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

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
地处乌江流域的重庆和贵州9家中院在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联合签署《乌江流域“2+7”中级法院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旨在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健全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综合治理体系。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持续保护好这个重要源头支流,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
乌江流域各级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贯彻生态环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损害担责等原则,留下了保障乌江生态的生动司法实践。乌江流域9家中级法院签订跨域协作框架协议,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跨域协作机制,着眼于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健全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综合治理体系,共同推动乌江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仪式上,9家中级法院代表共同签署了《协议》。各协作法院围绕框架协议深入交流,一致表示将严格按照协议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中级法院承上启下审判职能作用,全面深化跨区域环境司法协作,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司法合力,为护航长江经济带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按照协议商定,各协作法院将通过建立环资案件全程协作机制、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定期环资联席会议机制、跨区域环资人才共享机制、环资联合宣传机制五项机制,围绕乌江保护“护文、治水、防灾、防污、禁渔、建林、固本”7个关键词,开展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联合构建便民高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助、共同发展的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格局。
重庆市人大代表应邀见证签署仪式并参加交流座谈,对签署《协议》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各协作法院以本次协作为契机,持续稳定将乌江流域保护工作做实做细,共建清洁美丽的乌江画廊。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贵州省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及各协作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签署仪式和座谈会由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主持。
B. 香港法院分几级,各级权限划分
香港法院组织系统分为三级:
1、基层法院组织。由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组成。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可以聆讯的控罪包括简易程序罪行和可公诉罪行。裁判法院可审理多种刑事可公诉罪行及简易程序罪行。
区域法院是香港次于高等法院的原讼法院。香港主权移交前称为地方法院,具有有限的刑事及民事司法管辖权。刑事审判权方面,除某些极严重的罪行如谋杀、误杀和强奸外,一般刑事案件均可由区域法院审理。
2、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设原讼法庭和上诉法庭。
原讼法庭可审理任何刑事和民事案件,也可审理来自裁判法院、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及淫亵物品审裁处的上诉案件;
上诉法庭负责审理来自高院原讼法庭和区域法院的所有民事和刑事上诉案件,亦会聆讯来自土地审裁处和其他级别较低的司法机构的上诉案件。
3、终审法院。终审法院聆讯来自香港高等法院(包括上诉法庭及原讼法庭)的民事及刑事上诉案件,对香港司法管辖权范围内的诉讼有最终审判权。

(2)区域法院联合扩展阅读
香港的法院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带有明显的普通法国家法院制度的特点。1844年,港英政府颁布《最高法院条例》,并成立香港最高法院,标志香港司法制度尤其是法院制度的建立。
为确保香港繁荣稳定,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区的司法制度基本没有改变。目前,香港法院主要由裁判法院、区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等构成。
除上述之主要法院外,香港还有数个法庭和审裁处能就指定范畴内的纠纷作出判决,这包括死因裁判法庭、少年法庭、土地审裁处、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和淫亵物品审裁处。
C. 除国际法院以外,国际上还有哪些司法或准司法机构
除国际法院以外,国际上还有:联合国国际法院(六大常设机关之一)ICTY, ICTR(已停止运作改组为MICT剩余机制), ECCC, STL, 塞拉棚梁利谨核昂法庭等刑祥和掘事审判庭海洋法庭ILO行政仲裁庭。
D. 国际法院诉讼管辖权的来源有哪些
一、国际法院简介
1.国际法院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提交的法律争端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以及有关条约及公约做出判决,或对联合国其他机构提出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争端,它没有刑事管辖权,不能审判个人,例如战犯。按照有关规定,只有当事国一致同意提交国际法院的法律争端,国际法院才能做出裁决。
2.国际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辖权限的民事法院(解决国家间争端和向经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构和专门机构提供咨询意见),没有附属机构。然而,1946年以来设立的大量区域法院和特设法庭造成了一些混乱。
国际法院没有刑事管辖权,因此无法审判个人(例如战犯)。这项任务属于国内管辖、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和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卢旺达问题国际法庭)等由联合国设立的特设刑事法庭及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法院还必须区别于专门处理与欧洲联盟事务有关案件的欧洲法院(位于卢森堡),以及根据人权公约设立的审查指称违反人权公约情事的欧洲人权法院(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和美洲人权法院(哥斯达黎加圣何塞)。这三个法院可审查私人(诉国家和其它被告)提交的案件,而这类案件国际法院不能受理。
国际法院还有别于国际海洋法法庭(海洋法法庭)等专门国际审判法庭。
国际法院不是各国司法机构可以上诉的最高法院,不是个人提出最终申诉的法院,也不是任何国际法庭的上诉法院。但是,在其具有管辖权的案件中,国际法院有权就仲裁裁决的效力作出裁定。
二、国际法院管辖权
该管辖权包括两方面:一是咨询管辖权、二是诉讼管辖权,其中咨询管辖权是指有资格提出诉讼的国家。
国际法院只能审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端。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向国际法院提出诉讼,只有理约国的会员国有这种权利。那么理约国非会员国能否向国际法院提出诉讼?可以,但必须借助安理会关于国际法院规约的条件。例如瑞士,瑞士不是理约国的会员国,但他就借助了安理会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资格向国际法院提出诉讼不等于国际法院有管辖权。我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还记得南斯拉夫危机时美国炸了我们的大使馆吧,当时我们国内很多人都主张把这个案子交给国际法院来裁决,这样就造成了两国紧张的局势。中国做为理约国的会员国有权向国际法院起诉美国这一行为,但问题在于中国能否提出诉讼,提出诉讼的条件就涉及到法院管辖权的问题。法院管辖权行使的前提必须是当事国双方自愿,大家考虑一下,如果中国对美国起诉法院的管辖权在什么地方?换个说法,如果被起诉方不同意国际法院该如何解决呢?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三例条第六款如果双方对管辖权发生异议将由双方自行解决管辖权问题。那么一个诉讼当事国怎样表达对法院管辖权的问题,当事国决定法院管辖权有几种办法:第一种是借助法院规约第三条第二款即强制执行管辖权;第二种是当事国双方签订专门协定;第三种是制定解决争端的条款。第一种办法就是说当事国可以事先发表声明接受国际法院强制管辖权的执行,假定当事国双方都事先发表这样一份声明,那么事情就比较好解决了。在中美使馆这个问题上,如果中美同时发表过类似声明,那么我们说国际法院就有权执行管辖权。但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发表声明时都持有一定的保留,并且国际法没有规定保留范围。例如美国曾经发表过在内政争端方面不接受管辖权,甚至美国还对内政这个词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内政即由美国来决定的事。大家不难看出,事实上美国对内政这个词的解释就是对国际法管辖权的完全否认。因此在国际法院中有一部分法官认为这是非法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认为国际法对这方面的规定是不明确的,那么这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第二种办法是当事国双方在谈判无效的情况下将案件交给国际法院裁判,双方通过裁判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是最好的。第三种办法就是如果当事国对公约中规定条款的解释和适用性发生分歧时可以通过国际法院进行裁决,但这只是公约的附加条件。例如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最后就有类似的条款,但这个公约的特点是如果你参加就没有保留权。大家都知道,中国和日本之间有一个旧的化学武器的问题。二战时日本在中国留下的化学武器问题根据公约日本就必须帮助中国解决,如果双方发生分歧可以通过国际院进行裁决。这里还有第四种办法,关于第四种办法有一个例子:英国与阿尔巴尼亚曾经在一次海上事故中产生争端。当时英国的船只在靠近阿尔巴尼亚领海的海域内被阿的水雷击中沉没,英国向国际法院提出诉讼。但阿认为国际法院没有执行管辖权的依据。而国际法院对阿的拒绝也做出了回答,国际法院的依据是:阿曾经在这之前对安理会关于在规定海域内有意阻挠别国船只航行并涉嫌武力攻击的国家,交予国际法院裁决的声明表示支持,而英国正是根据这一声明对阿进行起诉地,因此根据这一点国际法院认为有管辖权。
法院的管辖权分为这几种方式,但这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当事国双方是通过特殊协议将案件提交给国际法院的,否则他们不会接受国际法院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