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道德
A. 君子的品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水的厚德载物之品德。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版—说明水有包容权万物的广阔胸襟。
3、云在青天水在瓶。——说明不论环境怎么变化,水都能保持自己纯净品性。
4、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说明水的纯洁无暇。
5、水万物之本源也 。——说明水是万物之源,润泽万物的无私情怀。
6、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说明水的向往自由的特性,不受拘束。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说明水可以泽被天下,默默付出。
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说明水是美丽的,具有灵性。
9、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说明水是无边无际的,与天空一样。
B. 君子最根本的道德底线是什么
君子最来根本的道德底线源有很多方面。
比如说家国方面,最根本的道德底线是热爱祖国,不背叛出卖祖国。
在社会方面,最根本的道德底线是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
在个人方面,就是诚信。🍀🍀🍀
C.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仁”的含义
“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本意是两个人在一起、亲专近友爱属。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就是亲近友爱、善待他人。
爱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倡导性要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劝诫性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2、“仁”的表现
“仁”的观念表现为各种道德行为:
对父母为孝;
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
对国家为忠;等等。
D. 根据《论语》所学内容,说说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德
对君子的含义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讲得比较 广泛,只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韩诗外传集释》)另外,《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忄冒 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显然,对君子的定义大大超过了“九思”的具体性和严格性,虽然并未超出“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参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形同其他许多人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曾参对君子修养的要求中 。
(2)《大学》三、释“新民”章 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此处君子延伸为“君王”、“统治者”的意思。
在《大学》中还有类似的章句,如:四、释“止于至善”章 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中的“君子”也应解释为“君王”。所以,古代的君子还有“君主”之意
E. 君子应该具有的道德标准是什么
君子复是很泛的称呼,制,主要看人格魅力,,,具体就是学识、举止、内心全方位的,具体来说,道德标准放在他们身上不完全合适,不同时代对君子的所谓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历史上出名的君子大部分喜欢歌妓,,,对君子的道德要求太过会影响他的个性魅力,所以按道德标准来判断君子不合适,你的问你叫做伪问题。
F. 关于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诗或文言文
《陋室铭》,《爱莲说》
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G. 君子品行的名言
自《荀子·修身》。笃:固,坚定。体:履,实践,奋斗。意思是:有坚定的意志,为事业孜孜奋斗的人,就叫作君子。
二、君子必慎其独也。
出自《大学》。“慎独”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人在独处时最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自己最真实的本性表现出来。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四、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出自《礼记》。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六、君子以果行育德。
选自《易·蒙》。君子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七、君子谋道不谋富。
见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八、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选自《论语·学而》。君子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生活的安逸。
九、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慢。
出自隋·王通《中说·礼乐篇》。对有贤德的人,可以招致和收罗,但不可以引诱;可以舍弃不
H. 君子品格的道德内涵有哪几个,具体涵义指什么
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系统性观点,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中,依版据特定社会立场和价值观,权对社会道德现象观察、认识的结果,其核心是善恶观,主要内容涉及正义、义务、良心、荣誉、人格、幸福等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有不同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我们每个公务员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所有追求是利益,面对利益,道德观决定了我们每个公务员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
道德观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对道德的一般观点。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与道德观分别是道德活动主体的认识对象与认识结果。道德现象是道德观形成的客观事实,道德观是对客观道德现象的主观反映。
I. 君子有道德,小人是什么
君子有道德,小人无诚信。
J. 君子的三大道德是什么
三大德是什么呢?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拒。
什么是仁?
那么,何专谓仁?解属读只有两个字:爱人;就是真心地、善良地去爱别人、善待他人,就如此简单。
,什么为智慧?回答还是两个字:知人,也就是说有能力真正走进人心上的每一条纹路,去了解别人的艰辛,去体谅别人的苦处,这样去包容、去宽厚,这就叫真正的智慧。
所以我们知道“大仁大智”都关乎到人。我们这个世道,有一句话说得有意思:天上的星星像地上的人一样多。地上的人群像天上的星辰一样远。我们人越来越多,但是人心中隔膜也越来越强。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什么是“仁”呢?其实仁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行为,它是可以去做的,而且做得很简单。
。
什么叫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仁爱和人的职业、地位、薪水,都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内心的一个愿望。
“己欲立而立人”,我们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想建立自己,每个人都想发达,用这样的心去帮助别人也发达。“能近取譬”,在最近的地方施以援手帮助他人,可谓仁之方也,这就是仁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