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行政法官能力

行政法官能力

发布时间: 2023-08-29 04:21:26

法官行政级别

法律分析: 首席大法官 级 国家级副职 级

2 一级大法官 级 省部级正职 级

3 二级大法官 级 省部级副职 级

4 一级高级法官 级 厅局级正职(巡视员) 级

5 二级高级法官 级 厅局级副职(副巡视员)级

6 三级高级法官 级 县处级正职(调研员) 级

7 四级高级法官 级 县处级副职(副调研员) 级

8 一级法官 级 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 级

9 二级法官 级 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级

10 三级法官 级 科员 级

11 四级法官 级

12 五级法官 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二条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第三条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二十八条 录用公务员,应当发布招考公告。招考公告应当载明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资格条件、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以及其他报考须知事项。 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十九条 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② 什么是“行政法官”,具有什么条件可以称之为“行政法官”

法官就是法官,没有行政法官这个说法,只有法院行政庭的法官。

③ 行政法官与行政法法官的区别

这对概念应该是美国行政法的概念,英国行政法里似乎没看到。

我们常说的美国行政法官,在建立这种制度时即在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中,被称为听证官(Hearing Examiners)后改称为行政法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s,简称为ALJs)。由于联邦行政程序法适用于联邦行政机关,所以联邦行政法法官是联邦行政机构系统内的听证官员。行政法法官的权力、职责都由联邦行政程序法界定,但使用行政法法官的行政机关,其授权法和程序规则也可以对行政法法官的权力、职责做出专门规定。

在联邦机构中还有另外一种听证官,称为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Judges,简称为AJs〕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法律地位上有较大差别:第一,行政法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联邦行政程序法所确立的“功绩选任”制度的保护。具体说来,行政法法官由美国人事管理署负责考试管理,雇用他们的行政机关如果对其工作不满意,只能向功绩制度保护委员会提交相关建议:免职、停职、降级、降薪或30天之内的强制性休假,以及相关事实;功绩制度保护委员会在本委员会的行政法法官举行正式听证后,按记录做出决定。而且行政法法官的工资是由人事管理署决定的,而不是由雇用他们的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法官就不同了,由于行政法官不是行政程序法规定的,在法律上,他们从属于雇用他们的行政机关,其独立性不如行政法法官。第二,行政法法官所主持的是行政程序法所规定的正式听证;行政法官则由于处于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之外,所以主持的听证程序都在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之外,数量更大,且主持的听证从类似于行政程序法规定的正式听证到没有上诉权的非正式听证,形式多样。虽然行政法法官与行政法官有区别,但从职能上说两者又是相似的:他们都是主持听证的听证官,在听证后做出初步裁决,再由行政机关首长做出本机关的最终决定。如果在行政机关的预订期限内,该初步裁决没有被复审或上诉,该裁决就成为该行政机关的最终裁决。

到底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使用行政法法官还是行政法官呢?国会在制定单行法律时会考虑两者的区别、案件的性质等特定因素决定,例如在社会救济部门,补助案件是由行政法法官听证,而在退伍军人事务部,则由行政法官主持听证和做出初步裁决。目前在联邦机关中有32个机关共雇用着1200名行政法法官,这一数字是联邦法官的两倍;行政法官的数量则是行政法法官的两倍,大约有2400多名。
在联邦机关中,社会救济部门是雇用行政法法官的大户,其他部门还有劳工部、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联邦能源规则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复审委员会、联邦矿山安全健康复审委员会、内务部和美国海岸卫队,等。
在联邦行政机关中作行政裁决听证工作,却又没有冠以行政法官之名的还有审查员(Claim Examiners〕、听证官(Hearing Examiners)。但在联邦行政裁决系统中占据主要位置的仍然是行政法法官和行政法官。
担任行政法法官一般要求要有七年律师经验,并要求此间以某种资格参加过涉及行政法、行政诉讼的正式听证;其工资起点为年薪49401美元,最高可达到89265美元;而且对行政法法官无工作年龄限制,现在美国的行政法法官平均年龄是58岁,许多行政法法官工作到80岁;另外不管是什么法律院校毕业,考试是一样的,加之任职后的保障,所以行政法法官也是竞争很激烈的法律行当之一。
担任行政法法官的程序,简单地说包括:考试-通过后列入《登记》(登记是按考试成绩高低排列)-行政机关需要行政法法官时,到人事管理署-人事管理署以“三人原则”送选登记中名列前三名的人-行政机关在三人名单中选择。行政法官是另一个系统,行政机关或者自己招聘,或者到一个由两个部门组织的名单中去挑选。

④ 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是依法履行公职

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这里所依的“法”,是广义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因此,政党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不同方式参与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及实施的活动也是一种履行公职行为。

二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仅以履行公职为标准,还不能作出明确的界定。有一些在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人员,他们从事的也是公务活动,但并未纳入国家的行政编制序列,因而不能认定为公务员。必须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序列、履行公职的人员。

对于“编制”一词,实践中有多种用法,除使用行政编制外,还有政法编制、国家编制、机关编制等。这里的“编制”系指各种纳入国家编制管理机关管理的机构序列及人员,不仅限于行政机关编制。

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也就是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但并不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财政供养人员的很大一部分,如公立学校的老师、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等,虽然由国家负担其工资福利,但不属于公务员,因为他们不具备另外两个条件。

(4)行政法官能力扩展阅读

刑法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犯罪主体,它影响着侦查机关的管辖分工,关系到如何定罪量刑的问题。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实际上是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释。

根据《刑法》规定的精神以及《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除了上述四类人员以外,还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行政处罚法》第17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制定《刑法》惩治公务员渎职犯罪

2.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在乡镇以上共产党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在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⑤ 法官行政级别

法官法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也就是说,首席大法官只有一人,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帆闹拦法院院长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同时就成为首席大法官。根据这一规定,首席大法官是法定的,不需要再通过任何批准或者授予程序。大法官。根据有关规定,大法官一共包括两级。高级法官,共包括四级。法官,共包括五级。
而法官目前是纳入公务员体系当中的,公务员的任职,分为科、处、局、省、国家等几个级别,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法官的行政级别弯孝,也是按照这个来确定的。
而法官的行政级别,通常是相当于同级政府的行政副职,也就是说,区法院院长相当于副区长,市法院院长相当于副市长,省法院院长相当于副省长,最高法院院长相当于副总理。各级法院内部法官的行政级别,按照法院编制情况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十八条 法官等级的确定,以法官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等为依据。
法官等级晋升采取按期晋升和择优选升相结合的方式,特别优秀或者态胡工作特殊需要的一线办案岗位法官可以特别选升。

⑥ 最高法院审判员行政级别

最高法院审查官行政级别是十七级至八级。
审判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人员的一种职称。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23岁且又没有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公民,经业务考核有能力担任审判工作的,可以被任命为审判员。
除在省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由省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外,其他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均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法律依据
《法官职务序列设置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人民法院法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官管理制度,推进法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要求的人员。
第三条 法官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
法官职务名称为: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法官职务层次依法按等级设置,由高到低依次为:首席大法官、一级大法官、二级大法官、一级高级法官、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二级法官、三级法官、四级法官、五级法官。
第四条 法官等级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首席大法官:四级至二级;
(二)一级大法官:八级至四级;
(三)二级大法官:十级至六级;
(四)一级高级法官:十三级至八级;
(五)二级高级法官:十四级至九级;
(六)三级高级法官:十七级至十一级;
(七)四级高级法官:十九级至十三级;
(八)一级法官:二十一级至十五级;
(九)二级法官:二十三级至十六级;
(十)三级法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十一)四级法官:二十四级至十八级;
(十二)五级法官:二十五级至十八级。
第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法官等级按照以下规定设置:
(一)最高人民法院设置首席大法官至一级法官。院长为首席大法官;副院长设置一级大法官、二级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设置二级大法官、一级高级法官;庭长为一级高级法官;副庭长为二级高级法官;审判员设置一级高级法官、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助理审判员设置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
(二)高级人民法院设置二级大法官至三级法官。院长为二级大法官;副院长设置一级高级法官、二级高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设置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庭长、副庭长按照本级法院审判员等级确定;审判员设置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助理审判员设置一级法官、二级法官、三级法官。
(三)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所属区人民法院设置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院长为二级高级法官;副院长设置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设置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庭长、副庭长按照本级法院审判员等级确定;审判员设置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二级法官、三级法官;助理审判员设置二级法官.、三级法官、四级法官。
(四)基层人民法院设置四级高级法官至五级法官。院长为四级高级法官;副院长设置一级法官、二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设置一级法官、二级法官、三级法官;庭长、副庭长按照本级法院审判员等级确定;审判员设置一级法官、二级法官、三级法官;助理审判员设置四级法官、五级法官。
(五)直辖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置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院长为一级高级法官;副院长为二级高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设置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庭长、副庭长按照本级法院审判员等级确定;审判员设置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助理审判员设置一级法官、二级法官、三级法官。
(六)副省级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置一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院长为一级高级法官;副院长设置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为三级高级法官;庭长、副庭长按照本级法院审判员等级确定;审判员设置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助理审判员设置二级法官、三级法官、四级法官。

⑦ 你认为一名法律人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有什么

1、需要具备的知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商事法律制度、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2、需要具备的能力

口语是情感沟通、信息传递最快捷的方式,律师的工作要跟众多的人打交道,跟不同的人交流与沟通,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需要具备的素养

法律人”是立法、司法、用法,使法之精神薪火传承的“人”,这就要求他们除了专业素养之外,具备几个基本品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合理怀疑的态度,维护正义的使命感。

(7)行政法官能力扩展阅读:

法律人的意思:

“法律人”这个词语,对各种法律职业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刻理解这三个字对提高法律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立法者,当在社会道德和法理之间寻找切合点,尊重历史,放眼发展,使法之功能延展到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对于司法者,如法官,则应秉承着正义的信念,保持客观、理性、真实的态度,使法律的正义与现实的公平相印证;对于一般法律执业人员,例如律师,则应当在维护法律正义的前提下,追求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一言以蔽之,任何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基本行为准则均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⑧ 如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问题一:如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一是加强法律学习,严格执法实践。学法知法懂法,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每一个机关干部都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深刻理解法治精神,从法理上把握法律规定,做到知法、懂法。要把《宪法》作为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总纲,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髓。同时,要结合各自工作,学习通晓一些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执法实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与自觉性。要切实加强实际运用和实践锻炼,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转化为规范和指导工作的实际能力,转化为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实际能力。
二是强化民主监督,匡正执法行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既要靠执法主体的高度自律,又要靠来自其他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要建立起党内与党外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受追究。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严格落实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发挥党内监督作用。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使群众真正能够开展监督。对群众和基层反响强烈的违法施政行为,要坚决及时予以查处。
三是强化目标责任,推动机关层层抓落实。抓落实既要靠加强教育,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也要靠明确责任,强化外在的约束力。要建立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善于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单位和人头,谁来具体实施,谁来监督检查,每个环节都要责任明确,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层管一层,人人有责任、层层有压力。要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大督查机制,健全巡视督察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度和取得的效果,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坚决杜绝坐而论道、只说不干的现象。

问题二:如何提高依法履职,依法办事能力 法官也是人,一些原则性不强的很容易被金钱诱惑。

问题三:如何提高依法履责,依法办事的能力 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依法履责能力。3.严格执法,自觉规范履责行为。4.模范遵守法律。5.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6.严格执法责任,杜绝违法行政。7.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依法履责考核制度。

问题四:如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履则依法办事的能力 因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合法性思维、程序思维、权利思维。依法办事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当前,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水平不高,有的信奉“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有的把法治建设喊在嘴上、贴在墙上,搞 *** 、口号化,就是没有抓在手上;有的特权思想严重,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法律是管老百姓的,是约束别人的,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表明,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问题五:如何提高党员干部依法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重视法治思维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社会比较缺乏法治传统,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因此,必须重视法治思维的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提高法治素养。一要牢固树立法治信念。党员干部要从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怀有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二要加强法治学习培训。中央有关部门在分析违法犯罪的多名原领导干部反省材料后发现,81.4%的人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在法治已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当好领导?怎么能保证不出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不仅要学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学法的原则、原理,学法的价值、精神。通过学习,知道法律授予了什么权力,这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行使的原则、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权力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要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把宪法法律列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帮助广大干部切实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同时,要坚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三要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法治思维的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一定要扑下身子、躬身实践,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同时,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线,注意剖释个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形成良好法治环境。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对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决定》提出:“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后,对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又一重要调整完善。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引导和督促各级干部自觉做学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 *** 同志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标准,赋予德才兼备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做好干部工作的根本指针。按照德才兼备要求和好干部标准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干部,当然包含着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内容。比如,信念坚定,就包含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民服务,就包含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敢于担当,就包含坚守法治定力、厉行法治意志、坚决与破坏法治行为做斗争;清正廉洁,就包含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

问题六:如何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根据《决定》的部署,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重点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重视法治思维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社会比较缺乏法治传统,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因此,必须重视法治思维的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提高法治素养。一要牢固树立法治信念。党员干部要从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怀有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2、要加强法治学习培训。
在法治已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当好领导?怎么能保证不出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不仅要学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学法的原则、原理,学法的价值、精神。通过学习,知道法律授予了什么权力,这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行使的原则、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权力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要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把宪法法律列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帮助广大干部切实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同时,要坚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3、要高度重视法治实践。
法治思维的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一定要扑下身子、躬身实践,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同时,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线,注意剖释个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七: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一、转变观念,培养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根据法律意识主体和水准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一般性法律意识、理论性法律意识和职业性法律意识。一般性法律意识主体是普通公民,是由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所受法律教育的影响,自然形成的法律意识。理论性法律意识是从事理论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法律进行研究而形成的较为全面和深层的法律认识。而职业性法律意识是指具体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国家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属于上述职业性法律意识的一种类型。国家公务员的法律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影响于社会,形成一种无形力量,作用于众多的普通公民,从而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态度和看法。由于行政活动几乎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行政机关的形象和国家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对社会一般法律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有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良好形象,强化人们对法律和行政机关的信任,也同样会削弱以至销蚀公民对法律和行政机关的信赖。因此,转变不符合依法行政的陈旧观念,培养国家公务员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1、转变“官贵民贱”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封建时代“官贵民贱”,行政机关及其成员与普通百姓之间无平等可言。近代民主和法制社会的建立,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行政机关及其成员和公民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中,国家公务员与公民地位平等,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平等地对待国家公务员和公民。国家公务员与公民一样,必须同等地受法律的制约和限制。国家公务员也必须遵法守法,而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二是,国家公务员与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并不要求国家公务员与公民享有和承担完全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既然 *** 要管理社会,它就必须拥有特别的权力。现代法治要求的并非是国家公务员与公民完全无差别的待遇,而强调的是“国家公务员不应当在普通法律上享有不必要的特权和豁免权”。三是,公民享有对行政机关的决定提出异议,并因行政行为违法而获取国家赔偿的权利。面对居于优势地位的行政机关,公民必须获得与行政机关相抗衡的权利和途径。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就是现代社会中公民寻求保护和对抗行政机关的两条重要途径。虽然国家公务员与公民平等的思想和制度已在现代社会生根开花,但由于“官贵民贱”的封建思想残余仍然存在,加之国家公务员手握权力,在行政活动中往往处于管理者地位,也容易形成管理――服从思维定势。这种不平等观念既阻碍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交流,也影响行政公正和行政效率,甚至可能使 *** 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恶化。因而转变“官贵民贱”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至关重要。2、转变“权大于法”观念,树立“职权法定”意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如:家长作风,以权压法,以权弃法,徇私枉法等等都是“权大于法”观念的体现。因此转变“权大于法”观念,树立“职权法定,权力有限”意识刻不容缓。职权法定是依法行政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根据。“行政机关是法律的产儿。”行政机关的创设源于法律的规定,国家公务员的权力源于法律的授予,法律是国家公务员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法无明文规定即为公民自由”相反,对国家公务员而言,凡法无明文规定即为禁止。国家公务员只能行使法律明确授予的职权,否则就是超越职权,所做出的行政行为违法。因此,其权力具有有限性。职权法定和权力有限是国家公务员必须树立的法律意识。要行使权力,做出决定,必须首先看法律上是否有明确授予;同时,即使有行使权力的法律依据,还必须按法律所设定的权力范围和要求去行使,而不能为所欲为。现代社会中,行政机关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和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力日益膨胀的现实,并不能......>>

问题八: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关键是要做到哪些方面 “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依法治国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是坚持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成为各级领导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这意味执政党要依法执政、 *** 要依法行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工作的时候也就要做到法律至上。
法治与法治思维内涵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开。法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的冲突。这里的权力指的是公权,权利指的是私权。运用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来讲的。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维素养,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治思维与权力行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领导干部要形成运用法治的思维定势。法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教育,充实干部队伍法治思维知识储备。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方式上,要注重加强多元化和有效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法律思维运用能力,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
养成法治思维不是简单的学习法律知识,而是要注重优化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治国理政 ,营造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加强党和社会的监督机制建设。一要在治国理政的体系内,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行政、司法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建设。二要健全完善质询、问责、离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党政纪处理等制度,保障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有力有效监督。三要加强人大权力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促进其监督行为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四要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阳光监督制度,不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让人民群众监督权力。五要按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问题九:如何提高自身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是坚持学法、尊法。
提高全体公民法律素质,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地位、作用、影响,通过自己带头学法用法来促进全社会的法治教育蓬勃开展。
二是坚持职权法定。
人民是权力的本体。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职权是法定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明白权力只能用来为老百姓服务,用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而决不可用来谋取私利。
三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能整天喊法治、讲法治,对别人讲法治,对自己搞人治。甚至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搞专?制,那就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是坚持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发布:2025-01-12 08:39:18 浏览:523
法学会研究课题 发布:2025-01-12 08:30:37 浏览:90
最新劳动法工伤界定 发布:2025-01-12 08:24:57 浏览:816
无锡市蠡湖景区条例 发布:2025-01-12 08:12:04 浏览:288
公司工作股东承担公司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2 07:52:31 浏览:1000
大连海事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发布:2025-01-12 07:50:53 浏览:265
律师参与虚假诉讼 发布:2025-01-12 06:49:12 浏览:203
陈井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12 06:36:29 浏览: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发布:2025-01-12 06:26:49 浏览:235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小抄 发布:2025-01-12 05:54:29 浏览: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