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纠错难

法院纠错难

发布时间: 2024-12-17 04:37:10

㈠ 人民法院有错必纠的规定

法律分析:法院审判的纠错制度是再审程序。如果当事人认为已经生效的判决有误,可以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再审,但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可证实生效判决存在错误。法院在案件自查过程中若发现案件有错误,也会自行启动再审程序。有关再审,最好自己查阅一下民事诉讼法,这里只言片语难以说全。关于法院审理案件过程当中造成错案,应当对受损的公民进行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受损的公民可以向作出错误判决的法院申请国家赔偿,而法院判错案如何赔偿要看法院判错案是给受害人造成了怎样的一个损失,如果是人身自由的损失,那么国家有关于限制人身自由每一天它的一个具体的一个金额的一个标准,如果是其他的财产损失,国家是要赔偿受害人其他的直接的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赔偿案件,是指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下列案件:(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三)二审改判无罪,以及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四)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五)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六)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八)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九)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

㈡ 为什么法院不纠正错案

会纠错。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第2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违法审判责任:(1)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2)违反规定私自办案或者制造虚假案件的;(3)涂改、隐匿、伪造、偷换和故意损毁证据材料的,或者因重大过失丢失、损毁证据材料并造成严重后果的;(4)向合议庭、审判委员会汇报案情时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和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或者因重大过失遗漏主要证据、重要情节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5)制作诉讼文书时,故意违背合议庭评议结果、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文书主文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6)违反法律规定,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罪犯裁定减刑、假释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罪犯裁定减刑、假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7)其他故意违背法定程序、证据规则和法律明确规定违法审判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结果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的纠错途径是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可依法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有利于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准确有效地惩罚犯罪分子,充分体现和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审判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审判工作方法和作风,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督作用。 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有以下途径: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提起 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起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起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但必须经过法院的审查再决定是否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对于判错案的法官,根据其主观过错,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 【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㈢ 江西高级人民法院张忠厚院长关于法官办错案怎么处理

知道法院为什么知错不改么?
错案难于纠正的原因:1、司法机关实行的错案追究制度,客观上对错案的纠正起了反作用。从院长(检察长、局长)到审判员(检察员、侦查员),各级每年都要签署军令状,保证队伍不出问题,保证不出违法违纪的枉法裁判。错案连带责任使相关人员成了利害共同体,一旦被确认为错案,各级领导甚至整个法院(检察院、**局)都要受到影响。而平时不下真功夫,不贯彻执行,所以,不会没有问题,而是有了问题后千方百计不被发现或不被查处,所以对错案采取的态度是想方设法不被纠正。而这种方法源自于古代的“保甲连做”,违反起码的“一人做事一人当”谚语,更违反现代司法精神!2、法律规定的国家赔偿等制度客观上也成了纠正错案的阻力。错案一旦纠正,会带来纠错后的一系列善后工作,可想而知,有些司法机关会怎么做。3、法律文书不被法院撤销或改判,不能定为错案,使法院有恃无恐。尽管某个案件错误非常明显,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了,只要法院不改正,其他任何机关——包括人大检察院,都无权认定为错案。4、刑法和纪律上追究枉法裁判责任要以认定案件错误为前提,而再审程序中以枉法裁判为由申请再审的,又要求先经刑事法律文书或纪律处分决定确认,互为前提,无法操作。并且要求当事人举证,混淆了公权力监督和公民检举的界限,使枉法者钻了法律的漏洞,成为漏网之鱼。5、经过多次审理仍然不纠正的错案,绝大多数都有人为因素,包括徇情枉法、徇私枉法、贪赃枉法,有些案件是从**机关侦查开始,直到检察机关起诉、法院审判,一审、二审、再审……可想而知影响公正司法的势力或成本有多大!此类案件一经纠正,“拔出萝卜带出泥”,拒不纠正也就不难理解。

法官是法院的基本成员,它的任命是由“人大”等部门层层筛选而定,人大是干什么的?它是监督法院等部门之一,他们能打自己的嘴巴吗?说白了进法院当法官是具有高层次社会关系的人才能进入,要追究它们的错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法官的错误是职务行为还是渎职行为很难界定,这就给法官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和理由,说白了要看法官与领导的关系,关系好了就是职务行为,不需要承担责任,关系一般要象征性的受到处分,很难让法官彻底悔悟,事过之后会变本加厉的捞回损失,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会有更多更大冤假错案···
从网络知道看到:以一百八十份假证据判案···法院偏袒被告,不按合同判决···错案不是个案,究其原因就是权钱在作怪,法官是本科以上学历,然而(2010)新商重字第3号判决,让一个80年代只有初一文化的农民看出明显错误达7处之多,这绝不是偶然···

㈣ 为什么从基层法院到高级法院对冤假错案的纠错问题一直久拖不决.

法院首先维护的是程序正义 个例的实质公证得不到保障也是其缺陷所在 近年来的各种翻案也彰显出这种矛盾

㈤ 法院对生效判决的案子要纠错调解

若原审判决确有错误,那么不服判决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法院也可以主动启动再审程序。
一个案件经过裁判后,无论是法院判决的还是调解的,只要有了结论,我们会认为这个案件目前算是阶段性完结了。但是在法院判决作出后后,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前这段期间却是没有规定的,属于空白期。在这个阶段当事人进行和解的情形有三种:
一、法院判决宣判后在上诉期内调解成功,仍可出调解书取代法院判决书。法院是为了解决纠纷,充分降低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激化。宣判的判决书、裁定书在上诉期内,属于未生效法律文书,应该更多地考虑当事人的感受与意见,必须更多地关注社会公众的感受与见解,因此民事权利任何时候都可以调解。在这一阶段,部分案件的义务当事人一接到判决书就后悔了,愿意在履行期限上、利息上、履行方式上、甚至标的总额上,再与权利当事人协商一下,也有的权利当事人考虑到义务当事人的实际经济能力、履行能力等自愿放弃部分权利。因此,以民事调解书取代民事裁判文书,能够实现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平和解决。
二、生效法律文书在自动履行期限内可实行履行和解备案制度。就是有给付义务的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生效后,进入法律文书确定的自动履行期,承办法官可以主动提示双方当事人做好履行工作,能全面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最好,记录在卷,案结事了,当然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就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从期限上、利息上、履行方式上、甚至标的额的履行上再协商,并制作和解协议,归入审理卷宗,附卷备案,但延长的最长履行期限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执行的最后期限)2年的限制性规定。全面履行和解协议的,原生效法律文书不能再申请执行,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的,权利人仍可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已履行的部分可以抵顶。不用收取诉讼费用,不增加诉讼成本;二是减少对抗,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该备案制度可以使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和解意愿进行及时确认,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三、履行期间届满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可实行申请强制执行前和解登记制度。法律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等)生效后,权利当事人申请执行的,必须先让承办法官开具生效证明,才能去立案申请执行,在开具生效证明的过程中,承办法官可提示权利当事人是否申请执行前的和解,如果提出申请,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经承办法官联系义务当事人,告知其应全面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及后果。但经双方同意,或者经一方请求,另一方认可,也可重新达成和解协议,就权利、义务重新约定,包括履行的期限、利息、履行方式、标的总额等均可商定,但延长的期限不能超过申请执行的最后期限—2年。按和解协议履行后,把履行的情况入卷登记,按执行卷归档,该司法行为可叫作前置执行前的和解程序。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热点内容
合同法3637条 发布:2024-12-17 10:10:41 浏览:398
国际法院视频 发布:2024-12-17 10:04:44 浏览:767
合同法质押合同 发布:2024-12-17 10:04:07 浏览:321
2017法学硕士 发布:2024-12-17 09:47:16 浏览:347
公民法院关系 发布:2024-12-17 08:58:18 浏览:556
招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17 08:43:15 浏览:623
王军公司法 发布:2024-12-17 08:27:14 浏览:880
政府采购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17 08:20:26 浏览:408
法律知识有奖竞答 发布:2024-12-17 08:14:00 浏览:480
劳动法纠纷民事诉讼 发布:2024-12-17 07:41:09 浏览: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