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官培训教育
㈠ 保障司法公正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司法公正的方法
(一)、司法公正的根本制度性保障是司法独立
由于法治国家的司法权威已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对司法权能的价值与作用早已认同和接受,其公信力已确定无疑,因此不存在人们随意诋毁和怀疑司法权威与价值的问题,但在法治欠缺或法治不发达的国家,由于司法机关地位偏低,并同国家不健全的体制及不科学的权力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司法不公及司法腐败就往往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克服和解决司法不公进而实现司法公正呢?本人认为,司法公正不单是司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政治体制之问题,包括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权力结构等系列问题。本人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根本制度性保障。“中国司法中的腐败行为制度性根源不在于法院和法官接受的监督不够,恰恰相反,是独立性不够。”据此我们认为,司法独立性问题是与司法公正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司法独立问题不解决,要实现司法公正是相当有限的,理由是司法倘若不独立,则法院和法官面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就很大,审判程序及实体适用法律就有可能依非审判者的意志而作出,法律只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居中裁判的法定标准,即使许多情形下法院和法官依程序和实体公正做出判决,但由于社会和人们因法院和法官不具有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而不信任其裁判的公正性,这样,司法公正的价值及权威就永远无法确立。
(二)、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坚定不移地走法官的精英化之路
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具有优良法律职业素养和品质的法官群体的恪尽职守和不懈的努力追求,加强法官教育培训,提高法官素质,促进法官司法观念的转变,是新时期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法官做为社会正义的化身,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娴熟的裁判技能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及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以及自觉以法律概念进行思考、判断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法官在司法公正的实现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法官应当加强修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官应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同时必须加强廉政建设,作廉明法官。
(三)、完善监督机制
从法院自身来讲,当前要把着力点放在强化、完善内部监督上,增强办案人员公正执法的责任意识,约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理顺监督关系,坚持对案件监督和对执法人员行为监督相结合,在纠正错案的同时要追究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使监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提高监督水平,改善监督方式,强化运用程序法的监督,及时纠正程序违法现象;对实体方面的监督,要着重解决适用法律错误及明显判决不公问题。同时,检察院作为法定法律监督机关,也要依法加强对法院的监督。从法院外部来讲,要在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及新闻部门的舆论监督的同时,大力推进和深化审判公开,增强执法办案的透明度,为公正执法打下基础。
司法公正的实现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即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有序运行,民主政治得以制度化、法律化,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现代权利与义务观念的自觉守法公民。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司法公正的实现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更需要观念的更新。制度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观念的变革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观念的变革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能否真正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反映着我国文明进步的程度。
㈡ 法官没有审判经验,怎么进行知识培训
审判经验和工作方法的总结与推广是提高我们法官司法能力较好的着力点之一,内总结与推广审判经验有四点作用容:一是通过总结经验可以对自己多年的办案实践进行理性归纳,扬长弃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如同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二是对年轻法官起传帮带作用(后面要专题阐述)。三是推动法官之间的相互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审判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可以推动各个层面法官与法官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即便是学习不同审判领域的经验,也可以增长见识,融会贯通,从而全面加强法官的司法能力(复合型法官的需要)。四是推出优秀法官。审判经验的载体是一大批资深的法官,其经验是法院最宝贵的财富。借助于审判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突出反映法官精湛的审判水平以及丰富的审判经验,大力宣传专家型、学者型的法官形象,推出优秀法官,从而增强法官的职业荣誉感,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使一批优秀的专家型法官脱颖而出,逐步成为知名法官,为社会所认可。同时,要及时总结精品案件背后体现的审判经验,通过“以个案带类案,以类案出经验,以经验促提高”,争取产出更多精品案。
㈢ 根据枉法裁判屡禁不止的根源,根除枉法裁判的最佳策略有哪些
根治枉法裁判的策略
根据枉法裁判屡禁不止的根源,笔者根治枉法裁判的策略有如下三个:
策略1、完善法律规则,细化法律规定,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判例法
判例法对制定法具有极好的解释和补充作用,赋予优秀的判决以判例法的渊源对根治枉法裁判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一个公正的判例对于以后的相似案件可以说是指路明灯,其在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程序的运用,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具体应用,都应当是符合立法精神的,而一个优秀的符合立法精神的判例应当是优秀法官对于法律的极好的运用,凝聚了这些法官对于法治精神的透彻理解与个人智慧,赋予这些判例以法律的渊源有利于明确法的指引作用,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与统一性,有效地避免同案不同判的司法怪象。如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枉法裁判案件,仅仅几个优秀的判例就足以对所有的同类案件起到优秀的示范作用。
判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官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而有助于实现法制的统一。判例法可以降低法官审理案件的难度,因为有相同而成熟的案例作为依据,法官可以在审理案件中对相同案件作到当庭宣判,从而有助于提高审判效率。
判例作为具体的案件判决,比制定法更为通俗易懂,便于普及法律知识。判例法可以将法院判决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从而将法官的行为也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对企图枉法裁判的法官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正因为判例经常被引用,也使法官对于判决更趋谨慎,而一旦法官作出枉法判决,就更易于为社会公众所识别。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判例法的传统,但是,经过法学工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判例法一定会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中国的法治统一与司法公正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策略2、明确枉法裁判罪的追诉标准,强化对枉法裁判的惩治
枉法裁判已经成为威胁中国法治的最大杀手,其对中国社会肌体的危害已远远超过了贩毒罪的危害,目前,各地的涉法信访事件层出不穷,成为威胁中国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在医院门前因医疗纠纷悬挂横幅要求讨回公道的人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将其冤屈诉诸法律呢?人们为什么不相信法院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当中,枉法裁判法官不计其数,而真正受到法律惩罚的可能是九牛之一毛,这其中与枉法裁判罪极为模糊的法律规定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前面已有述及。应当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枉法裁判罪的追诉标准,将枉法裁判罪置于与贩毒罪同等的位置,规定无论枉法裁判涉及案件大小,一律予以刑事追究。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那句至理明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它的危害性超过了十次犯罪的危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一个反面典型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本案中济源市人民法院商敏这样道德品质败坏的法官最终未被绳之以法,则不仅是济源人民的悲哀,更是中国法治的悲哀!
策略3、加大对法官队伍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法官自身素质
对法官队伍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法制教育,教育法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从而为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发挥积极的作用!
㈣ 法院加强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建设应注重几个方面的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驱,要加强法院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是一个集体的领导核心,其作用相当于火车头、领头羊,领导班子的能力如何对法院整个集体的战斗力大小和发展前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领导班子建设至关重要。
3、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法院的各项工作需要干警去执行,干警的能力如何决定工作的质量高低。要适应新形势的审判工作需要,就必须加强基层法院干警的司法能力建设。要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培养干警的判搭凳断事实、适用法律、驾驭庭审、调解纠纷的能力,培养干警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实体与程序、审判与服务的关首枝兆系的能力,培养干警和谐司法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司法水平,提高司法能力。
4、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司法作风是人民法院执法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者租也是人民群众认识人民法院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所以,加强司法作风建设是法院提高执法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建设提出的最迫切要求。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法院队伍廉政建设,规范法官司法行为,认真落实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五个严禁”的规定,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惩戒力度,维护司法公正、文明,保持法院队伍清正廉洁同时还需要;完善法官招录、培训制度。 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制度。 规范司法警察队伍管理。
㈤ 怎样提高庭审应变能力
庭审是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保证审判过程和结果公正与公平的重要审判形式,庭审的功能决定了其在诉讼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当庭审查、判断证据,为案件查清事实、适用法律奠定基础。庭审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法官应具备驾驭庭审的能力。庭审驾驭能力是法官凭借公理的精神、专业的法律知识运用程序规则,主持整个庭审过程,同时指挥和控制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以查明案件事实、分清责任、作出裁判的能力。法官驾驭庭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件的质量和公正司法的水平。因此,提高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至关重要。
一、庭审驾驭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一)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具有综合性。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具体表现为法官掌握和运用法律知识及相关知识,通过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来审理案件。所谓“庭上三分钟,庭下三年功”,这句话是说庭上审理的时间虽短,但是它集中、综合地反映出法官在庭下多年来掌握的各种知识,运用各种能力的结果。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应准确归纳案件争议焦点,并指导各方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制止不必要的发言提问,合理安排庭审程序,及时妥善处理庭审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二)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具有即时性。在庭审的有限时间里,诉讼参与人在庭上的各种表现,都要求法官及时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和不可逆转性,法官在法庭上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是非责任的确定,这些话都是一锤定音且不容随意更改的。老百姓往往把它看作是法官庭审驾驭能力的综合性和即时性的反映,必须慎言慎行,加强平时锻炼与修养。
(三)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具有职业性。人们常常把法官职业与医生职业相比较,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处。医术水平高的医生,能够准确地诊断出疾病所在,并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而医术不高的医生,往往不能准确诊断病情,有时误诊,达不到医病的良好效果;同样庭审驾驭能力强的法官,当庭就能查明案情,作出准确判断,通过准确适用法律、阐释、宣传法律,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二、提高驾驭庭审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驾驭庭审能力是提高法官素质的重要内容
司法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功,一是开好庭,二是写好判决书,三是娴熟正确适用法律。庭审是法院整个审判过程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一种动态的审判,是法官素质高低最集中的体现。做一名法官的基本工作就是审案,开好庭对于法官来说是最基本的素质,全面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将有助于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
(二)提高驾驭庭审能力是提高司法公信度的重要措施
法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社会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裁判者,而法庭就是审判的场所在法庭上法官的言行举止无不关系到执法者的形象,这同时也会给当事人、旁听者以及社会社会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反之,法官的庭审能力差,就会影响审判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就会在人民群众的心中降低司法公信度。
(三)提高驾驭庭审能力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
法官审判是否公正,当事人、旁观者、社会大众主要是通过法官主持庭审来直观感受的。法官在法庭上开庭、主持调解、宣判等等,直接反映出是否达到三个公正。要实现程序公正,法官必须在庭审过程中依法行使审判权,同时确保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这就对法官提出要求,应当让当事人讲话以充分保障当事人行使享有的诉讼权利,但又不能让其漫无目的地讲,要关于引导,归纳好当事人的陈述要点,查明案件的事实。要实现实体公正,准确运用法律,作出公正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当事人对判决结果提不出问题,但对法官的态度、形象提出非议,认为法官对自己态度不好而对另一方态度很好等等。因此,确立法官的公正形象、提高庭审驾驭能力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三、当前驾驭庭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法官的法律素养和文化素质不高,集中体现在:
1、有的法官对原、被告反复陈述以及与案件无关的陈述,不及时制止、引导,而是任凭当事人说个够,致使整个庭审比较松散、漫长,有时,甚至因当事人一些与案件无关的话题使当事人之间产生新的矛盾。
2、有的法官过于急躁,经常打断当事人的发言,有时未等当事人把话说完就予以制止。特别是在一些一方有律师代理,而另一方无律师代理的案件中,由于律师对庭审程序比较熟悉,所以对法官的一些提问能够得心应手,而另一方当事人由于法律意识谈薄,甚至是第一次参加庭审,比较紧张,不能很好的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有的法官不是给予正确的引导,而是盲目的制止,以致给当事人造成一种其权利受到剥夺的印象,从而出现“法官不让我说话”的抱怨,最终造成当事人对裁判公正性产生怀疑。
3、有的法官不能很好地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甚至出现代替当事人举证,没有询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所要证明的问题,应当庭认证的证据而没有认证以及对认定的证据阐述理由不够充分等。
4、有的法官由于庭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再加上文化素养不高,导致对庭审中无争议的事实和争议的焦点归纳不全面、不准确,使庭审程序出现反复,甚至出现二次或多次开庭的情况。
(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基层法院所面对的当事人主要是农牧民,所处理的案件主要是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损害赔偿以及房屋租赁和买卖、借贷等类型案件,大多数案件当事人的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会对法官驾驭庭审带来许多障碍,这也会影响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
总之,有些审判人员在庭审中,不能很好的发挥法官在庭审中的指挥、引导、控制作用,驾驭庭审的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庭审的质量,导致有些庭审走过场,事实上也影响了案件实体结果。
四、提高法官驾驭庭审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法官驾驭庭审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作为法院的审判人员,要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审判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两种司法理念
1、树立法官中立理念。法官中立,即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应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持中立的立场与态度。法官中立是司法公正的关键,要求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始终得到切实的保持和体现,因为法官作为裁判者对于司法公正起着决定性作用,法官中立不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和前提,还常常是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尤其是社会公众在感受、评价和确认裁判公正时,法官中立形象作为一种感性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有时法官对当事人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甚至言语声调的高低刚柔的细微差别,都可能使当事人在心理上感到法官的不公平。
2、树立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和对等理念。在法庭调查、辩论、调解的各个阶段,在组织举证、质证的各环节,都要保障当事人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有同等的机会陈述自己的主张和理由,绝不能使一方当事人行使权利的机会受到压制、减少,也不能使一方当事人行使权利的机会得到关照、增加。审判实践中,有些法官在庭审过程中,不太注意平等分配各方当事人发言、辩论的时间和机会。例如,在原、被告对证人提问的问题上,有的法官由于当事人的提问方式不对,就不让他们提问,从而剥夺了他们和对方当事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当事人权利义务平等原则,未能赋予双方当事人对等的机会,应当予以纠正。
(二)提高三种能力
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庭审语言贯穿庭审的始终。庭审语言是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现。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认为法官在庭审上的每一句话都会对他们的案子产生影响,同时他们也想从法官的言语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法官的哪句话带有倾向性,哪句话带有歧视性,哪句话对自己有利,哪句话对自己不利等。所以我们每一个法官都要不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力求把话说得明白、得体、准确、易懂,涉及到法言法语能够阐释清楚,针对不同的环境能选择不同的说法。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有的案子一方当事人是蒙古族,不通晓汉语,另一方是汉族,不懂蒙语的情况下,这就对我们一些双语法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倾听能力。法官应该少说,多听,认真地听,谨慎地说。这也是一个总的原则和技巧。法官的魅力不在于他的口才而在于他的思考和判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法官不仅要善于倾听,而且要善于在倾听的同时观察当事人的言行举止等反应,捕捉一些细微的信息形成法官的内心确信,从而判断真伪,查明事实。法官对当事人不应有好恶的心理,更不能让当事人从法官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中觉察出变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提高应变能力。临危不乱,遇事不慌,是一名法官应当具备的素质。面对想尽一切办法维护自身利益的当事人,庭审过程中总能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妥善地处理,既不违反程序,又不过分地影响诉讼效率,需要法官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审判经验,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这就要求法官必须认真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庭前认真审阅诉讼材料,组织好必要的证据交换,履行释明义务,指导当事人举证,做到熟悉案情,熟知案件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掌握当事人冲突的核心,准确归纳出案件审理的焦点,并对庭审顺序和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心中有数。
(三)提高驾驭庭审能力的具体步骤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完成开庭前的送达和准备工作。
对于开庭前的送达和准备工作,有的法官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认为实体处理的正确,程序规范与否无所谓。司法公正要求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缺一不可。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最终目的。没有程序的保证就没有实体的公正处理,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开庭前送达和准备工作进行,就会造成程序的违法,损害司法的权威性。
2、庭审过程中要求各方当事人严格遵守诉讼纪律。
开庭审理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事情,它是在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诉讼活动。有的法官认为庭审就是和当事人促膝谈心,拉拉家常,像茶馆谈心似的处理事情,有利于钝化当事的矛盾,促成当事人的和解。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法官作为法律赋予职责的裁判者,头顶着国徽肩扛着天平,他是法律的卫士,是正义的化身。法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它是解决矛盾,处理纠纷的地方,也是老百姓说理的地方,茶馆式的谈心,将会放纵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只有严格按照诉讼纪律办案,才能更合理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3、庭审过程中认真听取当事人的诉请和抗辩意见。
诉讼程序是由当事人引发的,法官是被动的,当事人的诉请事项,就是法官的审理范围,同样当事人的抗辩事由也就是法官的审理目标。因此,认真听取当事人的诉请和抗辩意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法官归纳没有争议的事实和争议焦点的关键。所以,法官在听取当事人诉请和抗辩意见时,应当仔细查清当事人诉请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依据,还应当仔细听取另一方当事人针对诉请的具体抗辩意见和理由。
4、庭审过程中在听取当事人的诉辩意见后,应当归纳没有争议的事实。
有的法官在听取各方当事人诉辩意见后,不重视各方当事人没有争议事实的归纳,直接进入庭审调查。笔者认为,归纳没有争议的事实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诉讼效率,节省诉讼时间的关键,只有准确归纳出没有争议的事实,才知道当事人对哪些事实没有异议,对这些没有异议的事实就可以直接认定,不需要再组织当事人进行举证和质证,从而节约诉讼时间,提高诉讼效率。
5、庭审过程中在听取当事人的诉辩意见后,应当归纳当事人诉争的焦点。
笔者相信,绝大多数法官都会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精练的归纳出当事人的诉争焦点,却不是每一位法官都能做到的,尤其针对诉讼能力低下的当事人,在词不达意的情况下,或者他的有意见的焦点隐藏在抗辩意见里。这时,我们更应当一针见血地指出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所在,争议所在,然后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举证和质证。归纳当事人诉争的焦点,是提高驾驭庭审能力的关键。
6、庭审过程中应当提高举证和质证的针对性。
当事人应当围绕他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主张的事实加以举证,就当事人提供的与诉讼请求及主张的事实无关的证据材料,主审法官应当予以制止并加以说明,以使整个诉讼活动富于理性,具有针对性。对于当事人的质证意见,主审法官应当提醒当事人围绕证据三性(即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进行质证,无关的理由应当制止。
7、庭审过程中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
有的法官在法庭调查中,听取了当事人的举证及质证意见,即认为为节省诉讼时间,不再进行法庭辩论程序。实则法庭调查是对证据的辩论意见,不是整个案件事实的辩论意见,更不是法律适用的辩论意见。因此,法庭辩论是十分必要的,法官应认真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
8、庭审过程中应当言简意赅地进行庭审小结。
在审判实践中就每一个争议焦点,当事人提供了许多证据,就该证据的证明效力,不能单纯地进行认证,在庭审小结时,有必要针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一个总的认证,这样既便于当事人清楚哪些证据法院已确认其证明力,哪些证据法院没有采信,又有利于当事人在接下来的调解程序中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调解奠定基础,所以庭审小结是庭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整个庭审程序的提炼。
总之,审判质量和效率的高低,最终决定于审判法官的庭审驾驭的能力,而庭审驾驭能力是由审判法官的自身素养所决定的。为此,要加强对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的教育培训,并加强考核,组织庭审观摩比赛,交流经验,探索最佳模式,同时法官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学习,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庭审的能力。
㈥ 如何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法院干警队伍建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比任何部门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一探究。 不断完善法官培训机制。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机制,让广大干警深刻理解各个时期政治理论之间的继承性、发展性。二是要加强司法能力培训机制。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丰富培训方式,强化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既要注意面上的培训,提高法院队伍的整体素质,又要强化优秀人才的培训,努力培训高精尖人才。 进一步健全廉政建设机制。首先,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省、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其次,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坚决贯彻执行“两个办法”,并将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第三,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用严格的纪律和其他相关制度管理人。第四,必须继续贯彻“从严治院、从严治警”的方针,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作为法院的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坚决做到严格执纪不手软,严于律己不护短;而每一位法官,只有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公正执法,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㈦ 法院如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何建议
中国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1. 建立健全诉讼制度。加强对诉讼程序的规范和监督,确保公正、公平、高效的诉讼环境。同时,鼓励和支持当事人晌唤慎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争议,提高诉讼效率。
2. 加强司法公正。链敬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司法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保障司法公正和独立性。同时,加强对法官的培训和评估,提高司法水平。
3. 优化审判宴敬流程。通过探索审判流程再造,实现审判流程的简化、规范和标准化。同时,推行电子诉讼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
4. 提高司法透明度。加强对审判信息的公开,依法公开审判文书和裁判理由,提高司法透明度。同时,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保障司法公正和透明。
5. 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服务和保护。建立健全企业法律服务机制,提供全面、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 推进普法宣传和教育。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同时,加强对企业法律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的教育,促进企业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