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法治观察
㈠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大全:
1、诗词库:按朝代划分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现当代》。
2、诗集库:《李白诗全集》(共25卷)、《王维诗全集》(共10卷)、《杜甫诗全集》(共13卷)、《唐宋名家词选》(共25卷)、《唐诗三百首》(共8卷)、唐五代诗选》(共2卷)、《南北朝诗选》(共6卷)、《宋诗一百首》(共3卷)。
先秦歌谣选》(共3卷)、先秦《老子》(共3卷)、《宋玉诗赋选》、《汉代诗歌》(共4卷)、《屈原全集》(共4卷)、《魏晋诗选》(共3卷)、《千家诗》(共4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共135卷)。
3、全唐诗库:收录传世恢弘巨制:《全唐诗》(唐代诗人2500余家的诗作45000余首,共900卷)。
4、全宋诗库:《全宋诗》(全书共辑两宋诗人约9000余家)。
5、全宋词库:《全宋词》(全书共辑两宋词人1330余家,词作约20000首。)。
6、全金元词库:《全金元词》(共收录金元词人280余家,词作7000余首。)。
(1)法治中国法治观察扩展阅读:
诗汇库:《乐府诗集》(上、下共100卷)、《金元明清诗选》(共8卷)、清诗汇《晚晴簃诗汇》(全书共计诗人6100余家,诗27000余首,共200卷。)、明诗《列朝诗集》(选录明代278年间的诗作,共80卷,入选诗人1600余家。)。
《元人小令选》(共2卷)、《元诗别裁集》(此书共8卷,附补遗1卷,共收录古、近体诗600多首,共100多人。)。
《郭璞诗全集》(共7卷)、《李贺诗全集》(共3卷)、《明清词选》、《金元明清诗选》、《毛泽东诗词全集》(共5卷)、《鲁迅旧体诗选》(共3卷)、弘一《李叔同诗选》(共2卷)、《北岛诗选》(共6卷)。
《穆旦诗全集》(共7卷)、《痖弦诗选》(共2卷)、《陈敬容诗选》(共2卷)、《清诗别裁集》(共32卷)、《玉台新咏集》(共12卷)。
㈡ 中国有哪些法制栏目
1、《今日说法》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日播法制栏目。节目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
节目于1999年1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日中午12:35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由李晓东、路一鸣、元元主持。
(2)法治中国法治观察扩展阅读:
《今日说法》以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普法宣传,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讲述者,这个讲述者根据一定的叙述方式给观众“讲法律故事”,并且穿插情景再现和采访目击者或知情人的画面来把观众牢牢吸引住。
从“讲故事”的方式来看它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多为倒叙或是作铺垫,在节目开头设置悬念,抛出疑问等,使电视叙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让观众不再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节目最后的专家点评也是亮点,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对案情条分缕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网络-今日说法
网络-普法栏目剧
㈢ 法治中国网络电视 法治观察频道是不是正规国家新闻媒体机构
你想它是还是不是
㈣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节目主持人有谁
邢质斌:《新闻联播》; 罗 京:《新闻联播》
张宏民:《新闻联播》;王 宁:《新闻联播》
郎永淳:《新闻30分》;梁 艳:《新闻30分》
胥午梅:《新闻30分》;颜 倩:《晚间新闻》
杨 晨:《晚间新闻》;李瑞英:《新闻联播》
李修平:《新闻联播》;沈 冰:《新闻会客厅》
白岩松:《中国周刊》《新闻会客厅》;柴 静:《新闻调查》
杨 春:《新闻调查》;崔志刚:《法治在线》
董 倩:《央视论坛》;章伟秋:《每周质量报告》《新闻30分》
方静:《焦点访谈》;海 霞:《晚间新闻》
贺红梅:《本周》《新闻30分》;敬一丹:《声音》《焦点访谈》《东方时空》
康 辉:《今天》《世界周刊》;李小萌:《东方之子》
李梓萌:《国际时讯》《文化报道》;纳 森:《晚间新闻》
王 志:《面对面》;水均益:《国际观察》《高端访问》
张泉灵:《时空连线》;张 羽:《东方时空》
彭 坤:《滚动新闻》《早新闻》;宝晓峰:《亚洲报道》《新闻早八点》
天 亮:《午夜新闻》;郑 丽:《地方社会新闻》
崔永元:《小崔说事》《电影传奇》; 栗忠民:《共同关注》
㈤ 如何培养法律思维
1、学习法律知抄识。学习和掌握基本袭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精神等;
二是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现在,人们参与法律实践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
一是参与立法讨论;
二是依法行使监督权;
三是旁听司法审判。
4、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5)法治中国法治观察扩展阅读
基本规则:
(1)法律思维必须以权利义务的分析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线索;
(2)形式合理性优先于实质合理性;
(3)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
(4)普遍正义优先于个案正义;
(5)理由优先于结论;
(6)合法性优于客观性 ,相同案件的结果能相差很大,因为在中国,有个东西叫民意,他对司法的影响太大,但是里面很多人是不懂法律的,其实是在起哄闹事。一句话,民意不代表法律,愤慨不代表正义。 要有一颗公平、正义之心。
㈥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拓展资料: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自主经营权、自主调控市场。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㈦ 社会与法栏目包括哪路内容
《社会与法》频道每天播出20小时,节目形态多样,新闻、专题、访谈、电视剧等异彩纷呈,由撒贝宁、张绍刚、路一鸣、侯丰、李雨霏、张晓琴等将担纲重点栏目主持人。
主要栏目有《中国法治报道》、《大家看法》、《道德观察》、《第一线》、《庭审现场》、《法治视界》、《法律讲堂》、《忏悔录》、《天网》、《心理访谈》等设置了10个主要栏目,另外还开设了2档电视剧场分别是《方圆剧场》(法治类)、《天地剧场》,(道德类)。
10个主要栏目
一、《中国法治报道》
日播:每期30分钟
栏目定位:一档着眼社会、立足法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法制新闻栏目,也是汇聚各方法律新闻信息的权威平台。本栏目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一切社会新闻以法眼观之,一切法制新闻关注其社会性。
栏目形态:在突出栏目的服务性、贴近性的同时,突出栏目的评论性。反应快速、梳理有方、表达有力、开放灵动将成为。
《中国法治报道》下设以下版块。
《要闻集粹》:为中央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系统服务,成为政令、法令的发布窗口。
《执法前线》:报道最新的重大法制事件,主要内容包括“随警出动”、“新闻110”、“119现场”、“120目击”、“315热线”、“城管在行动”、“反腐前线”等。
《民生视点》:解读最具吸引力的社会话题,主要涉及公民权利及义务、道德情操、社会风气、社会问题等领域,由具体的社会事件、人物或现象切入。并引入“记者调查”、“观察员评论”、“话题连接”等环节,当晚的话题要在第二天让老百姓津津乐道。
《国际天平》:报道世界各国的法制动态及现状、法理渊源、警界奇闻等,侧重于开阔中国公民的视野,为中国法治进程提供镜鉴。
《短讯集装箱》:每天一个主题梳理中国各地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主题包括珍爱生命、见义勇为、社区管理等等。
《通缉令》:播报警方发布的全国范围的通缉令,并及时报道缉捕动态。
二、《大家看法》
日播:每期20分钟
栏目定位:一档满足人民群众法制需求、提供热点法律信息资讯服务的大型互动节目。它一改《今日说法》“我说你听”为“你说我说”、“全民说法”。它以为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为形式,集报道、点评、法律资讯于一体。实现观众想到的、需要的法律服务,与观众之间做到真诚的零距离沟通。栏目将以服务与帮助的电视化表现为核心竞争力。
栏目形态:以演播室为主,从当天或一周的热点新闻中发现和开掘新闻人物,就他们所面临的法律问题,请专家和观众通过短信、网络可视电话等互动平台,参与讨论。
节目内容将由外拍故事、请当事人和观众参与、主持人调动、专家团引导等元素组成。无论是外拍故事、当事人诉说,还是主持人的引导、专家的点评,其最终的落点都是为具体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提供可供操作的法律帮助。
三、《道德观察》
日播:每期20分钟
栏目定位:是中国电视界的主流道德栏目。它将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系统、全面、深入报道中国道德生态、推动中国道德建设的电视栏目,本栏目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南,关注中国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高尚人格、高雅情趣的氛围,培养自律、勇于承担责任的现代公民,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涵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等方方面面,其报道对象是一切有道德含量的事件和人物。
栏目形态:1、一期一个小专题片,一个小片只讲一个道德故事。
《道德观察》作为周播节目在一套播出一年多来,已经摸索和掌握了做好道德类节目的规律,扩充为日播后,将继续突出节目的故事性,把握好舆论导向,凸现选题的时代意义。
2、演播室设一位主持人和两位嘉宾。
演播室是节目的调度中心,其功能一是对片子里的信息进行梳理,推动故事,提炼事件的道德思考。演播室里重要的功能是展开讲座和点评,体现国家电视台主流道德栏目的舆论引导作用。
四、《第一线》
日播:每期20分钟
栏目定位:以司法人物为载体,以沟通民众与司法为目的,以“讲述传奇故事,直面本色人生”为创作宗旨,从司法人物不同凡响的职业生涯中截取奇人、奇案、奇事、奇情作为表现对象,以侦破判决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惊天大案的主人公人生的横断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截取特写人物和事件的“矛盾切点”,表现罪与罚交锋中的大智大勇。通过具体执法过程中人物的行为与心理,讲述正义同邪恶的较量中的惊心动魄;最终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一幅在司法战线上穿梭奔波、无私奉献的人生画卷。
栏目形态:以演播室、现场纪实、人物采访三部分结构而成。其风格淡化静态的传记因素,强化动态的故事因素,选取人生的横断面,以特殊的事件推动情节发展,营造叙事高潮。以案带人,以事带人,在事件进程中塑人物,表现人物。
五、《心理访谈》
日播:每期20分钟
栏目定位:观察心理个案打开心理话题探索心理路径促进心理健康实现和谐的人生。
用演播室谈话的方式为面临种种社会生活压力、处于心理危机、心理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解决方案、并为公众提供心理服务的栏目,即对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是反社会人格进而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人们潜在的心理压力进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疏导、心理指导、心理矫正、心理引导,帮助这些人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栏目形态:以个案故事为导入线索的演播室谈话类节目。演播室以谈话为主,一名主持人,一名能够提供心理分析和支持、有心理学背景的学者或专家,一至两名能够表达自己故事和心理困境、心理感受的当事人。
栏目风格:谈话氛围是温馨、平等、交流和互动的,当事人娓娓道来,专家循循善诱,分析合情合理、入耳入心,并且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气息,整个节目的调性不仅积极、向上、进取,而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考。
六、《法治视界》
日播:每期20分钟
栏目定位:一档以改编为主、强调整合的栏目,整合和改编的对象是地方台法制频道和法制栏目制作的节目和公检法司系统以及国家其它执法部门制作的节目。
栏目形态:每期以一个精心策划的主题和严格筛选的故事贯穿始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并加入新的元素。节目的录制方式是模拟直播,即主持人可以随时通过电话或可视电话与节目提供方主持人、主创人员进行连线,从而营造出很强的即时感和现场感。
七、《庭审现场》
周播(周日):每期40分钟
栏目定位:栏目以录播的方式,客观记录庭审过程,强化“进行时”和现场感,给电视观众提供与法庭“零距离”的接触效果,使观众感悟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与类型,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社会矛盾。
栏目形态:录播播出,融合专家点评与相关背景介绍。
八、《忏悔录》
周播(周六):每期40分钟。
栏目定位:以“心灵的焦点访谈”为品质追求的人物访谈式栏目。倡导自律精神,推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的价值观,记录良心复苏和觉醒的过程。
栏目内容:涉及的忏悔者是其过错或犯罪行为已经在相当范围内给社会和他人造成较大危害,其忏悔有重大启示和震撼力量的人群。避免做成一份刻板乏味的电视检讨书;“人性的批判、忏悔的力量”是栏目的追求。忏悔方式上,注重开掘忏悔者的心路历程。“堕落——觉悟”的转换点是节目把握的关键,使忏悔令人信服,为观众接受,让人感到其罪可诛,其情可悯。
九、《法律讲堂》
日播:每期30分钟
栏目定位:
一档普及法律知识、宏扬法制精神的学术性栏目。国内法律法规及其部分条款的补充与修正一经出台,必定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受众由于法理内涵、立法背景或动机认识不清而产生不理解相关出台方案的现象。为帮助大众回顾司法历程,深刻认识法理内涵,以解开受众心中存在的困惑。
栏目宗旨:回顾司法历程,诠释法理内涵,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
栏目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所蕴涵的法理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话。寓法理和观点于故事中,贴近生活、贴近观众。风格是:高品位,轻松而不失庄重。有利于提升频道的品位。
栏目形态:突出主讲人以“讲”的方式、“史”的内容、“故事化”的特征,传授相关法律知识,将法律学科领域中学术性的内容直接搬上屏幕,让在现实生活中渴望法律知识以求帮助的人免去书册之累,透过现代化电子传媒,得到权威的法律导向。注重营造“讲堂”氛围,以独特的法制节目视角,诠释法理内涵,突现节目特有权威性;弘扬法制精神,彰显节目特有栏目紧靠时事变动,围绕百姓生活,区别于个别案例的具体分析,宏观但不空洞,让百姓在最权威的法律讲堂中,从对法律知识本源认识的高度获取相关实用知识,保护自己、保护家庭,或通过对司法史话的详尽阐释,丰富受众的法律知识,让受众了解法律发展的本原性规律,从深层次理解法律,培养受众法律思维模式,有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立法内容。强调栏目的知识性、权威性、服务性。
十、《天网》
每周5期:每期40分钟
栏目定位:以解读案件故事为主,侧重于国内外刑事、经济和反腐领域中有较大反响和较强故事情节的案件,在记录侦破过程的同时,融入对人性和社会意义的思考。
“天网”一词语出自于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意指天道如同一张广阔的网,作恶者最终无法逃脱惩罚。栏目以此为名,意在表现国内外社会力量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决心和成效,以及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必然结果。
栏目风格:客观真实,厚重大气,富于人文精神和深刻内涵。
十一《方圆剧场》(法治类)
日播:每期100分钟
十二《天地剧场》(道德类)
日播:每期100分钟
㈧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靠实施来维护法律权威。自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至为关键。
法律的高效实施,依赖于守法观念的形成,而守法观念的形成,首先就要求政府严格依法办事。以守法、高效、廉洁的政府带动社会守法氛围的形成。
(8)法治中国法治观察扩展阅读:
法律权威塑造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和公平正义观的研究和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中国,怎样使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成为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国的学术界应承担起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和公平正义观、使其中国化的时代使命。
二是发掘传统文化对弘扬公平正义及法治精神的可能意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古今中外观,传统文化应得到批判继承并被加以超越、创新,其中潜藏着的可作现代转换的精神资源可以经由充分发掘,实现与时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