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法院司机
① 故意伤害罪辩护词
优秀故意伤害罪辩护词 (二审)
辩护词
安徽徽达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苏顺平的委托,指派胡瑾律师担任 苏顺平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二审的辩护人,现在根据事实与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供合议庭参考。
一、辩护人认为一审判决事实不清,判决苏顺平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证据不足。
(一)关于苏顺平使用凶器的长度与特征问题
1、苏顺平交代自己使用的刀具为“黑色的刀柄,是折叠的水果刀,长有15厘米。刀尖比较锋利。”(公安卷2008年10月11日苏顺平第一次询问笔录第5页)
2、韩索来么乃证实,“是一把弹簧刀,刀刃长约10公分,刀柄好像是木头的。”(见公安卷第103页,2008年10月11日韩索来么乃证词)
3、苏顺清证实:“问:是什么样的刀?答:一把水果刀,黑色的,10公分长左右,折叠的那种,我看见是单刃的。” 公安卷2008年10月11日苏顺清第一次询问笔录)
4、2008年11月18日苏顺清证实:“问:刀的形状特征?答:刀是折叠的,当时我捡起刀的时候刀是合着的,刀身长约10来公分,刀柄颜色我没有在意。”(公安卷2008年11月18日苏顺清第四次询问笔录)
辩护人认为证人与被告关于凶器长度、种类的描述相互矛盾,不能相互印证。
(二)关于凶器的宽度问题
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公物鉴法字[2008]第047号)关于凶器的宽度鉴定为2.5CM。但是苏顺平与苏顺清都在刚才的庭审中明确肯定,刀刃的宽度不足2.5CM。与司法鉴定明显不同。
(三)关于凶器的去向
苏顺清交代:“我看刀掉在地上了,就捡了起来,喊他们一块跑了。跑到上海华联超市和回民拉面馆那条线西侧的红旗小区时我听见好像有警车的声音。我害怕就把水果刀扔到小区里的一个垃圾箱了。”
这里,如果苏顺清的关于刀具的交代如果是真实的话,苏顺清在公安机关作上述交代的时间为2008年10月11日14时15分至10月11日15时45分,他们打架的的时间在11日的凌晨。即使凶器找不到,扔刀现场也会留下血迹。相隔半天的时间,马鞍山本来就是小城市,即便是刀被垃圾车运走,垃圾车肯定有固定的倾倒地点,作为本案的重要的证据,怎会找不到呢!!!公安机关最起码应该提供到垃圾倾倒地寻找。
(四)关于受害人的伤口
1、苏顺平第一次交代,其在受害人的肚子上“总共捅了受害人三下。” (公安卷2008年10月11日苏顺平第一次询问笔录第4页)
2、苏顺平第二次交代:“这时个子稍高的男子当时面对我,我就朝他肚子上捅了三下。”(公安卷2008年10月12日苏顺平第二次询问笔录第2页)
3、苏顺平第三次交代:“这时我放开那名被我勒住脖子,个子中等的男子,用刀朝他肚子上捅了三、两下。”(公安卷2008年11月5日苏顺平第三次询问笔录第4页)
但是,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公物鉴法字[2008]第047号)对伤口坚定地结果为:“上述创口符合系锐器在创道内连续二次刺击所致。”
上述证据之间明显存在矛盾。
(五)关于受害人受伤后的去向
相关证据证实,受害人受伤后自行乘坐出租车离开打架现场。110接警记录证实,12分钟后被一出租车司机在红旗路北湖公园发现。12分钟在深夜人员稀少的情况下,出租车可以行驶几十公里。为什么受害人不去医院救治。司机在发现受害人时,受害人还能说话!
基于死刑的性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07年3月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指出:“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对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定罪的证据确实,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有疑点,处刑时应当留有余地。”可见,在死刑案件证明上必须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死刑案件的定罪和量刑的统一标准,也是最高标准。
辩护人认为,死刑案件要求比一般案件更高的证据要求,证据必须“确实充分”!一审判决依据的证据疑点重重,证据之间不能相互印证。关键证据缺乏,认定苏顺平犯故意伤害致死罪证据不足!
二、即便本案一审证据确实充分,辩护人也认为一审判决量刑畸重,严重违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罪责刑相一致等刑法的基本原则,二审法院应该予以纠正。
《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所谓“罪行极其严重”,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特别严重;罪行是否极其严重,不仅要考察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还要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苏顺平的行为不论客观危害性还是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都不符合刑法对死刑设定的条件。
1、从客观危害方面讲,苏顺平用刀伤害受害人,造成了受害人死亡的后果,但是受害人的死亡的原因是“外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也就是说,受害人死亡的原因是:
外伤=>失血性休克=>死亡。
外伤是苏顺平用刀捅伤受害人造成的,但是受害人死亡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是包括了捅伤和没有及时治疗等综合原因造成的。仅仅是苏顺平的用刀捅伤,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造成受害人死亡的结果的。在捅伤受害人时,苏顺平的力度和激烈度都是有节制的。刀数是三刀,深度都有限!
2、从主观恶性方面讲,苏顺清属于激情犯罪。苏顺平是酒后在朋友的受到伤害时应朋友的邀请才参加斗殴的,没有犯罪预谋;其随身携带刀具的目的不是打架斗殴而是吃水果;其是在面对两个人的围攻不能自救时才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具刺伤受害人的;拿刀的目的也是准备“吓唬吓唬对方。”(见苏顺平《亲笔供词》)
3、受害人自己对其死亡结果的产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一、受害人受伤后自行乘出租车离开打架现场,其他人无从救助,延误了治疗,这是受害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为根据法医鉴定,受害人死亡的原因是“失血性休克。”其二、与王新年打架的原因是受害人的挑衅行为:当别人多看他几眼后,其责骂他人,无端挑起争斗。其三、在打架现场,苏顺平面对两人的攻击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警告受害人后,受害人仍然仗着人多势众上前进攻苏顺平。由此可见,受害人自身也有过错。
4、苏顺平主动交代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其致人死亡的关键情节应该视为自首,并对其从轻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为自首。
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抓获经过》,“我局民警通过走访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骨科病房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公安机关接受审查。”公安机关在抓获苏顺平并不知道苏顺平就是刺死本案受害人的凶手,更不知道苏顺平用水果刀两刀刺死受害人等本案的关键证据。苏顺平归案后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应该视为自首。
5、苏顺平有立功表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第六条规定: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抓获经过》,“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苏顺平的审查,我局民警确定了同案犯苏顺清、王新年的身份。”由此可见苏顺平有立功情节,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综上所述,本案事实不清。被告人苏顺平并非罪大恶极,本案属于激情犯罪,苏顺平具有立功和自首情节,二审法院应该减轻对其处罚。恳请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改判苏顺平为有期徒刑。
辩护人:安徽徽达律师事务所
2009年12月22日
② 无罪讲解
他的儿子和弟弟成了杀害王梅的嫌疑人,未过门儿媳与弟媳都与他们家决裂了。他不相信儿子与弟弟会做出这等人神共愤的事,走上了漫长的申诉之路。
他叫张云发,儿子叫张军,弟弟叫张云平。
张云平是货车司机,跟侄子张军常年跑运输。
这天,路上有个叫王梅的女子拦车要求搭载一程,张云平好心答应,把王梅带到地点让她下车后,叔侄二人继续赶路。
哪知王梅下车后被奸杀,抛尸水沟,洗衣服的村民发现报了警。
调查得知,王梅死前搭乘的是张云平的车。
张云平悠闲地开着车,侄子张军在后铺幸福地眯着眼,他们哪里知道,前面检查站就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车被拦下接受检查,张云平刚下车,就被守候一旁的警察摁倒在地,同时,侄子张军也被拉下车铐了起来。
警察把惊慌失措的两人带到警局,分开审讯,他们这才知道,搭乘他们车的那名女子遇害了,他们叔侄成了嫌疑人。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审讯过程中,叔侄二人矢口否认自己行凶杀人。
经过三个月的审讯,叔侄最后承认自己杀害了王梅。
法庭上,公诉人只提供了证人的口供,没有任何物证,代理律师虽然进行了极烈辩护,但是法庭还是采纳了公诉人的建议,判处张云平无期徒刑,判处张军死刑。
家属无法接受这样的判决,提出上诉。
代理律师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便找到法学阮教授帮忙,阮教授看过卷宗后,认为这是一个冤案,答应代理这个案件。
二审中,阮教授为叔侄进行辩护,提出了对公诉人的质疑,但是公诉人又提交了一份新的证据:袁芬芳的证词。
根据袁芬芳的证词,最后判处张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处张云平有期徒刑15年。
这是终审判决,听完判决,张云平叔侄失声痛哭。
经过两次判决,基本上没有翻盘的可能了。张军的未婚妻退还了八万元的彩礼,解除了婚约,张云平怀孕三个月的妻子,经过一夜漫长的思考,去医院打掉孩子,拿着离婚协议书到监狱,让张云平签字离婚。
张云平的哥哥张云发卖掉了砖厂,开始了漫长的申诉之路。
张云平叔侄入狱之后也不断申诉,但申诉材料同样石沉大海。
他们虽然不幸,但苍天有眼,让他们遇到了一位正义负责的检察官张红旗。
张红旗开始查阅卷宗,并仔细询问叔侄二人案发时的经过,在张红旗的认真调查之后,认为这是一起冤案。
张红旗便向事发地,东江市法院发出了申诉材料,但是这些材料都如泥牛入海,没有回复。
这期间,张云发也是不停地朝申诉大厅跑,甚至来到法院门口,在脖子上挂起了冤案的牌子。
好几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成效,张云发没有放弃,20万卖掉了房子,他要继续申诉。
张红旗无意间在报纸上发现河南有一起类似案件,被重审平反。
这起案件中,也有一个证人叫袁芬芳,就是他的伪证才导致当事人被判刑。
于是,张红旗就调查袁芬芳,发现他与张云平案件的证人是同一人,而且两起案件的口供、措词都大同小异。
有了这个发现,张红旗赶忙联系了河南案件辩护律师朱智勇,希望他能代理张云平叔侄的案子。
朱智勇本就是见义勇为的好律师,仔细翻看了案件的卷宗,并嘱咐张云发把卖掉的房子赎回来,申诉7年,家庭早该一贫如洗了,房子卖了,岂不是连住的地点都没有了。
告别张云发,朱智勇到东江市法院审监庭,想查张云平叔侄的案子,结果工作人员查询后说:电脑里根本没有登记记录。
张云发几乎每周都来递申诉材料,电脑内根本没有记录,也就是说张云发这七年都白跑了。
一天,张云平向张红旗反应,昨天看新闻,东江市又发生一起类似案件,受害人双手被捆绑的方式,与自己受害人王梅的捆绑方式一模一样。
这个嫌疑人叫侯海峰,张红旗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朱智勇,把侯海峰的DNA和王梅指甲缝的DNA对比,看能不能确认张云平叔侄是被冤枉的。
得知此事后,朱智勇又来到了立案大厅,这次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提供了嫌疑人的DNA,就能立案侦查。
恰巧,公安机关录入侯海峰DNA数据时,发现与王梅指甲缝残留的DNA完全吻合。
于是,法院通知张云发,发现新的证据,张云平叔侄的案件需要重新审理。
拿到重审通知书那一刻,张云发终于看到希望,喜极而泣。
经过法院再审 ,判定张云平、张军无罪,他们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
这是电影《无罪》中的情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的是一个货车司机搭载一位姑娘,却让自己和侄子惹来滔天大祸,含冤入狱的故事。
多亏张红旗,朱智勇这样有正义感的的好人,才让张云平,张军得以平反。多一个好人,多一份正义,人间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温暖。
欢迎观影《无罪》!
我是@辰辰聊情感 ,期待你的关注与支持。
③ 由于做好事反而被他人诬陷的事例。。能不能多多提供一下啊!近来这种事情很多的!!希望有时间地点事件。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陪同一名在路上跌到的徐姓老太太前往医院检查,反倒被指成是肇事者,最终赔偿1万余元。
2008年6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20岁的河南小伙张衡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便好心去扶起来。谁知道老人一把抱住他,说是他倒车时撞上的。事发现场很多人证明张衡是冤枉的。
2009年8月8日,贵州省都匀市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女士轿车的后视镜,坚称是彭女士撞的她。
2009年10月21日,天津市车主许云鹤沿天津市红桥区红旗路行驶,遇到正在红旗路上由西向东跨越中心护栏的老人王秀芝倒地受伤。许云鹤称是下车搀扶王秀芝,而王秀芝则称,被许云鹤撞倒。2011年6月16日,一审法院判决许云鹤赔偿王秀芝10万余元。
2009年11月14日,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初二学生万鑫赶场途中曾扶起1名摔倒的老太。其后老人及其子女指他是肇事者,将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赔偿。
2010年2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八旬老太崔女士在家门口附近倒在一辆面包车旁,车主不顾他人劝阻将老太扶起,老太自称被该车刮倒,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胯骨骨折。
2011年7月15日,广东省肇庆市青年阿华在扶起倒地的70多岁阿婆却遭诬陷,在警方提出要调监控录像后,老人和家属主动澄清,自己摔倒与阿华无关。
2011年8月1日,来自河南省洛阳市的女孩陈媚捷在上海实习期间,救出三名遇险儿童,自己身受重创。2011年10月10日,救人者陈媚捷向媒体倾诉自己的遭遇:自己受伤后导致瘫痪,反遭被救方诬伤,更令人伤心的是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人民政府拒绝将陈媚捷的行为评定为见义勇为。
2011年8月27日,江苏省如皋市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司机殷红彬在驾驶途中,看到一名年迈的老人摔倒在张黄立交桥上(高速公路),他将车停稳后,下车将老人扶起。将老太扶起后交由路过村民送医。老太石某随后指认殷红彬是肇事者,其子随即报警。
2011年8月28日,湖北省武汉市一电动车主胡师傅因好心扶起不慎摔倒的八旬老太,反被老太认定是撞人者。就在车主自认倒霉,准备赔200元了事时,在数名现场目击者的坚持下,交警判定这起事故并非交通事故,让车主离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