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洛阳法院马保政

洛阳法院马保政

发布时间: 2024-05-28 13:30:24

1. 法院是否有权冻结被执行人的低保

法院不会冻结被执行人的低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第二百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

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

2. 娲涢槼椹淇濇斂渚勫瓙鏄璋

椹蹇楄揪銆傛牴鎹鏌ヨ㈤┈淇濇斂涓浜虹浉鍏宠祫鏂欏緱鐭ワ紱渚勫瓙鏄椹蹇楄揪锛岄┈淇濇斂锛岀敺锛屾眽鏃忥紝1963骞1鏈堝嚭鐢燂紝娌冲崡鏍惧窛浜猴紝1982骞8鏈堝弬鍔犲伐浣滐紝1985骞4鏈堝姞鍏ヤ腑鍥藉叡浜у厷锛屽ぇ瀛︽枃鍖栫▼搴︺

3.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研【2011】31号《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清一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
申请再审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解读
2011年3月9日 法研[2011] 31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10)甘民申字第416号《关于对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原则同意你院审委会的第一种意见,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的法定职责,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另,建议你院可结合本案向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针对当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社会保险引发争议所涉及的保险费征缴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依法保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 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的解读
2010年10月,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应否受理欠缴社会保险费案件的问题请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的请示》([ 2010]甘民申字第416号),以下简称《请示》]。经认真研究,并征求了最高人民法院内有关部门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于2011年3月9日作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法研[2011] 31号,以下简称《答复》)。现就《答复》所涉问题的由来、相关考虑及经过解读如下:
一、问题由来
在王某与中国某某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中,王某原为某公司员工,但一直未办理养老金手续。2005年11、12月间,某公司支付给王某同年9、10月的养老金补贴。2006年4月30日,双方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同年5月1日,某公司与甘肃省陇兴劳务派遣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劳务中心)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务中心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书,并派遣到某公司工作。2008年10月9曰,王某辞职,同年10月27日,劳务中心作出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王某当月向向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该仲裁委于2009年3月9日作出仲裁裁决仅支持了王某对劳务中心补办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间的养老保险费手续及支付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等请求,王某不服而起诉。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认为,王某在2006年4月签订劳动合同时即应当明知自己权利受侵害,而在2008年10月才申请仲裁已经超过诉讼时效,而且对于王某主张的有关社会保险费的请求,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追缴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职责,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当事人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处理,故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王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此后,王某又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本案再审申请的审查过程中,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对案件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仍存在分歧,遂请示最高人民法院。
二、主要争议问题
该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案件的问题;理论和实务上对此一直存有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此类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依据劳动法第一百条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追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的职责,且此问题属于社会转型阶段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涉及面广,较为复杂,人民法院对此类问题也难以处理。此为倾向性意见。
第二种意见认为,人民法院对此应依法予以受理。其理由是:(1)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五条、第四十七条及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因社会保险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该仲裁裁决不服,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人民法院对此起诉就应当受理。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争议属于因社会保险发生的劳动争议范畴,劳动者就此申请仲裁后,对该仲裁裁决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01] 14号)第一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无论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还是在终止后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都不能改变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系发生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这一事实,由此引发的纠纷,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 12号)第一条的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可见,人民法院对欠缴保险费案件应予受理。(2)劳动法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虽然赋予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限期缴纳的职权,但这仅是行政执法依据,该层次的法规不具有对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主管事项的规范效力;劳动法第一百条的规定,是对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一种行政处理方式,是一种行政执法的依据,而不应是排斥个人肘有关社会保险费寻求民事司法救济的规范,更不应成为排斥人民法院主管私权救济的依据。传统管辖权理论认为,法院依其性质和目的获得管辖权,任何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行政机关不得自行排除,法院也不能自行拒绝裁判职责。(3)在欠缴保险费案件中,会涉及到的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合同关系、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等问题都需要法院裁判确认。
二、答复意见及其理由
经慎重研究并征求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的法定职责,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另,建议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可结合本案向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针对当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社会保险引发争议所涉及的保险费征缴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依法保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之所以认为《请示》所涉及案件应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劳动法第一百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也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可见,追缴社会保险费是上述行政机关的职权,上述法律、法规对此规定得非常清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依法行使上述职权时,自然要对有关劳动合同及其效力进行必要审查。劳动者对于上述机关的行政决定或者行政不作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方式来寻求救济,而不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2.在当前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社会保险引发的争议日益增多,涉及企业改制等深层次原因,影响面广且日趋复杂。为调整不同时期人民法院对与社会保险有关的争议纠纷的案件受理问题,统一立案范围,最高人民法院10年来相继出台了3个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司法解释,对此作了相应规定。对于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纠纷,依照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并非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在法律明确规定此为劳动行政部门职责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不宜越俎代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 12号)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从上述规定的文义看,也显然不能包括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形。依据此司法解释条文的内容,劳动者是在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形下,向用人单位主张损害赔偿责任而非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
4.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并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即使双方当事人对仲裁结果已经没有大的争议,原审法院对本案的处理也是适当的。而且在本案起初的仲裁裁决处理结果相对比较公允前提下,此当事人应该申请社会保险部门向用人单位强制追缴所欠保险费。
5、考虑到司法建议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是人民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能动司法、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在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的同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度重视在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民生突出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许多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予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随着找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国际与国内因素相互作用、机遇和挑战相互交融的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形成原因更加复杂,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进一步增大,社会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新形势对人民法院司法建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对司法建议在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和《请示》所涉案件的具体案情的综合考虑,本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司法能动作用的精神,建议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该部门依法办理此类案件,向用人单位追缴所欠保险费。

4. 行政诉讼为什么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合理性

主要理由有以下5点:

1、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制中的最基本的规则,人民法院只能用法律而不能用其他标准来衡量行政行为。

根据《宪法》第5条规定,我国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这就是“依法行政”。

2、无论是行政机关的职权,还是相对于人的权益,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因此,法律不仅是调节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本准绳,而且是行政职权和相对人权益的标线。

只有用法律作为判断行政行为的标准,才有可能协调行政职权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行政诉讼既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又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统一目的。

3、为了保证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有效的管理,需要给行政机关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应当享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法律不可能也不应对行政活动面面俱到地加以详细规定,只能划定大致的范围,给行政机关留有余地,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公共利益需要的措施、方式。

如果干预太多,将不利于行政机关大胆地进行管理,不利于他们灵活果断地决定问题。

4、行政管理活动涉及面广,有些方面专业性很强,要处理好,需要有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5、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论,司法审查深入到自由裁量领域条件尚不成熟。

我国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法制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已经是问题很多、阻力很大了,行政诉讼是否能再深入到行政自由裁量权限的领域,要在有了相当的司法经验和在行政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后,视情况而定。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首先应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的行政机关或组织,所谓合法行政机关或组织是依据法律的规定产生和存在的。

2、必须是在该行政机关法定的职权范围内的行为。法定的职权范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织法确定的职权范围;另一种是某个法律、法规中对某项职权作出规定,各行政机关应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得越权或者侵权。

3、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主体资格、行为事实的认定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且证据充分。例如相对人某甲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殴打他人的证据充分,而且有造成轻微伤害的事实和证据,这就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法定条件;如果仅是打了人,但被打者没有造成轻微伤害,就不符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法律条例。

4、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具体行政行为是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按《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认定某工厂生产销售假药,对该厂的处罚适用该法第五十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就是适用法律正确,否则就是适用法律错误。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合乎立法目的。

6、符合法定的程序,我国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关行政程序的规定散见于各个具体的法律、法规之中。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才能使行政行为有效成立。

7、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法律规定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的,就不能采取口头形式,否则违法。例如,工商行政机关对申请人颁发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拘留证、罚款通知书等。

8、有附款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向相对人交待附款。例如;有诉权或申请执行条款的要在处罚决定书的尾部写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任何具体行政行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才是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管理相对人应该服从,人民法院应该维护。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一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独有的原则,对保证行政诉讼活动的正确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浅谈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

以上内容参考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为什么只能审查合法性而不能审查合理性

5. 执行法官为什么不恢复执行

执行法官为什么不恢复执行

执行法官为什么不恢复执行,现在在遇到涉及法律层面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是已经学会了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这跟法律知识的普及有关系,说明法律的知识层面深入人心。以下分享执行法官为什么不恢复执行?

执行法官为什么不恢复执行1

首先,我非常了解在执行中法官对结案率的重视,很多时候为了满足上级要的数字政绩或稳定大局,执行法官只能对执行难度大的案件先中止,之后再进行恢复,所以希望你能理解。

其次,你应该明确中止执行不是结案的方式,在我们的统计里中止执行不是结案,因此你的恢复执行一般法院现采取自编号立案,如(2009)XX民执字第000-恢1号。这是为了便于区分,但并非新案件。不过最近也有法院正在推行把执行案件列为新案立案的做法,不过尚未普及。

第三,对被执行人住房的执行法院也要保护其生存居住的权利,所以就算要置换也要先把房子查封后寻找拟置换的房源,并对执行房产进行评估、拍卖,所以是有一个过程的。

综上,你在最高院的网址上查到的东西未必就是准确的,不能尽信,还是要以执行法官的意见为准。

执行法官为什么不恢复执行2

执行法官不离不弃 20年前终本案件恢复执行

“法官,是不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后,我的案子你们就不管了?我的钱就拿不回来了?”,面对“终本”,每天都有当事人对执行法官发出这样的疑问。近日,苍南法院恢复一起20年前执行完毕的终本案件诠释了这一法律概念。

2000年9月,因王某未履行民事调解书确定的还款义务,申请人陈某向苍南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拍卖了被执行人王某的房产并作出分配方案,申请人陈某共分得执行款4338元,仍有8128元未执行到位。因被告王某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故该院裁定对其终结执行(当时无“终结本次执行”的说法,但裁定书中同样说明如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可依法向法院申请再次执行)。

今年9月,申请人陈某了解到王某目前家庭条件好转银行卡内有余额,马上向该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因20年前的案件未录入现有系统,经办法官多方努力,重新启动原案的财产查询程序。经核查,确认王某银行卡内有1000元余额,随即重新恢复案件执行,并向其寄送了执行通知书与财产报告令。

“20年前的案子你们还管?”,对于王某的疑问,经办法官释法说理,并告知其“终结本次执行”不等于案件的实质性执行终结。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可以申请恢复执行,若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将面临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法律后果。经过说明,被执行人王某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跨越20年的执行案件真正画上了“句号”。

据统计,2020年1-8月,通过“终本案件回头看”,苍南法院恢复执行终本案件713件,恢复到位金额1.43亿元,占总执行到位金额的21.3%。下一步,苍南法院将加大终本案件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被执行人财产调查力度,提高终本案件质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执行法官为什么不恢复执行3

执行案件“终本”后,法院还“管”吗?

什么是“终本”?

“终本”指的是执行中,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暂时无法处置的这两类案件,执行法官依照法律规定,暂时终结案件执行程序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要“终本”?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通过“点对点”执行网络查控系统,依法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工商股权、证券、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支付宝账户、财付通账户、公积金账户等财产登记信息。

部分案件的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虽然能够查到财产,但是该财产暂时无法处置。在执行法官将被执行人纳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后,仍无结果。此时,人民法院会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谢某与马某于2016年9月发生交通事故,法院依法审理后,判决马某赔偿谢某34万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法官经过调查,发现马某名下无房、无车、银行账户中无存款,也未查到马某名下有其他形式的财产登记信息。

在向村委会调查后了解到,马某正在监狱服刑,妻子没有收入来源,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庭生活困难,村里已经考虑将马某家申请为贫困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马某确无财产可供执行,这种情况下,法院就会依法裁定,该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什么叫财产不能处置?

《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四条,所谓财产不能处置,指的是:(1)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法定程序拍卖、变卖未成交,申请执行人不接受抵债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又不能对该财产采取强制管理等其他执行措施的;(2)人民法院在登记机关查封的被执行人车辆、船舶等财产,未能实际扣押的。

终本后,法院就不管了吗?当然不是!

终本只是暂时终结案件的执行,并没有免除被执行人的义务。“终本”后,法院对“老赖”采取的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强制措施仍然有效。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的,可以随时申请恢复执行,让案件重新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案件“终本”后,执行法院每6个月都会通过全国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发现财产的,法院将依职权恢复执行。因此,“终本”不是执行案件的终结,更不是对“老赖”的放纵,在“老赖”履行义务之前,法院会追究到底!

终本后申请人可以做什么?

全方位查找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线索。

例如:被执行人的实际居住地;被执行人名下车辆的所在位置;被执行人出租自己名下的车辆、房屋等财产获取的收益;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逃避执行的行为等。

对于申请执行人无法自行调取的财产线索,可以向法院申请律师调查令,委托律师调查与执行相关的证据资料。发现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线索的,及时向执行法官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经核查属实,可以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两年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申请人在与被执行人的民事往来中,对被执行人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有一定了解,申请人积极提供线索,能够使执行法官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迅速、有效地办理执行案件。

热点内容
备孕出差劳动法 发布:2024-11-16 09:29:10 浏览:155
明辩律师 发布:2024-11-16 09:22:11 浏览:30
我的法治中国梦论文 发布:2024-11-16 09:06:35 浏览:101
控烟法规落实 发布:2024-11-16 08:53:36 浏览:42
在我国确定公司国籍的法律标准是 发布:2024-11-16 07:58:16 浏览:846
法硕非法学排名 发布:2024-11-16 07:51:15 浏览:995
新车交车确认表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6 07:38:06 浏览:960
道德经说兵 发布:2024-11-16 07:00:35 浏览:683
百民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 发布:2024-11-16 06:59:57 浏览:768
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经济法 发布:2024-11-16 06:56:16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