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对法院看法

对法院看法

发布时间: 2023-12-11 18:39:42

1. 你知道为什么普通人对法院判案有那么深的误解呢

误解一:法院一般不电话通知当事人

目前,我国各种电话诈骗事件层出不群,公安机关又无法对诈骗电话进行有效识别和及时控制,各地法院的法官办公电话也不对外公开,导致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常以公检法工作人员名义,通过电话方式,公然实施诈骗。为提醒民众,很多电视台、新闻机构、银行、公安等部门,都特意宣传让人别轻信以法院工作人员名义打来的各种电话,造成当事人对法院电话通知工作的误解,以为法院不会打电话通知当事人相关事宜。

事实上,对一些程序性文件和流程性事务,法院经常通过打电话来告知当事人。电话通知,一方面可提高诉讼流程效率,避免邮件送达引发的路程时间损耗和部分地址错误引发的送达无效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照顾当事人时间,在当事人认可的时间内安排应诉、证据提交或开庭等工作。

其实,法院的电话通知,只是信息传达方式,法院并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提供任何财产方面的信息,更不会要求当事人提供财产担保或财产移交等。

2

误解二:口述事实属于“事实”

诉讼中,很多当事人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对证据形式要件也不清楚,很多当事人,甚至都不编写证据目录,也不写证据证明目的,开庭过程中,大多数事实,均以当事人自己“口述”为准。

殊不知,民事诉讼,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实务中,经常出现很多“当事人自己认为把事情已说清楚了,但法官却并没有采信”的情况。事实上,口说无凭,无对方当事人认可的口头陈述事实,法官一般也不会采信,只是听一听而已。

3

误解三:法院认定的事实应与客观事实一致

法院认定的事实,一般称为“法律事实”。“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是两个概念。“客观事实”是真实存在和实际发生的事实,“法律事实”是通过思维逻辑和关联证据由法官认定的事实,具有明显的推理色彩和主观性。

当事人清楚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但法官并非案件事实亲历者,法官只能通过双方提交的证据和事实陈述,在脑海中描绘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具有主观性,只能无限接近于“客观事实”,永远无法百分之百等同于“客观事实”。有时候,基于法官认识和证据认定的不同,还会出现“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截然相反的情况。当事人对法官认定的事实,一旦认为与“客观事实”不符,就会认为法官认定事实错误,或认为法官具有明显偏向性,这其实是因“法律事实”无法还原为“客观事实”的本质造成的误解。

2. 谈谈你对法院有什么认识

  1. 累累累累;

  2. 内部人员分的三六九等,差距很大;

  3. 不懂法的人回太多,答基本法律知识有的人都很少很少;

  4. 德道不具有强制约束力,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

  5. 调解不一定吃亏,因为胜诉了不一定能及时拿到钱;

  6. 律师不要怕花钱,大多数律师都是划水的;

  7. 生活工作中一定要知法懂法用法,不然有一天吃亏的就是自己了;

  8.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必须胜诉,但是提供的证据一塌糊涂,事实依据也是一塌糊涂,说话也没逻辑,还总觉得自己无敌,往往败诉败的妈都不认识;

  9. 民事纠纷态度很重要,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一般撒谎法官是知道的,不过不理你而已。

3.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感想

法院工作是维持公平正义的象征,那么关于我与法院共成长,写一篇心得体会,你会写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体会

多年以后,打开尘封的岁月,望着头顶被支离破碎分割过的天空,当我重新回忆起在法院工作的时光,消逝在记忆深处的如镜头一般的画面就像感知到某种召唤,从记忆最深处款款的、款款的向我走来。当我俯下身子,打算捡起那些尘封往事时,我惊喜的发现那些在法院难忘的瞬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未曾褪色,依然闪闪发亮。而那枝曾经描绘过法院时光的笔触也一直还在,幸好还在。

60年的岁月,虽风雨兼程却从未停留;6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但硕果累累。在时光铺就成的长河中,60年实在是沧海之一粟,掀不起一丝波澜。但对于**法院来讲,60年的成长,经历了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小到大,**法院身后60年的积累汇积成**法院的现在,也将成就**法院的未来。60年的成长,始终践行“崇法厚德,致公为民,凝心聚力,务实卓越”的精神连同60年的时光积累将支撑**法院走向下一个60年、100年……

一、初入篇

初入法院,我还是一名刚刚步出校园的少年,总觉得自己在大学接受了四年的法学教育,且由于喜欢、热爱法学的缘故,在别人玩耍的时候总是抱着一本法学书籍在认真的阅读,当内心细腻的触角抚摸过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词语时内心总是荡漾着欢喜。在别人看来异常枯燥、乏味的法学却是我最喜欢的专业,因为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都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如法学与文学、法学与经济学、法学与哲学等,故法学能最大程度的契合我的兴趣点。而从事法官工作,手握司法裁判权,一方面,定纷止争;另一方面,捍卫着公平与正义。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目光不断的往返于法律和案件事实之中,从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抽象出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从而做出正确的司法裁判则能最大化的实现法学的价值。但当真正来到法院,当法学落地时,当自己的目光从法律规定落实到具体案件中扑朔迷离、纷繁复杂的事实时,我发现自己的境遇并不是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

书记员是法官路上的第一站,由于此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心中虽然怀着一腔热血,但是面对书记员每天繁琐重复的工作时,一开始内心不免有些失落和抵触。然而,更让我低落的是书记员看似简单的工作我完成的也不出色。每天的立案、送达、开庭记录、扫描电子卷、结案、装订卷宗等工作占据着我大量的时间。还记得刚来上班,由于打字不熟练,法庭记录时不太流畅,经常被审判员批评。但不以为然的我一直我行我素,并没有注意真正这个问题。直到有一次庭长很严厉的跟我讲,说我连打字都练不好。由于被庭长严厉的批评了,我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回家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专门练字的软件反复练习,在掌握基本技能后在平时开庭时有意识的应用练习,成效还是很显著的,到现在,我基本上可以不用看键盘就能准确的输入。立案也是书记员的重要工作,立案时首要的是把握案由,案由要准确。记得有一次,立案时由于疏忽将案由弄错了,庭长很生气,为了这事,我甚至一段时间内被“剥夺”了立案的权力。总的来说,刚上班时,内心无比焦虑,因为缺乏工作经验,特别是法律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我很清楚的记得刚工作的半年,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很焦虑,焦虑自己的工作,焦虑自己经手的案子有无差错,焦虑第二天开庭的当事人会不会准时到庭等等。特别是每月整理案卷后交由审监部门评查案卷质量的几天,我的焦虑程度达到峰值。因为总会担心自己整理的案卷有瑕疵会被通报,通报之后会受到审判员的批评。等到评查通报出来之后没有通报自己经手的案件时,内心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二、成长篇

在经历初入法院半年的迷茫、阵痛之后,逐渐的进入了法院工作人员的角色,对自己的工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内心也不再焦虑,而是笃定。

法院是各种矛盾、纠纷汇集的地方,如何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就成为每一个法院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也是法院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在跟随庭长办案时,会有意识的学习经验,对于不懂的问题也会及时的请教。比如庭长经常给我说,“案子到手里,你就想象自己手里有一根线,是你自己牵着线走,而不是让线牵着你走。”语言虽然朴素,但很有道理,只有自己把案子牵在手里,才能准确的把握案件流程,才能把握案件节点,做到不乱不慌,心中有数。有一次开庭是离婚案件,庭长坚持调解,耐心的给双方做调解工作,最终调解结案。在回去的路上,我就问庭长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离婚案件要坚持调解,如果调解不成,直接判决岂不是简单快捷?庭长意味深长的说:“判字旁边一把刀!”听完这句话,我就理解了。对于离婚案件,当事人身份是比较特殊的,如果简单的判决结案,不利于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加重感情裂痕。而通过做调解工作,则能及时的抚慰当事人的情绪,能通过详尽的沟通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修复情感关系。法院审理案件,不能简单的就法律问题谈法律问题,还应注重审判的社会效果。

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学,向身边人学,向老法官学,自己能切身感觉到能力的提升,也能体会到在法院工作的价值与归属感。每当成功做通当事人的工作,案件得以调解解决时,内心会有些许的雀跃;每当通过自身的努力,切实的解决当事人问题得到认同时内心会升起片刻欢喜;每当开完庭,结合庭审固定的事实及证据,从事实中抽象出能被法律规定涵摄的构成要件而完成一份判决得到审判员的认可时,内心会有一种身为法律人的骄傲,这种骄傲,为外人所不可知。在基层法庭工作的两年,也是我初入职场的两年,除了日常的工作,我利用工作时间之余的时间复习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完成了职场中的另一个征程。此外,当能结合办案实践与法学理论完成一篇豆腐块式的文章见诸报端时,内心十分愉悦,这种愉悦是超脱身体层面来自精神上的愉悦。当然,我十分清楚的知道,我写的文章不是什么皇皇巨著,也没有特别深刻的见地,但那些豆腐块我拥有完全的产权,是属于我自己真正的财富。总之,点点滴滴,虽不起眼,但这就是我的成长!

三、梦想篇

梦想这个词,在这个年代,可能有些奢侈。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大学期间,由于喜欢法学,也由于喜欢表达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于是我想成为一名“法师”,祥言之,高校法学老师。在我看来,耕耘在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传道、受业、解惑,与学生畅谈关于法学的一切,用法学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词语去触摸、碰撞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素手植下关于法学美好的一切。然后辛勤半生,桃李满园,我一骑绝尘、转身离去,深藏功与名,我所愿也。然而,人生兜兜转转,路途坎坎坷坷,种种原因,我并没有成为一名法师,而是法院工作人员。

虽然我没有成为法师,但是我的梦想能从此沉沦吗?马云不是说,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周星驰曾言,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来到新的岗位、新的平台,内心深处从未放弃关于法师的执着,而这种对法师的执着换了一种方式在不断的预演、重复、实现。在平时工作中,我没有放弃任何一次表达的机会,无论是三八妇女节下乡做妇女维权讲座,抑或是联系司法局给社区矫正人员宣讲宪法,还是去辖区银行开展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法律实务讲座,我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扮演好一个宣讲者的角色。因为我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于我而言,没有小舞台,只有小机会。每一个机会都是一种机遇、一次锻炼,每次机遇、锻炼后形成的储备终有一天会成为我实现梦想的资本。转角处遇到花香,我的梦想在下一个路口也会遇见。希望在法院提供的平台上,我能一如既往的努力,认真工作,不负平生所学,不负内心所期,终能收获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梦想,正在路上……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感悟

1989年9月,我考上了**政法学院,在“寂寞南郊人罕至,有谁曳杖过烟林”的**南郊度过了学法的四年时光。那时候,《法理学》还是叫作《国家与法的理论》,《刑法》选修课还有《苏俄刑法典》。以现在我的眼光来看,那些年的学习还是很肤浅的——主要是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学思想的养成、法学方法的训练普遍还比较缺乏。走到今天,要感谢**法院这近三十年的实践,要感谢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件。

这期间,我由一名书记员、助理审判员,成长为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这期间,经历过许多难忘的大要案和大事件,有缘于许多真诚帮助自己的好老师、好同学、好领导、好同事,像许多法学名著,无论内容曾经多么熟悉,都逐渐“融化”消失了,但收获的精神和鼓舞,越来越像这些书的名字,更加阳光、更加响亮、更加熠熠生辉,或者说这些平常的名字、名称,已然成了“大道至简”的思想,幻化成了“大音希声”的顿悟。这里面就有“中国式”普法,给中国司法乃至中国法治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上街搞普法宣传,是司法任务,也是司法记忆、司法风景。大学毕业分配至高级法院工作,十分光荣,十分难忘,这构成了今天看来的初心,应了“最初一念即本心”的道理。在高级法院工作了25年,虽然期间有三年多一点儿中、基层法院工作经历的“时效”中断,仍然是受恩于高级法院最多的一批人。我对高级法院的感觉和认知,很大程度来源于上街搞普法宣传。记得在每年的3月份,在“学雷锋月”,各大政法机关都要上街进行法律宣传,主要形式是每个单位在解放街两侧依次展开,挂横幅、发放宣传品,有的时候用录音机播放自己灌制的磁带。那场面,现在想来都十分壮观。——不宽的街道两边横幅猎猎,录音机播放着各式“新闻联播腔”,公检法司安一个都不少,红黄蓝各色宣传页见人就硬塞,还有其他安全生产、成人招生等单子想拿就拿,拿完了,任务就可能要提前结束。据说,许多卖饼子的小贩那个时候专门出来收各种宣传单子,回去卖饼子时再“集中发放”。当然,最重要的是,那时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是比较多的,特别是群众对高级法院的宣传点认可度历来是较高的。因此,每次高级法院都要专门选派业务好的干部上街当场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这也是对干部司法能力的认同。当时,一般情况下,来咨询案件的群众开始并不多,人数也是逐年才多起来的。总的回想起来,那时候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有遇到问题咨询的,也有想到问题才来了解的。法院的干部,穿着棉大衣、戴着大盖帽,拿着各种法条书,想方设法解答,群众也是“带着疑问来,带着宣传页回”,那是一个司法需求十分朴素、强烈,但司法供给十分有限、简单的时代。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是相当高的,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大量宣传图片和数据成了各级司法机关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据”,诉讼“爆炸”基本没有影子,执行案件丝毫没有形成“老大难”的可能。以司法宣传为“镜子”,司法的供给矛盾中,司法机关还有很大的“富裕”。

后来的二十多年里,法院的案件开始逐年增多。政法单位上街法律宣传的次数也没有以前多了,规模也逐渐开始下降了。更多的是各宣传各的,就各种主题日进行专项宣传,只是名称开始由法律宣传向法制宣传慢慢转变。再到后来,“国家宪法日”上街宣传注入法定因素,纸质宣传页、宣传展板逐渐被电子屏、宣传片替代,运动式的法制宣传也逐步被弘扬法治精神的各种载体所更新。2000年上下,高级法院审理的被告人王斌余故意杀人案的裁判文书在《法制日报》上全文刊载,引发全城热议;4·20袭警案一审庭审在**电视台全程直播,出现万人空巷,成为那个时代难忘的法治瞬间,也成为司法公开的有益探索。与之相呼应,各级法院的诉讼案件开始“爆炸”了,执行难“闪亮登场”,立案大厅转型升级成为了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人员成倍增加,智能化设备大量使用。如此情况下,现在每年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请法院加大司法宣传力度,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成为了出现率最高的意见建议。司法的供给规律,开始引导司法者反思司法的功能和水平。

2013年11月,最高法院在深圳召开的司法公开推进会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民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首当其冲的是要求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法院作为西部法院自加压力,提前与东部沿海地区法院同时推行裁判文书公开工作,法院顶住了不小压力,法官克服了更多疑虑,总体取得了良好成绩,为**连续三年在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作出了贡献。现在,这项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而且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更加有力证明了司法公开来源于人民司法的心地无私,充分体现出人民司法的正大光明。目前,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其彻底的人民性、真实的公正性、发展的开放性,正在书写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的新篇章。司法供给相对不充分、不平衡的阶段性特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法治、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的矛盾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公开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新“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为最先进的制度,新型的司法公开机制正在全面回应和全力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在深情回首司法历程的余墨边,我仿佛觉得司法公开的灿烂前行,分明就是许多年前我们上街法律宣传的华丽转身。

我与法院共成长心得感想

2001年,我从乡镇调入**法院。我是学法律科班出生,对法律充满敬畏,对法官这职业更是向往已久。

调入法院工作当然不知有多高兴了。当当事人说“何法官,你好,我想问个事”之类的话,尽管那时我还不是法官,但心里还是特别的高兴。当然了,我也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2003年我成为**法院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A证的第一人。清晰的记得,当时孩子刚生下才几天,妻子还在医院,是同事帮我拿回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看着正副本上时任司法部长张福森的签名,看着A证的标识,又想想刚喜得贵子,觉得自己是天地下最幸福的人了。但转眼间,心中又有一丝隐忧,自己可能会被派到法庭去工作。因为当时院里审判员相对比较短缺,不少下法庭的同事要求回院里。想想自己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会很快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如果人员要交流,自己肯定会被院党组派下法庭。说实话,暂时是不想去法庭的,一个是当时孩子才生下几天,尚在产期的妻子一个人照顾孩子有困难,另外可能是才从乡镇上来几年,还存在思想上的惰性。为此,还找院长把自己的想法谈了。但当2004年我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后,随后就被院里派往**法庭。

**法庭,一个座落于**镇文化街的法庭,是**法院四个派出法庭之一,管辖**、**五个乡镇的民事案件审判及执行工作。**自古就是一个历史名镇,国道109线和昌润渠纵贯该镇南北,商业比较发达,**羔羊肉更是闻名遐迩。但是第一次走进法庭时,给我印象是破旧。面南六七间破旧低矮的红砖房,面东有一间大房间是审判法庭,桌椅陈旧,地面高低起伏,很难想象这样的地方能是庄严的法庭。后来的时间也印证了我的看法。基层法庭很少有案件在大法庭开庭审理的。大部分案件在办公室就审理完毕了。要么调解要么当事人在办公室内各坐一边,办公桌就是审判台,法官往那里一坐就当是开庭了。唯独法庭的小院还是让人挺喜欢的。我去的时候正是5月份,院子里的刺玫花开的正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东南拐角有一方菜地,里面种着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长势非常喜人。

我和法官老张是一个办公室。老张家是青海的,土族人,是一名退伍军人,曾经当过大水沟法庭庭长(后来搬迁到崇岗镇更名为崇岗法庭再后来搬迁到沙湖又更名沙湖法庭),姚伏法庭庭长等,他喜欢法庭的清静,一直不愿意回院里工作。他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种地可是一把好手,无论在哪个法庭,小院子里的菜地都被他耕种的生机勃勃。第一天到法庭时,正好有一个供水合同纠纷案件要处理。他对我说“我这人脾气不好,爱发火,这个案件你去调解处理吧,卷我订”。说完他就出去干活去了。以前在院里虽然也处理案件,但那是法官在的情况下,协助法官办理案件。现在要一个人独自承担起案件的处理重任来,当时好紧张。好在案件也不难,半小时后案件调解完毕。我把调解协议拿给他看,老张说“到底是学法律的,不错。以后你就给我打个下手”,当时说的我好紧张又好激动。可是可爱的老张法官当年的5月说要去北京女儿处看病,结果在去的路上,在火车上就病情严重,在北京去世了,终究再也没有回到他喜欢的法庭,他喜欢的小菜地里。我也没有能再从他身上学到更的多的经验,但心底里一直把他当师傅。

法庭的工作全然不像院机关那样中规中矩,立案送达开庭执行全都是自己根据需要安排,相对要自由的多。我们通常是周一送达,周二周三集中开庭,周四周五执行。我记得有一次一天安排了十几个庭,如同唱戏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台。一直到晚上八点多,终于调解完最后一个案件。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律师甚至于自己,对我们工作敬业精神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家辛苦并快乐着,有时天晚了就不回家,晚饭后,大家围坐在法庭的餐桌前,嗑着瓜子看着电视拉着家常,偶尔高兴了还来上几样小菜喝上几瓶啤酒。

那时的法庭最难熬的要数冬天,没有暖气,都是煤炉取暖。由于房屋修建的比较早,窗户的密闭性也差,白天坐在办公室里地当中的炉子烧的通红,但脚却冻得发木。晚上值班冻得蜷缩在被子里,恨不得把所有能盖的东西都盖上。早晨起来脸盆里的水都能结上冰。

要说生活上的艰苦还不算是最苦的,最可怜的是有一段时间居然没有个自己的办公之地。2005年也就是我刚被任命为**法庭庭长的第一年,说是一庭两所(即法庭和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要建一栋楼,拆除法庭。结果是法庭被拆除了,建起的楼给了派出所了。当时院里面的人手也特别紧张,我们只好搬回来组成巡回法庭办公。人民群众对法庭搬院里办案是有意见的,连续几年人代会上都有代表提出法庭要设在离当事人最近的地方,方便群众诉讼。最高法院也提出了法庭设置的两便原则。于是2008年,我们又被派了下去。但办公场所在哪呢?刚开始我们租借**村村委会办公,结果不到一年,正值周未接到通知说,上级组织部门认为村委会将办公场所出借违反规定,要求我们必须搬走。我只好带着大家将办公设备搬到一户熟人家中。那时自己感觉如同丧家之犬,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后来又在**老市场门口租了一间门面房办公,面向北开,环境更加恶劣,冬天寒风和沙尘直往屋里灌,冻得人都没法办公,夏天对面的垃圾堆臭气熏天不说,成群的苍蝇只要你一开门如同云朵扑进屋子里。既便是这样,我们的审判执行业务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在五个基层法庭中(后来加了头闸法庭)**法庭的审判执行案件是最多的,法庭五个人依旧发挥出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继承了老法庭时的优良作风,连续两年考核**法庭都是一等奖。

随着上级部门对基层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建筑面积达585平方米的新法庭终于在2010年10月投入使用了。这是**法院五个基层法庭中第一个按照标准化建设的法庭,立案区、审判区、办公区、休息区等等功能完备,电信宽带也全部接通。新法庭剪彩那天,我如同一个漂泊异乡回到家的游子喜极而泣。整整五年,说是基层法庭确有名无实,有名无家。

新法庭新气象,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全庭人员的工作劲头更足了。除了我们的审判执行工作继续在五个基层法庭中保持领先外,我们还注重法庭文化建设,在新法庭打造文化走廊,开设全区第一个基层法庭网站。我们的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关注,时任自治区高院马三刚院长莅临法庭指导工作,给了我们极大鼓舞。组织上也给予我本人特殊关照,2012年我评为自治区党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评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先进个人”,还被高院提名为全区十佳法官候选人。

4. 为什么普通人对法院判案有那么深的误解呢

的确,普通人对于法院判案,有很多看法。个人看法,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很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第一、普通群众对于法律缺乏了解和认识。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不少人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法官精通法律,那么依法律判决就行了,非要当事人花很多钱请律师,这不多此一举?实际上,不管法官的水平多高,其实他就是居中裁判,原告提出什么主张,被告怎么反驳,主要看双方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原告不提出的主张,法官不能给他添加,被告不抗辩的问题,法官不能随意否定。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是,我有理,法院为什么不判我赢?实际上有理未必赢官司,有的是诉讼时效过了,有的是证据存在问题,有的是不及时应诉,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法院和法官的问题。

第二,确实有个别法官不模范遵守法律。

近几年媒体披露了许多法官不模范遵守法律,甚至违法乱纪的案例,从最高法的某大法官,到省高院的某副院长,一直到基层法官,尽管多数法官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否认个别法官的确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甚至有的法官为了糊弄当事人,能一个案子出两份互相矛盾的判决,原告拿到的判决是胜诉了,被告拿到的判决也是胜诉了。还有的法院,一审判决原告赢了,然后在出一个裁定成了被告赢了。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个别法院、个别法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例如原告胜诉后退诉讼费的问题,法律早就明确规定,后来各省高院出台文件规范这个问题,直至现在,有很多法院原告胜诉了竟然不能退回多交的诉讼费,而不退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例如有的说,等被告交上来就退,有的说没见过文件等等。

第三、“法律白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公信力。去年底法院系统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1600多万,后来将一人多案、一人多次等情形予以合并,尚有六百多万,实际上真正的老赖,比这个数字还要多数倍。花费巨大精力,讨回的仅仅是一张法律白条,就不能不令很多当事人对法官、对法院产生看法。尽管老赖成风,但是法院系统对外公布的执结率是几乎百分之百,真的基本解决了执行难问题?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5. 法院是好单位吗比银行如何

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题主,法院绝对是好单位,简而言之就是有权又有钱。进法院与进银行哪个好呢?如果都有编制的话,那法院要全面优于银行。其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由于法院人财物省统管,其公务员基本工资按省直标准发,津补贴和绩效奖按当地标准领,员额制法官基本工资(含职务和级别工资、地区补贴和绩效奖)一般比当地同级别公务员高50%左右,司法辅助人员如法官和司法行政人员如非业务庭室人员的基本工资(含职务和级别工资、地区补贴和绩效奖)一般比当地同级别公务员高20%左右。如广东珠三角地区,法院已转正公务员年收入达24万元以上。

相比之下,银行已转正职员年收入绝大多数不到20万元。银行待遇好不假,但两极分化严重,高的很高,低的也低,刚转正职员收入普遍不高。

法院收入稳定体现在其公务员按职级领工资,干多干少分毫不变。而银行职员的收入则与个人业绩直接挂钩,如揽储数额、卖基金保险金额等业绩越高的收入自然高,业绩不好收入必减,这也算是企业与机关单位的最大区别。

能进入法院工作的,要么法学专业科班出身,要么已通过司法考试,其他情形也有但很少。即使法官助理或行政人员,晋升渠道也宽广,纵向可以由基层法院调入中级法院甚至高级法院,横向可以提任领导职务或成为员额制法官。不少法官助理,毕业七八年就能顺利进入员额制法官序列,其后晋级基本上是按年限晋升,难度不大。

此外,法官或法官助理若想辞职也十分吃香,我有几个朋友从法院辞职进入银行起点就是法务部副总。既有法律实务经验,又有法院人脉资源,这样的人才哪个企业不喜欢?高薪虚位以待太正常。如想改行当律师,律师事务所更是抢着要,各种优待来诱惑。

反观银行职员,哪怕从事有专业优势的法务工作,想要一步步升到部门副总,都无比困难。如从银行柜员干起,升到大堂经理或客户经理,竞争还是十分激烈,业绩压力依然巨大。跳槽出去者有之,但想一步就实现职位或待遇质的飞跃,难之又难,少之又少。

法官手握至关重要的自由裁量权,无论判案还是执行,权力很大,求其者众。即使是法官助理,虽不直接掌握权力,但作为员额制法官团队成员,协助审案、代写判决,有时也能当半个家。更何况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可用资源不少,外人皆高看一眼, 社会 地位高。

银行虽与老百姓联系更密切,但当今 社会 ,银行还真不是稀缺资源,存款贷款、购基金、买保险,这家银行不合意,还可找别家。银行放贷的权力又主要集中在领导手中,普通职员基本没什么权力。银行职员当然也光鲜体面,但因手中资源不具独特性,从世俗看法和趋附性来说,在 社会 上不如法院公务员受追捧。

银行职员并不轻松,白天工作要精细,晚上加班也不少,而且跟法院类似,都是没加班费可言的。法院就不用说了,“案多人少”矛盾普遍存在,为在审限内结案,经常白天连轴转开庭,晚上加班写判决书,也是苦不堪言。所以,就工作强度和辛苦程度而言,法院与银行基本上是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本人曾在法院工作,可以给大家回答一下。

法院是好单位,在同样没有资源和背景的前提下我认为比银行好。

一是地位较高。号称一府两院,每年各地两会,法院院长要上台述职,法院是政法单位,单位领导比同级单位领导级别高。

二是收入较高。有专门的政法补贴,收入也比同级公务员高不少,打个比方,在中部一个普通地级市法院,法官、法警年薪应该有十五万左右,行政人员少一两万 ,题主可以对比一下银行工资,可能没有银行优秀员工的高,但在法院这是人人可以得到的。

三是压力中等。法院法官办案压力最大,但法院是铁饭碗,只要不犯错,尽力干,比别的法官业绩低,这只是能力问题,收入一样有保证。法院不仅仅是法官,也可以是行政、财会、法警等等,注意报考信息。

四是银行日薄。银行业近些年应该是走的下坡路,同行竞争越来越大,内部也不停裁员,没有过硬的资源就很难生存,就算是柜员也有拉存款或理财任务,可以说没有一个清闲人。

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具体负责各类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权力非常大。相比银行,建议选择法院。

由于工作原因,曾经长期与法院打交道,对法院比较了解,根据我的认识,我认为,法院工作是比较好的。

一是稳定性方面,法院更加稳定。 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法院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是国家正式的工作人员,工作非常稳定。而银行,则情况不一样。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同属于金融机构,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民营银行,有破产的风险。银行自身的风险因素较大。

二是工资方面,法院工资稳定。 通常认为,银行的工资要高很多。其实,这跟银行的利润和自己的业绩有很大的关系,你的业务量高,绩效才会高,工资才会相应的高。这种高工资不稳定,波动比较大。而法院,随着司法体制的改革,法官的工资增长很多,尤其是员额法官,月入过万是很轻松的,这种工资与自己的工作量关系并不大,非常稳定。

三是压力方面,法院的压力要小一些。 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后,员额法官数量并不多,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审理的案件堆积如山。法官们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相对于银行,还是要差一些。

我同学在某国有银行工作,年纪虽小,但是工作很棒,很快就被提拔为乡镇支行的行长。在提拔的同时,他的压力很大,需要开拓更大的工作业绩来支撑自己。他的前任,就是因为工作业绩下滑严重,被上级撤掉了。他为了避免前任的悲剧,在不断的开拓新客户,维系老客户的关系,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天晚上,几乎都是在陪客人喝酒,用他的话说:陪好客人,就是最大的业绩。每天都是喝的醉醺醺。

由此可见,银行的压力很大。法官工作干不完、干不好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可是银行不行,没有业绩,就没有工资,没有职位,甚至是没有工作。

四是成就感方面,法院为民服务更有成就感。 法院审理案件,作出公正裁决,解决矛盾双方的争端,造福于群众,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帮助胜诉方,将判决书执行后,心里非常的舒服。而银行,每天进行着枯燥的工作,非常累,劳力又劳心。

综上所述,我建议选择法院工作。

法律微言明确回答:不知道你说的“好单位”是什么 评价标准 ?如果你内心的 正义观强大 ,想要 实现自我价值 ,建议你选择法官的职业,如果你喜欢跟 数字打交道 ,想有一个好的 工作环境和上升途经 ,建议你选择银行的职业。

作为一个在检察院工作过四年,周边有很多亲戚同学在银行工作的人,法律微言觉得对这个两个单位都很了解。

首先,需要确定你对“好单位”的定义。法律微言觉得,大体有以下几个指标:

工资多,待遇好;

地位高,人脉广;

有价值,能进步。

最好再加上工作不太繁重,压力不太大。

下面法律微言就从以上几个方面, 介绍以下两个单位的优劣 。

1. 工资和待遇

在司法改革之前,法官的工资就只比普通公务员高一个法官津贴(300-500不等),跟当时动辄年薪几十万到几百万的银行职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但是司法改革之后,不仅法官的工资发生了变化,银行普通职工的工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工资翻倍,一个工资减半 ,二者在普通职工层面上,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小银行的职工现在的工资,连普通公务员的工资都赶不上。

法律微言说的是两个单位正式职工的工资待遇情况,临时工另算。

当然,在法院中也区分员额法官、助理法官、书记员之分,银行里也有总经理、经理、柜员之分。

在刚入职的情况下,二者的工资现在没有多大的差距。

2. 地位和人脉

法官的纸面地位,是十分高的,一方面是跟法官的稀有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专业性有关。如何能当上一个法官呢?

首先你得在本科院校内学习四年枯燥的法律课程,其次你还得考个差不多的研究生,读个法学硕士或者法律硕士

在这期间,你必须通过天下第一难考——司法考试(通过率只有10%);

然后在千军万马抢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现在大部分城市的基层法院,对法官助理的学历要求最低是研究生,普通县城以本科为起点,但都要求通过司法考试),才能艰难的进入一个基层法院当法官助理;

然后摆在他面前的,是漫长而痛苦的入额之旅。

经历了那么痛苦的一个过程,就导致了法官职业在纸面地位的虚高,甚至有些神化。

而实际上,法官的地位,只存在纸面上,手中的权力,也不是咱老百姓说的那种实惠的权力。在人脉上,除了认识检察院、公安这些从事法律的人,其他领域拓展性不强。

银行职工的地位,当然是赶不上法官的地位,这是由于二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法官的主要工作,就是做矛盾纠纷的裁决者,必须有一点威严和权威。而银行更加实在一些,工作环境超级好,工作时间固定,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除了贷款压力),认识的客户也大多是有钱有身份的。权力有限,责任也就有限。

3. 价值和空间

价值,其实是法律微言找工作中,最为看重的因素,如果一个工作,正好符合你心中的价值标准,并且通过身体力行,就可去实践自己的价值,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法律微言当年选择学习法律,并努力通过司法考试,考进检察院,也是因为心中最为朴实的正义观。然而实际工作中,能否实现自己价值,能实现多少心中的理性,那又是另一回事。

法官这个职业,是一种能同时给你自豪感和挫败感两种极端情绪的职业。那种自豪感和挫败感是没有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体会不到的。总体老说,法官是一种特别有挑战性的工作。你要不停地增加自己的 社会 阅历,不停地跟各种执拗的人打交道,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内心忍受力。简单说,这是一个能让你在短时间内成熟,长时间豁达的工作。

然而,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上升的空间,其实是很小的。司法改革之所以保障法官一级一级的晋级,就是因法官的上升空间不大。

银行工作的价值,主要是经济价值,其次是人际交往的价值,鉴于其过多的分支机构和部门,上升空间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法律微言还是不看好银行的未来,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法官职业的无可替代行与银行职业的可替代性,一目了然。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法院法官的工作量。有好多人对法官的工作量没有概念,法律微言周边很多同学朋友就是法官,他们经常会像我抱怨,案子太多,办不完。到底是有多少呢?城乡稍有不同,正常一个非一线城市的城区的基层法官,一年的办案量在150-200之间。什么意思呢?两三天就得办一个案子。

办一个案子有多麻烦呢?收案、看卷、送达、开庭、调解、写审查报告、合议庭讨论、宣判等。有些复杂的案子,还要上审委会讨论,程序就更加麻烦。

所以,我认识的法官们,没有一个不加班的?为什么呢?案子办不过来呗,可想法官的工作量有多大。

总结!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够接受繁重的案件压力,和无穷无尽的责任压力,那么法官职业对你来说再好不过了。

如果你有以上的想法,但不想工作那么累,检察官的职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发展空间,喜爱和数字打交道,银行也暂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3年南开大学法律硕士毕业,毕业时拿到北京银行天津分行的offer,法律合规部实习了两个月,兜兜转转一大圈,目前在天津基层法院。很多同学在检法和银行,谈谈自己的感受。

1,法院工作怎么样,是个好单位吗?先来说说法院的好处,工作稳定,不用担心失业的压力,待遇中上,内部差距不大,大多数法官每个月工资到手七千左右,公积金加补充六千左右,每年有区绩效,市绩效,因为司法改革的原因,法检的工资比其他公务员高一点儿。法院工作 社会 地位较高,虽然长期在系统内没什么感觉,但是出去了说起来还是很骄傲的。再来说说法院工作的不足,工作压力较大,天天面对各种当事人,各种纠纷,每年办案人均200多件,天天上班跟打仗一样,经常加班;案件质量终身追责,动不动各种考核,心里压力较大;发展空间较小,法检专业性强,领导职数少,向其他单位交流的机会不多,一个单位可能就终此一生了。

2,银行工作怎么样?银行的管理一般比较完善,有完善的晋升考核体系,一般的待遇也都不差,但是银行也是个大单位,岗位种类较多,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也都不一样,既然题主拿法院工作来比较,那还是以银行中的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类的岗位为例来说说,一般这类岗位都设置在分行以上级别,吃的是平均绩效,没有拉存款的业绩压力,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缺点和不足,感觉也没什么明显的不足,对于法律人来说,去企业总觉得专业无用武之地。

3,如何选择?还是那句话,有人星夜奔科场,有人辞官归故乡,去法院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有一定的门槛。毕业几年,有的同学从地产公司银行又考到了法检系统,同样也有同学从法检辞职去做律师或转到其他企业做法务。如果考上了法院建议还是去吧,在法院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及时不想干了,也可以去做律师,或者去其他大型的企业集团做法务,但是一直在银行的话,再想进法院可能就有难度了。

能够进法院,说明你是学法律专业的,学法律的进银行,除了做法务工作,剩下的就是干柜员。结合法院的特性和银行的岗位选择,两者的优劣性已经非常明显,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选择,小公个人建议选法院。

第一肯定是稳定,法院是国家机关单位,机关在职人员使用政法专项编制,属于公务员系列,虽然眼下不能称之为铁饭碗,但能够一辈子干到老的职业,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其它还真没有这样的岗位。

第二地位比较高。在公务员队伍中,公检法司属于强势单位。而在公检法司中,法院因为掌握审判权,权力大,工作相对轻松,又属于比较好的一个部门。

第三工资待遇相对还可以。在法院工作,享受政法专项补贴,每月有1200元的补贴,相对其他机关单位,工资本身就要高出一截,属于公务员中的佼佼者。而且,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收入。

第四发展前景也较大。法院实行员额制管理,一般要求过司法考试,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因此在法院工作,发展空间比较弹性。进可攻,提拔当领导,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退可守,实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辞职,还可以干律师,运用自己在法院工作结识的人脉关系,赚钱小钱过过日子不是问题,干得好的,开个律师事务所,日进斗金,比在法院干公务员强多了。

最大的好处是拥有无限可能。在银行工作,基层员工并不轻松,每年有一定的吸储放贷压力,完成任务工资尚可,完不成任务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工资待遇差距比较大,而且,越往上走,收入差越大。这就给了银行员工成长的空间,逼迫他们不停地往上爬。走到中层以上岗位,工资待遇基本上都是几十万+的水平,肯定比公务员要好很多,而如果爬不上去,很多时候连公务员都不如。以上条件,基本上要求学金融或经济专业,且在银行一线岗位。问题是,题主是学法律的,在银行一般从事法务工作,属于行政部门,工资待遇总体上比柜员要高,但比业务骨干人员又要低,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一个群体,在银行这样一个经济当先的单位,存在感和发展空间都有限。

法院的优点是稳定,有一定发展空间,进可攻退可守,缺点是太稳定,可能一辈子温水煮青蛙混到退休。银行的优点是有无限发展空间,工资水平整体上要高于公务员,缺点是压力大,稳定性不足,且大环境对银行发展不是特别有利,未来可期性不如以前。两项比较优缺点,选择法院或许是更稳妥、更有利的选择。

在做比较之前首先说明一点,法院工作人员不论法官还是普通的行政人员,都是不享受政法津贴的。有的人回答说,法院人员享受每个月1200元的政法津贴,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政法津贴只针对政法委和司法局的有关人员,和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是没有关系的。政法津贴出台的原因就是公检法工资政策改革之后,为了公平起见,对政法和司法人员作出的补贴政策。

法官入额改革以后,普通法官的工资要比同等条件下公务员工资高30%左右,并且年底还有绩效奖,这个绩效奖和公务员的年终绩效考核奖是不同的。法院既享受公务员的年终绩效考核奖,又享受法院系统的绩效奖金,比如,有的地方公务员年终考核奖2万元,那么法院的工作人员既可以享受公务员的2万元考核奖励,又可以享受法院系统几万元的绩效奖。银行系统来说,现在进入银行系统都是从柜员干起,而普通银行柜员的工资已经没有前些年那么高了,绝大多数普通银行柜员也就和公务员的工资差不多。

现在法院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法官入额之后,对于所有案件的审判都是终身负责,一旦将来案件产生纠纷,审判法官都逃脱不了责任。并且随着案件越来越多,程序越来越复杂,法官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加班加点。银行柜员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休息的时间要比法院多,银行一般按点下班,但是在法院却是无休止的加班。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辛苦一点,对自己也是一个历练。

如果你通过司法考试进入法院的话,一开始会被聘为法官助理,之后可以继续聘为法官。如果没有通过司法考试进入法院的话,那你只能是行政工作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和普通的公务员一样,也是按副科、正科逐级晋升的,并且可以参加职级并行。在银行工作的话晋升压力也并不比法院小,甚至很多人工作一生也就是一个普通柜员。

因为工作原因和法院接触较多,所以更加了解法院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先表明我的观点,如果都是在编人员,个人建议选择银行。

因为,首先法院会比银行忙。银行工作人员外出办事基本没有太多压力,对方也不会有心理的障碍或抵触,除非是靠业绩生存。但法院不同,他们是国家暴力机关,经常外出(送达、调查、取得其他证据等等),辛苦非常。

其次,银行与法院相比,精神压力较小。因为法院要判定是非,判人钱财,判人自由,判人生死,并且终身负责。可想而知,压力是不是比银行大得多?

再次,什么胸戴法徽,有权有钱,那都是无知者的屁话!现在是法治 社会 ,而且会越来越完善。无论什么工作或职业,只要合法,都是平等的。

另外我还想告诉你一下,法院待遇好像还不如银行,至少公积金不如银行高。但还是要根据你对人生的追求以及你个人的性格来判断职业方向。无论哪种行业都要以诚信和奉献为先。

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私信我,空闲时,我会回复。

首先,法院可不是想进就进去的。先考过司法部的法律从业资格,以前叫司法考试,我们那一届通过率百分之十几,大部分人通不过。其次还要等公务员考试,法院系统不是每年都招人的,你要全省看哪个法院有招生名额,录取率低的吓人,竞争激烈。因为法官工资地方财政支付,名额受制于编制,编制总是不扩大。

其次,法官实际工作量太大。以前还有助理法官分办案件,现在改革员额制度,具有法官资格才能办案,下半年周六日加班是常事,。其再有,法官职业压力加大,司法改革,每个案件开庭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上网,案件终身制,但结果不是各方都能满意,经常有当事人辱骂

的,还要忍受委屈。

第三,法官待遇提高了,新录用的法官素质也提高了,年轻的法官加入使队伍更有效率,更能感受公平正义。至于用手里的权利进行利益交换,简直拿自己人生赌博,会越来越少的。

法院是公务员单位,目前和检察院一样,已经上挂到省级管理,相比地方财政人员,工资薪酬提高了一大截,还有公车补贴等各类规定的福利待遇。银行是国企央企,工资比较高,管理人员实行的是年薪制,每年几十万,还有各种奖金和年节福利费,但工作比较辛苦。

刚入职,法院和银行人员工资收入都差不了太多,但明显法院的工作,要比银行新人的工作轻松许多。银行新人一般都是柜员,或者是业务员、后勤辅助人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十分辛苦,没有节假日。即使是稍有空闲,都是各类培训、学习,压根就没有私人空间和时间。年轻人不仅有事业,还有人生阅历和恋爱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银行人员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大缺憾,忙得几乎没时间管这些。而法院则不同,固定的工作时间外,加班不算多,休息和业余时间有保证。而且从前途发展上来讲,法院新入职人员都比较努力,最起码也要过了司法资格考试,才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若干年后,银行如果晋升成为了管理人员,则年薪大大提升,虽然还是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但最起码付出有相应的回报,生活还是非常滋润的。而法院工作人员同样也十分有发展前途,登记为公务员,考过了司法考试,还可以进入员额制管理,工资也是大幅提高,比同地区其他部门的公务员收入高了一大块。职务晋升上,可以走行政级别,副院长、院长;也可以走法官等级晋升道路,四等十二级的法官、高级法官等。综合能力强的走行政职务晋升,专业能力强的走法官等级道路,选择比较自由,而且发展前途都不错。

法院和银行的工作,都是十分理想的选择。相对来讲,法院更为轻松, 社会 地位也高,工作压力比银行轻松许多。尤其是一般人员来讲,法院更有发展前途,而银行如果混不成管理人员,一辈子柜员或者业务员,工作辛苦压力大,和法院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只有到了金字塔的顶端,才可以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更何况这些年,金融服务行业都是国企限薪的重点对象,就可以想象他们工资收入有多高了。喜欢稳定就选法院,喜欢挑战就选银行。

6. 法学毕业是去法院好还是检察院好

我是法学院毕业的,我们班都有同学去了这两个地方,结合我的了解,谈谈我的看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法院相对来说比较忙,但是对于短时间提升业务能力利大于弊。

法院是案件的最终聚集地,因此,法院里面尤其是基层法院案子非常多,业务繁忙,法官们忙得焦头烂额很常见。但是,这对于新人来说,却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 法学是一个非常强调实践的学科,现在要考进法院或者检察院的,都需要正规全日制法学院毕业的,因此,一个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经过法学院的学习后,积累了理论知识,但是,业务能力还是处于空白阶段,那么进入到法院后,通过接触大量不同种类的案件,你就可以将法学院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你的业务能力将会得到迅速提高。

第二,检察院相对来说比较清闲。

监察委成立后,将检察院的部分权能分了出来,检察院就剩公诉职能了,这就意味着检察院的实际业务量就更少了。而且,检察院最忙的是公诉科,在这个科室主要处理公诉案件,相比法院的案件数量,这个科室的案件肯定是比较少的。因此,检察院相比较法院而言,业务单一(主要集中在公诉案件),工作量少。

第三,女生进检察院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检察院现在相对来说工作量不大,而且检察院和法院的待遇差不多,同等情况下,尤其是女生,肯定选择检察院,这也是我们班很多女生都去了检察院的原因。当然,你要是有抱负,想提升业务能力,还是去法院吧,虽然累,但是你会成为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专家型法官。

总之,法科生毕业的话,强调业务能力就选择法院,如果强调性价比,那么选检察院。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复习公务员考试,毕竟这是要考试的,虽然难度要比其他公务员职位要低。

关注孙律师,你身边的律师朋友。

第一,先通过公务员考试。第二,再通过司法考试。然后再往下看。

论一般人理解的权利。 法院高于检察院,因为以审判为中心是国策。量罪定刑决定权在法官,公诉人只有量刑建议权,法官可以采纳,也可以自由裁量,当然,一般都会采纳。

论法定权利。 检察院高于法院,请注意是法定权利。检察院是法定法律监督机关,你是法学毕业应该知道有多少监督权利,不多说了。

论实际情况。 两家难分伯仲,从一府两院的设置就可以看得出来,两家都享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在监察体制改革前,检察院是当之无愧的政法系统第一号。改革后,职权缩水很多,目前正在重塑法定监督新定位。法院虽然目前比较稳定,但依然是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一环,方向不定。

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印象分。 检察院过去和现在似乎都要好过法院,这个和职权以及司法定位有关,毕竟普通百姓一般而言基本不会和检察院发生什么直接接触,即便是接触了,检察院一般也是维护公共利益或代表国家惩治刑事犯罪。反观法院,群众法制意识的逐渐提升,从民事诉讼案件近几年明显呈现出增加趋势就能看得出来,可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法律法规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相信你也很了解这里面有时候会有多大差别。判决一出,利益受损方的不满基本会集中在法院身上。

论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上。 政法系统工资高于普通行政公务员,这个不用说。至于发展前景,两家情况基本一样,独立性专业性过强,属于典型的不好出、进不来,和其他行政单位的双向交流基本没有,其从业人员涵盖了新公务员法几乎所有分类管理类型公务员种类,要走仕途就别进法检凑热闹了。

论未来选择。 法检基本一样,跳出来的人都是选择当律师。一般而言,从事过法官的更全面,啥类别法律问题都可以接,从事过检察官的对刑事案件更专业。

说了这些,基本都是公开的信息,你只要有心就可以了解到,但有一样必须 着重强调

如何选择,就看你自己了。

法学毕业,还有资格挑选是去法院还是去检察院,那你可是太牛了。进法院和检察院的门槛非常高,得经过公务员考试才行。学法律的就业率是非常低的,要是能进入公检法中的任何一个部门,都相当了不起,要是还能挑挑选选,就更厉害了。要是我,我会选择法院。

对政法系统比较了解,给你良好建议。

我就不长篇大论了,目前,个人觉得检察院要比法院好,特别是员额制改革来,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虽然权力大,但责任也大,经常有人集体到法院上访,毕竟法院是一个案件的最终定局者,无论怎么判,都有另一方不服。而如果你当上法官,每天的文书都让你够呛的,至于待遇,两个地方差不多,至于前景,现在检察院转隶后,人少了,职位也相对宽松点,晋升渠道好点,当然两个执业都比公务员待遇高30%.

我家孩子法学专业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当了二年法官助理。前年直接申请辞去公职。去年重新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入省城某区区委。

不要说法学专业就业低。

如果你通过了司法考试,报考检察院是最佳选择。检察院相比法院,工资待遇差不多,政治地位差不多,但比法院,案件也比法院少。检察院权力虽说比公安要弱,但政治地位更高,经济待遇更好。司法局虽说四家单位最轻松,经济待遇每月也比其他政府部门要多政法津贴1200元,但职能比公检法相比,要弱不少,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都比不上其他三家。

公安局。公安局是公安机关的组织形式,是主管公安工作的政府下设职能部门。公安局的职能可以简单划分为:刑事侦查、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人口管理、国内安全保卫等等。是所在政府部门中权力最大的一个部门。

检察院。检察院是全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两反转隶后,检察院失去了反贪、反渎职能。但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法》于2017年修改,修改后的两部诉讼法律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赋予了检察院公益诉讼职能。于是,检察职能可能系统地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刑事检察就是,侦察机关侦查,检察院批准决定逮捕、起诉。民事检察就是,监督民事诉讼和执行是否合法。行政检察就是对行政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是批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 社会 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是批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 社会 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检察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法院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 社会 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法院职能主要分两块:审判职能,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商事纠纷,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民事执行职能,即执行局。

司法局。司法局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也是政法机关重要组成部门。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司法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司法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草案起草,负责立法协调和备案审查、解释,综合协调行政执法,指导行政复议应诉,负责普法宣传,负责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管理,负责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仲裁管理,承担国家司法协助等。各省、市、县按此类推,改革后司法局职能,简单说就是“一个统筹,四项职能”。具体说,就是统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承担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罚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四项职能任务。

大家好,我是法学出身,很多同学在法检系统任职,对情况相对了解,回答下这个问题。

直接点题:必须是检察院。

现在来看, 法院和检察院的待遇基本一样,没什么差别。

工作量上,法院要大于检察院很多 ,尤其是基层法院,简直和乡镇公务员没什么区别,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而检察院呢,除非你在公诉科,否则 一般还是相对轻松的,朝九晚五、周末双休都能保障 。尤其是前几年反贪工作从检察院挪到监察委之后,检察院的工作相当于去了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但凡事都有例外。

如果你是想在公务员系统里干几年以后辞职从事律师行业,或者一线城市拿户口(我有两个同学就是这样,考上北京的区法院,只是为了户口和经验,满五年之后立马辞职,转行做律师),那我建议你选法院。毕竟忙是真忙,但同样学知识,对于以后从事律师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你能考的上,两个都不差。

如果打算吃专业饭,首先你要通过司法考试

现在叫法律资格考试,其次要通过国考、省考或者法检公务员考试,这是你进入法检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想充实点,专业能够最大可能得到发挥,那就考法院了,现在到处的法院都在叫案多人少,案件的增量远远大于公职人员的增量,所以到法院,你会特别忙,现在搞了员额制以后,你要赖得住寂寞,因为要当法官,必须先当助理,如果你运气好,也许四五年的功夫你就可以入额,如果运气不好,那就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入额了,因为每个法院的员额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除非有人退了,才会补充新鲜血液。

不是说没有入额就不用办案了,恰恰相反,你不但要办案,而且有可能办比你入额还多的案件,那就看你是几个人的助理了,只是你虽然办案了,但是很对不起,你没有署名权,当然如果你要署名,可以在法官助理一栏填上你的大名。当然没有署名也是有一点好处的,因为现在是终身负责制,案件如果有什么问题,案子主审人是脱不了干系的,所以在做助理的时候,眼睛放亮光一点,不要大包大揽,否则案子万一有什么问题,你作为经手人是好不了的

作为检察院就要好很多了。

先通过法考再说吧

法学毕业是去法院好,还是检察院好?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法院和检察院的区别,对于法系毕业生来说,去法院和检察院工作都很是很不错的选择。就看法学毕业之后怎么选择。

7. 求一篇《对法院的认识》,字数800字左右,谢谢!

人民法院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审判职权。人民法院行使的审判职权,是法治社会里重要的国家权力,它是法律生命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和最后一道屏障。人民法院依法开展刑事、民事、行政和国家赔偿等各项审判工作,调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人民法院要紧跟时代发展,对行使的审判职权再认识,认真思考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履职,在树立良好形象、确立司法权威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
一、法院职权的内容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着国家的审判权,为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律赋予和确认。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人民法院职权的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规定了人民法院审判职权的具体内容。按照法律部门分,人民法院目前承担着刑事审判工作,依法惩处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承担着民事审判工作,依法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还承担着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审判工作,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力地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人民法院以积极的工作,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了公民权利。
二、法院职权的社会性
审判权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它是为解决社会上的利益纠纷而设立,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而调节。人民法院是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上层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以人民法院的名义行使审判权,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人民法院依法开展各项审判工作,办理各类刑事、民事、行政和国家赔偿案件,通过个案的办理,有效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主体行为,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对合法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给予了司法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权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裁决,并予强制执行,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和威慑力,这是其他国家职权没有的强制力,是保证裁判实现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审判职权的社会性,是人民法院审判职权的重要特征,是人民法院开展好审判工作、实现公平正义、实现审判目的的基础。审判权的社会性特征,一段时间里被忽视了,但不久就得到了改善,面向社会实际开展审判工作,面向社会实际搞好审判调研,更加注重应用法学研究,以有效指导审判工作,指导审判工作有效开展。
三、法院职权的中立性
审判权的中立性,由人民法院职权特性决定,是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基础,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待。唯有真正保持审判工作的中立性,人民法院在实际的案件办理中,才能公平适用法律,公平作出判决。不可想象,一个不信守中立的法院,人民群众怎么会给予信任,这个法院怎么能建立起真正的司法权威,这样的法院怎么会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平正义如何得以实现。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也作了内容相同的表述。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保持中立性,宪法上、体制上多作了保障。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立性问题,这几年已有很多论述和探索,已经牢固树立起了审判中立的理念。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一直按照中立性要求,努力排除各种不当干涉和干扰,在具体的案件办理中,努力实现着公平正义。审判中立的理念,已经内化为各级人民法院和审判人员的核心价值,也为社会各界普遍接受。
四、法院职权的有限性
法院职权的有限性,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国家权力由立法权、行政权、军事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构成,在中国审判权来自于立法权并为立法权负责。人民法院行使的审判权只是国家权力的一个部分。司法权在各种权力中历来是最不起眼的,只是在近现代,由于人格观念的确立,人权思想的兴起,司法权在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事业上的重要作用凸现出来,司法权才被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和位置,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重视。即使这样,由于人民法院审判职权设置的要求,行使职权的手段和调整范围的限制,掌握社会资源有限,审判工作本身具有的被动性和中立性要求,其对社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仍然有限,也必须有限,法院职权有限性特点仍然突出。法院不是万能的,对社会事务绝不能大包大揽。一段时间里,法院洞开立案大门,各类社会纠纷和矛盾大量涌入,很多都转化为诉讼案件形式。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好诉现象。由于自身地位和功能上的局限,使得很多转化为诉讼案件的社会纠纷、矛盾,不能在人民法院审判环节得到有效化解和解决,客观上严重干扰了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工作,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也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威信。针对法院陷于缠诉、缠访这一社会难题,开展了全国性的涉诉信访化解专项活动,举全社会之力,通过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大量的社会矛盾和涉诉案件才得以化解和解决。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历史时期,都不可能赋予法院太多的职权,这是审判机关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的。唯有更加深刻认识法院职权的有限性,才能使司法权归位,而不是越位和缺位,人民法院才能更好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加有效通过审判服务社会。
五、法院职权的宪法性
司法权是宪法性权力。宪法第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六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其负责、报告工作,人民法院机构和职权的设置、运行,由宪法、法律规定和保障。宪法赋予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依照法律规定,作出裁决,并付强制实施。审判权本就属于国家权力的一个部分,并有强制执行力,它也是其他国家权力有效行使的强制力后盾,保障着自身和其他国家机关职权的有效行使。人民法院的审判职权由宪法和法律赋予,具有宪法性,人民法院要切实履行起这一神圣的职责,行使好这一宪法性权力。
六、法院职权的权威性
社会需要秩序,矛盾纠纷需要化解,社会关系需要调节,社会行为需要规范,这一切很多都是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来实现。必须确立司法权威,以推进人民法院的裁判得到切实的执行,法律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贯彻落实,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不可想象,法院判决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不能得到很好执行,其损害的不只是法院自身的威信,更将严重损害社会秩序、民众利益和国家的权威。近年来,社会各界更加认识到了司法权威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事业上的重要作用,司法权威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司法权威不只是关涉法院一家的问题,而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支持,通过内外多方用力,才能真正确立和加强。一是把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人民法院实际,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整体推进人民法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彻底解决执法不严、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等影响司法权威的问题。二是强化人民法院内部对司法权行使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审判、执行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等监督工作机制,加强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完善再审制度,依法纠正错误裁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三是坚持依法纠错与维护既判力相统一。既要坚持依法纠错,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坚决依法维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维护财产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维护司法权威。四是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法官的司法能力越强,司法水平越高,就越能实现公平和正义,司法权威就越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崇。五是进一步普及和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提高和强化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起全民尊法、守法、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社会风气。

热点内容
改年龄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20:48:30 浏览:370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的内容 发布:2025-01-11 20:12:40 浏览: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20:07:44 浏览:359
reach法规第七条 发布:2025-01-11 19:57:29 浏览:125
民事诉讼法18条19条 发布:2025-01-11 19:07:54 浏览:238
民法中的监护 发布:2025-01-11 18:17:39 浏览:606
央视社会与法平安365几点 发布:2025-01-11 18:01:47 浏览:966
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2025-01-11 16:56:01 浏览:566
宰杀家禽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4:48 浏览:237
在我国会计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3:10 浏览: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