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案件管理

法院案件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5 02:13:39

法院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办法

落实“四类案件”的识别责任,明确监督管理主体,《暂行规定》明确,立案庭要把好入门关,承办法官或者合议庭成员要把好审查关,信访督查部门要把好监督关,院庭长发现属于“四类案件”的要主动履职。“入门关”、“审查关”、“监督关”环环相扣,确保“四类案件”全程监督,一件不漏,一件不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六十五条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② 人大代表如何监督法院案件

法律分析:(一)在人代会期间听取和审议法院工作报告,对法院年度工作进行宏观监督。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对法院专项工作进行审议,对法院重大工作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监督,此种监督方式有效保障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

(二)执法检查。依照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可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通过检查纠正错误、总结经验,保障法院公正司法

(三)质询。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符合法定联名人数的,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法院的质询案,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者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的机关再作答复。

(四)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其任命的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热点内容
李道德设计师 发布:2025-04-05 08:24:57 浏览:721
地方法院章 发布:2025-04-05 08:11:50 浏览:396
经济法基础法律基础的考点 发布:2025-04-05 08:11:48 浏览:999
蹭网法院 发布:2025-04-05 08:02:13 浏览:947
变卖传单会受到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4-05 07:53:21 浏览:166
新中国首部民法典问世 发布:2025-04-05 07:38:14 浏览:991
泉州中级人民法院地址 发布:2025-04-05 07:29:32 浏览:734
司法拍卖房屋过户 发布:2025-04-05 07:28:43 浏览:728
分公司法人变更流程 发布:2025-04-05 07:19:29 浏览:559
关于法律知识的表情包 发布:2025-04-05 07:13:38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