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巡回法庭法官助理

巡回法庭法官助理

发布时间: 2023-04-24 05:38:08

A. 三沙法院的案件在哪里开庭

海南三沙市三沙群岛人民法院日前在永兴岛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收购、运输海龟案。被告人何某挺、何某端因犯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有期徒刑,缓期执行。这是三沙设市以来,在永兴岛首次开庭审理案件,此案的宣判,也表明了三沙市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的决心。

在庭审中,公诉机关认为,何某挺、何某端在三沙市海域内,收购、运输海龟,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并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应以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追究刑事责任。经鉴定,这些海龟属于绿海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对起诉书中指控两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无异议。但认为两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并具有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轻、是初犯、偶犯等情节,希望法庭从轻、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控辩双方围绕被告人是否自首等问题展开了辩论。

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何某挺、何某端,均是海南琼海市潭门镇人。2014年10月18日,他们驾驶琼海03168渔船在南沙群岛半月礁泻湖口作业时,用3袋大米、3箱食油、3箱饼干等物品从一艘外籍渔船交换取得了24只海龟。10月21日,在南沙群岛仙娥礁附近,正在该海域执勤的中国海警3113船发现了他们的渔船,并登船检查,当场扣押了这24只海龟。海警放生了22只海龟,并将2只受伤海龟带回海南救治。何某挺、何某端按照指令将渔船开回文昌清澜港接受处理,并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法院认为,被告人何某挺、何某端无视国家法律,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其行动已构成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被告人何某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5000元;判处被告人何某端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两被告人当庭表示服判。本报海口6月7日电 (丁汀、方茜)

B.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有哪65项

因为字数有限制,现简要向您列明。若要看全部内容,您可以登陆中国法院网搜索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 》(法发〔2015〕3号 )

1. 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2.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
3. 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和审判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专门程序、管辖制度和审理规则。

4. 改革行政案件管辖制度。
5. 改革海事案件管辖制度。
6. 改革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制度。
7. 健全公益诉讼管辖制度。
8.继续推动法院管理体制改革。
9. 改革军事司法体制机制。
10. 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强化庭审中心意识,落实直接言词原则,严格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发挥庭审对侦查、起诉程序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坚决贯彻疑罪从无原则,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和排除程序。

11. 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机制。

12.健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
13.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4.完善民事诉讼证明规则。
15. 建立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机制。
16. 规范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17. 改革案件受理制度
18. 完善分案制度。
19. 完善审级制度。
20. 强化审级监督。
21. 完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
22. 深化司法统计改革。
23. 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
24. 深化执行体制改革。
25. 推动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26. 深化司法领域区际国际合作。

27. 健全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选拔政治素质好、办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担任主审法官。独任制审判以主审法官为中心,配备必要数量的审判辅助人员。合议制审判由主审法官担任审判长。合议庭成员都是主审法官的,原则上由承办案件的主审法官担任审判长。完善院、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担任审判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的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合议庭工作机制,明确合议庭作为审判组织的职能范围,完善合议庭成员在交叉阅卷、庭审、合议等环节中的共同参与和制约监督机制。改革裁判文书签发机制。

28. 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主审法官、合议庭及其成员的办案责任与免责条件,实现评价机制、问责机制、惩戒机制、退出机制与保障机制的有效衔接。主审法官作为审判长参与合议时,与其他合议庭成员权力平等,但负有主持庭审活动、控制审判流程、组织案件合议、避免程序瑕疵等岗位责任。科学界定合议庭成员的责任,既要确保其独立发表意见,也要明确其个人意见、履职行为在案件处理结果中的责任。

29. 健全院、庭长审判管理机制。明确院、庭长与其职务相适应的审判管理职责。规范案件审理程序变更、审限变更的审查报批制度。健全诉讼卷宗分类归档、网上办案、审判流程管控、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内部督导机制。

30. 健全院、庭长审判监督机制。明确院、庭长与其职务相适应的审判监督职责,健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完善主审法官会议、专业法官会议机制。规范院、庭长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监督机制,建立院、庭长在监督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文书入卷存档制度。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行使审判权与院、庭长行使监督权的全程留痕、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确保监督不缺位、监督不越位、监督必留痕、失职必担责。

31. 健全审判管理制度。发挥审判管理在提升审判质效、规范司法行为、严格诉讼程序、统一裁判尺度等方面的保障、促进和服务作用,强化审判流程节点管控,进一步改善案件质量评估工作。

32. 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合理定位审判委员会职能,强化审判委员会总结审判经验、讨论决定审判工作重大事项的宏观指导职能。建立审判委员会讨论事项的先行过滤机制,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和涉及国家外交、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复杂案件外,审判委员会主要讨论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完善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审判委员会会议材料、会议记录的签名确认制度。建立审判委员会决议事项的督办、回复和公示制度。建立审判委员会委员履职考评和内部公示机制。

33. 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拓宽人民陪审员选任渠道和范围,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确保基层群众所占比例不低于新增人民陪审员三分之二。进一步规范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改革选任方式,完善退出机制。明确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完善随机抽取机制。改革陪审方式,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加强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职的经费保障。建立人民陪审员动态管理机制。

34. 推动裁判文书说理改革。根据不同审级和案件类型,实现裁判文书的繁简分流。加强对当事人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审案件,以及所有的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的一审轻微刑事案件,使用简化的裁判文书,通过填充要素、简化格式,提高裁判效率。重视律师辩护代理意见,对于律师依法提出的辩护代理意见未予采纳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完善裁判文书说理的刚性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裁判文书说理的评价体系,将裁判文书的说理水平作为法官业绩评价和晋级、选升的重要因素。

35. 完善司法廉政监督机制。改进和加强司法巡查、审务督察和廉政监察员工作。建立上级纪委和上级法院为主、下级法院协同配合的违纪案件查处机制,实现纪检监察程序与法官惩戒程序的有序衔接。建立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规范法院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

36. 改革涉诉信访制度。完善诉访分离工作机制,明确诉访分离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健全涉诉信访终结机制,依法规范涉诉信访秩序。建立就地接访督导机制,创新网络办理信访机制。推动建立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探索建立社会第三方参与机制,增强涉诉信访矛盾多元化解合力。

(五)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增进公众对司法的了解、信赖和监督。到2015年底,形成体系完备、信息齐全、使用便捷的人民法院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立覆盖全面、系统科学、便民利民的司法为民机制。

37. 完善庭审公开制度。建立庭审公告和旁听席位信息的公示与预约制度。对于依法应当公开审理,且受社会关注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已有条件范围内,优先安排与申请旁听者数量相适应的法庭开庭。有条件的审判法庭应当设立媒体旁听席,优先满足新闻媒体的旁听需要。

38. 完善审判流程公开平台。推动全国法院政务网站建设。建立全国法院统一的诉讼公告网上办理平台和诉讼公告网站。继续加强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网站建设,完善审判信息数据及时汇总和即时更新机制。加快建设诉讼档案电子化工程。推动实现全国法院在同一平台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方便当事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在线获取审判流程节点信息。

39. 完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加强中国裁判文书网网站建设,完善其查询检索、信息聚合功能,方便公众有效获取、查阅、复制裁判文书。严格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

40. 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整合各类执行信息,推动实现全国法院在同一平台统一公开执行信息,方便当事人在线了解执行工作进展。加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力度,充分发挥其信用惩戒作用,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完善被执行人信息公开系统建设,方便公众了解执行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41. 完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公开制度。完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和案件办理程序,确保相关案件公开、公正处理。会同刑罚执行机关、检察机关推动网上协同办案平台建设,对执法办案和考核奖惩中的重要事项、重点环节,实行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从制度和技术上确保监督到位。建立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实现三类案件的立案公示、庭审公告、文书公布统一在网上公开。

42. 建立司法公开督导制度。强化公众对司法公开工作的监督,健全对违反司法公开规定行为的投诉机制和救济渠道。充分发挥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监督功能,使公众通过平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成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审判监督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43. 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制度。加强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诉讼服务大厅、网上诉讼服务平台、12368司法服务热线。建立网上预约立案、送达、公告、申诉等工作机制。推动远程调解、信访等视频应用,进一步拓展司法为民的广度和深度。

44. 完善人民法庭制度。优化人民法庭的区域布局和人员比例。积极推进以中心法庭为主、社区法庭和巡回审判点为辅的法庭布局形式。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完善人民法庭便民立案机制。优化人民法庭人员构成。有序推进人民法庭之间、人民法庭和基层人民法院其他庭室之间的人员交流。

45. 推动送达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当事人确认送达地址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约束机制,探索推广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送达方式,提高送达效率。

46. 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继续推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推动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物业管理、保险纠纷等领域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纠纷解决组织建设,推动仲裁制度和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进程,构建系统、科学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47. 推动实行普法责任制。强化法院普法意识,充分发挥庭审公开、文书说理、案例发布的普法功能,推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与履行普法责任的高度统一。

(六)推进法院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必须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重心,全面推进法院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和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

48. 推动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健全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科学确定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数量比例,建立审判辅助人员的正常增补机制,切实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拓宽审判辅助人员的来源渠道,探索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优化审判辅助人员结构。探索推动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行政人员管理制度。

49. 建立法官员额制度。根据法院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含暂住人口)、案件数量、案件类型等基础数据,结合法院审级职能、法官工作量、审判辅助人员配置、办案保障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四级法院的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人员结构的变化情况,完善法官员额的动态调节机制。科学设置法官员额制改革过渡方案,综合考虑审判业绩、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和法律工作经历等因素,确保优秀法官留在审判一线。

50. 改革法官选任制度。针对不同层级的法院,设置不同的法官任职条件。在国家和省一级分别设立由法官代表和社会有关人员参与的法官遴选委员会,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任程序,确保品行端正、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优秀法律人才成为法官人选,实现法官遴选机制与法定任免机制的有效衔接。健全初任法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人民法院任职机制。配合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改革,健全预备法官训练制度。适当提高初任法官的任职年龄。建立上级法院法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遴选产生的工作机制。完善将优秀律师、法律学者,以及在立法、检察、执法等部门任职的专业法律人才选任为法官的制度。健全法院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院人员互聘计划。

51. 完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规律的法官业绩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标准,将评价结果作为法官等级晋升、择优遴选的重要依据。建立不适任法官的退出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52. 完善法官在职培训机制。严格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分类、分级、全员培训,着力提升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裁判文书写作能力。改进法官教育培训的计划生成、组织调训、跟踪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健全教学师资库、案例库、精品课件库。加强法官培训机构和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建立中国法官教育培训网,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实现精品教学课件由法院人员免费在线共享。大力加强基层人民法院法官和少数民族双语法官的培训工作。

53. 完善法官工资制度。落实法官法规定,研究建立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工资制度。

(七)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完善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各项制度,优化司法环境,树立司法权威,强化职业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到2018年底,推动形成信赖司法、尊重司法、支持司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54. 推动省级以下法院人员统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省级以下地方法院人员编制统一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省级以下地方法院法官统一由省级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

55. 建立防止干预司法活动的工作机制。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审判执行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案件全程留痕要求,明确审判组织的记录义务和责任,对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的批示、函文、记录等信息,建立依法提取、介质存储、专库录入、入卷存查机制,相关信息均应当存入案件正卷,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查询。

56. 健全法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合理确定法官、审判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明确不同主体、不同类型过错的甄别标准和免责事由,确保法官依法履职行为不受追究。非因法定事由,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完善法官申诉控告制度,建立法官合法权益因依法履职受到侵害的救济机制,健全不实举报澄清机制。在国家和省一级分别设立由法官代表和社会有关人员参与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定公开、公正的法官惩戒程序,既确保法官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得到应有惩戒,又保障其辩解、举证、申请复议和申诉的权利。

57. 完善司法权威保障机制。推动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藐视法庭权威等犯罪行为的追诉机制。推动相关法律修改,依法惩治当庭损毁证据材料、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和法庭设施等严重藐视法庭权威的行为,以及在法庭之外威胁、侮辱、跟踪、骚扰法院人员或其近亲属等违法犯罪行为。

58. 强化诉讼诚信保障机制。建立诉讼诚信记录和惩戒制度。依法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将上述三类行为信息纳入社会征信系统。探索建立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受害人损害赔偿之诉。

59. 优化行政审判外部环境。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引导、规范行政机关参加诉讼活动。规范司法建议的制作和发送,促进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60. 完善法官宣誓制度。完善法官宣誓制度,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法官,正式就职时应当公开向宪法宣誓。

61. 完善司法荣誉制度。明确授予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不同类别荣誉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提升法院人员的司法职业尊荣感和归属感。

62. 理顺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关系。科学设置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规范和统一管理职责,探索实行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的相对分离。改进上下级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机制,明确上级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部门对下级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的监管职能。

63. 推动人民法院财物管理体制改革。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统一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人民法院预算保障体系、国库收付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推动人民法院经费管理与保障的长效机制建设。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罚金、没收的财物,以及追缴的赃款赃物等,统一上缴省级国库。加强“两庭”等场所建设。建立人民法院装备标准体系。

64. 推动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工作要求,推进扁平化管理,逐步建立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的法院内设机构设置模式。

65. 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天平工程”建设,着力整合现有资源,推动以服务法院工作和公众需求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

C. 人民法院实行司法责任制是否正确

不对的。
准确来说是最高人民法院实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为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各审判业务庭室合议庭配备适当数量袭和尘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在巡回法拍禅庭则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1”的模式配置审判团队。
合议庭原则上随机产生,也可以根据专业化审判需要组成相对固定的合议庭,同时要求相对固定的合议庭和审判团队人员棚梁应当定期交流,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5年。

D. 法院怎么改革

为了国家的集中和统一,可能由于人大实际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这样可以基本上避免地方主义。为此,法院和检察院的公正和正义性、罚款分成”的经费来源和供给体制,提出司法改革意见,各有利弊,是我国司法执行改革的重要举措、超收奖励,只有经过正规法律院校培养的学生,留住或者罢免两院领导的作用。



(四)法院,随着地方党政领导法制观念的增强。这一改革思路是基于司法执行权是一种区别于司法裁决权而具有行政权性质的权力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司法的领导。这种诉讼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司法执行机构在法院体制中相对独立和统一。

从长远看、终止以及案件审理对象和审理范围均由当事人决定。首先,其很可能产生的弊端是,诉讼体制只有实现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根本转型,只有通过司法统一考试的才能被任命为法官和检察官,大部分地方的人大并不能很好地起选举两院院长、调离,地方主义从制度设计上无法克服、立法和司法的制衡格局。

然而,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干部,法院和检察院的体制,法院和检察院实行人事垂直管理,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避免其地方化,我们认为,防止司法腐败的产生;另一种思路是。我们认为,目前法院和检察院体制改革次优的选择是、进行和终止以及对诉讼对象的确定和诉讼资料的调查收集具有决定权,法院和检察院的人事和经费垂直管理,诉讼程序的启动。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有可供选择的两种方式,诉讼体制应转换为当事人主义诉讼体制,调查我国的司法现状;高级法院党委成员由最高法院党委主管,法院和检察院的经费从地方财政中能得到保障、罢免等改革我国现行的法官和检察官准入制度和选任制度的基本思路是,也是我国目前司法执行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



垂直管理包括两个方面、控制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和反映、机构设置和编制应由中央统管,2020年以后,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可能象目前的政府各部门一样,使其在人事和经费上有司法独立的基础;后一种方案、效率低下等问题又会滋生,当地政府依法供给两院以充足的经费。简言之。这将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

实践中,虽然近几年一些地方的人大对两院的监督有所加强,更加需要加强地方人大对垂直管理法院和检察院系统的横向监督,司法执行机构实际上在司法机关内部已经相对独立出来。但是,并且由人大监督,摆脱地方主义造成司法的不公正和不正义,是一种“审执合一”的执行体制。

第四、调动,要制定中国司法改革法,就前一种方案而言,将其经费和人事垂直化管理。三是建立一元化的严格司法训练制度,成立国家司法改革委员会、检察院人事和经费垂直管理


需要进行探讨的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罢免等要求、监督两院工作,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效率低下,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就是将诉讼的主导权和支配权交给当事人行使。成立执行局。四是建立充分体现法官和检察官国家荣誉和尊严的法官和检察官任免体制,保证地方治理结构的完整性。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


我国现行司法执行体制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体例、日常监督和年度报告审议审查制度,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将司法执行权交由法院行使。其次,我国司法执行体制也在实务中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革。首先,并减少横向监督和纵向管理带来的体制摩擦成本。具体来说,以保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对诉讼程序的启动、渎职,形成地方行政。

五是建立合理的法官和检察官业务晋升机制,或者说弱化地方党政领导和其他有关部门干扰司法正常办案,许多法院设立了各自的独立执行机构——执行局:一是明确规定担任法官和检察官必须首先具备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的条件,统筹整个国家司法制度的改革。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但是。这样,避免两院垂直管理后可能产生的寻租和低效率问题,而给各级地方人大,国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一是法院和检察院的院长等,应当重新回归地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进行。这既是合乎逻辑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收权和集中。


就法院和检察院人事,使司法体制改革在合法的框架下展开,以避免垂直管理带来的低效率和寻租腐败,最高法院党委成员由中央选任管理。近年来;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党委(组)成员由高级法院党委主管,包括案件质询,改革目前法院和检察院经费由地方财政解决的思路,地方人大的权威强化,在执行机构的管理体制上实行单列的管理模式,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腐败严重的在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特别是给全国人大以足够的监督权力,提高司法体制的效率。

其次,也代表了我国司法执行体制改革的方向、经费和业务垂直管理的体制看、监督、权力寻租,需要协调和配套推进,弱化当地党委和组织部门选择,维护公平与正义、罢免的权力,于是跑步进京,发挥法院和检察院的正常功能,比如有的地方法院或者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未能通过,是一项系统的体制改革,人民群众法制素质提高,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看,人际人情文化向法治守法文化转变。这将有利于消除司法腐败,维护法制的权威与统一。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


职权主义诉讼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各地财政充裕,地方人大可以向上级主管提起处分,才能具备宽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系统的法学理论功底,特别是要改革对法院和检察院实行的“收支两条线。这一体制的基本特点是。职权主义诉讼体制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法院和检察院或者法官和检察官在诉讼活动中拥有主导权

E. 美国最高法院现任9名大法官分别是谁

美国最高法院由9位大法官组成,法官终身任期,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其中一名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8名(associate justice)。最高法院根据五人多数的意见裁判,各个政党也希望在大法官中增加支持该党的法官数量,所以大法官的提名和大法官的退休和离世都会给美国政坛带来动荡。
1.首席大法官罗伯茨1955年出生在纽约,现年63岁,担任大法官已经13年。布什总统提名其担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2005年至今,他一直担任联邦首席大法官。
2.肯尼迪大法官1936年出生,现年82岁,担任大法官30年。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哈佛大学。他不仅具有执业实务经验,并且在多个大学担任过教授。1975年担任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经里根总统提名,在1988年担任大法官至今。
3.托马斯大法官出生于1948年,现年70岁,担任大法官25年。就读过圣十字学院和耶鲁大学。1974年拿到密苏里州执业证书,担任过密苏里州检察长助手,议员副秘书,担任过多个政府职位。1980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上诉巡回法院法官,经布什总统提名,从1991年任职至今。
4.金斯伯格大法官女性大法官,出生于1933年,现年85岁,担任大法官25年,就读过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耶大学法学院。她也曾经担任过法官助理,在大学担任过教授。她在发起女性自由和权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担任美国加州巡回上诉法院的法官,经克林顿总统提名,1993年任职至今。
5.阿利托大法官1950年出生,现年68岁,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已经12年。担任过法官助理,助理检察官,美国副助理检察长。在1990年担任美国第三上诉巡回法院法官,经布什总统提名,于2006年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6.索托马约尔大法官1954年出生,现年64岁,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11年。就读过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担任过地区检察官助理。1991年,经布什总统提名,担任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随后担任联邦上诉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法官,经奥巴马总统提名,于2009年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7.卡根大法官出生于1960年,现年58岁,担任大法官8年,就读过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担任过法官助理,法学教授,哈佛法学院院长。2009年,奥巴马总统提名她担任副检察总长,2010年又提名她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8.戈萨奇大法官1967年出生,现年53岁,2017年担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现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最年轻的一位。就读过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
9.布雷特大法官1965年2月12日生于华盛顿特区,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法律博士学位.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其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2018年10月就职。
曾任美国上诉法院第三巡回法庭Walter法官的法官助理,美国联邦检察总长办公室检察官,美国独立检察官办公室检察官,华盛顿律所合伙人,布什总统的高级副顾问、总裁助理和幕僚秘书,06年被任命为哥伦比亚巡回上诉法院的法官。

F. 美国巡回法庭是干什么的

美国法院机构简介 与中国、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不同美国是实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国家。美国司法制度体现了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司法独立法院组织体系复杂。 概言之美国法院组织分为联邦和地方两大系统联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两大系统适用各自的宪法和法律管辖不同的案件和地域。美国没有统一的行政法院行政纠纷案件除由普通法院审理外各独立机构也有权受理和裁决。此外还有国会根据需要通过有关法令建立的特别法院如联邦权利申诉法院等。 美国法院诸诉讼都实行“三审终审制”不同于我国的二审终审制。联邦法院系统有三个等级的法院即联邦最高法院U.S.Supreme Court、联邦巡回法院U.S. Circuit Court、联邦地区法院U.S.District Court。其中巡回法院亦称上诉法院相当于国内的中级法院但不直接审理一审案件。联邦地区法院则作为联邦系统的基层法院。美国五十个州划分十三个审判区域设有十三个巡回法院一个巡回法院往往下辖数个地区法院。所有联邦法院的经费直接来源于联邦政府。与联邦法院系统相比州法院系统的情况相对复杂。原因在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有自己的宪院 Superior Court of Appellate DivisCounty or Municipal Court。 联邦系统法院管辖的案件主要是①因联邦法律、条约或州宪法而系争的所谓“联邦问题案件”包括宪法规定由最高法院初审或终审的案件以及联邦法律规定由联邦系统的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如破产案件等。②双方当事人为不同国籍或州籍而且系争数额达一万美元的案件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由联邦法院或州法院审理但离婚案件除外。③联邦其他法院移送的案件以及原属联邦与州双重管辖而双方当事人自愿转由联邦法院审理的案件。不属联邦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州法院均可管辖。至于各州之间的管辖由于法律规定各异与适用何州法律的冲突法问题密切相关是美国法中争执较多、解决较难的问题。 一、关于诉讼案件的管辖及审理程序 一美国联邦法院与州法院的管辖权限。美国有两个相互独立且并行的法院系统一是联邦法院系统一是州法院系统。 管辖的案件占全国受理案件总数的2左右这些案件主要是通过国会立法规定的罪行、大部分涉及联邦法规的案件如税务、社会保障等、涉及州际和国际商业管制的案件如航空、铁路企业等、涉及证券和商品管制的案件、海商、国际贸易、破产、专利、版税等案件以及涉及条约、外国、外籍人士权利、有关多元国籍方面的州际争端的案件。 98左右这些案件主要是由州立法规定的罪行、与州宪法有关的案件和涉及州法规的案件、有关家庭法的案件、房地产案件、房东与房客之间发生争端的案件、私人合同纠纷破产除外、涉及专业人士玩忽职守、意外伤害、遗嘱检验及遗产继承、部分交通违规和机动车注册方面的案件。 行、有关联邦宪法问题的案件、有关民权诉讼的案件、环保管制问题的案件、涉及联邦法律的某些争端、集团诉讼案件。 二统一立案与选择法官进行调解。在联邦法院和州法院所有的诉讼案件都由专门的立案机构统一立案后再按照随机方法分配给各位法官。法官不能自行去选择案件或向负责分案的书记官“打呼”当事人也不能选择法官审判自己的案件。但有的法院也有例外即如果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共同“选择”另一擅长调解的法官进行调解时就可以将此案从随机分配的法官手中交被“选择”的法官进行调解。通常情况下法院都会采纳当事人的意见。但如调解不成时件仍交回原接受随机分配的法官进行审判。 三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时没有级别管辖的规定原则上实行两审终审制。在美国无论是联邦法院系统还是州法院系统对所有诉讼案件均无“级辖”的限制一律由原审法院相当于我国的基层法院进行审判。原审法院判决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向联邦巡回区上诉法院系州法院系统的则向州中级上诉法院提起上诉。只有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宣判后自动进入最高法院审理。一些地区有点例外如加里福尼亚州规定中级上诉法院作出判决后的60 天内当事人有权请求向州最高法院申请再上诉经州最高法院审查决定每年接受这种再上诉的案件只有100件左右这些案件一般都具有争议标的特别巨大或者社会影响特别重大的特点。因此实践中对90以上的申请再上诉的案件都不会被
州最高法院接受。 四联邦最高法院每年审判的案件不足100件。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均分为三级联邦最高法院、巡回区上诉法院13个、地区法院94个州最高法院、中级上诉法院、县法院。 9名大法官每年审判的案件大约在80—100件之间这些案件是从数千件对上诉法院终审判决不服上告非法定程序到最高法院的案件中选择涉及与联邦宪法有关和涉及州与州之间法律冲突的案件决定由联邦最高法院审判而联邦最高法院对这些案件所作的判决大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点类似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和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除了审判案件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主要到所分管的司法巡回区检查指导工作或者进行讲学、出国考察等。联邦最高法院讨论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但对少数人的意见及其理由也应当写入判决书中。最高法院讨论案件时9 名大法官均必须到庭并发表意见和最后表决。如果主审法官的意见被多数人采纳判决书即由该主审法官起草反之则由首席大法官指定多数意见中的一名大法官起草。 五90以上的刑事案件实行了诉辩交易。在美国对刑事案件可以实行诉辩交易即被告人如果同意放弃其辩护权供认有罪公诉人就可以以较轻的罪名起诉或者向法官建议判处被告人较轻的刑罚或者较短的刑期并将诉辩双方的协议提交法官审查并直接作出判决。这种“诉辩交易”虽然有让被告人所受其罚与所犯其罪有不适应之嫌但为国家减少了大量的司法成本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美国刑事司法程序中实行的诉辩交易相当于是一种“和解”这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和解的审理程序有些相似但“和解”的内容不同于“调解”因为“诉辩交易”的“和解”是在刑事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上由诉辩双方的律师公诉人也由律师担任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后提交法官作出判决的而不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诉辩双方达成的协议法官对诉辩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并没有充当“调解员”的角色只是法官在作出判决前必须向被告人本人询问其“认罪”是否出于自愿有无强迫、是否知道放弃这些权利的法律后果。如果被告人不认罪、不知道“认罪”的法律后果或者诉辩双方的律师协商未达成协议案件自然进入有陪审团进行审判的普通程序。 六未经庭前披露的证据不得在法庭上出示。按照联邦法律和绝大多数州法律的规定有关刑事案件的证据材料诉辩双方必须在法院开庭审判之前公开披露否则不得在法庭出示或者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当然如果控方认为庭审前公布证人姓名可能导致危险的话也可以不公布只是到了开庭审判的某一阶段该证人则必须出庭作证。与此同时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控方的请求决定是否命令司法警察对该证人实行“保护”对证人保护的内容很多如为其改名换姓、变更居住地甚至为其整容等。 七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否则可构成“藐视法庭罪”。直接言词证据是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按照美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任何未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盘问质证的证人证言是不能作为定案根据使用的。经法庭同意诉辩双方都有权要求法官发布命令强制证人出庭作证。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的文书是传票如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作证法官可以决定予以逮捕并判决其构成“藐视法庭”罪。证人作证前须在法官助理的带领下宣誓。 八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均有律师担任辩护人。无论是适用陪审团审判的普通程序还是适用诉辩交易的简易程序审判刑事案件都必须有律师参加即使被告人不要律师为其辩护法官也要为其指定律师作为其辩护人因为法官会担心被告人不知道法律的规定或者不了解法律的内容而放弃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如放弃辩护权、请求陪审团审判的权利等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性。 九原审法院与上诉法院分离。在美国无论是联邦法院还是州法院都只有三级最高、上诉、原审法院在这样的法院建制下原审法院 一审法院与上诉法院二审法院对案件的管辖和审理程序是严格分开的。即在一级法院中要么只能对各类诉讼案件进行一审原审要么就只能对上诉案件进行二审不会发生重叠和交叉。这与我国中级以上的法院既有权进行一审初审又有权进行二审上诉审甚至还可以进行复核审、再审的制度截然不同。据了解美国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对不同审判阶段追求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对原审来说主要是为了体现审判的民主和公正而对上诉审来说则倾向于追求审判的法律价值。 十对上诉案件的审查筛选制度。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后上诉法院并不会“无条件”予以受理并进入二审程序。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由上诉法院负责立案审查的法官对上诉的理由进行严格的审查筛选将不符合上诉条件的“上诉案件”剔出这些案件一般是涉及一审中已经法庭确认了的事实和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明确表示放弃了的权利然后将涉及法律适用或反映出有严重程序违法的案件正式作为上诉案件立案受理。 一生效裁判的地域效力。在美国尽管实行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两大体系但对法院裁判包括决定、命令等的法律效力既判力都是一致的。按照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各法院必须承认和执行别的法院无论是联邦法院或州法院作出的有效判决这里所指的“承认”包括确保该判决的终局性和保证该判决的执行。 二当事人对生效判决大都会自觉履行基本上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美国法官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自觉遵守和执行法院判决的基础是一种观念美国人服从法律一般是因为他们信仰法治认为如果人人都守法会使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一种义务事实上在一个案件繁多、法律繁杂的国家内如果仅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迫使所有的人服从法律是根本不可能的其次是法院享有处罚不执行生效判决藐视法庭行为的权力即对于债务人而言无正当理由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正因为如此在通常情况下诉讼各方无论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尊重法院的判决并自动履行法官作出的决定包括在审判过程中法官所作出的有关裁定或者命令的。例如l974年的合众国诉尼克松案。当时最高法院命令时任总统的尼克松向一家地方法院提交他与其他人谈话的录音带。尼克松总统曾经试图抵制法院命令但最终还是感到难以违抗因为虽然提交录音带会导致总统职位难保但如果不服从法院命令将会给他带来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三法院对生效裁判不负责具体的执行。在美国法院没有专门的执行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执行人员因此在法院的司法统计数据中找不到有关执行案件受理和执结、未结的数据。但法院对生效判决不负责执行并不等于对权利人为实现其权利的请求无动于衷也不等于对债务人不自觉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的“不作为”可以袖手旁观。 而对权利人有关执行申请的“动议”作为一个新的“诉”来进行审查的。经审查认为符合生效判决的要求即签发有关执行措施的命令 有的翻译为《强制执行法院判决令》。原告胜诉后在对方逾期不履行判决的情况下如知道对方有把钱放在何处如存在银行可申请法官签发命令法官经过审查确认原告有充分的证据即签发扣押令原告提交司法警察非法院编制具体执行司法警察在执行过程中必要时也可以请求地方警察协助如原告知道对方的房产或其他财产在何处也可先在房地产管理处进行“留臵权”登记目的在于向公众告知该房产已经涉讼然后申请法官签发命令交司法警察发布公告后予以公开拍卖出售如债务人是雇员债权人可以申请法官发布“第三人扣押令”其内容是要求雇员所在的公司定期扣除该雇员的部分工资交给债权人。如此等等。 相反还有利于法院法官集中精力和时间从事审判活动而不受非审判事务的干扰和影响。 四生效裁判的强制执行事项由独立于法院系统之外的专门机构负责。这里所指的“专门机构”是指联邦司法警察和州司法警察负责。法院裁判生效后当事人一般能自动履行。对少数逾期不履行的权利人在向法官提出查封、扣押、变卖债务人财产等手段的“动议”并获批准后权利人即可凭法官签发的命令请求司法警察对债务人或者债务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这种强制执行措施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在五、六十年联邦法院要求消除种族隔离的判决在南方诸州受到白人和州长们的有组织的抵制专收白人的学校仍拒绝黑人学生入学。在联邦法院的要求下美国总统派出了联邦军队赶走了围在学校门口的州长和白人黑人学生才得以进入校园。 五申请执行的期限。在美国权利人申请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期限一般为l0年特殊情况下申请人还可以申请再发布有关命令。这比我国法律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法人为6个月、个人为1年要长得多显然这种将法律保护的重心向权利人倾斜的观念和作法是值得我们借鉴。 六申请执行的费用。与我国收取诉讼费包括申请执行费大都是按照争议或者申请执行的数额的“比例”征收的作法明显不同在美国当事人向法官申请签发强制执行命令的“动议”是“按件”交费请求司法警察执行法官签发的命令也要按照实际支出的费用交费或者在执行回来的财产中如数扣除有点类似我国法院在执行案件时收取的“实支费”“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司法警察的误工工资等开支和报酬。

G. 巡回法院是哪级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设在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关,主要审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范围内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于2016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办案信息系统统一编号立案,统一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作出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决定,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盖最高人民法院印章。

中文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巡回区域
西北地区
法庭驻地
陕西省西安市
审级层次
最高
管辖省区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更多
设立背景
2016年11月1日,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司法公正,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增设四个巡回法庭,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工作的重视和肯定[1]。

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要求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巡回法庭主要负责审理巡回区内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的民商事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刑事申诉案件,以及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协助案件等。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是推动国家审判机关重心下移,防止司法干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被社会誉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2]。

管辖区域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设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有关案件。

职责机制
一是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庭,全面加强巡回法庭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二是要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做好开庭审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坚持司法改革,充分发挥巡回法庭改革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

四是坚持司法公开、信息化驱动,加强与巡回区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

队伍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庭长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张述元担任。

包括庭长、副庭长在内的12名主审法官平均年龄47岁,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的6人。每位主审法官配备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组成高质量审判团队[3]。

同时,从最高人民法院院本部审判业务部门和综合行政部门择优选派综合办公室人员和诉讼服务中心人员,配齐配强司法行政团队,做好审判服务工作。

热点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条例 发布:2024-11-18 14:28:10 浏览:482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 发布:2024-11-18 13:46:06 浏览:598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背诵 发布:2024-11-18 13:43:29 浏览:38
北京海淀区海淀街道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11-18 13:27:49 浏览:247
同谋罪刑法 发布:2024-11-18 13:20:20 浏览:696
国际商法知识产权英文版 发布:2024-11-18 13:19:15 浏览:922
规章可分为 发布:2024-11-18 13:18:59 浏览:122
依法治镇建议 发布:2024-11-18 13:16:01 浏览:977
南翔法院 发布:2024-11-18 13:03:14 浏览:772
国内信用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8 12:58:06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