有维护过它。
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幸其实和我们每一个人密切关联。就像美国波士顿那个犹太人纪念碑上神甫所说的那段话:起先他们屠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屠杀共产主义者,我也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也不说话。最后他们提着刀冲我过来了,没有人替我说话,因为大家都倒下去了。
人物周刊:你把每个案件都当成一场战役来打,特别注意战略战术,我想你一定是军事爱好者。
郝劲松:非常爱好!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我父亲就是一个老军人。我从青少年时代起研究了大量的战役,尤其是二战,包括海战、陆战,但我最喜欢研究狙击:一个很小的个体力量,有时却可以阻挡一整支军队的前进,甚至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人物周刊:你有自己崇拜的军事家么?
郝劲松:拿破仑!拿破仑在土伦城堡的时候,集中排炮对着国会大厅,以前大家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打法,把所有的重炮都集中起来。他整体的战术是非常干净利落的,他自己概括的就是:“不玩弄太复杂的伎俩,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我觉得这句话对我处理很多事情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能取得成功,我希望我们的名字能被刻入法制的重要历程。
人物周刊:你说的“我们”是指?
郝劲松:我说“我们”,有的时候也是我为自己壮胆,这样一说,就好像有这样一个团队、有一个集体,“我们”包括很多网民,很多民意的力量,共同关注、介入一些公共事件。我有时冲在前面,像一杆标枪一样往前扎,是巨大的网民在我的背后把我使劲儿向前推。
人物周刊:可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你以为有人在背后支持你,推你,可是真的发生什么动真格的事情,你回头一看,身后没有人,你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郝劲松: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这种感受,每次我身后的人都巨多。我研究二战时候的一些战役。德军为了打断盟军,就开展“狼群战术”,在大西洋分布了上百艘潜艇,神出鬼没,击毁了大量盟军的运输船,盟军也采取了相应对策。这种“狼群战术”有时是非常管用的,网民就是我的狼群!
我需要召唤到大量的人介入公共事件,并让大家明白,对不平之事,你的反抗是有效的,只要你用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技巧、适当的尺度。就像古装片中的城门,坚固,高大,攻城的人群拿粗壮的圆木用力撞击,门固若金汤,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人,不停地撞,使劲撞,虽然门还没倒塌,但从微观物理上来讲,它已经在慢慢变化了。
每一座城池都是这么攻下来的,每一个网民的留言都可能成为攻陷城门的最后一次撞击。我需要网民在这些战役中成熟、成长起来,使网民认识到我们没有沉沦,我们可以参与决策进程,并在社会正义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挽狂澜。
挥舞着法律的斧头
人物周刊:中国法律圈里,有你特别佩服的人吗?
郝劲松:江平算一个,他是一个高山仰止的人物,但是他比我们年龄大太多,也很少出来发言,他说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另外,张思之当然也算一个,我们第一次见面,他知道我,还搂着我照了一张相,他给我一个评价,“我是老好事之徒,你是小好事之徒。”
人物周刊:张思之大律师是把你引为同类了?
郝劲松:对,我想最起码,他是知我的。他绝不会仅从某个个案来了解我,以为这个人很无聊,就是为了一张车票或一张发票在四处告状,我想张律师能解读到这些案件背后的深意。
法律一直是我的向往,治理国家最终我们依靠的是法律,法律就是我的工具,我的斧头,当这把斧头磨得锋芒毕露的时候,我们就试着挥舞它,在试验它并使用它的时候,我们也赋予它力量。
人物周刊:我们通常都说“正义之剑”,为什么你说“法律的斧头”?
郝劲松:斧头更像我的打法。剑那玩意儿很长,它的招式就比较传统、正规,舞剑必须遵循一定的套路,对我来说,剑术有时也是一种规则的束缚,而斧头则不然,斧头更灵活,它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人物周刊:在你挥舞斧头的过程中,这个斧头是不是也会伤到一些人?
郝劲松:伤!绝对的。比如说铁路发票那个案子,我们起诉了3次,第三次当我们掌握到了足够白条(证据)的时候,铁道部其实很紧张了,因为他们感觉就要败诉了,涉案的两个车长到处找我,希望能通过说情让我撤诉,后来我听说那两个车长被免职了,被贬到货运列车了。
人物周刊:也许有些人因为你,命运就被改变了。
郝劲松:一个时代的进步,在它往前走的时候,总会牺牲一些人,如果这些人的利益很小,牺牲就牺牲了,在所难免。
人物周刊:所以你并不顾惜他们?
郝劲松:不顾惜!那个证据对我非常重要!他只是被免职,而且据我所知,几年后他又官复原职了。我觉得这种牺牲很小。
人物周刊:媒体也是你每场战役的外援,你似乎特别懂得调动媒体,什么时间点,放出什么样的消息。
郝劲松:我已经习惯了不断地接受采访,回答相似的问题。张晖一开始觉得很麻烦,对他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干扰,我告诉他,你每接受一次采访,我们胜诉的可能就增加1%。最初他很悲观,认为胜诉的几率很低,我说,即使落败,也要把对方送到被告席上。原告只需要掏50元,但是政府要请律师需要几千元,如果大家都有法律意识,政府的违法成本就会巨增。诉讼有时是有效地缓解愤怒的渠道,社会总得有个泄洪口。
人物周刊:如果你现在需要媒体帮助,你能调动的媒体资源能有多少?
郝劲松:其实也不会超过20家,这20家还是有些能登出来,有些登不出来,我手头掌握联系方式,以及采访过我的媒体记者大概有150多位。
民主还是一个孩子
人物周刊:听说张晖考虑过退缩。
郝劲松:我一开始就跟张晖说,代理你的案子,我可以一分钱不要,但我就一个条件:坚决不能撤诉!一、二审的司法程序必须走完,拿到判决书。哪怕最后你败了,民众也会知道到底谁对谁错,也会让他们通过败诉判决知道一些问题,比如法院并不是永远正确。
人物周刊:为何你如此坚持不能撤诉?
郝劲松:张晖有很多顾虑,如果他顶不住,撤诉了,我们就前功尽弃。张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很害怕,害怕钩子报复等等。我告诉他,这种信息你不能释放出去,对手知道你怕什么,就会用你害怕的方式来对付你。
经过这些事,他也在成长,他有时候会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看网友给他的留言支持,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很强大。他从一开始不愿意露面,不愿意暴露真实姓名,用了个化名“张军”,到最后愿意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把“张军”改回原名张晖,他说:我突然觉得我又没做错事,我为什么怕他们呢?
人物周刊:上海政府已承认在张晖和孙中界的事件里确实存在非法取证,张晖也领回了自己被罚的款子,要他抵制压力坚持继续诉讼,是不是很困难?
郝劲松:除了张晖和孙中界,还有大量的“钓鱼”受害者得不到公正的裁决,我们还没有真的折断钓钩以及钓竿。张晖去领罚没款时,闵行区建交委门口聚集了很多围观者,人群中有人对他喊,“你的钱领回来了,我们的钱还没。”
张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收入相对富足的中产阶级,他被“钓鱼”后非常愤怒,首先通过论坛发文给媒体,行使了自己言论自由表达的权利,他正是我需要的一个人成长为公民的标本: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通过这个事情开始反抗。
孙中界是另一种类型:小孙是刚满18岁的农村青年,从没受过城市工业化、机械化生活的伤害,他对大城市有美好的向往,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工作,到上海的第三天就遇到“钓鱼”,他整个人崩溃了,城市的形象在他心里倒塌了,他觉得城市里的人不应该这么坏,他想不通,这促使他操起了菜刀。这种行为是有血性的,一个民族有血性,这个民族还有希望。中国烈性男儿太少,遇事不敢反抗,看到别人出事也很冷漠,觉得和我无关。不作为的公民太多,他们根本称不上公民,没有法律意识,没有监管政府的意识。很多人觉得我只是个体,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就要改变这种传统想法。
社会仿佛人之肌体,有些病症,你应该不断去暴露它,病灶才会被及时发现、被医治。如果你觉得司法体制黑暗,你就不去使用它,它会越来越烂,等到做手术的时候也没用了。公民如果没机会成长,剩下的就是一群暴民。谁也不愿看到社会动荡,谁也不愿看到天下大乱。民主是一个孩子,它有个成长过程,你得培育它,为它的成长准备条件,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懂得培养它的公民。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方法有效吗?
郝劲松:成长不能靠说教。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从2004年到2009年,全国各地的法院接到大量官司,如果有人能调查到这个数据,会发现这是个剧增。我和北京市高院的法官聊天,他们星期天都加班,因为案子暴增,法院增加人手的速度,追不上案子增加的速度。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公民试图上法院去告状,就说明他有了法律的意识,并且迈出了行动。我看到许多人打官司我就很兴奋,我知道那里头有我,有我的功劳,以及我的同类。

D. 郝劲松的相关事件

2006年4月27日,因买到涨价的火车票,郝劲松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铁道部2006年春运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
2006年5月9日,北京市一中院书面裁定不予立案,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06年9月11日,北京市高级法院撤销北京市一中院不予立案的裁定,指令一中院立案受理.
2006年10月11日,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12月1日判决郝劲松败诉.12月7日,郝劲松上诉.
2006年12月27日,铁道部发言人宣布,2007年春运涨价幅度将在1月中下旬公布,此时北京高院二审尚未开庭.
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在最高检旗下的<<;检察日报>>;发表致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公开信,要求彻底停止春运涨价.
2007年1月9日,铁道部官员向<<;京华时报>>;表示,铁道部不会因为郝劲松写信而改变原先的计划.
2007年1月10日上午11点,铁道部发言人突然宣布,实行了14年的春运火车票涨价制度废除,今后不再涨价.
<;南方周末>;随即刊发文章:春运涨停 24小时惊天大逆转

2006年12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选区,郝劲松在30多位师生的推荐下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竞选海淀区人大代表,郝的竞选小组先后在选区散发竞选宣言<;选一个挥舞法律斧头的人当代表>2600份,并成为公告中的初步候选人,在正式候选人确定过程中被酝酿掉,最后以另选他人的方式得票406票,《公益时报》以<;公益诉讼人士郝劲松的竞选故事>;对竞选过程进行了公开报道。 郝劲松与华南虎事件
2007年11月,郝劲松介入陕西华南虎事件,先后制定六套方案,向山西法院起诉周正龙,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行政复议并举报陕西林业厅,随后因对国家林业局答复不服而起诉国家林业局。2008年5月郝劲松分别向国家林业局和陕西林业厅申请信息公开,6月26日因对信息公开答复不服,郝劲松赴西安起诉陕西林业厅。6月29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华南虎造假事件,并查处14名政府官员。2008年9月27日,因申请旁听公审周正龙案被拒,郝劲松在陕西旬阳县法院门外撑起黑伞展现其行为艺术作品《伞于华南虎》,新京报对此事件进行图片报道.2008年11月周正龙二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08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举行手机漫游费降价听证会,此前郝劲松用特快专递报名旁听被国家发改委以“会场条件限制”书面拒绝,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拒绝公开会议地点及听证会代表名单,1月21日郝劲松向北京一中院递交诉状起诉国家发改委要求撤消国家发改委拒绝其旁听的行政行为,一审二审法院均裁定不予立案。1月21日北京的<;法制晚报>;率先披露听证会举办地在河南大厦,1月21日晚,郝劲松入住河南大厦,1月22日在听证会举办地河南大厦,很多记者被拒绝进入会场,郝劲松在大厅展现其行为艺术作品《黑色花瓶与听证会》指听证会隐蔽,秘密,不公开,黑箱操作,象花瓶一样是摆设.在听证会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郝劲松手持发改委书面答复跳上椅子质问国家发改委官员以“会场条件限制”拒绝公民旁听是在撒谎。南方都市报与中国青年报对此事件进行了图片报道.土豆网进行视频报道.郝劲松随后在天涯论坛发表文章我在手机漫游费听证会现场的24小时.2008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修改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新办法规定了:公开举行的听证会要设旁听席,公民可以旁听.消费者代表由过去的不少于三分之一修改为不少于五分之二,公开举行的听证会设记者席.听证会举行30日前向社会公布并选拔代表和旁听人员.听证会举行15日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定价听证方案要点,听证会参加人和听证人名单。 2009年9月下旬,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钓鱼执法事件,上海白领张晖与河南来沪农民孙中界分别被上海闵行交通队与浦东交通队栽赃式钓鱼执法,被扣车罚款.张晖在网上发帖控诉,孙中界一怒之下用菜刀砍断了自己的手指,张晖与孙中界不约而同地找到郝劲松做为他们的诉讼代理人.
当张晖通过电话联系到郝劲松,郝迅速决定介入此案,为张晖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电话中,郝只提了一个条件:无论胜败,决不能撤诉.张晖同意.郝鼓励张晖说:你是好样的,至少你还敢挺身而斗,很多人是一辈子都不敢的,他们一生都不敢反抗,他们永远都是受害者.郝和他的同事立即召开会议拟定了详细计划,
第一步,在国庆前9月28号递交诉状起诉上海闵行交通队,有效利用国庆7天长假,郝计算出10月9号是立案的最后一天,在上午接到法官打来的立案通知电话后,郝立即向外界发布了这个消息,全国媒体迅速报道.
第二步,2009年10月18日,郝劲松用18封特快专递向上海18个区县申请近三年来打击黑车罚款总额的信息公开.郝劲松认为:“钓鱼式执法在各地普遍存在,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链条。庞大的处罚金额支撑起了一个畸形的执法平台,执法机关雇用无业人员假扮‘乘客’搭车,‘乘客’则负责引诱司机收费,并把车引入执法人员设好的埋伏圈。”
“从派出钓饵、设套、埋伏,到抓人、扣车、罚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辆车少则罚一万元,多则2万到3万元。以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为例,两年时间处罚5000辆所谓的‘黑车’,罚款5000多万元,巨大的罚款金额让许多交通执法部门不惜铤而走险,不择手段,陷合法公民于非法,上海每年处罚20000辆车,罚款高达两亿元,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钓鱼式执法’ 已涉嫌有组织犯罪。”
郝劲松强调,有些真正的黑车,在向交通执法部门定期交付保护费以后,得以公开运营。
第三步,揭开上海车主此前在钓鱼执法案件屡诉屡败的秘密.究其原因,背后是上海各级法院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为执法犯法的交通执法大队保驾护航。
2009年10月21日,郝劲松通过媒体向社会披露上海高院违规制定的内部文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审理出租汽车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郝劲松发现该意见居然是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交通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研讨出来的。郝劲松质疑该《意见》存在多种违背常理和法理之处,明显偏袒行政执法部门。
09年10月26日下午4点,上海闵行法院行政庭庭长黄江跑到张晖单位大吵大闹,用当手指着大喊张晖,你要听话!要求张晖撤诉.闻讯赶到现场的郝劲松截法官黄江,双方展开激烈的语言交锋.当晚,郝劲松在天涯论坛发表帖子闵行法官黄江:张晖,你要听话!该帖配现场图片和录音,点击率高达70多万,网民回帖6900多条支持张晖强烈谴责法官黄江.
第四步,2009年10月28日,郝劲松用邮寄方式向上海市公安局书面举报规模庞大的钓鱼执法人员涉嫌有组织犯罪.
2009年11月12日.张晖收到了要求其撤诉的恐吓信,郝劲松鼓励张晖要坚持下去!
郝坚定地告诉张晖:我们将在法庭上打败他们!
2009年11月19日,上海闵行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张晖胜诉,法院认为闵行交通队使用不正当手段取证违法,诉讼费50元由闵行交通队承担. 北京地铁厕所收费案
郝劲松2004年12月在地铁天安门东站使用厕所时,支付了如厕费五角钱。后郝劲松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对地铁复八线天安门东站未设固定免费厕所而使其不得不上收费厕所作出书面解释,判令地铁公司退还如厕费五角钱。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于2005年12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郝劲松的诉讼请求。
郝劲松对一审判决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郝劲松上诉认为,地铁公司在五方面违背了《民法通则》的公平原则:一是复八线设计存在缺陷,未设固定免费厕所;二是为弥补设计缺陷,配置了移动厕所却要收费;三是“同样是3元车票,环线乘客免费使用厕所,而复八线乘客却要另付五毛钱,这违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四是复八线为地铁职工设置了固定厕所,却不许乘客使用;五是地铁公司拿纳税人的钱出资兴建厕所再向纳税人收取如厕费,违背了公平原则。 另外,郝劲松强调,地铁显然属于原国家计委(2001)398号文件规定的公共客运场所,公共厕所理应免费开放。 地铁公司表示,由于复八线9座车站均没有建设公共卫生间,为解决车站乘客如厕难的实际问题,公司在车站非付费区域设置了9套18座移动式免冲卫生间,费用属于企业投资自建。考虑到购置成本及使用期间的维修、材料等项费用,公司规定收取如厕费五角钱。 二审法院北京市一中院认为,地铁复八线在设计施工时未设置固定公共卫生间,地铁公司在接管运营后,为方便乘客,自筹资金在各运营站台设置免冲环保投币式移动卫生间,并根据消耗成本确定收费数额并取得收费许可,地铁运营公司的行为未违背法律规定。原国家计委发布的计办价格(2001)398号文件的适用范围不涵盖地铁运营,地铁卫生间的设置也不属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京政管字(2002)32号文件所指的政府出资所建公共厕所。 郝劲松变“行为艺术家”
过去一直以公益诉讼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郝劲松如今被冠上了艺术家的身份,且大搞特搞起行为艺术。如华南虎案一审结束后,郝劲松在陕西旬阳法院门口做了“伞与华南虎”的行为艺术,他撑开的一把巨大的双层复式黑伞上写着“周正龙=替罪羊”,表达了他对虎照门事件的看法。
郝劲松称,他创作的艺术作品《蹲下双手抱头》。人们看到这个作品可能会想到,他为什么蹲下?他为什么双手抱头?他违法了吗?他犯罪了吗?谁命令他蹲下的?他为什么不敢站起来?……郝劲松说,等开庭时,他准备带着以他这个姿势为原型创作的雕塑,放到法院门外。 郝劲松法律公益网
中心发起人郝劲松简介:青年法律学者,北京“三味书屋”法律顾问。“复式诉讼”理论的提出与倡导者,主张动用密集的火力轰击可疑地区,并延伸扫射,以肃清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曾先后七次提起带有公益性质的诉讼,状告国家部委及垄断集团。因索要发票未果,在四个月内连续三次把“铁老大”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迫使铁道部向全国各铁路局发出《关于在铁路站车向旅客供餐及销售商品必须开具发票的通知》,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因打破霸王条款被新浪网和《环球财经》杂志联合评选为“构建经济和谐十大受尊崇人物”。被先后提名为2005中国法制新闻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制人物。两起案件分别入选2005中国十大案件,2005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并以“维权战士”的身份写入2005中国法治蓝皮书。
2006年4月,郝劲松起诉铁道部春运车票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同年12月1日,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宣判郝劲松败诉.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发表致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公开信,呼吁春运彻底停止涨价.2007年1月10号,铁道部宣布今后不再实行春运涨价制度.同年1月郝劲松入选《2006中国法治蓝皮书》
中心研究员:郝劲松,张爱军,甘霖,冯继刚,贾元春,霍思佳,张璐,李孔军,邹学自,贾宝军,王哲君,张明山,曹晓东,马永顺,程兰海,王晓峰 人物周刊:网上对你攻击最多的是你的律师资格证,有人说,你连律师资格证都没有,是伪律师。
郝劲松:我本来就不是律师,我没有资格证,也从未假装过我有资格证。我是一个公民,一直以公民的身份作战。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律师,在一些事情上,司法局和你所任职的律所就有办法让你很难受,你要受指挥,你会有顾忌。正因为我没有单位,没有人可以指挥我,我是一个自由人。我需要自己做主,不喜欢被任何力量控制或者要挟。而且我会因此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不是律师也照样可以拥有法律的武器。
人物周刊:你现在代理的这些案件中,代理人怎么称呼你?
郝劲松:随便,比如张晖就叫我“郝哥”,孙中界叫我“郝律师”,网上有个帖子说,老百姓觉得律师就该是像你这样的人。
人物周刊:中国是个讲究“名正言顺”的国家,没有律师执业许可对你开展工作有影响吗?你的收入来源是?
郝劲松:我是三家公司的法律顾问,收取顾问费,这工作不会占据我过多的时间精力,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来介入公益事件,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我每天都用很长时间关注国内外互联网上的事件,然后选择目标出击,看这个战役,是否适合我。比如邓玉娇案件,我觉得那案子不适合我,因为我不是律师,就无法进到看守所里会见当事人。
人物周刊:你似乎从小就是个“刺头”,总是有人会很慷慨地把“讼棍”、“刁民”这样的词汇送给你。
郝劲松:凡有上级有管理者,我都试图去改变他,改善他,如果他不服,我就和他拼一拼。包括这次“钓鱼案”,我们去区政府要求旁听,有一个局长说:你可以去接待室喝点茶水,参观一下我们的建筑。我说如果不能旁听就算了,我对建筑不感兴趣。过一会儿他的手下来了,说:郝先生你站在这儿也不太好,都是上访的人,你去接待室坐一下吧,配合一下。我说:我没有义务配合你,我是一个不服从的公民。
网民就是我的狼群
人物周刊:实际上,早在2004年起诉地铁的时候,你对于将来战役往哪里打已经有一个大的规划了?
郝劲松:是的,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我们首先选择地铁这个企业,有政府色彩又是公用服务的企业。在此以前,中国没有发票管理,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为了上厕所的发票打官司,我们当时就觉得法院和政府都会支持,因为发票涉及到税收,我们向地税局举报他们偷税漏税,后来罚了他们2万多,所以第一次就把他们打败了。
人物周刊:老百姓看到你索要公厕发票的案子,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无聊?这么小题大做?他是不是就想沽名钓誉吸引眼球?
郝劲松:无聊?我们会告诉他:一张小小的发票,浓缩了你的权利,这是最简单的东西,你可以扔掉,但是里面凝聚着法制和民主的力量。发票背后有国务院发票管理办法,法规被践踏了你都没有维护,今天你失去了发票的权利,明天你失去了其他,总有一天你的房子、你的地什么都失去了,因为法制在被践踏的过程中你从没有维护过它。
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幸其实和我们每一个人密切关联。就像美国波士顿那个犹太人纪念碑上神甫所说的那段话:起先他们屠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屠杀共产主义者,我也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也不说话。最后他们提着刀冲我过来了,没有人替我说话,因为大家都倒下去了。
人物周刊:你把每个案件都当成一场战役来打,特别注意战略战术,我想你一定是军事爱好者。
郝劲松:非常爱好!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我父亲就是一个老军人。我从青少年时代起研究了大量的战役,尤其是二战,包括海战、陆战,但我最喜欢研究狙击:一个很小的个体力量,有时却可以阻挡一整支军队的前进,甚至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人物周刊:你有自己崇拜的军事家么?
郝劲松:拿破仑!拿破仑在土伦城堡的时候,集中排炮对着国会大厅,以前大家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打法,把所有的重炮都集中起来。他整体的战术是非常干净利落的,他自己概括的就是:“不玩弄太复杂的伎俩,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我觉得这句话对我处理很多事情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能取得成功,我希望我们的名字能被刻入法制的重要历程。
人物周刊:你说的“我们”是指?
郝劲松:我说“我们”,有的时候也是我为自己壮胆,这样一说,就好像有这样一个团队、有一个集体,“我们”包括很多网民,很多民意的力量,共同关注、介入一些公共事件。我有时冲在前面,像一杆标枪一样往前扎,是巨大的网民在我的背后把我使劲儿向前推。
人物周刊:可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你以为有人在背后支持你,推你,可是真的发生什么动真格的事情,你回头一看,身后没有人,你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郝劲松: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这种感受,每次我身后的人都巨多。我研究二战时候的一些战役。德军为了打断盟军,就开展“狼群战术”,在大西洋分布了上百艘潜艇,神出鬼没,击毁了大量盟军的运输船,盟军也采取了相应对策。这种“狼群战术”有时是非常管用的,网民就是我的狼群!
我需要召唤到大量的人介入公共事件,并让大家明白,对不平之事,你的反抗是有效的,只要你用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技巧、适当的尺度。就像古装片中的城门,坚固,高大,攻城的人群拿粗壮的圆木用力撞击,门固若金汤,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人,不停地撞,使劲撞,虽然门还没倒塌,但从微观物理上来讲,它已经在慢慢变化了。
每一座城池都是这么攻下来的,每一个网民的留言都可能成为攻陷城门的最后一次撞击。我需要网民在这些战役中成熟、成长起来,使网民认识到我们没有沉沦,我们可以参与决策进程,并在社会正义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挽狂澜。
挥舞着法律的斧头
人物周刊:中国法律圈里,有你特别佩服的人吗?
郝劲松:江平算一个,他是一个高山仰止的人物,但是他比我们年龄大太多,也很少出来发言,他说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另外,张思之当然也算一个,我们第一次见面,他知道我,还搂着我照了一张相,他给我一个评价,“我是老好事之徒,你是小好事之徒。”
人物周刊:张思之大律师是把你引为同类了?
郝劲松:对,我想最起码,他是知我的。他绝不会仅从某个个案来了解我,以为这个人很无聊,就是为了一张车票或一张发票在四处告状,我想张律师能解读到这些案件背后的深意。
法律一直是我的向往,治理国家最终我们依靠的是法律,法律就是我的工具,我的斧头,当这把斧头磨得锋芒毕露的时候,我们就试着挥舞它,在试验它并使用它的时候,我们也赋予它力量。
人物周刊:我们通常都说“正义之剑”,为什么你说“法律的斧头”?
郝劲松:斧头更像我的打法。剑那玩意儿很长,它的招式就比较传统、正规,舞剑必须遵循一定的套路,对我来说,剑术有时也是一种规则的束缚,而斧头则不然,斧头更灵活,它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人物周刊:在你挥舞斧头的过程中,这个斧头是不是也会伤到一些人?
郝劲松:伤!绝对的。比如说铁路发票那个案子,我们起诉了3次,第三次当我们掌握到了足够白条(证据)的时候,铁道部其实很紧张了,因为他们感觉就要败诉了,涉案的两个车长到处找我,希望能通过说情让我撤诉,后来我听说那两个车长被免职了,被贬到货运列车了。
人物周刊:也许有些人因为你,命运就被改变了。
郝劲松:一个时代的进步,在它往前走的时候,总会牺牲一些人,如果这些人的利益很小,牺牲就牺牲了,在所难免。
人物周刊:所以你并不顾惜他们?
郝劲松:不顾惜!那个证据对我非常重要!他只是被免职,而且据我所知,几年后他又官复原职了。我觉得这种牺牲很小。
人物周刊:媒体也是你每场战役的外援,你似乎特别懂得调动媒体,什么时间点,放出什么样的消息。
郝劲松:我已经习惯了不断地接受采访,回答相似的问题。张晖一开始觉得很麻烦,对他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干扰,我告诉他,你每接受一次采访,我们胜诉的可能就增加1%。最初他很悲观,认为胜诉的几率很低,我说,即使落败,也要把对方送到被告席上。原告只需要掏50元,但是政府要请律师需要几千元,如果大家都有法律意识,政府的违法成本就会巨增。诉讼有时是有效地缓解愤怒的渠道,社会总得有个泄洪口。
人物周刊:如果你现在需要媒体帮助,你能调动的媒体资源能有多少?
郝劲松:其实也不会超过20家,这20家还是有些能登出来,有些登不出来,我手头掌握联系方式,以及采访过我的媒体记者大概有150多位。
民主还是一个孩子
人物周刊:听说张晖考虑过退缩。
郝劲松:我一开始就跟张晖说,代理你的案子,我可以一分钱不要,但我就一个条件:坚决不能撤诉!一、二审的司法程序必须走完,拿到判决书。哪怕最后你败了,民众也会知道到底谁对谁错,也会让他们通过败诉判决知道一些问题,比如法院并不是永远正确。
人物周刊:为何你如此坚持不能撤诉?
郝劲松:张晖有很多顾虑,如果他顶不住,撤诉了,我们就前功尽弃。张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很害怕,害怕钩子报复等等。我告诉他,这种信息你不能释放出去,对手知道你怕什么,就会用你害怕的方式来对付你。
经过这些事,他也在成长,他有时候会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看网友给他的留言支持,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很强大。他从一开始不愿意露面,不愿意暴露真实姓名,用了个化名“张军”,到最后愿意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把“张军”改回原名张晖,他说:我突然觉得我又没做错事,我为什么怕他们呢?
人物周刊:上海政府已承认在张晖和孙中界的事件里确实存在非法取证,张晖也领回了自己被罚的款子,要他抵制压力坚持继续诉讼,是不是很困难?
郝劲松:除了张晖和孙中界,还有大量的“钓鱼”受害者得不到公正的裁决,我们还没有真的折断钓钩以及钓竿。张晖去领罚没款时,闵行区建交委门口聚集了很多围观者,人群中有人对他喊,“你的钱领回来了,我们的钱还没。”
张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收入相对富足的中产阶级,他被“钓鱼”后非常愤怒,首先通过论坛发文给媒体,行使了自己言论自由表达的权利,他正是我需要的一个人成长为公民的标本: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通过这个事情开始反抗。
孙中界是另一种类型:小孙是刚满18岁的农村青年,从没受过城市工业化、机械化生活的伤害,他对大城市有美好的向往,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工作,到上海的第三天就遇到“钓鱼”,他整个人崩溃了,城市的形象在他心里倒塌了,他觉得城市里的人不应该这么坏,他想不通,这促使他操起了菜刀。这种行为是有血性的,一个民族有血性,这个民族还有希望。中国烈性男儿太少,遇事不敢反抗,看到别人出事也很冷漠,觉得和我无关。不作为的公民太多,他们根本称不上公民,没有法律意识,没有监管政府的意识。很多人觉得我只是个体,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就要改变这种传统想法。
社会仿佛人之肌体,有些病症,你应该不断去暴露它,病灶才会被及时发现、被医治。如果你觉得司法体制黑暗,你就不去使用它,它会越来越烂,等到做手术的时候也没用了。公民如果没机会成长,剩下的就是一群暴民。谁也不愿看到社会动荡,谁也不愿看到天下大乱。民主是一个孩子,它有个成长过程,你得培育它,为它的成长准备条件,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懂得培养它的公民。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方法有效吗?
郝劲松:成长不能靠说教。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从2004年到2009年,全国各地的法院接到大量官司,如果有人能调查到这个数据,会发现这是个剧增。我和北京市高院的法官聊天,他们星期天都加班,因为案子暴增,法院增加人手的速度,追不上案子增加的速度。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公民试图上法院去告状,就说明他有了法律的意识,并且迈出了行动。我看到许多人打官司我就很兴奋,我知道那里头有我,有我的功劳,以及我的同类。

E. 怎么理解民事诉讼一由一案原则

“一事不再理”原则起源于罗马法的“一案不二诉”制度,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诉权消耗”理论。所谓“诉权消耗”,是指所有的诉权都会因诉讼而消耗,对同一诉权或请求权,不允许二次诉讼。目前学界关于一事不再理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之分,狭义说将一事不再理等同于既判力的消极作用,认为“裁判应以一次性为限,并以此作出判断民事裁判既判力的基础就是作为一般指导思想的一事不再理的要求”[i]。广义说则仍将禁止重复起诉和既判力的效力视为一事不再理的两重内涵。[ii]

一、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基本认识

现在民事诉讼理论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诉讼系属效力,即对于已经起诉或正在诉讼中的案件,当事人不得再行起诉,即使再行起诉法院也不得受理;第二,一个案件在判决生效之后,产生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再行起诉。由于这个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不得再起诉,法院也不应再受理,既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当事人纠缠不清,造成讼累。

“一事不再理”一向被视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司法实践中,法院的判决也都以一事不再理原则进行说理, 但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 并没有关于一事不再理的明确、具体规定。因此,实践中对一事不再理涵义的把握和运用比较混乱, 不同的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法官在对待何为“一事”、怎样“不再理”的问题上, 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的操作,这一原则适用不当,既有可能影响既决案件的既判力,也有可能妨碍当事人正当诉讼权利。

二、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解

对于一事不再理如何理解,主要涉及两点:1.何为“一事”;2.怎样“不再理”?

(一)何为“一事”

“一事”的语义理解就是“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事实”,由于“一事”引发的纠纷,经过法院的实体处理,就得到了终局解决,其后,针对该事实再向法院请求处理,法律予以禁止。

关于“一事”如何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89年下发的《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为《纪要》)中载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分别以不同的诉因提起两个诉讼”。该《纪要》表述判断“一事”的标准为“同一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笔者认为,“同一法律事实”即案件具体事实,包含具体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当事人的行为等要素。包括产生产生当事人实体法上权利义务的法律事实,和产生诉讼权利义务的纠纷事实,比如侵权事实(使受害人获得侵权赔偿请求权等)、违约事实(使当事人获得违约赔偿请求权等)。这两类事实中,前者是基础和前提,若无后者则无诉的利益,也就不能请求诉讼救济(即无民事诉权)。如果后诉与前诉产生民事实体权的法律事实和产生民事救济权的纠纷事实均相同,则原告再次将被告诉至法院,即构成一案二诉,因而对于后诉,法院应“不再理”。

(二)怎样“不再理”

“不再理”是从法院的角度出发而作的一个表述。“理”是指法院的受理,因而“不再理”的含义应是法院不再受理,表明对原告的起诉行为,法院不予支持,是否定的态度,因为原告的起诉的事实经过了前一诉的处理,法院已经做作出了裁判,如果再次受理,予以处理,不仅增加当事人诉累,也浪费司法资源,可能会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

因而,如果原告的起诉违反了一事不再理原则,法院则应采用裁定的形式作出处理,如果是立案之前发现不应受理,裁定不予受理,如果是立案之后发现不应受理,就应裁定驳回起诉。

能否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呢?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判决是对案件作出实体处理时所用;裁定是对案件程序问题所作出处理所用,不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与义务。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是对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处理,而针对同一个案件实体事实,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法院已经做出了一次处理,不应再做处理。因而,应当采用裁定的形式,对当事人此诉予以程序终结。《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登载的《徐州市路保交通设施制造有限公司与徐州市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三人尤安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对此进行了明确。

三、关于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认定要素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从法院的角度所做的表述,这一原则还有从当事人角度所作的表述“一案不二诉”,这清楚的表达了一案只能一诉的意思,因而,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判断标准即为后诉与前诉是否构成同一诉。判断后诉与前诉是否构成同一诉则应以诉要素为依据,民事之诉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当事人、诉讼标的、具体案件事实,故要判断是否一诉,应根据当事人相同、诉讼标的、具体案件事实相同的“三同”标准。

(一)当事人

一般情况下,前诉与后诉的当事人不同,包括原告不同、被告不同,原被告地位互换(本诉与反诉),都不构成同一诉。特殊情况下,当事人虽然发生了变更,但仍然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

1.原被告地位互换:虽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发生了变更,但依然是原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奉化步云公司与上海华源公司商标所有权转让纠纷不予受理案》的裁判摘要中载明:“人民法院经依法审判民事案件,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后,该案的被告又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虽然不属重复起诉,但依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人民法院仍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2.当事人分立、合并等:因法人的分立、合并、被注销或自然人的死亡而产生的对原来的原告具有权利义务继受关系的人,或因合同的转让或标的物的转移等而产生的其它与原来的原告具有相同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等,这些人往往不是被列在生效裁判文书上的原告,但因其在实质上取代了原来的诉讼当事人在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地位,亦应受原来的裁判的既判力的拘束,如其再行起诉,法院也不受理。

3.必要共同诉讼中,分别对部分必要共同诉讼人提起的诉讼或者不同的必要共同诉讼人依据同一案件事实对被告提起的诉讼,同样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

(二)诉讼标的

若前诉与后诉的主体相同,则需根据诉讼标的,来区分是否构成同一诉。一般认为诉讼标的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民事实体权利。诉讼标的是任何一个民事诉讼案件都必须具备的,是区别此诉与彼诉的本质要素。[iii]诉讼标的决定了案件如何审理裁判的一切诉讼程序问题。换句话说,诉讼标的是整个诉讼的核心,一切诉讼活动都是围绕着诉讼标的来展开的。缺乏诉讼标的,该纠纷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诉,向法院提出。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诉讼标的与以前法院已经裁判过的另一案件的诉讼标的相同,无论该当事人提出了与前案如何不同的诉讼请求,法院同样会以后案与前案诉讼标的相同而裁定"一事不再理";相反,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与以前法院裁判过的另一案件的诉讼请求完全相同,但只要诉讼标的不同,法院仍然应当作为新诉予以受理。如何判断诉讼标的是否相同呢?

首先要确定各个诉的诉讼标的是什么,如果两个诉的诉讼标的不同,则构成不同的诉。确定诉的诉讼标的则要根据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判断。

1.确认之诉,是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与被告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其诉讼标的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确定。但消极确认之诉是原告否认被告的请求,故诉讼标的要根据被告的请求确定。

2.形成之诉,又称变更之诉,是原告请求法院改变或消灭其与被告之间现存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因此,诉讼标的是双方现存的民事法律关系。

3.给付之诉,是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给付一定物或行为之诉。给付之诉中应当以原告主张给付的请求权基础作为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

(三)具体案件事实

若此诉与彼诉的诉讼标的相同,则应根据具体案件事实来识别诉。

1.人事诉讼。如甲以乙赌博成性为由,提起与乙离婚之诉,败诉后6个月内,以受乙虐待为由,再次提起离婚之诉。问:法院应否受理后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七项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但此例中,前诉与后诉的主体、诉讼标的相同,但后诉提出了新的事实理由,构成不同的诉,故应该受理。

如甲对乙提起离婚之诉中,同时提出乙有赌博恶习、受乙虐待两个理由,是否包含两个诉?在此例中乙有赌博恶习、甲受乙虐待构成同一个案件事实,上例中乙有赌博恶习,甲受乙虐待,分别构成一个案件事实,故此列仅是一诉。

2.给付内容相同之诉。如果诉讼中当事人、诉讼标的相同,如原告曾先后与被告两次签订买卖车辆的合同,原告均履行了交付货物的义务,被告均未支付货款。原告先后提起的两次诉讼是否为同一诉?在这两个诉中,当事人、诉讼标的均相同,但具体案件事实不同,故构成两个诉。

3.因主从合同引起诉讼。债权人分别依据主从合同对相对人提起的诉讼,例如甲向乙借款一万元,丙为连带保证人,乙先依据保证合同将丙诉至法院胜诉后,又依据借款合同将甲、丙诉至法院,虽然两个诉中当事人不同,诉讼标的也不同,但案件事实相同,同样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

4.请求权竞合。在旅客运输合同关系中,由于承运人的过失,造成旅客身体受到伤害。在此案中旅客受伤的事实,经过合同法规范评价,承运人违约;经过侵权责任法评价,承运人侵权。则旅客可以提出违约之诉和侵权损害赔偿之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具有选择权,又避免两次起诉均获胜的弊端。

(四)后发性损害赔偿请求问题

后发性损害赔偿请求,是指在前诉判决中没有被认定而在后诉中受害人提出的基于伤害后遗症的赔偿请求。此类诉讼大多发生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受伤后不能预测其有可能产生后遗症,或者住院治疗后,采用特殊的医疗技术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再次住院治疗。当受害人第一次出院后就已经发生的损害起诉过后,又对第二次住院治疗产生的相关费用起诉,虽然两次诉讼的当事人、诉讼标的相同,但具体情况不同,依然不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

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两类特殊案件:一类是关于子女抚养费的判决生效后,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增长抚养费用请求案件;另一类是侵权纠纷中另行起诉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对第一类案件,司法实践中按另案受理,不受前诉既判力约束,第二类案件,司法解释规定“不予受理”。

(五)对执行和解协议提起的诉讼

甲与乙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终审宣判:乙应在十天内支付甲货款五万元。判决书生效后,甲申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甲以乙不能按照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全部义务为由,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履约。法院是否受理。

执行和解协议并非一个新的契约,这种协议不属于诉讼契约,因为诉讼契约是指以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为直接目的的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其既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也可以在诉讼之前形成……但决不能在诉讼结束之后形成,这种契约式实体法上的契约。[iv]执行和解协议在当事人之间并未形成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故如允许当事人依据执行和解协议提起新的诉讼,显然有违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从性质上讲,执行和解协议只是履行生效判决的一种方式,在执行案件中,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不是案件的终结,该案件的执行程序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暂停的状态,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也就是说,当事人的权利仍可以在第一个诉讼程序中得到救济,故无启动第二个诉讼的必要。

在一事不再理的问题上,应注意的是执行和解协议与另一类“和解协议”的区别。如丙因借款纠纷向债务人丁提起诉讼,胜诉后丙未在执行申请期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超过申请期后,丙与丁就该笔债务的清偿又达成新的和解协议。现丙以丁未履行和解协议为由,再次提起诉讼。双方达成新的和解协议虽然内容上是原债务的延续,但应视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一个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事实上通过该约定使丁负有新的履行责任,而且这一责任与原来判决所确定的责任有可能是不一致的。因此它与以前的债务在性质上不再具有同一性。因此,丙并非基于“同一关系”再起诉,其新的起诉应视为对一个新债权的主张,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理的原则。

四、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体现的诉讼理念

一事不再理体现了诉讼技术专业化、不可逆化的性质。[v]对于当事人来说,诉权的行使必须谨慎、慎重,一些诉讼技巧有赖于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服务。诉讼相当于一架结构精巧的机器,对于当事人、法院来讲诉讼一旦启动,不会因原告、被告、法院任何一方单方面的原因而停止(即使当事人申请撤诉,也需要法院裁定准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败诉或者违法的严重后果,败诉当事人只能“认赌服输”。

如果允许当事人就同一事实反复诉讼,则败诉方相信他们可以再次提起诉讼,他们就永远不会尊重法院的判决,并顽固地拒绝执行对其不利的判决,采取无休止的诉讼,同时更刺激了对法院的不尊重,从而严重削弱了诉讼的效率,不符合诉讼的价值目标。迟到的正义非正义[vi],反复诉讼也会使当事人的正当利益不能及时得到保护,也不符合公正的价值目标,违背了审判中效率与公正两大准则。同时对于被告来说,因为同一事实屡次应诉,诉讼之火永不得熄灭,也是不公正的,对于法院来说也浪费诉讼资源。“一事不再理”原则,表示法院的生效裁决对于同一诉讼的各方当事人都是终局的。该原则鼓励而且要求当事人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初次诉讼中,穷尽他们的能力,已达到他们的目的,防止他们不尊重诉讼权利,浪费有限诉讼资源,以诉讼拖累对方当事人。

五、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立法缺陷与建议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一事不再理制度。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立法缺陷有三: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对一事不再理原则予以明确,尚未全面界定该原则的含义,法律原则表述方面存在缺陷;二、司法实践中大多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五)项的规定作为一事不再理的法律依据,但该法条只是既判力消极效果的规定[vii],不能涵盖或代替一事不再理原则本身,而且使得法官们对该原则的基本内涵和适用范围有着不同的理解,致使法院在对许多同类案件的处理上存在巨大差异,影响了法院的权威,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三、“但书”条款内容单一,没有包括其他可以重复诉讼的情形,立法技术方面尚存在缺陷。

故而笔者建议应在《民事诉讼法》总则部分规定一事不再理原则,将该原则明示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准确且全面界定该原则的含义,尽快确立该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另外,应在分则中对该原则给予制度上的支撑,明确该原则包含“诉讼系属效力”和“判决既判力”两方面内容,即在起诉和受理中规定,对于正在法院系属中的案件,当事人不得重复提起诉讼,同时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生效裁判包括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当事人也不得起诉。

F. 我在黄江有事 去哪个法院起诉

一,当事人应去哪个法院起诉:
1,需要看当事人的案件性质而定;
2,一般民事诉讼的起诉法院为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起诉地点(法院所在地)是这样规定的:
“第二十二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洞梁誉第二十三条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四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七条 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兑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八条 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九条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条 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一条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二条 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三条 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渣御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 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五条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纳段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G. 贪污腐败案例

出来了做好事/坏事的案例很难找,这个媒体不会说。。。。
只能给你几个最新的。。。
1 2007年4月,被告人黄江利用其担任南丹县物价局局长的职务便利,以解决单位办公经费紧张为借口,向南丹县某公司提出赞助要求,该公司赞助10000元给南丹县物价局。4月22日,黄江到公司提取现金10000元。随后,到南丹县某汽车修理厂虚开1张面额为9999元的修理费发票并补贴1元钱现金,拿给南丹县某公司冲帐。2007年2月9日、3月16日,黄江分别三次拿各种开支发票叫本单位工作人员代签,由他自己在审批意见栏上签同意开支并到单位财务报帐,得款共计44849元据为已有。案发后,黄江主动退赃人民币30000元。
南丹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构成贪污罪,存在自首情节。遂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60000元。被告人黄江不服提起上诉。河池中院经审理后判决,撤销南丹县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上诉人黄江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责令上诉人退赔人民币43059元。

自首+悔过自新,获得缓刑,算好的。

2一个司机班长有多大的权力,是怎样贪污、受贿的?公诉书上,列明了李某的犯罪过程。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李某在任郑州市烟草专卖局机关服务中心司机班班长期间,利用其管理单位公务车辆维修的职务之便,以多开、虚开维修款和装具款发票的方式,通过郑州市二七区华丽汽车修理站、郑州盛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分多次套出单位公款共计103.3万余元。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分4次收受郑州市二七区华丽汽车修理站经理刘某某修理款回扣,共计9.4万余元。
二七区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的指控,认定李某贪污、受贿两项罪名成立。
获刑15年半 留下数百万元债务
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为其做了罪轻辩护,认为李某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其家属还替他退回赃款6万元,悔罪态度好,应从轻处罚。该观点得到了法官的支持。
最后两项罪行合并判刑15年。

一个司机就贪污200W,罪有应得。

H. 黄江法院开庭

主审法官要在开庭三天前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写明到庭时间、地点。

热点内容
小学生法律知识的小论文五百字 发布:2025-01-15 21:21:26 浏览:126
酒驾法官 发布:2025-01-15 21:10:57 浏览:59
法官弄丢关键证据 发布:2025-01-15 21:07:21 浏览: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5 21:06:39 浏览:128
法律硕士专业考试211 发布:2025-01-15 21:06:21 浏览:229
解除司法拘留 发布:2025-01-15 20:57:30 浏览:383
经济法的理念论文 发布:2025-01-15 20:52:43 浏览:755
追究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20:46:49 浏览: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发布:2025-01-15 20:24:31 浏览:739
注册会计师和司法考试 发布:2025-01-15 19:42:55 浏览: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