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Ⅰ 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目标既定,重在践行。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坚持发展为上,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经济动力和基础。市场经济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法治紧密相连。法治要得以坚持,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体制之中,惟有市场经济才能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我国法治也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与市场经济的启动大体同步的,是在改革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时,即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十四大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取向于市场经济后,1996年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这说明,法治是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联系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对法治的需求层次也越高,市场经济是法治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经济动力。所以,要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市场经济。当前,我市经济结构层次还不高,民营企业发展相对不足。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市场开拓,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着力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要在加快改善投资硬环境同时,着力加强以法治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环境建设。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主体;要按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收缩政府权力的覆盖范围,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自由;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平等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坚持“一切从客商出发,一切为客商着想,一切对客商负责,一切让客商满意”的原则,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要树立诚信是兴商之本、依法办事是最大的诚信的思想意识,善于从法律的角度与外商洽谈项目,依法签订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依法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要以公正执法为重点,强化对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事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肃处理向投资者进行敲诈勒索和吃、拿、卡、要的人员。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有效地吸引投资,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鹤壁经济发展。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施政,积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是与民主相生的,是与专制不相容的。没有充分而广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制度越发达,它的法治化程度就越高。因此,必须推进和发展民主。当前,我市少数地方、少数单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还存在。这是人治观念在实践中的反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推进民主建设。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依法、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要扩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对一些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要完善听证程序,提高听证质量,重视听证结果。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社会影响大的规范性文件应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之符合客观规律,体现社会正义,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作用,充分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体现民主精神的方法实施行政管理。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实行政策法规公开、岗位职责公开、工作流程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服务时限公开、工作纪律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公开、监督结果公开,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着力打造“透明政府”。真正做到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容,又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所以,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我市行政管理领域还存在着交叉管理,多头执法;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少数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市行政管理体制。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继续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三个优先”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下决心交给企业、市场或者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市已完成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除依法保留的234个项目外,凡是没有合法依据的项目一律停止执行。这要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一条政治纪律来执行,对违反规定的,执法执纪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二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我市行政执法主体。在加强调研、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真空问题,切实推进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城市管理。三是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解决“皇粮”、“杂粮”并存的现状,使行政执法权与执法者的利益彻底脱钩。要全面推行“罚缴分离”和“收缴分离”制度,坚决杜绝“以权生财”、“以权谋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带头依法行政。要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贯彻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确保《纲要》落到实处。贯彻实施《纲要》,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不单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事情,而是政府所有部门的共同职责;不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所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真正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Ⅱ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树立依法办事意识。执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员的首要职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法。要完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任职晋升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和考核制度等,促进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培育。
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重点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确保法规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谨防单方面体现部门意志,谨防小范围体现专家意见;还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三,要坚持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排除地方保护主义,杜绝选择性执法;排除人情干扰,杜绝不公正执法;排除权力意识,杜绝粗暴执法。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2013-12-08 03:16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第五,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首先是信息公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要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包括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都要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确保政府提供的服务公正。
第六,要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财政、预算、投资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的监察和问责,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Ⅲ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提高认识。我们要建成的法治政府,既是一个尊法守法的政府,更是一个有为、有效、有力的政府。
二是抓住关键。推进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带头运用法治思维思考处理问题,带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完成任务,带头参加应诉出庭等法治实践,以自身实际行动维护法治、推进法治。
三是完善规则。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同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与协调,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健全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的制约和监督,以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为目标,努力实现行政执法监督从个案监督到体系监督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政治视野、又精通法律知识,既能坚持政治原则、又能捍卫法治精神的政府法制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努力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http://news.163.com/15/0408/03/AML98V9K00014AED.html
Ⅳ 为何建设法治政府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制定实施纲要,确保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小康,同时也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小康。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目标要求。未来5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时期。没有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就难以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法治是改革发展的可靠保障,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破解改革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和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使国家和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近些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法治政府建设在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和严格公正实施法律法规等方面亟待加强。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要求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具体化、措施系统化,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Ⅳ 浅谈如何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提高建设法治政府的途径:
1、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实现政府职责、 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 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要遵循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扩大政府立法工作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 规章修改、 废止的工作制度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设,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 行为规范、 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建立公开、 公平、 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主要内容包括: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
补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Ⅵ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一、合法行政
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首要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与合理行政原则一起,共同构成法治政府的根基。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二、合理行政
行政合理原则,是与行政合法原则相并列的重要原则。行政合理必须以行政合法为前提,合理是合法范围内的合理。如果说合不合法是行政行为外在界限的话,那么,行政合理不合理就是行政行为的内在界限。违反合法原则将导致行政行为违法,违反合理原则将导致行政行为不当。因此,在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行政行为既要贯彻合法原则,又要体现合理原则。任何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应当坚决避免的。
三、程序正当
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法、步骤、时限和顺序。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关不仅要遵守实体法,有良好的目的和动机,还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纲要》对行政机关提出的重大课题。一些行政机关的同志认为,行政管理实体是内容,程序是形式,只要实体合法就行,程序怎样无关紧要。还有的甚至认为程序规定是障碍,遵循程序会导致官僚主义、降低管理效率。因而,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多数案件因为程序违法而被判败诉。在法治社会里,行政实体法主要是规定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的问题,而行政程序则主要是规定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达到管理目的的问题。如果程序上出现了问题,实体上的要求就难以保证。因此,程序正当、合法和实体合法同等重要。
四、高效便民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的时候,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行政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尽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原则。近年来,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虽然不断提高,但高效行政的目标还远未实现。许多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让相对人去做。不少行政管理部门办事环节多,手续复杂,期限过长,效率低下。老百姓要办一件事,常常要去十几个、几十个部门,盖几十个公章。群众对行政机关的怨言,很多是在这些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是行政机关的当务之急。
五、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要求人们忠诚老实,有信无欺,说老实话,把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自己的准则。它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也是现代社会的运行基础。这一原先适用于民法的基本原则,因其内在的合理内涵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所以逐渐援用于行政法领域。《纲要》中鲜明地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
六、权责一致
权责一致,是指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不应当有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应有无权力的责任。这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重在治权、治官的鲜明时代特征。
1、法定职权必须实施到位。行政机关必须认真履行法定的职权。该管的事情必须管住、管好,不能出现缺位、断档的现象。滥作为,是违法行为;不作为,就是不履行法定义务,也是违法行为。不作为,管理失控,是当前行政机关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必须下力气解决。
Ⅶ 如何提高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Ⅷ 如何建立法治政府
政府法制宣传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出台,政府法制宣传工作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任务。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强政府法制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新的宣传形式,营造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一是扩大宣传范围,建立多层次法制宣传体系。在原来主要针对市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学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每月学法》的形式。这一形式在原来《每周一案》、《每月一法》的基础上,每月召集部门的法规科长,采用法律学习、案例研讨、法庭观摩、现场参观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形成了领导、部门、法规科室多层次的立体学法体系。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先后学习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立法法》、《山东省行政复议条例》等法律法规,受到了部门法规科长的广泛好评。
二是增强宣传实效,采取了多样性的宣传方式。在巩固传统宣传形式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网络宣传模式。建立了与行政服务中心合一的网站,除在网站上发布《每周一案》、《每月一法》外,还及时刊登政府令等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措施,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扩大《政报》的发行范围,在全市建立了《政报》免费赠阅联络网络,免费发行至乡镇一级,并在车站、宾馆、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立了《政报》宣传点。每一次召开政府领导学法会议,我们都及时印制相关的辅助资料,受到了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是延伸宣传深度,使法制宣传与案件办理与文件审查有机结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采用了开庭审理的模式,让有关利害关系当事人当面辨论,收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在审查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几乎每一文件都召开听证会,使行政机关和群众都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教育。
四是强化措施,认真搞好法制书籍资料的订阅工作。积极订阅法律书籍是加强法制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担负着管理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情况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和《山东省法规规章汇编》征订作为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大了工作力度。要求做到“两确保、两至少”,即:确保去年订阅的单位订阅,确保行政执法部门订阅;政府部门和单位法制科室至少订阅一套,分管领导至少订阅一套,并把征订范围延伸到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