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是法律的底线

道德是法律的底线

发布时间: 2020-12-18 18:40:26

Ⅰ 触犯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有何区别

个人认为
道德:你心中的正义
法律:当权者心中的正义
道德专底线:你心中的邪属恶程度=a
法律底线:当权者心中的邪恶程度=b
a>b,道德底线逾越法律底线
a<b,道德底线高于法律底线
道德底线能逾越法律底线,并不意味人就犯法,只能说思想恶劣,素质低下。如果他不去做违法的事,或者违法了但法律没有证据,法律不能判他有罪

Ⅱ 触犯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有何区别

道德指抄衡量行为正当与袭否的观念标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触犯道德底线只是受到舆论的谴责;法律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触犯法律底线会受到法律制裁。

Ⅲ 是以道德底线还是法律底线

底线是指做人、做事、行为、行事的最低限制或守限;法律的底线是指法律所规定、规范的法律守限,就是法律所规定的不越,法律所限定的不为,法律所倡导的遵守。

Ⅳ 道德是最低法律底线是谁说过

法律是的道德的底线。(这是简言之):违反了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但违反法律一定违背了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有强制力约束你的行为,或为此行为作出赔偿,但违反了法律就一定有强制力约束你的行为,并要你为此作出赔偿。 法理书上专门的一章,讲述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与法律都是一种意识问题,是人们意识产物,可以说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东西却成为人本身的枷锁。为何需要道德存在,为何需要法律存在,而这些却是人的枷锁。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相应道德和法律也会随之产生,本质也是为解决一些问题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有共同目的就是规范人的某种行为,从根本解决一些冲突问题。道德是立法内容的重要渊源,但是道德却是高标准行为,而法律却是每个人遵守的底线。道德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是提倡,或者谴责,法律却是强制的。 在立法的时候,人们总要考虑考虑道德因素和道德标准,但是不是所有的道德都要规定在法律中。法律是不应该管仅仅属于道德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畴,也是法律范畴。故意伤害别人身体不仅是道德,并且也是违法的。我们通常说的道德只是单纯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道德的调整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上,有些东西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模式。相对道德来说,法律是具备一定权威性,是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如果制定过于严格的话,那么人们容易造成违法,并且也不现实。

Ⅳ 道德的底线是什么

道德底线是指做人不可逾越的最低道德戒线,是规范人的言行的最低道德要求。内容
1、两种错误说法
①“道德底线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基本要求,高尚品德是较高要求,道德底线是最低要求。
②“道德底线是法律条文”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逾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并非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2、两条道德底线
①不要损人利己。你可以“只扫门前雪”,但不能把雪堆在邻居门口。
②不要损公肥私。你可以“不锦上添花”,但不能把公园的花摘回家。

Ⅵ 法律是不是道德的最低底线

1、“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名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
2、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 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3、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Ⅶ 人们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具体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法律是一条标准,道德也是一条标准。如果只是狭隘的认为,只要回不违法,道德标准随便应对答,那就太可悲了。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法律和道德产生了低级的理解。其实人类的文明也是相对的,一切都是标准。试想如果法律的标准是以道德的标准来持平,社会是什么样?人人都要有道德,不然就是违法,这是否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幅的提高了?但是当前的法律的违法的标准是建立在完全不考虑道德的前提下的。所以说道德的底线是法律。也就是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按照道德去做,可以完全没有道德,但是只要他按照法律标准不违法,就可以随意的不道德。所以说道德褪尽,法律显现。但是还是那句话,道德和法律都是对一个人来说的行为准则或者说标准。把法律这个最低标准制定的如此之低对社会的进步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Ⅷ 是道德的底线是法律,还是法律的底线是道德

道德的底线是法律,因为道德的范畴要大于法律的,遵守法律就是遵守最基本的道德。
(一)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道德与法律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15〕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Ⅸ 为什么讲法律只是道德的最底底线

我把道德的作用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道德是约束,约束人的行为,道回德要求我们别伤害他答人,干涉他人;第二层次,道德是提倡,不仅包含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求对他人主动做出有益的事情;…………………
法律只能是道德的第一层次。如果法律要求你赚了钱后必须分一点给我,我猜你肯定不答应。所以法律只能要求你,赚了钱,别用钱去伤害他人就行了。

Ⅹ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出自哪里

1、“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名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
2、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

热点内容
2014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音频 发布:2024-11-15 13:45:47 浏览:768
司法廉洁队伍 发布:2024-11-15 13:04:04 浏览:513
对校园法治社理解 发布:2024-11-15 13:02:37 浏览:313
平面设计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15 13:02:33 浏览:25
劳动法固定期限合同视为长期 发布:2024-11-15 12:18:11 浏览:740
老赖民法 发布:2024-11-15 11:56:26 浏览:723
佛山经济律师 发布:2024-11-15 11:04:47 浏览:675
申请法律援助书怎么写 发布:2024-11-15 10:42:48 浏览:868
本科会计法律硕士 发布:2024-11-15 10:36:51 浏览:463
黄伟律师 发布:2024-11-15 08:47:39 浏览:208