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官嫖
A. 公职人员嫖娼公安部门行政处罚后会上报纪委吗
会
如果党员有违法违纪情况,公安机关会依法上报
卖淫嫖娼是指不特定的异性之间或同性之间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2015年和现行《条例》贯彻纪法分开的原则,对嫖娼行为在纪法衔接条款中作出规定,党员嫖娼必须开除党籍的立法原意和实质规定没有变化。对党员在2016年1月1日后发生的嫖娼行为,依据《条例》第二十八条或2015年《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之规定,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公职人员嫖娼的,依据《政务处分法》第四十条第二款之规定,给予(政务)撤职或开除处分。可见,上海法官因嫖娼被“双开”,是受到了顶格处理,体现了从严惩处。
B. 彭宇案17年沉冤未雪,社会道德伤口一直在滴血!
社会道德倒退千年,影响恶劣,民愤极大!
道德退后几十年了吗?17年前:“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17年后......
这起发生在2006年的彭宇、徐寿兰老人摔倒案,至今已经过去17年。
当年,主审法官:“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被指责导致了社会道德的倒退。
今天,社会的道德水平是否真的因法官王浩发生了巨变?
“老吾老以老人之老,幼吾幼以幼人之幼。”尊老爱幼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悠久历史美德的中国人民,是否真的已经堕落成了“老人跌倒不扶“的劣等民族?我们都会老去,我老人家已经垂垂老矣,我亲身感到这一切真的已经变了,悲剧已经酿成了,呜呼哀哉!
面对这些疑问,我们是否还保持着当年的愤怒和痛心?
当我们谴责时,还是应该用严肃敬畏的心态去审视这个案件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
2006年,一起老人摔倒受伤的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南京一条马路上发生了一起意外,一位名叫徐寿兰的年长者不小心摔倒了。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彭宇的绅士目睹了整个过程,毫不犹豫地上前扶起了她,并立即将她送往了附近的医院。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平常的见义勇为的故事,但是这之后,事情却出现了大逆转。
徐寿兰的家人称,是彭宇撞倒了徐寿兰,他才会扶起徐寿兰送医的。
为此,徐寿兰的家人将彭宇告上了法庭,要求他赔偿徐寿兰的医疗费。这个案子最终来到了王浩法官的法庭。
在审理过程中,王浩法官发现,在案发的那一刻,事发地点附近没有任何监控设备,也没有第三方目击者能够证实两人是否发生了碰撞。
案件的证据仅仅是彭宇和徐寿兰两人的口供,非常不充分。但是,王浩法官竟然依据自己的“常识”进行了推断。王浩的荒诞“常识”从哪里来的?从祸害中国的西洋鹦鹉法律党杜撰的人都是自私无耻的教科书里来的?还是从他自己有着严重自私良知道德严重缺陷的性格中来的?他的父母,小学,中学,大学老师都是这么教他的吗?
他认为,如果彭宇当时真的只是出于好心扶起徐寿兰,他扶起老人后,应该把老人交给赶到的家属就可以了,不需要把老人送到医院。
他推断彭宇之所以会把徐寿兰送医,很可能是出于对肇事的感到愧疚。
于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王浩法官依然判决彭宇要为徐寿兰支付医疗费。
在判决书中,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
这句话犹如扔进了池塘中的一块石头,立刻激起了无数的涟漪,引发了舆论的激烈争论。
很多人批评王浩法官依据主观猜测作出判断,没有充分的证据就推定彭宇有罪。
这种“有罪推定”严重践踏了“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一个人被错误定罪,后果非常严重。
另一些人也质疑,王浩法官依据的“常识推理”自身就站不住脚。
“老吾老以老人之老,幼吾幼以幼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悠久历史美德,现实中,也有很多好心人看到老人受伤,会第一时间把人送医院,而不会先通知家属。
王浩法官的愚昧无知,凸显了他的父母家教和步入社会学校学习的严重良知道德严重缺陷,这样的做法官只能危害社会。
他用自己主观的“常识”去推测一个人的动机,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
这起案件在舆论场弄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认为王浩法官的这句话让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倒退了几十年。
这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实因为王浩法官主观臆断的判决方式,也许会使一些好心人在犹豫要不要施以援手。
对王浩法官本人而言,这也成为了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我们不知道该案具体细节,也不能轻易评判一个法官的判决。
王浩法官做出有争议的判决后,这个案件还远未结束,反而出现了更多的戏剧性转折。
在王浩法官作出判决后,这起案件的两位当事人似乎都不太满意这个结果,双方都选择提起上诉,希望通过二审翻转此前的判决结果。
按照正常的程序,案件接下来就应该进入二审程序。
这起案件一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种报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案件的进展。
一些媒体开始指证这个案件中的种种不明之处。
比如,他们指证出这样的问题:为何徐寿兰的儿子是一名警察,案发后警方却弄丢了最初的笔录呢?警方在后续调查中是否公正公平?
还有报道援引所谓的“知情人士”透露,徐寿兰的警察儿子利用自己的公权力关系,对证人进行了威胁利诱,试图影响案件的调查进展。
在这些报道的渲染下,公众舆论哗然,普遍认为这个案件中警方和徐寿兰家属利用公权力干预,且案件进展不公。
在上诉期间,媒体的报道依然在继续,案件的细节被公众持续关注。在公众舆论早已将这个案件定性之下,法院如再继续进行悖逆人间正义审理变得异常艰难,彭宇和徐寿兰双方选择了和解止争。
但就在二审开庭之前,这起矛盾突然就不再白热化了?
原告和被告双方忽然达成了“庭外和解”?
这桩案子就此画上了句号?
具体的和解内容是,彭宇主动向徐寿兰赔偿了1万元?
而且双方都承诺,不会再就这个案件在媒体上发表任何声明了。
那么,原本针锋相对的双方,为何会突然达成和解了呢?
这种混淆黑白,善恶,是非,和稀泥的掩耳盗铃的结果是欲盖弥彰,它阻挡不了人间正义的浩浩大水冲天巨浪
王浩法官因为这起案件一句“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在当时几乎是舆论界的公敌。无数人都站出来痛斥王浩法官的这句话让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倒退了几十年。
王浩法官成了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收到了成千上万的谴责邮件和电话。
所有人都在质问他,一个法官怎能说出这样有问题的话?有评论直言:王浩法官这句话会让许多见义勇为的人不敢施以援手。
如果见老人摔倒都要考虑“要是被人诬告该怎么办”,那么我们的社会岂不是变得冷漠无情了?
甚至还有人通过关系找到了王浩法官的家人,对他们进行质疑斥责。
这使我老人家想起来圣经里的一句著名的话:正义如大水滔滔,她将淹没一切邪恶的世俗法律。
每当社会上发生因见义勇为而引发的纠纷时,舆论都会再次提起这个案件,痛斥王浩法官的不负责任。
17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浩法官也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但人们对这个案件的记忆并未随着时间流水而逐渐淡化,社会道德的伤口一直在滴血………
2300年前的哲人《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最后,我老人家郑重提示大家诸君: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王浩一个人的问题身上,即使他有着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依法治国”这四个字,“依法治国”不能没完没了地弄一群砖家炮制法律条文,再交给一群腐败有着严重道德人格缺陷的法官去自由裁量,就万事大吉了。法律从来就不是一个“专业化”的问题,它是社会道德良俗公序的规范化,法律存在人心良知而不是存在于纸上。法律从来都不是统治者单方面“治民”的霸王条款。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如何确立新的法律队伍建设宗旨,我们必须厘清四十年来“人治法治”式整蛊惑乱局面并从中解脱出来,据我所知,西方人民也从来不是靠神马“法治”活着,他们笃信基督,他们是靠着圣经“正义如大水滔滔,她将淹没一切邪恶的世俗法律”活着的,法律党徒是骗人的。我们必须审视“法官集体嫖娼”这种恶劣事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愈演愈烈,流虐神州大地的普遍性的恶法害义趋势,必须重新审视“正义高于法律,法律必须服从正义”的千年祖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毛主席时代普遍推广的 “马锡五审判方式”……….
C. 上海法官叶兰有没有被抓过
没有。
据官方资料查询得知叶兰,现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执行裁判庭副庭长,没有涉嫌犯罪。
法官是在司法机构中审判人员的通称,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肘、大公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日本的法官称为判事,台湾的法官以前称为推事,后来改为法官,在中国大陆法官是依法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D. 集体中小群体的存在是好事还是坏事
群体意识是区别于集体意识的一种从众意识。严格的说,是动物学分类词汇而不是社会学分类词汇。
采用群体意识这个词,是现代教育者有意识的使其具有中性作用。但适得其反,在使用中往往具有反面作用,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少数人绑架大多数人的情形……;
例如最近发生的上海高院大法官集体嫖娼事件,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意识;要嫖大家一起嫖,大家一起共同做坏事……;本来法官是执法者,理应率先垂范,结果呢?大家一起共同违法,这种群体意识就变成少数人绑架多数人;少数社会精英绑架全社会共同犯罪……;
因此,一个社会,连大法官这样的执法者都利用群体意识共同犯罪,山吃海喝以后共同研究学习女性生殖器官这样的额问题,是不是没有救了?
E. 上海书记为何对法官嫖娼案批得那么狠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深刻认识这起案件极其严重的性质和极为恶劣的影响,依法依纪,从重从严惩处,一追到底,绝不手软,坚决清除腐败分子。认真分析韩正的每一段、每一句讲话,措辞相当严厉,批评相当狠、相当重,一方面有痛彻心扉,另一方面也表明从严惩处之决心、之态度。比如“抹黑”一词就让人十分难忘,韩正指出,“这起案件,虽然只是少数几个干部腐化堕落的案件,但却给上海整个法院系统、政法系统乃至整座城市抹黑”。如此之狠批话语,实属罕见。这些年来,上海也发生过一些事故、事件,也有官员腐败之案件,甚至是窝案,有的性质也很恶劣,但鲜见如此之狠批,特别是上升到给“整个城市抹黑”的认识。首先,在于此案触及了社会的两个基本底线。一是道德底线,二是法律底线。从道德底线来讲,嫖娼是严重违反道德的,而集体嫖娼之堂而皇之,无所回避,没有起码的羞耻感,更是将起码的伦理道德一扫而尽;从法律底线来说,法官严重违纪,知法犯法,更是严重挑战法律底线。其次,此案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严重动摇人们对于社会公正正义的信心。当前,正值社会矛盾高发、多发时期,正值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被视作公平正义的化身,理应成为社会伦理的坚守者、公序良俗的示范者、法律尊严的捍卫者,更应是守法、依法、执法的表率。可是,此案的法官却给了“司法公信力和法治权威性”重重一击,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形象,动摇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信心。再次,集体嫖娼暴露出了若干问题,令人震惊。虽说是一起集体嫖娼案,但实际上并不是嫖娼那么简单,此案的背后却暴露出了若干问题。比如党员干部的吃喝玩乐问题,大吃大喝、高档消费,仍然屡禁不止,既然该夜总会是政府定点酒店,那么去那里吃喝玩乐的就绝不止是这些法官;比如法官与律师的关系问题,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此案已经暴露无遗,如此下去,如何谈司法公正;比如官员的美色问题,嫖娼、情妇、小三等,显然不是作风的小事问题;比如权钱交易和腐败问题。另外,此案发生群众路线整风活动期间,顶风作案,影响极坏。一方面暴露了部分党员干部已经完全腐化堕落,对于党纪国法、整风规定,丧失了起码的敬畏之心,说明了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说明了改革的巨大阻力与困难,这些干部必然是强大的阻挠者和破坏者。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整风活动的漏洞与缺陷,如果只是停留在教育层面,显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制度的改革与推进、惩治的零容忍、群众的监督,一样都不能少,才能有所震慑,否则就可能让整风活动走过场、走形式,也就会让部分党员干部无以为然,我行我素。集体嫖娼这样严重的问题,居然还可以在政府定点酒店公开的招摇过市,这也对当地官方的监督体系提了个醒,人家举报者跟踪了一年,收集到了一系列问题,可是官方的监督在哪里,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意识,也需要认真检讨与追查。最后,上海之良好形象来之不易,破坏却如此简单,实感痛心。一直以来,上海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无论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国内具有领头羊作用,许多大的改革突破都是从此开始的。实际上,维护好一个地方的形象的确不容易,可是破坏起来,也没有想到会如此简单,一个看似很小的案子,却折射出了许多大问题。正如韩正所说,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来处理。我们能够欣慰地看到上海方面的坚决与果断,但我们希望这样的处理不能止于该案,而是能够真正给上海以新的改革动力和机遇,真正在反腐败斗争和改革的问题上有所建树,真正管出上海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真正管出上海的公平正义,这才是真正所期待的。
F. 为什么要有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区别于集体意识的一种从众意识。严格的说,是动物学分类词汇而不是社会学分类词汇。
采用群体意识这个词,是现代教育者有意识的使其具有中性作用。但适得其反,在使用中往往具有反面作用,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少数人绑架大多数人的情形……;
例如最近发生的上海高院大法官集体嫖娼事件,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意识;要嫖大家一起嫖,大家一起共同做坏事……;本来法官是执法者,理应率先垂范,结果呢?大家一起共同违法,这种群体意识就变成少数人绑架多数人;少数社会精英绑架全社会共同犯罪……;
因此,一个社会,连大法官这样的执法者都利用群体意识共同犯罪,山吃海喝以后共同研究学习女性生殖器官这样的额问题,是不是没有救了?
G. 沪法官嫖娼3人撤职1人免职,撤职与免职的区别
【相关新闻报道】
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8日举行第六次会议,经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撤销陈雪明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审判员职务;撤销赵明华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撤销倪政文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会议还审议、表决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提请免去王国军职务的议案,决定免去王国军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五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
【沪法官嫖娼3人撤职1人免职,撤职与免职的区别?】
免职定义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法律或制度规定,免去某人所担任职务的行为。
撤职定义:是指撤销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的纪律制裁方式。受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级别。免职和撤职的区别在于:
【一、性质不同】
人大常委会既有撤职权,也有免职权,但撤职与免职的性质不同,撤职是一种惩罚性行为,表明被撤职人员有重大过错,如违纪工作严重失误,甚至是有违法行为等。撤职与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的党纪政纪处分有所不同;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权利,一旦撤销某官员的职务,没有复议、申诉、诉讼等救济途径,只能当一般公务员。因此,撤职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人事任免权的一种最严厉的监督手段。免职则一般不具有惩罚性,其适用于包括因调任其他工作、轮岗交流、任职期满、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职务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免职也适用于有过错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但相对于撤职而言,其过错程序要轻一些,或者其行为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查清核实,只是现在已不适于继续任职而先行免职。
【二、提出主体不同】
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撤职案的主体有三类:一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出。应由本级人民政府正职首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代表本机关签署,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二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对于由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发现有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等情况而需要撤销其职务的,可采取会议的方式决定问题。主任会议提出撤职案应由主任会议成员讨论,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三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五分之一以上联名提出。常委会组成人员在集体行使监督职权的过程中,发出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撤职情形的,可以联名提出撤职案,联名提出撤职案的法定人数是常委会组成人数的五分之一,而且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联名提出撤职案,应当认真研究领衔人提出的撤职理由是否成立,相关材料是否充分,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是否参予联名。
“免职”与“撤职”不同。免职与任职是对等的,一般情况下,由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人员需要免职,由“一府两院”“三长”提出免职案。如果属于人代会选举的人员辞职或需要免职的,由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免职案。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九项明确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有决定本级政府副职的个别任免。
【三、内容要件不同】
根据监督法的规定,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对象和理由,即提出撤职案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这种理由大体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为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二是认为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提出撤职案还应当提供有关材料,也就是提出撤职案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以支持撤职理由,主要是有关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的事实和依据等。而在免职案中一般只需简单说明免职理由,如工作调动、退休离休等。
【四、处理程序不同】
撤职案提出后,其处理程序有两种:一是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由“一府两院”和主任会议直接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二是对于撤职案指控的事实是否成立,证据尚不清楚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暂不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而是向常委会提议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此后的常委会议根据调查结果报告审议决定。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撤职案,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可以就撤职案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理由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得当发表意见和看法。在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委会会议上申辩。就撤职案所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等提出反驳意见,为自己申辩和辩护,然后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将撤职案提请常委会会议采用无记名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相比之下,免职案的处理程序相对简单,一般直接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后即予表决。
相关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网络搜索
相关参考来源如下:
http://news.sina.com.cn/c/2013-08-09/063027903265.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7/11/3868793_195091956.shtml
http://china.findlaw.cn/ask/ke/51307.html
H. 选取上海近期的热点新闻,写一段评论,主要是事件,字数不限,阐述清楚即可,谢!!!
最近上海最热的新闻事件:
上海市高院赵明华等四名法官违法违纪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危害极其严重。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政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同志自我感觉好”、“少数干部生活情趣低”、“制度监督执行弱”、“干部队伍管理软”等突出问题。
上海法官招 嫖 事件曝光后,在媒体舆论的持续追踪和广大网民的密切关注下,涉事法官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3人被双开,1人留党察看,算是给了公众和舆论一个交待,一个回应。对事件的处理绝不能止于双开,草草收场。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法官是国家法律的实施者、维护者,法官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关系到案件的审判质量,关系到国家法律的尊严权威,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当事人权益,是法官的职责,是群众的期待。它要求法官必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排除干扰和阻力,拒绝人情和关系,反对司法腐败,依法办案,公正审案,铁面无私,维护司法公正,伸张社会正义。法官是正义的化身,是法律的使者。如果法官自身不正不忠,何以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
抓好队伍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党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廉洁自律、执法为民的表率,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和职责底线,决不越雷池半步。要秉公用权,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以公信赢权威,自觉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阳光用权。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好欲望、交友、兴趣这“三关”,守住信念、道德、法纪“三道防线”,保持高尚品格和清正气节,培养健康情趣,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