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公安部明确
⑴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公安部部长级别相同吗,详细说明一下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公安部部长级别不相同。
最高院院长是副国级,公安部部长是正部级,但公安部地位重要,上届公安部长是政治局委员担任,这届没进政治局,但也是国务委员,副国家级。地方上公安局长一般也都是进常委,就是没进常委地位也比两院重要,这说明了司法机关的悲哀,不如政府部门的一个下属机构。现任公安部长孟是中央政法委副书记,两院一把手是普通委员,地位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有哪些相关规定
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特征及相关范畴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
“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
1.“公民”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具有我国国籍的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罪名和罪状中都使用了“公民”一词,对于其含义的一些争议问题,笔者持以下观点:
(1)应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
从字面上和常理来看,中国刑法中的“公民”似乎应专门指代“中国的公民”。但笔者认为,任何人的个人信息都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对象,而不应当把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局限于中国公民。
第一,刑法一百五十三条采用的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个人信息”的表述,而是了“公民个人信息”,对于刑法规范用语的理解和适用,我们不应人为地对其范围进行不必要的限缩,在没有明确指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情况下,不应将“公民”限定为中国公民。
第二,全球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时代,将大量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排除在我国刑法之外,会放纵犯罪,造成对外国籍人、无国籍人刑法保护的缺失,这既不合理,也使得实践中同时涉及侵犯中国人和非中国人的个人信息的案件的处理难以操作。
第三,刑法分则第三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并不限于仅对“中国公民”的保护,也同等地对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的此类权利进行保护。因此,处于我国刑法第三章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对象,也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我国对中国公民、处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 籍人以及遭受中国领域内危害行为侵犯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一视同仁地提供刑法的保护,不主张有例外。”
(2)不应包括死者和法人
对于死者,由于其不再具有人格权,所以不能成为刑法上的主体。刑法领域上,正如对尸体的破坏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一样,对于死者个人信息的侵犯,不应成立侵犯个人信息罪。对死者的个人信息可能涉及的名誉权、财产权,可以由死者的近亲属主张民法上的精神损害赔偿或继承财产来进行保护。
对于法人,同样不能成为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主体。一方面,自然人具有人格权,而法人不具有人格权,其只是法律拟制概念,不会受到精神上的损害。另一方面,法人的信息虽然可能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已有商业秘密等商法领域的规定对其进行保护。因此,法人的信息不适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2.“个人信息”的含义
法学理论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主要识别说、关联说和隐私说。
识别说,是指将可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关键属性。可识别性根据识别的程度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通过单个信息就能够直接确认某人身份的直接识别,和通过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或者通过信息对比分析来识别特定个人的间接识别。学界支持识别说观点的学者大多指的是广义的识别性,既包括直接识别,又包括间接识别。
关联说认为所有与特定自然人有关的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动态行为和个人观点及他人对信息主体的相关评价”。根据关联说的理论,信息只要与主体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就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说认为,只有体现个人隐私的才属于法律保障的个人信息内容。隐私说主要由美国学者提倡,主张个人信息是不愿向他人公开,并对他人的知晓有排斥心理的信息。
笔者认为,通过识别说对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界定最为可取。关联说导致了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范围过分扩大,而隐私说则只将个人信息局限在个人隐私信息的范围内,忽略了不属于个人隐私但同样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个人信息,同时由于对隐私的定义受个人主观影响,所以在实践中难以形成明确的界定标准。相比之下,识别说更为可取,不仅能反应需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本属性,又具有延展性,能更好的适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公民个人信息类型的不断增多。
且通过梳理我国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司法,识别说的观点贯穿其中。
名称
生效年份
对“个人信息”核心属性的界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
可识别性、隐私性
《关于依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
2013年
可识别性、隐私性
《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
隐私性
《网络安全法》
2016年
可识别性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7年
可识别性、可反映活动情况
图表 2
《网络安全法》和《2017年解释》中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无疑最具权威性。《网络安全法》采用了识别说的观点,将可识别性规定为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属性。而后者采用了广义的“可识别性”的概念,既包括狭义可识别性 (识别出特定自然人身份) , 也包括体现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两者之所以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是因为《网络安全法》对公民个人信息做了整体而基础性的保护,而《2017年解释》考虑到,作为高度敏感信息的活动情况信息,随着定位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成为本罪保护的一个重点,因此在采用了狭义的身份识别信息概念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活动情况信息的强调性规定,但其本质仍是应涵括在身份识别信息之内的。
所以,应以可识别性作为判断标准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界定。
(二)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征
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体现了其区别于广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价值。明确刑法领域个人信息的特征,有助于在司法中更好的对个人信息进行认定。
1.可识别性
这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可识别是指可以通过信息确定特定的自然人的身份,具体包括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识别,是指通过单一的信息即可直接指向特定的自然人,如身份证号、指纹、DNA等信息均可与特定自然人一一对应。间接识别,是指需要将某信息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或者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确定特定自然人,比如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信息均需要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才能识别出特定的信息主体。
2.客观真实性
客观真实性是指公民个人信息必须是对信息主体的客观真实的反映,。一方面,主观上的个人信息对特定个人的识别难度极大;另一方面,现行刑法关于侮辱罪或诽谤罪的相关规定足以对此类主观信息进行规制。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实现科学、高效鉴别个人信息客观真实性,是司法机关应努力的方向。现有的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一定可取性,但不够严谨。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若嫌疑人能证明其所侵犯的个人信息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则不构成本罪。
3.价值性
刑法的两大机能是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从保护法益的机能出发,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一自然犯,只有侵犯到公民法益的行为,才能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而判断是否侵犯公民法益的关键就在于该信息是否具有价值。价值性不仅包括公民个人信息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还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个人信息的人格权属性角度分析,个人隐私类信息的公开,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行踪轨迹类信息的公开,会对公民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从个人信息的财产权属性角度分析,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社会的主要财产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信息价值仅在当行为人主张其个人价值时才被考虑”,只有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信息,才值得国家动用刑事司法资源对其进行保护。
(三)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但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采用“个人信息”的概念,美国多采用“个人隐私”的概念,欧洲多采用“个人数据”的概念,而“个人信息”的表述则在亚洲较为常见。对于这三个概念是可以等同,存在观点分歧。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有重合,但不能完全混同,也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包含个人隐私,以个人数据为载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
1.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
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有学者主张前者包含后者,有学者主张后者包含前者,还有学者认为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笔者认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相互交叉,个人信息包括一般信息和隐私信息,个人隐私包括隐私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所以两者的交叉在于隐私信息。两者制建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混淆。首先,私密程度不同,个人信息中除隐私信息以外的一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信息主体进行公开的,如姓名、手机号、邮箱地址等,而个人隐私则具有高度的私密性,个人不愿将其公开;其次,判断标准不同,个人信息的判断标准是完全客观的,根据其是否具有识别性、真实性、价值性来进行判断即可,而个人隐私在判断上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不同主体对个人隐私的界定是不同的;最后,个人信息既具有消极防御侵犯的一面,也具有主动对外展示的一面,信息主体通过主动公开其部分个人信息,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利益,而个人隐私则侧重消极防御,主体的隐私信息和隐私活动不希望被公开,隐私空间不希望被侵犯。
2.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
笔者认为,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和个人数据(personal Data)的区别在于,个人数据是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载体的对信息主体的客观、未经过处理的原始记录,如个人在医院体检后从自助机取出的血液化验报告单;后者是指,数据中可对接收者产生一定影响、指导其决策的内容,或是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可得到的上述内容,如血液化验报告数据经系统或医生的分析,形成的具有健康指导作用的结果报告,换言之,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分析处理。
⑶ 最高法和最高检为什么级别比公安部高
最高院最高检属于司法机关,和作为公安部的行政机关职掌不同,其不应有版行政级别,他们的职位权高低评价应和作为政府官员的公安部长不同,也无法比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级别都是国家级副职,公安部的级别是省部级正职。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第一百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⑷ 通常讲的“两高三部”指什么呢“两高”指最高院和最高检。那“三部”呢
"两高三部"指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
一、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于1949年10月22日,办公大楼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以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为己任,秉持司法为民之理念,致力于构筑法治社会基础,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自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发正义之声,以司法解释行法治之策,把握时代脉动,体察社会需要,满足人民期望,弘扬法治精神,是宪法法律的忠诚守护者。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成立于1954年,办公大楼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主要任务是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务院同属中央国家机关序列,对于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行使国家检察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公安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公安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省、自治区设公安厅,直辖市设公安局;各市(地、自治州、盟)设公安局(处);市辖区设公安分局,接受上级公安机关直接领导;各县(市、旗)设公安局,分别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领导。县(市、区、旗)公安局下设公安派出所,由县(市、区、旗)公安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英语: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国家安全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反间谍机关和政治保卫机关。1983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调查部(整体)、公安部政治保卫局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的部分单位、国防科工委的部分单位合并而成。国家安全部虽然也参与国内安全事务,却可能是中国政府最大和最活跃的外交、情报机构。国家安全部的总部设在北京。由于国家安全部的特殊性,不设对外官方网站,不公开副部长、部务委员名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是主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于1949年10月30日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⑸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依法加强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依法加强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刑事责任追究的通知》
以下是该通知的具体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一些地区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为依法严惩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违法犯罪行为,现就依法加强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刑事责任追究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及相关行为涉及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黑火药、烟火药,构成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及相关行为涉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或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及相关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上述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定罪量刑和立案追诉标准,分别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8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0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 23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二、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向公安机关移送,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立案侦查工作。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立案,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部门;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部门。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中,发现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
三、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上述涉嫌犯罪的案件,对符合逮捕和提起公诉法定条件的,要依法予以批捕、起诉;要加强对移送、立案案件的监督,对应当移送而不移送、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要及时监督。人民法院对于起诉到法院的上述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按照宽严相济的政策,依法从快审判,对同时构成多项犯罪或屡次违法犯罪的,要从重处罚;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指导,保障依法及时审判。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切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沟通、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功能,加大对相关犯罪案件查处、审判情况的宣传,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和处罚的震慑作用,教育群众自觉抵制、检举揭发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2年9月6日
⑹ 涓ユ牸鎺掗櫎闈炴硶璇佹嵁瑙勫畾鍏ㄦ枃
娉曞緥涓昏傦細
2010骞5鏈30鏃ワ紝鏈楂樹汉姘戞硶闄銆佹渶楂樹汉姘戞瀵熼櫌銆佸叕瀹夐儴銆佸浗瀹跺畨鍏ㄩ儴銆佸徃娉曢儴鑱斿悎鍙戝竷浜嗐婂叧浜 鍔炵悊鍒戜簨妗堜欢 鎺掗櫎闈炴硶璇佹嵁鑻ュ共闂棰樼殑瑙勫畾銆嬶紙浠ヤ笅绠绉般婅勫畾銆嬶級锛屼笉浠呮槑纭浜嗛噰鐢ㄥ垜璁閫间緵绛夐潪娉曟墜娈靛彇寰楃殑瑷璇嶈瘉鎹锛屼笉鑳戒綔涓哄畾妗堢殑鏍规嵁锛岃繕瀵瑰℃煡鍜屾帓闄ら潪娉曡瘉鎹鐨勭▼搴忋佽瘉鏄庤矗浠诲強璁闂浜哄憳鍑哄涵绛夐棶棰樿繘琛屼簡鍏蜂綋鐨勮勮寖銆傝繖鏄鎴戝浗娣卞叆瀹炴柦渚濇硶娌诲浗鏂圭暐鐨勯噸瑕佷妇鎺锛屼篃鏄鍒戜簨璇夎煎埗搴﹁繘涓姝ユ皯涓诲寲銆佹硶娌诲寲鐨勯噸瑕佹爣蹇楋紝瀵逛簬渚濇硶鎯╂不鐘缃銆佸垏瀹炰繚闅滀汉鏉冦佺淮鎶ゅ徃娉曞叕姝g壒鍒鏄绋嬪簭鍏姝o紝棰勯槻鍐ら敊妗堜欢鐨勫彂鐢燂紝鍏锋湁閲嶈佽屾繁杩滅殑鎰忎箟銆備负渚夸簬鍙告硶瀹炶返涓姝g‘鐞嗚В鍜岄傜敤锛岀幇瀵广婅勫畾銆嬬殑鍒跺畾鑳屾櫙鍜屼富瑕佸唴瀹逛簣浠ヨ存槑銆備竴銆併婅勫畾銆嬬殑璧疯崏鑳屾櫙 1996骞达紝鍏ㄥ浗浜哄ぇ瀵 鍒戜簨璇夎兼硶 浣滀簡鍏ㄩ潰淇鏀癸紝骞舵槑鏂囪勫畾鈥滀弗绂佸垜璁閫间緵鍜屼互濞佽儊銆佸紩璇便佹洪獥浠ュ強鍏朵粬闈炴硶鐨勬柟娉曟敹闆嗚瘉鎹銆傗濓紙绗43鏉★級浣嗘槸锛屽傛灉渚︽煡鏈哄叧鐨勫彇璇佽屼负杩濆弽浜嗘硶瀹氱▼搴忥紝搴斿綋鏈変粈涔堟牱鐨勫悗鏋滃憿锛熶互闈炴硶鏂规硶鏀堕泦鐨勮瘉鎹鏄鍚﹁繕鍏锋湁鏁堝姏鍛锛熸硶寰嬫病鏈夋槑纭瑙勫畾銆 1998骞淬1999骞存渶楂樹汉姘戞硶闄銆佹渶楂樹汉姘戞瀵熼櫌鍏堝悗鍑哄彴銆婂叧浜庢墽琛屽垜浜嬭瘔璁兼硶鑻ュ共闂棰樼殑瑙i噴銆嬨併婁汉姘戞瀵熼櫌 鍒戜簨璇夎艰勫垯 銆嬶紝鍦ㄤ竴瀹氱▼搴︿笂纭绔嬩簡闈炴硶瑷璇嶈瘉鎹鎺掗櫎瑙勫垯锛屼絾鍥犺勫畾鐨勫唴瀹硅緝涓哄師鍒欙紝涓旀湭瑙勫畾鏄庣‘鍖栧拰鍏蜂綋鍖栫殑鎿嶄綔绋嬪簭锛岃繖绉嶆帓闄よ勫垯浠嶇劧鍏锋湁瀹h█鍜屽彛鍙风殑鎬ц川锛屽緢闅惧彂鎸ユ硶寰嬭勮寖搴旀湁鐨勫姛鑳姐傚徃娉曞疄璺典腑锛屽緢灏戞湁鏍规嵁鍙告硶瑙i噴璁ゅ畾涓洪潪娉曡█璇嶈瘉鎹骞朵簣浠ユ帓闄ょ殑鎯呭舰锛屽垜璁閫间緵鐜拌薄闅句互閬忓埗锛屽洜閲囩敤浠ュ垜璁閫间緵绛夐潪娉曟柟娉曞彇寰楃殑鍙d緵鑰屽畾妗堢殑鍐ら敊妗堜欢鏃舵湁鍙戠敓銆備负杩涗竴姝ュ畬鍠勬垜鍥藉垜浜嬭瘔璁煎埗搴︼紝鏍规嵁涓澶鍏充簬娣卞寲鍙告硶浣撳埗鍜屽伐浣滄満鍒舵敼闈╃殑鎬讳綋閮ㄧ讲锛屸滃畬鍠 闈炴硶璇佹嵁鎺掗櫎 鍒跺害锛屾槑纭闈炴硶璇佹嵁鎺掗櫎鐨勮寖鍥淬佽瘉鏄庤矗浠汇佸℃煡绋嬪簭鍜屾晳娴庨斿緞绛夆濅綔涓轰竴椤归噸瑕佺殑鍙告硶浣撳埗鏀归潻浜嬮」锛岀敱鍏ㄥ浗浜哄ぇ甯稿斾細娉曞伐濮旂壍澶达紝浼氬悓鏈楂樹汉姘戞硶闄㈢瓑閮ㄩ棬鍏卞悓鐮旂┒銆傛渶楂樹汉姘戞硶闄 鍒戜簨璇佹嵁瑙勫垯 椤圭洰缁勭粡杩囧厖鍒嗚皟鐮旓紝骞挎硾寰佹眰鍚勬柟闈㈢殑鎰忚佸拰寤鸿锛屽湪銆婂叧浜庢帓闄ら潪娉曡█璇嶈瘉鎹鑻ュ共闂棰樼殑鎰忚侊紙绋匡級銆嬬殑鍩虹涓婁細鍚屾渶楂樹汉姘戞瀵熼櫌銆佸叕瀹夐儴銆佸浗瀹跺畨鍏ㄩ儴鍜屽徃娉曢儴鍏卞悓鍒跺畾浜嗘湰銆婅勫畾銆嬨備簩銆併婅勫畾銆嬬殑鍩烘湰鎬濊矾銆婅勫畾銆嬪埗瀹氱殑鍩烘湰鎬濊矾鏄锛氫互瑙勮寖鍙告硶琛屼负銆佷績杩涘徃娉曞叕姝d负鐩鏍囷紝鍦ㄦ垜鍥界幇鏈夋硶寰嬫嗘灦涓嬶紝鍊熼壌涓庡惛鏀跺浗鍐呬紭绉鐮旂┒鎴愭灉鍜屽浗澶栨湁鐩婄粡楠岋紝缁撳悎鍒戜簨妗堜欢宸ヤ綔瀹為檯锛屼负鎺掗櫎闈炴硶璇佹嵁鍒跺畾鍏蜂綋鍖栥佺▼搴忓寲鐨勬搷浣滆勭▼锛岄伩鍏嶅洜涓洪噰绾抽潪娉曡瘉鎹鑰屽艰嚧鍐ゅ亣閿欐堢殑鍙戠敓銆傞潪娉曡瘉鎹瑙勫垯娑夊強鐨勯潰杈冨箍锛屽湪鐩鍓嶇殑娉曞緥妗嗘灦涓嬶紝瀵瑰叏閮ㄥ唴瀹归兘鍔犱互瑙勫畾鏄涓嶇幇瀹炵殑锛屼篃鏄寰堥毦瀹炴柦鐨勩備负姝わ紝銆婅勫畾銆嬬獊鍑轰簡浠ヤ笅涓変釜鏂归潰鐨勯噸鐐癸細涓鏄绐佸嚭浜嗗规櫘閫氬垜浜嬫堜欢涓闈炴硶璇佹嵁鐨勬帓闄ゃ備粠鐩鍓嶆儏鍐垫潵鐪嬶紝鏅閫氬垜浜嬫堜欢涓鍑虹幇閿欐堢殑姣旂巼鏈楂橈紝鑰岀粡娴庣姱缃鍜岃亴鍔$姱缃妗堜欢灏氭湭鍙戠幇杩欐牱鐨勯棶棰樸備簩鏄绐佸嚭浜嗗归潪娉曡█璇嶈瘉鎹鐨勬帓闄ゃ傞潪娉曡瘉鎹锛岄櫎浜嗛潪娉曡█璇嶈瘉鎹锛岃繕鏈夐潪娉曞疄鐗╄瘉鎹銆傞潪娉曞疄鐗╄瘉鎹鎯呭喌澶嶆潅锛岄毦浠ヤ綔鍑轰竴姒傜佹㈢殑涓鑸鎬ц勫畾锛屽苟涓斿疄璺典腑鍙戠敓鐨勯敊妗堝氫负閲囩撼浜嗛潪娉曡█璇嶈瘉鎹銆備笁鏄绐佸嚭浜嗗归噰鐢ㄥ垜璁閫间緵绛夐潪娉曟墜娈靛彇寰楃殑瑷璇嶈瘉鎹鐨勬帓闄ゃ傞潪娉曡█璇嶈瘉鎹鍖呮嫭閲囩敤闈炴硶鎵嬫靛拰鎶鏈鎬ц繚娉曟墜娈靛彇寰楃殑璇佹嵁銆傚氨鐩鍓嶅嚭鐜扮殑鍐ら敊妗堜欢鐪嬶紝涓昏佹槸鍥犱负浠ュ垜璁閫间緵鏂规硶鍙栧緱鍙d緵銆傚逛簬鍚庤咃紝瀹炶返涓涓鑸鍙浠ヤ簨鍚庤ˉ鏁戯紝寰堝皯鍑虹幇闂棰樸備笁銆併婅勫畾銆嬬殑涓昏佸唴瀹广婅勫畾銆嬪叡璁15鏉★紝涓昏佸寘鎷涓や釜鏂归潰鐨勫唴瀹癸細涓鏄瀹炰綋鎬ц勫垯锛屾棬鍦ㄥ归潪娉曡█璇嶈瘉鎹鐨勫唴娑靛拰澶栧欢杩涜岀晫瀹氾紝骞惰勫畾鐩稿簲鐨勬硶寰嬪悗鏋溿備簩鏄绋嬪簭鎬ц勫垯锛屾棬鍦ㄥ皢鏈夊叧闈炴硶鍙栬瘉鐨勯棶棰樼撼鍏ヨ瘔璁间腑绋嬪簭瑁佸垽鐨勮寖鐣翠簣浠ヨВ鍐炽傚叧浜庨潪娉曡█璇嶈瘉鎹鐨勫唴娑点佸栧欢鍜屾硶寰嬫晥鍔涢棶棰樸傘婅勫畾銆嬬1鏉″归潪娉曡█璇嶈瘉鎹鐨勫唴娑靛拰澶栧欢杩涜屼簡鐣屽畾锛岀2鏉℃槑纭浜嗗归潪娉曡█璇嶈瘉鎹搴斿綋浜堜互鎺掗櫎鐨勬硶寰嬪悗鏋溿傝瘉鎹鏈鏃犲悎娉曚笌闈炴硶涔嬪垎锛屸滈潪娉曗濅竴璇嶆棤鐤戜富瑕佹槸閽堝瑰彇璇佹墜娈佃岃█鐨勩傚洜姝わ紝鍒嗘瀽闈炴硶瑷璇嶈瘉鎹鐨勫唴娑靛拰澶栧欢锛屽繀椤讳粠鐣屽畾闈炴硶鍙栬瘉鎵嬫电殑鑼冨洿鍏ユ墜銆傝繖涓闂棰樺湪鏈鏉″埗瀹氳繃绋嬩腑瀛樺湪涓嶅悓瑙傜偣锛屽舰鎴愪簡鍥涚嶆剰瑙侊細绗涓绉嶆剰瑙佽や负锛 杩濆弽娉曞緥瑙勫畾 锛岄噰鐢ㄥ垜璁銆佹湇鐢ㄨ嵂鐗┿佸偓鐪犱互鍙婂叾浠栦娇浜鸿倝浣撲笂浜х敓鍓х儓鐤肩棝銆佺簿绁炰笂浜х敓楂樺害鐥涜嫤鎴栬呬抚澶辨剰璇嗐佹剰蹇楃殑鏂规硶鍙栧緱鐨 鐘缃瀚岀枒浜 銆佽鍛婁汉渚涜堪銆佽瘉浜鸿瘉瑷銆佽瀹充汉闄堣堪锛屽睘浜庨潪娉曡█璇嶈瘉鎹銆傜浜岀嶆剰瑙佽や负锛氳繚鍙嶆硶寰嬭勫畾锛岄噰鐢ㄦ毚鍔涙垨鑰呬娇浜鸿倝浣撲笂銆佺簿绁炰笂浜х敓楂樺害鐥涜嫤鎴栬呮ā绯婃剰璇嗙殑鏂规硶鍙栧緱鐨勭姱缃瀚岀枒浜恒佽鍛婁汉渚涜堪銆佽瘉浜鸿瘉瑷銆佽瀹充汉闄堣堪锛屽睘浜庨潪娉曡█璇嶈瘉鎹銆傜涓夌嶆剰瑙佽や负锛氳繚鍙嶆硶寰嬭勫畾锛岄噰鍙栧垜璁閫间緵銆佹毚鍔涘彇璇併佷綋缃氳檺寰呯瓑鏂规硶鍙栧緱鐨勭姱缃瀚岀枒浜恒佽鍛婁汉渚涜堪銆佽瘉浜鸿瘉瑷銆佽瀹充汉闄堣堪锛屽睘浜庨潪娉曡█璇嶈瘉鎹銆傜鍥涚嶆剰瑙佽や负锛氶噰鐢ㄥ垜璁閫间緵绛夐潪娉曟墜娈靛彇寰楃殑鐘缃瀚岀枒浜恒佽鍛婁汉渚涜堪鍜岄噰鐢ㄦ毚鍔涖佸▉鑳佺瓑闈炴硶鎵嬫靛彇寰楃殑璇佷汉璇佽█銆佽瀹
娉曞緥瀹㈣傦細
銆 鍒戜簨璇夎兼硶 銆嬬浜斿崄鍏鏉¤勫畾锛岄噰鐢ㄥ垜璁閫间緵绛夐潪娉曟柟娉曟敹闆嗙殑鐘缃瀚岀枒浜恒佽鍛婁汉渚涜堪鍜岄噰鐢ㄦ毚鍔涖佸▉鑳佺瓑闈炴硶鏂规硶鏀堕泦鐨勮瘉浜鸿瘉瑷銆佽瀹充汉闄堣堪锛屽簲褰撲簣浠ユ帓闄ゃ 鏀堕泦鐗╄瘉銆佷功璇佷笉绗﹀悎娉曞畾绋嬪簭锛屽彲鑳戒弗閲嶅奖鍝嶅徃娉曞叕姝g殑锛屽簲褰撲簣浠ヨˉ姝f垨鑰呬綔鍑哄悎鐞嗚В閲婏紱涓嶈兘琛ユf垨鑰呬綔鍑哄悎鐞嗚В閲婄殑锛屽硅ヨ瘉鎹搴斿綋浜堜互鎺掗櫎銆 鍦ㄤ睛鏌ャ佸℃煡璧疯瘔銆佸″垽鏃跺彂鐜版湁搴斿綋鎺掗櫎鐨勮瘉鎹鐨勶紝搴斿綋渚濇硶浜堜互鎺掗櫎锛屼笉寰椾綔涓鸿捣璇夋剰瑙併佽捣璇夊喅瀹氬拰鍒ゅ喅鐨勪緷鎹銆
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外交部、司法部、财政部关于强制外国人出境的执行办法的规定
一、适用范围(一)被人民法院判决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和被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看守所武警和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主刑执行期满后再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原羁押监狱的管教干警、看守武警和公安机关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上述两类人员押送途中确有必要时,可以使用手铐。对其他被责令出境的外国人,需要押送的,由执行机关派外事民警押送;不需要押送的,可以在离境时派出外事民警,临场监督。(二)执行人员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不少于2人。(三)押送人员应提高警惕,保障安全,防止发生逃逸、行凶、自杀、自伤等事故。(四)边防检查站凭对外国人强制出境的执行通知书、决定书或者裁决书以及被强制出境人的护照、证件安排放行。二、执行机关(一)被人民法院判决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和被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看守所武警和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主刑执行期满后再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原羁押监狱的管教干警、看守武警和公安机关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上述两类人员押送途中确有必要时,可以使用手铐。对其他被责令出境的外国人,需要押送的,由执行机关派外事民警押送;不需要押送的,可以在离境时派出外事民警,临场监督。(二)执行人员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不少于2人。(三)押送人员应提高警惕,保障安全,防止发生逃逸、行凶、自杀、自伤等事故。(四)边防检查站凭对外国人强制出境的执行通知书、决定书或者裁决书以及被强制出境人的护照、证件安排放行。(五)执行人员要监督被强制出境的外国人登上交通工具并离境后方可离开。从边境通道出境的,要监督其离开我国国境后方可离开。三、执行前的准备工作(一)被人民法院判决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和被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看守所武警和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主刑执行期满后再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原羁押监狱的管教干警、看守武警和公安机关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上述两类人员押送途中确有必要时,可以使用手铐。对其他被责令出境的外国人,需要押送的,由执行机关派外事民警押送;不需要押送的,可以在离境时派出外事民警,临场监督。(二)执行人员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不少于2人。(三)押送人员应提高警惕,保障安全,防止发生逃逸、行凶、自杀、自伤等事故。(四)边防检查站凭对外国人强制出境的执行通知书、决定书或者裁决书以及被强制出境人的护照、证件安排放行。(五)执行人员要监督被强制出境的外国人登上交通工具并离境后方可离开。从边境通道出境的,要监督其离开我国国境后方可离开。(六)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入出境交通工具等具体情况,应拍照,有条件的也可录像存查。四、执行期限五、出境口岸(一)被人民法院判决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和被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看守所武警和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主刑执行期满后再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原羁押监狱的管教干警、看守武警和公安机关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上述两类人员押送途中确有必要时,可以使用手铐。对其他被责令出境的外国人,需要押送的,由执行机关派外事民警押送;不需要押送的,可以在离境时派出外事民警,临场监督。(二)执行人员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不少于2人。(三)押送人员应提高警惕,保障安全,防止发生逃逸、行凶、自杀、自伤等事故。(四)边防检查站凭对外国人强制出境的执行通知书、决定书或者裁决书以及被强制出境人的护照、证件安排放行。六、执行方式及有关事项(一)被人民法院判决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和被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看守所武警和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主刑执行期满后再驱逐出境的外国人由原羁押监狱的管教干警、看守武警和公安机关外事民警共同押送。对上述两类人员押送途中确有必要时,可以使用手铐。对其他被责令出境的外国人,需要押送的,由执行机关派外事民警押送;不需要押送的,可以在离境时派出外事民警,临场监督。(二)执行人员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不少于2人。(三)押送人员应提高警惕,保障安全,防止发生逃逸、行凶、自杀、自伤等事故。(四)边防检查站凭对外国人强制出境的执行通知书、决定书或者裁决书以及被强制出境人的护照、证件安排放行。
⑻ 六机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管 辖
1.按照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管辖的分工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管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对于涉税等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不再受理。任何不符合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文件一律无效。
对于人民检察院已经立案侦查的依法应由公安机关管辖的涉税等案件,可由人民检察院继续办理完毕,或由人民检察院移交公安机关办理。
2.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管辖“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修订后的刑法已将渎职罪的主体修改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这一修改,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渎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另外,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的监管人员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罪,由人民检察院管辖。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规定的犯罪由公安机关管辖。
3.修订后的刑法已将贪污贿赂罪明确在分则第八章中作了规定,根据这一修改,人民检察院管辖“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是指修订后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罪和其他章节中明确规定按照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的犯罪。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犯罪由公安机关管辖。
4.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规定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下列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刑事案件:
(一)故意伤害案(轻伤);
(二)重婚案;
(三)遗弃案;
(四)妨害通信自由案;
(五)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
(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七)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八)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上述所列八项案件中,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5.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删除了原来关于“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内容。根据这一修改,对于第一审刑事案件,依法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不能再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
6.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将贪污贿赂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在上述情况中,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人民检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由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二、立 案
7.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根据上述规定,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七日内应当将说明情况书面答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三、回 避
8.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员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根据这一规定,上述人员的回避不能由审判长决定。
四、律师参加刑事诉讼
9.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的“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是指案情或者案件性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能因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的有关材料和处理意见需保守秘密而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10.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可以自己聘请,也可以由其亲属代为聘请。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提出聘请律师的,看守机关应当及时将其请求转达办理案件的有关侦查机关,侦查机关应当及时向其所委托的人员或者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转达该项请求。犯罪嫌疑人仅有聘请律师的要求,但提不出具体对象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律师协会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为其推荐律师。
11.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不能以侦查过程需要保密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五日内安排会见。
12.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在侦查阶段,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案件已经侦查终结,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不派员在场。
13.在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程序可以到人民法院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同被告人会见、通信。辩护律师还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向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辩护律师在提供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时,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过程中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该证据材料,并可以到人民法院查阅、摘抄、复制该证据材料。
14.对于律师查阅、摘抄、复制案件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和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只能收取复制材料所必要的工本费用,不得收取各种其他名目的费用。工本费收取的标准应当全国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核定。
15.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对于辩护律师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调查取证的,应当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不应当向律师签发准许调查决定书,让律师收集、调取证据。
16.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根据这一规定,对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不应当限定为在“开庭审判前”。
五、证 据
17.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进行,不得另行指定其他地点。
18.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对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作出的鉴定结论,经质证后,认为有疑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可以另行聘请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医院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不能另行聘请其他鉴定机构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19.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不能扣划存款、汇款,对于在侦查、审查起诉中犯罪嫌疑人死亡,对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应当依法予以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裁定通知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的金融机构上缴国库或者返还被害人。
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20.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取保候审,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同意取保候审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21.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根据这一规定,不能要求同时提供保证人并交纳保证金。
22.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金保证的,由决定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取保候审保证金由公安机关统一收取和保管。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由公安机关认定,对保证人的罚款决定,也由公安机关作出。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部制定。
23.被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住处,有正当理由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住处,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的,执行机关在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住处前,应当征得决定机关同意。
24.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其聘请的律师不需要经过批准。
七、拘留、逮捕
25.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拘留决定,应当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26.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原刑事诉讼法关于逮捕条件中“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的规定修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其中“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一个。
27.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报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不另行侦查。
28.对于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回执及时送达作出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如果未能执行,也应当将回执送达人民检察院,并写明未能执行的原因;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将执行回执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的三日内送达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
八、期间和办案期限
29.关于刑事诉讼中期间的计算,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期。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间届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限至节假日后的第一日。
30.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时,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并书面呈报延长羁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31.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六条和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的条件,需要延长犯罪嫌疑人侦查羁押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
3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由公安机关决定,不再经人民检察院批准。但须报人民检察院备案,人民检察院可以进行监督。
33.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根据上述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九、侦查终结
34.人民检察院受理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认为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同级其他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十、移送起诉
35.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所有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对于移送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按以下办法办理:
(一)人民检察院移送证人名单应当包括在起诉前提供了证言的证人名单,证人名单应当列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通讯处。人民检察院对于拟不出庭的证人,可以不说明不出庭的理由。
(二)人民检察院移送证据目录应当是起诉前收集的证据材料的目录。
(三)关于被害人姓名、住址、通讯处,有无扣押、冻结在案的被告人的财物及存放地点,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是否在案及羁押地点等问题,人民检察院应当在起诉书中列明,不再单独移送材料,其中对于涉及被害人隐私或者为保护被害人人身安全,而不宜在起诉书中列明被害人姓名、住址、通讯处的,单独移送人民法院。
(四)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已经作为主要证据移送复印件的,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姓名已载明,不再另行移送。
36.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所有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主要证据”包括:
(一)起诉书中涉及的各证据种类中的主要证据;
(二)多个同种类证据中被确定为“主要证据”的;
(三)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未遂、正当防卫的证据。
人民检察院针对具体案件移送起诉时,“主要证据”由人民检察院根据以上规定确定。
37.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都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为由而不开庭审判。如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上述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人民检察院补充材料,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内补送。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的期限计入人民法院的审理期限。
38.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无论人民检察院是否派员出庭,都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全部案卷和证据材料。
十一、开庭审判
39.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根据上述规定,应当由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不能规定由书记员查明。
40.关于在法庭审判中询问证人的顺序,法庭审判在审判长的主持下进行,公诉人、辩护人向证人发问的顺序由审判长决定。
4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向人民检察院调取需要调查核实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辩护人、被告人的申请,向人民检察院调取在侦查、审查起诉中收集的有关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要求调取证据材料决定书后三日内移交。
42.人民检察院对于在法庭上出示、宣读、播放的证据材料应当当庭移交人民法院,确实无法当庭移交的,应当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对于在法庭上出示、宣读、播放未到庭证人的证言的,如果该证人提供过不同的证言,人民检察院应当将该证人的全部证言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
43.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人民检察院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后提出。
十二、二 审
44.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庭。”根据这一规定,出席第二审审判的应当是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人员。
45.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在二审中出庭的检察人员和辩护人需要出示、宣读、播放一审中已移交人民法院的证据的,出庭的检察人员和辩护人可以申请法庭出示、宣读、播放。
46.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应当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处理,即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认为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或者发回重审。其中,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改判死刑的案件,无论该案件的死刑核准权是否下放,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十三、死刑复核
47.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的决定,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十四、赃款赃物
48.对于赃款赃物,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财物以及依法销毁的违禁品外,必须一律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或者私自处理。关于赃款赃物的处理,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以下处理:
(一)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依法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不得以未移送赃款赃物为由,拒绝受理案件。
(二)侦查机关冻结在金融机构的赃款,应当向人民法院随案移送该金融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由人民法院通知该金融机构上缴国库,该金融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三)查封、扣押的赃款赃物,对依法不移送的,应当随案移送证据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由人民法院通知查封、扣押机关上缴国库,查封、扣押机关应当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适用本规定中有关公安机关的规定。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制订的关于刑事诉讼法执行问题的解释或者规定中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⑼ 政法委书记,公安部部长,最高法院长,谁的权利大
法院院长权力来自于法律的明文授权,受到法律限制。
《中华人民专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属法》
第十条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由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9)最高法院公安部明确扩展阅读: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由审判长主持,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
第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审判员若干人组成。
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并设审判长、副审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