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沈的应

法院沈的应

发布时间: 2025-04-11 01:29:23

① 中国政法大学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1、学界校友:
郑成思、贺卫方、王人博、王保树、陈瑞华、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王名扬、潘汉典钱端升、胡建淼、王裕国、陈明华
2、政界校友(在职):
热地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政法干校毕业
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法大研究生院诉讼法专业毕业
张耕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北京政法学院法学基础理论专业毕业
王秀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鲍绍坤中央政法委副秘书
沈春耀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法大研究生院国际法专业毕业
王胜明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朗胜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赵大程司法部副法律系本科毕业
陈训秋司法部副
郝明金监察部副
赵岸青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组长
强卫青海省省委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毕业
袁纯清山西省省委法大研究生院学专业毕业
1、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央部属高校。
2、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入选“2011计划”高校。同时为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全国唯一拥有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是中国最著名的法律、学院校,被誉为“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
3、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市,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其中,学院路校区是学校的研究生院所在地,昌平校区是本科生、中欧法学院所在地。
4、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一所以法学为主体,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为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

② 沈德咏的人物履历

1972.02-1975.02江西省修水县白岭公社团委副书记
1975.02-1977.12江西省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77.12-1980.09江西省师范学院外语系干部、团总支书记
1980.09-1983.08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刑事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3.08-1988.09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干部、调研室副主任
1988.09-1993.03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其间:1992.02-1992.06江西省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3.03-1997.02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其间:1995.09-1996.01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1996.09正厅级)
1997.02-1998.10中共江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
1998.10-1998.12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1998.12-2006.11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其间:1999.09-1999.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5.03-2005.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6.11-2008.04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2008.04-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常务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大法官

③ 什么是二级大法官

二级大法官,是指副部长级的法官。

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除了沈德咏一级大法官)、地方各个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④ 检察机关新类型案件是指

新类型案件是由于法制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变革而新出现的、以案件的形式反映在司法活动中的社会新问题和新矛盾,是人民群众对司法新要求、新期待的表现形式。
【拓展资料】
新类型案件是由于法制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变革而新出现的、以案件的形式反映在司法活动中的社会新问题和新矛盾,是人民群众对司法新要求、新期待的表现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21日在天津举行的“新类型案件诉讼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上表示,处理新类型案件不能简单就事论事,不能简单一判了之。沈德咏说,要始终坚持用“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指导新类型案件的审判和研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每一种新类型案件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都是特定阶段的社会新问题和新矛盾在司法上的集中体现。审慎稳妥、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新类型案件,不仅涉及具体案件的当事人,还关系一类案件所涉及的整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常常为社会所普遍关注。
沈德咏强调,处理新类型案件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要充分认识新类型案件与法制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新类型案件产生背后的社会原因,充分辨析法理,正确作出裁判,努力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不能简单一判了之,要继续运用调解手段尽可能化解纠纷,要通过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以及判后答疑等工作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使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得以实现;对于社会敏感度高、法律依据不明确的新类型案件一定不能急于求成、简单化处理,要多听取各方意见,以对党、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由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举办的此次研讨会旨在总结30年来人民法院审判新类型案件的经验,探讨新类型案件审判中的诸多理论与实务问题,为人民法院今后审理好新类型案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