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补字
1. 判决书中的错别字是不是只有生效以后才可以下补正裁定
判决书中的错别字不是只有生效以后才可以下补正裁定。
为了提高诉讼文书的质量,最高法院制订了规范、标准且实用的各类司法判决的文书样式。因此,各类判决书的写作程式,应当符合最高法院关于制作判决书的规范要求。
在技术规范上,要求文书字体规范,即法院名称应用二号宋体字,文书名称应用一号宋体字,案号及正文应用三号仿宋体字。
要求标点符号规范,即遵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要求数字规范,即按照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规定和司法文书的特点,正确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
要求文书版式规范,即文书每页一般应为二十三至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八至三十字,页边距天头大于地角,左空大于右空,在页脚居中或靠右位置标注页码。要求装订规范,即司法判决正文为两页以上的,应使用在左空处粘贴的方法,不能用订书机装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第一百五十二条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2. 法院查封,民初,执保,有什么不同
1、含义不同
法院查封指对财产等检查以后,就地封闭,禁止动用。法院查封,民初字号的,说明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由案件审理法官对财产进行保全的。
另外,还有一个财保字号,是没有起诉之前对财产进行保全的,就是诉前财产保全。
民初表示民事案件一审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案件是初审,也称一审。对其不服的可以上诉到二审法院。民字表明这是民事案件。
民初字号的,说明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由案件审理法官对财产进行保全的。执保字号的,说明是在执行过程中,由案件执行法官对财产进行保全的。
另外,还有一个财保字号,是没有起诉之前对财产进行保全的,就是诉前财产保全。三者的法律后果是一样的,都是对财产进行保全。
执保民事执行中,申请执行人一方申请财产保全的案件。
2、性质不同。
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3、适用的实体法不同。
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通则、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
4、适用的程序法不同。
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审理刑事案件则适用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2)法院执补字扩展阅读:
民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以下情况应考虑“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本法所称的 ‘不可抗力’ ,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刑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规定,对犯罪人的存款、有价证券、房产、收藏品等进行核实没收、拍卖是刑法赋予人民法院的判决权利。以下情况应考虑“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公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以下情况应考虑“公司破产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 向法院提出追加被执行人申请,还需要立案吗
向法院提出追加被执行人申请,需要立案。依据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法院受理当事人追加被执行人的申请后,需要对执行案件立案处理。追加被执行人申请程序为:申请、立案、审查、救济。追加被执行人申请作为执行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司法解释,追加被执行人应依当事人或者权利人的申请启动,执行法院原则上不得依职权启动。
法律分析
申请书中应当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追加人的基本情况、执行案件案号、执行情况,以及追加被执行人的事实、理由、法律依据,并附申请人身份、主体资格证明、相关证据材料、联系方式等。追加申请材料不齐备的,法院应一次性告知补足。没有明确的被追加执行当事人的,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撤销案件。注意:书面申请及材料是交给立案部门,不是交给执行局的案件承办法官。追加被执行人属于五种执行审查类案件类型之一,执行法院立案部门对于符合追加条件的申请,应作为新的执行案件立“执异字”案件类型代号。申请人对不予受理或者驳回申请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上级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裁定,指令执行法院立案或者对申请追加进行审查。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零六条 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二)有明确的对执行标的继续执行的诉讼请求,且诉讼请求与原判决、裁定无关;(三)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4. 执行过程中我追加了一个被执行人,法院多久会受理
一般应在60日内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变更和追加执行当事人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人申请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除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外,执行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并公开听证。经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变更、追加;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执行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5. 判决书上错字几处,这样的判决书能生效吗
判决书上错字几处,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诉讼人可以申请裁定补正。
法律分析
签不签字,判决书都有法律效应,不服判决的的可以尽快提出上诉,因为上诉期是15天。关于补充裁定书的适用期间。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对补充裁定下发的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现有法定的可以补正的事项,可随时下发补正裁定书予以补正,不必等到裁判文书生效。因为现行法律并没有对补正裁定的下发期限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实践中在判决书生效前后的补正均是可行的。补充裁定书与判决书、裁定书或者法院制作的调解书均属法院法律文书的一种。补充裁定仅是对法律文书中的笔误进行补正,其是作为被补正的法律文书的附件存在的,与被补正的法律文书密不可分。补充裁定书对判决书、裁定书或者法院制作的调解书具有补正、补漏、补错功能。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现有法定的可以补正的事项,可随时下发补正裁定书予以补正,不必等到判决书生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补正裁定书作出后或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是不能上诉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四条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一)不予受理;(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三)驳回起诉;(四)保全和先予执行;(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对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裁定,可以上诉。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
6. 执行终结的案件是否可以恢复执行
根据法律规定,终结执行的案件是可以再立案执行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六条下列案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恢复执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
(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对方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
(三)执行实施案件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报结后,如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申请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恢复执行的;
(四)执行实施案件因委托执行结案后,确因委托不当被已立案的受托法院退回委托的;
(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而终结执行的案件,申请执行的条件具备时,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
(6)法院执补字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因此,当事人不存在上诉的问题。
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有协助执行人的,终结的裁定也应对其送达。执行终结的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程序上的效力。执行终结的裁定一经生效,执行程序就宣告结束,以后也不再恢复。
(二)实体上的效力。执行终结后,法院不再以司法强制力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也不以执行程序保证权利人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或推翻了法律文书对权利人所应享有的权利的确认,只是法律不再对其实施保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