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由谁决定
1. 打官司中法官和庭长谁有决定权
法庭判决都是实行合议制,审判人员的数量都是单数,实行少数服从多数,没有哪个有决定权。如果是简易程序由一人法官单独审理的话,那么你可以说这个法官就有决定权。
2. 法官谁来选,怎么选
案件是自动分配,如果当事人认为法官案件有厉害关系的,可以申请法官回避,证实属实的法官应当回避,另行指派法官处理该案件。
3. 法院判决是由什么人决定的
这个视情况而定,依据审判程序不同而不同。如果是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法官独任制审判,做出判决:如果是合议庭审理的案件,通常是由合议庭合议卷宗和审判情况(主审法官的意见很重要),拿出方案报庭长批准。
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由院长或者拿乱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则自己担任审判长。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法院判决的特点:
1.强制性 法院判决对全社会有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的立即执行。 如法院判决没收被告人财产,银行必须立即执行,该财产涉及被告人在某公司的股份,改公司和工商局必须立即执行。法院判决某房产归谁所以,房管局必须立即执行。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监狱必须立即释放。
2.稳定性 其他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无权变更和撤销法院判决。 法院非经法定程序也不能变更或者撤销判决。
3.排他性 当事人、检察院都不得就统一问题再次起诉。 本法院和其他法院就其他案件作出的判决都不得否定本判决认定的事实。 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院判决内容相冲突的决定。 媒体曾报道,某县法院一份判决书涉及到县里的土地,县委和县政府召开会议认为法院判决错误,发了一份文件撤销县法院判决。结果县长、书记等主要领导被免职。 判决的效力涉及全社会。 裁定 法明枯院解决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事体问题作出的决定。 程序问题 如被害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法院以公诉案件个人没有起诉权为由裁定驳回起诉。 一审判决后当事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裁定维持原判。二审法院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或者审判程序不合法,裁定发回重审。对已经判处死刑的被告人裁定核准死刑。 部分实体问题,是指诉讼中不涉及是否有罪和如何处罚的问题。如:裁定查封财产、裁定扣押存款。 裁定的效力仅限于司法机关。 决定 没有裁判权的机关对案件作出的处理意见和法院对某些程序问题做出的意见。其效力仅限于作出决定的机关。 没有裁判权的司法机关作出的对案件处理意见一律用裁定。 如: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决定监视居住,决定拘留、决定撤销案件;检察院决定不批准逮捕,决定起诉、决定不起诉。 法院对某些程消槐档序问题作出的意见。 如:当事人提出回避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重新鉴定的决定;通知新的证人到庭的决定;延期审理的决定;取保候审的决定;逮捕未在押被告人的决定,对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作出的罚款决定。
法律依据:
《法院组织法》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4. 法院判决谁说了算法官吗
法律分析:依据法律,应该是主审法官说的算。“错案终身追究”和“法官自由心证”,是法律赋予主审法官的权力。但实际操作中,法官的裁判权受限,合议庭的裁判,庭长没有签字不能打出裁决文书。如果该院院长有不同意见,主审法官必须服从。法官的意见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在法律法规确定的自由裁量范围内,并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风民俗以及当事人双方实际情况,这样的决定,是法官代表国家公权力作出的法院判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然说话算数。也就是说,法官必须要依法办案,绝对不是无章可循,不是罔顾事实,不是徇私枉法,更别说为所欲为的,否则,这样的法官迟早会被追究相关责任,因为案件时终身追究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二条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第三条 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六条 法官审判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第八条 法官的职责:(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
5. 法官和律师哪个厉害
如果说律师有举证权,法官则由认定权;律师有建议权,法官则有采纳权;律师有辩论权,法官则有判决权。无论怎么比较,法官的权力要大的多。简而言之,律师的权利是委托人授予的,法官的权力是国家给的。谁权力大?一目了然了。但是,律师的一项权利是很了不起的,业内人都知道,就是“回避”权。这项权利,是律师要求有可能造成不公道结果的法官回避,就是要求法官下课、换人,被回避的法官再有权也会使不上了。谁更厉害?只是一句外行话,回避只有例外情况才会发生。法律讲的是事实和证据,谁违背规则都会受到处罚。权再大,大不过法律,位在高不得逾越红线;利再小,也将受到法律保护,位再低,法律面前享受平等。律师法官工作岗位和性质不同,目的都是为实现公平、公正!回避不但适用法官,还会发生在其它司法程序当中,主要情形有下列条件: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②本人或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司法人员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请回避时,司法机关有权决定其回避。侦查人员在回避的决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当事人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均可申请回避,如回避的申请被驳回,可申请复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