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陪人去法院

陪人去法院

发布时间: 2025-04-14 23:52:44

『壹』 出庭可以带人陪伴吗

可以去但是陪同人员没有发言的权力,
但是如果是当事人的委托人,具有发言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法律相关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我;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法律依据
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法律相关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我;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因此家属可以接受你的委托担任你的诉讼代理人,但不能超过二人。
二、委托辩护
1、委托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委托法律相关人员或其他公民担任辩护人,协助其进行辩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时间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法律相关人员作为辩护人;
(2)、被告人随时有权委托辩护人。
2、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权的充分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3条还规定了三项重要的程序保障:
(1)、权利告知。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之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2)、代为委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3)、受托辩护人告知。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3、上述规定表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辩护人的选择问题上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即要否委托辩护人、委托何人做辩护人,均由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决定。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做法来看,只存在四条限制:
(1)、只能在法律规定的可以充当辩护人的人员范围内进行选择;
(2)、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只能委托法律相关人员作为其辩护人;
(3)、委托的辩护人数最多为两人;
(4)、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未同案处理但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
综合上面所说的,辩护主要针对于的是被告人员,如果家属要作为辩护法律相关人员那么就必须要提交相关的材料,而且还要填要关的证明,具人数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这样法院才会同意,所以,一切都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权益。

『贰』 人民陪审员是干什么的

人民陪审员职责很大,参加法院的审判活动,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富有社会阅历、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提高人民法院裁判的社会认可度。人民陪审员在案件评议过程中,独立就案件事实认定问题发表意见。

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查阅参审案件材料,对事实认定独立发表意见,独立行使表决权,审核参审案件裁判文书,对参审案件进行监督,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陪人去法院扩展阅读: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曾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除明确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外,还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

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屡屡出现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现象。为真正发挥其预期的功能和价值,2015年4月2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10个省(区、市),各选5个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实行改革试点后,将进一步探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逐步探索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富有社会阅历、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提高人民法院裁判的社会认可度。人民陪审员在案件评议过程中,独立就案件事实认定问题发表意见,不再对法律适用问题发表意见。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民陪审员是干啥的

网络——人民陪审员

新华网——聚焦人民陪审员制度

『叁』 出庭可以带人陪伴吗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带人陪伴,但陪伴人数不得超过两人。法院在开庭前会提前通知家属,如果家属未能出席,不会影响法院的开庭。开庭当天是否作出判决,取决于法庭调查的结果。如果事实已经查清,法院可以当庭宣判,也可以选择另一日期宣判,具体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开庭审理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审理案件前,为保证审理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的人员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或亲友。但正在被执行刑罚或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通常不得担任辩护人,但如果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或近亲属,则除外。

『肆』 开庭一个人去还是家人陪同

如果是条件允许的话,还是让人陪同比较好。
1、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
2、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但应当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旁听。
3、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一)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二)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
(三)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4、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5、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伍』 在法庭开庭时作为原告,家属陪着去,是人多好,还是去的人少好

人多、人少与判决结果没有任何关系。

『陆』 去法院旁听需要什么条件

大家对于律师或者法院都有莫名的尊敬,包括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接触,这一行业,毕竟大家都希望能够平和的生活,不要出现大的纷争。

但在生活中,会身不由己的出现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有自己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也形成了我们的处事风格和个人性格。人有千面正是这个意思,正确的价值观,会让我们获益颇多。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要去法院起诉,那么身边的人必定要旁听,那么去法院旁听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小编就来仔细讲解。

毕竟每个人进入这类庄严的场所,心中还是会有胆怯,这个时候家人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去法院旁听需要什么条件的内容,法院是一个庄严的场所,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而存在。如果有任何自己私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法律的途径,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热点内容
合同法关于货权及风险转移条款 发布:2025-04-16 05:39:55 浏览:74
律师签字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16 05:35:49 浏览:738
劳动合同法退休员工合同解除 发布:2025-04-16 05:29:54 浏览:466
刑法三十二章 发布:2025-04-16 05:29:46 浏览:332
刑诉讼法修改 发布:2025-04-16 05:17:28 浏览:423
有房屋买卖有关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16 05:12:27 浏览:268
契约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16 05:11:47 浏览:807
忏悔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16 05:11:01 浏览:275
合同法违法分包合同 发布:2025-04-16 05:04:02 浏览:629
环境法学会 发布:2025-04-16 05:00:04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