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普通法官的情怀

普通法官的情怀

发布时间: 2024-11-25 15:17:57

法院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第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法院工作中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应当牢固树立四个观念:一是树立正确权力观。法官的头脑中要有“平民情怀”、“草根情结”。法官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必须首先在思想上解决好“权从何来”、“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的权力观问题。二是树立为民司法观。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受人民监督。不管形势、条件和环境如何变化,司法为民始终是法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和群众感情不能丢,必须根植于法官心中。三是树立平等司法观。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平等保护,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平等,更要追求实质上的平等。四是树立职业使命观。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法官的职业使命和事业追求,在执法办案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正义;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且有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及时得到纠正。当前,践行上述“四观”,尤其需要我们切实把握好两个效果的关系。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要注意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追求定分止争、案结事了,而非满足于就案办案、结案了事。

第二,解决好对待群众的态度作风问题。端正态度作风是关键。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疏导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赖,就应当始终坚守“五个心”:一是平等热心,尊重群众。杜绝“冷、硬、横、推”,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二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法律思维中融入群众观点,多些换位思考,能够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知其之忧、之难、之需,设身处地、想方设法为解决矛盾纷争寻找最妥当的方案。三是以心换心,善解人意。在办理涉民生案件时,认真研析矛盾纠纷成因,以法官的真诚加上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深入当事人内心,摸准心结,进而去解开心结。四是亲和耐心,严己宽人。对老百姓要有亲和力和宽容度,耐心倾听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有时间、有地方表达,确保当事人陈述自己意见的权利。五是诚恳虚心,闻过则喜。法院要有开门纳谏的勇气和容人批评的雅量,善于通过信访及各类沟通渠道,主动收集、虚心倾听群众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畅通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渠道。畅通联系渠道是保障。一是发扬司法民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参与度。如扩大人民陪审员队伍;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强化特邀监督员作用;引入第三方听证机制;坚持和完善各种法院领导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二是注重司法释明。认真积极做好诉讼指导、判后答疑等司法释明工作,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进行释法明理,提高群众对法院司法裁判的理解力和信服力,增强服判息诉的实际效果。三是落实司法公开。坚持做好司法公开工作,健全完善立案、审判、裁判文书、执行等公开平台,全流程推进“阳光司法”,无缝隙打造“看得见的公正”,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司法、信任司法。四是加强司法宣传。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两手抓,努力争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积极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宣品牌。

第四,加强法院干警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司法能力是根本。就目前法院工作现状和队伍特点来看,大力提升法官的司法裁判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是司法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切实提升司法裁判能力。这是法官的基本功,是法官做涉诉群众工作的自信基础,是做好法律释明、判后答疑工作的底气所在。公正司法是第一责任,是公信之基,司法裁判能力的核心就是公正司法的能力,特别是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做出司法判断的能力,必须与时俱进、自觉蓄养。二是切实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法院既是司法工作部门,也是群众工作部门。有针对性地提高法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是保持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内在要求。当前,尤其要着力加强对青年法官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要紧扣司法特点,贴近审判实际,通过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和完善机制,使青年法官尽快向善做群众工作的老法官看齐。

Ⅱ 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 事迹 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1

滕启刚是一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法官。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审判工作无比热爱。他是一个有激情的人,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不顾一切。他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以群众苦为苦,力求实质性解决问题,对同事如兄长般关爱,对后辈像老师一样督促进步。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干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他是一个有 故事 的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弘扬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队伍 教育 整顿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滕启刚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的高尚品格,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同时也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坚守初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以生命践行使命,将公平正义写进了自己的人生。

滕启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把每一件事关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我们要坚持法治精神,捍卫司法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2

滕启刚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他扎根基层法院工作30年,执着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懈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多年来,滕启刚同志先后荣获“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称号。

滕启刚同志去世后,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追授其“辽宁时代楷模”称号,省委政法委印发《关于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省法院为其追记个人一等功,中共鞍山市委追授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报告 会上,滕启刚同志家属、同事等四名报告人以《一生坚守公平正义》《做滕启刚式的法官》《我是法官更是一名党员》《我的法官丈夫》为题,用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深情回忆了滕启刚同志忠诚履职、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

干警们纷纷表示,要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更加努力肩负起建功新时代、护航新征程的职责使命,笃定向前,在工作中奋力谱写法治辽宁、平安辽宁建设新篇章,为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3

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12月20日上午,省委政法委、省法院联合举办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全省政法系统干警在现场及分会场共同倾听了滕启刚同志忠诚履职、捍卫法治、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感人事迹。

以恒心见初心,以生命践使命。生前担任千山区人民法院法官的滕启刚是我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涌现出的重大典型,是辽宁省基层政法干警的杰出代表。其先进事迹经我市发掘并大力宣传选树后,在全省乃至全国政法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最高法领导、省领导多次对宣传选树工作作出指示批示,人民日报、新华社、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和省内各主流媒体均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多形式报道。市委追授其为“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并作出向滕启刚同志学习的决定。省法院为其追记一等功,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追授其“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省委政法委发出通知,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

报告会后,报告团成员、千山区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长吕晋锋表示,自己学到最多的、也是记忆最深刻的是滕启刚时刻强调的“要牢记我们是人民的法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深切的为民情怀”。在之后的审判工作中,自己会心存怀念,把滕启刚的忠诚担当、敬业奉献精神传承下去,为党和国家的审判事业铿锵前行、奉献一生。

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4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认真落实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深入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把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学习教育和法院队伍教育整顿生动教材,引导广大法院干警对照英模,找准差距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抓好整改落实,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时代法院铁军。市法院机关各支部,各基层法院积极跟进,全市法院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汇聚起崇尚楷模、学习楷模、争当楷模的司法正能量。

12月20日,沈阳中院积极组织两级法院干警观看省委政法委、省法院联合举办的“辽宁时代楷模”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法院干警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干警一致认为滕启刚同志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报告者生动阐释了新时代法院干警的忠诚本色、担当魄力、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勾勒出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

干警们纷纷表示,将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担当作为,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并将“学习时代楷模”与“践行司法为民”有机统一,用忠诚铸法魂、用担当践初心,以高质量审执工作表达对滕启刚同志的敬意。

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5

滕启刚工作和生活中的大爱情怀打造了他独有的人格魅力,甚至影响着身边人的职业理想。一件件日常工作事迹,是审判一线的同志学习的榜样,一桩桩故事折射的精神也为我们行政岗位干警立下标杆。

我们要学习他“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能满怀激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奉献精神,忠诚审判事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尽责尽心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学习他朴素的价值观,潜心扎根基层30年,牢记为民宗旨,认认真真坚守正义勤俭持家当好法庭和自己家庭的大家长;学习他“心中装着百姓,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人民性”的百姓情怀,善于换位思考,踏踏实实沉下身子幽默智慧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滕启刚同志事迹素材相关 文章 :

★ 关于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 2022滕启刚先进事迹有感10篇

★ 学习滕启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滕启刚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篇

★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启示(10篇)

★ 滕启刚先进事迹学习感悟及心得

★ 疫情志愿者活动心得感悟7篇

★ 学习滕启刚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7篇

★ 腾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022最新5篇

Ⅲ 年轻法官需具备哪些司法职业素养

人民法官所需的职业素养
法官应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所谓法官的“悲天悯人”,是指对国家和社会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对基层人民群众要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怀。时时刻刻对基层群众抱有同情心,甚至换位思考,把自己处于当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为民”。
法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坚守职业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点,容易受到诸如收入、权力、美色、娱乐、闲暇等的诱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个能够拒绝物质诱惑、坚守道德原则的人,才能取信于人,也才能服务于司法。法官应坚持职业道德,做一个勤勉和谨慎的人。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熟知文学、哲学、历史、经济等知识,不仅仅给判决文书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审判时能够具有足够的广博的知识,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审视纠纷的解决途径。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庭审驾驭、裁判思维、裁判效率、文书制作等能力。这是一个法官的基本职业技能。在新类型案件越来越多的时代里,司法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在“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工作方针下,调解能力也是广义上的司法能力,不过裁判与调解对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调解法官的情形下,一个优秀法官应同时具备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调解能力。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法院的最直观的认识。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对当事人的态度、言语、举止等。法官的态度应当谦和、耐心,言语应当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语,举止应当大方得体。司法形象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对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现。美国司法界将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气称之为“司法涵养”,这一术语反映了好脾气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审判可能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气质、情感、经验等等将会影响审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仅仅构建良好的法院公众形象,也是公平正义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丰富的社会阅历,不仅仅有助于与人处事,更有助于案件的裁判。社会阅历有助于法官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佳办法,也能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于发现案件背后的因素和纠纷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应具有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和勇敢精神,应当是一个孤独的理想者。法官职位并非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在纷扰与躁动的社会中,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注定是孤独的。一个法官应当具有坚守公平正义的勇气。法官不畏惧外在的暴力威胁,同时一个具备勇气的法官,将会严格依法办案,而不会为了迎合舆论而牺牲法律的公平正义。因此,法官的勇气首先是对待暴力威胁的勇气,其次是坚持法律信仰的勇气。
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学习、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官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仪表、态度、言行等。这是社会公众对法院最直观的认识。在办案过程中,他总是保持文明、谦和、耐心的态度,给当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学养、裁判思维、庭审驾驭、文书制作、审判效率等,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下,也包括调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针对的对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十个字:“正人先正己,修业必修身。”他很注重个人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在内心深处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爱惜羽毛,坚持无愧于当事人、无愧于亲人和朋友、无愧于身上穿着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Ⅳ 年轻法官需具备哪些司法职业素养

一、法官应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法官应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对基层人民群众抱有同情心,时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二、法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德
法官应拒绝物质诱惑,坚守道德原则,以高尚的品格取信于人,服务于司法。
三、法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养
法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尊重和理性对待当事人。同时,良好的文化修养有助于法官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纠纷解决途径。
四、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
法官应具备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庭审驾驭、裁判思维、裁判效率、文书制作等基本职业技能,同时与时俱进,适应新类型案件的需求。
五、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
法官应态度谦和、耐心,言语文明,举止大方得体,以良好的司法形象展现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对法律的信仰。
六、法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
丰富的社会阅历有助于法官与人处事,案件裁判,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从而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佳办法。
七、法官应具有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和勇敢精神
法官应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具备勇气,不畏惧外在威胁,严格依法办案,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八、法官的职业素养
法官的职业素养包括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司法能力、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等方面,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实践的综合体现。
九、法官的司法形象
法官的司法形象是指其仪表、态度、言行等,是社会公众对法院最直观的认识。
十、法官的司法能力
法官的司法能力主要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学养、裁判思维、庭审驾驭、文书制作、审判效率等,同时也包括调解能力。
十一、法官的工作原则
法官在工作中应坚持“正人先正己,修业必修身”的原则,注重个人修养,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无愧于当事人、亲人和朋友,无愧于身穿的法服和胸前的法徽。

Ⅳ 如何成为一名好法官

回首自己初任法官的这几个月,感受颇多,细细品味,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成熟了许多,自己更加了解了法官的职业,也更加深刻的知道,要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法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领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法院的权威、法律的权威。 首先,成为一名好法官,要对党和人民有着一颗忠诚之心,党和人民把法官的权力交给了我,就一定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不然,就千万不要随意接过法官的法槌,一个好的法官,必须始终坚持中立的形象,做到表面和实际都不偏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民对法治的信心,才能做到,依法治国,才能宣扬法治精神,才能够伸张正义,才能够忠于法律,维护法官形象。宋鱼水法官说过一句话:“法律人要甘于寂寞,要始终保持一份内心的安静,甘于寂寞就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遵守自己的职业的操守,忠于事实,忠于法律,清正廉洁,默默奉献。只有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在审理案件时有了方向感和主心骨,才能懂得权为民所给,一定要权为民所用,利一定为民所谋,情一定要为民所系,有了这种的境界,才能忠于法律事实,不为情所惑,不为利所诱,不为势所吓,坚持法律不放松,只用这样才能精确剖 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为民解忧,为社会解难,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法官,一定要弘扬这一精神,展现当代法官化解纠纷,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我们一定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样,法律才能够最真正保护人民的利益,法官才不再是“官”,而是真正的使者,是阳光下最干净的职业。其次,要想成为一名好法官,要准确并娴熟运用法律的每一个条款,做到洞察秋毫、不错判、漏判、误判、公平公正,要加强自己业务能力学习,把自己承办案件,都当做一篇论文来做,细细研究,做一名知识型、学者型法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国内外法律理念,把终身学习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为一名初任法官,承担着处理,决断社会各种纷争的历史重任,是捍卫文明的使者,是公平正义化身,是良知的守护神,法官的能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外经济纠纷增加,这就对新时期的法官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法官,唯有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本领,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法官的要求,才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证。新时期的法官,所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理论知识应该是综合多方面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法官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法官的使命。作为一名初任法官,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学习,形成完整法律思维,掌握正确法律方法,对实践中各种法律现象抽其表象,看其本质,正确认知新生事物,发展理论,并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正确运用裁量权做出合理公正判决,要坚持学好、掌握好新的法学观点和理论,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从而树立法官的形象,赢得社会尊重和信任。再次,作为一名好法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尤其是要站在弱势群体的位置上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审理案件时,不能让有理的当事人因为不懂怎样打官司而吃亏,而且要快审快结,要法律阳光尽早抚慰弱者的心灵。法官是公正和爱心的化身。法官应当做有利于当事人的换位思考,使法院各项工作能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提高每一次开庭的效率,认真把握每一起案子事实,正确运用法律做到程序和实体并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办铁案,无错案,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一名当事人都带着问题来,而带着微笑走,做到案结事了,用诚信正义及一颗爱民的心来抒写法官的情怀,让法院成老百姓最值得信赖、最讲公平、最讲道理的地方。我们是人民的法官,一定要把握正义天平。作为一名初任法官,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做一名“平民”法官,感同身受体会百姓的酸甜苦辣,拉近法官与群众的距离,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脱下身上的法袍,放下手中的法槌,深入到群众中去办案,用群众听的懂的语言,接受得了的方式,把司法的关爱和温暖送到百姓的心间,让司法更加贴近百姓,让司法与百姓心连心。我们的工作要再扎实些,再细致些,我们多吃些苦,多受些累,老百姓就能少跑趟腿,少犯些难,从而不断加深法官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亲民的观念,在行使职权时,更多的为当事人考虑,做到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司法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道路非常漫长,而同样当一名知识型、学者型好法官,也同样漫长,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才能,才能担当起人民对于法官的重托。法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选择法官之路就选择面对人民利益,要用法律去捍卫,面对公平和正义,用一生去守护,面对危险,绝不退缩,面对利诱,绝不动摇。选择法官之路,我将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选择法官之路,我将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来自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法官。当年华已老,两鬓斑斑,我会说选择法官之路我无怨无悔。第1页 共1页

Ⅵ 赞美法官的散文

有这样一群人,国徽悬在头上,法徽别其胸前,法袍穿在身上,法槌放在手边。他们奋战的地方叫法庭,工作的单位叫法院,他们的名字叫法官。庄严的法庭上,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唇枪舌剑;他们的书桌前,堆满总也处理不完的案卷。他们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劳动,立案、送达、调解、开庭、听证、判决、执行、送卷……,每个环节都凝结着他们智慧和心汗,在忙碌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法律帝国》一书中说:“在法律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这经典之言让崇高而又威严的法官职业多了些神圣,但这份神圣中有太多平凡和艰难,最后才能凝聚成了不平凡。法官履行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使命,守望法治的田野,助推着中国梦的实现。法官的生活是单调的,没有多彩生活的激情澎湃,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激情,有的只是无休止的受理、辨析,说法、析理、决断。法官的生活是无趣的,甚至可以说是刻板的,他们每天的生活像复印机复印的一样,总是办公室、法庭、食堂这“三点一线”,即使偶尔外出一下,总要面对太多的劳累、复杂、困难。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还时常不被外界理解,经常会受到轻慢、怀疑、猜忌,甚至是无端的人身攻击,这就是现实中的`法官。

但我认为,法官应当是一首律诗,既要有规矩,还要有激情,再加上一点浪漫。要做好这首诗,就要做到合辙押韵、声情并茂。这里合要合党的路线的“辙”,押要押公正司法的“韵”,发生的是清正之声,抒发的是爱民之情。我知道,根据法官的工作性质,根据法院的工作现状,要做到这样很难,但法官只要公正内核、民本情怀、清廉风格,高尚情况、美丽心灵,踏着公正司法的脚步,谱写法治“无韵之离骚”。

法官的核心就是“公”。法律的本性是“平之如水”,法官的化身就是天平。法徽、法袍、法槌、法庭,都是承载公正的载体;法警、警车、警械,都是为了维护公平的威严。一枚法徽,是为了铭刻法的心中;一袭法袍,只为守望正义公平;一个法槌,只为时时敲响公平的警醒;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天平的尊严。审查立案,抽丝剥茧,辨法析理、是非评判,最后在庄严的法庭上,才能换来群众的公认和公开、公平、公平实现。

法官要心怀一片情,那就是为民情。法官恪守法律神圣职责,履行着司法为民的使命。法官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职业,更是一项为民服务的工程。面对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法官在平凡的工岗位上负重前行、义薄云天。法官的一举一动,群众看在眼里,时时掂量着是否公平;法官一纸裁判,是否能公平地调整而实现利益均衡,这不仅关乎当事人的身家性命,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在法官的心中,天平就是一个沉甸甸折衡量公平之秤,群众的利益应当是千斤之重。

法官必须坚守清贫。清正才能廉洁,廉洁才能公平。淡泊名利是法官的职业修养,忍受寂寞是应有的职业定力。虽然清贫不应是法官生活的全部,法官及其家人也有权利享受更好的生活,但是神圣的使命,法治的进程、司法的环境,要求法官必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具有更高的道德操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法官的字典里,没有休闲与安逸;法官的工作中,只有紧张与忙碌;法官的生活中,没有高薪和奢侈,法官拥有的,只是辛劳中的简朴。

法官的工作是“高”的。法官职业集高尚、高危、高压、高端、高度关注于一身,但这些高又是对法官的考验,并且这些考验正在延续在每时、每刻、每天。实现高尚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化解高危需要纯洁清廉,顶住高压需要为民情怀。法官的工作是高端的,这不仅体现在入职门槛高,更体现在职业要求高,还体现在社会的关注度也高。但法官从来不是高高在上,这些“高”都是通过平凡的劳动实现的。看看我们的法官吧,从立案开始,一次次千辛万苦的送达;一次次明察秋毫的查证,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一次次耗费身心的宣判,一次次千方百计的执行,才能换来一次次当事人握手言和,才能换来欣慰笑容的正当利益实现。法官职业之所以“高”,是因为平时工作的“低”,心血凝砖奠定法治的基石,高高飘起法治的旗帜。

法官应当是美的,这种美不但要体现在外表,更要体现在身心,法官平凡得像一滴水,踏实得像一座山,在金石般的刚性威严外,还会春水柔性的一面。法官的剑胆琴心,将情、理、法完美协调来,让更多的人在见证司法公正的同时,感受、欣赏到司法的公正之美、和谐之美,让司法之“水”荡起美丽的涟漪。法官职业的彰显的人性之美,审判过程彰显礼仪之美,法官与群众真情体现交流之美,法官的定纷止争体现成就之美,法官成就与待遇体现反差之美……。法官之所以美,就是因为有了法治的韵味。

中国梦乘风破浪,法官梦扬帆起航。法官梦,是法治梦;法官情,是为民情。人民的法官,站在国徽下,与私心无缘;法徽别胸前,与私利无缘;穿上法官服,与时髦无缘……法官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天平,就可能失去了充满诗意的一切,但实都是为了绽放天平的光华。共和国的法官们,面对中国梦的召唤,用如泣如歌的脉动,用如诗如画的年华,在法治路上风雨兼程,为中国梦撑起公平正义的天空。

Ⅶ 什么样的法官才叫优秀

我父亲就是法官,他只会判案子,脑子不活。领导有活时就想起你了,优秀法官,业务标兵一堆帽子上来;到提拔时靠边,理由要综合考量,注意整体。结果他当了一辈子一线法官,家底相对同辈人少了许多。我呢,被这样的父亲耳濡目染,也觉得要奉献奉献再奉献,毕业了放着好好的银行总部没去,也进了司法机关。当时觉得人民需要我,祖国需要我,司法事业需要我。当时把自己感动得哗哗的,现在被现实抽得啪啪的。从小学了一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现在连房都买不起,修身齐家都做不到,还想着治国平天下,自己都觉得好笑。所以,辞职了,现在过得很滋润。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年轻人,不光是法院的同志,先把自己混好才是真理。肚儿圆了才能追求理想,情怀卖不动锤子,也当不了干粮。光讲理想,不仅是让家人跟你一起受罪,而且你也撑不了多久。你可以讲奉献,不图回报,关心当事人,公正无私,但如果自己没混好,这种品行所能影响的受众也太少。相反,在现今的价值取向下,反而让他人觉得你是失败的典型,警戒自己不要成为你这样的人。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优秀的法官应该是名利双收,同时心怀公正,在力所能及时,可以做的就做一下,推动一点司法进步。至于非法官的群体,不要把各种非法定的义务强加在法官上。做了是给面儿,不做是理所当然。如果法官在法定义务外帮衬了你下,记个情就行;没帮衬,也别死乞白咧的或者就开骂。这个标准,放任何场景都是可以能通用的。

Ⅷ 如何做个合格的法官 中国法院网

西方法理学巨擘德沃金说过: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由此可见法院在权力分支体系的重要性及法官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法官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法官如何才能担当法治的担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从立法视野审视,根据现行《法官法》第九条的规定,担任法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具备中国国籍、年满23周岁、拥护中国宪法、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良好品行,身体健康和具备法律知识并具有法律实务工作经验。国籍、年龄、拥护宪法因一般正常法律人均可达到的准入门槛,因而,这只是一个前提性条件,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合格标尺。从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一名合格的法官应当满足以下要素: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律实务操作经验、良好的政治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行。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是“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法官没有别的上司。也即法律是法官唯一的上司。

结合现行法律的基准及笔者认知理解,一名合格法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具备两种意识,三种能力,四种知识。从意识方面考察,首先是政治意识,其次是法律意识。政治意识上,法律与司法从来无法独善其身而脱离政治孤芳自赏,而是与政治存在密切勾连,因此法官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在当前时代的中国语境下,具体而言就是法官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拥护宪法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法官法规定法官必须拥护宪法的缘由。从法律意识上看,法官必须精通法律,遵守法律。法官以法为业,熟悉现行法律,模范遵守法律,在法律适用上只认可法律,即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法律是其唯一的上司和指引。

从能力上判定,基于司法过程使然,法官实现定纷止争,主要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由此,法官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以准确抽取案件事实,恰当匹配相应法律:首先是法官应当具有娴熟的庭审驾驭能力,不仅将司法全过程完美地向公众展示,寓意着司法公开的使命,而且庭审是查清案件事实的关键程序。其次是确立法律终局性结论的能力——包括裁判文书制作能力和调解运用能力。法官的司法过程是一个找法、择法、适法的一个法律选择、匹配程序,而裁判文书制作是一个法律适用的程序,是对案件事实进行法理性的结论终结,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法官如若无法制作一份逻辑严谨、说理透彻的裁判文书,司法的过程就无法完美终结。因而法官具备文书制作能力是合格法官的题中之义。再次,是调解能力。调解与裁判均是实现定纷止争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非法官的终极目的地。调解与裁判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只是根据不同的司法语境和特定的案件事实情况,扮演者不同的手段品种,在各自不同的作用域演绎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在通过裁判无法充分实现定纷止争或效果不佳时,调解的价值便得到凸显,调解有其特殊的价值张力,能使部分案件的办结效果更佳。

从知识谱系上检读,法官需要具备以下四种知识,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引导公众确立法律帝国的边界和栅栏,指引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牵引公众求真向善唯美。一是学习逻辑。二是洞悉人性。三是体验社会。四是坚守良知。

学习逻辑。逻辑是法律和司法的生命力所系。“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是著名法学家、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的著名论断。但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霍姆斯的这一著名论断必须回归当时的背景与还历史的本原。在当时美国的学术界比较倾向于重视逻辑而反经验。“法律发展的唯一动力在于逻辑”一时间喧嚣尘上,在这个大背景下霍姆斯勇敢地站出来批判法律的过度逻辑化、形式化而重视司法的经验是面对法律应有的科学态度。“法律不是逻辑就是经验”的判断是对法律的简单对立与机械分割。法律首先是逻辑的,才是经验的。逻辑是对司法经验的一种整合、抽象、萃取与提炼,经验是对司法逻辑的一种发展、延伸、展开与生命力的赋予。在汉语法学的语境系统应当注重对司法经验的梳理与传承,对本土司法历史的梳理,对本土司法智慧的回归。经验通过萃取、整合,依然是逻辑的。法律的生命需要经验张力的具体展开,更需要逻辑的理性支撑。法律关乎逻辑,司法不追求逻辑的严谨与缜密,法官的裁判必然饱受诟病,因而法官必须具备逻辑知识,充分运用逻辑演绎裁判的过程,让公众知晓裁判的过程和理由,方能树立司法的权威与威严。

洞悉人性。西方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因而人性是有弱点的。很多案件的纷争都是有人性弱点的暴露和扩张所致,才致使人情冷暖、利益纠葛与恩怨情仇。人性是有弱点的,既然我们承认人性这一偏颇,那么法官身上也同样不例外。因此,法官承认和洞悉人性不仅有助于司法裁判,亦能时刻警醒自我。当前外界对法官的各种诱惑不断,法官不可能具有哲学王或圣人的那种无所不惑、无所不侵的本领,同样具有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渴求。他们需要养家糊口、聊以生计,渴望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因此,他们不可能无比坚强,也不可能拒绝一切,更不可能完全不受任何诱惑。有时迫于生活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会作出一些迎合世俗的行为。如果法官把审判工作作为解决个人问题和养家糊口的一项工作,那么在利益和人情的驱动下,法官往往容易作出一些有悖于法律和个人良心的行为,以满足个性的需求和物质的需要。因此,法官必须具备洞悉人性的知识,知晓人性,承认人性的多元复杂,客观面对人性的弱点,更有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方能心如止水,直击人性弱点,公允裁判。

体验社会。如若是医院是治疗人的疾病,那么法院则是法律的医院、社会的医院,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诊治社会的疾病。而法官则是“法律医院”、“社会医院”的医生。法官要诊治社会,虽然是通过法律予以诊疗、修复,但因为对象是社会,则必然要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社会不仅纷繁复杂,而且多元中蕴育择地方性和局域性。按照吉尔茨的观点,任何法律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因此,法律也是融入当地社会的一种地方性知识,渗透了文化的基因与历史的血液,将当地的民俗、习惯整合、上升到规范性层面。因此,法官要开具诊治处方则必须对社会有所了解和体验,尤其是当地的公序良俗、民间习惯及所在地方的市情、省情、国情,才能把握社情民意,做到接地气,对症下药,脚踏实地,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经验。

坚守良知。朝鲜族有句谚语,不要让你的能力超越自己的品格与良知。良知,指的是天赋的道德善性和认识能力。《孟子·尽心上》有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为心之本体,“我”之主宰,一切意识和德行皆出于此。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据此提出“致良知说”,作为道德修养方法。司法良知则是法官作为司法主体时所具有的法律职业良知,其建立在对世俗人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性深入洞察的基础之上,是基于对法律规则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身法律生活反思所形成的一种对善恶正误的理性判断,体现出法官的司法理念、正义追求、职业道德、责任担当及人文情怀等内心意志。一厘米主权是是德国亨里奇案确立的执法标准,也是司法良知视域规制下的最高执法标准。没有法律规则,法官当如何裁判,法官显然无理由拒绝裁判,这就是良知的价值所在。法官可以运用司法良知作出择断。不仅如此,法官在面对恶法、无法的混沌世界,还应当坚守司法良知,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义务,尊崇自己的内心良知,作出合乎常识、常理、常情的裁决,让司法的过程求真向善唯美,让裁判的结果融入法、理、情,让公众感知司法的温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法院

热点内容
民法通则还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439
房地产行业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857
无锡市汇恒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2024-12-26 15:18:23 浏览:172
微信聊天记录有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4-12-26 14:52:36 浏览:288
他人代签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6 13:19:42 浏览:487
醉驾撞死人同车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6 12:28:10 浏览:193
和平法治公正 发布:2024-12-26 12:05:35 浏览:841
新源公司法人 发布:2024-12-26 12:02:41 浏览:561
电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6 11:56:54 浏览:593
有关于经济法搜题的公众号 发布:2024-12-26 11:47:20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