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中国书法院杨

中国书法院杨

发布时间: 2023-04-02 19:13:33

Ⅰ 杨剑锋的介绍

杨剑锋,笔名修平,号戴月轩主人,1965年生于甘肃礼县,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就读于甘肃省礼县师范学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直属学院书法专业,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硕士研究生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硬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陇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兼行书委员会主任、艺术创作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甘肃书法院特姿雀轿聘书法家。书法作品多次入展“纪念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等国家、省级重大展览并有获奖,多次参加“第八回中韩书法交流展”等交流展;2007年,八尺隶书对联条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数幅作品被甘肃美术馆、甘肃书法岁启院等专业机构收藏,迹肆刻碑上石;数幅作品及多篇论文散见于《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黄河文学》等多家专业报刊,礼县电视台、陇南电视台、《神州诗书画报》、《甘肃文艺》、《书法导报》等分别做过专题报道;连续多次获得甘肃省书协奖励基金,2012年荣获“第三届陇南文艺奖”金奖,出版《杨剑锋书法集》、《杨剑锋书法作品集》。

Ⅱ 中国书画院院士名单

截止2020年11月27日,中国书画院院士有:

1、张铁成:

张铁成,字墨牛,1937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现为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佛商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2、孙幼军:

孙幼军生于1966年6月,山西省灵石县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为: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山西省书画院院士,晋中市书协理事,晋中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灵石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3、刘成立:

刘成立,字清文,1944年出生于山东莒国故城。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书法。1979年受聘于莒县美术厂,拜莒县六老之一任英民为师,得其真传,现为中国书画院院士,日照市文心艺术院常务理事。

4、李成利:

李成利湖南浏阳人。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艺术品推广中心发展委员会理事、河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理事、华北诗书画社艺术顾问、华北硬笔书法报常务编委、河北省残疾人创业基金会特邀书法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社会精英联合会会员、浏阳市书法协会会员。

5、李成宗:

李成宗早年就读于厦门财经学院,中国书画院院士。九十年代在全国工商银行书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其后又就读于福建教育艺术学院、南京书法专科学院、深得书法泰斗沙孟海.草圣林散之之教导,对书艺更深度的悟觉。

Ⅲ 中国艺术研究院 见到的 帮介绍校院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 考研院校 >>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从建国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中国绘画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毛泽东同志1951年为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并题写院雀庆竖名算起,已有56年的历史。

经过56年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以来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已经具备了与国家级艺术科学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和学科设置以及相应的规模。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共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曲艺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摄影艺术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等12个专业研究所。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创作研究中心、宗教艺术研究中心、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影视制作中心、录音录像制作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艺术管理研究中心、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创作院、中国书法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篆刻艺术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美术材料与绘画修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动漫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和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专业研究中心和创作机构。有研究生院、文化艺术出版社、图书馆等3个专业机构,院刊为《文艺研究》杂志社,另主办有《美术观察》杂志社、《红楼梦学刊》杂志社、《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中国文化》杂志社、《世界汉学》杂志社、《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传记文学》杂志社、《艺术评论》杂志社、《中国音乐学》杂志社和《中华文化画报》社,有《艺术科学通讯》编辑部、《戏曲研究》编辑部等12个杂志社、编辑部。在职人员近600人,其中在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各艺术门类专家学者180多人(离退休专家学者有300多人)。几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曾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朱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郑雪莱、吴晓邦、差绝侯宝林、冯其庸、李希凡、周汝昌、陆梅林等,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56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级、部级、院级重点科研项目近300项,在艺术科学研究领域的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中国戏曲、中国音乐、中国美术、中国舞蹈、中国电影、文艺学等领域的史论研究方面,完成了一大批学科的奠基性著作,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话剧通史》、《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国先进文化论》等等,为我国艺术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全国艺术科学高级研究机构的地位。在挖掘、抢救、保存民族优秀艺术遗产和文化传播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如经典民族乐曲《二泉映月》等一大批优秀艺术遗产正是由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的抢救,才得以流传于世。中国艺术研究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和研究传统与民间表演艺术的世界性主要机构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传统与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公布的中国首批5家研究保护机构,全部都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音乐音响资料收藏,以其丰富性和民族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顷大“世界记忆”名录,这是中国第一个列入名录的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还承担着文化部委托的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论证、评选工作,近年来已有效地建立起了规范的申报的论证评选机制,中国昆曲艺术与古琴艺术成功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单位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1年和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受文化部委托,先后成功地将中国昆曲和古琴艺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第一批和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连续3年成功地召开了三届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的大型课题《昆曲艺术大典》进入实质工作阶段,这是有史以来对分散的昆曲艺术遗存规模最大,最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保护、抢救、整理与研究活动。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还聘任了首批30位民族民间艺术家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将高层次的科研力量同民间草根创作传统相结合,这种方式在国内可以说是一个创举。继昆曲和古琴艺术之后,受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从近20个备选项目中遴选出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成功地申报为第三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外,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为了进行系统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了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经过集体攻关,课题已完成初稿。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学科建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研究的基础。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在财政部、文化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立项达近百个科研课题。其中,2005年设立的重要课题有《中国艺术科学大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等,正在进行中的重要课题,除上述《昆曲艺术大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外,还有《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国当代艺术大典》、《中国近代戏曲文化研究》、《中国宗教艺术基础数据库》、《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与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话剧艺术通史》等。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研究成绩十分显著,全年共发表出版学术专著60部、论文近400篇、评论147篇、学术报告44篇、文献资料13种,共计3400多万字。我院的学术成绩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2005年底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向社会公示,在7个一等奖中,我院获得了4个,即《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华舞蹈图史》和《中国先进文化论》,在全部94个奖项中,我院获得了25个。在文化部首届科技创新奖评选中,我院申报的科技成果也获得了一等奖。另外,有不少学术成果获得其他部委和全国文联等的奖励。

在科研论著和课题项目之外,学术讲座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日常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年各所举办讲座30多个。在各研究所举办的学术讲座基础上,自2004年起,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高层学术论坛,邀请著名作家王蒙、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和著名文化学者刘梦溪,分别发表学术演讲,并与本院专家交流研讨。2005年,又延请国际著名数学大师、美籍华裔科学家丘成桐担任论坛主讲人,就数学与中国文学发表了卓越见解。将学术讲座制度化,有利于科研人员交流信息,开阔视野,同时也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建设的一个特色。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艺术研究院为首批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止2005年仍是唯一的一家。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研究决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按照一级学科的学科设置要求,在原有的“戏剧戏曲学”、“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电影学”5个博士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艺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点,全面完成了艺术学一级学科8个博士点建制的学科建设。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又出现重要进展,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都大幅度增长,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同时,经教育部考察批准,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始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2006级博士、硕士研究生,这对于提升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海外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其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不仅形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也完整地建构起研究生教育思想的框架,形成了以科研带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学科密切互动,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倡专业精深,兼容博采,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点。

作为综合性学术机构,改变单一艺术研究的发展途径,实现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格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努力实现的发展战略。为此,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成立了艺术创作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中国书法院等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机构,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举办了三场系列展览,分别是“南北山水·当代中国山水画学术交流展”、“南北人物·当代中国人物画学术交流展”和“南北花鸟·当代中国花鸟画学术交流展”。借助“南北”这种地域性的框架,这个系列展览以高屋建瓴的全国性的视野,展示了南方与北方的美术家彼此不同的眼光、体验、理念和风格,表现出相当宏阔的艺术抱负和学术内涵。此外,在中国画、书法和陶瓷艺术领域,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多场个人作品展,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展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创作方面的重要成果。

对外交流是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外同行了解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积极开展与法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美国、韩国、古巴、伊朗、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广泛交流,一些外国著名艺术家和著名学者应邀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参观访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团也对法兰西艺术院、莫斯科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奥地利科学院音响档案馆、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伊朗艺术研究院等海外知名艺术研究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考察。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考察团前往意大利、德国和法国进行考察,先后参观访问了罗马大学、柏林艺术大学和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中国艺术研究院还组成学术考察团访问土耳其、埃及,考察了伊斯坦布尔大学艺术学院和开罗大学等,就现代艺术教育体制、培养方式、教育理念以及发展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问题同国外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组织专家撰写了5卷本《澳门艺术从书》,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粉墨春秋——中国戏曲文化展”,作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的献礼。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艺术研究院将继续以学术科研为中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形成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争取早日建设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Ⅳ 国馆文化中国这套酒里的二十位书法家都是谁哪位最有名

从国馆的公开资料里找出来的,还是挺详细的。如果要说最有名肯定是杨之光啊,中国书画界的泰斗级人物了。小学课本里的毛爷爷都是他画的,而且杨老已经封笔了,更难得了。
杨之光
【国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境由心造
郭莽园
【文人画大家,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广东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中国手指画研究会顾问、广东华人书法院名誉院长】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慈悲丨无私
曹宝麟
【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道冠古今丨德侔天地
周国城
【著名书法家,美术家,广州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修行丨修性
纪光明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理事,广东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新闻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知者不惑丨仁者不忧
祁小春
【著名“王”学专家,书法家,篆刻家,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系主任】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宽仁厚德丨福慧双修
李远东
【著名书法家,广东书法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积健为雄丨积善成德
倪宽
【著名书法家,广东书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理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抱朴守拙丨智圆行方
王道国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云谊永存丨云天厚谊
熊曦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岭南画院签约画家,《东莞书画》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顾问】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书为心画丨艺无涯
梁炳伦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物我两忘丨静能生慧
莫颂军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协理事】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敬天爱人丨道天地人
李静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见贤思齐丨为善最乐
刘洪镇
【著名书法家,岭南画院专职书法家,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艺术策展人,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访问学者】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持之以恒丨心外无物
王忠勇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一等奖获得者】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道天地将法丨智信仁勇严
陈志平
【著名书法家,暨南大学教授、书法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会员】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致虚守静丨宠辱不惊
李双阳
【著名书法家,江苏书法院书法教研中心主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书法院将获得者】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惟善为宝丨以义为利
左奇志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行成于思丨业精于勤
朱圭铭
【著名书法家,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岭南书法院首席书法家】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知人者智丨自知者明
彭双龙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广州美院书法硕士,首届中国书法院将获得者】
为「国馆·文化中国」系列题写:
取势明道优术丨变易简易不易

Ⅳ 兴化四牌楼的部分匾额的意思

开科第一为南宋进士时梦珙立。时梦珙是兴化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文科进士,曾任桐庐县知县。题字书家林剑丹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温州书画院院长。
忠孝同胞为明朝孝子顾师鲁、知州顾师胜立。顾师鲁曾协助徐达攻克盐城、宝应、兴化、淮安,立下了功劳。江淮平定后,回归故里侍奉祖母。其弟顾师胜于洪武十三年出任四川眉县知县,与叛军作战而死,后追赠知州官衔。题字书家为著名学者、图书馆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等职。
第一元勋为明朝左丞张骐立。元末张骐跟随张士成起义,驻扎杭州、湖州,后归顺明朝,任江西行省参政、左丞,被兴化人视作功勋卓著的元勋。题字书家为著名学者、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
辽城汉节为明朝主事陆容立。洪武年间,陆容被征选为礼部主事,因擅长辞令,两次奉命出使朝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题字书家为已故当代著名书法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武中奇先生。
恩荣三锡为明朝知县邵斌立。邵斌曾任永宁知县,清廉正直,受到百姓爱戴,有较高的美誉度,朝廷多次给予赏赐。题字书家金意庵先生,为当代著名满族书法家,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吉林省文史馆馆员。
台藩衍贵为明朝御史舒楚立。舒楚于永乐二年任四川道御史,政绩突出,颇有名声。题字书家吴建贤先生,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育天下才为明朝进士马忠立。马忠曾任国子监助教。题字书家周志高先生,祖籍兴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杂志主编。
五朝元老为明朝大学士高谷立。高谷从政期间历经明成祖、宣宗、仁宗、英宗、景宗五朝,故有五朝元老之称。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两朝忠荩为明朝尚书成王进立。成琎任蔚州知县、北平布政使参议,当成祖北征时与太子同卧同起。病故后,先后被追赠为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其孙成谐在与俺答作战中殉职。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状元宰相为明朝首辅李春芳立。李春芳是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状元,后任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忠极殿大学士。题字书家沙孟海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生前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等职务。
中原才子为明朝福建按察副使宗臣立。宗臣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因触怒严嵩出为福建参议。倭寇进犯,宗臣率众抗击,战功卓著,升任福建按察副使、提督学政。宗臣是明朝嘉靖“七子”之一。题字书家谢瑞阶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名誉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东海贤人 为明朝哲学家韩贞立。韩贞出身贫寒,成年以后倾心向学,成为泰州学派的传人,经常开展平民教育,接济穷人。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两世炯卿为明朝宪副赵宋立。赵宋是明朝嘉靖进士,官至山西宁武兵备副使、山西行太仆寺卿,历经嘉靖、隆庆两朝,刚正不阿,廉洁自持。题字书家何应辉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极品封君为明朝少师李镗立。李镗是李春芳的父亲,父因子贵,被赠封为少师,所以称为“极品封君”。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省阁名公为明朝大学士高谷、尚书成王进、侍郎杨果立。赞誉他们是国家中枢机构内有名的人物。题字书家刘江,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名宦传芳为明朝主事袁应琪立。袁应琪是明朝万历二年进士,户部主事,有功于家乡,家乡曾建立祠堂祭祀他。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青琐名谏为明朝御史黄建中立。黄建中任御史,敢于上书直言,权贵多所畏忌。“青琐名谏”即“宫门内的著名谏官”的意思。题字书家周慧王君,当代著名女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右省名卿为明朝侍郎魏应嘉立。魏应嘉是明朝万历进士历任汝南粮官、太常卿、大理太仆卿、兵部右侍郎等职。题字书家徐一本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报》副社长等职。
五子济美为明朝赠封御史解汝楫立。解汝楫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显达。题字书家潘主兰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生前曾任福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福建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等职。2001年与启功一起获得中国文联与中国书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书法专业学术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2001年去世。
忠诚正直为明朝尚书解学龙立。解学龙是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江西巡抚,南明弘光朝任刑部尚书。为官忠诚,正直无私。南明灭亡时投江自杀,以身殉职。题字书家胡问遂先生,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平章纶阁为明朝大学士吴生生立。平章,古官名,即宰相之意;纶阁是为皇帝拟机要文件之处。平章纶阁是赞誉吴生生位高权重。题字书家曹宝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暨南大学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书法篆刻研究室主任。
冠楚廉能为明朝知县顾士奇立。顾士奇曾任湖南江华等县知县,勤俭廉洁,声名远扬。题字书家钱君陶,当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和贡献,历任上海市书协、美协常务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98年去世。
琼林世宴为明清两朝陈常道、陈爱辄、陈履中、陈以恂、陈广道五进士立。陈氏一门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出了陈常道、陈爱辄、陈履中、陈以恂、陈广道五个进士。琼林,苑名,宋代兴国八年曾经在此宴请新科进士,此后成为定例。所以参加琼林宴也就是取得进士身份的标志。题字书家张海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九世一品为明清两朝的李秀、李旭、李镗、李春芳、李茂材、李思诚、李祺、李楠等李氏世代九人而立,称他们都是一品高官。题字书家高式熊,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阖门忠孝为明朝知县李信立。李任信湖广和平县知县,清兵来攻,李信及其二子据城坚守,城破,不降被杀。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畿甸清霜为清朝巡道吴元莱立。吴元莱是清顺治十七年贡生,由中书历任郎官等职,升至直隶巡道。畿甸指京都一带,清霜形容其为官清正。题字书家朱贫田,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
烈孝格天为清朝孝子陈嘉谟立。清朝顺治初年,陈嘉谟之父蒙冤即将被处死,陈嘉谟写血书为父鸣冤,投河而死,感动众人。此匾按旧匾复制,题字书家不详。
万邦总宪为清朝左都御史李楠立。李楠是清朝康熙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检讨、内阁学士、工部、户部侍郎直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掌管天下御史,左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李楠于任上纠正许多错案,故有万邦总宪之称。题字书家启功先生是已故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名贤鼎望为清朝布政使徐火旦及其兄徐熹立。徐火旦由进士升至广东布政使,很有政绩。其兄徐熹因弟弟出门为官,甘愿放弃科举选拔回家照顾母亲。题字书家瓦翁先生,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书法家,苏州东关印社名誉社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08年去世,享年100岁。
兄弟联芳为清朝知县魏曰祁、魏曰郁立。魏曰祁、魏曰郁于康熙二十一年同时中进士,后分别任职四川高县、福建潭平县,都卒于任上。题字书家方传鑫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编辑组组长。
三凤和鸣为清朝进士孙兆奎、孙宗绪、孙麒三人立。孙兆奎康熙四十二年进士,任广西武缘县知县,后任兵部、吏部主事等职,学识渊博。弟孙宗绪康熙五十一年进士,任河南安阳知县,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弟孙麒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崇尚节气。孙氏三兄弟同中进士,皆有美誉,故称三凤和鸣。题字书家刘小晴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史馆馆员。
鸾廷世美为明朝举人姚更生立。姚更生远祖姚厚从高帝起义,拜潼关都指挥使,子孙世袭。姚更生的父亲姚珍,任连江、镇远知县,仁慈俭素,姚更生也是举人。题字书家胡公石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江苏盐城人,建国前曾担任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私人秘书,建国后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书协名誉主席、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1991年12月调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97年去世。
玉署清华为清朝庶常赵秉忠立。赵秉忠是乾隆十年进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散馆后,任武英殿纂修。宋太宗曾赐翰林苏易简“玉堂清署”,后世亦因此称翰林院为“玉署”,清朝庶常馆与宋朝翰林学士院相类似,所以用“玉署清华”赞美赵秉忠。题字书家王学仲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书协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大学教授。
诗画名家为清朝诗画家陆沧浪、陆震、李沂、李鱼单、顾符真、顾于观、李恢、李慧火、黎本淳、魏标、王国栋、顾锡爵十二人立。题字书家为上海已故著名书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应野平先生。
才步七子为清朝进士郑燮立。郑燮官山东时爱民如子,诗、书、画俱佳,有“三绝”之称。题字书家费新我先生,为我国著名左笔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1992年去世。
词林硕望为清朝文学家黄本泰、黄本纶立。黄本泰、黄本纶姿质过人,黄本泰文章优美,成就后学甚众,黄本纶文章犀利,锋芒毕露,中乾隆三十二年经魁。两人均不足二十岁就已有名气,为时人所推重。题字书家蒋维崧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大学教授,2006年去世。
江左名元为清朝知县徐步蟾立。徐步蟾是清朝乾隆十二年解元(第一名举人),乾隆十六年进士。题字书家谢稚柳先生,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历任原中央大学教授、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
经训贻芳为清朝进士任陈晋、御史任大椿立。任陈晋精于《易经》,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其孙任大椿于乾隆三十四年中进士,后以主事参修《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四岁升至陕西道监察御史,不久病故。任大椿对经学训诂颇有研究,主要成就在考证名物制度、辑录小学轶书方面,著作丰富,是扬州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题字书家陈大羽先生,当代著名书画家,曾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教授。
学冠东南为清朝进士顾九苞立。顾九苞精通群经,著作宏富,乾隆四十三年考取进士后病故。题字书家尉天池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琼林耆宿为清朝检讨王月旦立。王月旦工诗善写文章,在家乡很有名气。嘉庆七年为翰林院检讨。题字书家王澄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粤西召杜为清朝知府王志广立。乾隆年间王志广先后任广西梧州、柳州知府。“粤西召杜”比喻王志广有召、杜两位名宦的声誉。题字书家伍纯道先生生前任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性静情逸为清朝中允刘熙载立。刘熙载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帝看重他的学问和人品,书写了“性静情逸”四个字赐给他。题字书家刘炳森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
行为士表为清朝进士陈广德立。陈广德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后请假回乡,侍养母亲甚勤,生平交友谨慎,俭衣朴食,行为堪称表率。题字书家沈鹏,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画》主编。
望重南宫为清朝进士孔广谟立。孔广谟品学兼优,中进士后,因病未能赴知县任,卒于家。题字书家沈觐寿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南宫第一为清朝会元陆殿鹏立。陆殿鹏博览经史,光绪二十年中会元,经廷试中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回归故里后,努力呈请革除弊政。题字书家肖娴先生,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古之遗爱为清朝庶常成占春立。成占春于同治十三年任云南易门知县,召集流亡百姓耕种教化,为民谋利,后调升至镇雄州知州,以丧母而归故里,仍关心地方事务。题字书家徐石桥先生,祖籍兴化,长期任职南京博物院。
仁寿之徵为民国百岁老人康龄立。题字书家苏局仙先生,前清秀才,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Ⅵ 有关名人的故事

霍英东:经营杂货店创业大师天赋初现物缺

简介:从铲煤工到到机场苦力,最后到仓库磅米工,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霍英东前前后后干过六七种工作,每次都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被老板解雇或自动辞工。他觉得自己不适合于帮老板打工,自己成为小老板成为他当初最热切的念 ...
从铲煤工到到机场苦力,最后到仓库磅米工,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霍英东前前后后干过六七种工作,每次都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被老板解雇或自动辞工。他觉得自己不适合于帮老板打工,自迅闷己成为小老板成为亩蚂弯他当初最热切的念头。

1943年,霍英东获得了人生第一次成为老板的机遇。在母亲刘氏的鼓动和游说下,召集了10多个亲戚朋友,凑了一些本钱开杂货店。在湾仔坚拿道西鹅颈桥,一间名为“有如”的杂货店悄然开张了,正是这家“有如”,迈出了霍英东艰苦创业的第一步,它让两年来一直在外面打工受苦受气的霍英东初尝小老板”的滋味。“有如”做的是小本薄利的生意,经营的货品主要有咸鱼、咸菜、腐竹、粉丝……都是家庭每日所用食品。虽然是大伙合资经营的,但实际上别人是出钱,具体出力管理的主要是霍英东一个人来经营。一手一脚,19岁的霍英东把这个小杂货店作为创业人生的一个起点,精心经营。

每天清晨6点钟,霍英东就第一个开店门做生意。门板每块约有百来斤,身子瘦弱的霍英东就一块一块地将门板搬托出去。店门一开,附近的居民陆续前来买东西。有时会一下子涌来太多顾客,霍英东就叫其他店员到路边招呼他们,想办法不让他们跑到别的杂货店去。

商人天赋初露锋芒

在经营上,霍英东的商人天赋初露锋芒。因为是杂货店,卖的都是小货品,所以顾客一般都买很多种。霍英东掌秤的功夫一流,他拿着秤,每次总能把秤尾向上翘起,看得顾客个个满意;他的心算又快又准,算完还要歌咏般读出来。霍英东曾津津有味地回忆说:“繁忙时,我时常要面对十几二十个顾客,这就要面面俱圆。经营杂货,一定要懂得揣摩顾客心理,比如顾客来买一斤片糖,你先称14两,然后再加一块,口里还说,大婶,不够么?再加一块!其实加了两块后才够16两。但顾客却很高兴,对我有一种信任感。还有,开店须有敏捷的头脑,一定要把顾客买货的钱迅速算出来,慢了就会影响生意。”

欲成大事者,必会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经历。但霍英东随时都会体现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判断力。据霍英东自己回忆:“在的那段日子里,吃顿饭也不得安宁,因为要随时招呼客人。只要有客人进来,就算只是买一块南乳,也得去应酬。这还不算,伙计个个饭量都很大,所以总是吃不饱。那时我盛饭要讲技巧,第一碗装少些,快快吃完,到第二碗就得装满,而且还用饭勺压紧,这样就能装多些。吃完第二碗,就再也没饭添了。”

随着创业大师的天赋初现,“有如”生意日渐兴隆。“有如”,也成为霍英东日后构建商业帝国的一块奠基石==============================================
化干戈为玉帛

简介: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一1845年)曾经同本顿决斗过。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近20年。到1832年医生取出了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的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 ...
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一1845年)曾经同本顿决斗过。本顿

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近20年。到1832年医生取出了

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的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

但本顿谢绝接受。说20年的保管期,已使产权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

杰克逊了。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

化。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于弹的特别照管--一直随身携带,我可以放弃这

一年。”
==========================================
成龙自述成才之路

从演死人开始

我是从一个默默无名的童星做起的,大约6岁的时候,爸爸把我几乎是“卖”到了戏剧学校,从那以后就开始跟着师父学京剧。那时候很苦很苦,我只要有饭吃、有觉睡就很知足了。拍的第一部戏叫《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开始的时候我只能演死人,第一次演的时候,导演狠狠地骂我,“不要动,你已经死了,肚子还动什么”,这时候我很沮丧,觉得自己居然连死人也演不好。后来我开始细心地琢磨,什么时候应该吸气,什么时候应该闭气,什么时候镜头会对准死人,该怎么死,这样,一次又一次,我终于成了“死”得最好的人。
==========================================

海明威的气度·做好人与写小说

二战时,美国海军炮艇“塔图伊拉”号停泊在英国威尔士,莱德勒少尉在炮艇上服役。一个星期天,他在一个“不看样品”的拍卖会上,用30美元拍得一个密封的大木箱。打开木箱,里面是两箱威士忌。许多围观的人愿出30美元买一瓶,莱德勒婉言谢绝,因为他不久将调走,他想留着这些威士忌开一个告别酒会。

嗜酒的海明威当时正好在威尔士,他找到莱德勒,希望买6瓶酒,莱德勒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海明威掏出大把的美钞说:“卖我6瓶,你要多少钱都行!”莱德勒沉默了一会,说:“好吧,我用6瓶酒换你6堂课,你教我怎样成为一个作家,如何?”海明威答应了。海明威认认真真地为莱德勒上了5堂课,准备上最后一堂课时,他临时有事要离开威尔士。莱德勒陪他去机场,海明威说:“我绝不会食言,现在就给你上第6堂课。”海明威说:“在描写别人前,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好人……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以柔克刚,千万别讥笑不幸的人。”莱德勒疑惑不解地问:“做好人与写小说有什么相干?”海明威一字一顿地说:“这对你的整个生活都是重要的。”

临别前,海明威突然转过身来说:“朋友,为你的告别酒会发请柬前,务必把你的酒抽样品尝一下!”回到炮艇后,莱德勒打开威士忌,发现里面装的全部是茶。莱德勒不禁为海明威的宽厚深深感动。

Ⅶ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条件

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曲艺研物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摄影艺术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拥有《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美术观察》、《红楼梦学刊》、《中国文化》、《艺术评论》、《中国摄影家》、《中华文化画报》、《传记文学》、《中国艺术时空》、文化艺术出版社等核心学术刊物和出版单位;拥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亚太地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展览演出中心等中心机构;拥有中国画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雕塑院、中国油画院、艺术创作院、文学院、中国紫砂艺术院、中国设计艺术院、中国当代艺术院、中国版画院、秋雨书院、范曾文苑等艺术创作机构;拥有中国工艺美术馆、梅兰芳纪念馆等博物馆;拥有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学科研究生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以艺术类藏书著名,并藏有音响、音像、档案数据20000小时;包括260个剧种,图片80000张,其中包括30000张属1949年以前的戏曲照片。馆藏还有中国各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2000余件,其中最珍贵的是唐宋时期的古琴,古琴艺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全院现有在职人员近800人,其中研究人员621人,包括高级专业人员29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罩搜正。60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如张庚、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2010年,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七人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聘任的终身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朱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郑雪来、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陆梅林、范治斌等。他们的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不仅构成了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也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思想的奠基礼,积累了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丰富经验。
2010年1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首批终身研究员聘任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等七位著名学者,受聘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
全院现有在职漏穗人员近8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专家学者300余人,包括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拥有众多著名的艺术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目前,我院可以担任硕士生导师的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学者有300余人。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艺术硕士、访问学者、研究生课程班学员达700余人。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并接收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访问学者和进修生,积累了丰富的培养海外学生的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特点,在科研水平和指导研究生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艺术学的研究中,我院已经取得多项重大学术成果,各学科学术带头人承担了许多国家重点课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美日及港台艺术学界均有合作项目,也得到了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
59年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达300余项。由我院专家编撰的一大批史、论著作,为我国的艺术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华艺术通史》、《中国美术史》、《中外美术交流史》、《中国舞蹈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话剧史》、《中国建筑艺术史》、《坛庙建筑》、《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成为各艺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艺术科学总论》、《中国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等一批在研重大课题,对中国的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30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近2000人,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类进修生。我院现在读生总数达800余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现有藏书近百万册。收藏各种艺术门类的报刊、学刊合订本共16万册,每年订阅的国内外期刊260余种、全国各种及地方报纸43种。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精品有善本30000余册;戏曲类收藏的明清戏曲剧本,许多版本十分珍贵,如大量的清代演剧机构南府和升平署的剧本;还收藏许多艺人的手稿,如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十几种手稿均完整保存在馆内。收藏的大量民间曲本大部分为手抄本,许多为清朝著名的书铺如百本张等,这些曲本有子弟书、鼓词、弹词、梅花落、牌子曲及各类杂曲,都是研究清代曲艺的重要资料。另藏音乐类善本书多册;美术类善本多种,主要有《唐诗画谱》、《唐六如画谱》、《汉六朝服饰》、《石涛画谱》等。图书馆还藏有著名藏书家傅惜华、著名音乐家盛家伦所有藏书,以及音乐家冼星海、聂耳的手稿和遗物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还有一大批珍贵的艺术资料。音响、音像、档案数据20000小时;其中有近7000小时民族民间音乐的录音数据,囊括了北京等20余个省市地区的汉族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歌舞及舞蹈音乐,各种民族器乐曲,民族乐器的独奏曲。这批数据已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名录”。清末以来的戏曲唱片30000余张,最珍贵的是1080盘戏曲地方录像,包括64个剧种,有的已成为绝响。院藏美术书画作品3000件,书法、印谱5000件,碑帖拓片10万余件。拓片多为汉画像石的拓片,这些拓片都是传世之作。图片80000张,其中包括30000张属1949年以前的戏曲照片。馆藏还有中国各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2000余件。其中最珍贵的是唐宋时期的古琴,目前古琴艺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是集图书、报刊、音响、音像、乐器、书画、图片等为一体的艺术信息中心,为艺术学的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保障。

Ⅷ 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姓杨的

杨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杨涛,1970年出生,安徽宣州人。学士、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和研究。
书法家杨涛
供职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为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全国青联十、十一届委员;全国青联文化艺术界别副秘书长;
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常委;
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泠印社社员;
北京印社社员;
中华爱心火炬基金副秘书长;
全国模特之星大赛评委;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社会教育与社会关爱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展览并获奖。有《看图学篆刻》(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合著)、《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杨涛》(中国书画博览,2008年)、《杨涛书法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著作出版,并完成《中国佛门书法之流变》、《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等论文撰写工作。

Ⅸ 亚中跃老师谈书法临帖

      关于书法临帖,我一直在探索:不临贴肯定不行,你临不准也肯定不行,临不好肯定也不行。所以在这个中国书法院那个进修的时候,我们那个一个小字贴一共就几十个字,而且每天写十个小时以上,然后要写半个月。最后写的就是啥呢?就是根原贴几乎就是一样,就是和原贴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别,每一根线条的轻重,使转方向的大小、粗细、轻重。那时候要求很严格,因为它是按照那个中国美院的要求来设计的。中央美院就是强调创作,中国美院就是强调一丝不苟地去临贴,他们是三年不让创作,就是临贴,但是,是各有利弊。

    最近呢,就是我也在思考,你说这个临贴临得不像的吧,你创作你指定是不太好,但是临贴临的极像的呢,我们那个学员,那就是临得几乎乱真的也多了,但是创作呢,有的还是不行,后来我就琢磨这玩意儿是实际上是啥呢,就是抓特征,如果谈森早你抠它的表面吧,你抠的像还是对的,但是要是没有理解他的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你一挥手就是不能写出来,那你创作肯定还是不行的。你看张旭光,他临那个圣教序,含雀他都没有他的学生临得像,但是张旭光他写的圣教序呢,一看春戚就是张旭光的圣教序,他把圣教序地那个理解都写进去了,那个特点都抓住了,所以说他写得很高级。你看全国临帖临得特别好的那些年轻人,他们比张旭光临得都认真,但是到张旭光那以后,他还得承认张旭光是他的老师。所以这些事我也在考虑。咱们这个群挺好,韩子彬建立这个群,咱们这个群的人一直都是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很正确的学习方法。人和人之间这种关系也很和谐。没有太偏激的人,也没有自己的这种偏见,或者自己的见识,过于强调自己观点的人,所以说一直以来呢,这个群就不打仗,大家都是心平气和的在思考一些问题。哪怕说的跟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或者说,这个各有各的想法啊,都是可以存在的。

  刚才我写点小字,平常就写米芾了,米芾呢,后来我发现了,我们见到的米芾的帖子,除了那个公开发表的,这个还有那几个经典的,30多个那个小帖子。其他的呢,就是见得很少,我在那个北京王四营子,看到那个米芾的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就是那一盒大概是一寸厚,他有17盒,米芾的这个书法字帖,然后他是全都下来是4万多块钱。后来看到一些个米芾的拓本,米芾的字写的不像他的手扎那么紧,也有写的很荡漾的东西,也有写的像那个王献之的那种很结构上很开放的东西,也有任情使性的东西,所以说米芾呢,也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那些帖子那个样子。他给我一个思考:就是如何抓住他的特征和规律性的东西,然后一挥手就能把这个米芾写的很像,我觉得这个还是应该追求的。

我也写点儿王羲之,但是写的少,今天早晨,写点儿那个王羲之这个圣教,我感觉圣教呢,就是他不平和,他结构很诡异。结构特点,就很不好把握,因为他不平正,但是就是像张旭光说的,你不能把它的特征夸大,还有一个清华大学的张羽翔博士,他也是在全国训练学生,那是非常厉害的一个老师,广西现象就是张宇翔弄出来的,他培养了一批学生,在那个全国展的时候,十个奖他拿了七个是六个,所以说他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所以,张宇翔给我们示范的时候,他也是把它那个字的特征的夸大,然后还有他一个学生,现在是中国书法报的一个编辑,叫周松林,他看到这个我们写字儿他就笑,他说你们写的字都不对,就不是这样用笔。他是国美的,这个人也很厉害,我才发现咱们有的时候那个正常的那种用笔,有的时候其实就是有些笔法咱不懂。现在有不少专家,包括陈海良,他也说,他说你写字的时候你写的很中庸,肯定是不行的,到时候丢东西。只到特征夸大,昨天呢王书博也说了,王书博局长他也说了,我感觉他也是很明白的,他说这强化它的一些特征就更好了。我感觉说的很对,你把它结构夸大以后,你瞅着圣教序也不是平正的,而且他本身对比关系很强烈的。用毛笔你要是写这个圣教序,你写大字的时候,他其实我们在看我们的小字就写的很弱,很不到位的,包括兰亭序也是你放大以后,它是一种状态。但是他的线比较紧,放大以后,专家说不适合写大字,可能说的就是这方面的意思。但是你要用辽宁书风象聂成文他们那样的那种笔法来写圣教,可能就会把圣教序写的非常的生动,所以这些东西都得慢慢的去探索,去理解。如果死抠一个方面,可能你七八年也整不明白,会钻到一个自己给自己设的那么一个自以为是正确的那么一个套路里去,就耽误很多的时间。最近这两个月,就是写点草书,然后我又翻看点草书,我们会发现就是写小行草的那些全国展获奖的,还有大草写的好的,像张松岭,还有那个七届兰亭奖的王喜,都是高手。其实你当你临他们的作品的时候,你才发现他们只是取了一个规律性的东西,他心里头记住几个要素,然后他一出手的时候其实就和临贴差的就是很远了,像原来临贴那么写字根本写不了。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他一出手比都是按照临贴那个过程来写的,他写的比较严谨,但是从结构的变化上,他就完全打破了原来临贴那种状态,他只是取了用笔或者用笔的特征,所以呢,他就把字写活了。

    前两年我去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篆刻院进修,那时候也有个事对我启发很大,当时讲课的是胡抗美,他在给学员讲课的时候,他就是在屏幕上放了几张图片,一个是14岁的一个中学生写的颜真卿,他写的是大字,麻姑仙坛记。另一个是清代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写的。然后问学员哪张写的好,然后都说这个14岁那个小孩儿写的颜体好,当时他没告诉这个作品是14岁那个小孩儿写的,然后七个学员都说那小孩儿写的好。结果胡抗美后来就给他讲为啥是他这个东西不好,就说他把他写成规范化了,美术字。清代那个书法家写的就是很有变化,等等吧,他这些东西对我都产生了影响,我现在也整不太明白,我在这里说体会,因为这群是交流的群。所以呢,有想法的时候,整不明白的时候一说,大伙帮着一思考,一议论,可能就整明白了。然后就是我感觉,咱们就是有的时候光注意临贴用笔,但是你发现没有,其实我们要是讲章法的话,它那个结构地这种变化合理地变化,其实在起作用,有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对结构的研究。

其实很多很多人就是开始不愿意出去拜师,不愿意跑路,不愿意花钱,自个憋七年十年二十年的都有,就不信这个劲儿,不听邪的人多了,最后啊,实践证明,书法自学等于自杀,确实是连入门都入不了。开始写什么东西,时间长了它不带那个痕迹,那是不可能的,原来我写魏碑写了七年,后来高老爷子高万年先生就说,这个闫立伟也说,你这个一出手就带有魏碑的那种味儿的,我就非常害怕这个东西实际上。我也是在是探索和寻求这个书法创作的,能达到比较高级地这个程度地这个路子,然后平时也注意观察和思考了,你比如说陈海良,我看他的东西看了七八年,我有一天突然我就看懂了,陈海良就是把这个,虽然它的笔画线条写的很精到很细。他南方人,陈海良他那小行草就是纯纯的啊,是从这个十七贴来的,他本来是写杨维桢的,那么杨维桢用笔其实也是从那个十七贴演化过来的。

所以提炼、概括、演化某一种帖子的特征,可能就是书法创作的一个路子,只是咱们当时还没有弄懂,还没有总结明白,或者说从感性上知道一些,从理性上我们还没有很清楚。这是一方面,第二个就是王忠勇,王忠勇是王书博局长的老师。在全国入展那就不是问题了,获金奖好像都六七次了,王忠勇也是全国一流高手。他跟我们讲,他说现代人写王羲之写的比较纤弱,就是这个拓本,越拓越细,然后把他真面目,就是给改变了,然后其实可能王羲之不是这样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说就是真正得到了王羲之的精髓,他说是颜真卿。那么从王金泉也好,还有张旭光说的那个把自己的开悟,是因为一个佛像,就是很圆润啊,很宽博的那种东西纳入到这个圣教序当中来,这是张旭光讲的,所以你看张旭光写的字,也是有他的想法和理解的。张旭光写的圣教序,都是外拓的那种,那种很强烈的,他跟原圣教序,有了一些变化,陈海良也是有些变化吧,王忠勇呢,掺了一些颜体和章草的东西,王金泉,也是用了篆书的一些笔法,还有颜体的一些宽博厚重的东西,所以他们都为什么能不是一般的高手,为什么他们能成为这个全国这个顶尖的或者一流的高手?我觉得就是说他们在写的很多的情况下,他们总是跟这个大家互相交流,对他们有启发,使他们就是能够突破。他们突破,我觉得有两点:一点,就是在临贴上,他的想法上有突破,他绝对不会死抠这个原帖这个字,因为这个就是说临像这一关,一般的人要说临贴有一个两三年,应该都临得不错。而且,一般地书法爱好者和那个大书法家可能一般的爱好者呢,有的时候由于年轻,由于精力比较充沛,这个手比较好使,这个感觉对这个字的感觉也不一样,所以呢,他临的可能比一些大家里都好、都像。像我们一些学员,也是可能比胡抗美,或者是曾祥啊,比那个王勇临的都好,但是你像王勇他们一出手,就带着很深的东西,就是他从某一个线条上,他绝对不一定比你临的准,你像王义军的临的也是年轻啊,国美毕业的,他是南艺的,他临那个东西,你网上你看吧,你看不出来哪个真哪个假的,但是呢,他创作的作品还没有王忠勇,还没有王金泉、张希良,还没有他们写的生动,这些东西都给我们一些思考。他这些东西经常会触及到我们的一些思考的问题,说他临地那么好,他的作品地境界啊,不是笔法,笔法当然精道,就是说,他的境界为什么还没有这些人高?那么你说临的不像就好吗?不是,不像就更不行,所以我现在啊,我就觉得就说强化、提炼、概括它的特征。可能就是书法临摹的比较高的境界,这个我也不敢肯定,我就在群里头咱们交流。

另外,就是就是创作的时候,他不就打破了原来临贴的时候,字和字之间的关系,那么创作的时候字和字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就像专家说的那样?就是干湿、轻重、远近,大小等等,这个一般就是不管说多少遍都是重复这些话,但是呢,要从数理化的人家那种理性地思考的思维的方式来说,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当它没有准确的一个概念的时候,他这些个矛盾关系到底有什么原则达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这个字和之间的关系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咬合到什么程度才算贯气,贯气需要什么条件什么原则这些原则的细节等等,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些问题其实我们都是迷惑的,有的时候完全是凭着感觉的,我觉得这也是创作的一个障碍。

但是,张宇翔和陈海良讲课的时候,他讲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上一个字的这个某一个部分,偏旁或左或右,必须对准下一个字地这个开头。张旭光说就是你上一个字的结尾,就可以作为下一个字地这个开头儿,他这个东西已经说的也是很明确了,但是他说的是草书,我琢磨行书也是这样儿,都是一个道理。那么这样一来呢,他就出了一个问题,说你为了适应上一个字和下一字的这种关系,那么你字的结构,就不会像你原来临贴那样,你这个上下的这个字的结构啊,要重新啊,要重新处理,它就会变形,然后你就会认为这跟我原来临贴又不一样了。就不敢写了,我估计这个地方就是卡住创作的,这个一般创作者都有这一个障碍,他就思考不明白。另外呢,就是包括草书,行书也是,就是九收一放就是我们写字收的,不仅放得多,收的少,结果呢,把字都写散了,那个气他不是按照一条路子往下贯通,他射向了四面八方,所以这个字,都是独立的,和谁都没关系的那种感觉,我觉得这是我们在结构上还没有把握住的这个一个原因。你看他们这个全国展获奖作品,它单个字拿出来的时候,这个字,我就不会写,我咋写也写不了和人家一样,高手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你再高的人啊,他作品当中你拿出一个单个字来,也都能写,也能跟他写的差不多儿,但是通篇都加到一起,那种调整你就整不过人家,所以说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加强和思考。

前几天七届兰亭奖有个叫樊利杰的,我问那个辽宁省那个书法家叫武威啊,武威也很厉害,获全国展的特等奖,现在学佛了,修佛修的很好,然后他说哎呀,樊利杰写那个董其昌的。我就想起来了。辽宁还有一个书法家,中国书法培训中心的教授张志刚先生呢,也是写董其昌的,也是很早就有名的书法家樊利杰呢,在全国写董其昌写的好,也入了七届兰亭奖。但是你从网络上打开,你找樊利杰写的兰亭奖,樊利杰他的字就是平平淡淡,我看了以后,我就想一个问题,为啥写这样的作品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并且写的作品一点儿也没有那种跌宕起伏,比较激荡,比较大开大合。这又给我们一个思考,就像孙晓云,孙晓云的字,也没有大开大合,没有跌宕起伏,但是你也不能说孙晓云写的不好,所以这些个东西都得让我们经常调整自己的思路吧,不可固执己见,那偏于一隅,这不行的。

你看写这个苏轼的颜丽伟,咱通辽的颜丽伟都八九次入国展了,现在是辽宁省书写的理事了,他发展很快,起码比我强吧,那么胡崇炜告诉他就写这个苏轼,所以他就老老实实的写苏轼。他别的也不写,然后很快就入国展,咱们有时候写得太多太多的原因呢,是没人管呢,没人管着你,就是你就可以什么都写,随便写是吧,这个也能写,那个也能写,但是可能我们就是说写的都不精,或者没有把这东西写的神采飞扬,所以白扯都是一般。踢足球也会,手风琴也会,滑冰也会,乒乓球也会,武术也会,没有一样能上台的,所以说这就不行,这没有用,拳击你也打不过泰森,他也白扯,所以说整得多整地砸一个月,以前我跟那个辽宁省那个书协主席我跟他请教一个问题。我说胡老师,这个书法你给我说说到底咋写?我写这么多年了,现在好像还没有定下来,说我最后能把什么写好,宏伟说呀,把一个抓住一个帖子写透,抓住一个帖子写透,不要写太多就够了。原来呢,施恩波也说过,是吧,你写啥就写啥,写透写好了,全国新人展的时候呢,我跟书博我俩上辽宁那个拜访一下胡崇炜,然后你看看作品吧,当时阎立伟也在说,大哥你写太多,太杂。你就写米,啥也别写,后来我回来写了四天米芾。啥也没写,可能就是笔法上,结果跨就入国展。你看看有的时候咱们的想法跟人家不一样,人家是对的,然后接着呢,有一个八届全国影展我就用米浮的东西啊,又写了一张,然后加点儿二王的,因为他都是那个字,都是长方形,我家的二王就写了两张夸又进一张,所以说我感觉呢他这个。这个传统的东西把它写精彩了,你写啥都行,不一定非得要怎么样,不一定非得是王铎呀,或者是福山,那也不一定非得是王献之啊,不一定就是你写啥有感觉你就写啥,你只要写好就行了。你看人家写那个董其昌纳入全国金奖那个七兰亭奖,那还了得是吧,人家就写好了不一样吗?张志刚写董其昌,人家不也是全国一流的书法家,所以说咱们有些东西呀,一个是被听话,一个是不知道怎么弄可能有关系,所以现在呢,我每天写一点就更多的时候就是。思考思考的比以前多,以前写的多,思考的少,觉得肯于下工夫就能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误导全国人呢,下工夫地多了,不是下工夫就能成功,确实是教训。现在呢,就是说写这个耳蜗也好,写这个大潮也好,还有礼服也好,我感觉就是线条儿的这种爽劲,这种力度都是很不错的,很够的,现在呢,关键呢就是调整他们的关系字大小,还有字和字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都很连绵,但是呢,他的节奏啊和距离都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呢,这个字行呢,都一样,但是都太一样了,等等吧,这样的话呢,也需要多调整。胡崇炜说,写字就是好好写,就是放松自然书写就行了,他这话呀意义深刻呀,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体会太多了,得好好品味和体会他说话的意思啊,王文宣也说,写字有那么复杂吗?那就是写呗,你放松自然写呗,所以说呢,他们这话里头都有他个人的经典的体会。他们说的绝对都是正确,我们有的时候过于用力,那个字呢,写的剑拔弩张是吧,那种很运气的那种平和的那种风采就没有了啊,这个性格感觉到很激烈,这个内心很激烈,下笔以后呢字呢,都写的很有火气,确实都不行。

Ⅹ 方建光的社会评价


方建光先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奖中,一举捧得“全国奖”,而且是山东省唯一的获奖者。继获得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及电视书法大赛铜手则奖之后,建光依然书写着他人生的精彩华章。他的名字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他的作品更是以秀逸清雅、恬淡爽利的气息先声夺人,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和书家的才情,让人赏心悦目。
建光的书法取法帖学优秀传统,颇有魏晋书风的闲雅与洒脱气息,这表现了他在书法学习中的敏锐洞察力和不俗追求。建光的学书起步正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们知道,八十年代的书法发展具有狂飚突进的启蒙色彩。传统书法呈现全面复兴之势,新古典群体得以涌现,书法展赛中以激昂奋进的阳刚气息为主。同时,对金石碑版、简牍砖瓦等生拙书法资源的取法,也造成了书法创作中粗糙、冒进的弊端;于是,对帖学的回归成了必然。在这种大背景下,建光的学书也经过了由唐楷到魏碑再稳定在帖学的阶段,而深入帖学成了他坚定的目标。建光早年由颜楷入手,得书法的开阔之气;后沉浸《北魏张猛龙碑》三年,滋养于跌宕高古之风;然后以米芾行书作为基础在取法上作穷源竞流的探索。建光上追二王等晋代手扎书风,晋人书法的洒脱与醇雅让他沉迷不已,这成为他在书法创作中极力追求与塑造的形象。二王帖学传统象一条澎湃的大河,建光由源头经老米向下寻找它的走向,王宠、王铎、八大、董其昌,乃至近现代的白蕉、林散之,都是他仰慕追摹的对象。 建光对名家法帖的学习有良好的悟性与捕捉再现能力,他能在短时间内把所学字帖的气息较好的营造出来。因此,他学米象米,学董肖董。“穷源竞流”学书方法的运用,使他在短短十余年中掌握了较丰富的表现手法,具备了扎实的帖学功底。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流露出某几家的气息,但又不是那几家技法的凑合,而是在整体气息上十分自然和谐。这说明,建光对传统的学习并非机械的搬用,而是经过了一番吸收改造的创造性转换过程。他的作品整体感强,多字数的创作能一气贯注到底,而没有懈怠之处。作品中的字形巧用开合聚散之法,放的开收的拢,字间的搭配十分巧妙。有的字形看似某家形态,实则在笔画的空间处理上别具匠心,强化了疏密对比效果。作品中的笔法干脆利落,自然舒展,不作过多动作与修饰,可谓繁华落尽留清纯。经过匠心经营,他的书芹伏法在形式上具有了一种“现代”意味;这是书家在创作的空间观念上的转换,即对字形的处理要服务于作品形式构成的需要,而不但是美观的书写汉字。
建光的楷书(包括小楷)、隶书创作也颇多可观之处。不过,大概气势流动的行草书体最适于表现书家的气质与才情,故建光的创作多为行草书体。正所谓“书如其人”,建光作品的秀逸清雅、恬淡爽利风范的形成,是其性格、修养、环境等因素综合塑造而成的。建光生长于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山东临清市,古运河的文化底蕴给他以激励;他热情好学,待人真诚,具有谦谦君子之风。这对他的创作风貌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我看来,建光的创作目 前已初具风范。他的创作不摹当今某一名家,不入某一“流派”或“主义”的阵营,而是扎实的走着自己的路。他走的是根植于传统,生发自己灵性的稳妥道路。作品中流露出的恬淡、工稳与匠心,正是其特色。也应当看到,这距他形成个人突出的、稳固的自家风格尚有一段距离。对这位悟性高而又勤于实践的青年书家来说,他的创作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力。
人生不同阶段的书风往往因为人生阅历、修养的不同而不同。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沉稳刚劲,人书俱老时的澹泊天真,无法重复,各有自己的魅力与价值。建光如此年轻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无疑是他艺术生涯一个良好的开端。艺术之树贵在常青,艺术创作贵在不断超越“自我”。祝愿建光今后的艺术创作更上层楼!(刘宗超)

自古至今,大凡成功者,皆有一番不同寻毕首棚常之人生经历。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磨砺和感悟之中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若非亲历诸多人生磨难者,断难领会夫子其中之深意。人在少壮之时多吃点苦,并非坏事。只有身处逆境,才更会懂得奋发图强,才更会如渴骥奔泉般学习文化知识以武装自己。方建光先生在书法上跨出的每一步,便正是一个极好的验证。
听说书坛上出了个方建光,其实已经是好多年的事情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对他的关注不够多。可能也是彼此之间不甚熟悉的缘故吧!这次搞沈老课题班的系列评论,方建光先生做为其中之一,当是这一方阵之中的佼佼者。因此,今天在这篇文章当中,确实要认真分析评品一番方建光的书法的。
从其给我发来的自述文章中了解到,方建光先生在青年时期也是遭受了很多生活的磨难的。因为某种机缘,喜欢上书法,这种情况,与诸多学书者都大体相类。其学书始自《张猛龙碑》,可谓入门起点甚高。《张猛龙碑》用笔沉着痛快,如断金切玉,结字险峻而富有变化。其特点是疏密突显,有时将一主笔夸张伸展,有时将点画紧结于内,形成大疏大密,使字更加险峻跌宕、意气纵横,颇有出乎意料之效果。此碑方笔居多,尖锋出笔,但学习时不可一味强调棱角,避免生硬呆板。清代杨守敬评价此碑:“整炼方折,碑阴则流宕奇特。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为精品上。
从方建光的楷书作品可以看出,他对《张猛龙碑》所下的功夫是很深的,对此碑的感悟也是到位的。能将此碑消化吸收,成为一种“基础功夫”,对于写好它体特别是行书可谓善莫大焉!而不善学者,往往刻意模仿碑刻之圭角,而不能巧妙摄取此碑之魂魄,徒具形貌而神采尽失,终究未识“透过刀锋看笔锋”也。方建光食古能化,于笔法、于结体、于章法、于行气通变化合,机锋自运,诚属不易。所作古意洋洋而天趣时露,得金石气之外更具书卷气,当期涉足行草,其气象之可观自不待言。
然其进入行书,又以米芾为法,悟“沉着痛快,风樯阵马”之深意,与其多年临习《张猛龙碑》关系甚大。米颠行书与《张猛龙碑》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构之多变与用笔之沉着劲利如出一辙。米芾作为北宋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于行书造诣极高。米芾行书的章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因体赋形。字形本来有大小长短之不同,米芾往往根据每个字本身的特点,曲尽其态,而不计工拙,粗看似乎大小长短参差不齐,细看则和谐匀称、天趣盎然。二是据势变形。即根据每个字在全篇中的不同位置及其与上下左右的关系来确定字的形态,或欹或正、或缩或放,往往天机自动、妙合自然。但再优秀的书家,也难免会有软肋。即便是米芾这样的大家亦概莫能外。明代吴宽认为其书法“猛厉奇伟,终堕一偏之失”;《宣和书谱》谓“其字神峰太峻,有如强弩射三十里,又如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综观米芾的书法,既得益于“刷略奋迅”的势,也失于过分逞势。可见凡事以适度为宜,过则为病,乃世间普遍规律。
因此,我们或学或赏,皆须心存戒心,不然便会以颦为美,从而夸大其习气。这对于学习米芾的方建光而言,无疑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故他能够通过学习二王简札、王珣《伯远帖》、五代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跋》来进一步调整自己。二王书法之高古中和世所共见,其可取之处无需多言。《伯远帖》除用笔流畅自如,峭劲遒丽之外,最大特点为善于取势,不拘成法,如“远”、“别”等字,可谓别出心裁,饶有异趣;结字善于以虚为实,不主故常,境界颇高。黄庭坚有诗指出:“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后人视为善评。杨凝式的行草书也奔放奇逸,气势雄浑,风神磊落极似颜真卿《祭侄文稿》。方建光从上述法帖当中自有其会心处,由是也就有效地纠正了单纯学习《张猛龙碑》和米芾行书而有失浑融圆通的不足,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书境。
从方建光的学书历程来看,他所走的路子也是一条兼收并蓄、碑帖兼容的发展路线。用帖意来弥补碑书在气息上的不足,以碑的骨力和结体的多变来强化帖的内质。但这种认识,也绝对不可能是在短时期内就可以自行领悟的,既需要功力的积淀,也需要才情的激发,更需要学养的支撑。向高师请教,与同道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方建光从中国书法院到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乃至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均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专业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学书观念还是有其自身特点的,虽不敢说凡是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就都能在书法上出手不凡,但对于真正于书法“有心者“而言,却可以扬长避短,据此辟出自己的一条路来。院校照样可以培养出很多平庸无能之辈,关键在于学习者的天分、基本素质和自身的取舍究竟在哪里!
方建光的确是一个善学者,他能充分把握自身,不断为自己创造机会并抓住机会。时至目前为止,尽管他的书法已经在国字号展览上不断出彩,摘金夺银,但他似乎根本不满足于眼前的收获。而我时常坚持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人行事的高昂和做人的低调往往最有可能成就大材。那些稍稍取得一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而从此飘飘然者,大多都是明日黄花。一个书家可以通过在展览上入选获奖进而获得一定的眼前声名,甚至也会据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真正的有志者,其用意是绝不止于此的。
就方建光目 前的学书状态来看,其作品之格调品位已远远领先于一般青年书家,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硬朗、劲利、恬淡、萧散,反映出他不同时期对书法的审美的倾向和取舍,也曲折地体现出自己思想认识的一个相对漫长的转变过程。对于一个在新时期经历了展览文化洗礼的青年书法家而言,完全不受时风的左右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和流行形成思想上的抵触。石涛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有其深刻的特定含义,我们完全不必机械地理解。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个关键就是首先眼里必须有古人,有经典意识,然后眼里也须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关照。只有古与今的结合,才可能真正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无视古法自我作古是行不通的,但一直匍匐于古人的脚下亦步亦趋固步自封,也将是行之不远的。因此,我们眼里更需要有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存在和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规律。
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谦虚自守,知己知彼,博古通今,食故知化者,方能在与古人和今人的不断对话中吸纳出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方建光能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拿,由此足见其聪慧处。假以时日,能成大器者,当如是也。(傅德峰)

热点内容
19经济法基础第四章 发布:2025-01-15 18:14:41 浏览:188
劳动法工资结算方式 发布:2025-01-15 18:06:43 浏览:147
劳动法解释停职员工待遇 发布:2025-01-15 17:40:35 浏览:399
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职责 发布:2025-01-15 17:37:38 浏览:457
劳动合同法三到五年 发布:2025-01-15 17:24:42 浏览:478
殴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17:22:22 浏览:578
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发布:2025-01-15 16:40:42 浏览:894
重庆合同律师 发布:2025-01-15 16:39:58 浏览:636
榆次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15 15:49:54 浏览:163
法官考察材料 发布:2025-01-15 14:58:25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