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预字案
A. 从起诉到立案需要多长时间
从起诉到立案的时间如下:
1、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应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网上立案申请后,法院通常在1至7天内受理;
3、立案庭将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对审查,确认无误后,符合条件的案件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立案手续;
4、申请网上预立案的当事人需在7日内到立案庭办理正式立案手续;
5、法院首先进行先行调解,约一个月时间,调解不成则正式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立案流程的步骤:
1、提交起诉状: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
2、法院审查:法院对提交的起诉状和证据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3、缴纳诉讼费:符合立案条件的,当事人需按照规定缴纳诉讼费用;
4、立案受理:缴费后,法院正式受理案件并进行立案;
5、送达立案通知:法院将立案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案件已经立案受理。
整个流程的时间长度可能因案件性质、法院工作效率及当事人提交材料的完整性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人民法院在收到诉讼申请后通常在7日内决定立案,网上申请1至7天内受理,立案庭核对无误的案件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立案,网上预立案需7日内正式办理,且法院会先行调解约一个月,调解不成才正式立案进入诉讼程序,整个过程体现了司法效率与程序正义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B. 法院预立案是怎么回事
预立案就是还没有正式立案,只是先收下材料,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立案一个法律术语,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司法机关对犯罪案件或民事纠纷审查后,决定列为诉讼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诉讼活动,是诉讼活动的开始阶段。一般包含刑事案件立案、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及民事诉讼立案。
(2)法院预字案扩展阅读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有犯罪事实,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
2、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开始,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仅是指发现有某种危害社会而又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整个犯罪的过程、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是谁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
3、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1、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虽有犯罪事实发生,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