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的眼泪阅
1. 初为人母,我很抱歉
昨晚看完了日剧《坡道上的家》最后一集,居然让我两次落泪。一次是里沙子在众人面前为水穗的行为辩护的自我剖析,一次是当法官宣判时,那段表示理解水穗的话,让一直以来面无表情心如死灰的水穗突然哭了起来。
里沙子的那段话有点长,她是这么说的:
“各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庭审过程中,我把被告和自己的影子重叠在一起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和被告都育有一个年幼的孩子,更是因为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
我承受着,丈夫和生母施加给我的精神暴力,并且我和被告一样,都伤害过孩子。
有人曾经问过,丈夫犯得着把妻子逼上绝路吗?我也不明白这一点,我甚至还想过,我老公和我妈妈就那么恨我吗?
不过,我今天才明白,贬低,伤害,控制对方,以求把对方圈在自己身边,有些人只会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
为什么我没有发现如此简单的事实呢?原因在于我没有动脑思考,原因在于我任由别人为我的幸福做主,原因在于遵照别人的价值观生活无比轻松。
我不清楚被告是否和我一样,不过我还是很同情被告。爸爸妈妈,丈夫公婆,医生保健师,其他妈妈,只是在一个环节上出了差错,就会感觉大家都离你远去,远到声音都遥不可及,让人无论如何都张不开嘴求助。
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什么心比天高,爱慕虚荣,是她觉得自己是个既愚蠢又没用的妈妈,甚至已经无可救药了啊,是她再也不想遭到别人的斥责了啊!
她身边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想要求助却无从开口。同为人母,我发自内心地心疼她的遭遇。明明想要尽善尽美地养育孩子,却总是做不到,明明希望孩子能笑口常开,却常把她弄哭。
一些小事慢慢积累侵蚀着自己,被周围人们正确的理论所打击,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作为她的妈妈很自责。
因为爱孩子,所以会做错,因为爱孩子,所以会绝望。
我觉得被告人所需要的,应该是能理解这一点的某个人的温柔目光,还有共鸣吧。”
她的这段话不仅打动了法官,还直接影响了剧中几个人物对自己的生活的思考,他们分别是温柔的女法官,正在和丈夫闹矛盾,丈夫要求她在家庭和事业中二选一;
出轨的职场男人,他的妻子总想着给孩子优渥的生活,求而不得偷偷借了高利贷;没有孩子的高龄职场女精英,她太想要孩子了,几次把别人家孩子带到自己家里照顾。
女法官热爱自己的事业,期望丈夫能够与她一起分担家务和育儿工作,可丈夫照顾孩子的时候,因为疏忽,没发现孩子病了。
他绝望地说:“我真的做不到兼顾工作和育儿,你是母亲吧?”女法官反问:“是又怎么样?难道只有家务,带孩子,工作全都完美兼顾的超级女强人才能和丈夫共同赚钱养家吗?”
她的丈夫说:“抱歉,我不在乎什么女性工作的权利,我只希望老婆能做饭带孩子守护好家庭。”
最后他摊牌了,女法官要么在家带孩子,要么两人就离婚。
女法官非常纠结,特别是当她的上司告诉她,她马上就要被调到更高级的法院去了,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一个母亲面对向上的事业,和年幼的孩子时,她该如何选择呢?
她对里沙子说:“无论在外面多么努力工作,不配做母亲的话,也就不配做人了吧。”
可是她在听过里沙子这番话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带着孩子一起,继续追寻她热爱的事业。
出轨的职场男一直都以自己的婚姻为出发点,来思考水穗的想法,他认为水穗跟他的妻子一样爱慕虚荣,打心眼里瞧不起挣不到钱的无用的丈夫,因此想要通过故意伤害孩子来惩罚丈夫。
他的妻子从小家境优渥,现在总想着要给女儿创造同样高品质的童年生活,可现实却不能如愿,于是她去借了高利贷,给女儿买了很多昂贵的东西,还骗出轨男说是她的妈妈买的。
出轨男从未想过,妻子这样虚荣并不是为了她自己,如果不是里沙子的这番话,他也许会一直误解他的妻子。
他最终结束了出轨的关系,对内疚恐惧的妻子提出了重新来过的请求,希望能和妻子一起给孩子创造一个即使没有那么多金钱,也可以幸福的童年。
而那个做了五次试管婴儿失败的职场女精英,她的问题在于因为太渴望要个孩子,所以对水穗这种伤害孩子的行为无法理解,觉得伤害孩子的母亲根本不配做母亲。
可她的想法也有了一些改变,说出了一句,我不懂你们做母亲的辛苦,说实话我有不接受的地方,但是昨天听了你说的话,我有些惭愧。有孩子的人生和没有孩子的人生,如果能试着换位思考一下的话,或许能变得轻松一点吧。
最终审判时,里沙子很紧张,她觉得站在被告席上等待审判的不再是水穗,而是她自己。
刚开始法官宣判,水穗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没有同情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案发时当时有责任能力,同时作为母亲,本应保护受害者,却在受害者8个月时将其杀害,因此责任重大。
里沙子羞愧地低下了头,此时的她一定觉得自己的那番陈述是错误的吧,是在为自己这个不合格母亲自我辩护。
接着法官突然抬起头来说:
“但同时,因初次育儿常感到困惑,又被周围的人无心的言行所影响,更丧失了自信,没有人来帮助自己,也无法求助,这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听到这句话时,里沙子抬起了头,水穗也不可置信地转动着眼珠子。里沙子的眼里出现了一抹水光,她看向前方的水穗。
水穗终于抬起眼皮,呆滞地看向正对面的法官。
法官停顿了一下,对水穗安慰地点了点头,接着说:
“被告人的罪行是由被告人独自犯下的,但究其根本,和本次案件有关系的包括被告人丈夫和婆婆在内的,家庭成员等所有人的各种情况混合在一起,最终对被告人所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才是根本原因。”
水穗苍白憔悴的脸上悄悄地流下一行眼泪,里沙子的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
“在此意义上,被告人的罪行属不可避免之行为,其所有责任,都由被告人一人背负,未必妥当。法庭认为,这原本应由所有相关人员共同承担。”
水穗的嘴角抽搐了几下,终于没忍住哭出了声,里沙子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一幕看得我这个观众更加是泪流满面。
被捕后的200天里,水穗一直都是心如死灰,麻木不仁的样子。不管律师怎么想方设法帮她减轻罪行,要求她说一些能让别人同情她的话,她都无动于衷。
也许正像里沙子之前说过的,水穗根本不想开脱自己犯下的大错,她只求法庭赶紧给她判刑。她之所以不开口,其实是因为她心里很明白,没人能够理解她,更别说同情她了。
她将所有的过错全部背负在自己身上,身边所有的人都是对的,都是善意的,只有她是错的,是不知好歹的。
她已经绝望了,不再奢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可就在这一刻,法官说出的这番话明明白白地告诉她,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她的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呢??
那副一直压在她心上的沉重的镣铐,陡然间解开了。
被丈夫婆婆痛骂她没有哭,被外人唾弃她没有哭,她只是没日没夜地坐在监狱里发呆,吃得很少,也不开口说一句话。
然后这个“心狠手辣”的年轻妈妈在听完审判后,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眼泪,当众泣不成声。
里沙子也跟着哭了,她哭的不仅仅是水穗,还是她自己。
原来每一个母亲都有害怕的时候,怕自己照顾不好孩子,怕别人指责自己不是个合格的母亲,怕孩子长大后离自己越来越远。
可是母亲们都不敢说出这些害怕,因为你是母亲啊!所以你必须足够勇敢、足够温柔、足够强大。
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好母亲,同时你也不配做人了。
然而我们也曾经是母亲怀里的小女孩,我们也是初为人母,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陡然强大起来,为我们的孩子遮风挡雨,护ta一生平安。
一个母亲所背负的重担,真的是那些没有当母亲的人无法体会的。
总想着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一点小小的毛病就会被无限放大,特别是跟别的孩子比较起来,那种无意识的焦虑,不知不觉地侵蚀着当妈的心。
每一个初为人母的妈妈都会问自己,我会成为一个好妈妈吗?
一开始,也许妈妈们只期望着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可看到别人家孩子那么优秀,多才多艺,想一想孩子的未来,那种纯粹的期望就慢慢地变了。
希望孩子比别的孩子更有礼貌,更活泼可爱,更热爱学习等等,欲望越来越多,到最后就说不清自己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别看我的孩子还小,可看看别人家孩子,这个年纪已经开始绘本阅读了,开始亲子早教了,我的心里就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也随大流一些,还是要顺应天性,好好珍惜这短暂的快乐时光。
就连带孩子出去玩,看到孩子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外向活泼,我都会不由得猜想是不是我的内向性格影响了孩子,他们以后会不会像我一样,无法融入到群体中去。
现在这个社会给母亲们制造了太多了焦虑,小到孩子的衣物要不要跟大人的分开洗,大到选择一个好幼儿园,小学,初中,总有一些别人家的孩子让我们不由得心生焦虑,在众说纷纭中摇摆不定。
从一个孩子出生开始,周围人的各种正确的观念就在影响着妈妈们,母乳喂养必须坚持多久,孩子哭了是哄还是不哄,三翻六坐九爬如果没跟上怎么办,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达标。
太多太多的问题在等着我们。
等到孩子上学了,更加是无穷无尽的烦恼。
清华教授刘瑜说不要压制孩子的天性,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说我们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
谁对谁错,没有定论。
我们都希望能拥有前者的豁达和随遇而安,却一次次地陷入后者的偏执和不甘人后。
也许这就是人生,也许这就是我们在矛盾中被撕扯成两半的心。
如果因此做错了什么,伤害到了孩子,我只能对孩子说一声:
初为人母,我很抱歉。
请给我一点时间,跟你们一起慢慢成长。
2. 《感动中国-2008》颁奖词
1、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方永刚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4、谢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5、钟期荣 胡鸿烈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6、罗映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7、李剑英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8、李丽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9、陈晓兰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10、孟祥斌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3. 2007感动中国人物和评语 请告诉我 30分!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2、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 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和知人。医乃仁术。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5、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 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6、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 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7、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8、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善良在村庄中流淌,她用三十载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9、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 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生命的倒计时,滴答滴答,扯住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10、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