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于洪法院刑事判决

于洪法院刑事判决

发布时间: 2025-02-16 10:12:21

Ⅰ 刑事案件法院判决说要交6万的罚金,而公安在侦查时扣押了6万元,可以顶替吗

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扣押所得不能作为法院判决的罚金,扣押的钱又可能是涉案金额,所以不能抵扣。
刑事罚金刑执行的若干问题
罚金刑的执行是国家对犯罪人判处罚金,实现刑罚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罚金的执行是国家制定罚金、裁判罚金的自然延伸的结果,只有通过罚金的执行才能使立法制定的罚金、判决确定的罚金在实际中付诸实施,罚金的一般预防作用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罚金刑的执行也可以增加国库的收入,减少刑罚执行的成本,节约国库支出。当前,罚金刑的执行程序在《刑诉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只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各地做法不一,较为混乱,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地方在案件宣判前罚金有缴就缴,没有缴的就不了了之,出现空判罚金刑的现象。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罚金刑执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明确罚金刑的执行主体的问题
1、罚金刑的执行主体必须是第一审的人民法院。
长期以来,罚金刑的执行主体不明确,执行主体五花八门,有些被告人的罚金是在一审人民法院缴纳,有的是在改造过程中,减刑时在二审人民法院缴纳,甚至有的是在改造机关缴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罚金执行的条文,第二百一十九条明确规定:被判处罚金的犯罪,期满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裁定减少或者免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三百五十八、三百五十九、三百六十条等关于罚金执行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刑事判决书中涉及财产内容的,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45号》第十条规定,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所以,罚金刑的执行应当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2、罚金刑的执行应当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
在实践中,罚金刑的执行,有的法院由执行局执行,有的由刑庭执行,有的由法警队执行,有的干脆在年底抽调各庭室的人去突击执行,执行部门不统一,这样给外界造成执行混乱的感觉。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执行局执行案件的范围,并不包括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中的罚金刑的执行。在实践中,对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大部分地方法院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的规定来执行。《刑事诉讼法》中明显缺少关于罚金执行的具体条文,是导致刑事判决在执行中适用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的根本原因。同时罚金刑适用于哪些犯罪、罚金刑的财产来源、司法机关对犯罪人财产采取强制措施的依据、罚金刑不执行的救济方法等方面,都缺少相关立法。笔者认为,对刑庭判决生效的有罚金刑的案件,由刑庭审判员将案件及时交到立案庭,由立案庭立案后交执行局统一执行。由立案庭立案,使案件处于流程管理的监控中,避免案件无人监管的情况发生;同时由执行局对罚金刑的执行比较合理。因为如果由刑庭执行就有审执不分之嫌,而大量的财产执行必须要求到银行协助执行,刑庭的审判人员不具有执行公务证,银行工作人员将因刑庭的审判人员不具有执行公务证而拒绝协助执行。而由法警队执行同样也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执行局执行案件的范围并不包括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中的罚金刑的执行。但这是人民法院内部分工的问题,可由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作出有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二、关于制定罚金刑执行的司法解释的问题。
有的犯罪人存在抗拒执行的心理,有财产但不愿缴纳罚金,特别是一些犯罪分子及其家属在判决前就把自己的财产转移或隐匿他处,待判决罚金刑之后,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对此执行机关往往表现为缺乏相应对策。公安、检察机关在侦查、起诉阶段对犯罪主体情况尤其是财产情况的忽略给罚金执行增加了难度。罚金刑是人民法院判决以后才执行,由于刑事侦查、起诉需经过最短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侦查机关未能对罪犯的个人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刑事审判人员在审理过程中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在审理中及时的查封、扣押、冻结被告人的个人财产,使有的被告人有漏洞可钻,藏匿、转移财产,导致被告人入狱后,难以执行。所以,必须加强罚金执行的立法完善、或由公、检、法共同出台相应的罚金执行具体司法解释,明文规定公、检、法在处理涉及财产犯罪的刑事案件的各个阶段积极调查、查封、扣押、冻结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的个人财产。罚金刑执行难不容全部压在执行阶段解决。否则,一切工作只得从头开始,即拖延了时间而犯罪人又可能改变原有的财产状况,可谓事倍功半。
1、建立犯罪人财产状况附卷移送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公民的个人财产状况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以及大量适用罚金刑,有必要对刑事被告人的财产状况从立案即予以讯问、调查,并且与其家庭状况等个人情况一并记录在案以便法院判决罚金刑时参酌或者作为补充调查时的一个基本线索;否则,在侦查、起诉阶段不奠定这样的基础,到了审判阶段完全从头开始,可能产生许多困难。即使法院最始没有判处罚金刑,被告人的个人财产状况也是其个人情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在案也无妨。
2、建立被告人的财产先行扣押制度
为了保障自由刑、生命刑的判决在生效后得以顺利执行,在判决之前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先行羁押,一旦判决生效后,先行羁押的期间可以折抵刑期,那么,罚金刑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样属于刑罚的种类,为了防止被告人转移、隐藏、毁损财产,达到剥夺被告人继续实施犯罪的物质基础的目的,先行羁押的期间可以折抵刑期之规定也应当适用于罚金刑。
从刑事诉讼角度考虑,建立一种对被告人金钱财产的扣押制度。即对犯罪事实基本查清,准备判处罚金;犯罪人很可能抽逃资金转移财产;犯罪人抽逃资金、转移财产将无法追回、无法补救的,应当规定紧急扣押其财产的强制措施。因为:第一,现代金融、贸易体制的确立,客观上使犯罪人抽逃资金、转移财产迅速、简便、不再只是携巨款或搬家移仓等原始方式,因而需要规定紧急扣押强制措施。第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主体复杂化、多元化,而罚金刑又是追究犯罪法人的刑事责任的唯一形式,如果犯罪法人抽逃资金,其刑事责任将会无落实。与犯罪作斗争的现实将会日益强烈要求建立财产先行扣押制度。
3、建立被告人逾期不缴纳罚金的惩戒制度
刑法》只单方面规定了如果犯罪分子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却没有规定如果逾期缴纳的相应的处罚措施,连一般的行政法规都不如,一般的行政法规对不缴处罚的都规定有逾期缴纳的违约金。这使得犯罪分子对罚金的缴纳没有压力感,可缴可不缴,能拖就拖。对逾期不缴纳罚金的,规定相应的滞纳金,使拖欠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无法转移财产,无法律漏洞可钻。
三、关于完善罚金刑的执行制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罚金难以执行的问题,我国刑法应增设以下执行制度。
(一)、无偿劳动折抵罚金制
即犯罪人无支付罚金能力时,以具有强制性的无偿劳动取代罚金刑。这种无偿劳动折抵制只适用低罚金的情况。按劳动一个月折抵多少罚金来计算,直到完全折抵罚金数额为止,但期限不得超过三年。这一制度有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的流弊,有利于依靠社会、亲属的力量,促使犯罪人在劳动过程中认罪服法,悔过自新,而且对犯罪人不实行关押,也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为国家增加收入。
(二)、罚金延期交纳制
犯罪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适用本制度:
1、根据犯罪人的财产、收入及其他有关情况,认为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罚金确有困难。
2、犯罪人有继续交纳罚金的意愿。
3、延期交纳不得超过一定的期限。采用此制度,不仅可以使不少一时无力交纳的罚金得以执行,而且还可以避免犯罪人暂无力交纳罚金而重新犯罪,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犯罪人易科其他刑罚的麻烦。
(三)、罚金刑易科有期徒刑制
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强制其向国家缴纳个人所有的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罚金不同于行政罚款、赔偿经济损失、和司法罚款,罚金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刑事处罚。所以,犯罪人不能完纳罚金的情况下,可以罚金刑易科有期徒刑。这种易科有期徒刑只适用高罚金的情况。需要一个合理等价的折抵量,否则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设置罚金刑易科制,有助于罚金刑的实际执行,充分发挥罚金刑惩罚和预防犯罪的功能。
(四)、罚金刑的行刑时效制
所谓行刑时效,是指犯罪人被判处一种刑罚后,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限而未执行,便不再执行其刑罚制度。刑罚的目的,总是通过刑罚的执行来保障其实现,而为了罚金刑得以执行又要采取分期缴纳、延期缴纳等方式,但是,刑罚的及时性原则又不允许刑罚在长期内得不到执行,以至于削弱刑罚的效果和影响刑罚的严肃性。这样一来,刑法中即要规定分期缴纳、延期缴纳等制度,又需要规定罚金刑的行刑制度。在外国刑法中,许多国家规定了罚金刑的行刑制度,如《日本刑法》第三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罚金刑的行刑时效为三年。《瑞士刑法》第七十三条第1项规定:罚金刑的行刑时效为五年。《韩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第六项规定:罚金刑的行刑时效为三年。笔者建议,我国刑法总则关于时效的规定中应当增设罚金刑的行刑时效及其他刑事种的行刑时效,将罚金刑的行刑时效规定为五年。这样可以给罚金刑的执行留有一定的余地。
四、关于应将罚金刑的执行纳入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考核的问题。
执行难,尤其是罚金刑难执行,历来困扰着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统计显示,全国法院罚金刑案件的执结率不足1%。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罚金刑案件形同虚判,这种状况严重地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亵渎了法律的尊严。而罚金刑的执行能够剥夺被告人继续犯罪的资本,使他们在经济上不仅无利可图,而且得不偿失,就会对犯罪行为重新估价,真正使罚金刑的特殊预防功能发挥最大效应。因此,必须加大罚金刑的执行,将罚金刑的执行纳入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考核的范围。
对刑庭判决生效的有罚金刑的案件,由刑庭审判员将案件及时交到立案庭,由立案庭立案,使案件处于流程管理的监控中,避免案件无人监管的情况发生。同时,只有将罚金刑的执行纳入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才能有效的、有步骤的落实。根据工作量安排执行力量,年底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使罚金刑的执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关于应制定统一、规范的刑事罚金刑执行的法律文书的问题。
在以往的罚金刑执行过程中,刑事罚金刑执行的有关立法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勿视了刑事罚金刑执行的法律文书的制作,基本上,都是参照民事执行程序中有关法律文书制作,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刑事罚金刑执行的法律文书样式,制作出来的法律文书花样百出,有损法院的形象。因此,刑事罚金刑执行的法律文书制作,必须按照肖杨院长的要求“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

Ⅱ 不予刑事处罚是有罪还是无罪

不予刑事处罚不代表无罪,也不代表有罪

首先,我们要明确“不予刑事处罚”与“有罪”或“无罪”的判定是不同维度的概念。不予刑事处罚可能基于多种原因,例如行为虽然违法,但情节轻微,或者行为人年龄、精神状态等因素导致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并不意味着行为人无罪,而是说在特定情况下,不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其次,“有罪”或“无罪”是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对行为人行为性质的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需要通过法律程序,由法院作出正式判决。而不予刑事处罚并不涉及这一法律判定过程。

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即使一个人因为某些原因不予刑事处罚,如果他确实有违法行为,仍然可能面临其他形式的责任追究,比如民事责任。所以,“不予刑事处罚”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无罪”。

总的来说,不予刑事处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决定,它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并不能直接与“有罪”或“无罪”划等号。

热点内容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 发布:2025-02-23 11:40:03 浏览:751
我将有权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23 11:38:44 浏览:487
道德的小故事和启示 发布:2025-02-23 10:26:59 浏览:50
劳动法妇女节育环 发布:2025-02-23 09:49:13 浏览:802
有法律效力的货款欠据 发布:2025-02-23 09:48:35 浏览:655
有关道德素养的作文 发布:2025-02-23 09:20:52 浏览:252
司法科学鉴定中心 发布:2025-02-23 09:11:46 浏览:816
以下不属于民事责任法律特征的是 发布:2025-02-23 08:20:32 浏览:631
北大法律硕士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2-23 07:55:41 浏览:90
电商法卖家 发布:2025-02-23 07:55:05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