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抗法
❶ 下级法院的刑事抗诉的有效期一般为几年
对刑事抗诉下级法院的有效时间是10日,对于裁定的抗诉期限为5日。根据法律规定,不服判决的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三款、第四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❷ 什么叫暴力抗法情节严重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依法打击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有效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通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等规定,针对在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过程中,一些地方单位、企业和个人拒不执行或以暴力手段抗拒执行的情况,规定下列情形将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一) 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三) 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四) 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五) 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对下列暴力抗拒执行的行为,将以妨害公务罪论处:(一) 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围困、扣押、殴打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二) 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三) 其他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同时,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案件的管辖以及公、检、法三机关之间在打击此类犯罪过程中相互协作和制约的关系。
按照通知,人民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过程中,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人涉嫌犯罪的,应当将案件依法移送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通知明确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可提请人民检察院予以监督。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立案侦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通知还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妨害公务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有关方面表示,《通知》的下发,为及时地打击暴力抗法犯罪,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的权威,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❸ 抗诉成功了法院怎么办
对于抗诉成功的情形,法院会改判:
1、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2、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
3、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检察院抗诉的程序:
1、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经审查认为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案件,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终结,并依法作出抗诉或者不抗诉决定。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由检察长批准。
2、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应当制作《提请抗诉报告书》,并将审判卷宗、检察卷宗报上级人民检察院。
3、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再审法庭。受理抗诉的人民法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指令再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再审法庭。
4、人民法院就抗诉案件作出再审判决、裁定以后,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再审判决、裁定进行审查,并填写《抗诉再审判决(裁定)登记表》。
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分别情况作出处理:
1、不服同级或者下一级人民法院生效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移送本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审查处理;
2、下级人民检察院有抗诉权的,转下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处理;
3、依法属于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机关主管范围的,移送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机关处理。
综上所述:人民法院就抗诉案件作出再审判决、裁定以后,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再审判决、裁定进行审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抗诉的方式】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百三十三条
【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第二百三十六条
【二审后处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❹ 河南南阳,法院收网抓老赖遭女子暴力抗法,因为4千块当老赖值当吗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诚信一直是社会的根基,而且我们也觉得诚信一直要有一个比较好的贯穿,因为诚心一直是我们比较重视的一个原则。而且我们也觉得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的话,就相当于一个人不能够获得我们的信任,而且我们也是用诚信来衡量他人的行为的。有时候我们觉得诚信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且也才是我们去信任他人的接触。如果一个人连诚信都没有,那么我们如何去信任他人呢?
我们国家建立了失信惩戒制度,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人不能够让自己以一个比较诚信的行为,而且也不会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态度。有时候他们可能会让自己失去他人的信任,因为他们失去了信用,并且他们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不去执行一些该执行的行为,这就会导致他们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中。我们觉得如果列入了这个名单之中,其实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河南南阳法院收网抓老赖遭女子暴力抗法,因为4千块当老赖值当吗?我认为并不值当:
一、当老赖的后果很严重。
很多人其实都不想要让自己有一个不太诚信的行为,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当了老赖的话,是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的。而且我们可能不能够让自己在有一个比较诚信的行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让别人知道我们当了老赖,这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太好的行为,而且我们也觉得这会让我们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这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十分的不利。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❺ 法院执行局抓人的规定
法院执行局抓人规定主要针对那些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当法院认为被执行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且通过法院的三次传票传唤,被执行人仍拒不到庭履行义务,或是有暴力抗法行为时,法院执行局有权采取拘留措施。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如果被告必须到庭,经法院发出的两次传票传唤后,若无正当理由仍拒不到庭,法院有权对被告进行拘传。这意味着,对于那些逃避法律义务的个人或单位,法院将有法律手段确保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不仅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也保障了胜诉方的合法权益,使判决得以有效执行。
❻ 法官最怕怎么闹
法官最怕的“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无理取闹:如果有人毫无根据地提出诉讼,或者在法庭上胡搅蛮缠,法官可能会感到厌烦和困扰。
2. 威胁闹事:如果有人扬言要暴力抗法或者破坏法庭秩序,法官会非常担忧,可能会报警或寻求警力支持。
3. 恶意诽谤:如果有人以诽谤诬告的方式干扰法官的公正判案,也会引起法官的极大反感。
4. 非法围堵:组织大批人马非法围堵法院门口或法官家门口,甚至在公共场所围堵、侮辱、威胁法官,也会给法官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5. 不断骚扰:无论是电话、短信、邮件还是上门骚扰,对法官的私人生活造成影响,都会让法官感到困扰。
请注意,法律是公正的,法官是依法行事的。任何形式的“闹”法,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是不被允许的,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❼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抗诉的相关规定
一、民诉中关于抗诉的相关规定 1、关于民事抗诉的范围。必须明确的是,民事检察监督应当主要是“事后监督”,即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监督,而不是“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或者“全程监督”。 新《 民事诉讼法 》第208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根据上述条款,对调解书的监督也正式纳入人民检察院民事抗诉的范围 2、各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同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民事裁判及调解书,认为符合法律规定抗诉条件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根据新《民事诉讼法》,在审判监督程序编里面,共有三处提到了检察建议,其中两处为再审检察建议,如第208条第二款“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以及第209条,另外一处为其他审判程序中的检察建议,即第208条第三款。 3、新《民事诉讼法》第2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此条款作为新增条款,明确了检察院在民事抗诉中的调查取证权。 4、关于抗诉再审的审级和下交再审:新《民事诉讼法》第21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有本法第200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但经该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的除外。该条款是针对 检察院抗诉 再审的审级及下交再审的限制的规定。 二、民诉中抗诉与刑诉区别 刑事案件抗诉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下抗上审( 二审 抗诉),二是同抗同审(再审抗诉)。刑事抗诉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前者是指依照 刑事诉讼法 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 一审 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就是下抗上审。而同抗同审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4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依法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而民事抗诉往往是上抗下审,极少用同抗同审,且判决、裁定均是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符合抗诉法定要件、条件后,只能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抗诉,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即下级人民检察院不能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直接提出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若采纳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提抗,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受理抗诉的人民法院往往不直接进行再审,而裁定指令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进行再审,这就是上抗下审。司法实践中,同抗同审极少。 由此看来,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抗诉 的相关规定是非常多的,主要参考我国最新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并且,需要注意的就是民事 诉讼 中抗诉审查期限以及范围目前各方面尚无一致的见解,因此在提起抗诉前最好需要咨询相关 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