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生涯
Ⅰ 法院是最差的公务员
在我看来,法院不是最差的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待遇都是差不多的,只能说法院的公务员限制有一些多。
如果你不是法学专业的,考进了法院的公务员,那限制更加多了。
建议如果想要提拔进步,千万不要想着待在政法机关,趁早遴选或者找关系去常委部门,哪怕是威风不再的政法委,在提拔任用干部方面也比法检天然有优势。
能去纪委监委则是更好,各方面都能够插上手,回头担任法检派驻纪检组长一样进党组,属于院领导系列,比你在法院检察院苦熬进党组的难度低多了。
Ⅱ 大二法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二法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二法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序言
九个礼拜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快告一段落了,现在的时间就是留给我们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早作打算准没错,何况是关乎自己前途与未来的职业规划呢!更应该早点做准备了。九周的课成虽然短暂,但是教会了我们勾勒和描绘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相信,凡事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就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自我剖析
、我的性格
我的性格是典型的内向,说好听了叫“内敛”,说难听了叫“木讷”。但我并不沉闷,只要场合允许,我就能制造点欢乐的气氛。按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我是个“极度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凡事总先看看坏处,然后又满怀信心的去做。我对自己的沉着冷静十分的欣赏,但是有时似乎用错了地方,总让人觉得我有些冷酷(我就不用“冷血”这个词了)。我凡事都会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轻易放弃,当然也不会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内敛、冷静、沉着、大胆、耐心、细致、踏实、稳重、自信”,这些词形容我自己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事实如此。
、我的兴趣
我的兴趣不是很广泛。有时看看时下热播的电影、电视剧,跟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导论一下剧情,看看会不会看出什么深层次的问题,能不能理解导演想表达的思想意图。有时会一个人静静地听听音乐,陶醉在音乐中,回忆一下往事,体会一下物是人非的感觉。有时还会跟所谓的“蓝颜知己”隔着电话探讨一些自己都觉得无聊的问题,直到把对方说服为止,一边享受着胜利者的快感,一边温习久违的友情。有时喜欢特别的安静,比如一个人静静看看夜空,有时又喜欢热闹,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钻。快乐别人,快乐自己,能让自己的兴趣有这种功能我很高兴。
、我的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我特别认同一句话--知足者常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奶酪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惦记别人的。我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对社会作出多么大的贡献,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知道那都是虚话、空话、套话,只有我努力做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那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的价值观教我做好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奢谈空想。
、自我能力
(1)来大学以前的能力
来大学以前,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当然是老师说的,自己跟别人比反而觉得什么都不是)。每年的什么荣誉都会落到我头上,各类表彰大会总有我的身影。除了每年拿“三好生”、“优秀班干”之外,高中时突然来了兴致参加了市级的环保写作大赛、全国英语大赛青海赛区决赛(写作类),都拿了奖。说这些不是想炫耀,只是想说明我还算是个优秀的学生,我的写作水平还是可以的(至少在中学阶段)。
(2)来大学以后的能力
来大学以后的能力有的已经形成,有的正在努力培养中。
首先,已经形成的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我发现只要胆子够大,够真诚,突破人际雷区其实很简单。因为所有人都喜欢开诚布公的人,所以坦诚、真实的与人交往是避开人际雷区的秘密武器。我还会多找机会、多与老师、师兄师姐、社会人士加强交流,争取把自己的人脉关系打理好。这样做不仅仅有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更重要的是能交到朋友。
其次,就是正在努力培养的一些专业技能。除了认真的学习自己的法学专业课程之外,我还在准备以下种种:大二下学期报名参加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争取一次性把四级拿下来;大三上学期报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争取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书;现在我还选修了教育学,大二下学期再选修一门教育心理学,大三参加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大四申请教师资格证;大四学开车,考驾驶执照。
最后,我还会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北京市的一家康复中心做过实习,今年暑假又在青海省的某村办小学支教。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实践经验还远远不够,所以以后会尽力多找机会锻炼自己。
、各方评价
说是各方评价,其实主要是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
父母及亲戚评价我是总是不离“聪明、懂事、有上进心”这些词,但我母亲经常叫我多说话,不要总是只有碰到合适的话题才开口,要多和人聊天,不管愿不愿意。老师对我的评价是“认真、踏实、努力、自信、有进取心”,不过有时叫我再大胆一点,有什么想法马上就说出来,不要管对与不对。同学对我的评价倒是最贴切,最像我--“有时冷酷如冰,有时热情似火”。他们说我太过冷静了,有时候大家都觉得应该哭的时候我却一点表情没有,有时大家觉得不该太闹腾的时候我反而在旁边煽动大家活跃。其实当所有人都沉陷与悲痛的时候不是得有个人保持冷静以策不变吗?大家都陷与苦恼时不是得有个人来调节气氛吗?
三、SWOT分析
分析表:
对达到成功目标有帮助的(Helpful)对达到成功目标不利的(Harmful)
内部(组织)Internal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家人的支持; 自己有出人头地的理想抱负;自己的认真、努力。自己的身体不是太好(有残疾); 专业基础比较差; 英语不太好
外部(环境)External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身处北京,离前沿思想比较近;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有各种深入了解社会的机会家庭经济状况不佳; 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
、从内部(组织)来看
(1)优势:
最大的优势就是永远都有爱我的家人在我身后默默地支持我作出任何我认为对的决定。还有,从小我就赋有正义感,从小就很想从事法律工作,上中学后就一直坚持这一想法从未改变过。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了一贯支持我的家人的幸福生活,我一定会努力地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来报答他们。
(2)劣势:
最大的劣势就是自己的身体有残疾(具体来说是双手拇指缺失),虽然这个社会口口声声说不歧视、会平等对待残疾人,可是说归说,做归做,我知道社会是不会轻易接受一个残疾人融入正常人的社会圈子的,即使会接受,那也是极不公平的要让残疾人付出比正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其次,我来自西部地区,底子本来就比较差,所以专业课和英语都比别人差上半截子。但我相信,这些后天的困难我会克服的,怕就怕与生俱来的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看
(1)机会:
我最大的机会就是身处北京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化大都市,所以冷不丁就会有好的机会在远处瞄准了你,只要稍加努力就会得到它的垂青。还有,我们中央民族大学的地理位置很是优越,毗邻北理、人大,远了还有清华、北大,走一站路就是国家图书馆。给我们创造了许多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你不学习会觉得不好意思的。有时到别的学校走走逛逛,也许下一个机会就在那里等你。有了这些机会,我们就能够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人了。
(2)威胁:
我最大的威胁就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我造次,上大学的钱是向银行贷的助学贷款,每月的生活费也让家里为难,所以只能读到本科,要想继续深造得靠自己。上完本科后工作得自己找,因为我们家是地道的农民家庭,没有什么过硬的人脉关系,找工作还得靠自己。对于我来说,大学毕业后的一切梦想就得靠自己白手起家。我耗得起,可是我父母就得再过几年苦日子了。
四、职业选项以及选择理由
通过以上对自己性格、能力的剖析以及SWOT分析,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综合考虑,我做出了以下几个职业选择。
这是基于原本的`理想和所学专业作出的选择。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不做关于法律方面的工作就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肯定和对自己付出四年努力地不尊重。律师/法官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负有扬善惩恶的社会责任,收入也高,这是很吸引我的。如果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不但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可以改善父母及家人的生活质量。
、中学历史老师
喜欢历史是很小的时候的事了,这些年也一直当成是一种业余爱好来培养。我喜欢读历史书,喜欢看历史剧,喜欢听历史故事,喜欢把正史、野史、电视、小说拿到一起作比较,其乐融融。如果将来不能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的话我会去中学当一名历史老师,也许我这样的老师会很受伤。但是,教书育人毕竟不是一件坏事,对社会是一种贡献。如果能改革课程的话,没准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者
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有敏锐的时事洞察力,还有天生的正义感,我具备了当记者的基本要件。当然除了上面所列之外,我还很耐心、细致、大胆。记者工作范围相对较大,接触面较广,很能锻炼一个人,而且能够揭露社会的不公平和一些黑暗势力,会是一个很刺激很冒险的工作,我喜欢这类型的工作。
五、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
无论做任何一项工作,工作者都必须能够倾其所有,认真努力。不只是把这项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工具,更应该把它看做是一份责任。既然选择了,就要负责到底。
律师/法官需要考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才有资格承担这项工作。我会努力拿下这两个考试的,毕竟不能考研只能拿下它们来工作了,无论何时对于想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来说是必须的。当老师需要申请教师资格证,还要过普通话等级考试,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目前我已经选修了相关的课程,等到大四就可以去申请了。当记者也许要过普通话等级,还要考相关的记者从业资格证,如果确实要走到这一步的话我会努力拿下的。
六、后三年的行动计划
大一一年以及大一的暑假已经进行过社会实践活动了,就不再多说了。
、大二--全面发展期
(1)大二上学期:
积极努力地学习好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在起跑线上追平其他同学。
认真学习英语,视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抓起来,好好的为大二下学期的英语四级考试做准备。
参加URTP项目,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试一试,乘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2)大二下学期:
继续踏踏实实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将选修课的学分修满。
参加英语四级考试,争取一次通过。
暑假找一个单位实习,最好是律师事务所或法院。尽量运用暑期实践接触一下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为将来的正式工作做好铺垫。如果自己找不到实习单位就找法学院的师兄师姐们帮忙。
、大三--尝试期
(1)大三上学期: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基础的基础,一定要抓牢。
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争取一次通过。
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争取二级甲等以上。
寒假不回家,在北京找一份实习工作。
开始准备第一次司法考试,抱着必过的决心去试试。用一年时间准备应该够用。
(2)大三下学期:
继续一如既往的好好抓住专业知识这一块儿。
准备学年论文和实习报告。
继续复习功课,为司法考试做准备。
、大四--幕布拉开
经过大二、大三两年的准备、磨砺,这一年幕布将被拉开,我的一切精心准备的节目都将准时上演。申请教师资格证、参加司法考试、考取驾驶执照、找工作,将一幕幕上演。
七、结束语
我的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就这样做完了,说实话自己也没想到原来自己脑子里有这么多的想法,也许以前都忙着瞎忙,所以没时间整理自己的想法。做一份职业生涯报告只需要花几个小时整理思绪,做一份职业就没有这么容易了。也许前路上充满了坎坷与无奈,失败、落寞、打击会接二连三地光顾我,可是,我不怕,还是那句话--既然选择了,就要负责到底。
有时候按部就班未必是愚笨的行为,只要我按照既定的计划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往下走,一定会步入自己理想的职场殿堂。
;Ⅲ 基层法官人生感悟
基层法官人生感悟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基层法官人生感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篇【1】:我的苦苦菜心结
你无法想象到在寂静的只有庄家和羊群伴随的童年是多么的孤独,你更是无法体会到眺望着巍巍贺兰山是怎么成就一个少女对人生的设想。我大口大口吃着奶奶凉拌的苦苦菜,奶奶说走吧,转过身憋回眼泪,走出那个院子,我将所有亲人的爱和家庭责任装进还年幼的生命行囊中,走上一条只能靠自己奋斗和努力的人生路。那年我大学还没有毕业,奶奶就走了,我曾经承诺我赚取的第一笔钱是给奶奶花的,承诺早已被风吹散了,在空气中,在黄土里,在远远贺兰山顶漂浮的白云里,多年后,我成长为一名人民法官,工作在最基层,每天都接触着和我的奶奶、我的双亲一样的老百姓。有一种情怀是生命固有的,有一种责任是命运注定的,这苦苦菜吃得太多太多,积淀到了生命中,让你无法掩饰,又无法丢弃,在基层的这六年工作中,时间和琐碎磨去了我太多脆弱和抱怨,我终是回归了这个人群。
第一次收到当事人送得“礼”是一塑料袋苦苦菜,老姨妈说谢谢丫头了,谢谢丫头把我女儿离婚的事情给办好了,我夜夜睡不安稳,夜夜淌眼泪啊,生怕孩子出个什么事情,谢谢啊!第二次收到得“礼”是一大袋子苦苦菜……,也许有人会取笑我,也许有人会说我给自己脸上贴金,无论大家说什么,我似乎从来都不介意,苦苦菜我是要吃的,因为这是我与这些最朴实老百姓之间的约定,冥冥中,我可能不是一名法官,他们也不是法官对面坐着的当事人,我就是一个孩子,一个从田间地头走来的头上裹着围巾,肩膀上挑着锄头的农民,他们或她们是我的父辈,我的兄弟姐妹们……
苦苦菜真得很苦,我们村哪个渠拝上,哪个沙地上,哪片园子边向阳的空地上,长满苦苦菜,我和我姐姐很清楚,我们家每顿饭都有下饭的“凉菜”,我奶奶就是用我和我姐姐挑回来的苦苦菜把我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装扮的多姿多彩,生命因此而积淀,生活因此而厚重,有谁的梦里时常出现儿时的场景,有谁会像我今天一样,像个孩子一样感言人生呢?
离开那个院子很多年了,生活在钢筋水泥铸成的城市里,被紧张和琐碎的生活所累,淡漠了很多人和很多事,如同很多人一般,越发缺失了对周围人的信任和对社会的责任,有时候头脑会发热,对着当事人大吼,心情不好时也会很冷漠。我时常被父亲教育,言语不多,每次都会说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工作,平平安安回家。时常看到父亲一个人在地里劳作,那后背让我默默流泪,我知道他是在提醒我,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幸能够成为一名法官,我终是一个平凡的人,无论在什么位置,在什么场合,都应该记得我的本分,做最普通的事情,理最简单的道理,尽最大的能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归回养我、爱我的人。
眼泪不时流下来,在金秋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有人收获了荣誉,有人收获了金钱,有人收获了生命,有人收获了奋斗后成功的喜悦,我如很多农民一般感慨庄家丰收了,我父亲一车一车往回拉玉米,我还从一袋袋苦苦菜中收获了越来越成熟、宽容、大度,越来越坚强、忍耐、淡定,但我最终收获了一份感情,一个基层法官对老百姓的那份感情,一种好像久违了,终于回归了的感情。
篇【2】:一位老法官的人生感悟
在共和国的法院系统内,从军官到法官的人不在少数。我,就是其中一员。31年前的初春,一个自卫反击战中尖刀连的指挥员,因在西线的高平线役中被炮弹炸了三个窟窿,而从前线紧急转送回国,送入豫北平原的野战医院,在战伤未愈的状态下涌入了转业大军的洪流。这个人就是我,一个有着14年军龄、刚跨入“而立”之年且评定为8级战残的正连职军官。
当我带着战火的硝烟踏进奉节法院的大门时,我成为了西部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当别人正忙着找关系从乡下调进城里工作时,我却拖着伤残之躯到法院的乡下法庭上了班,开始了我的法官生涯。直到2010年7月1日退休,在法院工作的29年中,我先后从事过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审判监督、审判调研等工作,先后担任过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刑庭副庭长、民庭庭长、审监庭庭长,研究室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院长顾问等职,从一个军官成长为法院的业务骨干、副处级干部,国家三级高级法官。由于学习刻苦,工作敬业,29年中我获得过诸多荣誉:曾10次评为先进工作者,7次年度考核为优秀,6次评为县直机关和全县优秀共产党员,5次评为全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优秀审判长、人民满意好法官,并获得全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加上我在部队的8次师团嘉奖和两次立功,这些奖状、奖杯、功章、证书、授带等足可贴满一壁墙。诚然,这些在官位显赫的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来说,却来之不易,体现的是一个法官的人生价值,并引以自豪。这大概可喻之为敝帚自珍吧。
29年的法官生涯中,让我比较满意的,算起来大致六个方面:一是,我由一个初中文化经数年自学苦读实现了大学本科文凭,为我29年的审判工作、调研工作以及审判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二是,作为法官,我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以及群众的肯定和信任。29年中,我没有收过当事人的钱物,没有接受过涉案人员的吃请,没有踏入过高消费体闭场所,严格自律,拒腐蚀永不站。三是,2010年2月12日,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在《法官等级变动审批表》上批准我由国家四级高级法官晋升为三级高级法官。在我院院领导副级以下的法官中,我是我院建院以来唯一获得“三高”级别的法官。四是,我自2004年担任研究室主任之后,勤于笔耕,坚持审判调研为审判服务的方向,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论文、诗词、散文等,截止今年3月底,已达437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刊用47篇。去年,我和张林副院长合著的《论审判权运行中延长审限制度之改造》一文,刊入中国十佳法律核心期刊《法律适用》,成为我院建院以来论文进入国家法律核心期刊的第一篇,我本人也成为建院以来发表论文最多的法官(在全县也是第一人)。五是,29年中,我亲手办理的案件逾千件,无一发回重审,仅有4案局部改判调整(事实上这4案属于照顾上诉当事人的情绪而改判)。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29年我对得起法律,对得起民众,对得起法官的职业。我也因此成为全院法官的良师益友。六是,我是由军官过渡到法官的。正如我跨进法院时立下的誓言:“来自军人的法官,应当勇敢正直,来自农民的法官,应当忠厚朴实。我二者兼备,应当有所作为”。我确实做到了。我是奉节法院唯一获得全市10年一评的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的法官。我的事迹被写入国务院军转办公室编写的、由总书记亲笔题词的中国转业军官风采集《延伸的长城》。
如果要问这29年来法官生涯有何感想,我的确感慨万端,有很多话想说。这29年,我个人的进步仅仅是一个侧面,正面所显示的是国家的发展和法治的进程,人民生活的巨变和人民法院的辉煌。基于个人的视觉,在我看来,法官既属于精英群体、更属于高危群体,有人把法官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者,并不为过。因此,法官职业应当具有高出一般公务员的标准和要求。我以为,凡为法官者,至少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清正廉洁:法官应坚守的职业底线
明朝清官山东巡府年富说得好:“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可欺,公生明,廉生威”。此论自明朝以来一直成为廉政司法官员和有识之士的座右铭,激励多少人为“清官”奋斗与献身。共和国的法官,作为执掌国家司法大权的精英群体,理所当然地应当将廉洁司法作为其司法职业的基础和底线,法官,应当首先是一个清官。在我的法官生涯中,我始终敬畏法律,敬畏职业,敬畏当事人,始终坚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公正办案、廉洁司法,坚守一个军人的正直品格和一个法官的职业操守。我曾因侄儿触犯刑法处以重刑而被长兄怒斥为“六亲不认”,曾因对老战友的亲属没能手下留情而被骂之为“四季豆不进油盐”,曾将他人送的礼物甩出当街弄得送礼者哭笑不得,曾因抵制某些领导人插手案件被大会小会训之为“九头牛拉不转的犟货。”我坚持一个理: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如果我们丧失了清正廉洁这一底线,就可能使司法蒙羞,让当事人遭殃。最高法院的副院长,成为共和国司法的最高级别的法官,就因为没能守住这一底线,贪脏枉法葬送了一生。重庆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张弢,成为重庆地区司法最高级别的法官,就因为没能守住这一底线,以案谋私葬送了一生。《千字文》中记载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典故。典故出自《墨子》,说有一次墨子路过染房,看到雪白的生丝被放在染缸里染成了颜色,无论怎样漂洗,再也无法恢复生丝的本色了。于是墨子悲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而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叫作《诗经》,其中《诗经召南》里有“羔羊”一篇,赞颂羔羊的素白,歌颂为官者当具羔羊般纯洁正直、不受污染的品德。希望我们全体法官以及法院工作人员,能从中领悟典故之真谛。请法官们记住北大教授朱苏力以下这段话:“法官的道德、品性以及人格魅力(统称为德性),对于成功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对于司法公信力之建设和司能之实现,非常重要,至关重要”。请记住钱锋院长的以下这段话:“在法官的职业道德体系中,良心是本原、廉洁是底线。法官良知最根本、最重要的莫过于六个字:不贪脏,不枉法。”4月2曰,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落实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共24条),对法官廉洁司法的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处处严格要求自已,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二,爱岗敬业:法官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英国思想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培根指出:“作为法官,应当具有高度的修养。他们应当富有知识而不是机敏多变,应当持重庄严而不是热情奔放,应当谨慎小心而不是刚复自用。法官应当为作出公平的裁判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犹如上帝为人间所作的那样:削平山岗,填满崎岖,以铺平一条正直之路。每一位法官首先应当牢记罗马十二铜表法结尾的那个警句:‘使人民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司法的重大错误,有的可以引起政治变乱甚至国家颠覆之危”。这是关于法官职业的最佳论述。法官是崇高的职业,比之为上帝;法官的职业是神圣的,比之为使人民幸福;法官的职业是高危职业,可以引起政治变乱和国家颠覆之危。正是基于此,所以马歇尔首席大法官说:“司法机关的工作遍及于每家每户的床头灶边。它影响着人们的财产、名誉、生命和其他一切”。也正是基于此,所以法官的职业担当者,必须是国家公务员中的优秀分子,绝非一般人所能胜任。而且,凡为法官的,必须爱岗敬业,绝非一般工作态度者所能胜任。全国优秀法官宋鱼水,以精湛的审判艺术实现审判公正,体现的是当事人“胜败皆服”的职业精神;“中国法官十杰”的获得者金桂兰,她“成功的背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死神无奈,空谷幽兰,肩担正义认真办案。情操塑成了人民口碑,生命定格百姓利益”(“中国法官十杰”颁奖词),体现的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的职业精神;全国优秀人民法庭湖北洪湖市大同湖法庭女庭长张红,拖着癌症晚期的身子走千家串万户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喊出了“一桩案子就是老百姓的一片天”的司法最强音。当地群众得知她身患癌症后,自发地到大庙上为她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好庭长早日康复,此举震撼了中国司法界,体现的是法官用生命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这些典型,是我们全体法官爱岗敬业的精神动力和时代楷模。
我29年的法官生涯,虽不能与上列英模相比,但就个人来说,我确信自己是一个爱岗敬业的法官。在法庭工作时,我成天翻山越岭行走在巡回办案之中,一年穿烂三双运动鞋,忍着战伤复发的剧痛为老百姓排难解纷,半个月回一次法庭,几个月不回一次家;在机关工作时,我从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几乎365天都在工作,而且,我是每天上班最早的第一人,每天下班最迟的第一人,我始终觉得我的时间是很不够用的:当庭长时,我要加班加点批改全庭重要案件的裁判文书,我所在的庭每年没有发回重审的,改判的也微乎其微;当审委会委员时,我必须挤出时间审阅每件案件的审理报告,分析焦点,寻找法律根据,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为委员们提供思路,为主持人提供决策根据,我的意见往往成为各个委员和主持人十分看重的意见;从事审判调研工作时,我的时间分配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时间学习,细读每天的各种报纸和每月的10多种法学杂志,从中了解司法动态,理论动向及其他法院的先进经验,积累写作素材;三分之一时间解答院内院外找上门来请求解答的疑难案例、法律咨询及政策探讨,三分之一时间从事调研写作,每周完成一至二篇调研论文或课题,最高的一年可以完成近百篇论文写作。基层法院的法官,其工作环境很不尽人意,远不如中高级法院,全靠自己凭着敬业精神开展工作,全靠吃苦耐劳的常态心理和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去推动工作,除此别无良策。所喜的是,尽管基层法院艰苦,年轻法官们却选择了这个单位,而且很多人爱上了这一职业并且矢志不移,令我十分欣慰。女法官严凌,是第一个来到奉节法院的法学硕士研究生,自来以后,虚心好学,一直为人低调,工作高标准,调她到研究室专职司法统计,她兢兢业业,让她下庭办案,她任劳任怨。而且,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了解到她的表现后,几次征求意见,如果认为法院工作不适合她,组织部将在县委机关给她重新调整工作,但她始终坚持就在法院工作。我以为,严凌的表现就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叫岗敬业,而且她的爱人小田,已考入万州区公安局,但又主动放弃,夫妻俩决定扎根奉节,我为之感动。现在,奉节法院已有一大批新人为人低调,敬业向上,工作高标准,比如江明蓉、吴琳、来先龙、关超、吴丹、吴辉、樊行文、唐果等等,都很不错,希望大家比学赶帮,共同前进进步。
第三,司法能力:法官必须有的职业功底
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在论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时强调:“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前提,严明的纪律作风是关键,良好的司法能力是核心,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可见,法官的司法能力,对于法官履行审判职责十分重要,是打造“靠得住、信得过、有本事”法官群体的重要体现。老百姓说得好:“如果一个法官的政治素质糟糕,那法律将成为其手中的魔鬼;如果一个法官的业务素质糟糕,那当事人将成为其手下的冤鬼。”2010年河南商丘的赵作海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该案在公安侦查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刑讯逼供;公诉机关的主要问题是明知有疑,却径直提起公诉;在法院审判阶段的问题在于,疑罪从疑,照判不误。我在写《阵痛中反思:“赵作海案” 缘何一错再错》的论文中,仔细分析案件本身存在以下三大疑点:一是赵作海当庭否认杀人,并一再喊冤说公安刑讯逼供,这与他九次供认杀人的讯问笔录形成质的反差;二是作为杀人案件却未能查找到杀人工具,物证丧失;三是无名尸体四次DNA鉴定不能确定身份、与作为死者的赵振堂的身高形成差距。正是这些疑点无法排除,所以“死者”赵振堂却在2010年奇迹般回到家中,真相大白。法官一旦成为庸官,注定要草菅人命,也注定要受到撤职查办。今年3月29日,最高法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在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中,重点搞好“两评查”活动(即庭审评查和裁判文书评查),表明司法最高层看到了当前全国法官队伍的素质问题,这对我们全体法官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一个法官的'办案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庭审驾驭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能力。希望大家在这两个能力上努力实践,获得提高。
我十分赞赏霍姆斯大法官“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这句司法格言。要做一个司法能力强的法官,不可能只满足于高深的法学理论,必定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司法能力应当包括必需的法学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博的社会知识三大方面,是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我从军队转业到法院,完全因为时局的要求而非本身自愿,当年30万转业军官全部充实到公检法部门,文化基础好的到法院,其次的到检察院,再其次的到公安部门。我十分清楚法官的责任与我本身的差距,“半路出家”的法官与来自法学院校的法官差距十分惊人。于是,我一面报考法律大学,一面扑身于司法实务,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数年时间里,白天办案,夜间读书和完成作业,每晚只能保证三个小时的睡眠,数年之后,我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他人。在川东、渝东片区内,我经常被高中级法院指定为大型观摩审判的审判长和主审人,几乎所有观摩审判案件都做到了当庭解疑、当庭宣判。庭审驾驭,说得上游刃有余,每次庭审考评得分,我都高出本院法官和其他法院法官,从来没有把第一名让给别人,我所制作的判决书,曾刊入中国司法文书专刊《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杂志,曾多次在市高院评比获得第一名或第二名。直到现在,不少中青年法官手上都保存有我制作的刑事、民事、再审等判决书,作为范本以供参阅。因此,我对王胜俊院长“良好的司法能力是核心”这句话,深有感触。但我也看到,就在我们法院里,有的法官办了一辈子案子,却没有办成几件漂亮称心的案件,也没有写出几份漂亮称心的判决书,恰恰搞烂事很上心用力。这样的人,老实说让人瞧不起。最近我接触到上级法院改判本院的两件刑事案件,审判长和主审人都是多年的刑事审判法官。两起案件的改判并不涉及复杂疑难问题,均属于常识性错误。三个村官虚列支出私分国家扶贫款、三个刚成年的男青年对一女青年的犯罪案件,一审中案件的帮助犯提出他二人系从犯的抗辩意见,村官中的村会计提出他是从犯的抗辩意见,均未被法官采纳,二审均予以采纳,对从犯改判为减轻处罚。显然二审的改判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我国刑法第26-29条对犯罪人的分类,实行的是作用标准为主、分工标准为铺的原则。从作用上看,有主犯、从犯,协从犯之分;从分工上看,有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教唆犯之分。那么,在三人案件中,直接实施奸淫的犯罪分子称作实行犯,其他二人仅协助实行犯完成犯罪,这叫帮助犯,主从关系已经很明显,为什么不区别对待呢?在村官犯罪中,村支书村主任属于行使管理决策权的罪犯,而村会计仅仅对帐务进行管理,本身没有管理决策权,且本案中的会计并没有直接参与虚列支出等实施活动,三人的主从关系已很明显,怎么可以都各判五年呢?一审的不慎导致二审的不必要改判,划算吗!这是值得很好的总结和认识的。4月3曰,河南高级法院出台了《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规定对造成错案发生的法官实行终身追责,已调离、辞职、退休的同样追究责任。希望同志们要有危机感,努力加强能力建设。
第四,善待群众:法官应坚持的职业方向
我们的法官必须清楚的意识到,我国在层面是以人民主权为基础,以代表制为制度框架,以融合主义为基本实现渠道,以人民利益为最后依归的民主模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司法的人民性,注定了为人民服务必须成为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官的永恒不变的宗旨。人民法院本身就是一个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的国家司法机关,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根本经验就是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审案并接受群众监督。因此,善待当事人就是善待群众,善待人民,善待法官的衣食父母。中国的司法,本质上属于良善司法,江必新副院长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上专论良善司法时,提出了中国良善司法应当包含的九大内容,即公正司法、规则司法、廉洁司法、廉价司法、和谐司法、人本司法、民主司法、修复性司法和权威司法。其论高层建瓴,精辟透彻。良善司法作为中国司法之本,必然要求一切司法工作者都必经建立在善待当事人、善待群众的基础之上。重庆高院钱锋院长提出善待当事人的“四心工作法”,即对当事人有恻隐之心——同情弱者,对人民群众实心实意,不忍心做损害当事人的事;有羞耻之心——懂“礼义廉耻信”,不向群众伸手,勿以恶小而为之;有恭敬之心——恭敬法律,尊重民意,体恤民情,恭敬职责,珍惜司法职业,恪守司法操守;有是非之心——在廉洁、公正等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向法律负责,向人民负责,向家庭负责,向个人前途负责。我希望全体法官对这“四心工作法”牢记在心,并变成实践中的自觉行动,体现于每件案子上。全国优秀法官宋鱼水说得好:“我一生中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如果就是这唯一的一次与法律的接触让他们受到不公平对待,让他们得到一个自己想不明白的结果,在他们心中就会留下深深的伤痕。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一份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全国优秀法官陈燕萍说得好:“法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法官一时的疏忽、丝毫的懈怠,都有可能酿成大的事件。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法官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当事人着想”。他们说得好,做得更好,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从中吸取政治营养。可喜的是,现在我院正式进入法官序列的年青同志,目前发展很好,尤其是他们善待当事人的工作态度令人欣慰。严凌、吴琳、来先龙这些刚从事办案的年青法官,在和我讨论案件时,都认为当事人起一次诉花了很多时间,绝不能轻易叫他们撤诉,使他们感到失望,宁愿自己辛苦几趟把案子查清,来平复他们已受伤的心灵。年纪青青的法官,想得如此周到,令人欣慰。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奉节法院的希望。
结末语
同志们,法官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审判大权,这权力好沉重,好惹人注目啊!望着你手中的权力,冷漠无情的冷血动物会把你热情的拥抱,威风八面的兽中之王会朝你摇头摆尾,吝啬至极的老葛朗台会给你光灿灿的黄金,嗜酒如命的酒鬼会把那杯中之物捧到你的面前,素昧平生的妙龄女郎会对你一见钟情。作为一名法官,要想严肃执法,必先严于律已,才能做到不为强权所惧,不为金钱所感,不为美酒所诱,不为善色所动,不为人情所累。这样的法官,才是真正的人民法官。
谢谢大家!
;Ⅳ 专科生如何成为法官职业生涯规划
专科生是没办法做法官的,并且您入职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做法官法务工作者是需要本回科及以上学历答才可以报考法官职业的。因为法官涉及到法律专业所以一般专科生是没办法进入法庭或者是从事法务工作行业的,至少都要本科及以上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才能够从事法务工作,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单纯的专科生要想成为法官职业生涯规划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继续提升你的学历专升本考取本科毕业证书并且取得法律专业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法官的工作。因为你要做法官也就是进入法院工作者然后进入法庭是需要走审批程序的,因为这个行业涉及到一些行风廉政是非常严格的职业。所以成为法官你要进入法院工作就必须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以及你至少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才有资格从事这个法务工作的行业所以专科生是没办法要成为法官职业生涯规划的。你连想都不可以想的。所以你必须提升你的学历让你的学历至少达到本科及以上你再去考虑你的法官职业生涯规划。
Ⅳ 最高法原副院长华联奎逝世,你如何评价他生前的职业生涯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以及党组副书记华联奎于2022年8月5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了,十分令人痛惜的消息。其病重的时候以及实施之后,中央的相关领导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慰问和哀悼。华联奎的一生在小编看来,可以说是一生都在为党风险,坚守岗位,兢兢业业。1945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在各个地方,在党所需要的地方工作。真的十分的敬业,他的逝世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党少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党员,他的一生也是陪伴党成长陪伴新中国成长的一生。
华联奎的一生一直在法院工作,在为党为人民工作,这么多年他也受过很多苦,经历过很多磨难,但还好他都扛了下来,他也一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伴随着党的成长。
Ⅵ 你是如何进入法院工作的呢
研二那年,和导师一起在期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让我初次尝到了做学术的成就感,之后几篇文章相继在核心期刊上发出,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信心。
在2011年硕士毕业时,我给自己定下了考博的目标,但遗憾的是,全心全力准备了大半年的考博考试,最终并无结果,倒是随波逐流的参加了公务员考试。
说实话,当时裸考的我心里没抱有任何希望,却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不仅通过了严苛的三门考试,还幸运地参加了多轮面试环节,最终进入江苏省一家地级市的法院工作。
既来之,则安之,我的法律职业生涯,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从法官工作开始了。
法院工作的多重体验
在法院工作期间,我经历了行政庭、办公室以及研究室的审判和研究等工作,让我有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体验,还接触到不少类型的案件。
比如全国首例人体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江苏省首例隔代探望权案,还有一些涉及盗窃、诈骗、集资等刑事案件。
而办公室和研究室的工作,让我有了许多与文字和信息工作打交道的机会。
比如在处理文稿信息工作时,我对法院工作的概貌能有所了解,这也侧面为我快速了解法院工作提供了窗口。
在办案之外,我喜欢把对案件的思考和对司法工作的研究,用笔记录下来。
随着积累的案件越多,我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不仅在刑事、行政、民事等案件上,以及对司法工作的规律、司法改革工作的立场等方面,也逐渐有了全新思考。
我觉得经常动动笔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总结方式,所以也经常找机会发表自己写出的专业文章。
记得有一次在讨论会上,一位同人问我,“你到底是什么专业”?
我回答,“刑法专业的”。
“那你怎么什么文章都能写呢?”我一笑了之。
其实我心里明白,我之所以对研究和写作如此痴迷,与我在法院多个部门的工作经历有关,也与勤于思考、勤于下笔有关。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心中挥之不去的对学术之路的追求,我始终没能放下。
Ⅶ 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首任庭长胡云腾是个怎样的法官
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首任庭长胡云腾是个怎样的法官
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研究室主任胡云腾做了不少事情。他率交流团访问了台湾;为北京市旅游委全体党员干部解读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还向媒体介绍了一项新制度的突破:如存在性侵害、出卖、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6个月以上等七种严重情形,可以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月中,他则在《红旗文稿》上发表了长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保证独立公正司法》。
随着12月28日全国人大的一纸任命,他的生活变成另一种模样:他将成为最高法巡回法庭的一名庭长。
“毫无疑问,胡云腾法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者型法官。”与他相识20多年的《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由这样一位学者型法官去执掌最高法首个巡回法庭,可谓众望所归,人才难得。”
的确,胡云腾身上最为人注意的标签,是“学者”。
他拥有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的硕士学位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学位;在成为一名“学者型官员”之前,他曾是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发表过超过100篇学术论文和近40部作品,其中《死刑通论》和《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在国内的死刑研究著作中相当有分量。
2008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的胡云腾,依然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一再提及“我是一个学者”。
刘桂明认为,对于巡回法庭这一“需要坚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新生事物,正需要胡云腾这样一位“研究水平高深、协调能力高超、涉猎视线高远的高精尖人才”。
很多人都对胡云腾在1998年与邱兴隆、张金龙合作的《死刑问题三人谈》记忆犹新。不止一个人注意到,平时沉默寡言、甚至很少会哈哈大笑的胡云腾,谈起死刑问题时就会滔滔不绝。在调入最高法之前,他不止一次公开阐述过废除死刑的理由:公正、人道、人权保障,以及“无论司法程序设计的多么严密,适用死刑都可能错杀无辜”等。
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兴趣与持续关注,他曾被学界戏称为“胡死刑”。
那场对话正是由刘桂明主持的。他对胡云腾更深的印象是,十几年前,“眼见一位极具法学研究水平与才华的友人面临绝境,他当即拉上我驱车300公里,前往友人所在的城市进行紧急协调,最终使他脱离了危险境地”。
“他是一位非常重情重义的人”,刘桂明总结说。
《法制晚报》2007年有一篇报道描述了藏身在专业法律术语后的法官胡云腾:“不爱服输”“特有韧劲儿”,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受的苦太多”了,所以“只知道埋头苦干”。
胡云腾1955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3年后,全家人被下放到农村。1979年参加高考,他填报了西南政法学院,可因为之前从没填写过简历,有几年经历没填上,在政审这一关被拦了下来。
多年后他还带着点沮丧形容自己“在命运的始发站,就跌了一个大跟头”。不管怎样,“生了一个假期的闷气”之后,他不得不去安徽师大政教系报到。
四年后,在大学里一直坚持自学法律的他再一次考上西南政法学院。
他的职业生涯也一直都围绕着法律,最初在安徽大学法学院教书,博士毕业后去社科院做研究,八年后又到了最高法的研究室。
“他是体制内开明派”,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说,“这也意味着他一直很稳妥,可靠”。
上世纪90年代初,胡云腾曾在博士论文中提出过一个废除死刑的“百年设想”。十多年后他在一本法律刊物上承认,自己当初的考虑并不完善,废除死刑之路必须慢慢走。
“在一个封闭的、不透明的司法制度中,任何美好的制度设计都难以产生预期的好效果”,他当时说过。
同样是在这场采访中,他冷静地拒绝了采访者奉上的高帽子:“知名的法学家和出色的律师这两顶帽子均不适合我戴,因为本人还有自知之明。但作为一个法学科研人员,我认为应当创造条件联系实际。”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法学家应当到司法实务部门去工作一段时期”:“我认为法学理论工作者在现阶段应当多关注中国的司法实践,尤其在我国的司法体制正在进行改革,正在建立现代司法制度时期,法学家应当积极参与其中。”
如今这一切似乎都在他身上实现了。
两年前,在一场关于“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已经是最高法研究室主任的胡云腾提醒台下的大学生,“我们的司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司法改革不是追求一些空洞的原则,而是要解决司法实际的问题”。
2014年4月24日这天,他与刘贵祥一同被任命为二级大法官。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官制度中,这意味着他也成为一名副部级干部。
2014年12月,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胡云腾分享了他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经历。据说,当时起草班子具有特别广泛的代表性,到全国各地调研,有很多意见反复修改。比如《决定》中“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两句话曾一度被拿掉,最后起草班子开会讨论,还是达成统一意见把它们写入其中,最后效果很好。
不过,12月28日的最新任命,将翻开这位大法官人生中全新的一页。
胡云腾在西南政法大学的校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徐昕对此评论道,巡回法庭“看似着力于解决司法地方化、落实‘司法与行政辖区适当分离’等问题,实质上其所承担的监督指导功能发挥有限,而主要解决送法‘下乡’、方便诉讼问题,更侧重于分散最高法的工作量……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进中国司法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设计和细化具体的方案”。
他在学界的老朋友何兵与邱兴隆拒绝对此作出评价。
而刘桂明则表现出了更多的乐观:“如果现实中更多涌现一些诸如邹碧华法官这样的探索实践者,又如胡云腾法官这样的思考研究者,那么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将会变得迎刃而解。”
在很久之前,胡云腾就对媒体表达过自己对法律的理解。艰涩的术语汇聚到最后,只留下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Ⅷ 律师专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法学专业的学生制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必能在将来的法学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律师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律师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一)
一、前言
习惯了让别人帮我做决定,小到购置衣物,大到选择专业,我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幸运的是他们爱我,了解我,所以做出的决定一向合我心意,于是我渐渐的依赖他们,不喜欢自己动脑筋去做出难以取舍的抉择。习惯了做被安排好的事情,习惯了走早已设定好的路。就像是做作业,我自认为是一个听话的学生,老师留的作业我一定会做,即使有时我很清楚,它对我而言完全没有用。十多年来我一直像是一个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灵魂,只知道服从命令的木偶。我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让爱我的父母和关心我的人不要失望。
直到上了大学,我才意识到,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该为自己的理想和生活而奋斗,而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待。当我脱离了他们的保护,我就要学会独立和坚强,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我必须清楚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我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理想职业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目标的丰富和完善自己。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能够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不断的进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不至于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毫无准备,束手无策。只有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和通向终点的路线,我们才不会迷失在追寻成功的路上。
二、自我分析
理想的职业不仅要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更要考虑自己的精神追求。条件优越且合理可行的才是理想的职业。所以选择职业之前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
1、 我的性格:
我的性格属于开朗外向型,喜欢与人接触沟通,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积极主动;乐于帮助他人,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给他人带来快乐和温暖;善于观察,能够捕捉到易被忽略的细节,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氛围能快速把握,能很快察觉身边人情绪的变化;对专注的事情认真负责,不放松细节问题,争取做到尽善尽美。
可是我的性格方面也有一些缺陷。有时太过在意他人的感受,会强迫自己做一些本不愿做的事情。洞察力太过敏锐,有时过于敏感,会给自己增添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有时太过追求完美,导致做事速度慢,效率不高。
2、 我的兴趣:
我对于 逻辑思维 的运用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对于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将这个问题按照一定的层次整理出来。律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当事人或客户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我很喜欢律师这个职业。
另外我还对英语方面的工作很有兴趣,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英语方面的技能应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
3、 我的能力:
作为一个法英专业的学生,我具备基本的 法律知识 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另外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和组织能力。
4、 我的价值观:
我是一个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人,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的不公平和黑暗现象做斗争,保护守法公民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一个人的职业不只是谋生的工具,更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价值的 渠道 ,我们不能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追寻的最初的梦想。
三、法英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法英专业是培养具有法学和英语两方面能力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就业方向。
1、 法学方面: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社会需要上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 毕业 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2、 英语方面:
入世后,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人才,所以英语专业的发展领域很广阔。大致可以分为翻译类、教师类、外贸/海外营销类、导游类和海外劳务类等几个部分。毕业生可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 保险 、海关、边防、新闻出版、 教育 、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除了就业,英语专业的学生 出国 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也可以选择 留学 、 考研 或国外就业。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都能发挥他们的外语优势,受到学校、外事部门、公司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重视和欢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加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中国加入WTO以来已经迈开了国际化步伐,慢慢向国际接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与世界经贸接轨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包括英语翻译、英语教育、英语日常运用方面的人才。种种因素都在促进外语专业人才和国际交流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就业前景是乐观的。
四、职业选择分析
1、 个人职业选项:
我所确定的职业选项分别是律师、大学教授和法学方向的翻译员。
首先律师是我一直都非常向往的职业,我梦想着在将来能用自己的努力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用我的付出去捍卫法律的尊严。
其次我觉得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个优秀的老师能给学生们很大的影响。我也经历了大学生活的迷茫和艰辛,我希望我能够做一名优秀的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解开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困惑。
另外对于英语的兴趣促使我寻求一些在英语专业方面的发展,基于我们专业所学,我希望可以成为法律方面的英语翻译员,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2、 选择路径:
首先,大学本科毕业后我一定会考研。我认为考研不只是学历层次上的一个提升,它更是对一种新的研究 方法 的学习和运用,在研究生阶段我们的学习工作方法又不同于本科阶段,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索外,这种研究方法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才是攻读研究生的真正目的。继攻读研究生之后,我可能会去就业,也可能会出国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选择要依到时的现实情况而定。
3、 选择理由:
(1) 优势(strength)
A. 我的性格开朗外向,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强;
B. 我的发言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很有感染力;
C. 我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细节;
D. 做事认真谨慎,不放松细节,力求尽善尽美;
E. 分析事情冷静清楚,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F. 适合团队工作,与人合作能力强,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团队协作;
G. 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调动同伴的工作积极性;
H. 具有法学与英语两方面的 基本素养 ,选择机会更大一些;
I. 我校的地理位置优越,学习资源和社会资源较丰富;
(2) 劣势(weakness)
A. 考虑的方面太多,有时会优柔寡断,不适合做决策;
B. 做事太过要求完美,导致有时效率不高;
C. 实践活动参加的不多,社会 经验 少;
D. 虽然有两个专业的基本能力,可是在同一领域的专业性上可能没有单一专业的同学强;
(3) 机会(opportunity)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民的素质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人们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的增强,这就增加了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我国正慢慢与国际接轨,逐步走向国际化道路。所以我国对外语翻译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就扩大了我们的发展空间。
(4) 威胁(threat)
当今社会的法律人才激增,本科学历以上者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司法考试的门槛已经提高,未来新加盟律师队伍的人才学历只会越来越高,在加上外资所的进入与国内律师的同台发展,律师之间的竞争永远都是强者之间的对话。所以法学专业竞争相当激烈。
前不久的一则消息称,目前我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在英语如此普及的情况下,要达到一个较为高端的水平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4、 第一职业目标
我的第一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涉外律师。
涉外律师一般处理涉外的各类诉讼和仲裁,需要熟练掌握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并通晓金融、国际贸易等知识,同时又具有优秀的外语表达能力。
主要的工作内容为:
1、代理国内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 措施 调查;
2、提供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3、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参与WTO争端解决;
4、代理参与各类涉外诉讼及仲裁,并与海外律师行合作,策划、参与国际诉讼及国际商务仲裁;
5、负责外商在华投资项目的法律论证;
6、帮助外商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和三资企业,起草、审查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等文件,并协办报批手续;
7、为外商投资企业重组及参与国企收购等提供全面法律服务;
8、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提供包括外汇、税收、劳工、购销、进出口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咨询;
9、代表企业或银行参与国际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及涉外债券发行等各类涉外债务性融资项目;
10、代表境内企业参与海外股票上市、股权转让及吸收风险投资等涉外权益性融资项目;
11、 协助建立中外合作基金及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12、为境内企业的境外贸易、投资项目进行法律论证及协调;
13、为外贸企业就国际货物 买卖合同 、技术 转让合同 、信用证及托收等国际支付、提单及国际风险防范等提供咨询,并协助外贸企业进行海外账款追收。
其职业要求如下:
1、教育培训:一般要求国际法、国际私法或国际经济法等相关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并获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
2、工作经验: 3年以上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工作经验;良好的英文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思维严谨,口头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文笔周密,法理功底扎实,具有非常强的分析、处理、应变及解决法律问题的工作能力;较强的独立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5、 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
通过对自己理想职业的了解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还差的太多太多,涉外律师不仅要求我们的法学基本功过硬,还要求我们要具有很好的英文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参照涉外律师的胜任条件,我发现我身上有太多的不足。
1、法学基本功不扎实,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整体的法律思维运用不够灵活,法学方面的书籍阅读量太小了。我们平时法学的课程学习的不够深入,没有在课下仔细的研究所学的内容,只是在课堂上记了笔记,看了看书,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2、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法律方面的 社会实践 ,对律师要处理的具体事务没有清晰的概念,缺少工作经验,理论与实际脱节,没有进行将法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训练,对律师工作认识不够清楚透彻。
3、法律与英语两方面没能结合起来,只是两个单独的专业,还没能将这两种技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4、专业技能欠缺。作为律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在写起诉书、答辩状、辩护词等文书时要做到言简意赅、用词精准,思路清晰、结构缜密。在正式文书的写作上,我还需要多多练习。另外英语能力需要尽一步的提高,我的英语水平距涉外律师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以达到要求。
五、未来三学年的行动计划
我现在的知识储备量和能力都远远达不到理想职业的要求,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为了充实和完善自己以靠近理想职业的标准,我未来三学年的行动计划如下:
1、每天做英文扩展阅读,积累单词量;做听力练习,提高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朗读并背诵一些英语短文,以提高口语水平和写作水平。定期做语法练习,规范用法;写一些短文,提高驾驭英语的能力。在大二下半学期,通过英语专业四级的考试。争取在大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
2、对法学课程在 课前预习 ,课堂认真听讲,课下整理好笔记,对知识整体结构进行整理和 总结 ,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多阅读法律方面的专著等书籍,夯实法学理论基础,为以后能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做铺垫;平时多留意 热点 问题和热门案件,关注法律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多多进行案例分析及论文写作的练习,提高法律知识的应用技能。争取在大四参加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证。并且在大四准备考法学方面的研究生。
3、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律师事务所或法院实习,去了解一下律师要处理的各项事务。
4、广泛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包括经济类、政治类、 市场营销 类等等,丰富自己对各个领域的认识,以面对将来就业时的各种挑战,也为了拓展今后事业的宽度。
5、在人际交往中不断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不再犹豫不决,提高决策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争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速度提高。
六、结语
理想不是有了规划就能实现的,梦里走过的路再多醒来也不会留下脚印。只有踏踏实实的努力拼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懈的奋斗,才有机会走近成功。明天的命运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能做什么事,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都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希望我们都能手执今天的画笔,描绘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