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监程序
Ⅰ 执行监督程序如何启动
执行监督程序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是民事抗诉,对象是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但是在审判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了一些司法解释,不断限制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法院执行裁定行为的法律监督。
所谓审判监督程序,也称再审程序,是指司法机关对确有错误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法定程序重新审理的程序。
与检察建议或监督意见相比,纠正违法通知书看起来有更大的强制性,也正因为如此,有的法院的抵触情绪更大,通常以没有根据为由拒绝接受;有的法院认为检察机关既然有权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其监督方式可以探索,也愿意接受此种监督方式,本着有过则改的原则处理此类执行监督案件。
根据法律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启动执行监督的程序有很多中,检察院的监督,群众的监督等等,都可以启动执行监督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二百零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一百九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Ⅱ 执行监督立案程序
(一)申请执行期限
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立案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
(二)执行立案条件
如果您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应当向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提出:我国法律规定,无论案件经过了几级审判,强制执行都由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管辖。
(2)申请执行需要提交以下文件:
1、申请执行书,申请书必须载明您和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请求执行的事项;
2、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该法律文书须具有给付内容,执行标的和明确的被执行人;
3、您的身份证明;
4、如果您是作为继承人或者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还应当提交继承或者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3)被执行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需要提醒您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有些案件的生效裁判文书可以不经申请,直接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主要包括: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三)法院受理与执行
人民法院的立案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在七日内审查立案,并移送执行机构;对不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执行机构在接受移送后,应当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逾期仍不履行的,依法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结案。
(四)举证责任
在法院执行过程中,作为申请人的您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法院,按人民法院的要求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能力及被执行人的下落等情况,以利于执行。否则,在人民法院无法查到被执行人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应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
被执行人在接到人民法院执行书后,应当主动向人民法院进行财产申报,申报内容包括自己的财产状况、可供执行的财产以及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交相应的财产状况证明文件。申请执行人了解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但自行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确有困难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调查。但申请执行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
(五)强制执行
针对财产,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可以采取冻结、划拨存款,提留收入;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强制迁出房屋等多种方式。但人民法院在采取这些措施时,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
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有义务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拘传。
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有下列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妨害执行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对其予以罚款、拘留,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隐匿、转移、变卖、毁损向人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财产的;
2、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转移被执行人财产的;
3、故意撕毁人民法院执行公告、封条的;
4、伪造、隐匿、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害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
5、指使、贿买、胁迫他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作伪证的;
6、妨害人民法院依法搜查的;
7、哄闹、冲击执行现场的;
8、对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进行侮辱、诽谤、诬陷、围攻、威胁、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9、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和执行公务证件的。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隐匿、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六)案外人异议
执行案件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案外人异议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执行法院应当依法对案外人异议进行审查。
(七)到期债权
人民法院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的,第三人对履行到期债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履行通知后的十五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
第三人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得对第三人强制执行,执行机构对提出的疑议不进行审查。
(八)回避
执行案件的当事人有权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在案件立案后确定执行人员时提出。执行人员有依法应当回避情形时,应当自行回避。案件逾期未能执结若是由执行人员怠于执行造成的,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更换执行人员。申请中应当说明理由,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更换执行人员。
(九)执行终结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院将作出终结执行的裁定:
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被执行人死亡且无遗产可供执行也无义务承担人的;
2、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的人死亡的;
3、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的;
4、被执行人无生活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等等。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十)执行监督
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人员的具体执行行为不当或有错误的,有权向该执行人员所在的人民法院反映,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处理。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法院的具体执行行为及作出裁定、决定等不当或有错误的,有权向该执行法院的上级法院提起执行监督。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执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执行人员在案件执行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人民法院的纪检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控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第一百一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Ⅲ 鎵ц岀洃鐫g▼搴忓備綍鍚鍔
鎵ц岀洃鐫g▼搴忓惎鍔ㄧ殑鏂规硶鏈夛細褰撲簨浜哄惎鍔ㄣ佷汉澶у惎鍔ㄣ佹瀵熼櫌鍚鍔ㄣ
1銆佸綋浜嬩汉鍚鍔锛氬綋浜嬩汉璁や负娉曢櫌鐨勫叿浣撴墽琛屽疄鏂借屼负鎴栨墽琛岃佸喅琛屼负鏈夐敊璇锛屽悜涓婄骇娉曢櫌鎴栨湰绾ф硶闄㈤櫌闀跨敵璇夛紝鐢变笂绾ф硶闄㈡垨鏈绾ф硶闄㈤櫌闀垮惎鍔ㄧ洃鐫g▼搴忋傚彧瑕佸綋浜嬩汉鎻愬嚭鐢宠瘔锛屼笂绾ф硶闄㈡垨鎵ц屾硶闄㈠氨搴斿惎鍔ㄦ墽琛岀洃鐫g▼搴忚繘琛屽嶆煡锛屼互浣垮綋浜嬩汉鐨勫悎娉曟潈鐩婂緱鍒板厖鍒嗕繚鎶ゃ
鎵ц岀洃鐫i噰鍙栫殑鎺鏂
1銆佹寚浠ょ籂姝
涓婄骇娉曢櫌鍦ㄦ墽琛岀洃鐫f椂鍙戠幇涓嬬骇娉曢櫌鍦ㄦ墽琛屼腑鏈夐敊璇鎴栦笉褰撶殑鎺鏂芥垨琛屼负锛屾寚浠ょ籂姝d究鎴愪负鍏跺簲灏界殑鑱岃矗锛屽簲褰撳強鏃舵寚浠や笅绾ф硶闄㈢籂姝c備笅绾ф硶闄㈡敹鍒颁笂绾ф硶闄㈢殑鎸囦护鍚庡繀椤荤珛鍗崇籂姝c
2銆佺洿鎺ュ仛鍑鸿佸畾銆佸喅瀹
杩欎竴鎺鏂介傜敤浜庝笅绾ф硶闄涓嶆湇鎸囦护绾犳h屾彁璧峰嶈锛屼笂绾ф硶闄㈣や负璇锋眰澶嶈鐨勭悊鐢变笉鎴愮珛锛岃屼笅绾ф硶闄浠嶄笉绾犳g殑銆傚嚭鐜拌繖绉嶆儏鍐碉紝涓婄骇娉曢櫌鍙浠ュ逛笅绾ф硶闄㈡墽琛岀殑妗堜欢鐩存帴鍋氬嚭瑁佸畾鎴栬呭喅瀹氾紝閫佽揪鏈夊叧娉曢櫌鍙婂綋浜嬩汉锛屽苟鍙鐩存帴鍚戞湁鍏冲崟浣嶅彂鍑哄崗鍔╂墽琛岄氱煡涔︺
3銆佽矗浠ゆ垨鐩存帴瑁佸畾涓嶄簣鎵ц
涓婄骇娉曢櫌鍦ㄧ洃鐫d笅绾ф硶闄㈡墽琛屾椂锛屽彂鐜颁笅绾ф硶闄㈡墽琛屽叕璇佸烘潈鏂囦功銆佷徊瑁佽佸喅鏂囦功銆佸叿浣撹屾斂琛屼负鏈変笉浜堟墽琛屼簨鐢憋紝鑰屼笅绾ф硶闄㈠簲褰撲緷娉曞仛鍑轰笉浜堟墽琛岃佸畾鑰屼笉鍒朵綔鐨勶紝涓婄骇娉曢櫌鍙浠ヨ矗浠や笅绾ф硶闄㈠湪鎸囧畾鏃堕檺鍐呭仛鍑轰笉浜堟墽琛岃佸畾锛屽繀瑕佹椂鍙浠ョ洿鎺ヨ佸畾涓嶄簣鎵ц屻
浠ヤ笂鍐呭瑰弬鑰鐧惧害鐧剧-鎵ц岀洃鐫
Ⅳ 执行监督程序如何启动
如何启动执行监督程序,在一份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进到执行程序,也是整毕早个民事诉讼的最重要的环节,如果生效的民事判决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的话,那么之前的努力可以说是浪费了,那么对于执行程序怎样监督,怎么启动执行监督程序。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如何启动执行监督程序,希望可以解决大家的相应的问题。
一、如何启动执行监督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孙物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有法律规定的法定情形的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可见,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是民事抗诉,对象是手凯雀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但是在审判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了一些司法解释,不断限制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法院执行裁定行为的法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