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暂委法官工资
A. 香港那边喜欢说太平绅士是什么意思
在香港已经实行了160多年的太平绅士制度,是一个有效的监督、视察制度。它提供一个独立渠道,方便有需要人士提出投诉,并让有关方面按规定就投诉进行调查、跟进工作。此外,相关的决策局或部门也可藉太平绅士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改善有关设施和服务管理的问题
一九九四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对香港的颁授勋衔及委任太平绅士制度是否应该在回归后延续,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士认为,太平绅士制度可以保证一些热心于社会服务及有贡献之人士,继续协助政府执行施政。预委会最后建议,整体而言,太平绅士制度有助于推动社会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委任太平绅士独立巡视有关机构,也有利于增强对有关机构的监管,提高公众对该些机构的信任,所以应该保留此制度。香港特区政府并于一九九七年颁布了《太平绅士条例》(香港法例510章),从而确定了太平绅士在香港回归后的法律地位。
太平绅士制度缘于十六世纪英国
有专门研究太平绅士制度的香港友好协进会主席李东海先生介绍,太平绅士制度,缘起于十六世纪前,是英国创立的一套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司法辅助制度。英文名称为:JUSTICES OF THE PEACE, 简称J.P., 译意是“和平公证人”或“治安推事”,后正式译为“太平绅士”。
在香港回归前的港英管治时代,太平绅士系由香港总督根据《英皇制诰》第14条的规定,委任对香港社会有“重大贡献之人士”(当然必须是亲英人士,如霍英东等虽然贡献重大也不被委任),以协助政府维持社会治安。政府遇有重大案件发生时,可指定一位或两位以上太平绅士,作为调查专员,以示主持公道。
香港首位华人太平绅士为法院陪审员
一八四三年,香港第一任总督钵甸乍,特选了44位英国人,组织成立了“英属香港治安委员会”,任命为第一批治安委员。后来易名为太平绅士,权力亦得到扩大。
早期被获委任的太平绅士,几乎全属英国人。直至一八八三年十二月,香港高等法院首位华人陪审员黄胜先生,才被委任为第一个华人太平绅士。黄胜早期留学美国, 一八四八年回港任《香港中外新报》首任主编, 后与王韬合办中华印务总局,翌年助王韬办香港首份华人独立创办的报纸——《循环日报》。此后,又有第一位华人立法局议员伍廷芳律师、首位获册封爵士的华人何启、保良局创办人韦宝珊等一批华人被委任为太平绅士。
李东海先生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四八年及七十年代,港英政府为了舒缓当时裁判司法庭人手不足的工作压力,订立《裁判司条例》,首次赋予任选两位太平绅士组成初级法庭(即太平绅士法庭),并在联席主审案件时,代表政府执行等同裁判司的所有权力和司法权的任务。该事件开创了太平绅士直接参与司法裁判的先河。
回归后已委任八批太平绅士
香港回归后,根据基本法,原有的太平绅士制度得以保留。回归前,太平绅士是由总督任命,回归后改由特区行政长官委任。现行条例规定,行政长官可按所规定的条款及条件,委任担任公职的适当人士为太平绅士;政务司司长亦可按所规定的条款及条件委任其认为合适的人士为新界太平绅士。
香港回归后的八年中,几乎年年都有人获委任为太平绅士。截止二○○五年七月止,行政长官已经委任了8批太平绅士,每次多则80名,少则50名左右,加上回归前任命的,人数可谓多不胜数。据李东海先生统计,截止二○○二年七月,全港共有现任太平绅士1,172名,其中非官守太平绅士827名,官守太平绅士(凡在政府内担任公职者,被称为官守太平绅士)345名。而到二○○五年七月,总计有1,400多名。
回归前,凡获委任为太平绅士者,均需宣誓效忠英廷,回归后则改为“维护香港法律,忠诚尽责地为香港市民效力”。
离港6个月或离开公职即终止职位
香港的太平绅士大致分为官守、非官守及新界太平绅士三种。前面讲过,官守太平绅士指担任公职的人士,其任期也只限于在政府服务期间,如果不再担任政府公职,其太平绅士的荣衔也就自动撤销。非官守指获行政长官委任的其它社会人士。而新界太平绅士则属非官守的另一类别,政务司司长就有权委任,目前的新界太平绅士多为回归前委任的,回归后尚未有新委任的新界太平绅士。
虽然太平绅士只是一个虚衔,一种荣誉,但也有一定的约束。《太平绅士条例》规定:有关太平绅士的撤职或请辞,行政长官可在下述情况下向当事人发出通知,撤销委任其为太平绅士:
1.获委任后在香港或任何其它地方被定罪,并就所涉罪行被判监禁。
2.患有《精神健康条例》所指的精神紊乱。
3.在委任期间离开香港连续六个月以上,但如有行政长官批准例外。
4.行政长官顾及公众利益及有关个案的一切其它情况后,认为该太平绅士已经不适合担任此职务。
此外,太平绅士本身也可以随时书面向行政长官请辞,而年龄达到七十岁以上的太平绅士可以不参与视察活动。
有巡视监狱、医院及接受投诉之职能
太平绅士的委任,不仅是为了表扬对公共服务作出贡献的人士颁授的一项荣誉,亦委以一种职责,太平绅士的职责与权力是什么呢?
太平绅士是个体面的荣誉称号。早先的太平绅士皆是港英政府看重的人士,有制止各种非法集会、下令拘捕、入屋搜查以及签发拘票、主持声明、接受投诉及视察院所、监狱等多项权力与职责。在香港的历史上,太平绅士曾经拥有过司法大权。
李东海先生回忆,早在五、六十年代,当时香港没有今天这么多法官,所以一些民事案件就交由太平绅士审理。比如一些不法市民在街头随便丢垃圾被警察抓到,根据法律是需要开庭判罪的。但那时因为没有那么多法官,港府就将这类小型民事案交由太平绅士来审理。具体做法是,由二名太平绅士与一名官守律师组成一个独立小法庭,对一些随便扔垃圾,随地吐痰等民事案件进行审判,是判罚款还是坐监完全由二个太平绅士决定。
除做法官外,太平绅士还有签署拘捕令的权力。李东海先生举例表示,为了防止个别警察进行私人报复随便抓人,法例规定,任何警务人员以疑犯有神经病为由抓人,必须有该区最少一名太平绅士的签名认可才可抓人。除此以外,太平绅士的权力还包括为申请会计师、律师、核数师申请牌照之人士签名以及香港以外人士来香港居留、内地人来港定居、投资、上市等事项之签名,只有太平绅士签名有关部门才会受理。但这些权力现在(有的在回归前)已经没有了。
回归前后太平绅士之权力差异
回归后,虽然有所调整,但太平绅士仍有一定权力及职能。
按照《太平绅士条例》的规定,太平绅士的主要职能是巡视监狱、羁留中心及其它场所包括医院、感化院、老人院等。通过巡视及接受投诉以确保这些部门的有效管理及合理服务,更可以确保不会有任何人士被不公平对待或被剥夺合法权力。具体职责与权力为:
1.接受与监理有关人士的签署申请、宣誓及声明等。
2.签发令状或命令。当太平绅士接到投诉,且投诉人要求他们签发传票或令状时,太平绅士首先应查看投诉内容是否合理及合法,尤其是签发拘捕令时必须符合:有关投诉必须书面提出;有关投诉必须经过宣誓,宣誓后必须对投诉事项的真相作证;投诉人已在投诉书上以惯常签名方式签署;应在投诉书上签注,证明投诉人已在投诉书注明的日期和地点在他面前宣誓。
3.巡视指定机构。香港太平绅士的主要职务是巡视指定机构。巡视活动包括由两名太平绅士(官首非官守各一)同往监狱、羁留中心、劳役中心、医院等机构进行法定及行政访问。巡视是透过独立巡视的制度及事先又不知会被访机构的巡视时间,以确保住在上述地方人士的权利受到保障。
在委任方面回归前后的不同之处是,回归前一般一年委任二次,有时三次,但每次都只有十几个,有时一个(一般为官守),回归后一年一次,都在七月,一次多则七、八十个,少则也有五、六十个。李东海先生对此表示,如此委任下去,担心太平绅士愈来愈多有滥的趋势,他个人认为还是严格一些好。
B. 相当于副处级的法官是几级法官的职称
四级高级法官检察官(一般是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相当于副处级待遇。
相关知识
三级高级法官检察官(一般是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相当于正处级待遇;
一级法官检察官(一般是年龄较长)相当于正科级;
二级法官检察官相当于副科级;
三级法官检察官相当于副科级比二级法官检察官低不了多少;
四级法官检察官相当于一级科员;
五级法官相当于二级科员,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
四级高级法官检察官助理(相当于或者说等于四级调研员,因为工资待遇是一样的)按照比例来的基本上10个助理产生1个,小数点不保留。
一级法官检察官助理,等于一级主任科员。
二级法官检察官助理,等于二级主任科员。
三级法官检察官助理,等于三级主任科员。
四级法官检察官助理,等于四级主任科员。
五级法官检察官助理,等于一级主任科员。
法官检察官助理等级,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工资待遇一样,车补也一样,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并且有职数限制,多少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一样比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等级暂行规定》
第六条
法官实行下列职务编制等级: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
副贺渗院长:一级大法官至二级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员:一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
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一级陵没法官;
审判员:二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二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基层人民法院院长:三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禅汪脊法官;
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三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C. 香港律政司司长是谁
律政司司长 黄仁龙, SC, JP
黄仁龙先生於二零零五年十月获委任为律政司司长。在出任律政司司长之前,他是私人执业大律师。二零零三年七月至八月期间,黄先生担任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暂委法官。在一九八九至二零零五年期间,他曾担任多届香港大律师公会执委会成员,并於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出任该会法律教育委员会主席。
黄先生曾出任建筑物上诉审裁小组主席、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委员会主席,以及非本地高等及专业教育上诉委员会主席。他亦曾担任香港施达基金会副主席,并为香港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担任顾问和参与义务工作。
黄先生於一九八六年毕业於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获颁剑桥大学学士(法律)及剑桥大学硕士(法律)学位。一九八七年,他获认许为英国大律师,同年获认许为香港执业大律师。二零零二年,在香港奉委为资深大律师。二零零五年十月,他获委任为太平绅士。二零零七年十月,他获中殿律师学院选为委员,并於二零零九年获颁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荣誉院士荣衔。
修订日期:二零一零年八月
D. 为什么法官要卷发
看过TVB电视剧的朋友都发现,香港的法官都戴着白色的卷发,其实不止香港,欧洲的很多国家也是有这个习惯的。
香港的法官带着的那顶非常像牛顿的假的卷发,其实是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因为香港是被英国统管了一百年,深刻烙上了不列颠的文化烙印。在英国和其他的西方国家,法庭之上的仪式都是非常发达的。英国的法官以及从前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的法官,头上戴着一个披肩假发,律师戴着小假发,法官和律师都穿法袍,通常是黑色的。这种装饰下的开庭,给人一种非常礼仪化的感觉。
这个假发的 历史 在古埃及和古罗马帝国的文献就有相关记载。然而在欧洲上层 社会 的流行,一般认为是1620年前后,路易十三为了掩盖自己的秃顶而戴假发,引起经常出入宫廷的贵族效仿。随后风靡欧洲,以至于连妇女都戴着各式的假发出席社交场合。
假发流行的初期,还有点小故事。由于十七世纪的欧洲缺乏供暖系统,人们不便洗热水澡,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滋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留短发而以长长的假发替代。早期的假发使用人的头发制作,如债务人用头发抵债,甚至是死人的头发……那时的法庭上,各种假发的气味混合简直令人窒息,使得法官们出庭有时不得不自带一束鲜花来稍稍化解一下。这种状况直到一位叫Humphrey Ravenscroft的人发明了利用马尾制作假发的工艺才结束。
英联邦法律人出庭或者参加重大典礼活动都佩带假发,完全是当时的流行使然,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但是现在,数百年过去了,那种夸张款式的假发不再时髦,却成了法律人遵循传统的守旧形象。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曾说:“(英国法官)像躲在棉絮下面向外窥视的老鼠”。而且假发不卫生、太热、扎人、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然而要说改变也很难。人们习惯性的将假发与地位、身份乃至正义联系起来。事务律师获得出庭权以后,就因为没有戴假发的资格而向上议院提出了好几次不成功的陈情,而不少被告人也优先选择可以佩带假发的出庭大律师为他们辩护,据说是否戴假发还直接关系到对陪审团的说服能力呢。
不过现在假发的这个传统也被现代文明影响着,2008年的调查之后,这个出庭必须戴假发的规矩被取消了。这对许多法官而言,延续数百年的在法庭上戴白色马尾假发的传统就此结束,而一项更为简便的新着装规范开始实行。不过,反对意见也有不少。一些年轻的法官和律师认为假发可以提高他们的权威,一旦取消传统装束会破坏法庭的庄严气氛。他们认为,有的法官一生只戴一个假发,即使最后破烂不堪,也是一种资历象征。根据司法部的调查显示,70%的法庭工作人员想保留假发,相比之下只有42%的公众这么想。
你好:
起源于18世纪的马尾假发和长袍服饰,一直以来都是英国司法系统的象征。
现在只有英国和少数几个国家的法院系统保持这种习惯...
历史 记载,律师的黑袍最早可以追溯到1685年,当时是悼念查理二世驾崩所穿的丧服。
假发的使用始于18世纪初,那时戴假发是欧洲 社会 的时髦装束,只有达官显贵、王公贵族和法官律师等有身份的上流人物才能戴假发,从此逐渐形成了风气。
现在法庭所用假发的样式是1822年设计的。
目前的法庭假发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长可及肩的长假发,是在盛大活动和礼仪场合中戴的;一种是只盖头顶的短假发,是在平时法庭上戴的。
这种装饰下的开庭,给人一种非常庄重礼仪化的感觉。据说,法官穿上黑袍、戴上假发,就可以掩去其本来面目,去除私心杂念,成为法治的化身,公正无私的办案...
而法官戴假发,这是国外英美法官的传统,中国内地不存在这一情况
法官和律师在法庭上戴假发是英国法庭最有特色的传统之一。英国的法官和律师为什么要戴假发呢?根据 历史 学家和民俗学家的研究,英国人戴假发的流行 时尚 传统大约始于十二世纪,当时并不只是法官和律师的专利,上层 社会 的人都将戴假发视为一种 时尚 ,是出席正式场合或沙龙聚会时的正规打扮。
行家指出,司法界所用的假发与普通假发是有区别的。在英格兰,司法假发的每一边有三个卷曲而王室人员却只有两个,这是否代表着一种很微妙的隐喻意义不得而知。但苏格兰人却老爱和英格兰人闹别扭,因为在苏格兰,情况刚好颠倒过来,王室人员用三个卷曲的假发而司法人员只有两个卷曲。一般一个法官的假发要超过1500英磅(折合人民币约18000元),而最普通的假发,也不低于300英磅。
打官司时, 法官及大律师要戴上西方的假发及穿上长袍, 意思是将本来面目及身体遮去, 象征法律公正.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论年龄, 性别, 亦不分种族.
大律师(Barrister)正式身份, 其实是 "法庭人员(Officer of the Court)", 所以亦有责任维护法律公正, 要在控 / 辨时只论证处及法律, 而不论年龄性别, 不分种族, 因而亦要戴上假发及着长袍, 将本来面目遮去.
事务律师(Solicitor)在高等法院是不能发言的, 所以不用戴上假发及着长袍.
在香港, 大律师袍是全黑色的. 法官袍不只是全黑色. 亦有红, 紫, 黑等.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职级的法官. 平时审讯, 法官只会带银白色的小假发. 而长到及肩的大假发, 是在隆重长河先用. 大律师的假发亦是银白色的, 但就有两条辫子.
资格老的大律师, 其假发有时会是深灰 / 啡黄色. 因为用得耐洗得 ), 加上有大烟民大状烟熏,所以变色.
其实是假发!法官戴的假发属于官职式假发,表示自己的官职,它要营造的气氛是生怕你看不出来这是假发。所以这种假发戴上去以后给人一种特别非人化的感觉,也就是说,戴上假发的人看上去就不是个人了,它要把法官当作非人非神的,半人半神的思想。我想这种营造有它特别的深意。假发唤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正义的希冀。
有人说,法官戴假发是表示自己的德高望重,而律师戴假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掩饰和保护作用,目前的法庭假发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长可及肩的长假发,是在盛大活动和礼仪场合中戴的;一种是只盖头顶的短假发,是在平时法庭上戴的。假发、法袍这样的服饰营造的气氛是凸显了法官这种角色的极端重要性,这种职位的极端重要性。假发是法官威严和法律的象征,不是装饰品,也不是为了好看,判决也和这无关的。
据说,法官穿上黑袍、戴上假发,就可以掩去其本来面目,去除私心杂念,成为法治的化身,公正无私的办案。
戴假发这个事情,说起来就久远了,这个传统或者说是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60年代,英国查理二世复辟时期。一方面是查理二世曾在法国流亡过很长的时间,当他回到英国之后,法国戴假发的 时尚 也流传到了英国。另外,在查理二世复辟之后,原本对立的短发圆颅党和长发骑士党,关系缓和达成妥协,为了消除头发上这种明显的对立,假发就成立最好的政治掩饰物。
而就这样假发流行起来之后,英国的法官们也开始戴假发,而且假发越大越夸张就代表法官的身份越高贵,不过那时的假发也仅仅是 时尚 的装饰物,并没有特定的法律意义。
后来,由于 社会 舆论的对假发进行批判和奚落,普通的英国群众开始慢慢放弃戴假发的习俗,只有法官和出庭律师还保留着它。久而久之,戴假发就成为了法官的职业标志和习惯。后来,又有人对法官的假发进行了改良,法官假发的样式也就慢慢固定了下来。所以,英国,香港法官戴假发,主要是出于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而假发的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一定上也反映了法官的资历,而且是直观反映。所以在2008年英国的新规规定“除了审理刑事诉讼案件的法官之外,全国大多数法官和律师在法庭上可以不再佩戴假发。”时,有些人是拒绝的。不过由于法律并不对法官是否佩戴假发做强制性的规定,所以现在有些法官会佩戴假发,而有些法官则选择轻装上阵。
英国人留下的传统,
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回归后,司法制度仍然沿袭了英国的传统,法官和律师的假发套也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那为什么英国会有这样的传统呢?
说法一
中世纪,英国地区的司法人员们因过度劳累,头发掉得厉害,秃头很常见。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律师和法官约定俗成在法庭上都统一带上白色假发套。
说法二
1620年前后,路易十三为了掩盖自己秃顶而戴假发,皇室和贵族争先效仿,包括法官和律师在内,于是将这种 时尚 之风带入了司法之中。
说法三
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强化法庭和审判者的威严和权势,让法官和律师不受主观影响,保持公正的态度,于是法官和律师之间就用发套和法袍营造一种“非人化”的氛围。
无论世俗的道德标准如何,法官和律师都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最大程度的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关于这一说法,贺卫方教授说过“法官这种职业手握生杀予夺大权,权力重大,他必须有某种神圣特质。当事人也有一种期望,期望他能够超越常人之上。”
司法假发越旧越好
香港法官和律师的假发套新旧程度,往往意味着法官和律师的专业程度,假发套越旧表示法官和律师的经验就越丰富
所以很多律师为了让自己的假发套看起来更旧一些,从来都不打理自己的假发套
早期的假发套是用人头发制作,如债务人用头发抵债,或者用死人的头发(嗯,想想蛮吓人的)。 1822年,发套开始用马鬃制作。因为马鬃取得困难,据说制作一个假发需要一位熟练的工匠花费44小时,所以一顶假发套价格都比较贵。英国一个法官的假发超过了1500英镑,普通的也不低于300英镑。
假发的款式也很多,有披肩大假发,和齐耳短假发,还有垂着小辫子的短假发。
披肩大假发,法官会在一年一度的法律年会上佩戴,平时工作时不会戴。
小辫子的假发一般是暂委法官(未正式任命的法官)和特委法官(大律师和休假法官中挑选出来临时担任的)在开庭时佩戴。
其实,也不是所有法官在开庭时都要戴假发,比如1997年以后设立的终审法院的法官,就完全不戴假发;地区法院的法官,比如死因裁判法庭的法官,开庭时也不戴;高院法官在进行内庭聆讯时也不戴假发。
法官戴假发是源于欧洲古代习俗。
古代欧洲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所有疾病都来自于水,所以当时除了不可避免的吃饭喝水,其他情况下是尽量不接触水的。
所以古代欧洲人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是不洗澡不洗头的!
而白人90%都有不同程度的狐臭,再加上不洗澡不洗头……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会是个什么结果。
因此在欧洲古代,对香料香水需求极大,主要目的就是掩盖身上的味道,如今法国香水如此有名,其根源也在于此。
除了香料香水可以掩盖身上气味,古代欧洲人还发明了假发,试想一下,长时间不洗头,头发脏的不行,单纯的戴帽子已不足以掩盖了,戴假发的习俗就应运而生了。
古代欧洲人喜欢戴帽子戴假发的习俗其根源就是不洗澡造成的。
进入现代文明后,欧洲人对疾病有了正确的了解,开始洗澡洗头,戴假发戴帽子的就渐渐少了,不过有些情况下比如法官依然保留了这些习俗。
前面有位答主说是因保暖,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来的结论,和事实毫不沾边。古代欧洲人戴假发是源于不洗澡这个知识在欧美是公认的。只是一般不提这个,谁会经常提及祖上不洗澡不洗头又脏又臭呢?!
其实不仅是欧洲古代,在中国古代也有这种困扰,古代中国人虽然洗澡,但是洗头确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一来洗头需要热水,古代男女都是长发,如果频繁洗头,烧热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住城市的要买柴(需要钱),住乡下的要打柴(需要时间和力气);二来古代人洗头是直接洗或者用皂角之类的,清洁效果并不好。所以古代中国人也流行戴帽子,还发明了一种工具:篦子,一种用竹子做的梳头工具,齿非常细排列很密,可以把头发中的脏东西以及寄生虫之类梳出来,再结合洗头和戴帽子的方式,以此来保证头发的卫生。
英国 历史 上法官戴假发实际上源于议会,由于克伦威尔时代议会军全部都剃光头与王党蓄长发的王党军针锋相对。英国王复壁后由于双方议员及司法人员留发的与不留法的依然是亚相针锋相对的在议会与法庭上互相人身攻击甚至斗殴,不得己双方最后在英玉的斡旋下互相妥协都在法庭与议会上戴假发,与示公正。于是这个传统就流传了下来。
E. 李国能简介
李国能,1948年12月出生于香港,广东鹤山的故乡为他提供了深厚的根基。他在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接受了基础教育,随后赴英国打比郡普顿学校深造。学业有成后,李国能考入剑桥大学,先后获得了文学硕士和法学硕士学位。1970年,他获得了英国大律师执业资格,正式开启了他的法律职业生涯。1973年,他成为香港执业大律师,并在2001年荣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荣誉。
在职业生涯早期,李国能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1982年8月,他成为地方法院暂委法官,随后在1986年8月晋升为税务上诉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他成为御用大律师,并在教育领域担任过大学及理工学院资助委员会主席和司法人员叙用委员会委员。1991年6月,他晋升为暂委高院大法官,1992年10月更进一步成为行政局议员。1997年7月,他被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期间他积极参与多项司法改革,致力于提升司法制度的专业性和透明度。
李国能在任期间,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实施了多项关键的民事司法程序变革,并倡导调解服务的发展。他还特别注重法庭语言的使用,加强了对无律师代表诉方的援助,这些举措深受香港市民的赞誉。2009年9月2日,他宣布提前至2010年8月31日退休,并在9月1日开始休假。同时,李国能与香港赛马会紧密相连,曾是会员,并拥有马匹心声、凯声、海阔天空等。
(5)香港暂委法官工资扩展阅读
李国能(1948年12月-),广东江门人,祖籍广东江门鹤山。曾历任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成员,香港赛马会董事,土地发展公司主席,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岭南学院校董、圣保罗男女中学校董会副主席等,并于2008年获香港大紫荆勋章。李国能现任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他在落实《基本法》确立的司法制度和维护香港法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F. 四级高级法官退休待遇
四级高级法官退休待遇是副处级待遇。
《关于员额法官工资制度改革后参加养老保险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四级高级法官以上参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副处级以上退休政策,四级高级以上女法官延迟60岁退休。与财政厅印发《关于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差租指旅待遇适用政策的函》。将一级、二级高级法官比照“厅局级及相当职务人员”差旅费标准。与党委组织部印发《关于退出员额的法官交流转任其他类别公务员职级确定意见的函》,明确法官等级与行政职级对应关系。
四级高级法官相当于县处级副职(副调研员)。
劳动者依法退休后,可以依法弊空配享有养老保险金,不在享受原来的工资,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亏差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中国法官等级规定中国法官分为四等十二级。级别分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四等,共十二级。其中,首席大法官、一级大法官和二级大法官总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
大法官分二级,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此外,高级法官分四级,普通法官分五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等级暂行规定》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为了实现对法官的科学管理,增强法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保障法官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国家实行法官等级制度。
第三条 法官等级是表明法官级别、身份的称号,是国家对法官专业水平的确认。
第四条 法官等级根据法官的职务编制。
G. 为什么香港的法官出庭都要戴假发
因为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回归祖国之后仍然沿袭着英国的司法传统,其中就包括法官和律师的假发长袍习俗。
并非所有律师都要佩戴假发出庭
在香港也并不是所有的律师出庭的时候都需要佩戴假发,只有法官和大律师才需要戴假发,律师则不用。目前,香港的大律师一共有1317名,资深律师只有99名。法官和律师佩戴假发的传统也被现代文明影响着,目前不是所有的法官在开庭时都要佩戴假发,英国也有律师表示自己不想佩戴假发。
虽然在08年便出台规定“只有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官才需佩戴司法假发”,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假发在法庭上代表着阶级与能力,也是对法律的尊重,戴上假发变代表着公平和正义,所以在辩护的时候就能够抛开偏见和感情,用公平正义的眼光来看待事情。
H. “暂委法官”是什么
是一种委任制制度,即暂时委任(任职)的法官。
暂委法官包括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暂委法官和区域法院暂委法官。长期活跃在司法审判一线, 并成为香港法院从律师或其他法律行业从业人员中遴选全职法官的重要来源。但是, 这支活跃在香港特区法院审判一线的法官却一直披着一层非常 “神秘” 的面纱。迄今, 仍然没有公布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暂委法官和区域法院暂委法官的名单。 学界对此的研究也非常有限, 香港大学许方中、 普丽芬教授曾在其论文 《基本法下的司法独立》 中介绍了回归后香港暂委法官制度的发展, 但没有引起更多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