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武常桂

法院武常桂

发布时间: 2023-07-02 17:26:09

❶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就业

你的这个分数一志愿填报应该可以,这几年学校扩招了。属于专科批次,今年没有专科一批和二批之分了,合并了。学校管理很严格,警务化的管理,学风很好,起码不会浪费了三年时间。省司法厅和公安厅对就业有一些政策支持,以下是近两年部分毕业生就业的情况:
2010、2011年部分毕业生就业岗位一览(持续更新中)
姓名 年级 专业 就业单位 接收单位性质
王晨 2008级 司法警务 济阳县公安局 公务员
李振强 2008级 司法警务 沈阳铁路公安局图们铁路公安处和龙车站公安派出所 公务员
吴超 2008级 司法警务 济南铁路公安 公务员
王琦 2008级 司法警务 沈阳铁路公安局 公务员
乔士倩 2008级 司法警务 沈阳铁路公安局 公务员
李法辉 2008级 司法警务 沈阳铁路公安局 公务员
何业 2008级 司法警务 鄄城公安局 事业编
李涛 2008级 司法警务 鄄城公安局 事业编
苏冉冉 2008级 司法警务 鄄城公安局 事业编
郭雪鹏 2008级 司法警务 鄄城公安局 事业编
郭智 2008级 司法警务 鄄城公安局 事业编
周盼 2008级 司法警务 鄄城公安局 事业编
李鹏 2008级 司法警务 临朐公安局事业编 事业编
李宾 2008级 司法警务 当兵 当兵
聂滨滨 2008级 司法警务 当兵 当兵
翟亚宁 2008级 司法警务 当兵 当兵
李雪洁 2008级 司法警务 政法干警 公务员
姚明宽 2008级 司法警务 政法干警 公务员
邱守潭 2008级 司法警务 政法干警 公务员
王飞飞 2008级 司法警务 政法干警 公务员
陈琪 2008级 司法警务 新泰市人民法院 聘任制
冯文兆 2008级 司法警务 临朐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 聘任制
高承亮 2008级 司法警务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 聘任制
高赛 2008级 司法警务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 聘任制
葛蔓 2008级 司法警务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 聘任制
刘铁军 2008级 司法警务 海阳公安局刑警大队 聘任制
孙珊珊 2008级 司法警务 山东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威海培训中心 聘任制
徐晓芳 2008级 司法警务 青岛市金诚法律服务所 聘任制
岳甜甜 2008级 司法警务 潍坊市奎文公安局 聘任制
陈楠 2008级 司法警务 潍坊奎文法院 聘任制
邱超 2008级 司法警务 潍坊派出所 聘任制
刘怡汝 2008级 司法警务 蓬莱派出所 聘任制
徐伟 2008级 刑事执行 济南铁路公安 公务员
肖迪胜 2008级 刑事执行 无棣县法院事业编 事业编
李帅 2008级 刑事执行 政法干警 公务员
崔守成 2008级 刑事执行 政法干警 公务员
李俊杉 2008级 刑事执行 政法干警 公务员
朱凯 2008级 刑事执行 政法干警 公务员
张长龙 2008级 刑事执行 当兵 当兵
梁守聪 2008级 刑事执行 当兵 当兵
耿国宝 2008级 刑事执行 当兵 当兵
杨楠 2008级 刑事执行 山东经济学院研究生 考研
丁明亮 2008级 刑事执行 济南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天桥分公司 聘任制
方艳菊 2008级 刑事执行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 聘任制
曲相龙 2008级 刑事执行 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聘任制
王猛 2008级 刑事执行 章丘市人民法院 聘任制
郑杜飞 2008级 刑事执行 北京邦盛律师事务所济南分所(于2011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聘任制
郭鑫 2008级 监狱管理 安徽监狱管理局 公务员
钟涛 2008级 监狱管理 安徽监狱管理局 公务员
房路璐 2008级 劳教管理 沈阳铁路公安 公务员
杨晓通 2008级 监狱管理 新疆监狱管理局 公务员
郭桂杰 2008级 监狱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刘蕾蕾 2008级 监狱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禇金阁 2008级 劳教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崔淑颖 2008级 劳教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王珏 2008级 劳教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房体洲 2008级 劳教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郭庆 2008级 劳教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侯倩 2008级 劳教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林歆 2008级 劳教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盛晓婷 2008级 劳教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邰海军 2008级 监狱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王秀芝 2008级 监狱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辛晓雪 2008级 监狱管理 菏泽市鄄城县公安局 事业编制
朱衍勇 2008级 劳教管理 临朐公安局事业编 事业编制
刘蒙 2008级 劳教管理 临朐公安局事业编 事业编制
项茂刚 2008级 劳教管理 市中区三支一扶 大学生村官
胡可红 2008级 劳教管理 济南市济阳县回河镇政府 大学生村官
齐鲁 2008级 监狱管理 西部志愿服务计划(新疆) 西部志愿者
刘栋 2008级 监狱管理 青岛武警 当兵
王涛 2008级 劳教管理 司法考试通过
刘博正 2008级 劳教管理 济南市科院路派出所 聘任制
马汶鑫 2008级 劳教管理 济南市科院路派出所 聘任制
徐可昕 2008级 劳教管理 东营市河口区法院 聘任制
于辰辉 2008级 劳教管理 东营市河口区法院 聘任制
张荣 2008级 劳教管理 菏泽消防支队 聘任制
宋志斌 2008级 劳教管理 济南市天桥区法院 聘任制
艾超 2008级 劳教管理 亿科商贸有限公司 聘任制
梁学利 2008级 劳教管理 济南市拘留所 聘任制
李慧敏 2008级 劳教管理 临沂莒南县法院 聘任制
于常臻 2008级 劳教管理 威海市公安局巡警队 聘任制
史超 2008级 劳教管理 个人创业 聘任制
张晗 2008级 劳教管理 山东嘉祥县公安局 聘任制
李盛昌 2008级 劳教管理 济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聘任制
赵晓亮 2007级 监狱管理 河南省第一监狱 公务员
崔钟宇 2007级 监狱管理 济南铁路公安 公务员
李鹏 2007级 监狱管理 济南铁路公安 公务员
陈强 2007级 监狱管理 济南商河县公安局 公务员
孙允泉 2007级 监狱管理 吉林长春监狱 公务员
刘桐如 2007级 劳教管理 辽宁省劳教所 公务员
李珂 2007级 监狱管理 滕州监狱(采用自考本科证书报考) 公务员
郑强 2007级 劳教管理 四川劳教所 公务员
周超 2007级 劳教管理 沈阳铁路公安 公务员
王进 2007级 监狱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陈川 2007级 监狱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李喜玲 2007级 监狱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赵振东 2007级 监狱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常文康 2007级 监狱管理 政法干警 公务员
马夏露 2007级 劳教管理 夏津县人事局 事业编
张小龙 2007级 监狱管理 平原公安局 事业编
殷文娟 2007级 监狱管理 肥城市建设局 事业编
于俊浩 2007级 监狱管理 荣成市公安局特警大队 事业编
穆潇 2007级 监狱管理 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生
刘静 2007级 劳教管理 山东科技大学 研究生
鲍琳 2007级 监狱管理 当兵
于永刚 2007级 监狱管理 当兵
丁风国 2007级 劳教管理 当兵
于落 2007级 劳教管理 当兵
刘蒙 2007级 劳教管理 当兵
于永刚 2007级 监狱管理 当兵
李超 2007级 司法警务 济南铁路公安 国家公务员
刘国飞 2007级 司法警务 济南铁路公安 国家公务员
李东 2007级 司法警务 沈阳铁路公安 国家公务员
李琳 2007级 司法警务 沈阳铁路公安 国家公务员
王言卿 2007级 司法警务 北墅监狱 地方公务员
陶强 2007级 司法警务 襄樊监狱 地方公务员
贾婧晴 2007级 司法警务 章丘市公安局 地方公务员
管华东 2007级 司法警务 河北法院 地方公务员
刘冰冰 2007级 司法警务 政法干警 地方公务员
郝海涛 2007级 司法警务 政法干警 地方公务员
吴昊等6人 2007级 司法警务 临朐县公安局 公安事业编
吕延斌等9人 2007级 司法警务 广饶县公安局 公安事业编
生东东等3人 2007级 司法警务 鄄城公安局 公安事业编

❷ 媒体与司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媒体自身活力的增强,审判公开原则的逐步落实以及司法腐败现象的较为严重,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媒体对司法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也日益显得复杂化。在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对有些涉及权力部门或地方豪强的个案的监督有助于司法权的公正行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司法的不公,但同时因我国的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尚处在一个较为无序的情况下,更引人注目的却是这两者关系上的紧张与不和谐。回过头来我们也必须看到,媒体与司法的终极关怀近乎于一致,都是围绕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归复与实现,都致力与我国的法治建设。那么如何让这两大社会力量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对中国这样一个法治建设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面都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显得相当重要。为此,当前媒体与司法界之间积极的关系要继续保持,不合理的方面要努力克服,同时无论是媒体界还是司法界都有必要借鉴国外有关这方面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我所用,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媒体与司法的相互关系涉及到社会生活中两种基本价值:新闻自由与公平审判,实践多称之为媒体监督与独立审判。两者之间既有内在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冲突和过分亲合的一面,笔者讨论的主要是对立冲突和过分亲合的一面,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及一些具体的表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及两者达到和谐统一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应该说传媒和司法、新闻自由和公平审判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一个恒久性问题,但在中国,它只是最近才在尖锐的程度上浮现于社会实践,并为人们所关注。他们既有冲突,又有内在的一致性。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也没有绝对的司法独立,平衡二者的关系是不断调整的过程。只有使之达到良性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媒体与司法各自的定义与定位
我们在讨论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时,必然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从法治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称之为媒体的新闻自由和法官的公平审判,从当今中国实践看,人们更习惯的是媒体监督和独立审判的提法。那么媒体和司法是怎么定义的又是如何定位的呢?
媒体一词是英文medium的中文翻译,它具有媒体、工具等意思,作为专有名词,它最早用于传播学领域,特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又称“传媒”即“传播媒介”。新闻媒体的功能主要有三项,一是宣传功能;二是引导功能;三是监督功能。我们在讨论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时可以看到使两者产生联系的主要功能应该是监督功能。
新闻自由在我国虽未见诸于宪法文字,但它以表达自由为根据,并且应该是表达自由的必然延伸。而媒体的舆论监督是表达自由和新闻自由发生作用的客观结果。媒体监督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媒体对司法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舆论监督来实现的。
公平审判是法律的正当程序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其基本含义是法官在做出裁判(如决定被告有罪或无罪)时,应该处于公正无偏的立场,不应受到法庭外的力量、信息或在审判中未予承认的依据影响。在司法方面,中国宪法规定的是独立审判,即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审判最终也是为了达到公平审判的目的,在民主法治的国家,公平审判是法官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所在,是法官必然的价值追求。
两者内在的一致性
(一)两者价值追求的统一性
司法与媒体的最终价值都在于追求社会公正。司法通过依靠公众同意的公共准则——法律来解决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以追求法律上的公正;媒体则通过激发公众内心的价值标准——道德来评判是非,批评侵犯者的侵犯行为,以追求道德上的公正。正是由于司法与媒体能统一于公正这一价值目标,因而各法治国家均将司法独立与传媒自由作为基本价值予以肯定。
(二)司法需要传媒介入
首先,从制度设计考虑,媒体监督是遏制腐败的有力武器;原因是,由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对权力加以制约。但这种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设计有一致命缺陷:一旦掌权者进行权权交易,就会出现“官官相护”的局面,人民只能被当权者玩弄于股掌之间,为此,还需要依赖另一种监督模式,即广泛的公开的社会舆论监督,借此寻找一种终极控制权。媒体监督虽然是一种软监督,但由于有它的介入,会促使权力制约机制生动活泼起来,因此,任何社会都不能对舆论监督的作用等闲视之,再跋扈的当权者也要对媒体监督畏忌三分。
其次,作为司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审判公开的一项应有之义就是允许媒体进行报道。在审判活动中,法官代表国家对各种纠纷进行判断和裁决,其判断和裁决的运作过程与结果,不仅事关当事人在权利义务方面能否各得其所,更与能否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休戚相关。同时,公允的报道必将司法活动置于阳光之下,从而实现公正。
再次,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需要。在司法程序中被追究责任的人是以弱者的身份出现的。当他们在司法程序中受到不公正甚至是非法的待遇时,媒体极有可能成为他们最有力量的同情者和声援者。
由此可见,就对司法活动本身的作用看,媒体介入的价值应当是以外在的力量帮助和促进司法机关实现司法公正为目标,这与司法机关遵循自身的程序规律追求司法公正是殊途同归。
两者过分亲合的一面
在我国,法院除了具有国家司法机关的一般属性外,还要接受党的领导,它的审判活动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还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也是我国法院与西方宪政国家法院的本质性区别。作为党的"喉舌",新闻媒体在接受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方面与法院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宣传和报道法院的工作,共同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也就成为新闻媒体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加上法律事件本身又是现今人们关注的热点,而法院无疑可以成为这类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来源,且能够给予司法上的权威说词,使这类新闻报道以及相关栏(节)目更具有专业性。因此,现今一些传媒十分热衷于为法院开辟专栏、专版,也乐意派出编辑、记者登门为法院采写宣传稿件或采编宣传节目。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也愿意作这方面的投资,因为能在新闻媒体上以良好形象频频出现,对摘取各项荣誉桂冠实在是大有好处。这样一种亲合关系,不排除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宣传法律、树立司法形象、营造法制环境。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由于双方都不同程度违背了各自"天然的"职业守则而致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实际已不稳。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的生命,但处在一种亲合关系中,新闻媒体往往失去了自我的判断力,对法院提供的稿件和新闻素材一般都不予置疑,尤其对各种数据,基本都是按法院提供的照登,不加审核,有时为了突出宣传力度,甚至还帮助弄虚作假,刻意拔高。坦率地说,靠做书面文章获得的"美誉度"助长了一些法院的投机意识,也助长了一些法院急功近利的浮夸风。这时的新闻媒体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也变相充当了法院宣传部门的"喉舌"。
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冲突
在当代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很大。传媒代表着某种较高权威的令受监督者不可忽视的信号。因此,传媒监督也很容易变为一种权力干预,一种破坏司法独立的力量。
(一)中国传媒监督司法的不平衡性
在我国,媒体都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重要的“宣传工具”,媒体的根本任务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因此,这种官方与半官方性赋予了媒体以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在必须严格贯彻正面宣传引导为主的同时又依托强大的政治权威为后盾,具有了解决纠纷的能力,影响力大。这样一来,一些即将进入司法程序或正处于司法程序中的未决案件,经其具有倾向性的报道评论后,就已为最终审判结果定下了基调。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对司法的监督“成功”大多不是媒体报道而自动实现的,而是因为媒体报道后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并作了批示后才实现的,所以,这种所谓的监督,与其说是媒体监督的结果,不如说是领导干预的结果,从实质上来说是其他权力借助媒体对司法权力的侵犯,是人治权威对司法独立的法治原则的践踏。
(二)中国传媒“监督”司法的弊端
任何一种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专制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司法权力也不例外。运用得当的媒体监督对实现社会公正,推进民主进程,培育法治精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媒体监督的功能被不恰当地运用后,就蜕变成了“媒体审判”。即“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对任何审判前或审判中的刑事案件,失去其客观公正立场,明示或暗示,主张或反对处被告罪行,或处何种罪行,其结果或多或少影响审判”,从而干扰了司法公正。具体来说,中国传媒监督司法的弊端有如下几个表现:第一,即前面所论述的我国媒体的官方色彩所带来的领导“批示”的介入会直接间接地对司法官员施加某种压力,这就难免造成程序的扭曲以及实际裁决者的不适格,从而导致理性化司法过程的缺失。长期以来的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使得我国司法不独立,法院不得不屈从权势,而法院的这种妥协势必造成民众的不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第二,能够引起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案件常常是涉及政治、道德的问题。如果过分的强调社会舆论对司法机关活动的监督,有法律问题道德化、政治化的危险。第三,由于新闻是“自由”的和“无限”的,使它的触角伸得的很长,并且由于媒体的影响和渗透无所不在,而法官本应是冷静的,理性的居中裁判者,媒体传播的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事实,即使是客观的,比如犯罪嫌疑人的前科,其有罪供述等事实都可能对法官造成先入为主的影响。更何况凡是诉诸法律的案件往往是矛盾尖锐化的产物,而媒体所具有的主观的、激情的和煽动的倾向,极易调动社会和公众的情绪,而当公众的情绪形成强大的社会公意合流时,实际上就把法庭推向了社会,法官的独立和理性就不存在了,法律的权威和理性也不存在了。第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媒体往往在吸引公众“眼球”上大做文章,而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媒体人员就“哗众取宠”地进行报道,这就导致了许多与事实不符的细节趁虚而入。
以上这些原因成为司法独立、司法公正道路的挡路石,导致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混乱,从而做出了事实上的“媒体审判。”
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合理构建
在中国社会,媒体与司法自身的发育都远未成熟,都处于探索与改革之中。所以,我们应对司法与媒体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实现司法独立和传媒自由的平衡,并依法加以保障、引导和监督。对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健全新闻舆论的监督环境
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是新闻媒体有序、高效、合法、公正地行使监督职能的前提。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保持新闻舆论的相对独立性,拓展媒体监督司法的行为空间。媒体作为一种舆论的承载工具,它代表的应是大众的观点与意见,是相对独立的,不应成为任何其他的附属。中国媒体既要担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又要担负着舆论监督的使命,目前应逐步放开对后一使命的种种限制,扩大媒体的行为空间。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媒体有多元体系。例如:要建立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为主,以社会各集团的报刊为辅,以民报为补充的多元体系的办报格局;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等多种传媒手段。多元格局能调动广大人民进行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信息源,将一切腐败现象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充分发挥其“第四种权力”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媒体在行使新闻自由、新闻监督权利的时候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而是应该在国家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二,完善和落实审判公开制度。我国司法过程的封闭性过强,司法专横现象导致了对传媒权益的漠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隔绝了传媒的信息源,限制了传媒对司法的渗透能力。而且一些司法机构往往还特别排拒传媒的介入,以技术化的理由挡御传媒对司法过程具体状况的了解。所以,应该完善和落实司法公开制度。具体措施如下:(1)凡公开审理的案件均应准予媒体采访报道;(2)司法机构通过新闻发言制度等方式,建立与媒体对活的常规渠道;(3)依法应予公开的司法文件均应允许媒体机构查阅;(4)建立裁判理由说明制度,并在判决书上公开;(5)对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司法机构应给予媒体某些特殊便利,配合媒体适时报道进展情况。
第三,新闻单位应配备专门的法律事务人员,同时还应该提高记者等媒体人员的法律素质,以免对司法活动产生不必要的重大误解。经过专门的法律事务人员或者说高素质的记者群对即将刊发的文章进行审查,防止可能影响司法独立或者侵权的报道流向社会。在美国和法国都设有类似的专门人员或专门制度。
第四,保证媒体正当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受限制或追究,给媒体监督营造宽松的言论环境。我们在处理新闻侵权案件时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坚持以下几条原则:其一,把能够提起名誉权诉讼的主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公民,另一类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众人物,对后者的起诉权加以严格限制,除非原告能够证明媒体报道有明显实际的恶意和捏造事实的行为否则将不可能获得法律救济。其二,在处理名誉权纠纷时,无论起诉者是普通人,还是公务员或公众人物,都不能要求媒体新报道的所有细节完全真实,媒体只要做到基本情况真实就属于正当履行职责。
(二)新闻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
新闻自由权和其他权力一样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被滥用,超过限度,就会走向其反面。因此对媒体监督这把“双刃剑”应当给其划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使之在这个限度内发挥其作用。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的任何阶段,新闻媒体都可以对案件进行报道,但传媒不得超越司法程序抢先报道,更不得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评论,对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施加压力。
第二,传媒对报道的案件进行评论,要努力作到了解案件的全貌和问题实质。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媒体报道应注意给各方当事人同样的机会与条件,同样的信息量,不能有偏颇。对于案件审判中运用法律、法规有不同的理解时,不要轻率发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性意见,可先在内部提出,待达成共识后于适当的时间予以发表。
第三,不得对司法人员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不得故意捏造事实歪曲报道。否则,依法追究直接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传媒监督应尽量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公民有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个人秘密的权利。即使有些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没有侵犯他人权利,传媒没有必要干预公民的私生活。
现阶段,要处理好新闻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除了上述几点注意事项的要求以外,还要强化职业道德要求,加强管理,廉洁自律,杜绝对司法机关提供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尤其要防止媒体成为司法机关自我宣传的“扩音器”。而法院可以制定新闻媒体合理运作的内部规则,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等等,这样一来为法院审判提供了方便,也为媒体的合理介入提供了规范性限制,使之有章可循。
解决媒体与司法冲突的域外经验的借鉴与具体措施
应该说传媒和司法、新闻自由和公平审判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一个恒久性问题,但在中国,它只是最近才在尖锐的程度上浮现于社会实践,并为人们所关注。因此,从制度原理上探求解决冲突的实际可行的标准,有必要借“他山之石”,吸取法治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制度实践的经验。在这方面,美国有长久的制度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适当地借鉴美国的做法,具体措施如下:
(一)基于固有层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新闻自由和公平审判之间的冲突,是我们在制度设计上需要着重考虑和权衡解决的。媒体与司法出现的冲突带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媒体依靠宪法赋予的公民知情权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要求进行报道,而司法背后的力量是落实公民获得公正审判的需要,两者矛盾冲突实质上是两种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在制度运作中保持合理的张力,在新闻自由和公平审判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例如,在美国,为协调媒体与司法的关系,美国司法界鼓励媒体在自愿的基础上,与法庭和律师签署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确定采访和报道刑事案件的准则。通过协议,媒体既可以在获取报道素材方面得到司法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又可以尽量避免因不当报道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基于人为层面的因素而导致的新闻自由和公平审判之间的冲突,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正视并努力加以避免和克服的。尽管任何制度运作都难免受到人为干扰,新闻自由和公平审判之间的潜在冲突,应该说大量地是可以通过媒体、司法等方面的自我约束和一般常识来避免的。具体来说,可通过对媒体进行事先约束以及诉诸司法程序两种方式来解决:其一,诸如美国,为了防止媒体发表可能极大影响诉讼进程和结局的信息,法院可以附条件的签署“司法限制言论令” ;其二,就是通过程序方法来保证媒介和公众不干预审判。这些方法包括:(1)延期审理,直到媒体偏见的危险消除后再行审理。(2)或者通过变更管辖的方法将案件移送到其他地方的法院审理。通过易地审判以消弭传媒的不当影响是美国通行的做法。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被告离开媒体,离开舆论渲染的案发地,以便被告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公正的审判。我国的刑事诉讼亦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3)如果以上各种方法仍不能消除新闻媒体对合议庭成员的影响,法院可以决定对他们实行封闭隔离,直到案件审结为止。比如在美国,对于一些特别重大的案件,法官可以决定隔离陪审员。对一些影响很大且可能被媒体大肆炒作的案件,为保障司法权的独立行使,我国也可以适当借鉴美国封闭隔离的做法,以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公正审理。
(三)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如果确有证据证明媒体的审前报道造成了对被告人不利的判决结果,那么,即应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变更。我国由于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生效判决的再审程序,故司法实践中对确有证据证明媒体的审前报道可能对被告人造成了不利判决结果的,可以启动再审程序重新进行审理。

注释:
1、赵中颉 :《法制新闻与新闻法制》 法律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2、宋克明 :《美英新闻法制与管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3、俞燕敏等:《无冕之王与金钱——美国媒体与美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0年版
4、张志铭:《传媒与司法的关系—从制度原理分析》,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
5、贺卫方:《传媒与司法三题》,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6、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❸ 增值税和契税一样吗

增值税和契税是不一样的,增值税和契税的概念、征税对象,税率都不同,详见如下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

第二条增值税税率:

(一)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除本条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17%。

(二)纳税人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1%:

1.粮食等农产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二甲醚、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三)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除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6%。

(四)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

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契税。

第三条: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契税的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热点内容
丧家产假陪产假在劳动法中属于 发布:2025-01-13 02:40:24 浏览:65
法治歌歌曲 发布:2025-01-13 02:40:17 浏览:94
劳动合同法的解释 发布:2025-01-13 02:11:26 浏览:972
下列属于新条例 发布:2025-01-13 01:19:40 浏览:828
不戴口罩道德 发布:2025-01-13 00:53:23 浏览:9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发布:2025-01-13 00:10:51 浏览:779
马克思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5-01-13 00:07:03 浏览:146
法律援助来源 发布:2025-01-12 23:44:24 浏览:19
合同法总则分则均有规定 发布:2025-01-12 23:29:51 浏览:210
包揽合同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22:29:39 浏览: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