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的权益保障

法官的权益保障

发布时间: 2023-05-18 12:25:13

法官如何保障司法公正

我们每一位法官都要通过公正的司法审判与裁决,使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从而使正义之光普照大地,沁入每个公民的心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和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些年,一些司法个案因其强烈的价值冲突迅速点燃了舆论之火,最终殃及司法权威。备受公众瞩目的“劝阻吸烟猝死案”以及山东“辱母案”就是如此。虽然两起案件最终都得以改判,也赢得了公众的广泛称赞,但留下的思考空间仍然很大。有人说,两起案件改判充分说明了审级职能的良好运作,正义必须有程序作为保障才得以实现。这样的说法在法律人的认知中当然没有问题。但可惜,社会生活逻辑并不是法律逻辑。或许在公众的眼里,此时的二审改判充其量也只是被公众批判后的“亡羊补牢”,刻上了舆论压力使然的印象。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象并逐步赢得公众的信任,时间的量度是必需的,但除了时间,我们还必须时时追问自己:作为法官如何让公众在个案中体会到正义,让判决呈现情理法的交融统一;我们有何种制度设计,保证在一些复杂而尖锐的领域,让司法的判断更加符合公众的一般期待?
法官必须理解司法裁判在当代的特殊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责任义务、规则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提出,突显其立足当下的重大意义。从当前来看,虽然国家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社会主体的规则意识缺失实质上成为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这种界限意识的模糊大致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个体之间权利冲突不断加剧,反映的是个体与个体界限意识的模糊。
第二,
个体公德观念的缺乏,反映了个体与社会界限意识的模糊。
第三,
部分人员对国家与个体公私界限意识的模糊。司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驾护航者,其在当代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通过法律适用确立规则,树立公民的边界意识。权利与自由本身并非一己之私,而是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由此也使得权利与自由具有了社会属性,此时的界限之争就容易引发社会利益之争,外加多元化社会价值泛滥特点,使得司法机关在界限的确立上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强烈的批判。
但是不论如何,充分认识司法裁判在当代、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这一特殊使命,我们才能在宏观和微观双向层面上把握好裁判的价值选择和方向。只有意识到界限问题的敏感和价值冲突,才能在司法裁决中时刻提示自己如何矫正自己的个体认知而使裁判契合普遍的价值观念。
让制度设计保障司法裁判功能的实现。公正的实现涉及复杂的认知。法官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取决于他自身的阅历和素养。我们不赞成相对主义的正义观念,但恐怕也必须承认,法官对法律、对社会的认知与其个体主观差异密切相关。我们既然要保障法官的依法独立裁判权,就应该容忍基于不同视角对同样案件的不同看法。那么,我们真正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二审审级监督职能如何良好发挥作用,而是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保障司法裁判中法律规范的目的得以正确的实现以及在个案中如何防止个体化的理解过分偏轨。
“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是本轮司法改革重要的方向,体现了中央对司法规律的深刻认知。但是,如何让审理者裁判好依旧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大问题。长期从事一线审判工作的法官都能够感觉到,繁重的审判工作让法官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个案研究的动力,强大的司法惯性,会让法官因循旧判,成为司法的“机械操作者”。一些个案被推上公众舆论风口很多情况下实属偶然。一旦被舆论炒作,法官此时才会具有“反省”意识,坚持或者矫正自己的惯性思维。这就提示我们,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保证案件特别是敏感案件的规范化裁判,防止认识偏差对于防范此类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依笔者浅见,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
强化对重大案件的流程跟踪。保证案件的审理程序、事实认定、拟裁判意见能够得到有效监督。
第二,
强化合议庭功能的发挥,确保合议庭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性。
第三,
着力在横纵双轴中完善法官会议制度的系统化结构。逐步强化法官会议的审议程序,通过制度设计将“他的事”转为“我的事”,从而避免“我的案件我负责,别人案件别人负责”的心态,真正提升法官会议的专业性和严肃性。今后可考虑将法官会议通过模块化置入法官个人的案件审判系统之中,作为业绩、考评的一部分归入法官的整个评价系统之中,有效促使法官会议成为保证案件质量、转换法官视野的有效手段。
注重法律思维和方法,让法律立足于现实生活。多年以来,对于法律思维和方法的专业化训练不论在教育的层面还是在实践的层面,笔者认为,都还有相当的不足。任何一门学科,从理论到实践,从科学的角度观察无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偏离基本的方法,制度预设的结果实现就会充满不确定性。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评价体系,并借语言予以表达。法律对行为的评价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体系,这种体系并不显现于语言的表面,往往深层于规范背后的法律体系之中。对法律的适用就是行为评价的制度落实。对法律的发现无疑就是要揭示出立法者的评价意图、评价顺位。从另一角度,法律均通过文字予以表达,而文字往往存在着一个“语义空间”。法官必须做的就是,在语义空间之内,选择那些对特定法条而言最恰当的含义。只有在法官解释确定语义并考虑规范体系,以及基于利益衡量对不确定法概念、一般条款的解释和价值补充后,才能适用于具体的案件。而对这些问题的把握,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和对法律基本适用方法的掌握。
当前,从笔者的个人感受观察,法官经常处于一种矛盾纠结的状态。法官希望所有裁判有法可依,追求理性的法律评判,愿意以三段论的演绎逻辑进行推理,但这些都有待法律方法的适用,方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当然,法律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真理体系。但是,它却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方向,让我们沿着合理性的路径无限趋向于公正的实现。法律思维和方法能够给司法提供了说明和批判的依据,让司法在多重价值观念中寻找契合的路径。因而,必须用法律方法将法律逻辑与现实生活逻辑连接起来,在法律解释中实现法律和现实生活的融合。
坚持法官的专业定力和公正裁决底线,让永恒的正义之光普照大地。司法与民意的冲突无法完全消弭,总有一些人基于自己的判断诉说自己的价值观念。我们既要看到这种“对抗”的永恒性,也要看到以己之力尽力消弭冲突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对冲突消弭的可能性不意味着盲目屈从外界压力,相反,对真知灼见坚守的那种“定力”往往可能引导普遍价值的回归,最终唤醒公众的记忆力。司法的特性就在于,法官追求法律的规范目的实现,判决着力于法律效果的理性叙事。这与基于感性、基于碎片化信息来源的公众判断有截然不同。既然如此,法官就必须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考虑利益的平衡,以消灭冲突为目的的迎合最终不但会使司法权威受到损害,更容易使法官丧失对正义与良知的洞见,左右摇摆,畏首畏尾。因而,法官必须要保持自己的专业定力,让通过专业技术控制的真正意义上的裁决,最终实现普世的公平正义。我们每一位法官都要通过公正的司法审判与裁决,使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从而使正义之光普照大地,沁入每个公民的心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和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❷ 我国法官应该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七条的规定,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二)审判案件必须以事段宏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四)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七)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上述法律是关于法官应当履行哪些义务的规定。人民法院的法官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但应当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还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相应的义务。
根据本条的规定,法官主要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法律的制定依据。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宪法赋予了人民法院审判权,作为行使审判权的法官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原则,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颂谈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官是国家司法权的具体运作者,是执法者,法官的这一特殊身份要求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审判活动,依法办案,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随意作出判决。因此,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法官履行职责的首要义务。
(二)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人民法院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必须在查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才能定案,这里的“事实”必须是法官以客观存在的、经过调查属实、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为依据,而不是靠主观想象、推测,甚至有所怀疑的所谓的“事实”。
(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这里的“诉讼参与人”是广义的,既包括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参与人”,即主要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也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参加人”,即主要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不同的诉讼、不同的诉讼阶段,诉讼参与人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贯穿整个诉讼过程的始终,如被告人的辩护权、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证人的出庭作证权、当事人的上诉权、反诉权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是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和保障公正审判的前提,是法官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
(四)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法官行使国家的审判权,是代表国家对案件进行审判,因此,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法官还代表国家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正当的合法权益。这里的自然人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公民;法人包括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其他组织包括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联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分支机构等。
(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这是对法官自身素质的要求。由于法官在案件的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案件的裁判权,因此,必须清正廉洁,不贪赃枉法,忠于职守,并且严格遵守审判纪律,恪守作为一名法官所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件在公正的情况下审理。新的法官法在本项中增加了“恪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是考虑法官不但要廉洁奉公,还要恪守作为法律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法官在审判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严格保守国家秘密是一名法官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根据法律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握樱册一律不公开审理。对于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知悉的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也应当严格按照审判纪律,不得随意散播。另外,法官还应当保守审判工作秘密,对于审理案件形成的内部意见,内部材料和不应当透露的其他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材料,一律不得泄露。
(七)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这里“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依照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要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人民法院进行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中也会涉及到某些法官;第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要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对于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有违背法律的地方,人民检察院有权提出纠正意见,进行法律监督;第三,法官的审判活动还要受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监督,对于人民法院审判活动违背法律规定,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有权提出意见;第四,法官的审判活动还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归根结底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其公正审判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监督不是代替法官办案,发现法官有违反法律的地方,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监督意见。
综上所述,你知道我国法官应该履行什么义务了吗!
法律依据
《法官法》第七条 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❸ 怎样才能保证每一位法官的审判都是公平和正义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办法保障,法官每一次审判都是绝对公平公正的,因为关于法律的公平性问题,审判的合理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界所讨论的,有争议的东西。任何一个法律他制定的时候,从完全信息的角度出发,他是公平合理的,但现实中不存在绝对的完全信息。

完全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因为就算是叫一个法学教授来,所以说就把张三叫来,他也不敢保证自己所经手的这个案件都是绝对的公平公正地了解他的信息,是完全的吗?法律的适用是唯一的吗?法官本身审判的时候没有任何遗漏的点吗?这些谁也不敢保证是绝对不会出问题的。所做的一切审判都是以信息有限为前提的,自然就不敢说能做到绝对的公平。

❹ 法官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

法官的职责有依法的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是进行独任审判的案件;同时还有其它所规定的职责;对于法官司的义务有严格的遵守宪法和法律,再者就是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的工作、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五条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
(二)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让庆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八条法官享有下列权利:
(一)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
(二)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四)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五)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六)参加培训;
(七)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八)辞职。
第九条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差兆;
(二)年满二十三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坦敬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综合上面所说的,法官是依法可以判决案件的审判人员,而且在自己的职责中也应该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条款来进行处理,尽可能以最大的权益保障公民的利益,只要给出的判决结果合理、合法那么就算是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如果在审判中有任何的差错,那么也是会承担法律的责任。

❺ 为什么法官还必须保护那些立法者认为值得保护的总体利益”

法官必须保护那些立辩友竖法者认为值得保护的总体利益,是因为法官作为司法机关的一员,其职责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官必须遵守法律,尊重立法者的意愿,他们认为携大值得保护的总体利益,就是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告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同时,法官也要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其他社会公共利益,以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法官必须保护那些立法者认为值得保护的总体利益,以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❻ 法官的权利

法律分析:法官应当是独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权,具有当然的裁判权威的第三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十一条 法官享有下列权利:

(一)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调离、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履行法官职责应当享有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待遇;

(四)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五)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❼ 法官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掣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
(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
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对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七)通过依法办理案件以案释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任职条件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者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其他相应学位,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六)从事法律工作满五年。其中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学位,或者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从事法律工作的年限可以分别放宽至四年、三年
(七)初任法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适用前款第五项规定的学历条件确有困难的地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将担任法官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本科毕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八条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
(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

❽ 法官身份保障制度

法律分析:1.法官的身份保障。法官的身份需要保障,是由司法的公正与独立原则和法官职位的稳定性要求决定的。2.法官的经济保障。法官的经济保障是指法官在职和退休后的物质待遇受到法律保障。如果法官的经济地位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则可能导致法官为物欲所动,产生司法腐败,破坏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高素质法官队伍建设,加强对法官的管理和监督,维护法官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司法公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❾ 法官身份保障制度

法律分析:司法独立和公正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使法官不致因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而受人身、财产乃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贬损。现代法官保障制度应包括身份保障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保障法官权利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法官法第八条和公务员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法官享有的权利应当予以充分保障,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通过有效工作,切实维护法官依法履行职责时享有的各项权利。

第二条 保障法官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法官依法审判案件不受干涉,对干涉者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予以处理或者处分的司法建议。

第三条 保障法官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

热点内容
劳动法企业如何辞退职工 发布:2025-01-14 00:42:44 浏览:520
政府出具证明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3 23:49:18 浏览:957
法院馨华园 发布:2025-01-13 23:31:48 浏览:389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论文 发布:2025-01-13 23:06:30 浏览:247
计件工资劳动法最新 发布:2025-01-13 22:57:56 浏览:945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发布:2025-01-13 21:59:53 浏览:403
梦见自己当了法官 发布:2025-01-13 21:29:12 浏览:853
根据反补贴条例 发布:2025-01-13 21:17:25 浏览:597
酒店总经办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3 21:06:14 浏览:973
法院驻场外包 发布:2025-01-13 20:58:10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