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箴言

道德箴言

发布时间: 2020-12-18 13:50:51

① 请问,《道德箴言录》哪个翻译版本比较好 北京燕山还是理工大

理工大

② 有哪些道德箴言

1、人们抄所谓的德性,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结合,又是天赐的运气和自我的精明巧妙地造成。男人并不总是凭勇敢成为勇士,女人亦不总是凭其贞节成为贞女。

2、自爱是最大的奉承者。

3、我们在对自爱的探索中只是达到这样一个发现:自爱对我们依然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4、自爱比世上最精明的人还要精明。

5、我们的生命中断之日,才是我们的激情终止之时。

6、激情常常是最精明的人变成疯子,使最愚蠢的傻瓜变得精明。

③ 道德箴言录的作者简介

拉罗什福科,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作家。一生作品不多,唯有《回忆录回》和《道德箴言录》两部作品传答于后世。拉罗什福科以犀利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字分析人的情绪,激情以至疯狂分析人的精神、理智和判断力,追溯人们言行的动机。《道德箴言录》并非人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而是揭示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

④ 求道德箴言录全部内容

拉罗什福科的这本小册子,在书店门边的半价书堆里呆了好久了。“道德箴言录”,这里一定也是充斥了无数的说教吧。从小,到大,大家聆听过的说教难道还少吗?何必还要请来一位法国人来多费口舌?
5块钱,价格却算公道,捡了这个便宜再说。
不买也就没事了。刚翻了几页,心里已有些恼怒。这个窥探别人隐私的家伙,纯属找骂型(□□□此处省略2500字)。快看,他奔过来了,他竟敢手执鞭子来抽打吾等这些无辜善良之辈,是不是来找抽啊?
各位看官,您可不能责怪我自投罗网对号入座。绝对不是俺小人之心度他拉罗什福科君子之腹,而是他,这个拉罗什福科,以小人之心瞎度吾等君子之腹啊。
不信?且用心看下去。看他是如何无中生有恶意中伤咱们的,然后,让我们一起来批判拉罗什福科和他的《道德箴言录》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别人的不幸。19
我们所行的恶,还不及我们的善良品质那样给我们那么多的迫害和仇视。29
如果我们自己毫无缺点,我们也就不会在注意别人的缺点中得到那样多的快乐。30
有些自视甚高的人使不幸成为一种荣耀,他们想说服别人和自己相信:只有他们才是配得上命运折磨的。50
哲学家们蔑视财富,不过是想通过蔑视命运不赐予他们的东西,而隐瞒自己对命运赏赐不公的报复心理。54
我们很少发现十分真诚的人,而通常我们所见的所谓真诚,不过是一种想赢得别人信任的巧妙掩饰。62
热爱正义在大多数人那里不过是害怕遭受不义。78
沉默是缺乏自信的人最稳当的选择。79
假如人们不是相互欺骗,人们就不可能在社会中长久生存。87
人人都抱怨他的记忆力,却没人抱怨他的判断力。89
在生活交往中,我们更经常地是由于我们的缺点而不是由于我们的优点讨人喜欢。90
我们给别人什么东西都不像我们给别人劝告那样慷慨。110
我们太习惯于向别人伪装自己,以致最后我们向自己伪装自己。119
我们行善常常是为了我们可以不受惩罚地行恶。121
如果我们抑制住了激情的诱惑,这更多地是因为它们的软弱而非我们的坚强。122
我们不自我奉承就几乎找不到乐趣。123
受骗的最可靠途径,就是自以为比别人更狡猾。127
我们惟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130
我们同自己的差别有时跟别人同我们的差别一样大。135
比起保持沉默来,我们较喜欢谈论自己的痛苦。138
使我们觉得在谈话中通情达理和令人愉快的人非常少的一个原因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是宁可思考自己想说的,而不愿确切地去回答人们对他说的……他们没有想到:那样力求使自己惬意是一个取悦或说服别人的坏办法,并且,好好地听取,好好地回答是我们在谈话中所能拥有的最大完善之一。139
言简意赅是伟大精神的特征,相反,渺小精神的特征则是空话连篇。142
我们并非爱好赞扬,没有利益我们决不赞扬任何人……得到赞扬的人就仿佛那是对他功绩的一个应有的酬报,给予赞扬的人则要让人注意他公正和辨别力。144
我们经常选择的是某些有害于被赞扬者的赞扬,这可以从我们赞扬人们的缺陷的反响中见到,这些缺陷是我们不敢以另一种方式提示的。145
我们赞扬通常不过是为了被赞扬。146
很少有人明智到这一程度:喜欢于他们有利的责难,甚于喜欢会损害他们的赞扬。147
拒绝赞扬出自一种想被人赞扬两次的欲望。149
很难判断一个干净、诚实和正当的行动是出于正直还是出于精明。170
我们热爱新知识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对于旧知识的厌倦或对知识更新的爱好,而是因为厌倦了那些太了解我们的人的不多的钦佩,希望着那些不太了解我们的人更多的赞扬。178
我们承认我们的缺点,是想用我们的真诚来弥补人们因这些缺点对我们形成的不利看法。184
我们渲染某些人的光荣,是为了贬低其他一些人的光荣。198
勇敢在纯粹的士兵们那里,只是一种为了谋生而从事的冒险职业。214
伪善是邪恶向德性所做的一种敬意。218
过去某人给予我们的利益,想要我们不计较他现在给我们造成的损失。229
我们始终不断在观点上顽固对立的原因,更多地是由于智慧的骄傲而非智慧的缺陷,是因为我们发现在正确的一方那些最先的位置已被人占了,而我们又不想要那些最末的座位。234
慷慨常常只是一种伪装的野心,它蔑视那些小的利益是为了得到大的利益。246
谦虚常常只是一种假装的顺从,我们利用它来使别人屈服。谦虚是骄傲的一种计谋,通过降低自己来抬高自己。254
我们称之为慷慨的,经常只是作为一个赠予者的虚荣,我们爱这种虚荣要超过爱我们所赠送的东西。263
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崇拜我们的人,而并不总是喜欢那些我们崇拜的人。294
人们发明出一种节制的德性,是为了限制伟人们的野心,安慰那些只有很少一点运气和价值的平庸者。308
使情人们在一起彼此从不感到厌倦的原因是他们总在谈论自己。312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记忆力来回忆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直至最小的细节呢?为什么我们又没有足够的记忆力来记住我们把这些事情向同一个人讲过多少遍呢?313
我们仅把意见和我们相同者看作有良知的人。347
对于善人们,我们通常只是赞扬其中的一部分,那些赞赏我们的人。356
很少有不对她们的正派生活感到厌烦的正派女子。367
平庸的精神常常谴责所有超越它们智力范围的东西。375
一个人可能比另一个人狡猾,但他决不会比所有人狡猾。394
我们要在生命的各个时期接触一些全新的东西,而且,在每个时期不管我们年龄多大,我们还是常常缺少经验。405
我们很容易原谅我们的朋友那些不损害到我们的缺点。428
我们试图以那些我们不想改正的缺点为荣。442
那些拥有过伟大激情的人们,毕生都感受着他们痊愈的幸福和悲哀。485
我们的精神比我们的身体有着更大的惰性。487
在伟人们对死亡所表示的蔑视中,是一种对光荣的热爱使他们看不见死亡;而在普通人那里,阻止他们认识他们的巨大不幸和使他们自由地老虎其他事情的,只是一种智力的欠缺。504
我们所爱的人对我们拥有的权力,几乎总是比我们自己对自己拥有的权力要大。525
我们赞扬和谴责大多数事情,是因为赞扬和谴责它们是一种时髦。533
体力的工作可以宣泄精神的痛苦,这正是穷人幸福的原因。535
真正的苦修是那些不为人所知的苦修,其余的苦修则因虚荣变得轻松容易。536
人们谴责自己其实是为了得到颂扬。554
我们较喜欢看见那些受恩于我们而非施恩于我们的人。558
公正只是一种深深的畏惧,怕人们夺走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由此就产生一种对于所有他人利益的尊敬,和避免损害他们的一丝不苟的实施。578
公正,在那些温和节制的法官那里,不过是对擢升的向往。579
我们谴责不义,不是因为我们对它的厌恶,而是因为它给我们造成了损失。580
在我们的好朋友的厄运中,我们总是发现某种并非使我们不快的东西。583
当我们厌烦谈论某些事情时,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忽略它们。595
仿佛在拒绝赞扬的谦虚,实际上只是想得到更巧妙的赞扬。596
为了总是能够善良,必须使其他人相信他们决不能够不受惩罚地对我们行恶。621
大多数女人与其说是靠激情,宁可说是靠软弱而顺从:因此那些敢作敢为的男人通常比其他人更易获得成功,尽管他们不是更可爱。635

⑤ 道德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密尔认为这是一个公理,是经验事实.他说:“只有人真正见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证明这个东西是见得到的,只有人听到这个声音才能够证明这个声音是听得见的,同理,我觉得只有人真正欲望这个东西才是这个东西是可欲的那个意见所可有的证明.”这就是说,快乐之所以是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因为人们在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对于快乐的可欲性,密尔说:“不是极乐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暂,快乐多而有变化,并且主动的快乐比被动的断然占多数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间有一些片刻的极乐.”人追求的快乐本质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尔反驳责难者道,如果说快乐论是猪的主义,不是功利论者把人降格到猪的水平,而是那些攻击者把人与猪等同起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享受猪的快乐之外.好象就没有别的快乐可享受似的.
密尔认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于乃是追求快乐的工具.而公道与否的外在标准则是功利.人们认为不公正的行为往往是人的自由权利受到侵犯,或者财产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别得到他应得的东西,或者一个人得到了他不应得的东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为恰好反过来:留重别人的自由和财权,获得自己应得的一份,守约等等.另外,道德之所以成为必需,还在于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建立友谊,制订契约.社会生活关系决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于确保这种关系.只有无损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证.
那么,既然人人追求快乐,道德的普遍约束力又从何而来呢?这要靠理性的利害权衡,靠人类以往的全部经验.——这是密尔的所谓“联想原理”.“人类由经验知道各种行为的趋势;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并一切道德上规律都是依据于这种经验的.”通过以经验为依据的理性权衡,我们就能知道获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这个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道德归根到底不过是对最好的行为方式的认识和规定.我不说谎,因为我的理性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比说谎带来的好处大得多;我不偷窃,因为我知道,偷窃是要受到惩罚的,况且我也有自己的财产要保护;我反对某些个入侵害公氮因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总之,目的论使我知道我该追求什么,理性让我知道我该怎样追求,由此产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那就错了.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说:“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义需要行为者对于自己的与别人的幸福严格地看作平等,象一个与事无关而仁慈的旁观者一样.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内,我们见到功用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样,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做到了这两件,那就是功用主义的道德做到理论的完备”.根据联想原理,外在事物与人本性的某种愿望有着真实的联系.密尔认为这一自然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感情,“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会感情.这是产生利他主义的心理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合作的.既有合作,就会产生出公共利益为他们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形成使“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目的变成同一了;至少他们暂时觉得别人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一切对社会的联系的加强,并社会的一切健康的发展,使人人觉得在实际上顾到他人福利于自己更为有利.这种加强与发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与别人的福利化为一体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变越对别人利益加以实际上的重视.他后来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然重视别人的人”.社会产生合作,合作产生共同利益,继而产生共同的追求目标.这是利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统一.
因此,密尔主张要尽可能地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合谐一致.他说,要使人们将最大幸福主义作为自己的实践道德,“功利主义有两个训令:第一,法律与社会组织应该使个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与全体利益调合.第二,教育与舆论对于人的品格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在达两方面应该利用这种影响在人心中把他一已的幸福与全体的幸福紧密联结.尤其是,为关顾全体幸福而应有的那种种积极的与消极的行为,应该与他自己的幸福相联系.”
那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该如何实施呢?密尔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利用外部制裁,造成苦与乐同道德之间的伦理联想,从而使遵循道德成为习惯.第二,广泛的社会生活、共同的利益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在个人身上培养一种社会感情即在个人的心目中既有自己的分量,亦有他人的位置.
功利主义由边沁创立,密尔发扬广大,成为体系.尽管今天功利主义作为学派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在约翰.密尔的这本著作中,功利主义伦理观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锐利的论战笔调和完备的理论体系,更令人倍加叹服.

⑥ 道德的内涵是什么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密尔认为这是一个公理,是经验事实。他说:“只有人真正见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证明这个东西是见得到的,只有人听到这个声音才能够证明这个声音是听得见的,同理,我觉得只有人真正欲望这个东西才是这个东西是可欲的那个意见所可有的证明。”这就是说,快乐之所以是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因为人们在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对于快乐的可欲性,密尔说:“不是极乐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暂,快乐多而有变化,并且主动的快乐比被动的断然占多数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间有一些片刻的极乐。”人追求的快乐本质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尔反驳责难者道,如果说快乐论是猪的主义,不是功利论者把人降格到猪的水平,而是那些攻击者把人与猪等同起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享受猪的快乐之外.好象就没有别的快乐可享受似的。

密尔认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于乃是追求快乐的工具。而公道与否的外在标准则是功利。人们认为不公正的行为往往是人的自由权利受到侵犯,或者财产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别得到他应得的东西,或者一个人得到了他不应得的东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为恰好反过来:留重别人的自由和财权,获得自己应得的一份,守约等等。另外,道德之所以成为必需,还在于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建立友谊,制订契约。社会生活关系决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于确保这种关系。只有无损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证。

那么,既然人人追求快乐,道德的普遍约束力又从何而来呢?这要靠理性的利害权衡,靠人类以往的全部经验。——这是密尔的所谓“联想原理”。“人类由经验知道各种行为的趋势;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并一切道德上规律都是依据于这种经验的。”通过以经验为依据的理性权衡,我们就能知道获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这个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道德归根到底不过是对最好的行为方式的认识和规定。我不说谎,因为我的理性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比说谎带来的好处大得多;我不偷窃,因为我知道,偷窃是要受到惩罚的,况且我也有自己的财产要保护;我反对某些个人侵害公物,因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总之,目的论使我知道我该追求什么,理性让我知道我该怎样追求,由此产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那就错了。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说:“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义需要行为者对于自己的与别人的幸福严格地看作平等,象一个与事无关而仁慈的旁观者一样。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内,我们见到功用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样,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做到了这两件,那就是功用主义的道德做到理论的完备”。根据联想原理,外在事物与人本性的某种愿望有着真实的联系.密尔认为这一自然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感情,“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会感情。这是产生利他主义的心理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合作的。既有合作,就会产生出公共利益为他们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形成使“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目的变成同一了;至少他们暂时觉得别人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一切对社会的联系的加强,并社会的一切健康的发展,使人人觉得在实际上顾到他人福利于自己更为有利。这种加强与发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与别人的福利化为一体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变越对别人利益加以实际上的重视。他后来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然重视别人的人”。社会产生合作,合作产生共同利益,继而产生共同的追求目标。这是利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统一。

因此,密尔主张要尽可能地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合谐一致。他说,要使人们将最大幸福主义作为自己的实践道德,“功利主义有两个训令:第一,法律与社会组织应该使个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与全体利益调合。第二,教育与舆论对于人的品格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在达两方面应该利用这种影响在人心中把他一已的幸福与全体的幸福紧密联结。尤其是,为关顾全体幸福而应有的那种种积极的与消极的行为,应该与他自己的幸福相联系。”

那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该如何实施呢?密尔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利用外部制裁,造成苦与乐同道德之间的伦理联想,从而使遵循道德成为习惯。第二,广泛的社会生活、共同的利益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在个人身上培养一种社会感情即在个人的心目中既有自己的分量,亦有他人的位置。

功利主义由边沁创立,密尔发扬广大,成为体系。尽管今天功利主义作为学派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在约翰.密尔的这本著作中,功利主义伦理观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锐利的论战笔调和完备的理论体系,更令人倍加叹服

道德概念:

道德概念反映社会道德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道德概念的掌握在道德认识形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重视青少年一代道德概念的教育。

在我国青年和少年儿童心目中,对道德和不道德的理解,就其反映的内容说,是非常近似的。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风尚和学校教育的一致影响下形成了我国学生道德的共同倾向。对297名小学生和中学生所做的关于什么是遭德和不道德的行动的间卷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对道德的和不道德的行动的理解,尽管低年级儿童所陈述的具体行动情节不及高年级学生所陈述的详细,前者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及后者所涉及的广泛,但他们所陈述的道德和不道德的行动的内容却具有很大的共同性。青少年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动,93%是属于“助人”“为公”和“诚实”三类;不道德行动的70%是属于“损人”“损公”和“不诚实”三类。他们所涉及的绝大多数是属于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道德问题。

道德概念的掌握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关于儿童是非、好坏概念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是非、好坏概念,最初必然是具体的和特殊的。儿童对是非、好坏的意义的认识同他家长的禁止与许可有关。“好”就是那些得到表扬、赞许和许可的事情,而“坏”就是那些带来惩罚、斥责或不再受钟爱的事情。大约到了九岁,一般儿童就按照他自己直接的个人关系去想象是非。比如打翻饭菜、打人骂人、从家里逃出去等就是这一年龄儿童能够自己列举出的坏事或不道德行动。这些显然是父母和教师的经常禁止的结果。大约九岁以后,道德概念就变得更概括些。他们自己能举出偷窃和打架这类过失,而不限于那些打人、骂人、拿别的儿童的玩具等具体事情。直到青年后期,他们才会认识诸如虚伪和自私等更概括更抽象的事情。

有人就中小学生对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勇敢、负责和友谊等抽象道德概念的一些认识特点。研究者指出,从儿童对道德概念所下的定义来看,发展的一般趋向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只能指出概念内涵的特殊的、具体的方面,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已能从概念内涵的多方面因素中加以概括,指出概念的本质方面。从儿童对故事情节中主人公的道德品质的判断上看,小学低年级儿童是从行动的后果、行动的外部现象上去理解道德概念的,少年和青年就逐渐倾向于从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内部动机等内心世界方面去理解道德概念。

学生的道德认识常常有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例如有些学生把尊敬老师错看成是“逢迎”“拍马”;把向老师反映某同学的错误行动说成是“出卖朋友”,把对这种错误行动保持沉默说成是维护朋友间的“忠诚”;把破坏纪律当作“英雄行为”;等等。产生这些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于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可能是由于教育工作上的缺点,但也有的可能是由于未能正确掌握道德概念或没有把道德知识变成个人行动指南的缘故。教师要针对产生某种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的原因设法予以纠正。

道德概念是从具体的道德情境里的一些共同因素中抽象出来的。在具有明确而一贯的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在言行大体一致的环境中,儿童的道德概念,一般说来,就比较容易形成。反之,儿童倘若生活在另一种情境中,比如说,母亲说对而父亲说错,今天说好而明天说坏,家庭和学校支持完全相反的道德准则,或者一个人说的和他做的相矛盾,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中要使儿童产生明确的道德概念,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学生要完成道德概念的这种抽象,并使自己所掌握的道德概念能成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经验、道德知识和道德行动的实践。此外,一定程度的成熟和智慧也是必要的。这样,他们才会具有从各种不同的道德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道德原则,以及把抽象的道德原则迁移到其他的具体道德情境中去的能力。

⑦ 《道德箴言录》txt全集下载

道德箴言录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⑧ 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国一代圣哲拉罗什富科重视智慧与健康的统一,他认为,智慧之于

答案C
本题考查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根据材料主旨不难作出判断。

⑨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拓展资料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⑩ 箴言是什么意思 hanyu

【词语】 箴言
【全拼】: 【zhēnyán】
【释义】: <书>劝戒的话。

【例句】
1、戴维向他滔滔不绝地谈那些当时有争论的问题和上帝的箴言。
2、 他一肚子教训小伙子们的道德箴言。

热点内容
天津二建法规答案解析 发布:2025-01-09 00:47:53 浏览:195
公司给的offer邮件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8 23:53:24 浏览:72
人员优化劳动法 发布:2025-01-08 23:46:44 浏览:5
2014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1-08 23:45:36 浏览:744
最高人民法院简易程序 发布:2025-01-08 23:42:53 浏览:138
第四章合同法 发布:2025-01-08 23:29:58 浏览:319
不死法官 发布:2025-01-08 22:37:16 浏览:459
劳动者过失责任的法律规定 发布:2025-01-08 22:25:39 浏览:902
个人律师广告词 发布:2025-01-08 22:00:04 浏览:831
法院系统辅助文员 发布:2025-01-08 21:59:10 浏览: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